期刊文献+
共找到3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石蒜1-氨基环丙烷-1-羧酸合酶基因LrACS的克隆及功能鉴定
1
作者 樊雅婷 李雪纯 +1 位作者 李晓丹 汪仁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4-82,共9页
为了解1-氨基环丙烷-1-羧酸合酶(ACS)基因在石蒜〔Lycoris radiata(L'Hér.)Herb.〕乙烯合成中的作用,对石蒜ACS基因LrACS进行了克隆,并通过系统进化树和氨基酸序列比对分析明确LrACS与其他同源蛋白的进化关系。利用亚细胞定位... 为了解1-氨基环丙烷-1-羧酸合酶(ACS)基因在石蒜〔Lycoris radiata(L'Hér.)Herb.〕乙烯合成中的作用,对石蒜ACS基因LrACS进行了克隆,并通过系统进化树和氨基酸序列比对分析明确LrACS与其他同源蛋白的进化关系。利用亚细胞定位分析LrACS在细胞中的定位,对LrACS重组蛋白进行体外活性检测,并利用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PCR(qRT-PCR)分析不同生长时期LrACS的组织特异性表达。结果显示:LrACS的开放阅读框长度为1473 bp,编码490个氨基酸。LrACS的理论相对分子质量为54954.97,理论等电点为pI 8.21。系统进化树分析结果表明LrACS与忽地笑〔Lycoris aurea(L'Hér.)Herb.〕LaACS的亲缘关系最近,均属于Ⅰ型ACS蛋白。亚细胞定位结果显示LrACS主要定位于细胞质基质。体外活性检测结果证实LrACS重组蛋白能够催化S-腺苷甲硫氨酸(SAM)生成1-氨基环丙烷-1-羧酸(ACC)。qRT-PCR分析结果显示:LrACS在花期和叶期的石蒜各组织中均有表达,但其表达具有组织特异性,其中,花期花瓣中LrACS的相对表达量极显著(P<0.01)高于根、鳞茎、花茎,叶期根中LrACS的相对表达量极显著高于鳞茎和叶。综上所述,LrACS主要定位于细胞质基质并在石蒜不同生长时期行使催化SAM生成ACC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蒜 1-氨基丙烷-1-羧酸(acc) 1-氨基丙烷-1-羧酸合酶(ACS) 亚细胞定位 酶活 功能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莓1-氨基环丙烷-1-羧酸氧化酶基因RuACO 1a和RuACO 1b的克隆及功能鉴定
2
作者 李洁 董金彦 +3 位作者 闾连飞 吴文龙 李维林 张春红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4-26,共13页
基于前期黑莓(Rubus spp.)品种‘Navaho’果实转录组测序结果,通过反转录PCR克隆获得2个1-氨基环丙烷-1-羧酸氧化酶(ACO)基因,命名为RuACO 1a和RuACO 1b。结果表明:RuACO 1a和RuACO 1b的开放阅读框(ORF)长度分别为939和918 bp,分别含有4... 基于前期黑莓(Rubus spp.)品种‘Navaho’果实转录组测序结果,通过反转录PCR克隆获得2个1-氨基环丙烷-1-羧酸氧化酶(ACO)基因,命名为RuACO 1a和RuACO 1b。结果表明:RuACO 1a和RuACO 1b的开放阅读框(ORF)长度分别为939和918 bp,分别含有4和3个外显子。系统进化分析结果显示RuACO1a和RuACO1b与月季(Rosa chinensis Jacq.)、蕨麻〔Argentina anserina(Linn.)Rydb.〕和野草莓(Fragaria vesca Linn.)ACO1蛋白的亲缘关系均较近,且分别属于蔷薇科(Rosaceae)植物中2类ACO1蛋白。RuACO 1a在果实着色后28 d响应乙烯利诱导,其相对表达量急剧升高,而RuACO 1b在果实着色后21 d响应乙烯利诱导,早于RuACO 1a。脱落酸处理后,RuACO 1a和RuACO 1b的相对表达量在果实着色后14和28 d较高。RuACO 1a和RuACO 1b具有组织表达特异性,RuACO 1a在幼果、花蕾和花中的相对表达量较高,RuACO 1b在幼果和幼根中的相对表达量较高。与野生型相比,RuACO 1a和RuACO 1b过量表达转基因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Linn.)Heynh.〕植株均表现为叶片中叶绿素相对含量和氮含量升高、开花和角果成熟提前、ACO含量升高。综上所述,黑莓RuACO 1a和RuACO 1b基因均促进拟南芥角果提前成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莓 1-氨基丙烷-1-羧酸氧化酶(ACO) 果实成熟 乙烯 脱落酸 克隆 功能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土高原新造耕地1-氨基环丙烷-1-羧酸脱氨酶(ACCD)活性菌株的筛选及其功能特性 被引量:3
3
作者 贾凤安 甄丽莎 +2 位作者 常帆 吕睿 刘晨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9期289-294,共6页
为了筛选性能良好的新造耕地产1-氨基环丙烷-1-羧酸脱氨酶(1-aminocyclopropane-1-carboxylic acid deaminase,简称ACCD)菌株,对菌株进行多项分类鉴定,分离所产生的ACCD菌株并对其性质进行研究。以1-氨基环丙烷-1-羧酸(ACC)作为唯一氮... 为了筛选性能良好的新造耕地产1-氨基环丙烷-1-羧酸脱氨酶(1-aminocyclopropane-1-carboxylic acid deaminase,简称ACCD)菌株,对菌株进行多项分类鉴定,分离所产生的ACCD菌株并对其性质进行研究。以1-氨基环丙烷-1-羧酸(ACC)作为唯一氮源分离纯化普鲁兰酶产生菌,通过形态学鉴定、16S r RNA序列分析等试验确定菌株的分类地位。通过Biolog自动微生物鉴定系统,使用GenⅢ鉴定板进行生理生化测定,以及不同条件下酶活性的检测,研究菌株的产酶特性。通过平皿促生试验,研究菌株不同组分的促生作用。结果表明,从陕北新造耕地样品中分离得到6株ACCD产生菌,经过多项分类鉴定显示,这些菌株主要分为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肠杆菌属(Enterobacter)、伯克氏菌属(Burkholderia),其中Enterobacter菌株YAnl_w2产酶迅速,在最适温度和p H值条件下ACCD活性达0.54μmol/(mg·h)(以单位质量酶蛋白在单位时间内生成α-丁酮酸的物质的量表示)。促生试验表明,YAnl_w2对麦种具有明显的促生作用,具有促生应用前景。对6株新造耕地分离菌株的多项分类结果鉴定发现,它们均为产ACCD的细菌,其中YAnl_w2菌株ACCD产率、产量较其他来源的酶高,对麦种促生作用明显,具有进一步的研究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氨基丙烷-1-羧酸 acc脱氨酶 新造耕地 根际促生菌 肠杆菌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实期籽粒乙烯释放速率和1-氨基环丙烷-1-羧酸浓度与稻米外观品质的关系 被引量:17
4
作者 杨建昌 常二华 +2 位作者 唐成 张耗 王志琴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77-83,共7页
为阐明水稻籽粒乙烯与稻米外观品质的关系,试验采用10个不同基因型的水稻材料,测定了结实期籽粒乙烯释放速率、1-氨基环丙烷-1-羧酸(ACC)浓度和稻米的外观品质,分析了它们之间的关系并用化学调控等方法进行验证。结果表明,灌浆中后期籽... 为阐明水稻籽粒乙烯与稻米外观品质的关系,试验采用10个不同基因型的水稻材料,测定了结实期籽粒乙烯释放速率、1-氨基环丙烷-1-羧酸(ACC)浓度和稻米的外观品质,分析了它们之间的关系并用化学调控等方法进行验证。结果表明,灌浆中后期籽粒乙烯释放速率和ACC浓度与稻米的垩白粒率和垩白度均呈极显著的正相关。籽粒中ACC浓度低的品种,胚乳淀粉体排列紧密,间隙较小;而籽粒中ACC浓度高的品种,淀粉体排列疏松,间隙大。在灌浆中后期分别用1μmol/LACC处理稻穗,稻米的淀粉体排列变疏松,垩白粒率、垩白大小和垩白度均显著增加,用1μmol/L氨基-乙氧基乙烯基甘氨酸(ACC合成酶抑制剂)处理稻穗,结果则相反。结实期进行轻干-湿交替灌溉,降低了籽粒乙烯释放速率、ACC浓度和垩白度。说明籽粒中乙烯和ACC对稻米胚乳淀粉结构和外观品质起重要的调控作用,通过品种选育、化学调控和灌溉等措施降低籽粒乙烯释放速率和ACC浓度,可以改善稻米的外观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乙烯 1-氨基丙烷-1-羧酸 淀粉体结构 外观品质 -湿交替灌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蜜甜瓜1-氨基环丙烷1-羧酸合成酶基因片段的克隆和反义载体的构建 被引量:3
5
作者 张永红 张力群 +1 位作者 杨之为 唐文华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44-48,共5页
 从伤诱导的黄河蜜甜瓜(Cucumismelocv.Huanghemi)成熟果实的中果皮组织中分离总RNA,经反转录和PCR扩增得到974bp的cDNA片段,克隆到质粒载体pGEM-3zf,经测序与Genbank中甜瓜1-氨基环丙烷1-羧酸合成酶(1-amino-cyclopropane-1-carboxyli...  从伤诱导的黄河蜜甜瓜(Cucumismelocv.Huanghemi)成熟果实的中果皮组织中分离总RNA,经反转录和PCR扩增得到974bp的cDNA片段,克隆到质粒载体pGEM-3zf,经测序与Genbank中甜瓜1-氨基环丙烷1-羧酸合成酶(1-amino-cyclopropane-1-carboxylieacidsynthase,ACS)基因同源性为99%。克隆片段经双酶切消化,反向插入到植物表达载体pBI121的35S启动子和NOS终止子之间,构建成ACS基因的反义表达载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蜜甜瓜 1-氨基丙烷 1-羧酸合成酶基因 基因片段 基因克隆 反义载体 基因构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异切割番茄1-氨基环丙烷羧酸合成酶mRNA的核酶基因序列的合成与克隆 被引量:2
6
作者 王永胜 李浩戈 +2 位作者 仇润祥 刘中大 扈廷茂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28-32,共5页
根据番茄1-氨基环丙烷羧酸合成酶(ACC合成酶)基因cDNA序列,按照锤头状核酶作用模式,设计合成长度分别为40mer和48mer的一对引物,经体外退火、延伸、连接,插入质粒pGEM-3Zf(+)的KpnI和BamH... 根据番茄1-氨基环丙烷羧酸合成酶(ACC合成酶)基因cDNA序列,按照锤头状核酶作用模式,设计合成长度分别为40mer和48mer的一对引物,经体外退火、延伸、连接,插入质粒pGEM-3Zf(+)的KpnI和BamHI位点之间,经菌落原位杂交、双酶切、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和序列分析证明,人工合成了特异切割ACC合成酶mRNA第667~669位点GUC序列的核酶基因序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氨基 丙烷羧酸 合成酶 核酶 蕃茄 基因克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氨基环丙烷-1-羧酸在恶臭假单胞菌趋化双孢蘑菇菌丝中的作用 被引量:3
7
作者 张朝辉 张广 +5 位作者 闻亚美 杨艳青 刘亚非 张会 王振河 邱立友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209-218,共10页
真菌-细菌生物膜(FBB)在制备高效生物肥料接种剂和生防制剂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探讨FBB的形成机理非常有必要。以双孢蘑菇和恶臭假单胞菌UW4为对象,研究了1-氨基环丙烷-1-羧酸(ACC)在双孢蘑菇-细菌生物膜形成过程中的作用。采用PDA平板培... 真菌-细菌生物膜(FBB)在制备高效生物肥料接种剂和生防制剂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探讨FBB的形成机理非常有必要。以双孢蘑菇和恶臭假单胞菌UW4为对象,研究了1-氨基环丙烷-1-羧酸(ACC)在双孢蘑菇-细菌生物膜形成过程中的作用。采用PDA平板培养双孢蘑菇菌丝,在距离菌丝尖端边缘处涂布UW4菌悬液,双孢蘑菇菌丝生长速度比涂布超纯水的对照组提高10.85%,同时,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均可观察到UW4能够在双孢蘑菇菌丝表面形成菌膜。使用ACC合成酶抑制剂氨基氧乙酸(AOA)抑制双孢蘑菇菌丝ACC的合成,则UW4不能在双孢蘑菇菌丝表面形成菌膜。此外,UW4 ACC脱氨酶基因缺失突变株也不能形成菌膜。趋化试验发现,UW4可趋化ACC,趋化强度与双孢蘑菇菌丝分泌物中的强趋化物谷氨酰胺和柠檬酸类似,且ACC最适趋化浓度的趋化强度高于谷氨酰胺和柠檬酸最适趋化浓度的趋化强度。而UW4 ACC脱氨酶基因缺失突变株不能趋化ACC。转录组测序分析ACC对UW4基因表达的影响,发现ACC能够引起UW4中趋化和运动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发生显著的上调或下调。以上结果表明,ACC是假单胞菌趋化双孢蘑菇的一种强趋化物质,同时是产ACC脱氨酶细菌在真菌菌丝表面形成菌膜的关键信号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菌-细菌生物膜 双孢蘑菇 假单胞菌 1-氨基丙烷-1-羧酸 趋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苯基-1-环丙烷羧酸酯对映体的毛细管气相色谱分离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史雪岩 乔振 +1 位作者 郭红超 王敏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81-284,共4页
使用3 位酰基化的4种2,6 二 O 戊基 3 O 酰基化 β 环糊精衍生物和6 位酰基化的3种2,3 二 O 戊基 6 O 酰基化 β 环糊精衍生物作为毛细管气相色谱手性固定相,对4对2 苯基 1 环丙烷羧酸酯对映体(cis 2 PhCpOMe,cis 2 PhCpOEt,trans 2 PhC... 使用3 位酰基化的4种2,6 二 O 戊基 3 O 酰基化 β 环糊精衍生物和6 位酰基化的3种2,3 二 O 戊基 6 O 酰基化 β 环糊精衍生物作为毛细管气相色谱手性固定相,对4对2 苯基 1 环丙烷羧酸酯对映体(cis 2 PhCpOMe,cis 2 PhCpOEt,trans 2 PhCpOMe,trans 2 PhCpOEt)进行分离研究。结果表明,对所拆分的4对2 苯基 1 环丙烷羧酸酯对映体而言,3 位酰基化的4种2,6 二 O 戊基 3 O 酰基化 β 环糊精衍生物比6 位酰基化的3种2,3 二 O 戊基 6 O 酰基化 β 环糊精的对映体分离能力更强。顺式结构的2 苯基 1 环丙烷羧酸酯(cis 2 PhCpOMe,cis 2 PhCpOEt)对映体比相应反式结构的2 苯基 1 环丙烷羧酸酯(trans 2 PhCpOMe,trans 2 PhCpOEt)对映体与4种2,6 二 O 戊基 3 O 酰基化 β 环糊精固定相的作用更有利于对映体分离;2 苯基 1 环丙烷羧酸甲酯(cis 2 PhCpOMe,trans 2 PhCpOMe)比其乙酯(cis 2 PhCpOEt,trans 2 PhCpOEt)与环糊精衍生物固定相的作用更有利于手性分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苯基-1-丙烷羧酸 对映体 毛细管气相色谱 分离 糊精衍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茄子1-氨基环丙烷-1-羧酸合成酶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及其响应逆境胁迫的表达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万发香 王连臻 高军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25-334,共10页
基于课题组前期得到的茄子低温转录组数据,筛选到1个1-氨基环丙烷-1-羧酸(1-aminocyclopropane-1-carboxylic acid,ACC)合成酶基因SmACS。研究发现,SmACS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与大豆ACS的同源性最高,并且含有ACC合成酶特有的7个保守结构域... 基于课题组前期得到的茄子低温转录组数据,筛选到1个1-氨基环丙烷-1-羧酸(1-aminocyclopropane-1-carboxylic acid,ACC)合成酶基因SmACS。研究发现,SmACS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与大豆ACS的同源性最高,并且含有ACC合成酶特有的7个保守结构域和11个不变的氨基酸残基。该SmACS基因位于第8号染色体上,全长3550 bp,编码序列长1437 bp,含3个内含子和4个外显子,属典型的ACS基因结构。其编码的蛋白质由478个氨基酸组成,分子质量为54.03 kDa,等电点为6.48,亲水系数为-0.206,是一种定位于细胞质的不稳定的非分泌型亲水蛋白;该蛋白的主要构成元件为α-螺旋和无规则卷曲,具有保守的Aminotran_1_2结构域,含有39个磷酸化位点,其中以丝氨酸和苏氨酸为主。SmACS蛋白主要与ACC氧化酶等发生相互作用。该基因启动子中含有脱落酸、乙烯、冷胁迫、水杨酸及伤口响应等有关的顺式作用元件。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fluorescent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RT-PCR)结果证实,SmACS基因受低温、高温、干旱和盐诱导而上调表达,其中尤以低温胁迫诱导效果最为显著。上述结果可为进一步研究茄子SmACS基因的功能奠定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茄子 1-氨基丙烷-1-羧酸合成酶基因 生物信息学 表达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宏基因组学方法对马铃薯中某未培养内生菌的1-氨基环丙烷-1-羧酸脱氨酶基因(acdS)操纵子进行分析
10
作者 Nikolic B 胡小丽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0-30,共1页
乙烯前体物1-氨基环丙烷-1-羧酸(ACC)脱氨基作用对植物十分有利,因而常见于许多植物促生菌中。本研究对马铃薯植株中某内生菌的ACC脱氨酶基因(acdS)进行了分析。采用PCR等方法分析出该内生菌存在2种acdS基因,其中的优势基因与荧光假单... 乙烯前体物1-氨基环丙烷-1-羧酸(ACC)脱氨基作用对植物十分有利,因而常见于许多植物促生菌中。本研究对马铃薯植株中某内生菌的ACC脱氨酶基因(acdS)进行了分析。采用PCR等方法分析出该内生菌存在2种acdS基因,其中的优势基因与荧光假单胞菌的acdS基因具有较高的同源性。本研究构建了宏基因组文库,并对其进行了功能筛选和序列分析,从PCR文库中成功筛选出含有acdS基因的阳性克隆。对其中一个克隆进行序列分析,从中发现某未培养内生菌acdS基因的整个操纵子,并且acdS基因与该未培养内生菌acdS转录调节因子基因同时出现在操纵子上游,与P.putida UW4菌株中的发现一致。但是,对195个完全测序结果及含有acdS基因的细菌的基因组进行分析,发现大多数菌株(包括许多假单胞菌属的菌株)在acdS基因附近或基因组的其他区域都不含有acdS调节基因,但一些α-和β-变形菌中含有acdR+-acdS+操纵子,其中最主要的是伯克氏菌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生菌 宏基因组学 1-氨基丙烷-1-羧酸脱氨酶 acdS acdR 假单胞菌属 伯克氏菌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冷藏后不同处理对1-MCP处理南果梨酯类物质及乙烯合成关键酶的影响 被引量:6
11
作者 张丽萍 纪淑娟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4期285-288,共4页
研究1-MCP处理的南果梨冷藏3个月后,乙烯利、水杨酸和茉莉酸甲酯处理对果实常温货架期间酯类物质和1-氨基环丙酸-1-羧酸合成酶(ACS)以及1-氨基环丙酸-1-羧酸氧化酶(ACO)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乙烯利处理的果实丁酸己酯、乙酸庚酯、... 研究1-MCP处理的南果梨冷藏3个月后,乙烯利、水杨酸和茉莉酸甲酯处理对果实常温货架期间酯类物质和1-氨基环丙酸-1-羧酸合成酶(ACS)以及1-氨基环丙酸-1-羧酸氧化酶(ACO)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乙烯利处理的果实丁酸己酯、乙酸庚酯、乙酸乙酯、丁酸乙酯、己酸乙酯、己酸己酯、乙酸己酯的相对含量均明显高于对照果实;比较3种不同处理果实中ACS和ACO酶活性发现,乙烯利处理的果实ACS酶活性极显著高于对照果实,水杨酸处理果实ACS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果实,而茉莉酸甲酯处理对果实的ACS酶活性无显著影响;乙烯利、水杨酸、茉莉酸甲酯3种处理果实ACO活性与对照差异不显著。由此可知,经1-MCP处理的南果梨冷藏后用乙烯利进行复醒处理可有效提高ACS酶活性,从而提高果实的酯类物质相对含量,使果实表现出浓郁的香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果梨 乙烯利 水杨酸 茉莉酸甲酯 香气 1-氨基丙酸-1-羧酸合成酶 1-氨基丙酸-1-羧酸氧化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藻酸钠/玉米醇溶蛋白/1-氨基环丙烷-1-羧酸脱氨酶活性菌复合涂膜剂的制备及对兰州百合的保鲜效果
12
作者 周荣桃 黄伊宁 +3 位作者 孟令煜 孙尔勤 晋玲 王引权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25年第17期326-334,共9页
为延长兰州百合的货架期,该研究从兰州百合根际土中筛选出具有1-氨基环丙烷-1-羧酸脱氨酶(1-aminocyclopropane-1-carboxylic acid deaminase,ACCD)活性的菌株,利用ACCD能够降解植物内源乙烯的特性,采用包埋技术,以海藻酸钠(sodium algi... 为延长兰州百合的货架期,该研究从兰州百合根际土中筛选出具有1-氨基环丙烷-1-羧酸脱氨酶(1-aminocyclopropane-1-carboxylic acid deaminase,ACCD)活性的菌株,利用ACCD能够降解植物内源乙烯的特性,采用包埋技术,以海藻酸钠(sodium alginate,SA)和玉米醇溶蛋白为基材制备出一种复合涂膜剂并进行工艺优化,同时探究了该涂膜剂的特征及保鲜性能。结果表明,氧化微杆菌(Microbacterium oxydans)的安全性较好且ACCD活性最高,可达(0.119±0.006)μmol/(mg·h)。优化并根据实际情况修正后膜剂的最佳工艺为SA 3.4%(质量分数)、甘油添加量22.8%、CaCl_(2)2.8%(质量分数)。在此工艺条件下,测得膜剂的菌株包埋率为60.56%,其结构表征结果与性能相互印证。与未涂膜组相比,该膜剂可有效降低兰州百合鳞茎片的褐变度、减缓呼吸速率和丙二醛含量、并抑制过氧化物酶、多苯丙氨酸解氨酶的活性。且在同处理条件下的4℃具有较优的保鲜效果。该研究成功制备出具有良好的形貌、性能及保鲜效果的复合涂膜剂,为兰州百合保鲜新工艺的开发提供了一定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兰州百合 海藻酸钠 玉米醇溶蛋白 1-氨基丙烷-1-羧酸脱氨酶活性菌 涂膜剂 保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酰基化丝氨酸的合成及其对樱桃番茄乙烯合成量和果实硬度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胡堂路 王春燕 +4 位作者 谭伟明 于春欣 刘少金 李召虎 段留生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688-693,共6页
通过L-丝氨酸与不同的酰氯在室温下反应,合成了8个未见文献报道的乙烯合成抑制剂O-酰基化丝氨酸(2a^2h),其结构通过核磁共振氢谱、碳谱及高分辨质谱确证。以氨乙氧乙烯基甘氨酸(aminoethoxyvinylglycine,AVG)为阳性对照,测定了目标化合... 通过L-丝氨酸与不同的酰氯在室温下反应,合成了8个未见文献报道的乙烯合成抑制剂O-酰基化丝氨酸(2a^2h),其结构通过核磁共振氢谱、碳谱及高分辨质谱确证。以氨乙氧乙烯基甘氨酸(aminoethoxyvinylglycine,AVG)为阳性对照,测定了目标化合物对樱桃番茄Lycopersivon esculentum Mill.乙烯合成量和果实硬度的影响,同时运用分子对接的方法分析了目标化合物与番茄1-氨基环丙烷羧酸(1-aminocyclopropane-1-carboxylic acid,ACC)合成酶(ACS,1IAY)可能的结合模式。结果显示:大部分目标化合物具有延缓樱桃番茄果实软化和抑制乙烯合成的作用,其中化合物2c和2h效果较为突出。用2c和2h处理番茄后第5天,与空白对照相比,果实硬度分别提高27.62%和40.04%,均与AVG处理无显著性差异;2c和2h对乙烯合成量的抑制率分别达71.89%和53.28%,其中2c处理的抑制效果显著优于AVG处理。分子对接方法分析结果表明:化合物2c与番茄ACS酶活性空腔的氨基酸残基有较好的相互作用,2c的羧基可与Ala54和Arg412的氨基形成氢键,从而占据ACS酶的活性空腔。O-酰基化丝氨酸类化合物结构简单,容易获取,对乙烯合成抑制剂的开发具有推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酰基化丝氨酸 樱桃番茄 乙烯合成抑制剂 果实硬度 氨乙氧乙烯基甘氨酸(AVG) 1-氨基丙烷羧酸合成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芙蓉李PsACO1基因的克隆与生物信息学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方智振 周丹蓉 +2 位作者 叶新福 姜翠翠 潘少霖 《福建农业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36-140,共5页
采用RT-PCR和RACE技术从芙蓉李分离得到1条长度为1 309bp的PsACO1基因cDNA全长序列。该基因包含长度为957bp的开放阅读框,编码319个氨基酸。PsACO1蛋白的分子量为36.24kD,等电点为5.28,含有9个ACO特有的保守结构域。系统进化分析结果表... 采用RT-PCR和RACE技术从芙蓉李分离得到1条长度为1 309bp的PsACO1基因cDNA全长序列。该基因包含长度为957bp的开放阅读框,编码319个氨基酸。PsACO1蛋白的分子量为36.24kD,等电点为5.28,含有9个ACO特有的保守结构域。系统进化分析结果表明PsACO1与碧桃、梅、枇杷、苹果和欧洲李的ACO蛋白的亲缘关系较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氨基丙烷-1-羧酸氧化酶 基因克隆 生物信息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源ACC对龙须菜(Gracilariopsis lemaneiformis)果孢子放散的生理影响及转录组分析
15
作者 周学优 孙德光 +1 位作者 孙雪 徐年军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245-1257,共13页
龙须菜(Gracilariopsis lemaneiformis)是我国产量第二大的养殖海藻,以龙须菜为材料,分别添加5种浓度的1-氨基环丙烷-1-羧酸(ACC),探究了其对龙须菜果孢子放散的作用,结果发现250μmol/L的ACC促进果孢子放散效果最佳。外源添加250μmol/... 龙须菜(Gracilariopsis lemaneiformis)是我国产量第二大的养殖海藻,以龙须菜为材料,分别添加5种浓度的1-氨基环丙烷-1-羧酸(ACC),探究了其对龙须菜果孢子放散的作用,结果发现250μmol/L的ACC促进果孢子放散效果最佳。外源添加250μmol/L的ACC后,第2天和第5天龙须菜光合作用进一步下降,第5天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谷胱甘肽还原酶(GR)活性以及还原型抗坏血酸(AsA)含量显著上升,表明龙须菜果孢子的放散还和抗氧化系统密切相关。转录组结果显示ACC处理后第5天光合作用相关基因表达量下调,糖酵解通量增加,TCA循环和氮代谢途径的基因表达量显著上调;外源ACC显著上调了茉莉酸合成途径相关基因的表达,但对乙烯合成途径相关基因无显著影响。研究结果验证了ACC促进龙须菜果孢子放散的作用,为龙须菜的快速繁育提供了新的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须菜 果孢子放散 1-氨基丙烷-1-羧酸 转录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籽粒中乙烯和ACC对土壤水分的反应及其与籽粒灌浆的关系 被引量:20
16
作者 刘凯 叶玉秀 +2 位作者 唐成 王志琴 杨建昌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539-546,共8页
以武运粳8号(粳稻)和扬稻6号(籼稻)为材料,自抽穗后9d至成熟期进行保持浅水层(WW)、土壤轻度落干(MD)和土壤水分严重亏缺(SD)3种处理。观察在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灌浆期籽粒中乙烯和1-氨基环丙烷-1-羧酸(ACC)浓度的变化及其与籽粒灌浆的... 以武运粳8号(粳稻)和扬稻6号(籼稻)为材料,自抽穗后9d至成熟期进行保持浅水层(WW)、土壤轻度落干(MD)和土壤水分严重亏缺(SD)3种处理。观察在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灌浆期籽粒中乙烯和1-氨基环丙烷-1-羧酸(ACC)浓度的变化及其与籽粒灌浆的关系,并使用化学调控物质进行验证。结果表明,MD显著提高籽粒灌浆速率和粒重,SD明显降低籽粒灌浆速率和粒重。籽粒中乙烯释放速率和ACC浓度在MD中降低,在SD中增加。籽粒乙烯释放速率及根系伤流液中ACC浓度与籽粒中ACC浓度呈极显著的正相关。籽粒灌浆速率与乙烯释放速率呈极显著负相关。在花后9~13d喷施乙烯合成的抑制物质氨基-乙氧基乙烯基甘氨酸(AVG),明显降低籽粒中ACC的浓度和乙烯的释放速率,显著提高了籽粒灌浆速率和粒重以及籽粒中的蔗糖合成酶(SuSase)、ADP葡萄糖焦磷酸化酶(AGPase)和可溶性淀粉合成酶(SSSase)活性;喷施乙烯释放的促进物质乙烯利,结果则相反。表明结实期土壤轻度落干或适度干旱处理可以抑制水稻体内乙烯的产生,促进籽粒灌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1-氨基丙烷-1-羧酸(acc) 乙烯 籽粒灌浆 根系伤流液 土壤水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性别类型黄瓜ACC合酶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标记和酶切扩增长度多态性标记 被引量:14
17
作者 向太和 王利琳 +3 位作者 庞基良 胡江琴 申屠连峰 吴锴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62-367,共6页
黄瓜的性别分化与乙烯密切相关,1-氨基环丙烷-1-羧酸(ACC)合酶是乙烯生物合成过程中的关键酶.根据ACC合酶基因家族的保守序列设计PCR引物,从8个不同性别类型(雌雄同株、强雌性和全雌性)黄瓜品种中克隆了长度为1188bp的ACC合酶基因(CS-AC... 黄瓜的性别分化与乙烯密切相关,1-氨基环丙烷-1-羧酸(ACC)合酶是乙烯生物合成过程中的关键酶.根据ACC合酶基因家族的保守序列设计PCR引物,从8个不同性别类型(雌雄同株、强雌性和全雌性)黄瓜品种中克隆了长度为1188bp的ACC合酶基因(CS-ACS2)片段(GenBank登记号为:DQ115884~DQ115886和DQ115875~DQ115879).经测序分析,3个雌雄同株性别类型品种的序列完全相同.与之相比,5个强雌性和全雌性品种中存在8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标记,SNPs标记为4个A←→G和4个T←→C之间的转换.在8个SNPs中,有1个SNP位于内含子区域,其余7个SNPs都位于外显子区域.在7个位于外显子区域的SNPs中,有3个为非编码区的SNPs,4个为cSNPs.而在4个cSNPs中,有3个导致了编码的氨基酸序列改变.研究结果表明,与雌雄同株性别类型相比,雌性系中均存在单核苷酸的变异,这提示ACC合酶基因CS-ACS2的单核苷酸变异可能与黄瓜雌性系的发生形成有关.另一方面,根据SNP多态性还发展了一个酶切扩增长度多态性(CAPS)标记C-MT700.利用CAPS标记C-MT700能将强雌性优良品种MT-705与其他黄瓜品种相区别,该标记在黄瓜育种生产上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此外,研究获得的SNPs标记和CAPS标记丰富了黄瓜的分子标记种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瓜 性别类型 1-氨基丙烷-1-羧酸(acc)合酶基因 单核苷酸多态性(SNP) 酶切扩增长度多态性(CAP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烯抑制剂AVG和促进剂ACC对大豆幼苗叶片光合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10
18
作者 程云清 赵桂兰 +2 位作者 刘剑锋 陈智文 张雯雯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19-426,共8页
采用不同浓度乙烯抑制剂氨基乙氧基乙烯甘氨酸(aminoethoxyvinylglycine,AVG)和促进剂1-氨基环丙烷-1-羧酸(1-aminocylopropane-1-carboxylic acid,ACC)对盆栽大豆幼苗进行处理,探讨其对光响应曲线、CO2响应曲线等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 采用不同浓度乙烯抑制剂氨基乙氧基乙烯甘氨酸(aminoethoxyvinylglycine,AVG)和促进剂1-氨基环丙烷-1-羧酸(1-aminocylopropane-1-carboxylic acid,ACC)对盆栽大豆幼苗进行处理,探讨其对光响应曲线、CO2响应曲线等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AVG处理明显提高了大豆幼苗叶片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降低了胞间CO2浓度;明显提高了光饱和点、光饱和光合速率、表观量子效率、CO2饱和点、羧化效率、RuBP最大再生速率,同时,降低了光补偿点和CO2补偿点;此外,AVG处理还提高了大豆幼苗生物量和叶面积,降低了叶片乙烯释放量、叶绿素含量与气孔密度;ACC处理的效果与AVG相反.以上结果表明,外源AVG处理能改善大豆幼苗叶片的光合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乙烯 氨基乙氧基乙烯甘氨酸 1-氨基丙烷-1-羧酸 光合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芒果蒂腐病菌对芒果采后乙烯释放和ACC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9
19
作者 高兆银 胡美姣 +1 位作者 李敏 杨凤珍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2010年第10期1785-1789,共5页
测定芒果蒂腐病菌(Botryodiplodia theobromae)对芒果果实乙烯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B.theobromae在芒果果肉培养基上不产生乙烯,但是B.theobromae代谢活动能诱导芒果果肉中产生大量的1-氨基环丙烷-1-羧酸(ACC),导致芒果快速释放乙烯,随... 测定芒果蒂腐病菌(Botryodiplodia theobromae)对芒果果实乙烯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B.theobromae在芒果果肉培养基上不产生乙烯,但是B.theobromae代谢活动能诱导芒果果肉中产生大量的1-氨基环丙烷-1-羧酸(ACC),导致芒果快速释放乙烯,随着发病程度增加和贮藏期延长,乙烯释放速率快速增加。高浓度乙烯使芒果果肉快速软化,在25℃条件下,果实在发病后3~5 d就完全腐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芒果 乙烯代谢 1-氨基丙烷-1-羧酸 芒果蒂腐病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酸橙ACC氧化酶基因片段克隆及序列分析
20
作者 吴波 罗光明 刘红宁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923-926,共4页
1-氨基环丙烷-1-羧酸(ACC)氧化酶是植物乙烯合成的1个关键酶,乙烯作为一种内源激素,对植物生长、老熟过程有多方面的调节作用。根据已报道的各种植物ACC氧化酶氨基酸序列上前后两个保守区设计1对简并引物,以酸橙叶片总RNA为模板,通过RT-... 1-氨基环丙烷-1-羧酸(ACC)氧化酶是植物乙烯合成的1个关键酶,乙烯作为一种内源激素,对植物生长、老熟过程有多方面的调节作用。根据已报道的各种植物ACC氧化酶氨基酸序列上前后两个保守区设计1对简并引物,以酸橙叶片总RNA为模板,通过RT-PCR扩增到1个834 bp的基因片段。克隆了酸橙1-氨基环丙烷-1-羧酸(ACC)氧化酶基因cDNA片段,将片段序列在NCB I网站上进行同源性搜索,显示的皆为不同植物的ACC氧化酶基因,因而认为所克隆的片段就是酸橙ACC氧化酶基因;并运用DNAStar5.0软件进行序列分析,推导的氨基酸序列为278个残基;具有所有植物ACC氧化酶基因共有的保守区域;与多种植物的ACC氧化酶基因的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都在72%和7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橙 1-氨基丙烷-1-羧酸(acc)氧化酶 基因克隆 序列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