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二次谐波光谱和布鲁斯特角显微镜研究二棕榈酰磷脂酰胆碱和维生素B2的相互作用
1
作者 刘江清 于长卉 +2 位作者 郭源 雷圣宾 张贞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484-1489,共6页
二棕榈酰磷脂酰胆碱(DPPC)分子在气液界面上形成的Langmuir膜是一种重要的生物膜模拟体系,其手性结构及其与外来物质的相互作用一直是相关学科研究的前沿问题。维生素B_(2)(VB_(2))是人体中一种重要的营养物质,它在代谢障碍引起的脂质... 二棕榈酰磷脂酰胆碱(DPPC)分子在气液界面上形成的Langmuir膜是一种重要的生物膜模拟体系,其手性结构及其与外来物质的相互作用一直是相关学科研究的前沿问题。维生素B_(2)(VB_(2))是人体中一种重要的营养物质,它在代谢障碍引起的脂质沉积性类疾病中有大量的实例应用,经常在一些特殊的临床症状中有出乎意料的治疗奇效。目前,VB_(2)如何参与到膜上生物事件的过程和细胞乃至生命的作用过程中的研究报道较少,特别是VB_(2)分子与磷脂分子靶标的立体相互作用,其可能发生的手性分子识别现象会在许多生物事件中起着关键作用。综合二次谐波-线二色光谱(SHG-LD)、Langmuir膜天平和布鲁斯特角显微镜(BAM)技术初步研究了VB_(2)和DPPC分子在气液界面上的相互作用,分别从气液界面上介观水平和宏观水平上互补表征脂质分子在气液界面上的分子骨架自组装的结构。压缩等温线发现纯水界面L-DPPC和DDPPC液态扩展相/液态凝聚相(LE/LC)共存阶段的膜压几乎不变,race-DPPC的共存相膜压区域稍微缩短,VB_(2)水溶液界面上race-DPPC的LE/LC共存相消失。此外,弹性模量研究表明VB_(2)分子可以提高L-DPPC单分子层膜的弹性模量,但降低D-DPPC和race-DPPC单层膜的弹性模量。结合SHG-LD研究发现,在膜压13mN·m^(-1)下,L-DPPC在纯水和VB_(2)水溶液界面上表面手性过量值(DCE)保持不变。与纯水界面相比较,D-DPPC在VB_(2)水溶液上DCE值出现反转,而race-DPPC的DCE值则不随亚相改变而变化。相同膜压下,BAM观察到单一手性相互作用使得L-DPPC和D-DPPC在纯水界面上各自组装成不同枝臂弯曲方向的手性三叶草微畴(microdomain)。VB_(2)诱导D-DPPC微畴,使其直径增大1~2倍。同时,VB_(2)也诱导了race-DPPC单层膜上近似圆形状的微畴伸展,并长出了三条有曲率的枝臂。对此可以解释为VB_(2)降低了非单一手性相互作用的能量,使得race-DPPC出现手性相分离。与此同时,VB_(2)也诱导了race-DPPC单层膜微畴的手性结构发生变化。该研究有助于理解VB_(2)调节磷脂膜横向组织结构的分子机理,在细胞膜界面发生的过程中,脂层单层的二维特性和生物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可能决定了生物分子的亲和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次谐波-线二色谱 布鲁斯特角显微镜 维生素B_(2) 棕榈磷脂胆碱 分子间相互作用 手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腌腊肉制品中磷脂酰胆碱氢过氧化物的含量 被引量:1
2
作者 任双 宋慧 +4 位作者 耿志明 王道营 张牧焓 孙冲 徐为民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4期154-159,共6页
采用正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对腌腊肉制品中的磷脂酰胆碱氢过氧化物(PC-OOH)进行检测。腌腊肉制品中的PC-OOH用氯仿-甲醇(2∶1,V/V)提取,以合成的C16∶0/18∶2 PC-OOH为标样,采用正相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法进行检测。色谱柱:Lichrosorb Si60(2... 采用正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对腌腊肉制品中的磷脂酰胆碱氢过氧化物(PC-OOH)进行检测。腌腊肉制品中的PC-OOH用氯仿-甲醇(2∶1,V/V)提取,以合成的C16∶0/18∶2 PC-OOH为标样,采用正相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法进行检测。色谱柱:Lichrosorb Si60(250 mm×4.0 mm,5μm);流动相:A为水,B为正己烷-异丙醇(3∶2,V/V),采用梯度洗脱;流速:1 m L/min;柱温:30℃;检测波长:234 nm。结果表明:C16∶0/18∶2 PC-OOH在20~600 nmol/m L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99 9),检出限为5.8 nmol/m L,定量限为19.4 nmol/m L,不同水平的平均回收率为79.4%~91.9%。实际样品分析显示,农家腊肠A、B和火腿中方样品中PC-OOH的含量比较高,为92.4、106.4 nmol/g和102.5 nmol/g,烟熏肉中未检出PC-OOH。本实验建立的分析方法简便快捷、具有较好的灵敏度和可靠性,可用于腌腊肉制品中PC-OOH的定量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腌腊肉制品 1-棕榈酰-2-亚油酰-磷脂酰胆碱 氢过氧化物 正相高效液相色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氧对磷脂酶A_2和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及溶血磷脂酸的影响 被引量:15
3
作者 李月春 刘国荣 +6 位作者 闫洁 王宝军 张京芬 张晖 崇奕 庞江霞 郝喜娃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00-204,共5页
目的观察慢性缺氧对兔血浆中磷脂酶A2(PLA2)、脂蛋白相关PLA2(Lp-PLA2)和溶血磷脂酸(LPA)水平及促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方法将12只健康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慢性缺氧组(建立慢性缺氧动物模型),每组6只。分别在实验前、实验第... 目的观察慢性缺氧对兔血浆中磷脂酶A2(PLA2)、脂蛋白相关PLA2(Lp-PLA2)和溶血磷脂酸(LPA)水平及促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方法将12只健康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慢性缺氧组(建立慢性缺氧动物模型),每组6只。分别在实验前、实验第4周、8周和12周末取外周血,应用ELISA法检测各组兔血浆中PLA2、Lp-PLA2和LPA水平,并于12周末取各组兔主动脉弓和腹主动脉进行超声检测和HE染色,观察血管病理改变。结果与正常对照组和同组实验前比较,慢性缺氧组兔第4、8和12周末,血浆中PLA2、Lp-PLA2和LPA水平不同程度增高,且在12周时增高最明显(P<0.05)。在12周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慢性缺氧组兔主动脉弓及腹主动脉的血管壁上均有不同程度的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结论慢性缺氧能上调兔血浆中PLA2、Lp-PLA2和LPA水平,增加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在促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氧 磷脂酶A2 1-烷基-2-磷酸胆碱酯酶 溶血磷脂素类 动脉粥样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蟹肝胰腺中4种脂类对细胞生长和亚细胞结构的影响
4
作者 李文玲 雷燕芬 +1 位作者 王成辉 严继舟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541-549,共9页
目的:研究河蟹肝胰腺中C-8神经酰胺-1-磷酸、N-十二烷醇-L-高丝氨酸内酯、磷酰胆碱和棕榈酰肉碱对细胞生长和亚细胞结构的影响.方法:利用细胞计数试剂盒和乳酸脱氢酶试验,检测不同质量浓度的4种脂类对斑马鱼胚胎成纤维细胞所表现的细胞... 目的:研究河蟹肝胰腺中C-8神经酰胺-1-磷酸、N-十二烷醇-L-高丝氨酸内酯、磷酰胆碱和棕榈酰肉碱对细胞生长和亚细胞结构的影响.方法:利用细胞计数试剂盒和乳酸脱氢酶试验,检测不同质量浓度的4种脂类对斑马鱼胚胎成纤维细胞所表现的细胞增殖和细胞代谢的影响,并通过溶酶体和线粒体染色分析4种脂类对细胞溶酶体和线粒体形态结构的影响.结果:N-十二烷醇-L-高丝氨酸内酯表现为促进细胞增殖,并保持线粒体和溶酶体形态结构的完整;C-8神经酰胺-1-磷酸、磷酰胆碱、棕榈酰肉碱表现为抑制细胞增殖,并引起线粒体和溶酶体的结构发生不同程度的改变.结论:河蟹肝胰腺中的4种脂类物质不仅是食物的营养成分,还具有明显生物活性,能影响细胞代谢和亚细胞结构的完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类 C-8神经-1-磷酸 N-十二烷醇-L-高丝氨酸内酯 胆碱 棕榈肉碱 PAC2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质疏松分子生物学研究专家共识 被引量:11
5
作者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社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骨代谢专家组 +2 位作者 张萌萌 毛未贤 马倩倩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57-162,共6页
骨质疏松分子生物学研究在骨代谢分子信号通路、骨质疏松易感基因、骨质疏松相关蛋白、骨质疏松靶向治疗等方向取得了很大进展。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骨保护素(RANK/RANKL/OPG)信号通路、核因子κB受体活... 骨质疏松分子生物学研究在骨代谢分子信号通路、骨质疏松易感基因、骨质疏松相关蛋白、骨质疏松靶向治疗等方向取得了很大进展。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骨保护素(RANK/RANKL/OPG)信号通路、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NF-κB)信号通路、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MAPK/ERK)信号通路、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CSF)信号通路、钙离子(Ca^(2+))信号通路、酪氨酸激酶、蛋白激酶B(Src、Akt)信号通路、蛋白激酶C(PKC)信号通路等骨代谢重要通路,维生素D受体(VDR)基因、低密度脂蛋白相关蛋白5(LRP5)基因、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基因、雌激素受体(ER)基因等易感基因,载脂蛋白E(Apo E)、Klotho蛋白(Klotho)、骨形态发生蛋白(BMP)、骨涎蛋白(BSP)等相关蛋白,以直接或间接的方式参与调控骨代谢,作用重叠相互联系,互为结果,已在本专业领域达成共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骨保护素信号通路 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信号通路 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信号通路 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信号通路 钙离子信号通路 酪氨酸激酶、蛋白激酶B信号通路 蛋白激酶C信号通路 免疫球蛋白样受体信号通路 Wnt/β-连环蛋白信号通路 Hedghog信号通路 骨形态发生蛋白2/Smad信号通路 胞内磷脂肌醇激酶/蛋白激酶B信号通路 维生素D受体基因 低密度脂蛋白相关蛋白5基因 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基因 雌激素受体基因 Ⅰ型胶原α1和Ⅰ型胶原α2基因 甲状旁腺素基因 降钙素受体基因 甲状旁腺素相关蛋白受体基因 载脂蛋白E Klotho蛋白 骨形态发生蛋白 骨涎蛋白 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相关蛋白5 激活蛋白-1 硬化蛋白 靶向治疗 骨质疏松 分子生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富勒烯穿入囊泡膜的粗粒化分子动力学研究
6
作者 赵晓伟 张建华 柳清伙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882-887,共6页
纳米颗粒与生物系统的相互作用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成为研究的热点,尤其以富勒烯C60为著.大家广泛地探讨C60穿透并扰乱细胞膜的机制,但至今仍然没有统一的认识.本文介绍了单分子C60穿过1-棕榈酰基-2-油酰基磷脂酰乙醇胺(POPE)囊泡的粗粒... 纳米颗粒与生物系统的相互作用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成为研究的热点,尤其以富勒烯C60为著.大家广泛地探讨C60穿透并扰乱细胞膜的机制,但至今仍然没有统一的认识.本文介绍了单分子C60穿过1-棕榈酰基-2-油酰基磷脂酰乙醇胺(POPE)囊泡的粗粒化分子动力学研究,与平面膜相比,发现了C60在穿透囊泡膜时表现出了独特的性质.C60在囊泡双层膜中的最终位置是附着在靠近囊泡膜的内层磷脂分子头部区域,这种特性能够通过勒纳德琼斯(LJ)相互作用能和C60沿径向穿过囊泡膜的自由能分布来得到验证.该研究为C60穿入囊泡膜提供了一个强有力的证据,阐述了C60和囊泡相互作用的机制,可为药物或基因运输选择载体注入的最佳位置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动力学 模拟 C60 1-棕榈-2-磷脂乙醇胺(POPE)囊泡 平均力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OPC对绵羊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及体外受精的影响
7
作者 吴佳慧 张美佳 +3 位作者 张传强 曹鹏波 曹贵方 张涌 《动物医学进展》 2025年第10期7-12,共6页
旨在探究1-棕榈酰-2-油酰-sn-甘油-3-磷酸胆碱(POPC)对绵羊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和体外受精的影响,探索POPC的最佳添加剂量,以优化体外胚胎生产技术。通过免疫荧光染色、体外成熟培养和体外发育试验,研究POPC对绵羊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和体外... 旨在探究1-棕榈酰-2-油酰-sn-甘油-3-磷酸胆碱(POPC)对绵羊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和体外受精的影响,探索POPC的最佳添加剂量,以优化体外胚胎生产技术。通过免疫荧光染色、体外成熟培养和体外发育试验,研究POPC对绵羊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和体外受精的影响,将POPC以不同浓度添加至IVM培养基中,观察卵丘细胞扩张程度、第一极体排出率、ROS水平以及体外受精后的卵裂率和囊胚率。结果显示,添加150或200μg/mL的POPC可以促进卵丘细胞扩张,提高卵母细胞体外成熟效率;加入100μg/mL的POPC能极显著提高绵羊卵母细胞的第一极体排出率,并且极显著降低ROS水平,而加入150μg/mL的POPC则能极显著提升其受精后的发育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绵羊卵母细胞 1-棕榈-2--sn--3-磷酸胆碱(POPC) 体外成熟 体外受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