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50篇文章
< 1 2 3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imulation of the Diffusion in Laser Induced Chain Reaction of 1,2-Dichloroethane
1
作者 KANG Jin WANG Lixin XU Jiren 《Chinese Physics Letters》 SCIE CAS CSCD 1991年第2期106-109,共4页
A system of diffusion equations of laser induced chain reaction of 1,2-dichloroethane to form vinyl chloride is established.By means of finite differential method,a temporal radial concentration distribution for the p... A system of diffusion equations of laser induced chain reaction of 1,2-dichloroethane to form vinyl chloride is established.By means of finite differential method,a temporal radial concentration distribution for the product vinyl chloride and Cl radicals in a single pulse is comput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THANE 1 2 VINY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a-Zn-Al复合氧化物催化1,2-丙二醇与尿素制碳酸丙烯酯
2
作者 王陇豫 卢志凯 +7 位作者 柳鑫 罗国华 徐新 刘海燕 孟祥海 徐春明 刘植昌 靳海波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43-452,共10页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Ca-Zn-Al复合氧化物催化剂,采用XRD、SEM、XRF和NH 3-TPD分析方法对所制备催化剂的晶型晶貌、元素组成及表面酸性进行表征,并对其催化1,2-丙二醇与尿素醇解反应合成碳酸丙烯酯的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催化剂制备...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Ca-Zn-Al复合氧化物催化剂,采用XRD、SEM、XRF和NH 3-TPD分析方法对所制备催化剂的晶型晶貌、元素组成及表面酸性进行表征,并对其催化1,2-丙二醇与尿素醇解反应合成碳酸丙烯酯的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催化剂制备过程中沉淀体系的pH值、金属离子比及催化剂焙烧温度对催化剂催化1,2-丙二醇与尿素醇解反应有明显的影响,同时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在沉淀体系n(Ca^(2+))∶n(Zn^(2+))∶n(Al 3+)=1.6∶3∶1、pH=9.5条件下,通过共沉淀得到具有水滑石结构的前驱体,前驱体经900℃焙烧4 h所制得的Ca-Zn-Al复合氧化物催化剂催化1,2-丙二醇与尿素醇解反应具有良好的催化性能。在n(1,2-丙二醇)∶n(尿素)=1.5∶1、温度145℃、压力20 kPa条件下反应4 h,碳酸丙烯酯收率达到93.8%。同时通过温度序列控制方案对该反应过程实现了有效优化,碳酸丙烯酯收率提高至98.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Zn-Al催化剂 尿素 1 2-丙二醇 碳酸丙烯酯 醇解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色环保聚酯增塑剂聚己二酸-1,2-丙二醇酯对聚氯乙烯性能的影响
3
作者 刘霞 黄华莹 徐启奎 《皮革科学与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3-28,共6页
采用绿色环保的聚己二酸-1,2-丙二醇酯(PPA)作为增塑剂,对聚氯乙烯(PVC)进行增塑改性,研究了PPA对PVC力学性能、硬度、加工流动性、耐热性和耐溶剂迁移性能的影响,并与邻苯二甲酸二辛酯(DOP)增塑剂增塑PVC的效果作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 采用绿色环保的聚己二酸-1,2-丙二醇酯(PPA)作为增塑剂,对聚氯乙烯(PVC)进行增塑改性,研究了PPA对PVC力学性能、硬度、加工流动性、耐热性和耐溶剂迁移性能的影响,并与邻苯二甲酸二辛酯(DOP)增塑剂增塑PVC的效果作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PPA和DOP对PVC均具有较好的增塑效果。随着增塑剂含量的增加(从40份增加至50份时),PPA/PVC/CaCO_(3)和DOP/PVC/CaCO_(3)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分别降低了3.25%和10.16%,质量损失50%时的温度分别为392.22℃和320.15℃,PPA/PVC/CaCO_(3)复合材料具有更高的力学性能和耐热性。此外,DOP/PVC/CaCO_(3)复合材料在乙醇、机油和正庚烷中的质量损失率分别为4.51%、0.52%和11.81%,而PPA/PVC/CaCO_(3)复合材料在溶剂中无明显的质量损失,具有优异的耐溶剂迁移性。因此,绿色环保聚酯增塑剂PPA不仅可以替代DOP增塑PVC,还在耐高温、耐溶剂迁移领域,具有更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氯乙烯 聚己二酸-1 2-丙二醇 邻苯二甲酸二辛酯 增塑剂 力学性能 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吡咯并[1,2-a:3,4-c′]二喹啉衍生物的合成及缓蚀构效关系研究
4
作者 杨正兴 杨震 +3 位作者 胡华友 杨秋雯 王业飞 王超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2期579-588,共10页
以取代氯化苄与取代喹啉为原料,在制备出氯化苄基喹啉季铵盐后,通过1,3-偶极环加成反应成功合成18种吡咯并[1,2-a:3,4-c′]二喹啉鎓盐衍生物。通过单因素变量法探究了1,3-偶极环加成过程中的酸钠加量、底物浓度、反应温度以及反应时间... 以取代氯化苄与取代喹啉为原料,在制备出氯化苄基喹啉季铵盐后,通过1,3-偶极环加成反应成功合成18种吡咯并[1,2-a:3,4-c′]二喹啉鎓盐衍生物。通过单因素变量法探究了1,3-偶极环加成过程中的酸钠加量、底物浓度、反应温度以及反应时间对最终产率的影响。确定了最佳反应条件为:在140℃下密闭反应6~8 h,底物浓度为0.4~0.5 mol·L^(-1)且n(季铵盐)∶n(硝酸钠)=1∶3,目标产品收率为62%~81%。产物分子结构经IR、1H NMR和质谱进行了确认。通过失重法在温度为90℃的15%(质量分数)盐酸中对比评价了系列目标产物对N80钢试片的缓蚀效果,并结合量子化学计算分析了这类衍生物的结构特点。结果显示:分子所连取代基的给电子效应能够增强吡咯并[1,2-a:3,4-c′]二喹啉鎓盐衍生物的缓蚀效率,而取代基的吸电子效应会使其缓蚀作用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 3-偶极环加成 氧化脱氢芳构化 吡咯并[1 2-a:3 4-c′]二喹啉 酸化缓蚀剂 构效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葛根粉中1,2-丙二醇和1,3-丙二醇的测定
5
作者 陈浩 刘娜 +3 位作者 黄晶 杨芳 陈帜 梅霞 《食品安全导刊》 2024年第24期104-107,共4页
目的:建立气相色谱-氢火焰离子化检测法(Gas Chromatography-Flame Ionization Detector,GC-FID)和气相色谱-质谱法(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同时检测葛根粉中1,2-丙二醇和1,3-丙二醇的分析方法。方法:试样经乙腈提... 目的:建立气相色谱-氢火焰离子化检测法(Gas Chromatography-Flame Ionization Detector,GC-FID)和气相色谱-质谱法(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同时检测葛根粉中1,2-丙二醇和1,3-丙二醇的分析方法。方法:试样经乙腈提取,提取液过滤后,上机测定。结果:采用GC-FID法和GC-MS法测定时,目标物质分别在0~50.00μg·mL^(-1)以及0~10.00μg·mL^(-1)线性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均大于0.9999;1,2-丙二醇的检出限分别为5 mg·kg^(-1)、1 mg·kg^(-1),1,3-丙二醇的检出限分别为8 mg·kg^(-1)、1 mg·kg^(-1);两种方法对应目标物质的平均加标回收率均≥89.2%,相对标准偏差均<5%。结论:GC-FID法与GC-MS法的灵敏度均较高、回收率高、重现性好,且操作简单快捷,适合于葛根粉中1,2-丙二醇和1,3-丙二醇的测定,可适应不同检测机构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葛根粉 气相色谱-氢火焰离子化法(GC-FID) 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 1 2-丙二醇 1 3-丙二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取代-1,3-二硫杂环戊烷香料的合成和香气评价 被引量:3
6
作者 郑福平 孙宝国 +2 位作者 刘玉平 谢建春 李海军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66-69,共4页
以醛/酮与1,2-乙二硫醇或1,2-丙二硫醇在对甲苯磺酸催化下反应,合成了10种2-取代-1,3-二硫杂环戊烷,产率62.8%~87.8%;其中,2-正丙基-1,3-二硫杂环戊烷产率达87.8%,纯度99.5%。经元素分析、FTIR、GC-MS和’HNMR确定... 以醛/酮与1,2-乙二硫醇或1,2-丙二硫醇在对甲苯磺酸催化下反应,合成了10种2-取代-1,3-二硫杂环戊烷,产率62.8%~87.8%;其中,2-正丙基-1,3-二硫杂环戊烷产率达87.8%,纯度99.5%。经元素分析、FTIR、GC-MS和’HNMR确定了10种产物的结构。香气评价结果表明:合成的2-正丙基-1,3-二硫杂环戊烷具有花香、肉汤香气,可用于食品香精和调味料中;其余9种2-取代-1,3-二硫杂环戊烷具有肉香、葱蒜香和萝卜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取代-1 3-二硫杂环戊烷 醛/酮 1 2-乙二硫醇 1 2-丙二硫醇 香料 合成 香气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e-TS-1催化1-己烯环氧化合成1,2-环氧己烷 被引量:3
7
作者 李颢 王勇 +1 位作者 张宇 郑延成 《精细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28-33,共6页
采用Fe-TS-1为催化剂,过氧化氢为氧化剂,以1-己烯环氧化为原料合成了1,2-环氧己烷。考察了Fe含量、溶剂、过氧化氢用量、温度、催化剂用量以及反应时间对反应的影响,较优化的反应条件为:n(SiO2)∶n(Fe2O3)=860,溶剂乙腈,反应温度343K,... 采用Fe-TS-1为催化剂,过氧化氢为氧化剂,以1-己烯环氧化为原料合成了1,2-环氧己烷。考察了Fe含量、溶剂、过氧化氢用量、温度、催化剂用量以及反应时间对反应的影响,较优化的反应条件为:n(SiO2)∶n(Fe2O3)=860,溶剂乙腈,反应温度343K,过氧化氢用量0.8mol/L,催化剂用量10.7g/L,反应时间5h。在优化的条件下,过氧化氢的转化率为49.6%,过氧化氢的选择性为68.1%,1-己烯的转化率为33.4%,1,2-环氧己烷的选择性为92.0%,1,2-己二醇的选择性为8.0%。采用甲醇为溶剂时,Fe-TS-1表现出较低的催化活性和选择性;而采用乙腈为溶剂时,Fe-TS-1表现出较高的催化活性和选择性。说明掺杂Fe3+后,TS-1的疏水性发生了改变,乙腈溶剂的采用可能改变了反应的历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TS-1 1-己烯环氧化 1 2-环氧己烷 溶剂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1,1-二氟乙撑基和乙炔基的C_2桥键类液晶的合成 被引量:4
8
作者 陈新兵 安忠维 《液晶与显示》 CAS CSCD 2003年第3期161-163,共3页
含1,1 二氟乙撑基和乙炔基的C2桥键类液晶是非常重要的TN、STN、TFT用液晶材料。通过对文献方法进行简化和改进后合成了1,1 二氟 1,2 二芳基取代乙烷和1,2 二芳基取代乙炔类液晶,总产率分别达到26%和39%。产物结构用IR、1HNMR做了鉴定。
关键词 液晶 合成 乙炔基 1 1-二氟乙撑基 C2桥键 1 1-二氟-1 2-二芳基取代乙烷 1 2-二芳基取代乙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S-1催化1-丁烯环氧化合成1,2-环氧丁烷 被引量:3
9
作者 马书启 李钢 王祥生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z1期1614-1616,共3页
以双氧水为氧化剂,研究了不同合成方法得到的晶粒大小不同的钛硅分子筛TS-1催化1-丁烯环氧化合成1,2-环氧丁烷(BO)的反应性能.结果表明,在甲醇溶剂中2种TS-1都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但经典TS-1的BO选择性低于廉价合成方法得到的TS-1;在丙... 以双氧水为氧化剂,研究了不同合成方法得到的晶粒大小不同的钛硅分子筛TS-1催化1-丁烯环氧化合成1,2-环氧丁烷(BO)的反应性能.结果表明,在甲醇溶剂中2种TS-1都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但经典TS-1的BO选择性低于廉价合成方法得到的TS-1;在丙酮溶剂中,廉价TS-1的催化活性远远低于经典TS-1.以丙酮作为反应介质,详细考察了经典TS-1的失活及再生性能,结果发现,TS-1催化剂经过多次重复使用,活性有明显的降低,采用溶剂萃取再生方法不能使催化剂恢复活性,但600℃高温焙烧能使TS-1恢复到最初的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S-1 1 2-环氧丁烷 1-丁烯 失活 再生 高温焙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通过自由基历程烯烃1,2-双官能团化反应同时构建C―O键和C―X键研究进展
10
作者 吴丹清 刘佳俊 +2 位作者 李天宇 徐大振 苗志伟 《大学化学》 CAS 2024年第11期146-157,共12页
通过自由基途径的烯烃1,2-双官能团化反应是有机合成中从烯烃直接构建C―X(X=C,N,O…)键的重要手段,其优点包括良好的区域选择性、步骤经济性和原子经济性,符合绿色化学的发展要求。含有碳-氧键的有机功能化合物种类很多,发展简单高效... 通过自由基途径的烯烃1,2-双官能团化反应是有机合成中从烯烃直接构建C―X(X=C,N,O…)键的重要手段,其优点包括良好的区域选择性、步骤经济性和原子经济性,符合绿色化学的发展要求。含有碳-氧键的有机功能化合物种类很多,发展简单高效构建碳-氧键的合成方法是有机化学家广泛关注的研究领域。本文综述了在构建碳-氧键的同时,构建碳-碳键、碳-氮键、碳-硫键和碳-卤键的反应研究进程,并对该领域的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烯烃 1 2-双官能团化 碳-氧键构建 区域选择性 研究进展 自由基历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2-聚丁二烯基除氧功能性超细纤维膜的制备及其在核桃油保鲜中的应用
11
作者 赵汝霞 杨维巧 +3 位作者 王文娟 段晓亮 李喜宏 于尚可 《中国粮油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38-146,共9页
针对现有除氧包装氧气清除效率低、催化剂析出极易造成食品二次污染等问题,本研究利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了内部结构均一的1,2-PB/Fe(Ⅱ)salen多孔状超细纤维膜(纤维平均直径2.3μm),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 针对现有除氧包装氧气清除效率低、催化剂析出极易造成食品二次污染等问题,本研究利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了内部结构均一的1,2-PB/Fe(Ⅱ)salen多孔状超细纤维膜(纤维平均直径2.3μm),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对样品进行表征,探讨了纺丝液流变特性,深入研究了静电纺丝工艺对纤维形貌调控规律,采用氧气吸收动力学实验评价了纤维膜的除氧效果,并将纤维膜应用于核桃油抗氧化调控,通过定期监测核桃油过氧化值和p-茴香胺值的变化,研究了除氧材料对核桃油氧化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2-PB/Fe(Ⅱ)salen超细纤维膜除氧时效为20 d,氧气吸收率高达283 mL O_(2)/g膜,相比于市售铁粉、1,2-PB/Fe(Ⅱ)salen流延膜除氧量分别提高1032%和55.7%,除氧时效分别延长17 d以及5 d。纤维膜可有效抑制核桃油氧化,加速氧化[(63±2)℃储存]第15天比市售铁粉和流延膜处理核桃油的过氧化值分别降低21.74%、14.28%,p-茴香胺值分别降低38.14%、20.5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除氧材料 1 2-聚丁二烯 静电纺丝工艺 核桃油 氧化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氯-1,2-丙二醇通过线粒体途径诱导HK2细胞凋亡
12
作者 晋程妮 李洋 +2 位作者 闫帅帅 徐建国 彭晓丽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5-11,共7页
[目的]探究食品污染物3-氯-1,2-丙二醇(3-monochloropropane-1,2-diol,3-MCPD)对人肾小管上皮细胞系(HK2)的毒性作用及机制。[方法]通过MTT法、Hoechst 33342染色法、试剂盒及Western blot检测了细胞存活率、形态、线粒体功能、酶活性... [目的]探究食品污染物3-氯-1,2-丙二醇(3-monochloropropane-1,2-diol,3-MCPD)对人肾小管上皮细胞系(HK2)的毒性作用及机制。[方法]通过MTT法、Hoechst 33342染色法、试剂盒及Western blot检测了细胞存活率、形态、线粒体功能、酶活性及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浓度低于80 mmol/L的3-MCPD处理24 h后,细胞存活率呈浓度依赖性降低。20,30 mmol/L的3-MCPD处理不同时间后,细胞存活率呈时间依赖性降低。20,40,60 mmol/L的3-MCPD引起LDH的释放率增加,线粒体膜电位和ATP水平降低,荧光显微镜观察可见高强度的蓝色荧光,核皱缩,凋亡小体等细胞凋亡现象。同时,3-MCPD处理能降低抗凋亡蛋白Bcl2的表达,增加促凋亡蛋白Bax的表达,提高Caspase 9和Caspase 3的酶活性,且呈浓度依赖性。[结论]3-MCPD对HK2细胞具有毒性作用,并通过线粒体途径诱导其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氯-1 2-丙二醇 HK2细胞 线粒体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磺酸型离子液体催化合成脂肪族1,2-二醇
13
作者 路亚飞 杨江婷 +1 位作者 张月成 赵继全 《精细石油化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9-24,共6页
以磺酸型离子液体1-(3-丙烷磺酸)吡啶磷酸氢盐[PyPS]H2PO4为催化剂催化甲酸-双氧水氧化端烯烃合成相应的1,2-二醇,采用1H NMR对产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以1-己烯合成1,2-己二醇为模型反应,得到了反应的优化条件,即:n(1-己烯)∶n(H2O2)∶n... 以磺酸型离子液体1-(3-丙烷磺酸)吡啶磷酸氢盐[PyPS]H2PO4为催化剂催化甲酸-双氧水氧化端烯烃合成相应的1,2-二醇,采用1H NMR对产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以1-己烯合成1,2-己二醇为模型反应,得到了反应的优化条件,即:n(1-己烯)∶n(H2O2)∶n(甲酸)=1∶1.1∶2,催化剂[PyPS]H2PO42.5 mol%,反应温度50℃,反应6 h。在此条件下,1,2-己二醇、1,2-戊二醇、1,2-辛二醇、1,2-环己二醇以及苯乙二醇收率分别为78.2%,74.7%,68.8%,76.2%和74.0%。[PyPS]H2PO4容易回收,在循环使用中催化活性未见明显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液体 1-(3-丙烷磺酸)吡啶磷酸氢盐 1 2-二醇 1-己烯 1 2-己二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镇痛泵中增塑剂环己烷1,2-二甲酸二异壬基酯迁移量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凤兰 张芳芳 王蓉佳 《化学分析计量》 CAS 2024年第3期70-74,共5页
建立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镇痛泵在枸橼酸舒芬太尼模拟液中增塑剂环己烷1,2-二甲酸二异壬基酯(DINCH)迁移量,并为该产品的安全性评价提供依据。以二氯甲烷作萃取剂,萃取枸橼酸舒芬太尼模拟液中的DINCH,萃取液经HP-5MS型色谱柱(30 m×... 建立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镇痛泵在枸橼酸舒芬太尼模拟液中增塑剂环己烷1,2-二甲酸二异壬基酯(DINCH)迁移量,并为该产品的安全性评价提供依据。以二氯甲烷作萃取剂,萃取枸橼酸舒芬太尼模拟液中的DINCH,萃取液经HP-5MS型色谱柱(30 m×0.25 mm,0.25μm)分离,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检测,外标法定量。环己烷1,2-二甲酸二异壬基酯在质量浓度为0.128~1.281µg/mL范围内与定量离子色谱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为0.9992,方法检出限为0.0387µg/mL,定量限为0.174µg/mL。环己烷1,2-二甲酸二异壬基酯在模拟液中的加标回收率为93.2%,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为3.5%(n=9)。该方法的灵敏度高、重复性好,适用于镇痛泵中DINCH迁移量的测定。DINCH在枸橼酸舒芬太尼模拟液中的迁移量较低,发生迁移的风险较小,相对比较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镇痛泵 增塑剂 环己烷1 2-二甲酸二异壬基酯 迁移量 气相色谱-质谱法 安全性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1,2-苯并噻嗪结构的杂原子取代薁类衍生物的合成及其抗肿瘤活性
15
作者 赵小美 王新 +3 位作者 汲霞 张璟 张华 胡国强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34-638,共5页
以吡罗昔康甲基物为原料,利用生物电子等排和活性拼接等药物设计原理,设计并合成10个结构新颖的目标化合物,其结构经1H NMR、MS等表征。通过测定对胰腺癌细胞Capan-1、白血病细胞L1210和人肝癌细胞SMMC-7721的抑制活性,评价目标化合物... 以吡罗昔康甲基物为原料,利用生物电子等排和活性拼接等药物设计原理,设计并合成10个结构新颖的目标化合物,其结构经1H NMR、MS等表征。通过测定对胰腺癌细胞Capan-1、白血病细胞L1210和人肝癌细胞SMMC-7721的抑制活性,评价目标化合物的体外抗肿瘤活性。结果表明,化合物6f(IC_(50)=4.8±0.5μmol/L)对胰腺癌细胞Capan-1表现出较好的抑制活性;化合物6b(IC_(50)=2.6±0.3μmol/L)对白血病细胞L1210表现出较好的抑制活性;化合物6c(IC_(50)=2.1±0.2μmol/L)对人肝癌细胞SMMC-7721表现出较好的抑制活性。初步的抗肿瘤活性实验结果表明,薁类衍生物的引入,对提高该类化合物的抗肿瘤活性有一定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薁类衍生物 1 2-苯并噻嗪 合成 抗肿瘤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戊烯氧化反应合成1,2-戊二醇工艺概述 被引量:3
16
作者 翁羽飞 《石油化工技术与经济》 2016年第1期58-62,共5页
介绍了1-戊烯氧化反应合成1,2-戊二醇的3种重要方法。相对四氧化锇双羟基法和过氧有机酸氧化法,钛硅分子筛催化氧化法随着钛硅分子筛合成及成型技术不断进步,利用来源于裂解乙烯副产物的1-戊烯为原料,采用钛硅分子筛催化剂,过氧化氢为... 介绍了1-戊烯氧化反应合成1,2-戊二醇的3种重要方法。相对四氧化锇双羟基法和过氧有机酸氧化法,钛硅分子筛催化氧化法随着钛硅分子筛合成及成型技术不断进步,利用来源于裂解乙烯副产物的1-戊烯为原料,采用钛硅分子筛催化剂,过氧化氢为氧化剂,通过催化氧化和皂化反应获得高附加值的1,2-戊醇的工艺,具有反应条件温和、环境污染小、可以采用固定床连续反应工艺等优点,是工业生产1,2-戊二醇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戊烯 1 2-环氧戊烷 1 2-戊二醇 烯烃氧化反应 四氧化锇 过氧甲酸 钛硅分子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CM-48分子筛负载硅钨酸催化合成环己酮1,2-丙二醇缩酮 被引量:14
17
作者 吕宝兰 尹国俊 +1 位作者 张义军 杨水金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64-168,共5页
采用浸渍法制备了MCM-48分子筛负载硅钨酸催化剂(H4SiW12O40/MCM-48);采用该催化剂,以环己酮和1,2-丙二醇为原料合成了环己酮1,2-丙二醇缩酮;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核磁共振等方法对试样进行了表征;研究了原料配比、催化... 采用浸渍法制备了MCM-48分子筛负载硅钨酸催化剂(H4SiW12O40/MCM-48);采用该催化剂,以环己酮和1,2-丙二醇为原料合成了环己酮1,2-丙二醇缩酮;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核磁共振等方法对试样进行了表征;研究了原料配比、催化剂用量、带水剂环己烷用量、反应时间等因素对合成反应的影响;比较了H4SiW12O40/MCM-48、铌酸、硫酸铁、维生素C催化剂催化该合成反应的活性。表征结果表明,H4SiW12O40在MCM-48分子筛上具有较高的分散度,负载后H4SiW12O40仍保持着Keggin结构。实验结果表明,H4SiW12O40/MCM-48催化剂是合成环己酮1,2-丙二醇缩酮的良好催化剂,在n(环己酮):n(1,2-丙二醇)=1:1.6、催化剂用量为反应物质量的0.6%、带水剂环己烷用量10mL、反应时间45min的优化条件下,环己酮1,2-丙二醇缩酮的收率可达87.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己酮 1 2-丙二醇 硅钨酸 MCM-48分子筛 环己酮1 2-丙二醇缩酮 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体超强酸S2O8^2-/SnO2-SiO2催化合成环己酮1,2-丙二醇缩酮 被引量:12
18
作者 李淑敏 郭海福 +3 位作者 闫鹏 吴燕妮 王兰英 郑飞宁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69-173,共5页
采用沉淀-浸渍法制备了固体超强酸S2O28-/SnO2-SiO2,以它为催化剂催化环己酮和1,2-丙二醇合成了环己酮1,2-丙二醇缩酮;考察了带水剂种类及用量、酮醇摩尔比、催化剂用量、反应时间对产品收率的影响,并用正交实验对反应条件进行了优化。... 采用沉淀-浸渍法制备了固体超强酸S2O28-/SnO2-SiO2,以它为催化剂催化环己酮和1,2-丙二醇合成了环己酮1,2-丙二醇缩酮;考察了带水剂种类及用量、酮醇摩尔比、催化剂用量、反应时间对产品收率的影响,并用正交实验对反应条件进行了优化。实验结果表明,适宜的反应条件为:n(环己酮)∶n(1,2-丙二醇)=1∶1.6、催化剂用量为反应物料总质量的2.0%、带水剂环己烷用量5.0mL、反应时间50min。在此条件下,环己酮1,2-丙二醇缩酮收率达到91.47%;催化剂的稳定性良好,在重复使用5次后环己酮1,2-丙二醇缩酮收率为82.20%,活性下降的主要原因为催化剂表面积碳和吸附了有机物;经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和气相色谱质谱分析表明,产物为环己酮1,2-丙二醇缩酮,纯度为1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超强酸 S2O8^2-/SnO2-SiO2催化 环己酮 1 2-丙二醇 环己酮1 2-丙二醇缩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1,2-环己二醇的合成新工艺 被引量:5
19
作者 李琼 奚旦立 +2 位作者 毛海舫 肖作兵 蔡宝国 《石油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974-976,共3页
采用硫酸作催化剂,以1,2-环氧环己烷为原料经水解合成了反1,2-环己二醇。考察了催化剂用量、原料摩尔比、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等条件对产物收率的影响;以二氯乙烷为溶剂对产物进行萃取、重结晶提纯。实验结果表明,在水与1,2-环氧环己烷... 采用硫酸作催化剂,以1,2-环氧环己烷为原料经水解合成了反1,2-环己二醇。考察了催化剂用量、原料摩尔比、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等条件对产物收率的影响;以二氯乙烷为溶剂对产物进行萃取、重结晶提纯。实验结果表明,在水与1,2-环氧环己烷的摩尔比为20∶1、反应温度为(45±2)℃、pH为3.0左右、反应时间为60m in的条件下,产物反1,2-环己二醇的收率在80%左右,纯度达到99%以上。并通过红外光谱与气相色谱-质谱方法对产物进行了表征,证实了产物的结构与纯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 2-环氧环己烷 1 2-环己二醇 合成 催化剂 硫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fficient hydrogenolysis of fructose to 1,2-propanediol over bifunctional Ru-WO_(x)-MgO_(y) catalysts under mild reaction conditions via enhancing the chemoselective cleavage of C-C bonds
20
作者 Shuang Luo Tie Shu +6 位作者 Min Mao Haijie Yu Yuxin Zheng Daqian Ding Lingmei Liu Kexin Yao Jianjian Wang 《Journal of Energy Chemistry》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5期311-321,共11页
Selective conversion of fructose to 1,2-propanediol(1,2-PDO)is considered as a sustainable and cost-effective alternative to petroleum-based processes,however,this approach still faces challenges associated with low e... Selective conversion of fructose to 1,2-propanediol(1,2-PDO)is considered as a sustainable and cost-effective alternative to petroleum-based processes,however,this approach still faces challenges associated with low efficiency and harsh reaction conditions.Here,we have successfully synthesized a novel bifunctional Ru-WO_(x)-MgO_(y) catalyst through a facile'one-pot'solvothermal method.Remarkably,this catalyst exhibits exceptional catalytic performances in the conversion of fructose to 1,2-PDO under mild reaction conditions.The yield of 1,2-PDO is up to 56.2%at 140°C for 4 h under an ultra-low hydrogen pressure of only 0.2 MPa,surpassing the reported results in recent literature(below 51%).Comprehensive characterizations and 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DFT)calculations reveal that the presence of oxygen vacancies in the Ru-WO_(x)-MgO_(y) catalyst,serving as active acidic sites,facilitates the chemoselective cleavage of C-C bonds in fructose,which leads to the generation of active intermediates and ultimately resulted in the high yield of 1,2-PD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omass FRUCTOSE 1 2-PROPANEDIOL Retroaldol condensation Heterogenous catalysi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