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3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长期服役BAC滤池的有机物去除效能与运行优化
1
作者 张可佳 赖浩林 +3 位作者 岑程 周沛璇 张孝洪 傅舟跃 《长江科学院院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7-96,共10页
生物活性炭(BAC)滤池长期服役存在有机物去除效能下降甚至失效的风险。为了探究长期服役BAC滤池的有机物去除效能并提出针对性的运行优化方案,选取了Z市LC水厂服役12 a的BAC滤池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总有机碳(Total Organic Carbon,TOC)去... 生物活性炭(BAC)滤池长期服役存在有机物去除效能下降甚至失效的风险。为了探究长期服役BAC滤池的有机物去除效能并提出针对性的运行优化方案,选取了Z市LC水厂服役12 a的BAC滤池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总有机碳(Total Organic Carbon,TOC)去除效果对其运行性能进行分析,并从臭氧(Ozone,O_(3))投加量和反冲洗方式等角度探究优化方案。结果表明:LC水厂对于有机物的去除效果存在较大波动,失效的风险较高。生物降解是长期服役BAC滤池去除有机物的主要机制,其贡献率为67%,而吸附作用的贡献率仅为33%;当O_(3)投加量为0.36~0.52 mg O_(3)/mg TOC时,LC水厂BAC滤池的运行性能较优,过低、过高的O_(3)投加量均不利于长期服役BAC滤池运行性能的提高;LC水厂表层和中上层BAC在反冲洗前均存在出水TOC升高的现象,使用含0.5 mg/L有效氯的水进行反冲洗有助于改善长期服役BAC滤池的运行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活性炭滤池 长期服役 有机物 去除效能 总有机碳 臭氧投加量 反冲洗方式 运行性能 优化方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Bac-to-Bac杆状病毒系统表达人生长激素 被引量:10
2
作者 耿朝晖 郜鹏 +4 位作者 刘莹 赵东明 张宝珠 俞新大 李建民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59-63,共5页
利用Bac to Bac杆状病毒载体表达系统将人生长激素 (humangrowthhormone ,hGH)基因cDNA克隆至转移载体pFastBac1中 ,得到pFastBac hGH ,再将其转化进入含穿梭载体Bacmid的受体菌DH10Bac中 ,发生转座作用 ,得到含hGH基因的重组穿梭载体rB... 利用Bac to Bac杆状病毒载体表达系统将人生长激素 (humangrowthhormone ,hGH)基因cDNA克隆至转移载体pFastBac1中 ,得到pFastBac hGH ,再将其转化进入含穿梭载体Bacmid的受体菌DH10Bac中 ,发生转座作用 ,得到含hGH基因的重组穿梭载体rBacmid hGH .纯化DNA ,直接转染培养的昆虫细胞Sf9,得到重组病毒rAcV Bac hGH .经酶切PCR及Southern杂交鉴定 ,hGH基因正确地插入病毒基因组的多角体蛋白基因启动子下 ,SDS PAGE测得产物蛋白分子量为 2 2kD左右 .用免疫化学发光法测得转染上清中hGH表达水平可达 18μg ml ,与用传统的BEVS表达hGH相比 ,转染上清中hGH表达水平提高 4 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ac-TO-bac系统 昆虫细胞 HGH 基因表达 杆状病毒 生长激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带BAC质粒的重组伪狂犬病毒的构建及其体外生长特性研究 被引量:16
3
作者 彭金美 王瑜 +4 位作者 田志军 周艳君 陈瑾 安同庆 童光志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0-15,共6页
本研究通过基因克隆技术以伪狂犬病病毒(PRV)弱毒疫苗株Bartha K61株的部分TK基因作为同源重组序列,以绿色荧光蛋白基因(EGFP)作为筛选标记,构建了带LoxP位点的pUCTKAB-EGFP质粒,将pBeloBACII线性化后插入到pUCTKAB-EGFP中构建了转移载... 本研究通过基因克隆技术以伪狂犬病病毒(PRV)弱毒疫苗株Bartha K61株的部分TK基因作为同源重组序列,以绿色荧光蛋白基因(EGFP)作为筛选标记,构建了带LoxP位点的pUCTKAB-EGFP质粒,将pBeloBACII线性化后插入到pUCTKAB-EGFP中构建了转移载体pUCTK-EGFP-BACII。将PRV基因组和转移载体共转染Vero细胞,利用同源重组在Bartha K61株的TK基因中插入了BAC质粒和绿色荧光蛋白筛选标记,经过11轮噬斑纯化和鉴定证实获得了带BAC质粒的重组伪狂犬病毒rv-PRVBAC。通过噬斑试验和一步生长曲线测定等方法对重组伪狂犬病毒rv-PRVBAC的生长特性进行研究,结果发现带有BAC质粒及筛选标记的重组病毒rv-PRVBAC在体外细胞培养中的增殖速度与亲本毒Bartha K61株相比没有明显差别,说明大的基因片段的插入没有影响重组病毒在体外的繁殖速度。重组病毒rv-PRVBAC在Vero细胞上盲传18代,其绿色荧光蛋白仍能够稳定表达,通过PCR鉴定可以检测到插入的外源片段和插入位点两侧的病毒基因序列,表明所获得的重组病毒rv-PRVBAC得到了稳定遗传。本研究成功获得了带BAC质粒的重组伪狂犬病毒rv-PRVBAC,为进一步开展PRV的细菌人工染色体的构建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伪狂犬病毒 Bartha K61株 bac 重组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狂犬病病毒核蛋白在Bac-To-Bac/AcMNPV杆状病毒系统的表达 被引量:6
4
作者 尹伟 徐洁萍 +2 位作者 张金阳 颜焰 周继勇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86-89,115,共5页
为真核表达狂犬病病毒的核蛋白,本研究通过RT-PCR克隆狂犬病病毒ERA株核蛋白基因,将其克隆于杆状病毒转移载体pFastBacHTB中,构建重组质粒pFastBacHTB-NP并将其转化DH10Bac细胞,得到重组穿梭质粒reBacmid-NP;通过转染昆虫细胞sf9包装重... 为真核表达狂犬病病毒的核蛋白,本研究通过RT-PCR克隆狂犬病病毒ERA株核蛋白基因,将其克隆于杆状病毒转移载体pFastBacHTB中,构建重组质粒pFastBacHTB-NP并将其转化DH10Bac细胞,得到重组穿梭质粒reBacmid-NP;通过转染昆虫细胞sf9包装重组杆状病毒。SDS-PAGE、western blot和间接免疫荧光对表达的蛋白进行鉴定和反应原性分析。分别以重组杆状病毒表达的核蛋白、原核表达核蛋白为包被抗原进行ELISA检测。结果表明,在昆虫细胞中表达的狂犬病病毒重组核蛋白能与鼠抗RV核蛋白单克隆抗体和RV阳性血清特异性结合,其相对分子量约为50.5ku。以重组杆状病毒表达的核蛋白为抗原建立的rNP-ELISA的敏感性、特异性、符合率分别为86.36%,89.83%,90.00%,优于大肠杆菌表达的RV核蛋白。说明杆状病毒系统表达的核蛋白是建立RV核蛋白ELISA抗体检测方法的理想抗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狂犬病病毒 核蛋白基因 bac—To—bac/AcMNPV杆状病毒表达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_3-BAC污水深度处理工艺对有机锡和壬基酚的去除 被引量:7
5
作者 蒋以元 高俊敏 +2 位作者 杨敏 胡建英 邓荣森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45-47,共3页
评价了臭氧生物活性炭(O3-BAC)联用技术深度处理经过混凝沉淀和砂滤处理的城市污水二级处理水过程中内分泌干扰物有机锡和壬基酚的去除效果。在臭氧消耗量和反应时间为5mg/L和10min,BAC空床停留时间为10min的条件下,臭氧氧化对有机锡化... 评价了臭氧生物活性炭(O3-BAC)联用技术深度处理经过混凝沉淀和砂滤处理的城市污水二级处理水过程中内分泌干扰物有机锡和壬基酚的去除效果。在臭氧消耗量和反应时间为5mg/L和10min,BAC空床停留时间为10min的条件下,臭氧氧化对有机锡化合物MBT、DBT和TBT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99.9%、71.2%和15.5%,有机锡中的丁基数量对臭氧氧化效果表现出明显的影响。生物活性炭对MBT、DBT、TBT和MPT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87.8%、87.9%、23.3%和21.3%。臭氧可以完全氧化另外一种内分泌干扰物壬基酚(N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污水 深度处理 臭氧-活性炭 有机锡 壬基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ACFISH在植物基因组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17
6
作者 覃瑞 魏文辉 宋运淳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20-23,共4页
细菌人工染色体与荧光原位杂交合成技术(BACFISH)是90年代开始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定位技术.由于该技术较常规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的信号检出率高得多,近年来在植物基因组研究中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运用该技术已将一些重要的功能基... 细菌人工染色体与荧光原位杂交合成技术(BACFISH)是90年代开始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定位技术.由于该技术较常规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的信号检出率高得多,近年来在植物基因组研究中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运用该技术已将一些重要的功能基因定位到相应植物染色体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基因组 原位杂交 基因定位 bac-FISH
在线阅读 下载PDF
UV/O3-BAC与O3-BAC处理二级出水中有机污染物的研究 被引量:8
7
作者 李来胜 祝万鹏 +1 位作者 张彭义 张秋云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22-25,58,共5页
将光助臭氧氧化-生物活性炭(UV/O3-BAC)新型组合工艺用于处理城市污水厂二级出水中有机污染物。考察了臭氧剂量、氧化反应时间和生物活性炭停留时间对出水水质影响,TOC去除率随着臭氧剂量、氧化反应时间和生物活性炭停留时间增加而增加... 将光助臭氧氧化-生物活性炭(UV/O3-BAC)新型组合工艺用于处理城市污水厂二级出水中有机污染物。考察了臭氧剂量、氧化反应时间和生物活性炭停留时间对出水水质影响,TOC去除率随着臭氧剂量、氧化反应时间和生物活性炭停留时间增加而增加;其优化工艺参数为:臭氧剂量为3 mg/L,氧化反应和生物活性炭空塔停留时间均为15 min。在优化工艺参数下,UV/O3-BAC工艺对TOC和UV254平均去除率分别达到46%和71%,比O3-BAC工艺(同样工艺参数下)对TOC和UV254平均去除率分别提高35.3%和14.5%;两组合工艺对有机物去除具有协同效应,其中UV/O3-BAC工艺的协同效应比O3-BAC工艺大。UV/O3和O3过程将水中大分子有机物氧化成小分子,增加了出水的可生化性,从而有利于后续BAC对有机污染物的去除。二级出水中主要有机污染物是酚类和酞酸酯等,经氧化处理后,二级出水中芳香烃和含-C=C-有机物消失或浓度减少,同时也生成一些小分子氧化产物,但经BAC处理后,污染物种类和浓度均大为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级出水 光助臭氧氧化 生物活性炭 可生化性(BDOC/DOC) UV254 TO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纤维强力棉花种质系苏远7235 BAC文库的构建 被引量:10
8
作者 王省芬 马骏 +2 位作者 马峙英 张桂寅 郑拥民 《棉花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200-203,共4页
苏远7235是我国利用异常棉等多个野生种创造的高纤维强力棉花种质系,是开展棉花纤维品质研究的重要材料。本研究以pIndigoBAC-5(HindIII-cloning ready)为载体,构建了苏远7235的细菌人工染色体(Bacterial Artificial Chromosome,BAC)文... 苏远7235是我国利用异常棉等多个野生种创造的高纤维强力棉花种质系,是开展棉花纤维品质研究的重要材料。本研究以pIndigoBAC-5(HindIII-cloning ready)为载体,构建了苏远7235的细菌人工染色体(Bacterial Artificial Chromosome,BAC)文库,该文库包含30336个BAC克隆。分析结果表明,重组克隆苏远7235 DNA插入片段为50-140 kb,平均120 kb,空载率2.1%,89.6%的克隆插入片段大于100 k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纤维品质 细菌人工染色体文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对O_3—BAC工艺生物泄露问题后置砂滤池级配研究 被引量:9
9
作者 邵志昌 陆少鸣 +3 位作者 廖伟 陈小春 杨洁 陈江玲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11-113,117,共4页
利用砂滤池的截滤作用,对给水深度处理工艺炭滤池出水微型生物进行把关,解决O3-BAC工艺生物穿透问题。结果表明,后置砂滤池比常规净水工艺砂滤池出水微型生物密度小,后置砂滤池采用粒径较小的滤砂能更好地解决微型生物穿透现象。对于浊... 利用砂滤池的截滤作用,对给水深度处理工艺炭滤池出水微型生物进行把关,解决O3-BAC工艺生物穿透问题。结果表明,后置砂滤池比常规净水工艺砂滤池出水微型生物密度小,后置砂滤池采用粒径较小的滤砂能更好地解决微型生物穿透现象。对于浊度为0.5 NTU左右的炭滤池出水,应适当采用粒径较小的滤砂,以提高对浊度的去除率,采用双层填料砂滤池可以使出水平均浊度降至0.10 NTU,提高了城市供水生物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给水 臭氧活性炭 炭滤池 砂滤池 级配 微型生物 生物泄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栉孔扇贝热休克蛋白70(HSP70)基因的BAC-FISH定位 被引量:4
10
作者 郇聘 张晓军 +4 位作者 李富花 张洋 赵翠 刘保忠 相建海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10-15,共6页
利用BAC-FISH技术,将包含HSP70基因的BAC克隆定位到栉孔扇贝的一对同源染色体的长臂上。HSP70基因的染色体定位将对深入研究该基因的结构及功能并将其应用于生产实践提供基础支持。同时,本研究是首次对栉孔扇贝低拷贝基因进行染色体定... 利用BAC-FISH技术,将包含HSP70基因的BAC克隆定位到栉孔扇贝的一对同源染色体的长臂上。HSP70基因的染色体定位将对深入研究该基因的结构及功能并将其应用于生产实践提供基础支持。同时,本研究是首次对栉孔扇贝低拷贝基因进行染色体定位的实践,其结果将为栉孔扇贝的染色体的深入研究以及染色体鉴别等工作提供必要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栉孔扇贝(Chlamys farreri) 热休克蛋白70(HSP70) 荧光原位杂交 染色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稻属不同染色体组着丝粒BAC克隆的分离和鉴定 被引量:6
11
作者 裔传灯 龚志云 +3 位作者 梁国华 王飞华 汤述翥 顾铭洪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851-858,共8页
着丝粒在真核生物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染色体正常的分离和传递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构建5个稻属二倍体野生种的基因组BAC文库,采用菌落杂交和FISH技术,筛选和鉴定了各染色体组着丝粒克隆,并且分析了这些克隆在不同基因组间的共杂交情况... 着丝粒在真核生物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染色体正常的分离和传递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构建5个稻属二倍体野生种的基因组BAC文库,采用菌落杂交和FISH技术,筛选和鉴定了各染色体组着丝粒克隆,并且分析了这些克隆在不同基因组间的共杂交情况,结果表明:(1)C染色体组的野生种O.officinalis和F染色体组的野生种O.brachyantha具有各自着丝粒特异的卫星DNA序列,并且O.brachyantha着丝粒还具有特异的逆转座子序列;(2)A、B和E染色体组的野生稻O.glaberrima、O.punctata和O.australiensis着丝粒区域都含有与栽培稻着丝粒重复序列CentO和CRR同源的序列;(3)C染色体组野生稻O.officinalis的2条体细胞染色体着丝粒具有CentO的同源序列,同时也发现其所有着丝粒区域都包含栽培稻CRR的同源序列。这些结果对克隆稻属不同染色体组的着丝粒序列、研究不同染色体组间着丝粒的进化关系和稻属不同着丝粒DNA序列与功能之间的关系均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稻 着丝粒 细菌人工染色体 荧光原位杂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莲型水稻不育系和保持系线粒体基因组BAC文库的构建 被引量:5
12
作者 易平 汪莉 +1 位作者 万翠香 朱英国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756-759,共4页
以红莲型 (HL )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和保持系为材料 ,构建了水稻线粒体基因组的 BAC文库。每个文库保存约2 30 0个菌落 ,外源插入片段介于 9~ 2 5 kb之间。以线粒体基因为探针对文库进行菌落原位杂交验证 ,均筛选到了阳性克隆。构建的两... 以红莲型 (HL )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和保持系为材料 ,构建了水稻线粒体基因组的 BAC文库。每个文库保存约2 30 0个菌落 ,外源插入片段介于 9~ 2 5 kb之间。以线粒体基因为探针对文库进行菌落原位杂交验证 ,均筛选到了阳性克隆。构建的两个文库为进一步研究水稻线粒体基因组的结构特点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保持系 细胞质雄性不育 线粒体基因组 bac文库 红莲型不育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棉花细菌人工染色体的荧光原位杂交(BAC-FISH)技术 被引量:5
13
作者 王凯 张燕洁 +2 位作者 关兵 郭旺珍 张天真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1216-1222,共7页
细菌人工染色体荧光原位杂交(BAC-FISH)技术是植物染色体识别、物理作图等分子细胞遗传学研究的重要工具,但对于某些物种尤其是多倍体植物,由于大量重复序列的存在等问题,使得该技术应用受到很大的限制.通过选择棉花分子遗传图中高重组... 细菌人工染色体荧光原位杂交(BAC-FISH)技术是植物染色体识别、物理作图等分子细胞遗传学研究的重要工具,但对于某些物种尤其是多倍体植物,由于大量重复序列的存在等问题,使得该技术应用受到很大的限制.通过选择棉花分子遗传图中高重组区的微卫星位点(simple sequence repeats,SSR)标记的策略,筛选到不含或含有少量重复序列的细菌人工染色体(BAC)克隆,同时,在通用FISH技术程序基础上,通过改进发根、变性、洗脱条件等步骤,构建出适合于棉花的BAC-FISH技术,简化了操作流程的同时,获得稳定的杂交结果及较高的检出率;并通过将一随机获得的BAC进行染色体的物理定位,进一步引入双探针、双色及重复杂交技术,显示了该技术的成熟与良好的应用前景和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细菌人工染色体 荧光原位杂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杆状病毒Bac-to-Bac系统在家蚕表达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的E蛋白和M蛋白 被引量:4
14
作者 王丹 BHASKAR Roy +5 位作者 李兴华 杨华军 周芳 缪云根 云涛 刘光清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855-859,共5页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是一种严重危害养猪业的传染性病原。PRRSV病毒的E蛋白和M蛋白基因是开发PRRSV病毒新型疫苗的目标基因。利用杆状病毒Bac-to-Bac表达系统,将PRRSV病毒的E蛋白和M蛋白的基因亚克隆到杆状病毒转移载体pFastB...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是一种严重危害养猪业的传染性病原。PRRSV病毒的E蛋白和M蛋白基因是开发PRRSV病毒新型疫苗的目标基因。利用杆状病毒Bac-to-Bac表达系统,将PRRSV病毒的E蛋白和M蛋白的基因亚克隆到杆状病毒转移载体pFastBacHTb中,获得重组转移质粒pFastBacHTb-E和pFastBacHTb-M,转化大肠杆菌Bm DH10 Bac感受态细胞,获得重组杆粒BmNPV Bacmid-E、BmNPV Bacmid-M,将这些重组杆粒转染家蚕培养细胞Bm5,获得重组病毒BmNPV-E和BmNPV-M。将2种重组病毒分别接种5龄起蚕,用SDS-PAGE和Western blotting方法在重组Bacmid DNA转染的Bm5细胞和感染重组病毒的家蚕幼虫血细胞中分别检测到分子质量约20 kD和18 kD的E蛋白和M蛋白,表明PRRSV病毒的E蛋白和M蛋白在家蚕培养细胞及幼虫体内获得了表达,为利用家蚕-杆状病毒表达系统研制PRRSV的新型疫苗与诊断试剂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 bac-to-bac表达系统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 E蛋白 M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解析O_3-BAC饮用水处理过程细菌多样性变化 被引量:10
15
作者 葛英亮 于水利 +2 位作者 时文歆 杨帆 漆晴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6期223-228,共6页
采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对臭氧-生物活性炭水处理工艺过程各单元出水中细菌多样性及丰度进行研究,测序获得196 809条16S r DNA基因序列,归类为38个门,522个属。各样品中细菌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在各处理单元出水中细菌群落... 采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对臭氧-生物活性炭水处理工艺过程各单元出水中细菌多样性及丰度进行研究,测序获得196 809条16S r DNA基因序列,归类为38个门,522个属。各样品中细菌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在各处理单元出水中细菌群落具有高度多样性,预臭氧和臭氧氧化处理对水体中细菌多样性及丰度的影响最大,可杀灭一部分属的细菌,可合理控制臭氧浓度杀灭部分耐氯菌;絮凝沉淀和沙滤单元处理对水体中细菌多样性具有恢复效果,使水体中细菌种属进一步增多;在生物活性炭滤池处理后,细菌多样性增加,丰度分布更为均匀,对后期消毒工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 Seq高通量测序 臭氧-生物活性炭 饮用水处理 细菌多样性食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蓝型油菜-新疆野生油菜二体异附加系BAC文库的构建 被引量:8
16
作者 陈书元 晁金泉 +5 位作者 徐有明 王太霞 闫晓红 王力军 胡琼 魏文辉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37-142,共6页
甘蓝型油菜-新疆野生油菜二体异附加系包含了甘蓝型油菜全基因组和新疆野生油菜一对染色体,携带有恢复基因;以该二体异附加系为材料,以CopyControlTM pCC1BACTM(HindⅢCloning-Ready)Vector为载体,构建了其基因组的BAC文库(bacterial ar... 甘蓝型油菜-新疆野生油菜二体异附加系包含了甘蓝型油菜全基因组和新疆野生油菜一对染色体,携带有恢复基因;以该二体异附加系为材料,以CopyControlTM pCC1BACTM(HindⅢCloning-Ready)Vector为载体,构建了其基因组的BAC文库(bacterial artificial chromosome library)。该文库含有69 120个克隆,平均插入片段达110kb,相当于甘蓝型油菜单倍体基因组大小的6.336倍。随机挑选3个大于100kb的克隆进行稳定性继代实验,经100代后插入的DNA片段仍然稳定存在。该材料BAC文库的建成,为我们下一步开展甘蓝型油菜基因组学研究及相关重要功能基因的克隆等提供了必要的技术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新疆野生油菜 二体异附加系 bac文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ac-to-Bac系统的研究进展及在家蚕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7
作者 吴小锋 岳万福 +2 位作者 刘剑梅 李广立 缪云根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46-150,共5页
Bac-to-Bac策略是目前昆虫杆状病毒表达系统获取重组杆状病毒最为方便、快捷的途径之一。以Bac-to-Bac系统面向的苜蓿银纹夜蛾杆状病毒(AcMNPV)表达系统、家蚕杆状病毒(BmNPV)表达系统、棉铃虫杆状病毒(HaNPV)表达系统等3个主要子系统... Bac-to-Bac策略是目前昆虫杆状病毒表达系统获取重组杆状病毒最为方便、快捷的途径之一。以Bac-to-Bac系统面向的苜蓿银纹夜蛾杆状病毒(AcMNPV)表达系统、家蚕杆状病毒(BmNPV)表达系统、棉铃虫杆状病毒(HaNPV)表达系统等3个主要子系统为对象,从宿主域逐渐扩大、蛋白的表达水平不断提高、筛选和纯化更为简便高效以及在家蚕中应用的状况等角度,对Bac-to-Bac系统的发展及功能、特点等进行了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ac—to-bac系统 杆状病毒表达载体系统 家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绒山羊USP9Y基因的BAC筛选与鉴定 被引量:4
18
作者 肖红梅 刘志红 +1 位作者 张文广 李金泉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1-34,共4页
USP9Y是与精子生成密切相关的基因,在动物繁殖育种中起非常重要的作用。为了进一步探讨其在绒山羊精子生成中的作用机理,提高育种率,本研究依据牛的USP9Y基因序列设计引物,运用PCR技术,对绒山羊BAC文库进行USP9Y基因的筛选、克隆、测序... USP9Y是与精子生成密切相关的基因,在动物繁殖育种中起非常重要的作用。为了进一步探讨其在绒山羊精子生成中的作用机理,提高育种率,本研究依据牛的USP9Y基因序列设计引物,运用PCR技术,对绒山羊BAC文库进行USP9Y基因的筛选、克隆、测序鉴定。并将测序所得的部分序列与不同物种进行序列比对,结果显示,目的片段与牛的同源性为98%,与家猫的同源性为95%,与人、恒河猴、黑猩猩等的同源性为89%,表明该基因在进化过程中具有一定的保守性。USP9Y基因的BAC筛选,为后续BAC测序,进一步获得USP9Y全序列及功能研究,充分开发绒山羊的经济价值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绒山羊 USP9Y bac 筛选 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稻瘟病菌细菌人工染色体(BAC)基因组文库的构建 被引量:3
19
作者 周晓罡 朱立煌 +3 位作者 翟文学 李进斌 罗朝喜 李成云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4期331-334,共4页
稻瘟病菌是一种重要的植物病原菌 ,同时又是研究植物和病原物之间相互关系的一个重要试验系统。实验通过采用 95 - 2 3- 4a稻瘟病菌株经提取纯化得到该稻瘟病菌的细胞核基因组总DNA ,用限制性内切酶部分酶解后 ,与经末端去磷酸化处理过... 稻瘟病菌是一种重要的植物病原菌 ,同时又是研究植物和病原物之间相互关系的一个重要试验系统。实验通过采用 95 - 2 3- 4a稻瘟病菌株经提取纯化得到该稻瘟病菌的细胞核基因组总DNA ,用限制性内切酶部分酶解后 ,与经末端去磷酸化处理过的pCUGIBAC1质粒载体按一定摩尔比例相互连接 ,通过转化E .coliDH10B感受态细胞进而通过蓝白斑筛选挑取白色克隆从而构建了 95 - 2 3- 4a稻瘟病菌株的细菌人工染色体 (BAC)基因组文库。通过进行酶切检测及Southern杂交分析后确定所构建的BAC文库平均插入片段 2 9.1kb ,该文库覆盖 7.4倍基因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瘟病菌 细菌 人工染色体 bac 基因组文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聚合Pi2和Xa23基因改良广恢1002抗病性
20
作者 孔乐 徐琳 +7 位作者 姜文静 于咏梅 符恭震 李金华 霍兴 刘迪林 王丰 柳武革 《南方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403-1413,共11页
【目的】通过聚合Pi2和Xa23抗性基因改良广恢1002的稻瘟病和白叶枯病抗性,为保持优异恢复系及深入挖掘强优势杂交稻组合潜力提供技术参考。【方法】以华南稻区应用面积最大的迟熟弱感光恢复系广恢1002为改良对象,结合传统育种手段与分... 【目的】通过聚合Pi2和Xa23抗性基因改良广恢1002的稻瘟病和白叶枯病抗性,为保持优异恢复系及深入挖掘强优势杂交稻组合潜力提供技术参考。【方法】以华南稻区应用面积最大的迟熟弱感光恢复系广恢1002为改良对象,结合传统育种手段与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将抗稻瘟病基因Pi2和抗白叶枯病基因Xa23一次性导入广恢1002,对筛选出的5个抗性改良系进行抗性鉴定、农艺性状测定和稻米品质考察,并将其与吉丰A进行组配,分析其杂种优势。【结果】根据分离群体的分子标记检测结果,综合田间农艺性状的表现,从BC4F4代群体筛选出5个纯合抗性改良系(R1002-1、R1002-2、R1002-3、R1002-4和R1002-5)。经考察发现,5个抗性改良系与广恢1002遗传相似性达97.62%以上,在主要农艺性状(穗长、有效穗数、穗粒数、结实率、千粒重和产量)方面与广恢1002无显著差异(P>0.05,下同),但稻瘟病抗性频率从61.5%增至79.5%~94.9%。白叶枯病抗性大幅增强,对Ⅲ、Ⅳ、Ⅴ和Ⅸ型白叶枯菌均表现为高抗,其中R1002-1和R1002-3米质较好,达部优二等。5个抗性改良系与吉丰A组配杂种F1代与吉丰优1002在主要农艺性状(株高、穗长、有效穗数、穗粒数、结实率、产量)方面无显著差异,米质等级均为普通。【结论】5个广恢1002抗稻瘟病和白叶枯病改良系的遗传背景回复达到预期,在不减产的前提下各改良系稻瘟病和白叶枯病抗性大幅增强,且部分改良系稻米品质有所提升,实现了改良目的。后续可代替现有广恢1002组配出稻瘟病和白叶枯病抗性更好的杂交水稻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辅助标记选择 弱感光恢复系 抗稻瘟病 抗白叶枯病 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