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07篇文章
< 1 2 3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水稻叶片横向不对称性研究进展
1
作者 李杰 许桂玲 +1 位作者 冯跃华 黄佑岗 《中国稻米》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33-38,共6页
水稻叶片承载着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等多重生理功能,是干物质积累和籽粒产量的主要贡献者。沿主脉剖分,水稻叶片可一分为二,其两侧在宽度、厚度、SPAD值(叶绿素相对含量)及氮含量等形态与生理特性上表现出显著的差异,呈现出一... 水稻叶片承载着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等多重生理功能,是干物质积累和籽粒产量的主要贡献者。沿主脉剖分,水稻叶片可一分为二,其两侧在宽度、厚度、SPAD值(叶绿素相对含量)及氮含量等形态与生理特性上表现出显著的差异,呈现出一种独特而明显的横向不对称性。在自然界中,对称和不对称性普遍存在,而生物发育过程中的不对称性被细分为波动不对称、单向不对称和双向不对称三大类。现有研究表明,水稻叶片的横向不对称性属于单向不对称,即主脉的一侧相较于另一侧更宽、更厚、更粗糙,同时SPAD值和氮含量也相对较低。此外,由于水稻植株具有分蘖的生长特性,这使得水稻叶片的横向不对称性在位置分布上呈现出特有的规律。在水稻群体中,叶片的光滑侧(即窄侧和薄侧)无论是居左还是居右,其概率均接近50%。基于此,我们可以将水稻叶片横向不对称性的位置分布特征与这一50%的理想分布概率视为一种波动不对称的表现。从现有文献资料来看,水稻叶宽的部分调控基因也对叶片的横向不对称性程度产生着影响。其中,Leaf lateral symmetry 1(LSY1)是目前已知并明确报道的与水稻叶片横向不对称性相关的调控基因。本文从形态、生理和遗传等方面综述了水稻叶片横向不对称性的研究进展,并将其分为单叶、单茎、单株和群体四个层次进行深入探讨。关于水稻叶片横向不对称性在作物学和植物生理学方面的研究文献相对匮乏,其对水稻产量和品质可能产生的显著影响尚需进一步的深入探索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叶片 不对称性 形态性状 生理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侧聋及不对称性听力损失患者人工耳蜗术后言语空间听觉及声音聆听质量改善情况
2
作者 陈婧媛 陈彪 +5 位作者 石颖 刘萍 邹馨悦 张欣怡 陈雪清 李永新 《中华耳科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759-764,共6页
目的评估人工耳蜗对单侧聋及不对称性听力损失(asymmetric hearing loss,AHL)患者听觉言语质量改善情况。方法选取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于2020年8月至2021年9月纳入的16例母语为汉语普通话的成人单侧聋及AHL人工耳蜗患者。其中... 目的评估人工耳蜗对单侧聋及不对称性听力损失(asymmetric hearing loss,AHL)患者听觉言语质量改善情况。方法选取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于2020年8月至2021年9月纳入的16例母语为汉语普通话的成人单侧聋及AHL人工耳蜗患者。其中,男性8例,女性8例,年龄24~56岁,平均年龄36.9岁。单侧聋患者11例、AHL患者5例。采用言语、空间和音质听觉量表(speech,spatial and qualities of hearing scale,SSQ)评估上述患者在术前和开机两年言语感知、空间听觉和声音聆听质量的改善情况,并对各分量表得分变化进行比较。同时进一步比较单侧聋组和AHL组人工耳蜗术后听觉言语感知获益的差异。结果单侧聋和AHL患者人工耳蜗开机两年后SSQ总分及3个维度得分均较术前提高,且有统计学差异(P<0.05)。单侧聋及AHL患者在涉及言语理解的4个分量表助听前后得分均有显著性提高;在空间听觉方面,对定位、距离和移动的感知也有显著性改善;在声音聆听质量方面,听配能有显著性差异(Z=-2.70,P=0.004),但助听后声音聆听质量和自然度、识别声音和分离声音分量表得分有提高但无显著性差异。单侧聋组和AHL组患者人工耳蜗术后各维度得分的变化情况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人工耳蜗植入可帮助多数单侧聋和AHL患者提高言语空间听觉质量,减少听觉疲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耳蜗 单侧聋 不对称性听力损失 言语空间与听觉质量量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转子系统组合不对中-碰摩耦合故障动力学特性研究
3
作者 姚夏 南国防 +1 位作者 李姚 丘学文 《机械强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1,共11页
航空发动机双转子系统不对中会导致振动异常增大,进而发生转静碰摩,影响转子安全稳定运行。以双转子系统为研究对象,考虑轴承不对中-联轴器不对中-碰摩故障,基于集中质量法建立转子系统动力学模型,根据拉格朗日方程建立系统运动微分方程... 航空发动机双转子系统不对中会导致振动异常增大,进而发生转静碰摩,影响转子安全稳定运行。以双转子系统为研究对象,考虑轴承不对中-联轴器不对中-碰摩故障,基于集中质量法建立转子系统动力学模型,根据拉格朗日方程建立系统运动微分方程,采用Range-Kutta法对其进行求解,研究转速、不对中角度、联轴器不对中量等关键参数对系统非线性动力学特性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随着转子转速增大,系统呈现出周期、多周期、拟周期、混沌运动等复杂的动力学特性,且转速在1500~2200 rad/s时,系统通过多次阵发性分岔和阵发性倒分岔在周期2运动和混沌状态之间切换;振动响应随联轴器平行不对中量变化的分岔图中存在“跳跃”等非线性现象;随着轴承不对中角度的增大,高转速的混沌区间缩小,稳定的周期运动区间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轴承不对 联轴器不对 碰摩 耦合故障 非线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对中故障转子系统的模型不确定动力学建模方法
4
作者 励精为治 刘保国 +3 位作者 曹潇俊 程敏 刘彦旭 张义彬 《机电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716-1723,共8页
目前针对不对中故障转子系统动力学问题的研究普遍忽略了由建模误差引起的模型不确定性,使模型无法用于准确描述转子系统的动力学特性。针对模型不确定性在不对中故障下对转子系统的影响这一问题,基于非参数建模方法和随机矩阵理论,提... 目前针对不对中故障转子系统动力学问题的研究普遍忽略了由建模误差引起的模型不确定性,使模型无法用于准确描述转子系统的动力学特性。针对模型不确定性在不对中故障下对转子系统的影响这一问题,基于非参数建模方法和随机矩阵理论,提出了一种不对中故障转子系统模型不确定动力学建模方法。首先,对转子系统不对中故障进行了故障机理的研究,得出了不对中激振力的表达式;然后,建立了不对中转子系统的确定性动力学模型,采用矩阵极分解方法构建了随机矩阵;最后,构建了不对中故障转子系统的不确定动力学模型,运用散度参数辨识方法识别了转子系统的散度参数,利用所搭建的含不对中故障的转子实验台,将由不确定动力学模型得到的振动响应结果和实验得到的振动响应结果进行了对比验证。研究结果表明:当转子系统转速在4200 r/min~5600 r/min范围内,模型不确定转子系统在不对中故障下由动力学模型计算出的振动响应均值结果和实验测得的结果更为接近,偏差不超过10%,且在1/2临界转速附近产生了局部共振,这证明该动力学模型对不对中故障转子系统的动力学特性描述是准确的。该研究结果可为不对中故障转子系统的动力学建模方法和振动特性的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子系统 不对中故障 模型不确定 散度参数 振动响应均值 动力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子不对中度对中介圆柱滚子轴承动态性能影响分析
5
作者 范新强 邓四二 +2 位作者 崔永存 高利霞 晏军 《机电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013-1023,共11页
针对转子不对中导致航空发动机双转子轴承-轴系统中介轴承失效的问题,对中介轴承性能受转子不对中度的影响规律进行了研究。首先,基于滚动轴承动力学和转子动力学理论,建立了滚动轴承-双转子系统不对中动力学模型,并采用了预估-校正Gea... 针对转子不对中导致航空发动机双转子轴承-轴系统中介轴承失效的问题,对中介轴承性能受转子不对中度的影响规律进行了研究。首先,基于滚动轴承动力学和转子动力学理论,建立了滚动轴承-双转子系统不对中动力学模型,并采用了预估-校正Gear刚性积分器(GSTIFF)变步长积分算法求解了动力学微分方程组;然后,分析了转子平行不对中度与偏角不对中度对中介轴承滚子与滚道间接触应力、保持架打滑率、质心轨迹、振动特性以及轴承寿命的影响规律;最后,通过滚动轴承-双转子系统试验台转子不对中试验,对动力学仿真结果的准确性进行了验证。研究结果表明:平行不对中度与偏角不对中度的增大均会导致滚子与滚道间接触应力增加,使保持架打滑率降低;转子不对中会影响中介轴承的稳定性,不对中度的增加会导致轴承内圈频率谐波次数及对应幅值增加,并使轴承内圈质心轨迹发生改变,使轴承寿命减小;偏角不对中对滚子与滚道间的接触应力以及轴承寿命的影响远大于平行不对中,偏角不对中度超过12′时,轴承寿命低于4000 h,为满足航空发动机轴承寿命需求,该圆柱滚子轴承偏角不对中度应小于12′。该研究为探寻转子不对中度对中介轴承动态性能的影响规律提供了进一步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轴承-轴系统动力学模型 中介轴承失效 平行不对中度与偏角不对中度 振动特性 轴承疲劳寿命计算模型 Gear刚性积分器 动力学微分方程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氢电极支撑可逆固体氧化物电池性能及电化学不对称性优化
6
作者 韩倩雯 朱腾龙 +2 位作者 吕秋秋 俞马宏 钟秦 《物理化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0-96,共7页
Ni-YSZ(镍-氧化钇稳定的氧化锆)氢电极支撑固体氧化物电池(SOC)在可逆运行模式下(R-SOC)普遍存在电化学不对称性现象。本文通过实验研究发现,氢电极扩散阻抗及电解质欧姆阻抗同时是R-SOC性能及不对称性的显著影响因素。研究结果显示,采... Ni-YSZ(镍-氧化钇稳定的氧化锆)氢电极支撑固体氧化物电池(SOC)在可逆运行模式下(R-SOC)普遍存在电化学不对称性现象。本文通过实验研究发现,氢电极扩散阻抗及电解质欧姆阻抗同时是R-SOC性能及不对称性的显著影响因素。研究结果显示,采用大孔氢电极和薄膜隔离层显著提升了R-SOC性能并减小了不对称性,在750℃、50%H_(2)O和0.3 V偏压工况下,单电池的发电及电解电流密度分别达到了0.752和0.635 A∙cm^(−2),电流密度不对称度Δj仅为0.117 A∙cm^(−2)。研究结果对于高性能氢电极支撑SOC单电池的结构设计、制备和可逆运行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逆固体氧化物电池 电化学不对称性 氢电极扩散阻抗 欧姆阻抗 薄膜隔离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海海山底部反气旋急流的不对称性研究
7
作者 黄阳阳 潘皓 谢晓辉 《海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12,共12页
本文利用热带西太平洋采薇海山底部的锚系观测资料和数值模式,分析海山底部反气旋急流的不对称性特征和机制。底部海流的观测结果显示,在海山底部存在东西方向上显著不对称的反气旋急流现象。双层模式再现了理想海山的底部流场结构及其... 本文利用热带西太平洋采薇海山底部的锚系观测资料和数值模式,分析海山底部反气旋急流的不对称性特征和机制。底部海流的观测结果显示,在海山底部存在东西方向上显著不对称的反气旋急流现象。双层模式再现了理想海山的底部流场结构及其不对称性特征。进一步分析表明,不对称性的主要来源是背景流的能量输入、β效应引发的涡度变化。文中依次分析了海山各个方位的流场特征,并详细解释了涡度变化如何影响底部急流及其不对称特征。此外,本文还讨论了其他环境参数(如底摩擦系数、约化重力)改变时对底部急流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山 反气旋急流 不对称性 位涡守恒 双层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轴承不对中对轴系声学特性影响的仿真研究
8
作者 刘建昊 郝洪涛 《噪声与振动控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8-83,共6页
针对某带式输送机托辊转轴系统支撑轴承的不对中问题,首先建立轴系五自由度有限元模型,用于进行瞬态动力学分析,从而计算转轴系统结构的振动响应。随后,以结构振动响应为激励,通过声学非耦合计算方法对转轴系统进行声学仿真,并搭建轴系... 针对某带式输送机托辊转轴系统支撑轴承的不对中问题,首先建立轴系五自由度有限元模型,用于进行瞬态动力学分析,从而计算转轴系统结构的振动响应。随后,以结构振动响应为激励,通过声学非耦合计算方法对转轴系统进行声学仿真,并搭建轴系噪声试验平台对正常工况下轴系声学有限元模型进行验证;最后,提取不同轴承不对中工况下的声压数据对比,讨论轴承平行不对中、偏角不对中和组合不对中工况下不同不对中量对轴系噪声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不对中类型和不对中量下,各分频幅值与特征频率的变化具有明显差异和一定规律,这些发现不仅有助于理解不对中对轴系声学特性的影响,也可为相关工程实践中的故障诊断与性能改进提供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学 转轴系统 轴承不对 噪声特性 非耦合计算 声学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对中-碰摩耦合转子非线性振动机理研究
9
作者 丘学文 南国防 +1 位作者 李姚 姚夏 《噪声与振动控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4-20,共7页
建立含6自由度滚动轴承支承下不平衡-不对中-碰摩转子系统动力学模型,推导其方程并采用四阶RungeKutta法对方程进行求解,研究不对中量和偏心量对系统振动响应的影响机理。计算结果表明,当系统没有发生碰摩耦合故障时,随着不对中量的增加... 建立含6自由度滚动轴承支承下不平衡-不对中-碰摩转子系统动力学模型,推导其方程并采用四阶RungeKutta法对方程进行求解,研究不对中量和偏心量对系统振动响应的影响机理。计算结果表明,当系统没有发生碰摩耦合故障时,随着不对中量的增加,二倍频幅值逐渐增大,一倍频幅值逐渐减小,系统约在临界转速一半位置发生二倍频共振现象;当发生碰摩耦合故障时,系统产生分次谐波和高次谐波,偏心量与不对中量增加均会加剧系统碰摩程度。基于有限元分析软件,采用瞬态动力学分析方法计算滚动轴承支承下的不平衡-不对中转子振动响应,将计算结果与理论计算结果进行对比,两者吻合较好,理论建模方法的正确性得到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与波 转子系统 滚动轴承 不平衡 不对 碰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船舶垂荡运动下具有平行不对中故障的转子-轴承系统动力学特性
10
作者 张依 李明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4期10116-10126,共11页
作为船舶推进装置的关键部件,船用转子-轴承系统在恶劣海况下的动力学行为直接关系到推进装置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以船舶垂荡运动下的转子-轴承系统为研究对象,在非惯性参考系下,基于长轴承理论和Lagrange方程建立了具有平行不对中故障... 作为船舶推进装置的关键部件,船用转子-轴承系统在恶劣海况下的动力学行为直接关系到推进装置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以船舶垂荡运动下的转子-轴承系统为研究对象,在非惯性参考系下,基于长轴承理论和Lagrange方程建立了具有平行不对中故障的转子-轴承系统动力学模型。采用数值方法对系统在多种参数下的稳态响应进行了深入计算和分析,并通过转子实验台验证了模拟结果的准确性。结果表明:随着转子转速的提高,转子系统的轴心轨迹呈现出准周期运动与混沌运动交替的特征。垂荡运动加剧了系统的谐波分岔现象,并对转子的稳定性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削弱。特别是在低转速区间,垂荡运动对转子系统的影响尤为显著,而在高转速区间则相对减弱。此外,平行不对中故障的存在会显著改变系统的轴心轨迹和垂荡运动在转子系统特定方向产生的频率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荡运动 平行不对 转子-轴承系统 非线性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耦合不对中的深沟球轴承灵敏度分析
11
作者 刘明 王鹏飞 +1 位作者 官宏 马辉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3-91,共9页
针对旋转机械中轴承非正常安装时可能出现的异常振动问题,分析了轴承耦合不对中对滚珠接触力及振动响应的影响.考虑深沟球轴承外圈同时存在轴向、平行和角不对中情况,提出了一种综合考虑这3种不对中的深沟球轴承力学模型,并通过正交试... 针对旋转机械中轴承非正常安装时可能出现的异常振动问题,分析了轴承耦合不对中对滚珠接触力及振动响应的影响.考虑深沟球轴承外圈同时存在轴向、平行和角不对中情况,提出了一种综合考虑这3种不对中的深沟球轴承力学模型,并通过正交试验设计研究了3种不对中对滚道接触力及转子振动响应的灵敏度.结果表明,同时存在3种不对中时,平行不对中对滚珠接触力和振动响应最敏感,轴向不对中对滚珠接触力和振动响应灵敏度最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耦合不对 深沟球轴承 正交试验设计 接触力 振动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Kelvin-Helmholtz不稳定性在中磁尾磁层顶的晨昏不对称性分布
12
作者 冯静伊 周悦 +2 位作者 吕建永 王明 张赫 《空间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53-661,共9页
地球磁层顶频发的开尔文–赫姆霍兹(Kelvin-Helmholtz,K-H)不稳定性在太阳风的物质和能量向地球磁层的输运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研究筛选出2015-2020年中磁尾区域(X≈–60 Re)的磁层顶穿越事件,结合51个中磁尾处的K-H不稳定性事件,... 地球磁层顶频发的开尔文–赫姆霍兹(Kelvin-Helmholtz,K-H)不稳定性在太阳风的物质和能量向地球磁层的输运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研究筛选出2015-2020年中磁尾区域(X≈–60 Re)的磁层顶穿越事件,结合51个中磁尾处的K-H不稳定性事件,统计研究了K-H不稳定性在中磁尾磁层顶的晨昏不对称性分布.结果表明,在中磁尾区域,磁层顶晨侧的K-H不稳定性发生率较高.在行星际磁场(Interplanetary Magnetic Field,IMF)北向条件下,发生在磁层顶晨侧的K-H不稳定性事件数量明显超越昏侧;当帕克–螺旋(Parker-Spiral,PS)IMF主导时,昏侧K-H不稳定性事件更多.太阳风的不同参数也会显著影响中磁尾区域磁层顶晨昏两侧的KH涡旋分布.磁尾区域的K-H波动也是导致磁尾等离子体片中不同温度的等离子体分布不对称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ELVIN-HELMHOLTZ不稳定性 晨昏不对称性 发生率 磁尾 ARTEMIS卫星观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永磁同步电动机驱动系统不对中故障的谐振自抗扰控制
13
作者 吴朗 李生权 +2 位作者 罗琳 李喆 李娟 《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58-464,489,共8页
针对永磁同步电动机(PMSM)系统转子不对中故障引起的转速波动,提出一种具有基于集成正弦扰动模型的谐振扩张状态观测器的谐振自抗扰控制(RADRC)策略.首先,利用转子不对中故障系统数学模型分析电动机受正弦干扰的故障形式,建立故障状态... 针对永磁同步电动机(PMSM)系统转子不对中故障引起的转速波动,提出一种具有基于集成正弦扰动模型的谐振扩张状态观测器的谐振自抗扰控制(RADRC)策略.首先,利用转子不对中故障系统数学模型分析电动机受正弦干扰的故障形式,建立故障状态下的机电耦合模型.其次,将控制系统中速度环采用的比例积分(PI)控制器替换成自抗扰控制器,以提高电动机系统的响应速度与稳态性能.然后,根据电动机所受正弦干扰对谐振扩张状态观测器进行优化设计,并利用前馈补偿减小不对中故障对系统性能的影响.最后,通过搭建永磁同步电动机驱动系统不对中故障的仿真模型与试验平台,开展基于RADRC策略和传统的自抗扰控制(ADRC)策略的调速性能对比验证.结果表明:当电动机转速在不对中故障干扰影响下波动时,利用RADRC策略不仅能够快速微超调跟踪给定转速,而且能够有效抑制转速的波动;当控制电流相同时,该策略更能迅速有效地对转速波动进行良好的抑制,提高了永磁同步电动机系统在不对中故障下的运行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磁同步电动机 谐振扩张状态观测器 自抗扰控制 容错控制 不对中故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轴流式水轮发电机组不对中-碰摩耦合故障振动特性分析 被引量:3
14
作者 张雷克 蔚建辉 +3 位作者 王雪妮 张金剑 马震岳 邓显羽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1-18,60,共9页
针对轴流式水轮发电机组因联轴器偏角不对中引起的碰摩转子-转轮系统振动问题,基于修正的LuGre摩擦模型,该研究推导了联轴器不对中故障下转轮叶片碰摩力表达式。在此基础上,搭建了综合考虑不平衡磁拉力等外激励作用下系统动力学模型。... 针对轴流式水轮发电机组因联轴器偏角不对中引起的碰摩转子-转轮系统振动问题,基于修正的LuGre摩擦模型,该研究推导了联轴器不对中故障下转轮叶片碰摩力表达式。在此基础上,搭建了综合考虑不平衡磁拉力等外激励作用下系统动力学模型。采用数值方法研究了不对中角度对系统振动特性的影响,并结合Floquet理论分析了以转速为控制变量的系统周期解稳定性。结果表明,不对中的存在增大了系统发生失稳可能性,显著改变了系统动态特性。此外,不对中角度对转子与转轮振动响应的影响具有较大差异,随着不对中角度的增加,转轮振动变化明显且碰摩程度较为恶劣。该研究结果可为轴流式水轮发电机组安全运行及稳定性分析提供有益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轴流式水轮发电机组 转子-转轮系统 不对 碰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轮发电机组转子平行不对中非线性动力学行为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徐龙 肖江滔 +1 位作者 丁萁琦 符向前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72-180,共9页
旋转机械是机械设备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对中的转子系统是导致机器设备出现故障的一个关键因素。如果在运转过程中出现不对中的故障,可能会对机械设备的稳定运行带来各种不利效果,例如引起转子和定子间的动静碰摩、轴承的摩擦损伤、轴的... 旋转机械是机械设备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对中的转子系统是导致机器设备出现故障的一个关键因素。如果在运转过程中出现不对中的故障,可能会对机械设备的稳定运行带来各种不利效果,例如引起转子和定子间的动静碰摩、轴承的摩擦损伤、轴的弯曲变形、油膜震荡、振动等,这些都可能严重干扰机械设备的稳定运行。对转子系统的不对中故障产生的机制与振动特征进行研究,对于准确地判断和掌握转子系统的运行状况显得尤为关键。针对水轮发电机组转子系统平行不对中故障和发电机转子系统转定间碰摩耦合故障,基于非线性转子动力理论和平行不对中故障的运动机理,构建了一个水轮发电机组转子系统的非线性动力学模型,该模型考虑了平行不对中和碰摩耦合故障的影响;探讨了发电机转子系统在机组转速、偏心量以及平行不对中量等多个参数变动下的非线性动力学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轮发电机 转子系统 平行不对 碰摩耦合 动力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冲击激励下轴线失准转子-磁轴承系统不对中定量研究
16
作者 肖玲 李园超 +2 位作者 赵晨曦 程文杰 冯圣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37-745,共9页
为研究和识别转子系统在轴承处发生的平行角度混合不对中,提出一种频谱辨识转子-磁轴承系统固有不对中量大小的方法.采用动量矩定理将圆盘不平衡力对转轴的影响等效到转子轴向力上,建立考虑轴向径向耦合效应的刚性双偏置圆盘转子-磁轴... 为研究和识别转子系统在轴承处发生的平行角度混合不对中,提出一种频谱辨识转子-磁轴承系统固有不对中量大小的方法.采用动量矩定理将圆盘不平衡力对转轴的影响等效到转子轴向力上,建立考虑轴向径向耦合效应的刚性双偏置圆盘转子-磁轴承系统的动力学模型;通过SIMULINK仿真得到系统时域下的位移和电流响应,分析不对中条件下转子系统动力学特性,并利用快速傅里叶变换将时域响应转换为频域响应,基于频域下最小二乘算法得到转子系统不对中量大小.结果表明:在冲击激励影响条件下,采用该方法计算的不对中量大小误差均在5.0%以内,当转子受到外界扰动力时,该算法能够准确定量识别转子的不对中量,可为不对中转子-磁轴承系统故障诊断及自修复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击载荷 轴承-转子系统 不对中量 快速傅里叶变换 轴向径向耦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大腿等速肌力与步态不对称性的相关性研究
17
作者 任爽 张思 +2 位作者 于媛媛 敖英芳 黄红拾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30-30,共1页
目的全面分析前交叉韧带(ACL)重建后伸膝肌、屈膝肌的向心、离心等速肌力的不对称性与步行膝三维运动学与动力学不对称性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5例ACL重建患者临床资料,均为男性,年龄17~47岁[(29.4±5.2)岁]。... 目的全面分析前交叉韧带(ACL)重建后伸膝肌、屈膝肌的向心、离心等速肌力的不对称性与步行膝三维运动学与动力学不对称性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5例ACL重建患者临床资料,均为男性,年龄17~47岁[(29.4±5.2)岁]。术后进行标准的康复治疗流程。采集术后1年大腿等速肌力测试数据。采集受试者步行过程的三维运动学及动力学。通过Spearman相关分析研究等速肌力的双侧对称指数(LSI)与步态参数LSI的相关性。结果ACL重建术后1年,180°/s等速向心伸膝肌力的LSI与步态支撑期膝关节屈曲力矩峰值LSI显著相关(R=0.449,P<0.05),60°/s等速向心伸膝肌力的LSI与步态支撑期膝关节内旋力矩峰值LSI显著相关(R=0.421,P<0.05);术后1年180°/s等速向心屈膝肌力的LSI、300°/s等速向心伸膝肌力的LSI、60°/s等速离心屈膝肌力的LSI与步态支撑期膝关节屈曲角度峰值LSI显著相关(R=0.462,R=0.415,R=0.536,P<0.05)。结论ACL重建患者1年后大腿等速伸膝肌力不对称性与步态支撑期膝关节屈曲力矩、旋转力矩、屈曲角度峰值不对称性显著相关,屈膝肌力不对称性与步态支撑期膝关节屈曲角度峰值不对称性显著相关。提示ACL重建患者1年后仍需进行规律康复训练,提高肌力与运动功能水平,以降低ACL再断裂及继发损伤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屈曲 等速肌力 康复训练 旋转力矩 步态参数 继发损伤 不对称性 屈曲角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行不对中约束下大范围转动弹性梁非线性动力学建模与振动机制
18
作者 赵磊 翟冉 +2 位作者 闫照方 矫立宽 彭志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8期143-148,242,共7页
为了有效抑制或消除不对中约束响应,研究其非线性动力学特性和振动机制。针对柔性大范围转动弹性梁机构,综合应用Galerkin法和Hamilton原理建立转动梁的动力学模型。借助转子动力学理论和拉格朗日法推导联轴器平行不对中运动学约束方程... 为了有效抑制或消除不对中约束响应,研究其非线性动力学特性和振动机制。针对柔性大范围转动弹性梁机构,综合应用Galerkin法和Hamilton原理建立转动梁的动力学模型。借助转子动力学理论和拉格朗日法推导联轴器平行不对中运动学约束方程。基于运动学约束关系,利用行波叠加原理构建弹性梁在平行不对中约束下的非线性动力学模型。应用高阶Runge-Kutta法分析弹性梁非线性动力学行为。研究结果表明:转速为10 rad/s时,联轴器不对中量对弹性梁的动力学特性影响较小。当转速为150 rad/s、不对中量从0增加到0.50 mm时,梁的横向振幅则由0.18 mm激增到10.06 mm,提高了2个数量级,而纵向振幅也由0.13 mm增至7.30 mm,表明高速下不对中量与系统稳定性存在强耦合,其微小变化会引起显著的突发性、非线性激振。转速和不对中量的增加会增大联轴器离心力且呈倍频、径向交替变化,引起转动梁的外激励突变导致系统快速失稳,这也是大型旋转机械运行速度不高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弹性梁 GALERKIN法 平行不对中约束 非线性动力学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车用7075铝合金板的各向异性和拉压不对称屈服行为
19
作者 薛浙瀛 方许铖 +1 位作者 杨宁 娄燕山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08-113,共6页
对退火态7075铝合金板进行了不同加载方向(与轧制方向呈0°,15°,30°,45°,60°,75°,90°)下的单轴拉伸与单轴压缩试验以及液压胀形试验,研究了屈服行为;通过耦合静水压力项修正了Yld2004-18p各向异性屈... 对退火态7075铝合金板进行了不同加载方向(与轧制方向呈0°,15°,30°,45°,60°,75°,90°)下的单轴拉伸与单轴压缩试验以及液压胀形试验,研究了屈服行为;通过耦合静水压力项修正了Yld2004-18p各向异性屈服函数,对铝合金板的屈服强度进行预测,并与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不同加载方向或加载方式下,试验合金板的屈服强度不同,合金板具有显著的屈服各向异性和拉压不对称性;修正后的非对称各向异性屈服函数预测的屈服强度和试验值之间的总相对误差仅有0.0005,可以准确描述7075铝合金板各向异性和拉压不对称屈服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合金 各向异性 拉伸-压缩不对称性 屈服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挤压AM80-(0.2Sr)镁合金准静态载荷拉-压变形力学响应行为及其不对称性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肖罡 郭鹏程 +2 位作者 王文韫 项忠珂 杨钦文 《塑性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49-157,共9页
通过室温条件下的准静态拉伸和压缩试验,研究了挤压AM80-(0.2Sr)镁合金拉伸和压缩变形的力学响应行为及不对称性,并探讨了Sr元素对力学响应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挤压AM80和AM80-0.2Sr镁合金均具有显著的拉-压变形不对称性。挤压AM80和A... 通过室温条件下的准静态拉伸和压缩试验,研究了挤压AM80-(0.2Sr)镁合金拉伸和压缩变形的力学响应行为及不对称性,并探讨了Sr元素对力学响应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挤压AM80和AM80-0.2Sr镁合金均具有显著的拉-压变形不对称性。挤压AM80和AM80-0.2Sr的拉伸与压缩的屈服强度比b分别为2.06和2.28,拉伸与压缩的极限强度比c分别为0.78和0.81,且拉伸应变硬化率大幅低于压缩变形。此外,在拉伸变形过程中,两镁合金试样均出现了明显的动态应变时效,其锯齿波动由C型逐渐演变为B型。相较于压缩变形,两种镁合金试样在拉伸变形过程中的动态应变时效更明显。适量添加Sr元素有利于提升拉伸的屈服强度和极限强度,但会降低断裂应变以及压缩的屈服强度和极限强度,并抑制拉伸变形过程中的动态应变时效。两种镁合金的断裂失效机制均为微裂纹的形核和穿晶扩展,微裂纹优先在变形较为严重且出现孪晶交叉的晶界处形核,然后沿与拉伸载荷夹角约为45°的方向扩展,直至贯穿多个晶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M80镁合金 准静态拉压 力学响应 不对称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