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大学》诠释与中晚明的朱王之争 |
李敬峰
|
《文史哲》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2
|
20世纪80年代文学价值论争的理论逻辑及其影响 |
李明彦
|
《江淮论坛》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3
|
习近平文化思想对破解“古今中西之争”的原创性理论贡献 |
吴争春
何宝君
|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4
|
破解“古今中西之争”的学理逻辑:以近代以来体用关系为线索 |
王强
王舒悦
|
《学习论坛》
北大核心
|
2025 |
1
|
|
|
5
|
牛李党争与晚唐之际的石刻书写 |
李军
梁雨昕
|
《史学集刊》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6
|
“部会之争”与抗战时期边疆教育中央行政管理权的统一 |
沈杰
|
《西藏研究》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7
|
联邦德国对纳粹历史的反思历程与两次“历史学家之争” |
谭渊
望路
|
《史学集刊》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8
|
“三联三争”助推乡村振兴新探索——以云南省曲靖市马龙区马鸣乡新楼房村为例 |
王政英
茅欣媛
|
《南方农机》
|
2025 |
0 |
|
|
9
|
从古今中西之争到新的文化生命体 |
陈立旭
|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8
|
|
|
10
|
重访非洲文学语言之争——一个社会历史的视角 |
翟乃海
|
《山东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
2024 |
1
|
|
|
11
|
美国学术能力评估测试的存废之争及其启示 |
赵俊芳
李露
|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
12
|
欧阳修与濮议之争新论 |
顾友泽
|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
13
|
陈亮“事功之学”的哲学贡献及其现代价值——以重思“朱陈之争”为中心 |
高瑞泉
|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
14
|
西方哲学起源与哲学史重构——文明比较与古今之争视野下的探析 |
林志猛
|
《浙江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
15
|
熙宁变法中的道学之争及审美转向 |
李昌舒
曹务龙
|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
16
|
新时代新征程怎样交出破解“古今中西之争”的出色答卷? |
王子蕲
|
《理论与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
17
|
破解“古今中西之争”: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原创性贡献 |
范鹏
杨丽
|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2
|
|
|
18
|
方法论还是本体论——施特劳斯与伽达默尔阐释学之争的学理重省 |
朱海坤
|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3
|
|
|
19
|
“问题”与“主义”之争的再审视——基于核心资料的解读 |
杨宏雨
|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1
|
|
|
20
|
延安时期“马蒂斯之争”再考察 |
王旭明
|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