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名词融合与复杂谓词的形成 被引量:1
1
作者 罗琼鹏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3-42,共10页
文章以及物化的“VN”型复杂谓词(“踩雷乐视、取道北京”)为出发点,引入跨语言视角,探索汉语名词融合的句法、语义机制以及类型特征。在句法上,“V”和“N”通过词根移位融合,然后和事件有关的其他论旨角色会提升到“N”原有的论元槽位... 文章以及物化的“VN”型复杂谓词(“踩雷乐视、取道北京”)为出发点,引入跨语言视角,探索汉语名词融合的句法、语义机制以及类型特征。在句法上,“V”和“N”通过词根移位融合,然后和事件有关的其他论旨角色会提升到“N”原有的论元槽位,表现为“VN”结构携带旁格论元的情况。在语义上,“N”并非“V”独立的语义论元,而是对“V”的语义进行修饰,对“V”所述事件进行限定和细分,但不改变“V”的价位。及物化的“VN”型复杂谓词的产生,不仅证明汉语中存在丰富的名词融合现象,更表明名词融合内部存在不同的演化轨迹,呈现谱系特性。文章提出的将形式语义学与分布式形态学相结合的形态—语义界面思路,为处理汉语中次短语层面的语言现象提供了新的框架性构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名词融合 动宾带宾 旁格论元 形态-语义界面 分布式形态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名词性状因子的构成与“副+名”框架提取的动因分析 被引量:12
2
作者 杨海明 李振中 《语言科学》 2004年第2期62-72,共11页
本文拟以网络与期刊文本为基础,把进入“副+名”框架的名词分为指人名词、物质名词、处所名词、抽象名词四类,分析“副+名”框架提取四类名词性状因子的背景和认知动因。最后,本文认为“副+名”结构形成是经济动因的驱使,传信者提供何... 本文拟以网络与期刊文本为基础,把进入“副+名”框架的名词分为指人名词、物质名词、处所名词、抽象名词四类,分析“副+名”框架提取四类名词性状因子的背景和认知动因。最后,本文认为“副+名”结构形成是经济动因的驱使,传信者提供何种背景,受信者定向提取名词的何种性状因子由象似动因驱使,故“副+名”框架的确立与性状因子的提取是经济动因与象似动因竞争与避让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副+名”结构 汉语 语法 名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修辞幻象在“副+名”组合中的生成与呈现 被引量:6
3
作者 徐国珍 朱磊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79-84,共6页
修辞幻象是个性化的认知结果,它只有通过语言的反映,进入交际领域被他人认识,才能最终实现其存在。"副+名"组合就是其中的一种表现形式,它构建了表达者关于性质的修辞幻象。根据公共认知与个体认知之间的相互关系,"副+名... 修辞幻象是个性化的认知结果,它只有通过语言的反映,进入交际领域被他人认识,才能最终实现其存在。"副+名"组合就是其中的一种表现形式,它构建了表达者关于性质的修辞幻象。根据公共认知与个体认知之间的相互关系,"副+名"组合生成的修辞幻象可分为三种类型:即修辞幻象1、修辞幻象2和修辞幻象3。其中,修辞幻象3是理想的类型,可以让公众理解表达者的个性化认知,该修辞幻象也有可能最终转化为意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认知 个体认知 修辞幻象 “副+名”组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接受修辞视角下的“副+名”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徐国珍 朱磊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70-75,共6页
"副+名"组合作为一种超常的言语形式,其接受活动的语境主要由"文本""经验1"和"经验2"三层次构成;从认知程度看,它们分别属于低层次、中层次和高层次。接受者在理解"副+名"组合时,随... "副+名"组合作为一种超常的言语形式,其接受活动的语境主要由"文本""经验1"和"经验2"三层次构成;从认知程度看,它们分别属于低层次、中层次和高层次。接受者在理解"副+名"组合时,随着解读的深入及特定的心理因素,其所依赖的接受语境将会由低层次向高层次递升。当接受者进入高层次语境时,则意味着接受者审美自由的获得。从整个社会范围内来看,这也标志着"副+名"组合的使用人群会不断扩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副+名”组合 接受 语境 修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合的汉语基本名词短语识别方法 被引量:7
5
作者 胡乃全 朱巧明 周国栋 《计算机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0期199-201,共3页
提出一种混合的汉语基本名词短语(BaseNP)识别模型,包括采用语法规则、统计方法和组合分类器方法。利用BaseNP词的信息、词性信息及上下文句法信息,构建组合分类器,提高判断的准确性。在中文树库(CTB5.0)上进行实验,F值达到了90.09%,证... 提出一种混合的汉语基本名词短语(BaseNP)识别模型,包括采用语法规则、统计方法和组合分类器方法。利用BaseNP词的信息、词性信息及上下文句法信息,构建组合分类器,提高判断的准确性。在中文树库(CTB5.0)上进行实验,F值达到了90.09%,证明该方法能有效地识别BaseN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本名词短语 规则模板 组合分类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语法的“副+名”和修辞的“副+名” 被引量:21
6
作者 邵桂珍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0年第5期71-77,共7页
“副 +名”结构中有两种截然不同的用法 ,一种是语法的“副 +名” ,另一种是修辞的“副 +名” ,两者在语形、语义和语用等方面都存在重要区别。语法的“副 +名”中 ,名词 (或名词短语 )的性质没有变 ,而在修辞的“副 +名”中 ,名词 (或... “副 +名”结构中有两种截然不同的用法 ,一种是语法的“副 +名” ,另一种是修辞的“副 +名” ,两者在语形、语义和语用等方面都存在重要区别。语法的“副 +名”中 ,名词 (或名词短语 )的性质没有变 ,而在修辞的“副 +名”中 ,名词 (或名词短语 )的性质已经发生临时的转化 ;语法的“副 +名”意义具有明确性、单一性 ,修辞的“副 +名”意义具有某种不确定性和丰富性 ;语法的“副 +名”和修辞的“副 +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法 修辞 '副+名'结构 汉语 语形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语“副名构造”的认知构造语法分析法——基于“压制、突显、传承、整合”的角度 被引量:46
7
作者 王寅 《外国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8,共8页
汉语中的"副名构造"这一特殊结构在句法、语义、语用等层面上具有以下几个特征:(1)该构造中副词具有明显压制作用,据此从两个方面修补了Goldberg等的构造压制观:a.词汇压制观;b.惯性压制观。(2)该构造中名词在副词的压制下大... 汉语中的"副名构造"这一特殊结构在句法、语义、语用等层面上具有以下几个特征:(1)该构造中副词具有明显压制作用,据此从两个方面修补了Goldberg等的构造压制观:a.词汇压制观;b.惯性压制观。(2)该构造中名词在副词的压制下大大衰减其指称功能,以突显其表"典型特征、异常感觉、语气时髦"等语用意义。(3)它从多个其他构造中传承了相关信息,如副形构造、主谓构造、动名构造等。(4)单靠组合原则难以获得该构造丰富的整体含意,必须运用完形理论和整合原则对其作通盘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构造语法 副名构造 压制 突显 传承 整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汉语“程度副词+名词”结构的认知理据、句法操作及限制条件 被引量:22
8
作者 胡学文 《山东外语教学》 2005年第2期36-39,共4页
现代汉语中"程度副词+名词"结构能在一定程度上和一定范围内被语言社团使用和认可是因为在特定的语言使用场合下,此结构中的名词转指该名词所涵盖的世界知识意象或意象组合.在语法操作(或者说句法操作)层面上,这一结构涉及到... 现代汉语中"程度副词+名词"结构能在一定程度上和一定范围内被语言社团使用和认可是因为在特定的语言使用场合下,此结构中的名词转指该名词所涵盖的世界知识意象或意象组合.在语法操作(或者说句法操作)层面上,这一结构涉及到语法的扩展(extension).但这一结构的使用并不是没有任何限制条件的.某些名词能够进入这一结构是由于在特定的语言发展历史中获得了特定的属性意义或特定的社会文化内涵,而且这些特定的属性意义或社会文化内涵所构成的意象或意象组合又能因特定的认知语用需要,在一定的语言使用情景下被该名词所转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度副词+名词 认知理据 句法操作 限制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就”类副词看“副+名”的表达功能 被引量:3
9
作者 吴长安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88-93,共6页
语言学界探讨多年的现代汉语中的特殊结构形式"副+名",其实在很多情况下是实词虚化的一种特殊状态,是介宾结构的功能替代形式。汉语介词发育的不完善不能满足汉语表达的要求,而时间的一维性又要求汉语介词必须承担起非主要动... 语言学界探讨多年的现代汉语中的特殊结构形式"副+名",其实在很多情况下是实词虚化的一种特殊状态,是介宾结构的功能替代形式。汉语介词发育的不完善不能满足汉语表达的要求,而时间的一维性又要求汉语介词必须承担起非主要动作、行为、状态等等所要承担的表达任务,这就导致了"副+名"出现并承担介宾结构的工作来完成表达任务的现象,这就是该结构形式产生并发挥介宾短语功能的原因。"副+名"现象的出现并大量产生并不会对汉语词类理论造成冲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副+名 语法化 替代结构 表达需求 介宾短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名词-名词”概念组合的关系启动效应 被引量:1
10
作者 丁小斌 丁玲 《心理与行为研究》 CSSCI 2014年第1期15-20,共6页
采用"词汇-图片"启动实验范式,考察概念组合加工过程中的关系启动效应,探讨了关系竞争理论与图式取向理论之间的争论。结果:实验1发现,在目标组合概念与启动组合概念的主名词或修饰词相同的条件下,都会产生关系启动效应;实验... 采用"词汇-图片"启动实验范式,考察概念组合加工过程中的关系启动效应,探讨了关系竞争理论与图式取向理论之间的争论。结果:实验1发现,在目标组合概念与启动组合概念的主名词或修饰词相同的条件下,都会产生关系启动效应;实验2表明二者之间没有相同的子概念(修饰词或主名词),也会产生关系启动效应。实验3在排除视觉特征因素条件下,再次证实本研究中出现的是关系启动。结论:支持图式取向理论,即概念组合中的关系信息不受修饰词和主名词的限制,是独立表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概念组合 名词-名词组合概念 关系启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引入事件到引入评价:汉语中承接性副词或连词的主观化 被引量:3
11
作者 董秀芳 《汉语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76-85,共10页
承接副词“就”可以连接两个相继发生的事件,构成“VP_1就VP_2”的形式,由此还可以发展出条件关系。经过主观化,“就”后可以引入说话人的主观评价性成分,经常出现的评价性成分是“好”。“VP就好”原来是复句,但由于作为第二个小句的... 承接副词“就”可以连接两个相继发生的事件,构成“VP_1就VP_2”的形式,由此还可以发展出条件关系。经过主观化,“就”后可以引入说话人的主观评价性成分,经常出现的评价性成分是“好”。“VP就好”原来是复句,但由于作为第二个小句的“好”在形式上比较短小,复句经过小句整合有可能被重新分析为单句。其中的“就好”由于高频连用有了词汇化倾向,向表示祈愿的语气词演变。汉语史上其他一些承接性副词或连词也发生了类似的演变,比如“即”“便”“才”“则”等。这表明联接性成分从引入客观的事件到引入主观评价在汉语中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演变路径,进而又可能引发评价性成分与联结性成分的词汇化和语法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观化 承接副词 连词 小句整合 词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汉语“程度副词+名词”构式的评价功能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唐青叶 俞益雯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2年第10期1-7,共7页
现代汉语程度副词+名词构式如"真女人"、"很非洲"、"非常阿凡达"的含义及其蕴含的感情色彩是构式赋予的,不是结构中词与词组成成分产生的意义。本文基于Martin的评价理论框架,从态度和级差两个子系统对... 现代汉语程度副词+名词构式如"真女人"、"很非洲"、"非常阿凡达"的含义及其蕴含的感情色彩是构式赋予的,不是结构中词与词组成成分产生的意义。本文基于Martin的评价理论框架,从态度和级差两个子系统对该构式进行评价意义分析,发现这种经济评价性程度构式能恰当有效地表达作者或说话人的情感、态度和认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度副词+名词”构式 评价理论 态度 级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名量组配的典型性与量词教学的系统性问题——以新加坡小学华文教材为例 被引量:4
13
作者 邵洪亮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99-104,共6页
名量组配的典型性主要针对名量组配的常用性和名量之间语义特征的相容性而言。强调教学过程名量组配的典型性,是为了提高量词教学的效率。名量组配的系统教学有两种途径:一种是以量词为出发点,一种是以名词为主导。教材以动态的语篇为基... 名量组配的典型性主要针对名量组配的常用性和名量之间语义特征的相容性而言。强调教学过程名量组配的典型性,是为了提高量词教学的效率。名量组配的系统教学有两种途径:一种是以量词为出发点,一种是以名词为主导。教材以动态的语篇为基础,名量组配的过程总是先确定描述的对象,再选择量词,某些名量组配可能并非典型、常用的组配,学生对量词的学习缺乏系统性。从量词教学的效果来看,可以有意识地以量词为视角,采取一些"补救"措施,弥补课文中可能出现的名量组配的典型性不足、量词教学的系统性不够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加坡华文教材 量词教学 名量组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定名结构中“的”字隐现规律探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张蕾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26-428,共3页
关于定名间“的”字的结构规律研究主要有结构松紧说、语义关系松紧说、音节数调剂说等。本文通过单个名、形、区别词作名词的定语现象的分析,认定名词组合间有无标记“的”取决于定名在语义上是否匹配:语义组合自然的,定名间通常不出... 关于定名间“的”字的结构规律研究主要有结构松紧说、语义关系松紧说、音节数调剂说等。本文通过单个名、形、区别词作名词的定语现象的分析,认定名词组合间有无标记“的”取决于定名在语义上是否匹配:语义组合自然的,定名间通常不出现“的”字;反之则需要“的”字来作标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名结构 组配 “的”字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汉语“副名”和“比N还N”构式名词的异同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瑛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77-81,共5页
有关现代汉语"副名"构式的研究已有50多年的历史,该研究认为使用最多的名词是抽象名词。虽然"比N还N"构式含有"副名"构式"还N",但在名词使用上与"副名"构式既有相同,也有相异。造成... 有关现代汉语"副名"构式的研究已有50多年的历史,该研究认为使用最多的名词是抽象名词。虽然"比N还N"构式含有"副名"构式"还N",但在名词使用上与"副名"构式既有相同,也有相异。造成相同的原因是:两构式都分别传承了上位构式的形容词句法和语义特征;"比N还N"构式传承了"副名"构式的部分名词形式。造成相异的原因是:"比N还N"构式中的后一个N受到前一个N的压制,"副名"构式仅仅是程度副词修饰名词,且使用的程度副词数量更多,这两个因素使"比N还N"构式名词使用的自由度不如"副名"构式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副名”构式 “比N还N”构式 名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没问题”等三种“副+名”例证的质疑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群力 《汉语学习》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38-40,共3页
本文认为 ,“没问题”“快八点了”“都大学生了”这三种“副 +名”2 用例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副词修饰名词 ,并就此提出 ;(1)要区别兼类词“没”的不同句法功能 ;(2 )词类归属处于两可之间的“时间名词”等不应引入“副 +名”的讨论 ;(3)... 本文认为 ,“没问题”“快八点了”“都大学生了”这三种“副 +名”2 用例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副词修饰名词 ,并就此提出 ;(1)要区别兼类词“没”的不同句法功能 ;(2 )词类归属处于两可之间的“时间名词”等不应引入“副 +名”的讨论 ;(3)遵循层次分析的切分原则 ,分清“副 +名”的两种不同情况。结论是 ,在语言研究中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副词 名词 修饰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合式偏正结构与粘合式偏正结构的句法阐释 被引量:1
17
作者 满在江 《语言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588-598,共11页
朱德熙(1982)将体词性偏正结构分为两类:组合式和粘合式。总的来说,有"的"是组合式,无"的"是粘合式。两类结构的句法行为上表现出很大的差异。文章认为,组合式偏正结构和粘合式偏正结构在汉语中表现出来的差异源于... 朱德熙(1982)将体词性偏正结构分为两类:组合式和粘合式。总的来说,有"的"是组合式,无"的"是粘合式。两类结构的句法行为上表现出很大的差异。文章认为,组合式偏正结构和粘合式偏正结构在汉语中表现出来的差异源于其内部结构的差异,其中,组合式偏正结构是"的"选择一个命题性质成分后进一步句法运算的结果,即当功能性成分"的"进入句法运算时,表层的结构形式是在"的"字的作用下形容词谓语前置的结果。粘合式偏正结构在句法生成过程中并不涉及命题性质的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合式偏正结构 粘合式偏正结构 句法分析 命题成分 “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状位形名组合的句法语义研究
18
作者 杨才英 赵春利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43-52,共10页
本文主要考察状位形名组合的韵律特征,并确定以"A单+N双"作状语为研究对象;详细地分析能够组合成状位AN组合的A和N的数量和种类;基于A与N双向选择的原则,把AN组合从语义上分成主体类、事体类、时空类和逻辑类四大类二十个小项... 本文主要考察状位形名组合的韵律特征,并确定以"A单+N双"作状语为研究对象;详细地分析能够组合成状位AN组合的A和N的数量和种类;基于A与N双向选择的原则,把AN组合从语义上分成主体类、事体类、时空类和逻辑类四大类二十个小项;简单说明状位AN组合中A组合能力的规律性;说明状位AN组合的句法特征;例举说明状位AN组合的部分句法功能;最后论证了状位AN组合的句法性质是形容词性的向心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名组合 语义分类 向心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古典纯名词意象组合诗句在英译中的再现
19
作者 胡珍子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6期154-158,共5页
意象的再现是汉诗英译的重点。纯名词意象组合诗句的翻译又是意象翻译中的难点。通过对典型的纯名词意象组合诗句翻译范例的分析比较,从而得出:纯名词意象组合诗句的翻译不能是简单的名词排列,它要求译者通过主体间性的介入对并置的意... 意象的再现是汉诗英译的重点。纯名词意象组合诗句的翻译又是意象翻译中的难点。通过对典型的纯名词意象组合诗句翻译范例的分析比较,从而得出:纯名词意象组合诗句的翻译不能是简单的名词排列,它要求译者通过主体间性的介入对并置的意象进行解构,揭示出并置意象下隐藏的动态关联性,再依据英语语言特点进行重构,使之符合英语读者的审美习惯和要求,达到再现与原作意境"神似"的效果,这样的译作才是上乘之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象 地名词意象组合 英译 解构 重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