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名词融合与复杂谓词的形成 |
罗琼鹏
|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1
|
|
|
2
|
名词性状因子的构成与“副+名”框架提取的动因分析 |
杨海明
李振中
|
《语言科学》
|
2004 |
12
|
|
|
3
|
论修辞幻象在“副+名”组合中的生成与呈现 |
徐国珍
朱磊
|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6
|
|
|
4
|
接受修辞视角下的“副+名”分析 |
徐国珍
朱磊
|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3
|
|
|
5
|
混合的汉语基本名词短语识别方法 |
胡乃全
朱巧明
周国栋
|
《计算机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9 |
7
|
|
|
6
|
语法的“副+名”和修辞的“副+名” |
邵桂珍
|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00 |
21
|
|
|
7
|
汉语“副名构造”的认知构造语法分析法——基于“压制、突显、传承、整合”的角度 |
王寅
|
《外国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46
|
|
|
8
|
现代汉语“程度副词+名词”结构的认知理据、句法操作及限制条件 |
胡学文
|
《山东外语教学》
|
2005 |
22
|
|
|
9
|
从“就”类副词看“副+名”的表达功能 |
吴长安
|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3
|
|
|
10
|
“名词-名词”概念组合的关系启动效应 |
丁小斌
丁玲
|
《心理与行为研究》
CSSCI
|
2014 |
1
|
|
|
11
|
从引入事件到引入评价:汉语中承接性副词或连词的主观化 |
董秀芳
|
《汉语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23 |
3
|
|
|
12
|
现代汉语“程度副词+名词”构式的评价功能分析 |
唐青叶
俞益雯
|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
2012 |
1
|
|
|
13
|
名量组配的典型性与量词教学的系统性问题——以新加坡小学华文教材为例 |
邵洪亮
|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4
|
|
|
14
|
定名结构中“的”字隐现规律探析 |
张蕾
|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04 |
2
|
|
|
15
|
现代汉语“副名”和“比N还N”构式名词的异同分析 |
李瑛
|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
2016 |
1
|
|
|
16
|
对“没问题”等三种“副+名”例证的质疑 |
王群力
|
《汉语学习》
北大核心
|
2003 |
1
|
|
|
17
|
组合式偏正结构与粘合式偏正结构的句法阐释 |
满在江
|
《语言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1
|
|
|
18
|
状位形名组合的句法语义研究 |
杨才英
赵春利
|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0 |
|
|
19
|
古典纯名词意象组合诗句在英译中的再现 |
胡珍子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7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