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白内障晶状体半脱位的超声乳化吸出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被引量:3
1
作者 徐建江 钱江 《眼科研究》 CSCD 1999年第1期56-58,共3页
目的探讨晶状体半脱位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处理方法。方法对39例41只眼的白内障晶状体半脱位病人进行了超声乳化吸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结果术后1周视力达0.1~0.4有5只眼(12%);0.5~0.9... 目的探讨晶状体半脱位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处理方法。方法对39例41只眼的白内障晶状体半脱位病人进行了超声乳化吸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结果术后1周视力达0.1~0.4有5只眼(12%);0.5~0.9有32只眼(78%),>1.0有4只眼(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 人工晶体植入术 超声乳化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角膜移植和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同期和二期联合手术 被引量:3
2
作者 姚克 姚玉峰 姜节凯 《浙江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2年第2期61-63,共3页
在低压舱式手术床中分别对2例角膜病变与白内障同时存在的患者,施行角膜穿透性移植、白内障囊外摘除和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同期和二期三联手术.术后角膜植片透明,人工晶体位置正.作者还介绍了三联术手术方法并讨论同期和二期手术的优缺点.
关键词 白内障摘除术 眼内透镜 角膜 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中不同截囊方式与其后囊混浊发生率的观察比较 被引量:4
3
作者 陈刚 雷方 吴苗琴 《眼科研究》 CSCD 1996年第1期39-41,共3页
对白内障83眼,施行白内障囊外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按前囊截开方式不同分为三组,分别施行开罐式截囊、连续撕囊及线形截囊。术后随访观察12~24个月,后囊混浊发生率分别为:开罐组28%,撕囊组15%,线形截囊组7%。与开罐组相比... 对白内障83眼,施行白内障囊外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按前囊截开方式不同分为三组,分别施行开罐式截囊、连续撕囊及线形截囊。术后随访观察12~24个月,后囊混浊发生率分别为:开罐组28%,撕囊组15%,线形截囊组7%。与开罐组相比,线形截囊组与其差异有显著性(P<0.05),撕囊组与其差异无显著性(P>0.05)。提示:选用一种既能有效地清除晶体上皮细胞,又能确保人工晶体袢完全植入囊袋内的截囊方式,如线形截囊,对防止后囊混浊是一种有效而实用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摘除术 接触镜 前囊截开术 囊外摘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麻醉下高度近视眼白内障超声乳化术疗效观察 被引量:2
4
作者 王 平 何守志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54-256,共3页
目的 评价表面麻醉下高度近视眼白内障超声乳化及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对眼轴长≥26mm的78例(105眼)在表面麻醉下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同时植入后房型人工晶状体。结果 术后3个月裸眼视力>0.5者38眼,占36.2%;矫... 目的 评价表面麻醉下高度近视眼白内障超声乳化及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对眼轴长≥26mm的78例(105眼)在表面麻醉下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同时植入后房型人工晶状体。结果 术后3个月裸眼视力>0.5者38眼,占36.2%;矫正视力>0.5者69服,占65.3%。其中眼轴长≤29mm者84眼,最佳矫正视力≥0.5者67服,占79.8%。经t检验,眼轴长<28mm者和28mm≤眼轴长<30mm者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眼轴长<30mm和>30 mm者之间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 结论 表面麻醉下高度近视眼白内障超声乳化及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具有术后视力恢复快,安全可靠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麻醉 高度近视 白内障超声乳化术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内障术后一年角膜内皮细胞持续损失 被引量:5
5
作者 陈冬梅 吴静安 《北京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9年第4期337-340,共4页
目的:观察无并发症白内障囊外摘除加后房人工晶体植入术(ECCE+IOL)与角膜内皮损伤的关系。方法:应用接触式角膜内皮显微镜观察了30例(30眼)老年性白内障患者,行ECCE+IOL术前及术后1月、2月、3月、1年时... 目的:观察无并发症白内障囊外摘除加后房人工晶体植入术(ECCE+IOL)与角膜内皮损伤的关系。方法:应用接触式角膜内皮显微镜观察了30例(30眼)老年性白内障患者,行ECCE+IOL术前及术后1月、2月、3月、1年时中央及上方角膜内皮细胞密度、细胞形状的变化。结果:术前中央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平均为(2828±400)mm-2,六边形细胞百分率(Hexa%)为(62±6)%。术后角膜内皮细胞密度低于术前,中上角膜间差异有显著性。术后3个月时内皮细胞损失,中央为12.6%,上方为35.5%;术后12个月中央及上方角膜内皮损失分别上升为16.2%和43.0%。术后一年内有持续的内皮细胞损失。术后上方、中央角膜Hexa%先明显下降,后逐渐回升,在术后12个月接近术前水平。结论:白内障术后角膜内皮细胞可能存在持续损失,故术前检查密度较低的内皮,不仅要估计是否经得住手术创伤,还要考虑是否能承受术后长期慢性内皮细胞损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摘除术 人工晶体植入 角膜 内皮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注吸分离式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术30例临床研究 被引量:8
6
作者 吕慧验 付婷婷 辛华 《眼科新进展》 CAS 2006年第9期700-702,共3页
目的观察注吸分离式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对30例(35眼)老年性白内障行5.5mm巩膜袋状小切口人工碎核注吸分离式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并与行超声乳化术的对照组25例(30眼)进行术后视力及角膜... 目的观察注吸分离式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对30例(35眼)老年性白内障行5.5mm巩膜袋状小切口人工碎核注吸分离式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并与行超声乳化术的对照组25例(30眼)进行术后视力及角膜散光情况对比。结果小切口组术后3d、7d、1个月视力≥0.5者分别为26眼(74·28%)、27眼(77.14%)、32眼(91.42%)。超声乳化组同期视力≥0·5者分别为23眼(76.66%)、24眼(80.00%)、27眼(90.00%)。小切口术后7d、1个月平均散光度为(1.78±1·06)D、(0.89±0.68)D,超声乳化组平均散光度为(1.76±0·98)D、(0.85±0.66)D,二者对比,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本术式适应证广,手术操作简便,易掌握,不需昂贵设备,对组织损伤少,视力恢复快,具有广泛的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吸分离 白内障摘出术 人工晶状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白内障人工晶状体植入探讨 被引量:1
7
作者 卫晶仙 原民 董晓鸽 《眼科研究》 CSCD 1998年第3期183-186,共4页
目的探讨儿童人工晶状体(IOL)植入时机、屈光度选择、术式及疗效。方法总结1组儿童IOL植入资料。结果术后视力以外伤障、先天性非致密白内障恢复较好(>0.5占47.6%);先天性致密白内障或外伤性角膜白斑严重者多呈低... 目的探讨儿童人工晶状体(IOL)植入时机、屈光度选择、术式及疗效。方法总结1组儿童IOL植入资料。结果术后视力以外伤障、先天性非致密白内障恢复较好(>0.5占47.6%);先天性致密白内障或外伤性角膜白斑严重者多呈低视力状态。后发障发生率高(49%)。植入晶状体屈光度平均20.1D。结论视轴上各型致密儿童白内障尽早摘除,植入IOL最早年龄3岁为宜。9岁前选择略低于标准成人度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 儿童 人工晶体植入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切口白内障摘出及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8
作者 卢佩勇 高如尧 +2 位作者 蒙艳春 朱涛 李力 《眼科新进展》 CAS 1999年第3期194-195,共2页
目的评价小切口(6mm)白内障摘出及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疗效。方法对38例老年性、外伤性白内障施行小切口白内障摘出及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结果术后1wk裸眼或矫正视力0.5者占71.1%,3mo占94.7%.术... 目的评价小切口(6mm)白内障摘出及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疗效。方法对38例老年性、外伤性白内障施行小切口白内障摘出及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结果术后1wk裸眼或矫正视力0.5者占71.1%,3mo占94.7%.术后1wk散光为1.85±0.95D;术后3mo散光0.92±0.58D,分别小于10~12mm大切口对照组(P<0.001)。内皮细胞损失率为11.72%.并讨论手术方式的选择以及术中意外的处理方法。结论小切口白内障摘出及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具有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 人工晶体植入术 后房型 小切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