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9篇文章
< 1 2 2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anax ginseng-specific sequence characterized amplified region (SCAR) marker for testing medicinal products 被引量:1
1
作者 蒋秋桃 刘丽 +6 位作者 肖炳燚 李文莉 罗晖明 聂平 丁野 李洁 李文章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8年第5期1052-1062,共11页
To screen genetic polymorphisms of Panax ginseng, as well as those of Panax quinquefolium and Panax notoginseng, analysis of random amplified polymorphic DNA (RAPD) was performed using 120 random primers. Of the suc... To screen genetic polymorphisms of Panax ginseng, as well as those of Panax quinquefolium and Panax notoginseng, analysis of random amplified polymorphic DNA (RAPD) was performed using 120 random primers. Of the successful amplicons obtained, the Panax ginseng-specific RAPD marker C-12 was cloned into a TA vector and sequenced (Genl3ank access number KU553472). Based on the sequence analysis results, a pair of primers specific to C-12 was designed. Finally, a SCAR marker-based identification system for Panax ginseng was developed after optimization of the reaction conditions. Using this method, two positive bands were stably observed at 300 bp and 130 bp in 33 batches of Panax ginseng samples tested, while negative results were obtained for another 101 batches of samples, including Panax quinquefolium, Panax notoginseng, adulterants, and other medicinal herbs. Thus, we successfully developed a PCR-based method for rapid and effective identification of Panax ginseng, which can be effectively used for the protection and utilization of germplasm resources and identification of the origins of Panax ginseng sampl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nax ginseng random amplified polymorphic dna (RAPD) sequence characterized amplified regions(SCAR) molecular identific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CAR标记和DNA条形码技术的苍术基原鉴别研究
2
作者 陈研 冯露露 +1 位作者 黄荣 齐伟辰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90-501,共12页
目的开发出能同时鉴别北苍术和关苍术的分子标记方法,并探究不同种质资源苍术的遗传进化关系。方法对不同地区北苍术Atractylodes chinensis(Bunge)Koidz及关苍术A.japonica Koidz.ex Kitam基因组DNA的差异片段进行测序,结合SRAP、ISSR... 目的开发出能同时鉴别北苍术和关苍术的分子标记方法,并探究不同种质资源苍术的遗传进化关系。方法对不同地区北苍术Atractylodes chinensis(Bunge)Koidz及关苍术A.japonica Koidz.ex Kitam基因组DNA的差异片段进行测序,结合SRAP、ISSR、DAMD分子标记方法,优化PCR反应体系,筛选并转换成特异性标记,同时,采用条形码方法分析种间序列差异。结果通过SRAP、ISSR、DAMD三种分子标记方法的PCR扩增,共筛选出198对能稳定扩增且重现性好的引物,转换出7对能稳定、快速鉴别北苍术和关苍术的SCAR引物。条形码方法检测出北苍术ITS2序列长度为454 bp,关苍术ITS2序列长度为453 bp,与其他苍术属植物之间遗传距离较远。NJ树结果显示,北苍术、关苍术及其他苍术属植物均各自聚为一支,表现出良好的单系性。依据ITS2二级结构,4种苍术属植物在螺旋区的茎环数目、大小、位置均有明显差异,可以直观地进行区分。结论所开发的特异性SCAR标记为苍术属植物优良品种的筛选提供了新方法,DNA条形码能稳定、准确鉴别北苍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苍术 关苍术 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 2(ITS2) Sequence-related amplified polymorphism(SRAP) Inter-simple sequence repeat(ISSR) Direct amplification of minisatellite region dna(DAMD) Sequence characterized amplified regions(SCA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栽培稻和普通野生稻基因组的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初步分析 被引量:31
3
作者 孙传清 毛龙 +2 位作者 王振山 朱立煌 王象坤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1-6,共6页
用35个随机引物对5个籼稻品种、5个粳稻品种和27份中国普通野生稻进行了RAPD分析。60%以上的引物能在籼稻和粳稻基因组间显示差异;中国普通野生稻与栽培稻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与籼稻的不同,绝大部分供试野生稻的RAPD带... 用35个随机引物对5个籼稻品种、5个粳稻品种和27份中国普通野生稻进行了RAPD分析。60%以上的引物能在籼稻和粳稻基因组间显示差异;中国普通野生稻与栽培稻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与籼稻的不同,绝大部分供试野生稻的RAPD带型与粳稻的相同。这说明多数中国普通野生稻偏粳,但也存在偏籼的普通野生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栽培稻 普遍野生稻 基因组 多态性 水稻 野生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杂交水稻主要恢复系的DNA多态性研究 被引量:39
4
作者 刘殊 程慧 +1 位作者 王飞 朱英国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5,共5页
利用 RAPD引物对我国杂交稻主要的 31个恢复系进行了 DNA多态性分析。从 15 2个随机引物中筛选出 48个引物扩增恢复系的基因组 DNA,选取 9个引物的扩增结果进行分析 ,共获得 78条带 ,其中 6 1条带为多态性标记 ,每个引物平均提供 8.7个... 利用 RAPD引物对我国杂交稻主要的 31个恢复系进行了 DNA多态性分析。从 15 2个随机引物中筛选出 48个引物扩增恢复系的基因组 DNA,选取 9个引物的扩增结果进行分析 ,共获得 78条带 ,其中 6 1条带为多态性标记 ,每个引物平均提供 8.7个标记信息。由 UPMGA方法得到的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了 31个恢复系间的亲缘关系 ,聚类结果与它们的系谱关系基本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水稻 随机扩增多态性dna 恢复系 多态性 亲缘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系杂交稻亲本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分析 被引量:21
5
作者 马文宾 庄杰云 +2 位作者 彭应财 王侯聪 郑康乐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1-4,共4页
选用9个随机引物对31份杂交水稻亲本材料进行了RAPD分析,共检测到60条多态性带。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所有供试材料可以被明确地区分。在9个随机引物中,有8个具有较高的多态性检测能力。以这8个引物为基础,选用任两个引物... 选用9个随机引物对31份杂交水稻亲本材料进行了RAPD分析,共检测到60条多态性带。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所有供试材料可以被明确地区分。在9个随机引物中,有8个具有较高的多态性检测能力。以这8个引物为基础,选用任两个引物即可在任一对材料中检测出多态性的频率在9613%以上,而选用任3个引物则该频率在9921%以上。这显示了运用RAPD鉴定稻种具有简便、灵敏、高效的优点,在鉴定杂交稻种的实践中有着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水稻 RAPD 多态性 频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密穗高粱总DNA导入水稻的研究 被引量:25
6
作者 洪亚辉 董延瑜 +1 位作者 赵燕 萧浪涛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9年第2期87-91,共5页
为了选育高产、优质、多抗的水稻新品种,采用花粉管通道法,将密穗高粱总DNA导入水稻晚粳品种鄂宜105,从D1至D5代变异材料中选育出DH3,DH4,DH5等多个具有高光效、高产和优质的新品系.经随机扩增多态DNA技术... 为了选育高产、优质、多抗的水稻新品种,采用花粉管通道法,将密穗高粱总DNA导入水稻晚粳品种鄂宜105,从D1至D5代变异材料中选育出DH3,DH4,DH5等多个具有高光效、高产和优质的新品系.经随机扩增多态DNA技术对供体、受体、后代进行分子验证,后代中出现了在供体中存在而在受体中不存在的泳带.解剖学观察发现了后代剑叶、穗颈及穗基的输导组织比受体发达,维管束数目比受体增加10%~30%.后代DH3,DH4的光合速率亦显著高于受体.在形态解剖、光合特性和分子水平上进一步证明了高粱DNA片段在受体中的表达和稳定遗传.对DH3,DH4,DH5等品系进行生产示范,增产效果显著,单产高达7500kg/hm2.DH5已于1999年2月通过长沙市品种审定,定名为长晚粳1号.米质分析结果表明,整精米率、蛋白质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粱 dna导入 水稻 随机扩增多态性 dn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芸薹类蔬菜基因组DNA遗传多样性的RAPD分析 被引量:32
7
作者 陈云鹏 曹家树 +1 位作者 缪颖 叶纨芝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31-136,共6页
采用随机引物扩增多态性 DNA( RAPD)技术 ,对芸薹类 ( 2 n=2 0 )蔬菜作物的 3 3个品种进行了遗传多样性检测 .从 70个引物中筛选出 3 7个引物 ,共扩增出 3 53带 .其中 ,多态带有 2 60条 ,扩增片段长度大多数集中在 0 .9~ 1 .6kb之间 .... 采用随机引物扩增多态性 DNA( RAPD)技术 ,对芸薹类 ( 2 n=2 0 )蔬菜作物的 3 3个品种进行了遗传多样性检测 .从 70个引物中筛选出 3 7个引物 ,共扩增出 3 53带 .其中 ,多态带有 2 60条 ,扩增片段长度大多数集中在 0 .9~ 1 .6kb之间 .不同引物的检测效率相差很大 .运用 5个引物扩增的 1 0条RAPD特征带 ,可以作为一组 DNA指纹 ,区分所有供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芸薹类蔬菜 遗传多样性 RAPD d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菜蛾对杀虫双和杀螟丹抗药性遗传的DNA随机扩增多态性研究 被引量:23
8
作者 程罗根 李凤良 +2 位作者 韩招久 李忠英 陈之浩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15-20,共6页
利用室内选育 119代的抗杀虫双和抗杀螟丹小菜蛾Plutellaxylostella品系和敏感品系 ,通过反复回交建立近等基因系。用Operon公司合成的 80个引物对抗杀虫双近等基因系和抗杀螟丹近等基因系小菜蛾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 ;在抗杀虫双近等... 利用室内选育 119代的抗杀虫双和抗杀螟丹小菜蛾Plutellaxylostella品系和敏感品系 ,通过反复回交建立近等基因系。用Operon公司合成的 80个引物对抗杀虫双近等基因系和抗杀螟丹近等基因系小菜蛾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 ;在抗杀虫双近等基因系中有 3个引物分别产生了 1条特异扩增带 ,2个引物分别产生了 2条特异扩增带 ,1个引物产生 3条特异扩增带 ;在抗杀螟丹近等基因系中 ,有 4个引物分别产生了 1条特异扩增带 ,1个引物产生了 2条特异扩增带。在培育近等基因系的多次回交过程中 ,与抗性有关的遗传因子被逐步置换到敏感品系的基因组中 ,因此可以认为这些特异带与小菜蛾对杀虫双和杀螟丹的敏感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菜蛾 杀虫双 杀螟丹 随机护增多态性dna 抗性性 杀虫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随机扩增多态性DNA分型法用于酵母菌基因分型 被引量:7
9
作者 项明洁 彭奕冰 +5 位作者 孙景勇 刘明 沈韻 施勇旻 戴屹东 倪语星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572-574,共3页
目的研究酵母菌随机扩增多态性DNA分型法(RAPD)的最佳实验条件。方法在改变引物、Mg2+、模板浓度、Taq多聚酶用量等不同条件下,采用RAPD法对酵母菌进行基因分型。结果经优化后的RAPD方法能清晰地对酵母菌进行基因分型。结论RAPD是从分... 目的研究酵母菌随机扩增多态性DNA分型法(RAPD)的最佳实验条件。方法在改变引物、Mg2+、模板浓度、Taq多聚酶用量等不同条件下,采用RAPD法对酵母菌进行基因分型。结果经优化后的RAPD方法能清晰地对酵母菌进行基因分型。结论RAPD是从分子水平对酵母菌感染进行病原学、流行病学研究的一种快速、可靠的分子生物学分型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随机扩增多态性dna 基因分型 分型法 最佳实验条件 RAPD 流行病学研究 MG^2+ 酵母菌感染 分子生物学 分子水平 分型方法 多聚酶 Taq 病原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随机扩增多态性DNA技术在中药红曲基原菌系统分类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10
作者 宓鹤鸣 邢旺兴 +2 位作者 程荣珍 贺祥 吴玉田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0期944-946,共3页
目的 :建立中药红曲基原菌的随机扩增多态性 DNA( RAPD)分析方法。 方法 :以 CTAB法提取紫色红曲霉等 7种红曲霉和 1株土曲霉的基因组 DNA;溴化乙啶荧光强度和分光光度双重测定法确定 DNA浓度 ;琼脂糖凝胶电泳法检测 PCR扩增产物 ,PHYL ... 目的 :建立中药红曲基原菌的随机扩增多态性 DNA( RAPD)分析方法。 方法 :以 CTAB法提取紫色红曲霉等 7种红曲霉和 1株土曲霉的基因组 DNA;溴化乙啶荧光强度和分光光度双重测定法确定 DNA浓度 ;琼脂糖凝胶电泳法检测 PCR扩增产物 ,PHYL IP 3.5 c进行聚类分析。 结果 :从 6 0个随机引物中筛选出 S2 82 等 10个引物的扩增产物谱带多 ,特征好 ;红曲霉属种间指纹图谱差异较大 ,呈现出明显的 DNA扩增产物多态性。 结论 :RAPD分析技术可作为真菌系统分类的客观而有效的手段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曲 红曲霉菌 随机扩增多态性dna 分类 中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野百合DNA提取和RAPD条件的优化 被引量:17
11
作者 黄永芳 杨懋勋 +1 位作者 柳军 周锦平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51-255,共5页
以野百合(Lilium brownii)新鲜叶片、硅胶干燥叶片及鳞片为材料,研究了DNA的提取方法,并对影响随机扩增多态DNA(RAPD)反应的各因素进行了优化。建立了野百合RAPD的优化反应体系及程序,即在20μl反应体系中,含20 ng模板DNA,2.0 mmol/L M... 以野百合(Lilium brownii)新鲜叶片、硅胶干燥叶片及鳞片为材料,研究了DNA的提取方法,并对影响随机扩增多态DNA(RAPD)反应的各因素进行了优化。建立了野百合RAPD的优化反应体系及程序,即在20μl反应体系中,含20 ng模板DNA,2.0 mmol/L Mg2+、0.2 mmol/L dNTPs、1.5 U Taq DNA聚合酶、0.3μmol/L随机引物S1519;扩增程序为:94℃预变性5 min,然后94℃30 s,38℃50 s,72℃1 min,35个循环,最后72℃延伸10 min,4℃保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百合 dna提取 RAP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野生与笼养绿孔雀种群的随机扩增多态DNA研究 被引量:10
12
作者 常弘 柯亚永 +2 位作者 苏应娟 张国萍 朱世杰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71-274,共4页
利用随机扩增多态DNA(RAPD)技术对野生 14只和笼养 18只绿孔雀 (Pavomuticus)个体进行了种群遗传多样性分析。用 2 3个随机引物 ,野生与笼养绿孔雀分别获得 16 1和 16 6个扩增片段 ,计算发现野生与笼养绿孔雀的种群内平均相对遗传距离... 利用随机扩增多态DNA(RAPD)技术对野生 14只和笼养 18只绿孔雀 (Pavomuticus)个体进行了种群遗传多样性分析。用 2 3个随机引物 ,野生与笼养绿孔雀分别获得 16 1和 16 6个扩增片段 ,计算发现野生与笼养绿孔雀的种群内平均相对遗传距离分别是 0 .0 5 5 5和 0 .135 5 ,两种群间的为 0 .16 35 ;两种群的Shannon多样性指数平均分别是 0 .434 8和 1.0 16 3,有显著性差异。以上分析都显示野生绿孔雀的遗传多样性很低。用UPGMA法聚类显示两个种群都是分别来源于两个家系 ,可据此进行繁育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笼养绿孔雀 随机扩增多态dna 野生绿孔雀 基因组dna 种群遗传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辣椒细胞质雄性不育系与其保持系线粒体DNA的RAPD分析 被引量:21
13
作者 王述彬 罗向东 +3 位作者 戴亮芳 陈劲枫 刘金兵 潘宝贵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44-47,共4页
以辣椒细胞质雄性不育系21A及其相应的保持系21B为试材,从苗龄10~15d的黄化苗中分离纯化线粒体并提取线粒体DNA。线粒体负染后电镜观察发现,分离纯化的线粒体形态完整,呈椭球形,杂质较少。电泳检测提取的线粒体DNA的琼脂糖,结果... 以辣椒细胞质雄性不育系21A及其相应的保持系21B为试材,从苗龄10~15d的黄化苗中分离纯化线粒体并提取线粒体DNA。线粒体负染后电镜观察发现,分离纯化的线粒体形态完整,呈椭球形,杂质较少。电泳检测提取的线粒体DNA的琼脂糖,结果表明,线粒体DNA纯度较高,无降解现象,浓度为20~50ng/山,可用作RAPD分析。经初步筛选,100个RAPD随机引物中有8个引物表现出多态性,经再次重复筛选,获得了辣椒细胞质雄性不育系21A线粒体DNA与雄性不育性相关的RAPD标记CMSAG343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椒 细胞质雄性不育 黄化苗 线粒体dna RAP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花种质的随机扩增多态性DNA分子鉴定 被引量:18
14
作者 郭美丽 姜伟 +4 位作者 张志珍 张戈 毛积芳 殷明 苏中武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0期1116-1119,共4页
目的:从分子水平探讨红花(Carthamus tinctorius L.)的种内变异,为红花种质的分子鉴定提供依据。方法: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ndom amplified polymorphic DNA,RAPD)技术和统计学分析方法,对从我国新疆、甘肃、宁夏、河南、山东、山西... 目的:从分子水平探讨红花(Carthamus tinctorius L.)的种内变异,为红花种质的分子鉴定提供依据。方法: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ndom amplified polymorphic DNA,RAPD)技术和统计学分析方法,对从我国新疆、甘肃、宁夏、河南、山东、山西、河北、安徽、浙江等9省采集的红花22个品种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根据RAPD特征图谱,通过在DNA分子水平上的聚类分析,将红花22个品种分为7个类型。RAPD聚类分析表明了品种间的亲缘关系:北方,特别是新疆地区的品种亲缘关系较近,PCR结果极为相似,而南方品种间遗传差异性较大。结论:红花种内存在一定的遗传变异,本研究结果为红花品种鉴定及亲缘关系的探讨提供一定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花种质 随机扩增多态性 dna 分子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的分子标记方法——随机微卫星扩增多态DNA(RMAPD) 被引量:18
15
作者 蓝贤勇 陈宏 +2 位作者 张永德 孙维斌 雷初朝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78-84,共7页
随机微卫星扩增多态DNA(RMAPD)是利用随机引物和微卫星的上游或下游引物一起作为该扩增的引物,在TaqDNA聚合酶、MgC l2、dNTPs和模板DNA等共同作用下进行PCR扩增的一种新型分子标记方法。其核心是RMAPD引物的有效性问题。通过对西农萨... 随机微卫星扩增多态DNA(RMAPD)是利用随机引物和微卫星的上游或下游引物一起作为该扩增的引物,在TaqDNA聚合酶、MgC l2、dNTPs和模板DNA等共同作用下进行PCR扩增的一种新型分子标记方法。其核心是RMAPD引物的有效性问题。通过对西农萨能奶山羊群体RMAPD电泳检测、数据统计分析及验证实验等证明RMAPD的引物是有效的。通过与微卫星和RAPD标记比较,发现RMAPD标记在扩增引物、扩增程序和重复性等方面区别于微卫星和RAPD标记;它是RAPD标记的一种广义的延伸,但又不完全等同于RAPD标记。因此,确定RMAPD是一种新的分子标记方法。该方法也具有DNA标记的特点,在群体遗传结构和亲缘关系分析以及标记辅助选择等动物遗传育种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MAPD RAPD 微卫星标记 RAMP 分子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笼养蓝孔雀两个种群的随机扩增多态DNA分析 被引量:4
16
作者 柯亚永 常弘 +2 位作者 苏应娟 张国萍 朱世杰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23-124,共2页
利用随机扩增多态DNA技术对英吉利孔雀场和广州动物园两个蓝孔雀Pavocristatus种群进行了分析。用 2 3个随机引物 ,共获得 173和 15 7个扩增片段 ,多态率分别为 47 40 %和 9 5 5 %
关键词 蓝孔雀 基因组dna 随机扩增多态dna 遗传多样性 繁殖力 随机引物 种群遗传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斯氏肺吸虫和华支睾吸虫基因组多态DNA的初步分析 被引量:9
17
作者 张锡林 徐文岳 +1 位作者 段建华 黄复生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9期865-867,共3页
目的 比较分析斯氏肺吸虫和华支睾吸虫基因组多态DNA的多态性和探讨两吸虫间的相似基因。方法 应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ndomamplifiedpolymorphicDNA ,RAPD)技术对斯氏肺吸虫和华支睾吸虫的基因组多态DNA进行扩增 ,扩增产物经琼脂糖... 目的 比较分析斯氏肺吸虫和华支睾吸虫基因组多态DNA的多态性和探讨两吸虫间的相似基因。方法 应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ndomamplifiedpolymorphicDNA ,RAPD)技术对斯氏肺吸虫和华支睾吸虫的基因组多态DNA进行扩增 ,扩增产物经琼脂糖凝胶电泳后分析结果。结果 引物P1和P2扩增产生斯氏肺吸虫和华支睾吸虫的成虫DNA图谱 ,而P3引物未扩增出产物。斯氏肺吸虫和华支睾吸虫的P1扩增片段均不相同 ,而P2引物对两吸虫的扩增产物有 2条相同的片段 ,分别为 40 0、10 0bp。结论 RAPD结果显示斯氏肺吸虫和华支睾吸虫为 2种独立的吸虫虫种 ,由于遗传的亲缘关系存在相同的基因 ,这些相同基因是否表达共同的抗原组分 ,并导致血清学诊断的交叉反应尚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斯氏肺吸虫 华支睾吸虫 基因组 RAP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双胚苗及其随机多态性DNA分析 被引量:5
18
作者 罗红兵 赵葵 +7 位作者 张根发 郭继宇 隋丽 倪嵋楠 梅俊平 孔福全 路秀琴 周平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2004年第z1期114-119,共6页
利用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HI 13串列加速器产生的12C重离子辐照玉米自交系478干种子,在经20Gy剂量辐射的M1代中产生了一株双胚苗。应用随机多态性DNA(RAPD)分析技术,观测到双胚苗的大、小苗之间及其与亲本自交系478在RAPD指纹上存在着差... 利用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HI 13串列加速器产生的12C重离子辐照玉米自交系478干种子,在经20Gy剂量辐射的M1代中产生了一株双胚苗。应用随机多态性DNA(RAPD)分析技术,观测到双胚苗的大、小苗之间及其与亲本自交系478在RAPD指纹上存在着差异,从分子水平上初步证实了双胚苗为自交系478的变异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离子 变异 玉米 随机多态性d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丁不同群体间形态学差异与随机扩增多态DNA(RAPD)分析 被引量:10
19
作者 凌去非 李思发 乔德亮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578-586,共9页
采用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和判别分析3种数理统计方法,对我国新疆朱家湖丁群体7、3水库丁群体和从捷克引进我国的丁群体的可量性状和框架参数进行分析。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显示,朱家湖群体与73水库群体较为接近,而捷克群体与前两群体... 采用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和判别分析3种数理统计方法,对我国新疆朱家湖丁群体7、3水库丁群体和从捷克引进我国的丁群体的可量性状和框架参数进行分析。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显示,朱家湖群体与73水库群体较为接近,而捷克群体与前两群体相距较远。判别分析亦可将捷克群体与前两群体分开,准确率达100%。从60个随机引物中筛选出的20个引物对丁朱家湖群体、73水库群体和捷克群体进行了随机扩增多态DNA(RAPD)分析。引物S440在捷克群体扩增出的450bp片段为该群体特有的标记片段。朱家湖群体、73水库群体、捷克群体多态位点比例分别为24%、22.67%和18.42%;群体内遗传相似度分别为0.8967、0.9035和0.9309;遗传多态度(π)分别为0.1539、0.1489和0.1142。表明朱家湖群体保持着较高的遗传变异。三群体间的遗传相似度为0.6868—0.9496,群体遗传分化系数(Fst)为0.048—0.238,分子方差分析发现群体内方差占总方差的83.96%,群体间的方差只占16.04%,由此推断三群体间遗传分化并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 遗传多样性 形态学 多态位点比例 随机引物扩增多态d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粱DNA导入水稻的RAPD分子验证 被引量:12
20
作者 向平安 洪亚辉 董延瑜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9年第1期6-8,共3页
对以密穗型高粱DNA为供体、通过花粉管通道技术导入水稻所获得的水稻后代进行了RAPD分子验证.结果表明:从122个引物中找到9个引物检测出DNA的多态性。
关键词 高梁 脱氧核糖核型 水稻 RAP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