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融合抗氧化酶GS1XR对鼻咽上皮细胞的放射防护效应 被引量:1
1
作者 何火聪 韩亚南 +1 位作者 张紫怡 潘剑茹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116-1122,共7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融合抗氧化酶GST-SOD1-X-R9(GS1XR)对正常鼻咽上皮细胞NP69的放射防护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培养NP69细胞,分为空白对照(Untr)组、EGFP-GS1组、EGFP-GS1R组和EGFP-GS1XR组,检测0.5 mg/mL不同融合抗氧化酶的跨膜...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融合抗氧化酶GST-SOD1-X-R9(GS1XR)对正常鼻咽上皮细胞NP69的放射防护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培养NP69细胞,分为空白对照(Untr)组、EGFP-GS1组、EGFP-GS1R组和EGFP-GS1XR组,检测0.5 mg/mL不同融合抗氧化酶的跨膜效应。用CCK-8法测定3种融合抗氧化酶在0~1 mg/mL质量浓度范围内的细胞毒性。以DCFH-DA荧光探针测定0~6 Gy X射线和不同剂量(0~1 mg/mL)GS1XR对NP69细胞内ROS水平的影响。进一步实验将NP69细胞分为Untr组、4 Gy X线单纯照射Ctrl组和照射前分别预处理GS1、GS1R、GS1XR及阿米福汀(AMFT,4μg/mL)组,检测细胞内ROS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的凋亡率,用WB法检测Nrf2入核量、抗氧化基因GCLC以及抗凋亡因子Bcl-2和凋亡因子BAX的表达。结果:实验结果显示,EGFP-GS1不具备跨膜能力,而EGFP-GS1R和EGFP-GS1XR能够有效跨膜进入NP69细胞(P<0.0001)。经24 h处理后,3种融合抗氧化酶均使细胞活力保持在80%以上,其中GS1XR处理组的细胞活力维持在100%以上。4 Gy X射线照射显著增加细胞内ROS水平(P<0.01),GS1XR以剂量依赖方式清除辐射诱导的ROS。与Ctrl组相比,GS1XR显著降低受照细胞内的ROS水平(P<0.05),促进Nrf2的入核(P<0.01),上调抗氧化基因GCLC(P<0.0001),降低细胞的凋亡率(P<0.0001)和抗凋亡因子Bcl-2(P<0.001)的表达,并下调促凋亡因子BAX的表达(P<0.05)。GS1XR的整体保护作用与GS1R相似,且与阿米福汀效果相当。结论:融合抗氧化酶GS1XR对NP69细胞具有显著的放射防护效应,其机制可能与其可进入细胞清除受照细胞内ROS,激活Nrf2信号通路,并调节Bcl-2和BAX的表达有关,GS1XR有望成为一种新型的放射防护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防护 融合抗氧化酶 鼻咽上皮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胚鼻咽上皮细胞cDNA文库的构建及鼻咽癌相关基因的筛选 被引量:8
2
作者 张必成 曹利 +4 位作者 钱骏 余鹰 李伟芳 向娟娟 李桂源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302-306,共5页
为了进一步分离人鼻咽组织特异性表达基因和鼻咽癌特异相关基因 ,采用SMART (switchingmechanismat 5′endofRNAtranscript)技术 ,构建了人胚鼻咽上皮cDNA文库 .从原代培养的人胚鼻咽上皮分离总RNA并纯化mRNA ,利用经修饰的oligo (dT)引... 为了进一步分离人鼻咽组织特异性表达基因和鼻咽癌特异相关基因 ,采用SMART (switchingmechanismat 5′endofRNAtranscript)技术 ,构建了人胚鼻咽上皮cDNA文库 .从原代培养的人胚鼻咽上皮分离总RNA并纯化mRNA ,利用经修饰的oligo (dT)引物 (含sfiⅠB酶切位点 )合成cDNA第一链 ,同时根据真核生物mRNA5′端帽子结构特点 ,利用SMART核苷酸 (含sfiⅠA酶切位点 )作为cDNA第一链在mRNA 5′端延伸出去的模板 ,进而以此序列为引物利用LD PCR (long distance PCR)合成双链cDNA ,双链cDNA经sfiⅠ (ⅠA和ⅠB)酶切和过柱分级分离后 ,克隆入经sfiⅠ酶切的λTrip1EX2载体后经体外包装而成cDNA文库 .结果表明 ,原始人胚鼻咽上皮cDNA文库获得 1 0× 10 6个重组子 ,重组率达 96 % .文库扩增后 ,滴度达 7 8× 10 9pfu ml,插入cDNA平均长度为 1 2kb ,用PCR从该文库扩增出本实验室新克隆的鼻咽癌相关基因NAG4的全长cDNA .构建的人胚鼻咽上皮cDNA文库具有良好的质量 ,该cDNA文库为进一步筛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上皮细胞 CDNA文库 筛选 胚胎 基因克隆 NAG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pstein-Barr病毒潜伏蛋白1通过核转录因子κB诱导鼻咽上皮细胞表达端粒酶活性 被引量:3
3
作者 杨静 邓锡云 +4 位作者 唐敏 吴尚辉 顾焕华 易薇 曹亚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556-561,共6页
利用已建立的原代人胚鼻咽上皮细胞和Tet on LMP1系统等良好的实验模型 ,采用荧光酶报道基因分析法和端粒酶TRAP ELISA技术 ,分别检测EB病毒潜伏蛋白 1(LMP1)诱导的核转录因子κB (NFκB)活性和端粒酶活性 ,从LMP1介导NFκB信号传导途... 利用已建立的原代人胚鼻咽上皮细胞和Tet on LMP1系统等良好的实验模型 ,采用荧光酶报道基因分析法和端粒酶TRAP ELISA技术 ,分别检测EB病毒潜伏蛋白 1(LMP1)诱导的核转录因子κB (NFκB)活性和端粒酶活性 ,从LMP1介导NFκB信号传导途径角度 ,探讨LMP1诱导端粒酶表达的分子机制 .结果表明 ,LMP1可诱导鼻咽上皮细胞表达端粒酶活性 ,将LMP1羧基端胞浆区突变后 ,可同时下调NFκB活性和端粒酶活性 .在Doxycycline诱导LMP1表达状态下 ,NFκB反式激活活性增强 ,同时端粒酶活性升高 ;进一步应用硫代磷酸化修饰的反义NFκBp6 5寡脱氧核苷酸和IκBα的显性负性突变体分别阻断NFκB活性 ,可降低由LMP1诱导的端粒酶活性 .因此 ,NFκB作为LMP1信号传导途径上的枢纽 ,可能介导了LMP1对端粒酶的表达调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pstein-Barr病毒 潜伏蛋白1 核转录因子ΚB 诱导 鼻咽上皮细胞 表达 端粒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胚鼻咽上皮细胞的传代培养和克隆生长 被引量:1
4
作者 李亮平 陈剑经 《中山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0年第2期45-48,共4页
应用低血清和无血清培养基成功地获得了人胚鼻咽上皮细胞的传代培养和克隆生长,而无纤维细胞污染。植块培养细胞增殖旺盛,分裂相多见。早期生长晕内可见成群的纤毛细胞,以后逐渐呈现鳞状终未分化。上皮细胞可传代3~5次,存活期可达80天... 应用低血清和无血清培养基成功地获得了人胚鼻咽上皮细胞的传代培养和克隆生长,而无纤维细胞污染。植块培养细胞增殖旺盛,分裂相多见。早期生长晕内可见成群的纤毛细胞,以后逐渐呈现鳞状终未分化。上皮细胞可传代3~5次,存活期可达80天,组织块可重复植块培养3~4次,克隆形成率平均为12%。培养基中缺少氢化可的松,胰岛素时克隆形成率明显下降,血清浓度为1%时克隆形成率最高。此实验为鼻咽癌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上皮细胞 克隆生长 传代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鼻咽上皮细胞CYP2E1 cDNA克隆及序列分析
5
作者 侯德富 贺智敏 +1 位作者 杨芳 陈主初 《湖南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07-110,共4页
目的 :比较正常人胚鼻咽上皮 (HENE)细胞、二亚硝基哌嗪转化的人胚鼻咽上皮 (HENE)所建的细胞系( 742 9)、鼻咽癌细胞系 (HNE1)细胞色素P45 0 2E1(CYP2E1)mRNA表达序列 ,探讨CYP2E1在鼻咽癌变过程中的作用特点。方法 :采用RT PCR方法和... 目的 :比较正常人胚鼻咽上皮 (HENE)细胞、二亚硝基哌嗪转化的人胚鼻咽上皮 (HENE)所建的细胞系( 742 9)、鼻咽癌细胞系 (HNE1)细胞色素P45 0 2E1(CYP2E1)mRNA表达序列 ,探讨CYP2E1在鼻咽癌变过程中的作用特点。方法 :采用RT PCR方法和DNA重组技术从HENE ,742 9,HNE13种细胞系中克隆的CYP2E1cDNA片段 ,测序并分析其结构改变特征。结果 :①与HENE 2E1比较 ,742 9 2E1存在 846位 (A→T)、90 1位 (A→G)两个点突变 ;HNE1 2E1存在 90 1位 (A→G)一个点突变。②与成人肝来源的CYP2E1CDs序列 (GenBank号为J0 2 843)比较 ,发现HNE1 2E1序列与其完全匹配 ;HENE 2E1序列存在 90 1位 (G→A)点突变。但上述突变对应部位氨基酸序列并无改变。结论 :鼻咽癌发生过程中CYP2E1基因cDNA序列仅存在少数无义突变 ,表现出其高度保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上皮细胞 CYP2E1cDNA 克隆 序列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用蛋白质组学技术研究EB病毒诱导鼻咽癌细胞CNE2表达变化的蛋白质 被引量:4
6
作者 江培洲 甘明 +4 位作者 黄华 沈新明 应万涛 钱小红 姚开泰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29-33,共5页
【目的】寻找并鉴定CNE2细胞在EB病毒感染后表达发生变化的功能蛋白质,为阐明该病毒诱导鼻咽上皮细胞发生生物学变化的作用机制提供线索。【方法】分别从EB病毒感染后的CNE2细胞和未经感染的CNE2细胞中抽提总蛋白质,通过双向电泳分离。... 【目的】寻找并鉴定CNE2细胞在EB病毒感染后表达发生变化的功能蛋白质,为阐明该病毒诱导鼻咽上皮细胞发生生物学变化的作用机制提供线索。【方法】分别从EB病毒感染后的CNE2细胞和未经感染的CNE2细胞中抽提总蛋白质,通过双向电泳分离。运用软件比较分析上述两组的蛋白质表达图谱,寻找表达有差异的蛋白质点。从凝胶上切下差异蛋白质点,通过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离子化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鉴定。【结果】图像分析显示,EB病毒感染后的CNE2细胞和未经感染的CNE2细胞之间存在一些明显差异的蛋白质点。通过MALDI-TOF-MS成功地鉴定了其中4个蛋白质点,EB病毒感染CNE2细胞后蛋白质GRP78和硫氧还蛋白过氧化物酶1表达上调,蛋白质肌动蛋白胞浆组分2和蛋白酶体ι链表达下调。【结论】EB病毒感染鼻咽上皮细胞后引起生物学变化的分子机制可能包括:①诱导细胞大量合成蛋白质以促进增生,同时上调蛋白质GRP78的表达而抗凋亡;②提高细胞内氧化状态而诱导蛋白质硫氧还蛋白过氧化物酶1的表达,并可能通过该蛋白质调控NF-κB和AP-1来影响细胞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达 EB病毒感染 CNE2细胞 蛋白质组学技术 细胞 鼻咽上皮细胞 诱导 MALDI-TOF-MS 硫氧还蛋白 基质辅助激光解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盘羊杂交羊SPLUNC1融合蛋白的真核表达
7
作者 高宝德 张晓丽 +2 位作者 刘海燕 张彦兵 孙延鸣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4期130-133,共4页
为构建盘羊杂交羊SPLUNC1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并在巴斯德毕赤酵母中表达,从盘羊杂交羊口腔上颚的上皮细胞中提取总RNA,并反转录成c DNA,以该c DNA为模板采用逆转录PCR(RT-PCR)法克隆盘羊杂交羊SPLUNC1基因开放阅读框,并克隆到p PIC9K载体... 为构建盘羊杂交羊SPLUNC1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并在巴斯德毕赤酵母中表达,从盘羊杂交羊口腔上颚的上皮细胞中提取总RNA,并反转录成c DNA,以该c DNA为模板采用逆转录PCR(RT-PCR)法克隆盘羊杂交羊SPLUNC1基因开放阅读框,并克隆到p PIC9K载体中,构建真核表达载体p PIC9K-SPLUNC1,再将重组质粒电转至毕赤酵母GS115中进行表达,表达产物经Ni-NTA琼脂亲和层析纯化,并利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和蛋白质印迹(Western Blot)方法检测。结果显示,目的基因大小758 bp,重组表达质粒p PIC9K-SPLUNC1经双酶切、PCR及测序鉴定构建成功;表达产物经SDS-PAGE分析,可见大小为25.96 ku的目的条带,且在72 h表达量最大;纯化后经SDS-PAGE和Western Blot分析,可见大小为25.96 ku的目的条带。研究结果表明,利用真核表达系统在体外成功表达并纯化了盘羊杂交羊r SPLUNC1蛋白,为深入研究盘羊杂交羊SPLUNC1蛋白的生物学功能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盘羊杂交羊 短颚、肺及鼻咽上皮细胞克隆1 融合蛋白 真核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盘羊与巴什拜羊杂交后代SPLUNC1基因克隆及序列分析
8
作者 高宝德 张晓丽 +1 位作者 沈文 孙延鸣 《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6年第5期-,共6页
为了克隆盘羊与巴什拜羊杂交后代短鄂、肺及鼻咽上皮细胞克隆1(SPLUNC1)基因cDNA全长序列,本研究根据GenBank上已公布的牛、山羊的SPLUNC1基因序列来设计简并引物,以盘羊与巴什拜羊杂交F1代为材料,克隆出盘羊与巴什拜羊杂交后代SPLUNC1... 为了克隆盘羊与巴什拜羊杂交后代短鄂、肺及鼻咽上皮细胞克隆1(SPLUNC1)基因cDNA全长序列,本研究根据GenBank上已公布的牛、山羊的SPLUNC1基因序列来设计简并引物,以盘羊与巴什拜羊杂交F1代为材料,克隆出盘羊与巴什拜羊杂交后代SPLUNC1基因的片段序列,再利用RACE法克隆其SPLUNC1基因3′端和5′端,测序后拼接获得SPLUNC1基因全长cDNA序列。结果显示,盘羊与巴什拜羊杂交后代SPLUNC1基因的cDNA全长为1117 bp,5′非编码区(UTR)为84 bp,3′UTR为265 bp,开放阅读框(ORF)为768 bp,编码255个氨基酸。预测该基因编码蛋白的等电点5.006,分子量26.57 kDa。系统进化分析表明,盘羊与巴什拜羊杂交后代SPLUNC1氨基酸序列与绵羊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最高。本研究克隆了盘羊与巴什拜羊杂交后代SPLUNC1基因全长cDNA序列,为后续深入研究该杂交后代SPLUNC1基因的功能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鄂、肺及鼻咽上皮细胞克隆1 盘羊杂交后代 CDNA末端快速扩增 序列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