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甲状腺细针穿刺细胞学联合BRAF基因检测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22
1
作者 章美武 张燕 +2 位作者 范晓翔 毛达峰 吕淑懿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622-626,共5页
目的评价甲状腺细针穿刺细胞学(FNAB)联合BRAF V600E基因检测对甲状腺结节良恶性鉴别的诊断价值。方法总结经手术病理证实的64个甲状腺结节术前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和BRAF V600E基因检测的资料,以手术后组织病理学结果作为甲... 目的评价甲状腺细针穿刺细胞学(FNAB)联合BRAF V600E基因检测对甲状腺结节良恶性鉴别的诊断价值。方法总结经手术病理证实的64个甲状腺结节术前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和BRAF V600E基因检测的资料,以手术后组织病理学结果作为甲状腺结节性质的诊断金标准,分析FNAB、BRAF V600E基因检测以及两者联合诊断的价值。结果 62例患者64个结节(2例双侧)接受手术处理,其中共有44个结节检测到BRAF V600E突变,43个结节术后病理为甲状腺乳头状癌,1个术后病理为结节性甲状腺肿。在44个检测到BRAF V600E突变结节中,FNAB诊断恶性28个,良性6个,无法确定性质10个。在20个未检测到BRAF V600E突变结节中,FNAB诊断恶性5个,良性3,无法确定性质12个,术后病理14个甲状腺乳头状癌,4个结节性甲状腺肿,1个亚急性甲状腺炎,1个甲状腺腺瘤。共57个甲状腺乳头状癌中,检查到BRAF V600E基因突变有43个,突变率为75.4%。与手术病理金标准比较,FNAB判断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正确率分别是78.9%、85.7%、97.8%、33.3%、79.7%;BRAF V600E基因检测判断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正确率分别是75.4%、85.7%、97.7%、30.0%、76.6%;FNAB联合BRAF V600E基因检测判断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正确率分别是94.7%、71.4%、96.4%、62.5%、92.2%。采用Mc Nemar配对资料χ2检验比较FNAB、FNAB联合BRAF基因检测两种诊断方法的差别,P<0.001,两者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对FNAB无法明确性质的甲状腺结节,辅助联合BRAF V600E基因检测,可以提高甲状腺结节良恶性诊断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结节 细针穿刺细胞学 鼠类肉瘤滤过性毒菌致癌基因同源体b1 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ARMS-PCR检测非小细胞肺癌肿瘤组织中KRAS、BRAF基因突变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邵璐 侯丹阳 +3 位作者 冷再君 徐修才 伍权 操乐杰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669-1673,共5页
目的针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组织标本鼠类肉瘤病毒癌基因同源基因(KRAS)和鼠类肉瘤滤过性毒菌致癌同源体B1(BRAF)驱动基因突变使用特异引物双扩增实时蝎形探针扩增阻滞突变系统(sARMS-PCR)检测的可行性;了解KRAS和BRAF基因突变患... 目的针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组织标本鼠类肉瘤病毒癌基因同源基因(KRAS)和鼠类肉瘤滤过性毒菌致癌同源体B1(BRAF)驱动基因突变使用特异引物双扩增实时蝎形探针扩增阻滞突变系统(sARMS-PCR)检测的可行性;了解KRAS和BRAF基因突变患者临床病理特征,为NSCLC患者个体化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89例NSCLC患者肿瘤组织甲醛固定石蜡包埋标本(FFPE),采用FFPE样品DNA分离试剂盒(离心柱型)提取DNA,使用sARMS-PCR同时进行KRAS及BRAF基因突变检测。结果1 KRAS基因突变21例(21/89);其中KRAS基因7种热点突变中,检出6种热点突变,均位于第12、13位密码子,1例同时检出存在G12D及G12V位点突变,1例同时检出存在G12C及G12V位点突变;未发现G12S突变型;2 BRAF基因突变1例(1/89),突变位点为V600E,为女性,黏液腺癌;3未见KRAS和BRAF基因同时突变现象。结论临床使用sARMS-PCR技术检测NSCLC患者KRAS和BRAF基因突变有较强敏感性,且石蜡组织标本取材方便,可以作为两种基因的临床检测方法;KRAS和BRAF基因突变与年龄、吸烟史、病理分型等均无明显相关性,KRAS基因突变与性别相关,男性高于女性;KRAS与BRAF基因是独立存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鼠类肉瘤病毒癌基因同源基因 鼠类肉瘤滤过性毒菌致癌同源b1 特异引物双扩增即时PCR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Ki-67和BRAF基因突变与甲状腺乳头状癌侵袭性关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3
作者 徐烁 孟宪瑛 +4 位作者 逄仁柱 杨帅 韩佳滨 孙旭 朱继红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259-1262,共4页
甲状腺乳头状癌(PTC)是最常见的甲状腺恶性肿瘤,近年来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Ki-67是与细胞增殖相关的核抗原,鼠类肉瘤滤过性毒菌致癌同源体B1(BRAF)基因所表达的蛋白参与细胞的增殖分化和凋亡,Ki-67及BRAF基因突变均可影响细胞周期的... 甲状腺乳头状癌(PTC)是最常见的甲状腺恶性肿瘤,近年来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Ki-67是与细胞增殖相关的核抗原,鼠类肉瘤滤过性毒菌致癌同源体B1(BRAF)基因所表达的蛋白参与细胞的增殖分化和凋亡,Ki-67及BRAF基因突变均可影响细胞周期的调控及肿瘤的发生发展。本文就Ki-67和BRAF基因突变在PTC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对肿瘤侵袭性、临床诊断及预后方面的影响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I-67 鼠类肉瘤滤过性毒菌致癌同源b1基因 基因突变 甲状腺 乳头状 甲状腺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ncRNA TUG1通过miR-524-5p/BRAF轴调节甲状腺乳头状癌TPC-1细胞的增殖、凋亡和EMT进程 被引量:3
4
作者 李秀君 刘宝利 朱翠敏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434-441,共8页
目的:lncRNA牛磺酸上调基因1(lncRNA TUG1)对甲状腺乳头状癌(PTC)细胞(TPC-1)增殖、凋亡和EMT进程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qPCR检测人PTC组织(2019年5月至2021年4月期间在河北省唐山市工人医院手术切除的35例PTC组织及对应癌旁组织标本... 目的:lncRNA牛磺酸上调基因1(lncRNA TUG1)对甲状腺乳头状癌(PTC)细胞(TPC-1)增殖、凋亡和EMT进程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qPCR检测人PTC组织(2019年5月至2021年4月期间在河北省唐山市工人医院手术切除的35例PTC组织及对应癌旁组织标本)与人PTC细胞TPC-1、BHP10-3、K1、SW-1736及人正常甲状腺上皮Nthyori 3-1细胞中lncRNA TUG1的表达。体外培养TPC-1细胞,将其分为对照组、si-NC组、si-TUG1组、miR-NC组、miR-524-5p mimic组、si-TUG1+NC inhibitor组、si-TUG1+miR-524-5p inhibitor组、miR-524-5p mimic+pcDNA组、miR-524-5p mimic+pcDNABRAF组,对细胞进行si-TUG1、miR-524-5 pmimic、miR-524-5p inhibitor、pcDNA BRAF和各自相应的对照质粒转染,采用CCK-8法、FCM法分别检测TPC-1细胞增殖、凋亡情况;WB法检测TPC-1细胞中BRAF、PCNA、Caspase-3、E-cadherin、N-cadherin和vimentin的表达,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验证miR-524-5p与lncRNA TUG1、BRAF的靶向关系。结果:lncRNA TUG1在PTC组织及细胞中呈高表达(均P<0.05);敲减lncRNA TUG1表达或上调miR-524-5p表达可显著抑制TPC-1细胞增殖及EMT,促进细胞凋亡(均P<0.05);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显示,lncRNA TUG1与BRAF、miR-524-5p之间存在靶向关系;抑制miR-524-5p表达可逆转敲减lncRNA TUG1表达对TPC-1细胞的增殖、EMT进程的抑制及对其凋亡的促进作用(均P<0.05),上调BRAF表达可逆转过表达miR-524-5p对TPC-1细胞增殖、EMT的抑制及对其凋亡的促进作用(均P<0.05)。结论:lncRNA TUG1在PTC组织与TPC-1细胞中呈高表达,敲减lncRNA TUG1表达可通过miR-524-5p/BRAF轴抑制PTC细胞的增殖与EMT进程,并促进TPC-1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链非编码RNA牛磺酸上调基因1 miR-524-5p 鼠类肉瘤滤过性毒菌致癌同源b1 甲状腺乳头状癌 增殖 凋亡 上皮间质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RAF V600突变型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进展 被引量:17
5
作者 赵媛媛 周建英 +9 位作者 范云 王佳蕾 黄鼎智 李峻岭 史美祺 刘基巍 姚煜 邬麟 姚文秀 张力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145-1152,共8页
肺癌是中国发病率和死亡率均排在第一位的恶性肿瘤,其中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约占肺癌的85%。鼠类肉瘤病毒癌基因同源物B1(V-Raf murine sarcoma viral oncogene homolog B1,BRAF)突变在NSCLC中的发生率为1.5... 肺癌是中国发病率和死亡率均排在第一位的恶性肿瘤,其中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约占肺癌的85%。鼠类肉瘤病毒癌基因同源物B1(V-Raf murine sarcoma viral oncogene homolog B1,BRAF)突变在NSCLC中的发生率为1.5%~3.5%,而BRAF V600约占所有BRAF突变的50%,其中V600E突变最为常见。国内外研究显示,NSCLC中的BRAF突变在男女比例和吸烟状态等方面的差异并不一致,而在病理学类型上,BRAF突变(尤其是BRAF V600E突变)的NSCLC患者均以腺癌为主。BRAF V600突变NSCLC患者的预后差,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较短。在此类患者的药物治疗方面,目前化疗和免疫治疗的临床获益并不理想,化疗的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仅为1.5~4.2个月;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BRAF突变NSCLC患者的PFS也只有2.5~5.3个月。而近年来靶向治疗的应用,为肺癌BRAF突变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Ⅱ期临床试验VE-BASKET使用了BRAF抑制剂维莫非尼治疗BRAF V600E突变型NSCLC,最终结果显示,患者中位PFS和OS分别为6.5和15.4个月,初步证明了该药的有效性;但安全性仍需关注,约77%的患者发生了3/4级不良事件(adverse event,AE)。另一种BRAF抑制剂达拉非尼,对于BRAF V600E突变NSCLC患者,在Ⅱ期临床试验BRF113928的三个队列中,分别证明了该药作为单药治疗经治患者(队列A)、联合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MAPK)激酶(MAPK kinases,MEK)抑制剂曲美替尼治疗经治患者(队列B)以及联合曲美替尼治疗初治患者(队列C)均具有显著疗效,客观缓解率(objective response rate,ORR)分别为33.0%、63.2%和64.0%,PFS分别为5.5、9.7和14.6个月。近期,该研究的5年长期生存随访数据还报告了队列B和C患者的5年OS率分别为19%和22%。BRF113928研究表明,无论作为一线治疗还是后线治疗,达拉非尼联合曲美替尼治疗BRAFV600突变NSCLC患者均具有良好的疗效,且优于BRAF单药靶向治疗。在安全性方面,常见AE为发热和消化道不良反应等,且大多为1~2级,而3/4级AE或因AE而中断治疗的发生率相对较低,总体上安全可控。在现有治疗药物的开发基础上,BRAF V600E突变NSCLC仍有许多值得深入探索的方向,如:①将BRAF抑制剂用于辅助/新辅助治疗;②靶向联合免疫治疗或抗血管生成药物;③双靶耐药后,探索耐药机制以开发新靶向药物或新联合治疗模式,或研发新型BRAF抑制剂,或尝试探索双靶耐药后“再挑战”等。近年来的一些病例报告或探索性研究已经提供了这些方向的线索。目前,达拉非尼联合曲美替尼已被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络(National Comprehensive Cancer Network,NCCN)和欧洲肿瘤内科学会(European Society for Medical Oncology,ESMO)等多个指南优先推荐为BRAF V600E/V600突变NSCLC患者的优选治疗。将聚焦于BRAF V600突变NSCLC患者,对其临床/病理学特征及治疗进展进行系统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鼠类肉瘤滤过性毒菌致癌基因同源体b1 突变 抑制剂 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激酶抑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