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rs-fMRI的脑默认模式网络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
作者 吕静 张仪 +3 位作者 韩英妹 李一杰 胡赛琴 王丰 《放射学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72-277,共6页
默认模式网络(DMN)是目前已知人脑静息态(即非执行任务时)起主要作用的脑区集合。先前的研究证实了DMN是一组由空间分离但功能连接密切相关的脑区组成。这也是随着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rs-fMRI)技术的发展,对人脑复杂网络研究的重要突... 默认模式网络(DMN)是目前已知人脑静息态(即非执行任务时)起主要作用的脑区集合。先前的研究证实了DMN是一组由空间分离但功能连接密切相关的脑区组成。这也是随着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rs-fMRI)技术的发展,对人脑复杂网络研究的重要突破。目前,基于rs-fMRI的DMN研究在多个领域已达到一定的深度及广度。此外,传统中医针灸在DMN的研究中特色鲜明,体现了针灸神经影像交叉学科的独特性。本文对目前rs-fMRI技术在DMN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神经影像学领域脑网络功能的研究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默认模式网络 静息态 功能磁共振成像 功能连接 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豆状核变性患者默认模式网络变化及模型构建 被引量:1
2
作者 吴素红 武红利 +1 位作者 王弈 王安琴 《放射学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41-448,共8页
目的:基于独立成分分析(ICA),探讨肝豆状核变性(WD)患者默认模式网络(DMN)功能连接(FC)的改变及其与临床神经精神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将2021年1月-2021年12月在本院就诊的85例肝豆状核变性患者和年龄、性别相匹配的85例健康志愿者(HC... 目的:基于独立成分分析(ICA),探讨肝豆状核变性(WD)患者默认模式网络(DMN)功能连接(FC)的改变及其与临床神经精神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将2021年1月-2021年12月在本院就诊的85例肝豆状核变性患者和年龄、性别相匹配的85例健康志愿者(HC组)纳入本研究。对每例被试采用统一肝豆状核变性评分量表(UWDRS)进行评估,包括神经功能症状(UWDRS-N)和精神症状(UWDRS-P)评分,并根据UWDRS评分将患者分为神经精神症状重度组(>10分)和轻度组(≤10分)。使用3.0T磁共振BOLD序列采集静息态fMRI数据,采用ICA方法提取DMN内各体素的FC值,并在HC组与WD组之间进行比较,对有差异脑区的FC值与临床量表评分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以DMN内所有体素的FC值为特征变量采用支持向量机(SVM)的方法构建分类模型,包括正常组与WD组以及轻度与重度WD组。结果:与对照组比较,WD组的DMN内表现出广泛的FC值减低,包括前默认模式网络(aDMN)内的左内侧前额叶皮层(L_MPFC)和左侧前扣带回(L_ACC),以及后DMN(pDMN)内的左侧角回(L_ANG)、楔前叶(PCUN)、左侧顶下小叶(L_IPG)和左侧后扣带回(L_PCC)。aDMN内的L_MPFC、L_ACC和pDMN内的PCUN的FC值与UWDRS-N评分呈负相关,aDMN内的L_MPFC、L_PCC和pDMN内的L_IPG的FC值与UWDRS-P评分呈负相关。采用SVM构建的二分类器,在鉴别WD与HC组时的符合率为80.23%,AUC为0.865;在鉴别轻度与重度WD组的符合率为70.89%,AUC为0.723。结论:WD患者的默认模式网络中存在广泛的功能连接减低,其可能是导致患者出现神经精神症状(如高阶认知障碍)的潜在神经病理机制。基于DMN的FC值构建的SVM分类器可提高对WD疾病及其病情转归的评估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肝豆状核变性 默认模式网络 独立成分分析 支持向量机 机器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默认模式网络探讨针刺治疗失眠症过度觉醒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3
作者 李沐风 刘成勇 +5 位作者 万青云 王晓秋 刘永康 曹紫琼 张玉婷 吴文忠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30-134,145,共6页
过度觉醒模型是解释失眠症(insomnia disorder,ID)发生和维持的重要理论之一,然而少有研究探索ID过度觉醒的影像学机制。研究发现,ID患者常表现出情绪异常、记忆障碍等过度觉醒症状,这些症状与默认模式网络(default mode network,DMN)... 过度觉醒模型是解释失眠症(insomnia disorder,ID)发生和维持的重要理论之一,然而少有研究探索ID过度觉醒的影像学机制。研究发现,ID患者常表现出情绪异常、记忆障碍等过度觉醒症状,这些症状与默认模式网络(default mode network,DMN)功能异常密切相关,故DMN损害可能是ID发病机制之一。针刺可能通过调节DMN的活动及功能连接变化,抑制大脑过度觉醒状态,进而改善ID症状。本文将从分子基因、神经内分泌、心率变异性、多导睡眠图及影像学等角度系统梳理ID过度觉醒机制,探索过度觉醒与DMN的关系,综合针刺调控ID患者过度觉醒的影像学证据,通过分析过度觉醒与DMN的联系,为针刺干预ID机制研究提供影像学证据,并为未来研究方向提供思路,如从脑网络连接和神经元细胞层面探索,扩大样本量,采用多模态成像技术,并结合新兴分析方法,以更全面地揭示针刺治疗ID的脑效应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眠症 过度觉醒 默认模式网络 针刺 脑效应机制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失神癫痫的默认模式网络的结构连接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薛开庆 罗程 +3 位作者 杨天华 李其富 周东 尧德中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826-833,共8页
大脑结构连接是其功能连接的物质基础.已有研究表明,失神癫痫患者默认模式网络(default mode network,DMN)中的功能连接发生了改变.为了探索这些改变相应的结构基础,对11名儿童失神癫痫患者和12名正常对照,使用基于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 大脑结构连接是其功能连接的物质基础.已有研究表明,失神癫痫患者默认模式网络(default mode network,DMN)中的功能连接发生了改变.为了探索这些改变相应的结构基础,对11名儿童失神癫痫患者和12名正常对照,使用基于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的纤维束追踪技术,构建了每个被试DMN脑区间的纤维束连接.结果表明,在所有被试的DMN网络中一致发现后扣带/楔前叶到内侧前额叶、后扣带/楔前叶到左右双侧的内侧颞叶都存在纤维束连接.通过两组间统计比较这些纤维束连接的平均长度、连接强度、平均部分各向异性(fractional anisotropic,FA)值和平均弥散度(mean diffusivity,MD)值等参数,发现患者组的后扣带/楔前叶到内侧前额叶纤维束连接上的平均FA值及连接强度都显著降低,而平均MD值显著增加,并且其FA值与癫痫病程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这些改变可能影响了患者DMN网络的功能连接.本研究结果为DMN功能连接异常提供了相关的结构上的依据,提示后扣带/楔前叶到内侧前额叶的连接异常可能在儿童失神癫痫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神癫痫 默认模式网络 结构连接 弥散张量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默认模式网络在神经精神类疾病诊断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5
作者 张勇 邹忆怀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760-762,共3页
默认模式网络(default-mode network,DMN)是研究脑内复杂代谢系统时提出的新概念,对研究静息态脑功能具有重大意义。近年来学者应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对神经精神类疾病的DMN进行了大量研究。文中拟对DMN的概念进行介绍,并对近年来神经精... 默认模式网络(default-mode network,DMN)是研究脑内复杂代谢系统时提出的新概念,对研究静息态脑功能具有重大意义。近年来学者应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对神经精神类疾病的DMN进行了大量研究。文中拟对DMN的概念进行介绍,并对近年来神经精神类常见病的DMN研究结果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默认模式网络 神经精神类疾病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默认模式网络与任务正网络之间相互拮抗的神经动力学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程现军 王毅泓 王如彬 《应用数学和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27-138,共12页
任务正激活与任务负激活的工作机制是认知功能实现的基本要素.这一拮抗关系的失衡或者受损可能会引发一系列严重的退行性神经疾病,然而到目前为止,尚不清楚这种拮抗现象的神经机制.该文基于默认模式网络与任务正网络在突触层面上相互抑... 任务正激活与任务负激活的工作机制是认知功能实现的基本要素.这一拮抗关系的失衡或者受损可能会引发一系列严重的退行性神经疾病,然而到目前为止,尚不清楚这种拮抗现象的神经机制.该文基于默认模式网络与任务正网络在突触层面上相互抑制的假设,并结合多种刺激条件下的工作记忆模型,进行了计算机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1)任务正网络与任务负网络之间在神经活动上呈现出拮抗关系; 2)伴随着工作记忆刺激方向数目的增加,任务负网络神经活动的衰减程度会随之增大; 3)当工作记忆相关的脑区其神经活动增加时,任务负网络的神经活动减少;4)并且随着工作记忆任务难度的增加,任务负网络的神经活动会迅速衰减.这些计算结果都与神经科学实验数据是匹配的.由于任务负激活是默认模式网络的主要特征,因此默认模式网络与任务正网络在突触层面上的相互抑制是这两种不同性质网络之间形成拮抗关系的根本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任务正激活 任务负激活 默认模式网络 工作记忆 拮抗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贝尔麻痹影响大脑默认模式网络的功能连接(英文) 被引量:3
7
作者 Abdalla Z Mohamed Chuanfu Li +5 位作者 Jeungchan Lee Seulgi Eun Yifang Zhu Yuanyuan Wu Jun Yang Kyungmo Park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2014年第6期408-415,共8页
目的贝尔麻痹是一种常见的特发性面神经病变,导致病变侧的面部肌肉运动功能丧失。作者探讨了贝尔麻痹对大脑默认模式网络(DMN)功能连接的影响。材料与方法使用1.5 T MR成像仪获取静息态f MRI数据,包括健康志愿者35名及不同病理状态下的... 目的贝尔麻痹是一种常见的特发性面神经病变,导致病变侧的面部肌肉运动功能丧失。作者探讨了贝尔麻痹对大脑默认模式网络(DMN)功能连接的影响。材料与方法使用1.5 T MR成像仪获取静息态f MRI数据,包括健康志愿者35名及不同病理状态下的面瘫患者52例次。使用双重回归独立成分分析方法处理数据。结果发现面瘫不同病理状态下DMN的功能连接发生了不同的变化。在面瘫疾病早期,DMN功能连接在右侧初级感觉皮层、初级运动皮层、背外侧前额叶显著增强;在面瘫后期,DMN功能连接在双侧中扣带回、楔前叶、右侧富内侧前额叶、后扣带回显著增强;在面瘫康复后,DMN功能连接在左侧舌回、小脑显著增强。结论在面瘫不同病理阶段,DMN的功能连接存在着明显的不同,涉及到感觉运动,运动映射,情感以及认知等不同功能脑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磁共振成像 贝尔麻痹 功能连接 默认模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惊恐障碍患者默认网络的改变 被引量:2
8
作者 汤伟军 林国珍 +3 位作者 诸索宇 王志阳 施慎逊 邵春红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07-312,共6页
目的:从脑网络的角度,研究惊恐障碍患者默认模式网络的变化,为探讨惊恐障碍的神经生物学机制提供可能的理论信息。方法:被试者包括20名首发、未用药的惊恐障碍患者(PD组)和19名健康对照者(HC组)。其中,惊恐障碍患者来自复旦大学附属华... 目的:从脑网络的角度,研究惊恐障碍患者默认模式网络的变化,为探讨惊恐障碍的神经生物学机制提供可能的理论信息。方法:被试者包括20名首发、未用药的惊恐障碍患者(PD组)和19名健康对照者(HC组)。其中,惊恐障碍患者来自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心理咨询门诊和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临床心理科门诊,健康对照者来自华山医院体检中心。所有被试者完成一般人口学资料收集和焦虑评估后,进行功能磁共振扫描获取静息态磁共振数据。一般人口学资料及情绪量表数据采用SPSS 16.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f MRI数据使用SPM8软件进行分析。结果:全部患者组和对照组被试者均完成一般人口学资料采集和情绪量表评估。由于头动,患者组3例和对照组2例的功能磁共振数据被剔除。两组被试者的年龄、受教育年限及性别构成比差异,均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与HC组相比,PD组患者的焦虑量表和抑郁量表的评分明显高于HC组(t=29.95,P=0.000;t=9.037,P=0.000)。静息态功能磁共振结果显示,与HC组相比,PD组患者默认模式网络中的前扣带回(ACC)与左侧楔前叶、左侧角回和左内侧额叶后部皮质之间的功能连接增高,ACC与左侧眶中回的功能连接减弱。结论:惊恐障碍改变了默认模式网络(DMN)的功能连接,可能因此促进惊恐障碍患者恐惧环路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惊恐障碍 静息态 功能磁共振 默认模式网络 功能连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功能连接密度评估青少年男性网络游戏障碍患者脑功能损伤机制
9
作者 马泷耀 张勇 +4 位作者 陶秋影 孙洁萍 党婧晗 汪卫建 程敬亮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69-73,79,共6页
目的为了评估网络游戏障碍脑功能损伤机制,本文应用基于半球内和半球间功能连接密度(functional connectivity density,FCD)的分析方法研究青少年男性网络游戏障碍患者脑区之间功能连接的异常改变。材料与方法对55名网络游戏障碍患者的... 目的为了评估网络游戏障碍脑功能损伤机制,本文应用基于半球内和半球间功能连接密度(functional connectivity density,FCD)的分析方法研究青少年男性网络游戏障碍患者脑区之间功能连接的异常改变。材料与方法对55名网络游戏障碍患者的静息状态功能磁共振图像和人口资料相匹配的50名健康对照者行全脑FCD的计算。再将全脑FCD分为同侧和对侧部分。采用双样本t检验比较网络游戏障碍组与健康对照组全脑、半球内和半球间FCD的差异。最后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探究网络游戏障碍患者全脑、半球内和半球间FCD值的变化与临床行为的相关性。结果网络游戏障碍组与健康对照组FCD的差异在全脑水平上主要分布于左侧楔前叶、左侧后扣带回与左侧颞中回。与健康对照组相比,网络游戏障碍患者在左侧楔前叶和左侧后扣带回中表现出半球间FCD的降低(t=-5.317、-3.556);此外,网络游戏障碍患者在左侧颞中回,左侧楔前叶与左侧后扣带回还表现出半球内FCD的降低(t=-5.044、-5.359、-4.183)(均体素水平P<0.005,团块水平P<0.05,高斯随机场校正)。结论网络游戏障碍患者在默认模式网络内存在半球内和半球间的功能连接异常。本研究将为网络游戏障碍患者的病理生理学机制和临床诊治提供新的见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游戏障碍 磁共振成像 功能连接密度 偏侧化 静息状态功能磁共振成像 默认模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额颞叶肿瘤患者手术前后大脑网络特性研究
10
作者 杨宇轩 陶玲 +2 位作者 钱志余 薛莉 郁芸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46-154,共9页
脑肿瘤患者大脑的损伤及手术对大脑认知的影响是目前临床最为关注的问题。基于静息态f MRI脑功能分析技术及小世界网络分析方法,研究9例脑额颞叶肿瘤患者的大脑肿瘤对大脑默认模式网络和感觉运动网络的影响,以及肿瘤切除对大脑功能网络... 脑肿瘤患者大脑的损伤及手术对大脑认知的影响是目前临床最为关注的问题。基于静息态f MRI脑功能分析技术及小世界网络分析方法,研究9例脑额颞叶肿瘤患者的大脑肿瘤对大脑默认模式网络和感觉运动网络的影响,以及肿瘤切除对大脑功能网络特性的改变。首先基于ICA方法,研究肿瘤及手术切除对患者大脑默认网络和感觉运动网络的影响;接着构建肿瘤患者术前术后和正常对照组的小世界网络,对网络的拓扑特性和网络参数进行分析;然后运用介数中心度,求出各组的脑功能网络核心节点,并比较分析患者和正常人、患者术前术后核心节点的变化;最后比较分析患者术前、术后默认模式网络和感觉运动网络中脑区的具体变化。研究结果发现,默认模式网络和感觉运动网络神经活动活跃程度降低,证明肿瘤病灶对大脑内源性网络的两个模块造成了明显的损害;患者术后的小世界属性(σ=γ/λ)显著降低(术前:3.591±0.302,术后:3.263±0.174),簇系数显著降低(术前:0.482±0.007,术后:0.454±0.011),并且脑肿瘤使核心节点向肿瘤对侧偏移。默认网络中手术后肿瘤的切除使得右侧脑区(原肿瘤侧)活动变得强烈,右脑介数中心度值明显上升(术前:0.012 5±0.000 5,术后:0.018 4±0.001 0);左脑活动有所缓和,左侧介数中心度值显著下降(术前:0.018 0±0.001 1,术后:0.012 2±0.000 6)。术后部分被抑制的节点又重新激活。通过对病人的默认模式网络和感觉运动网络的研究,发现肿瘤对患者大脑功能网络有一定的破坏,术后会有所改善。研究结果表明,由于大脑高级神经皮层的重组性和代偿机制,脑肿瘤患者术后可能出现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息态 小世界网络 核心节点 默认模式网络 感觉运动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动脉自旋标记的睡眠剥夺大脑血流灌注特点 被引量:2
11
作者 王潇磊 李磊磊 +6 位作者 韩博 孙泽恒 辛轲轲 林港 张蓉 朱元强 白亚妮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653-658,共6页
目的探讨睡眠剥夺与正常睡眠状态下大脑血流灌注特点的差异。资料与方法2020年10月—2021年12月在西安市各高校中招募50例受试者。使用精神运动警觉性任务(PVT)收集持续性注意力行为学数据。采用动脉自旋标记技术比较睡眠剥夺后与正常... 目的探讨睡眠剥夺与正常睡眠状态下大脑血流灌注特点的差异。资料与方法2020年10月—2021年12月在西安市各高校中招募50例受试者。使用精神运动警觉性任务(PVT)收集持续性注意力行为学数据。采用动脉自旋标记技术比较睡眠剥夺后与正常睡眠后的相对脑血流量(rCBF),分析两种状态下差异脑区的rCBF与PVT脱漏频次差值的相关性。结果与正常睡眠后相比,睡眠剥夺后双侧背外侧前额叶、双侧顶上小叶、左侧眶部额中回、双侧颞中回、右侧中央后回、双侧角回的血流灌注显著减低,而双侧丘脑、左侧楔前叶、右侧内侧前额叶、左侧后扣带回、左侧颞下回的血流灌注明显增高(FDR校正,P<0.05,团块大小≥20体素)。左侧背外侧前额叶及右侧顶上小叶的rCBF变化与PVT脱漏频次差值呈负相关(r=-0.56,P<0.001;r=-0.64,P<0.001),左侧楔前叶的rCBF变化与PVT脱漏频次差值呈正相关(r=0.72,P<0.001)。结论默认网络、额顶网络及丘脑相关脑区血流灌注异常改变可能是睡眠剥夺后持续性注意力下降的重要神经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睡眠剥夺 动脉自旋标记 脑血流量 默认模式网络 额顶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减”背景下学生劳逸结合的脑基础及其应用
12
作者 罗伟 吴际 黄景文 《教学与管理》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2-25,共4页
“双减”政策为避免学生学习过劳护航,倡导学生劳逸结合,助力青少年快乐健康成长,而大脑默认模式网络(DMN)的发现为劳逸结合的学习提供了脑基础。DMN让大脑在集中注意力和发散思维之间自由切换,让大脑得到“经济”而“科学”的“休息”... “双减”政策为避免学生学习过劳护航,倡导学生劳逸结合,助力青少年快乐健康成长,而大脑默认模式网络(DMN)的发现为劳逸结合的学习提供了脑基础。DMN让大脑在集中注意力和发散思维之间自由切换,让大脑得到“经济”而“科学”的“休息”,高效学习离不开DMN参与。对DMN进行介绍,规避学习中不当的休息方式,避免无法正常进入DMN。并提出DMN在学生学习中运用的方式方法:科学安排课程、课间活动与合理设计教学内容;指导学生做“白日梦”与合理“发呆”;运用冥想和发散思维练习;使用小盹、小睡或锻炼等活动激活、切换、训练和引导大脑进入默认模式网络,促进学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默认模式网络 “双减” 脑基础 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耳迷走神经刺激治疗脑病的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16
13
作者 俞裕天 荣培晶 朱兵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2017年第3期462-468,共7页
基于中医耳针疗法、迷走神经刺激(Vagus Nerve Stimulation,VNS)和解剖学而研发的经皮耳迷走神经刺激(Transcutaneous Auricular VNS,taVNS)是中医药现代化的典型代表。taVNS无需手术,费用较低,几乎没有不良反应,并能保证与传统VNS有相... 基于中医耳针疗法、迷走神经刺激(Vagus Nerve Stimulation,VNS)和解剖学而研发的经皮耳迷走神经刺激(Transcutaneous Auricular VNS,taVNS)是中医药现代化的典型代表。taVNS无需手术,费用较低,几乎没有不良反应,并能保证与传统VNS有相近的功效。taVNS以自主神经功能调节为核心,开拓了外周神经-脑网络-机体功能整体调节的新原理,已在癫痫和抑郁症的治疗上取得了突破。taVNS的其他适应症有:意识障碍、自闭症、阿尔茨海默病等。taVNS技术的进一步完善,必将造福更广泛的患者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耳迷走神经刺激 迷走神经刺激 癫痫 抑郁症 脑类疾病 功能连接 默认模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性别海洛因依赖者低频振幅的差异 被引量:3
14
作者 邵春红 彭毅华 +4 位作者 诸索宇 江海峰 王志阳 施慎逊 林国珍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9-25,共7页
目的:在静息状态下,观察不同性别海洛因依赖者默认模式网络(DMN)低频振幅的变化。方法:被试者包含26名海洛因依赖者(HD组)和20名健康对照者(HC组)。其中,HD组来自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心理咨询门诊、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临... 目的:在静息状态下,观察不同性别海洛因依赖者默认模式网络(DMN)低频振幅的变化。方法:被试者包含26名海洛因依赖者(HD组)和20名健康对照者(HC组)。其中,HD组来自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心理咨询门诊、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临床心理科门诊和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男性14名,女性12名。HC组来自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体检中心。所有被试者完成一般人口学和成瘾相关资料后,进行功能磁共振扫描获取静息态磁共振数据。一般人口学及成瘾相关资料采用SPSS 16.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fMRI数据使用SPM8软件分析。结果:HD组和HC组被试者均完成一般人口学和成瘾相关资料的评估。因为明显头动,HD组2例和HC组1例磁共振数据被剔除。两组被试者的年龄、受教育年限及性别构成比差异均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静息态低频振幅的结果显示,与HC组相比,HD组患者的左侧扣带回后部、右侧中央旁小叶、双侧额上回内侧、双侧颞中回及右侧楔前叶的低频振幅活动明显减弱。与女性相比,男性HD患者的缘上回、角回及额上回内侧脑区的低频振幅活动增强;但右侧楔前叶、左侧颞上回、左侧颞中回和左侧中央旁小叶的ALFF活动则减弱。结论:海洛因依赖改变了大脑DMN的功能,这种变化存在着性别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洛因依赖 性别差异 静息态 功能磁共振 默认模式网络 低频振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敏感编码螺旋填充fMRI的图像质量及其初步应用
15
作者 郭宏 秦文 +2 位作者 郭慧 孙志华 于春水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816-820,共5页
目的评价敏感编码螺旋(Sense-Spiral)成像技术在静息态fMRI中的图像质量及其应用。方法分别采用EPI和Sense-Spiral序列采集50名健康青年志愿者的静息状态fMRI数据,比较所得数据的相对信号强度和伪影严重程度,及对默认模式网络(DMN)和其... 目的评价敏感编码螺旋(Sense-Spiral)成像技术在静息态fMRI中的图像质量及其应用。方法分别采用EPI和Sense-Spiral序列采集50名健康青年志愿者的静息状态fMRI数据,比较所得数据的相对信号强度和伪影严重程度,及对默认模式网络(DMN)和其功能连接的显示能力。结果与EPI序列相比,Sense-Spiral序列具有更高的灰白质对比度,显著改善了内侧眶额皮层、腹侧基底核区、颞极、颞下回前部和小脑半球的信号丢失和图像变形。Sense-Spiral序列可准确构建DMN,其内后扣带皮层与内侧眶额皮层、中扣带回/楔前叶前部的功能连接强度高于EPI序列,与内侧枕叶、楔前叶后下部、双侧角回及颞中回后部的功能连接强度低于EPI序列(P<0.05,FWE校正)。结论 Sense-Spiral序列可明显改善静息态fMRI的图像质量,尤其适用于EPI图像伪影严重脑区的功能连接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敏感编码螺旋序列 回波平面成像 磁共振成像 默认模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德堡耳鸣神经音乐疗法 被引量:12
16
作者 宗小芳 胡国华 +3 位作者 曾继红 黄江菊 雷艳 康厚墉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67-271,共5页
海德堡神经音乐疗法是近年来德国音乐治疗中心新开发的一种耳鸣治疗模型,它将耳鸣的心理激活管理策略和特殊的音调发生训练相整合,形成一种固定标准化的耳鸣治疗训练方法,从而达到减轻耳鸣相关恼人症状的目的。本文就海德堡神经音乐疗... 海德堡神经音乐疗法是近年来德国音乐治疗中心新开发的一种耳鸣治疗模型,它将耳鸣的心理激活管理策略和特殊的音调发生训练相整合,形成一种固定标准化的耳鸣治疗训练方法,从而达到减轻耳鸣相关恼人症状的目的。本文就海德堡神经音乐疗法的神经机制、治疗模式及临床疗效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鸣 海德堡神经音乐疗法 神经生理重塑 大脑默认模式网络(DM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模态功能磁共振成像在前庭性偏头痛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7
作者 郭雅 李瑞阳 +1 位作者 卢富强 鲍海华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86-88,共3页
偏头痛的特征是反复发作的头痛,尤其是头痛在受到光、声音和其他感觉刺激后,其敏感性增强,因此更普遍地被接受为与神经过敏性相关的一种疾病。前庭症状在偏头痛中尤为常见,不仅对晕动病易感性增强,部分偏头痛患者还经历了与其他先兆偏... 偏头痛的特征是反复发作的头痛,尤其是头痛在受到光、声音和其他感觉刺激后,其敏感性增强,因此更普遍地被接受为与神经过敏性相关的一种疾病。前庭症状在偏头痛中尤为常见,不仅对晕动病易感性增强,部分偏头痛患者还经历了与其他先兆偏头痛不同的眩晕或共济失调发作,因此将头痛引起的发作性前庭症状称为前庭性偏头痛(vestibular migraine,VM)。自发性眩晕最常见的原因是VM,其诊断基于专家小组定义的标准,现阶段对其病理生理及相关机制的了解较少。随着神经高级影像学的快速发展,多模态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对于探索疾病与前庭症状相关的机制做出了贡献,现就其在前庭性偏头痛的探索应用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磁共振成像 前庭性偏头痛 磁共振波谱 默认模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审美体验与移情的神经美学新解 被引量:9
18
作者 周丰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48-155,共8页
神经美学兴起于20世纪末,最早由神经科学家提出,因此神经美学的定义也具有神经科学倾向,本文借此给出其美学化定义。审美体验是美学研究和神经美学研究共同的支点。审美体验的现时性、动态性和个体性特点和移情作用高度契合,这也是神经... 神经美学兴起于20世纪末,最早由神经科学家提出,因此神经美学的定义也具有神经科学倾向,本文借此给出其美学化定义。审美体验是美学研究和神经美学研究共同的支点。审美体验的现时性、动态性和个体性特点和移情作用高度契合,这也是神经美学研究走向审美体验的原因。深度审美体验的神经科学研究发现,默认模式网络在深度审美体验中表现出了基线活跃水平,这表明深度审美体验和一般的情感体验与愉悦感存在着质的差异。审美体验中情感的脑区偏侧性表明,审美情感与日常情感、审美移情与生物共情均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美学 审美体验 默认模式网络 移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