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表皮生长因子对中年大鼠协调运动及黑质-纹状体多巴胺系统的影响
1
作者 郝颖艳 靳玉川 +4 位作者 曹翠丽 贾苗苗 刘风藏 田园园 李媛 《神经解剖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06-210,219,共6页
目的:探讨表皮生长因子(EGF)对中年大鼠协调运动行为以及黑质-纹状体多巴胺系统的影响。方法:健康中年SD大鼠经背部皮下给予EGF(0.1 mg/ml)7 d,通过粘附物去除实验、楔形板行走实验和网格棒下降实验检测协调运动行为的改变,并检测黑质-... 目的:探讨表皮生长因子(EGF)对中年大鼠协调运动行为以及黑质-纹状体多巴胺系统的影响。方法:健康中年SD大鼠经背部皮下给予EGF(0.1 mg/ml)7 d,通过粘附物去除实验、楔形板行走实验和网格棒下降实验检测协调运动行为的改变,并检测黑质-纹状体多巴胺系统中酪氨酸羟化酶(TH)和多巴胺转运体(DAT)表达的变化。结果:粘附物去除实验、楔形板行走实验和网格棒下降实验各行为参数,中年组大鼠均较成年组大鼠下降(P<0.05),EGF处理后中年组大鼠上述行为参数均有改善(P<0.05);黑质-纹状体多巴胺系统中TH和DAT的表达中年组大鼠均较成年组大鼠下降(P<0.01),EGF处理后中年组大鼠TH和DAT的表达均上升(P<0.01)。结论:EGF改善中年大鼠协调运动行为衰退并提高黑质-纹状体多巴胺系统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皮生长因子 协调运动 黑质-纹状体多巴胺系统 衰老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雌激素对去卵巢Parkinson病模型大鼠黑质-纹状体系统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杨学峰 何志贤 +2 位作者 张志军 胡燕 倪衡建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86-290,共5页
本研究的目的是观察雌激素对多巴胺(DA)能神经元是否具有保护作用。去卵巢(OVX)大鼠分别给予生理盐水(NS)和苯甲酸雌二醇(EB)处理,1周后6OHDA造模,造模2周后灌注取材;利用免疫组化法观察黑质内DA阳性神经元的数量、纹状体中DA能末梢的变... 本研究的目的是观察雌激素对多巴胺(DA)能神经元是否具有保护作用。去卵巢(OVX)大鼠分别给予生理盐水(NS)和苯甲酸雌二醇(EB)处理,1周后6OHDA造模,造模2周后灌注取材;利用免疫组化法观察黑质内DA阳性神经元的数量、纹状体中DA能末梢的变化;用TUNEL法观察黑质凋亡细胞的数目并对纹状体中胆碱能神经元进行乙酰胆碱酯酶(AChE)染色,观察其退变情况。结果显示和NS组相比,EB组黑质内DA能神经元数量多、凋亡细胞数少(P<0.05);NS组纹状体内DA能神经元末梢减少60%左右,胆碱能神经元退变明显。结果提示雌激素对DA能神经元具有保护作用,在很大程度上可能与抑制神经元凋亡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雌激素 去卵巢大鼠 PARKINSON病 黑质-纹状体系统 多巴能神经元 保护作用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卡因对6-羟基多巴胺所致大脑单侧黑质纹状体系统损伤的大白鼠的旋转行为的影响
3
作者 管林初 TerryE.Robinson JillB.Becker 《心理学报》 1985年第1期101-107,共7页
本实验观察了Holtzman种系雌性大白鼠34只。以6-OHDA制备单侧大脑黑质纹状体系统损伤的旋转行为模式。在特殊的和自动的球形旋转仪中共进行3次行为观察。以伤侧多巴胺的耗竭率在85%以上,以及具有优势地同侧性的旋转行为的实验动物的实... 本实验观察了Holtzman种系雌性大白鼠34只。以6-OHDA制备单侧大脑黑质纹状体系统损伤的旋转行为模式。在特殊的和自动的球形旋转仪中共进行3次行为观察。以伤侧多巴胺的耗竭率在85%以上,以及具有优势地同侧性的旋转行为的实验动物的实验数据作为分析和讨论的依据。34只雌性大白鼠均符合上述条件。本实验所观察到的盐酸可卡因对动物的旋转行为的影响,其主要结果如下: 可卡因可使实验动物引起刻板的同侧性的旋转行为,其作用迅速。不同剂量的可卡因对动物的旋转行为有不同的影响。 单冷注射可卡因对动物的旋转行为能明显地引起长的至少持续一个星期的促进作用。这就提示,对脑和行为具有持久作用的心理运动的兴奋药,没有必要反复给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转行为 6-羟基多巴 盐酸可卡因 大白鼠 纹状体 实验动物 行为观察 黑质 6-OHDA 心理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百草枯对小鼠黑质纹状体多巴胺能系统的影响 被引量:30
4
作者 丁正同 任惠民 +2 位作者 蒋雨平 蔡振林 朱秋毓 《复旦学报(医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28-31,共4页
目的 探讨百草枯对小鼠黑质纹状体通路的影响。方法 将 39只新生C5 7BL小鼠随机分为 5组 ,分别于出生后第 10、11天每天喂食单剂量MPTP、百草枯和生理盐水。 (1)MPTP 0 .3mg/kg组 ,n =8;(2 )MPTP2 0mg/kg组 ,n =8;(3)百草枯 0 .0 7mg... 目的 探讨百草枯对小鼠黑质纹状体通路的影响。方法 将 39只新生C5 7BL小鼠随机分为 5组 ,分别于出生后第 10、11天每天喂食单剂量MPTP、百草枯和生理盐水。 (1)MPTP 0 .3mg/kg组 ,n =8;(2 )MPTP2 0mg/kg组 ,n =8;(3)百草枯 0 .0 7mg/kg组 ,n =8;(4 )百草枯 0 .36mg/kg组 ,n =8;(5 )等量生理盐水 /kg组 ,n =7。正常饲养至 4月龄观察小鼠自发性行为的变化 ,采用HPLC测定各组小鼠纹状体中多巴胺 (DA)、5 羟色胺 (5 HT)及其代谢产物含量 ,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中脑黑质细胞数量的变化。结果 MPTP 2 0mg/kg组及百草枯 0 .36mg/kg组C5 7BL小鼠的自发性活动减少 ,纹状体中DA及其代谢产物含量降低 ,中脑黑质细胞数量减少。结论 新生期的C5 7BL小鼠暴露于大剂量的百草枯可产生类似于帕金森病 (PD)的行为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草枯 黑质纹状体 多巴 小鼠 帕金森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果菊苷对6-羟基多巴胺急性损伤大鼠纹状体细胞外液中单胺类递质的影响 被引量:17
5
作者 景富春 陈虹 +1 位作者 李长龄 闫明喻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1305-1308,共4页
目的研究松果菊苷(ECH)对6-羟基多巴胺(6-OH-DA)急性损伤大鼠纹状体细胞外液中单胺类递质的影响,以探讨ECH对脑神经保护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30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ECH高、低剂量组和美多芭(MD)组。除对照组纹状体内注射等... 目的研究松果菊苷(ECH)对6-羟基多巴胺(6-OH-DA)急性损伤大鼠纹状体细胞外液中单胺类递质的影响,以探讨ECH对脑神经保护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30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ECH高、低剂量组和美多芭(MD)组。除对照组纹状体内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外,其余各组注射6-OHDA4μl(3g·L-1)制作大鼠多巴胺(DA)能神经元损伤的急性模型,术后给予各组动物相应药物或生理盐水腹腔注射,每天1次,于d7进行微透析试验,将透析液注入高效液相—电化学检测器(HPLC-ECD)测定各组纹状体细胞外液中DA、3,4-二羟基苯乙酸(DOPAC)和高香草酸(HVA)的含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动物纹状体细胞外液中DA、DOPAC和HVA含量均明显降低(P<0.01);而ECH高、低剂量组(3.5、7mg.kg-1)和美多芭(MD)组3种物质的含量则高于模型组,两两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ECH对6-OHDA急性损伤所致大鼠纹状体细胞外液中的DA及其代谢产物含量减少具有较好的预防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果菊苷 6-羟基多巴 纹状体 多巴 3 4-二羟 基苯乙酸 高香草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质/苍白球-丘脑-皮质”通路5-羟色胺_(1B)受体及多巴胺1型受体在大鼠运动疲劳调控中的作用 被引量:5
6
作者 胡琰茹 刘晓莉 乔德才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501-508,共8页
目的:通过观察运动大鼠力竭前后"黑质/苍白球-丘脑-皮质"通路各核团5-羟色胺1B受体(5-HT_(1B))及多巴胺1型受体(D_1DR)的蛋白表达水平,探讨"黑质/苍白球-丘脑-皮质"通路调控运动疲劳发生、发展的中枢机制。方法:24... 目的:通过观察运动大鼠力竭前后"黑质/苍白球-丘脑-皮质"通路各核团5-羟色胺1B受体(5-HT_(1B))及多巴胺1型受体(D_1DR)的蛋白表达水平,探讨"黑质/苍白球-丘脑-皮质"通路调控运动疲劳发生、发展的中枢机制。方法:24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安静对照组、力竭即刻组、恢复90min组,每组8只。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对不同组别5-HT_(1B)和D_1DR的蛋白表达水平进行检测。结果:与安静组对照组相比,力竭即刻组、恢复90min组大鼠黑质网状部及苍白球内侧部5-HT_(1B)受体阳性细胞R值及平均光密度(AOD)值均显著减少(P<0.05),D_1DR受体阳性细胞R值及AOD值均显著增加(P<0.05);力竭即刻组、恢复90min组大鼠丘脑腹外侧核5-HT_(1B)受体阳性细胞R值及AOD值均显著增加(P<0.05,P<0.01);在大鼠皮质辅助运动区,力竭即刻组、恢复90min组5-HT_(1B)受体阳性细胞R值及AOD值均显著增加(P<0.05),D_1DR受体阳性细胞R值及AOD值均显著减少(P<0.05)。结论:力竭运动过程中"黑质网状部/苍白球内侧部-丘脑-皮质"各核团5-HT_(1B)及D_1DR受体蛋白表达变化引起神经递质释放量改变,进而影响神经元电活动兴奋性,可能是"黑质网状部/苍白球内侧部-丘脑-皮质"通路调节运动疲劳及运动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力竭运动 黑质/苍白球-丘脑-皮质”通路 5-羟色1B受体 多巴 型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羟多巴胺损毁中脑边缘多巴胺能系统抑制药物点燃诱导的大鼠吗啡条件性位置偏爱消退后重建(英文) 被引量:2
7
作者 王玢 罗非 +2 位作者 葛学彩 付爱华 韩济生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449-452,共4页
目的 :考察中脑边缘多巴胺能系统在小剂量吗啡点燃诱导吗啡觅药行为重建中的作用。方法 :将小剂量儿茶酚胺能神经毒素 6 羟多巴胺微量注射到双侧伏核 (1g·L-1)或腹侧背盖区 (5g·L-1) ,观察其对已消退的吗啡条件性位置偏爱之... 目的 :考察中脑边缘多巴胺能系统在小剂量吗啡点燃诱导吗啡觅药行为重建中的作用。方法 :将小剂量儿茶酚胺能神经毒素 6 羟多巴胺微量注射到双侧伏核 (1g·L-1)或腹侧背盖区 (5g·L-1) ,观察其对已消退的吗啡条件性位置偏爱之点燃重建的作用。结果 :6 羟多巴胺微量注射到腹侧背盖区选择性地损毁多巴胺能神经元的胞体 ,或注射到伏核以损毁多巴胺能纤维的末梢 ,均可完全消除小剂量吗啡 (0 .2 5mg·kg-1,s.c.)的点燃效应。结论 :中脑边缘多巴胺能系统功能的完整性是药物点燃导致条件位置偏爱重建的必要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多巴 中脑边缘多巴系统 吗啡 条件性位置偏爱 点燃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乐果对大鼠纹状体和血清中多巴胺-β-羟化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阮国洪 邬春华 +3 位作者 郑力行 吴强恩 顾锡安 周志俊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94-197,共4页
目的观察乐果染毒对大鼠大脑纹状体和血清中多巴胺-β-羟化酶(dopamine--βhydroxylases,DβH)活性变化的影响,对乐果中毒机制作进一步的探讨。方法 56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生理盐水,n=8)和乐果染毒低(38.9mg/kg,n=8)、中(83.7mg... 目的观察乐果染毒对大鼠大脑纹状体和血清中多巴胺-β-羟化酶(dopamine--βhydroxylases,DβH)活性变化的影响,对乐果中毒机制作进一步的探讨。方法 56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生理盐水,n=8)和乐果染毒低(38.9mg/kg,n=8)、中(83.7mg/kg,n=8)和高(180mg/kg,n=32)3个剂量组,腹腔一次注射染毒。高剂量组大鼠分别在给药后0.5、2、8、24h断头处死取血制备血清待测,并分离脑组织纹状体,生理盐水匀浆待测。其他组动物在给药后2h断头处死,同样方式取样供分析。利用DβH将酪胺代谢为真蛸胺原理检测DβH活性。另取正常大鼠血清和纹状体匀浆,体外乐果染毒,观察其对DβH抑制状况。结果给予不同剂量乐果对大鼠纹状体和血清DβH活性均有抑制作用,并随剂量增加而加深,存在剂量-效应关系(r=-0.996 7,P<0.05)。乐果高剂量(180mg/kg)染毒后大鼠大脑纹状体和血清中DβH活性与对照组相比,在不同时程观察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时程增加抑制也加深,24h内时程效应关系(P<0.05)明确。体外乐果对纹状体和血清DβH活性均有抑制作用,并随剂量增加而加深,有剂量-效应关系(r=-0.891 2,P<0.05),但在高浓度有饱和现象。结论大鼠大脑纹状体和血清中DβH水平有随染毒剂量和时程的增加而抑制加深的趋势,存在剂量效应和时程效应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乐果 大脑纹状体 血清 多巴-Β-羟化酶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基-苯基四氢吡啶对脑不对称小鼠纹状体内多巴胺和白介素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申延琴 李康生 +1 位作者 E.MOZE P.J.NEVEU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53-59,共7页
为探讨甲基-苯基四氢吡啶(MPTP) 注射后脑不对称小鼠纹状体内多巴胺降低程度,及纹状体内细胞因子水平变化,C57BL/6J小鼠经过伸爪取食试验,筛选为反映脑不对称的左利鼠和右利鼠,并接受25 mg/kg MPTP腹腔注射连续5天,检测注射后的第1天,第... 为探讨甲基-苯基四氢吡啶(MPTP) 注射后脑不对称小鼠纹状体内多巴胺降低程度,及纹状体内细胞因子水平变化,C57BL/6J小鼠经过伸爪取食试验,筛选为反映脑不对称的左利鼠和右利鼠,并接受25 mg/kg MPTP腹腔注射连续5天,检测注射后的第1天,第3天和第14天纹状体内多巴胺及代谢物含量和细胞因子IL-1茁、IL-6的动态水平. 结果表明,无论在左利鼠还是右利鼠,纹状体内多巴胺含量在MPTP注射后每个检测时间点都显著降低,纹状体内IL-1茁水平在第1天显著降低,纹状体内IL-6水平在MPTP注射后每个检测时间点也显著降低. 实验结果同时表明,左利鼠和右利鼠IL-1茁和IL-6的基础水平有显著不同. MPTP注射后,与右利小鼠相比,左利小鼠有较高的多巴胺翻转降低和较低的细胞因子表达,而且,纹状体内多巴胺水平与纹状体内IL-6水平呈正相关. 这些结果提示,MPTP诱导多巴胺丢失伴随着黑质纹状体系统内细胞因子水平的改变,而且,脑不对称有可能通过影响纹状体内细胞因子水平而进一步影响MPTP诱导的多巴胺降低的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苯基四氢吡啶 多巴 纹状体 白介素6(IL-6) 白介素1(IL-1) 脑不对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剂量6-OHDA对小鼠多巴胺能神经元及行为的影响
10
作者 吴悦 卢丽娣 +4 位作者 卿涛 江清悦 史素心 范艳珠 方光战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005-2013,共9页
目的:探讨多巴胺能神经元数量与动物运动行为之间的关系,为基于6-羟基多巴胺(6-OHDA)注射的、不同病程阶段及不同类型运动障碍的帕金森病(PD)小鼠造模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在C57BL/6雄性小鼠单侧黑质致密部(SNc)注射不同剂量(3 g/L、6 g/... 目的:探讨多巴胺能神经元数量与动物运动行为之间的关系,为基于6-羟基多巴胺(6-OHDA)注射的、不同病程阶段及不同类型运动障碍的帕金森病(PD)小鼠造模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在C57BL/6雄性小鼠单侧黑质致密部(SNc)注射不同剂量(3 g/L、6 g/L和12 g/L)6-OHDA诱导病变,构建不同损伤程度的PD小鼠,从而模拟人类帕金森病的不同进展阶段(早期、中期和晚期)。在术后第14天,通过转棒实验、爬杆测试、平衡木穿越实验、旷场测试、圆筒实验及步态分析评估小鼠模型的行为缺陷。此外,通过免疫荧光染色定量检测SNc中酪氨酸羟化酶(TH)阳性神经元数量,以及纹状体尾壳核(CPu)中TH+的多巴胺能神经元末梢的密度,以评估小鼠脑组织损伤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注射6-OHDA后,高剂量组和中剂量组的SNc多巴胺能神经元数量显著减少(P<0.05),且损伤呈剂量依赖性(Spearman相关,P<0.01)。同时,高剂量组(P<0.01)和中剂量组(P<0.05)的CPu多巴胺能神经末梢也显著减少。行为学测试显示,高剂量组小鼠的运动协调性和后肢平衡能力严重受损,表现为转棒测试时间缩短、步态异常及圆筒测试中前肢使用不对称等。而中剂量组和低剂量组的小鼠肢体协调性轻度下降,但自主运动能力和步态指标未受明显影响。结论:(1)SNc多巴胺能神经元损伤程度呈剂量依赖效应,即剂量越高,损伤程度越严重;同时,运动障碍与多巴胺能神经元损伤程度并不同步,仅高剂量组才出现明显的运动障碍;(2)基于高剂量6-OHDA的小鼠模型可作为研究PD及运动障碍的有效动物模型;(3)基于低剂量和中剂量6-OHDA的小鼠模型可用于研究PD运动症状出现前期的发病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6-羟基多巴 黑质致密部 纹状体 运动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脑-纹状体多巴胺可塑性:肥胖相关体力活动不足的重要机制 被引量:3
11
作者 曹姗姗 魏龙威 +1 位作者 侯莉娟 陈巍 《生理科学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98-202,共5页
对高热量食物的过度摄取与体力活动不足(physical inactivity)是肥胖呈爆发式增长的重要原因,其中体力活动不足与心肺耐力下降及全因死亡率的增长还存在密切的关系。尽管人们已认识到肥胖者应该通过增加体力活动水平降低心血管病风险,... 对高热量食物的过度摄取与体力活动不足(physical inactivity)是肥胖呈爆发式增长的重要原因,其中体力活动不足与心肺耐力下降及全因死亡率的增长还存在密切的关系。尽管人们已认识到肥胖者应该通过增加体力活动水平降低心血管病风险,但由于目前对肥胖相关体力活动不足的分子生物学机制了解有限,导致难以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近年来,国内外的研究开始关注中脑多巴胺(dopamine,DA)系统功能障碍与肥胖相关体力活动不足的关系,认为中脑-纹状体多巴胺系统参与了肥胖的形成,其功能可塑性与肥胖相关体力活动不足有关,中脑-纹状体多巴胺神经元可能成为运动干预肥胖的重要靶点。本文就这一领域的研究现状做一综述,为揭示肥胖的发生及运动防治肥胖的神经生物学机制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脑-纹状体 多巴 肥胖 体力活动不足 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枢神经系统多巴胺-神经肽的相互作用 被引量:1
12
作者 平钎铣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6期331-335,共5页
多种生物活性分子(神经递质、神经肽),在同一神经元共存已证明是一个常见现象,它们共同参与了复杂的突触传递过程。在中枢神经系统,信息分子共存的功能意义尚不清楚,争论的关键在于: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多种化合物同时释放传递信息是否... 多种生物活性分子(神经递质、神经肽),在同一神经元共存已证明是一个常见现象,它们共同参与了复杂的突触传递过程。在中枢神经系统,信息分子共存的功能意义尚不清楚,争论的关键在于: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多种化合物同时释放传递信息是否必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肽 神经元 纹状体 离子电泳 细胞 神经组织 基底神经节 伏核 CCK 神经递体 多巴 三羟酪 中枢神经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eurotropin拮抗6-OHDA诱导大鼠早期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凋亡
13
作者 栾萍 刘军 +2 位作者 肖颂华 周道有 李庆军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560-563,共4页
【目的】探讨神经托平(neurotropin)对6-OHDA诱导的SD(Sprague-Dawley)大鼠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极早期凋亡的拮抗作用。【方法】实验组SD大鼠,按完全随机设计分3组,每组16只,分别用神经托平15、30、45U·kg-1·d-1腹腔内注射,对... 【目的】探讨神经托平(neurotropin)对6-OHDA诱导的SD(Sprague-Dawley)大鼠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极早期凋亡的拮抗作用。【方法】实验组SD大鼠,按完全随机设计分3组,每组16只,分别用神经托平15、30、45U·kg-1·d-1腹腔内注射,对照组(32只)用等体积的生理盐水腹腔内注射。2周后用6-OHDA立体定向注射于大鼠纹状体区。在6h、12h、24h、48h、72h、96h、1周及2周时采用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黑质细胞的凋亡,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凋亡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纹状体区多巴胺能神经纤维的含量的变化。【结果】对照组在6-OHDA作用后的6h即可检测到黑质细胞凋亡,在48h达到高峰,凋亡率6.4%±0.2%;神经托平30、45U·kg-1·d-1预处理后则可降低细胞凋亡(P<0.05),其中45U·kg-1·d-1预处理组在48h仅为2.3%±0.1%,与实验组比有统计学意义,同时纹状体区多巴胺能神经纤维含量的减少较对照组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15U·kg-1·d-1组则无明显效果。【结论】大剂量神经托平可拮抗神经毒性物质对黑质神经元的凋亡作用,避免了投射至纹状体区多巴胺能神经递质的减少,为今后探讨帕金森病的防治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OHDA 纹状体 凋亡 大鼠 对照组 黑质多巴能神经元 早期 拮抗 神经递质 黑质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小鼠纹状体中多巴胺及其代谢物的含量 被引量:2
14
作者 梁金良 陈晓彤 胡坤华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381-1387,共7页
提出了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同时测定小鼠纹状体中多巴胺(DA)及其代谢物高原儿茶酸(DOPAC)与高香草酸(HVA)含量的方法。取小鼠纹状体约10 mg,用200μL 2%(体积分数)甲酸溶液提取、离心。取上清液80μL,加入40μg·L^(-1)异丙... 提出了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同时测定小鼠纹状体中多巴胺(DA)及其代谢物高原儿茶酸(DOPAC)与高香草酸(HVA)含量的方法。取小鼠纹状体约10 mg,用200μL 2%(体积分数)甲酸溶液提取、离心。取上清液80μL,加入40μg·L^(-1)异丙肾上腺素(内标)溶液10μL和含0.1%(体积分数,下同)乙酸的甲醇溶液10μL,涡旋混匀,再加入100μL甲醇,涡旋、离心。上清液中DA及其代谢物在Gemini NX-C_(18)色谱柱上分离,以不同体积比的0.1%乙酸溶液和含0.1%乙酸的甲醇溶液混合液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质谱分析采用电喷雾离子源正、负离子模式,选择反应监测(SRM)模式扫描。结果表明,3种目标物在7.00 min内能完成测定。DA、DOPAC和HVA标准曲线的线性范围分别为0.05~100,0.5~1000,0.25~500μg·L^(-1),检出限分别为0.015,0.150,0.075μg·L^(-1)。按照标准加入法进行回收试验,回收率为84.4%~117%,日内精密度和日间精密度试验所得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15%。质控样品在自动进样器中保存8 h、4℃保存24 h以及-80℃保存30 d前后3种目标物测定值的相对误差绝对值不大于20%,说明样品稳定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UHPLC-MS/MS) 多巴及其代谢物 帕金森病 小鼠纹状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百可利对6-羟多巴胺不同注射位点帕金森病模型大鼠的治疗作用 被引量:10
15
作者 何国荣 穆鑫 +5 位作者 李晓秀 王月华 方莲花 孙岚 吕扬 杜冠华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623-630,共8页
目的观察百可利对6-羟多巴胺(6-OHDA)内侧前脑束(MFB)和纹状体尾壳核(CPu)两个不同注射位点帕金森病(PD)模型大鼠的治疗作用,两个注射位点模型分别记为:MFB-M,CPu-M。方法运用6-OHDA两点注射法,损毁大鼠左侧中脑多巴胺能神经元,制备PD... 目的观察百可利对6-羟多巴胺(6-OHDA)内侧前脑束(MFB)和纹状体尾壳核(CPu)两个不同注射位点帕金森病(PD)模型大鼠的治疗作用,两个注射位点模型分别记为:MFB-M,CPu-M。方法运用6-OHDA两点注射法,损毁大鼠左侧中脑多巴胺能神经元,制备PD模型。记录大鼠后肢肌电(EMG)信号频率观察肌肉震颤;测定大鼠自主活动;电化学法检测纹状体内多巴胺(DA)及其代谢产物含量;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脑内酪氨酸羟化酶(TH)、OX-42表达;观察神经元超微结构变化。结果给药3周后,两个注射位点的模型组行为改变趋势一致,百可利在两个注射位点的模型动物上药效表现不同,在CPu-M组可明显提高PD大鼠自主活动数(P<0.05)。EMG信号分析显示,在MFB-M组,给予百可利,肌电频率降低55%;在CPu-M组,给予百可利,肌电频率降低60%。EMG时效研究表明,在CPu-M组,百可利药效持续420 min以上。纹状体递质水平显示,两个注射位点的模型组DA递质水平差异很大,在CPu-M组,百可利能够明显升高DA水平(P<0.05)。两个注射位点的模型组免疫组织化学结果趋势一致,在CPu-M组,百可利有更明显神经元保护作用(P<0.05),在MFB-M组,百可利抑制小胶质细胞过度激活作用更强(P<0.01)。结论不同注射位点制备的PD模型能够反映不同时期PD的病理变化,百可利可通过抑制炎性介质生成和释放、保护残存神经元、恢复神经元功能等机制改善PD不同发病时期模型动物的行为学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可利 帕金森病 6-多巴 黑质纹状体通路 内侧前脑束 纹状体尾壳核 神经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羟多巴诱导大鼠黑质的持续胶质细胞反应 被引量:6
16
作者 徐胜利 周明 +4 位作者 刘平 张丽艳 徐艳玲 张愚 陈彪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33-138,共6页
本研究将40μg6- 羟多巴注射到SD大鼠一侧纹状体制作Parkinson病动物模型,研究黑质反应性神经胶质增生在Par kinson病发病过程中的可能作用。筛选成功的模型大鼠,术后12周处死。应用免疫荧光双标记法检测模型大鼠黑质胶质细胞对多巴胺... 本研究将40μg6- 羟多巴注射到SD大鼠一侧纹状体制作Parkinson病动物模型,研究黑质反应性神经胶质增生在Par kinson病发病过程中的可能作用。筛选成功的模型大鼠,术后12周处死。应用免疫荧光双标记法检测模型大鼠黑质胶质细胞对多巴胺能神经元损伤的反应。结果显示:在注射后12周,损伤侧黑质仍然存在明显的星形胶质细胞反应和小胶质细胞激活。此外,小胶质小结和淋巴细胞浸润的存在提示在注射后12周的注射侧黑质内依然有多巴胺能神经元死亡。结论: 6 -羟多巴对大鼠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的急性损伤可以通过胶质细胞反应从而对多巴胺能神经元产生长期的毒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多巴 大鼠 黑质 PARKINSON病 星形胶质细胞 小胶质细胞 多巴能神经元 神经胶质增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源性EGF对中年大鼠运动活性及纹状体多巴胺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2
17
作者 靳玉川 王力 +3 位作者 王切 曹雷 李媛 樊平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59-64,共6页
目的:探讨表皮生长因子(EGF)对中年大鼠运动活性以及纹状体多巴胺含量的影响。方法:经皮给予健康18月龄大鼠不同剂量EGF(0.01,0.05,0.1,0.15,0.3 mg/ml),通过旷场实验检测大鼠运动行为的改变,通过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分析多巴胺的含量变... 目的:探讨表皮生长因子(EGF)对中年大鼠运动活性以及纹状体多巴胺含量的影响。方法:经皮给予健康18月龄大鼠不同剂量EGF(0.01,0.05,0.1,0.15,0.3 mg/ml),通过旷场实验检测大鼠运动行为的改变,通过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分析多巴胺的含量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小剂量EGF组大鼠(0.01,0.05 mg/ml)旷场实验中各行为参数没有变化;中等剂量EGF组大鼠(0.1,0.15 mg/ml)旷场实验中闻嗅行为、探索行为、趋触性行为、运动行为和理毛行为改善;大剂量EGF(0.3 mg/m1)组大鼠旷场实验中各行为参数下降。纹状体多巴胺及其代谢产物DOPAC和HVA的含量与对照组相比,小剂量EGF(0.01 mg/rnl)组开始上升,中等剂量EGF(0.1 mg/ml)组达到峰值,大剂量EGF(0.3 mg/ml)组下降。结论:EGF对中年大鼠运动活性以及纹状体多巴胺的含量均有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皮生长因子 黑质-纹状体多巴能体系 行为 多巴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损毁单侧黑质-纹状体通路的大鼠SVZ、纹状体和黑质神经前体细胞的变化 被引量:1
18
作者 刘丙方 高殿帅 +3 位作者 高尔静 蔡青 鲁强 徐群渊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83-388,共6页
研究成年大鼠脑室下区 (SVZ)神经前体细胞 (neural precursors)在黑质 -纹状体通路损伤后的反应 ,本研究用 6-羟多巴胺单侧纹状体注射以损毁黑质 -纹状体通路 ,损毁 10 d后腹腔注射 Brd U ,连续 4d,每日两次 ;在 SVZ、纹状体和黑质部位... 研究成年大鼠脑室下区 (SVZ)神经前体细胞 (neural precursors)在黑质 -纹状体通路损伤后的反应 ,本研究用 6-羟多巴胺单侧纹状体注射以损毁黑质 -纹状体通路 ,损毁 10 d后腹腔注射 Brd U ,连续 4d,每日两次 ;在 SVZ、纹状体和黑质部位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 Brd U、nestin以及 GFAP阳性细胞。结果显示 :(1) 6-羟多巴胺损毁黑质 -纹状体通路后 ,伤侧 SVZ的 Brd U阳性细胞数明显增多 ,并成簇分布 ;nestin和 GFAP阳性细胞数也增多 ,但以 GF AP阳性细胞增多明显 ;(2 )伤侧纹状体可见大量 Br-d U、GFAP以及少量 nestin阳性细胞分布 ,而健侧只有少量 GFAP阳性细胞 ;(3 )伤侧可见 Brd U阳性细胞在 SVZ和纹状体之间呈条带样分布 ;(4 )伤侧黑质除酪氨酸羟化酶阳性神经元减少外 ,未见 Brd U、GFAP和 nestin阳性细胞表达。上述结果表明 ,6-羟多巴胺损毁黑质 -纹状体通路后 ,SVZ神经前体细胞活动增强 ,有向纹状体迁移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多巴 神经前体细胞 脑室下区 黑质 纹状体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损毁Parkinson病大鼠腹侧苍白球对纹状体内多巴胺的影响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涛 曾水林 +4 位作者 杨鹏 康学军 黄晓 萧静 刘俊华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05-408,共4页
应用6羟基多巴胺(6OHDA)制备Parkinson病(PD)大鼠模型,插入电极通过直流电毁损腹侧苍白球(VP),观察毁损术后PD大鼠旋转行为的变化,并应用高压液相色谱检测纹状体内多巴胺(DA)及3,4二羟甲基苯丙氨酸(DOPAC)和去甲肾上腺素(NA)的含量。结... 应用6羟基多巴胺(6OHDA)制备Parkinson病(PD)大鼠模型,插入电极通过直流电毁损腹侧苍白球(VP),观察毁损术后PD大鼠旋转行为的变化,并应用高压液相色谱检测纹状体内多巴胺(DA)及3,4二羟甲基苯丙氨酸(DOPAC)和去甲肾上腺素(NA)的含量。结果显示:直流电毁损VP可使PD模型大鼠的旋转行为明显减少;毁损侧纹状体内DA的含量减少,DOPAC和NA的含量增加。上述结果提示VP毁损可明显改善PD大鼠的旋转行为,此效应可能与抑制VP的异常兴奋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RKINSON病 纹状体 多巴 腹侧苍白球 3 4-二羟甲基苯丙氨酸 去甲肾上腺素 旋转行为 微电极导向核团毁损术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朴吗啡诱导黑质毁损大鼠纹状体c-fos表达 被引量:1
20
作者 冯定庆 陈晓蓉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1119-1122,共4页
目的观察6-羟基多巴胺(6-OHDA)毁损黑质后,不同时间点腹腔注射阿朴吗啡(APO)大鼠纹状体c-fos表达情况,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利用6-OHDA单侧一点注射大鼠黑质致密区(SNc),特异毁损DA能神经元;术后1、7、14、21 d腹腔注射APO,观察旋转行为... 目的观察6-羟基多巴胺(6-OHDA)毁损黑质后,不同时间点腹腔注射阿朴吗啡(APO)大鼠纹状体c-fos表达情况,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利用6-OHDA单侧一点注射大鼠黑质致密区(SNc),特异毁损DA能神经元;术后1、7、14、21 d腹腔注射APO,观察旋转行为;利用免疫组织化学和电镜的方法,观察各时间点黑质DA能神经元形态学变化和纹状体c-fos表达情况。结果毁损侧DA能神经元逐渐减少,超微结构损伤逐渐加重;DA神经元丢失≥80%时,APO诱导的旋转实验>7 r.m in-1,纹状体毁损侧c-fos表达。结论APO能诱导毁损侧纹状体表达c-fos,c-fos表达与DA能神经元毁损程度有一定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羟基多巴 阿朴吗啡 黑质 c—fo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