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警惕花生黑腐病菌的入侵 被引量:8
1
作者 潘汝谦 关铭芳 +1 位作者 徐大高 邓铭光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64-165,共2页
2009年在我国广东省发现了花生黑腐病,该病害的典型症状是花生茎基部、果针和豆荚以及整个根系变黑腐烂,在温暖潮湿条件下,罹病部位产生大量红色小点,是病原菌的子囊壳。病原菌为冬青丽赤壳菌(Calonectria ilicicola Boedijin & Rei... 2009年在我国广东省发现了花生黑腐病,该病害的典型症状是花生茎基部、果针和豆荚以及整个根系变黑腐烂,在温暖潮湿条件下,罹病部位产生大量红色小点,是病原菌的子囊壳。病原菌为冬青丽赤壳菌(Calonectria ilicicola Boedijin & Reitsma),无性阶段是寄生柱枝孢(Cylindrocladium parasiticum Crous,Wingfield & Alfenas)。花生黑腐病菌可侵染花生和大豆等20多种作物。应警惕花生黑腐病菌的入侵,及时有效地防止病害蔓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冬青丽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度对油菜黑胫病菌(Leptosphaeria biglobosa)假囊壳和子囊孢子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蔡翔 邓越 +4 位作者 王转红 杨龙 吴明德 张静 李国庆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708-715,共8页
油菜黑胫病是双球小球腔菌(Leptosphaeria biglobosa)引起的一种真菌病害,在油菜产区广泛发生。为了解我国特定气候和栽培条件下的流行规律,通过室内试验和田间试验探讨了温度对罹病油菜茎秆上L.biglobosa假囊壳和子囊孢子发育的影响。... 油菜黑胫病是双球小球腔菌(Leptosphaeria biglobosa)引起的一种真菌病害,在油菜产区广泛发生。为了解我国特定气候和栽培条件下的流行规律,通过室内试验和田间试验探讨了温度对罹病油菜茎秆上L.biglobosa假囊壳和子囊孢子发育的影响。室内试验结果表明:在保证环境水分(湿度)充足的条件下,温度影响L.biglobosa假囊壳和子囊孢子的发育进程。在4℃下培养105 d,成熟假囊壳比例仍低于1%,而在10、15、20和25℃下分别培养66.5、57.9、34.5和47.3 d后,成熟假囊壳比例达到50%。可见,10~25℃较4℃更适合L.biglobosa假囊壳和子囊孢子发育。武汉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L.biglobosa越夏后(8月底),在平均气温26℃和平均降雨量为2.7 mm/d的条件下,经过56.3 d成熟假囊壳的比例达到50%。L.biglobosa越秋后(10月底),在平均气温为12℃和平均降雨量为1.5mm/d条件下,仅需28.1 d成熟假囊壳的比例即达到50%。可见秋末冬初的环境条件较夏末秋初更加适合L.biglobosa假囊壳和子囊孢子发育。研究结果还表明:L.biglobosa子囊孢子在水琼脂培养基上培养2 h后(20℃)萌发率达到100%,萌发方式是两端细胞先萌发,中间细胞后萌发,子囊孢子能直接侵染油菜子叶,引起坏死病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 油菜胫病 假囊 子囊孢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炭腐病病原菌鉴定 被引量:4
3
作者 张吉清 崔友林 +3 位作者 段灿星 武小菲 王晓鸣 朱振东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92-196,共5页
为有效防冶大豆炭腐病,对最近在北京和天津两块大豆田发生的疑似大豆炭腐病病原菌进行了鉴定。在PDA培养基病原菌上分离物生长较快,菌落灰色,产生大量直径为49.8~111.4μm的黑色菌核。接种表明,选择的5个分离物对大豆品种合丰25的幼苗... 为有效防冶大豆炭腐病,对最近在北京和天津两块大豆田发生的疑似大豆炭腐病病原菌进行了鉴定。在PDA培养基病原菌上分离物生长较快,菌落灰色,产生大量直径为49.8~111.4μm的黑色菌核。接种表明,选择的5个分离物对大豆品种合丰25的幼苗致病,且各分离物从病株上重新分离率为100%。用通用引物ITS4/ITS5扩增5个分离物的rDNA-ITS序列区和测序,通过与Genbank数据库比对,5个分离物与菜豆壳球孢菌分离物序列的相似性为97%~99%。用菜豆壳球孢菌的特异性引物MpKF1/MPKR1进行检测,在5个分离物中均扩增出350 bp的特征片段。基于病害症状、病原菌形态、致病性和分子特征,鉴定这5个分离物为菜豆壳球孢菌。该病害在华北地区尚属首次报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菜豆 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枣黑腐病病原研究 被引量:19
4
作者 曲俭绪 沈瑞祥 +1 位作者 李志清 常聚普 《森林病虫通讯》 北大核心 1992年第2期1-4,共4页
枣黑腐病的病原菌鉴定为Dothiorella gregaria Sacc.,该菌可通过伤口或直接穿透果皮侵染,在病落果上越冬后进行初侵染,欧氏杆菌Erwinia sp.只为害成熟枣果,不侵染未成熟枣果。
关键词 枣树 聚生小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生黑腐病研究进展
5
作者 罗梅 陈欣瑜 +2 位作者 尤立谦 袁汇涛 董章勇 《农业与技术》 2021年第3期81-83,共3页
花生黑腐病(Cylindrocladium black rot of peanut,简称CBR)是一种由冬青丽赤壳菌(Calonectria ilicicola)侵染引起的花生病害,是典型的土传和种传病害。该病原菌可侵染危害花生植株地下部的果针、根系、果荚以及茎基部等。侵染部位感... 花生黑腐病(Cylindrocladium black rot of peanut,简称CBR)是一种由冬青丽赤壳菌(Calonectria ilicicola)侵染引起的花生病害,是典型的土传和种传病害。该病原菌可侵染危害花生植株地下部的果针、根系、果荚以及茎基部等。侵染部位感病后变黑甚至腐烂,发病严重时地上部的叶片表现出萎焉甚至枯萎的症状,最后整个植株枯萎,严重的整个植株死亡。目前还没有一种理想的防治花生黑腐病的化学药剂与玉米等非寄主植物轮作是控制病害的最有效途径。本文综述了花生黑腐病的研究进展,包括病害症状与病原菌的形态特征、分布与寄主范围、病原菌生物学特性与发生规律、病害的防治和检疫控制等。对该病害的分子致病机理研究是未来工作的重点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冬青丽赤 寄生柱帚霉 防治 花生抗病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蝴蝶兰叶基腐病病原鉴定及生物学特性 被引量:8
6
作者 林清洪 林光荣 +2 位作者 曾碧玉 章宁 刘福平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2007年第4期93-97,共5页
叶基腐病是蝴蝶兰的1种重要病害。经组织分离,致病性测定,鉴定其病原菌有性阶段为红球丛赤壳(Nectria haematococca),无性阶段为茄病镰刀菌(Fusarium solani),首次发现叶基腐病的有性阶段。病原菌生长的温度范围在13-38℃,最... 叶基腐病是蝴蝶兰的1种重要病害。经组织分离,致病性测定,鉴定其病原菌有性阶段为红球丛赤壳(Nectria haematococca),无性阶段为茄病镰刀菌(Fusarium solani),首次发现叶基腐病的有性阶段。病原菌生长的温度范围在13-38℃,最适温度为28℃;病原菌要求较高的湿度,相对湿度90%以上有利于分生孢子萌发;该菌能适应于较广泛的pH值范围,但以pH为6.5时最适,它能有效地利用多种碳源,但以蔗糖和葡萄糖为最佳;也能利用多种氮源,其中以蛋白胨、尿素、硝酸铵为好,而硫酸铵、磷酸二氢铵不利于病菌生长及产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蝴蝶兰 叶基 丛赤 茄病镰刀 物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杧果蒂腐病研究进展 被引量:3
7
作者 孙宇 叶子 +3 位作者 夏杨 刘晓妹 蒲金基 张贺 《中国果菜》 2020年第12期79-84,共6页
杧果蒂腐病是杧果最严重的采后病害之一,主要为害杧果果实,一般在贮藏及贮运期间常引起杧果果实腐烂,降低其经济和食用价值。杧果蒂腐病由多种病原菌引起,且其病原菌多样。本文论述了三种常见的杧果蒂腐病(球二孢属蒂腐病、小穴壳属蒂... 杧果蒂腐病是杧果最严重的采后病害之一,主要为害杧果果实,一般在贮藏及贮运期间常引起杧果果实腐烂,降低其经济和食用价值。杧果蒂腐病由多种病原菌引起,且其病原菌多样。本文论述了三种常见的杧果蒂腐病(球二孢属蒂腐病、小穴壳属蒂腐病、拟茎点霉属蒂腐病)的发生史、病原菌、症状与危害、发病规律、致病机制及综合防治等方面的内容,为蒂腐病的研究与防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杧果蒂 可可二孢 小穴 拟茎点霉 综合防治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进境西葫芦种子蔓枯病菌的分离与鉴定 被引量:1
8
作者 文朝慧 尤佳 +1 位作者 王溪桥 何苏琴 《中国瓜菜》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5-18,共4页
为了检测进境植物种子中携带的病原真菌,对一批籽粒颜色不正常的意大利西葫芦(Cucurbita pepo L.)种子进行了病原菌分离、致病性测定、PCR检测及rDNA ITS序列分析。结果表明,在种子样品中分离到1株疑似蔓枯病菌Phoma cucurbitacearum的... 为了检测进境植物种子中携带的病原真菌,对一批籽粒颜色不正常的意大利西葫芦(Cucurbita pepo L.)种子进行了病原菌分离、致病性测定、PCR检测及rDNA ITS序列分析。结果表明,在种子样品中分离到1株疑似蔓枯病菌Phoma cucurbitacearum的分离物ZuSc-1,分离物ZuSc-1在PDA培养基上菌落圆形,背面初期白色,后期变为灰黑色,菌落表面略隆起,不形成子囊座和分生孢子器。该分离物人工接种西葫芦胚根产生蔓枯病的典型症状。特异性引物DB17F/DB17R扩增分离物ZuSc-1的DNA得到预期556 bp的产物,分离物rDNA ITS序列与蔓枯病菌(序列号EU167573、GU045304和AY293804)的序列相似性为100%。根据分离菌株形态学特征、致病性测定、PCR检测及rDNA ITS序列分析,将该菌株鉴定为瓜类黑腐球壳菌Didymella bryoniae (Auersw.) Rehm,其无性型为Phoma cucurbitacearum(Fr.:Fr.)Sac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葫芦种子 瓜类蔓枯病 瓜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苹果树腐烂病防治技术 被引量:1
9
作者 崔红莉 《河北果树》 2015年第4期22-23,共2页
苹果腐烂病(Valsamali Miyabeet Yamada)是我国北方果区危害最严重的苹果病害,而且越靠北部寒冷地区发病越严重,尤其冀北燕山地区发病更为严重。该病危害苹果树干和枝条,盛果期大树及大小年结果树发病严重。近些年小树发病甚至苗木发... 苹果腐烂病(Valsamali Miyabeet Yamada)是我国北方果区危害最严重的苹果病害,而且越靠北部寒冷地区发病越严重,尤其冀北燕山地区发病更为严重。该病危害苹果树干和枝条,盛果期大树及大小年结果树发病严重。近些年小树发病甚至苗木发病也很严重。农民对该病手足无措,许多果园就是因发生此病而毁灭。1症状苹果腐烂病在不同部位发病有不同的症状。在大枝干上表现为溃疡型,在小枝上表现为枝枯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苹果树烂病 苹果病害 枝枯 大小年结果 溃疡型 燕山地区 孢子角 落皮层 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银杏主要病害及防治
10
作者 吴锡琴 束庆龙 《安徽林业科技》 1997年第5期14-14,共1页
关键词 银杏栽培 主要病害 防治方法 黄化病 苗木生长 菜豆 银杏叶 微量元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