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3篇文章
< 1 2 2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黏附类G蛋白偶联受体GPR126/ADGRG6的结构与功能
1
作者 吴婷婷 贾思齐 +5 位作者 曹树珠 朱德馨 唐国超 孙志华 邓兴梅 张辉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99-309,共11页
GPR126也称ADGRG6,是研究较为深入的黏附类G蛋白偶联受体(adhesion G protein-coupled receptors,aGPCRs)成员之一。最初,GPR126被认为是一种与肌肉发育相关的受体,主要在肌肉和骨骼系统中表达;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发现GPR126在哺乳动... GPR126也称ADGRG6,是研究较为深入的黏附类G蛋白偶联受体(adhesion G protein-coupled receptors,aGPCRs)成员之一。最初,GPR126被认为是一种与肌肉发育相关的受体,主要在肌肉和骨骼系统中表达;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发现GPR126在哺乳动物多个组织和器官中表达,并参与胚胎发育、神经系统发育和细胞外基质相互作用等多种生物学过程。GPR126具有典型的aGPCRs的七次跨膜螺旋结构,可介导跨膜信号转导,参与调控细胞增殖、分化和迁移等多种细胞过程。近年来,GPR126新配体的发现为探索其生理功能提供了有价值的工具。然而,目前GPR126在各类疾病中的生物学功能及其作为治疗靶点的潜力仍待进一步研究。该文重点描述GPR126的结构、物种间差异性与保守性、信号转导及其生物学功能,为未来GPR126的研究提供思路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附类g蛋白偶联受体 结构与功能 gPR126/ADgRg6 物种间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蛋白偶联受体120调控NLRP3炎症小体参与多囊卵巢综合征炎症反应的分子机制探究
2
作者 阳丽 吴湘 +3 位作者 李昂 吴菲 何薇薇 张珂 《实用妇产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16-222,共7页
目的:探讨G蛋白偶联受体120(GPR120)调控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NLRP3)炎症小体介导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炎症反应的机制。方法:45只野生型雌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TUG-891组,每组15只。模型组和TUG-891... 目的:探讨G蛋白偶联受体120(GPR120)调控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NLRP3)炎症小体介导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炎症反应的机制。方法:45只野生型雌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TUG-891组,每组15只。模型组和TUG-891组皮下植入35 d睾酮(T)连续释放药丸诱导PCOS模型,对照组接受安慰剂药丸。TUG-891组小鼠在植入T 21 d后每天腹腔注射TUG-891治疗,模型组与对照组腹腔注射等量0.9%氯化钠液。实验结束时(第35天)处死小鼠,收集血液样本和卵巢组织。通过免疫荧光染色检测卵巢组织中GPR120、NLRP3蛋白表达,天狼星红染色检测卵巢纤维化,免疫印迹分析检测组织中纤维化因子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炎症因子NLRP3、Toll样受体4(TLR4)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从雌性小鼠中分离卵巢颗粒细胞(GCs),原代GCs接种在含10%胎牛血清和1%青霉素-链霉素溶液的DMEM-F12中培养。将细胞分为对照组、TUG-891组、T组和T+TUG-891组。分别通过MTT法和流式细胞术分析GCs活力和凋亡水平。结果:与模型组比较,TUG-891组小鼠的体质量、卵巢重量、卵巢系数和排卵前卵泡数显著增加(P<0.05),以及性激素T、雌二醇(E 2)、促黄体生成素(LH)、卵泡刺激素(FSH)水平和闭锁卵泡数量显著降低(P<0.05)。TUG-891组卵巢组织中天狼星红染色和α-SMA、MMP2、TGF-β1的相对表达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TUG-891组卵巢组织中GRP120表达显著增加(P<0.05)、NLRP3表达显著减弱(P<0.05)。体外实验中,与T组比较,T+TUG-891组GCs增殖明显增加(P<0.05),以及GCs凋亡和GCs中NLRP3、TLR4和TNF-α蛋白表达明显减少(P<0.05)。结论:GPR120激动剂TUG-891可能通过抑制NLRP3炎性体的产生,减轻高雄激素血症诱导的PCOS小鼠慢性轻度炎症,进而保护小鼠的卵巢和卵泡的生长发育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蛋白受体120 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 多囊卵巢综合征 炎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蛋白偶联受体在T淋巴细胞免疫调节作用中的研究进展
3
作者 常春艳 王艺霖 +1 位作者 逄宇 高孟秋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73-281,共9页
G蛋白偶联受体(GPCRs)是一类跨膜受体超家族,参与多种信号转导通路,在细胞迁移、代谢等生理过程中发挥重要功能。T淋巴细胞是重要的免疫细胞,参与炎症反应过程并在细胞免疫中发挥重要作用。目前已发现多种GPCRs在T淋巴细胞中表达并参与... G蛋白偶联受体(GPCRs)是一类跨膜受体超家族,参与多种信号转导通路,在细胞迁移、代谢等生理过程中发挥重要功能。T淋巴细胞是重要的免疫细胞,参与炎症反应过程并在细胞免疫中发挥重要作用。目前已发现多种GPCRs在T淋巴细胞中表达并参与T淋巴细胞免疫调节过程,本文将对GPCRs在T淋巴细胞免疫调节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蛋白受体 T淋巴细胞 免疫 结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蛋白偶联受体107的缺失对HaCaT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4
作者 汪璟 赵韦 +3 位作者 徐德苹 廖开楠 臧丹丹 周海胜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85-391,共7页
目的构建稳定敲除G蛋白偶联受体107(GPR107)基因的人类角质形成细胞系(HaCaT),并初步探究GPR107的缺失对HaCaT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利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构建敲除GPR107基因的HaCaT细胞,并通过有限稀释法获得GPR107缺失... 目的构建稳定敲除G蛋白偶联受体107(GPR107)基因的人类角质形成细胞系(HaCaT),并初步探究GPR107的缺失对HaCaT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利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构建敲除GPR107基因的HaCaT细胞,并通过有限稀释法获得GPR107缺失的单克隆细胞;利用Western blot和PCR扩增基因组DNA并测序验证验证敲除GPR107的单细胞克隆。运用流式细胞分析术检测细胞周期变化;利用CCK-8检测细胞增殖;运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水平;运用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分化标记分子的变化;运用细胞划痕实验等方法分析细胞迁移能力。结果成功将LentiCas9-Blast与plenti-guide-RNA-GPR107质粒转染进HaCaT细胞,并通过有限稀释法得到了21株单克隆细胞,Western blot显示其中8株细胞GPR107表达显著降低;进一步采用细胞基因组PCR测序,显示获得了C4与2D82株GPR107-/-HaCaT单克隆细胞株。CCK-8检测、流式细胞术检测显示GPR107基因缺失导致HaCaT细胞出现G0G1期阻滞,增殖能力显著减弱,凋亡水平增加;Western blot显示敲除GPR107后HaCaT细胞分化加快;细胞划痕实验结果表明敲除GPR107后HaCaT细胞迁移能力增强。结论成功构建GPR107基因缺失的HaCaT细胞株;GPR107缺失阻滞HaCaT细胞G0G1期从而抑制了HaCaT细胞增殖并促进细胞凋亡,敲除GPR107后HaCaT细胞分化能力与迁移能力均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蛋白受体107 角质形成细胞 CRISPR/Cas9 细胞增殖 细胞周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环境中G蛋白偶联受体药物的污染及生态毒性研究进展
5
作者 刘瑞鹏 张晗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4,共14页
随着化学分析技术的进步,药物等微量污染物中潜在的环境风险逐渐被人们关注。G蛋白偶联受体(GPCR)药物约有700种,是40%药物的靶点,使用量巨大。污水中的GPCR药物由于无法被污水厂完全去除,最终流入水环境造成污染,对水生生物产生潜在危... 随着化学分析技术的进步,药物等微量污染物中潜在的环境风险逐渐被人们关注。G蛋白偶联受体(GPCR)药物约有700种,是40%药物的靶点,使用量巨大。污水中的GPCR药物由于无法被污水厂完全去除,最终流入水环境造成污染,对水生生物产生潜在危害。但目前仅有少数GPCR药物被检测,且其对水生生物产生的生态风险研究有限。文中对近年来GPCR药物相关研究进行了分析,总结了其主要来源及迁移转化、环境中GPCR药物分析检测方法、污染现状和生态毒性,并对今后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蛋白受体药物 水环境 迁移转化 污染 生态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蛋白偶联受体和homeobox基因在卤虫早期发育脑神经节中的潜在调控作用
6
作者 闫智超 段虎 +1 位作者 汪俊芳 隋丽英 《水生生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9-110,共12页
为揭示卤虫变态发育过程中的神经调控机制,研究报告了孤雌生殖卤虫三个典型发育阶段脑神经节的转录动态,鉴定了各阶段特异表达的基因并预测了其功能。结果表明:第1龄期的高表达基因(HEG)涉及大量的有机物代谢和免疫调节,如含硫化合物转... 为揭示卤虫变态发育过程中的神经调控机制,研究报告了孤雌生殖卤虫三个典型发育阶段脑神经节的转录动态,鉴定了各阶段特异表达的基因并预测了其功能。结果表明:第1龄期的高表达基因(HEG)涉及大量的有机物代谢和免疫调节,如含硫化合物转运及鸟氨酸代谢;第3龄期的HEGs与细胞呼吸、甲基化和嘌呤代谢相关;第8龄期的HEGs涉及神经信号传递和细胞间识别。其中,G蛋白偶联受体(GPCR)和homeobox基因在第3和第8龄期显著高表达,继而探讨这些基因的亚家族表达特征及功能,如视蛋白受体、神经活性配体受体和嗅觉受体这类GPCRs在幼体发育的相对后期阶段显著高表达,homeobox基因家族中的Unc-42、Arx和Ceh-14在第3龄期高表达,Arx、Ceh-14、Nkx2和Phox在第8龄期高表达。总之,第1龄期幼体通过增强代谢和物质运输来支持其快速生长,第3龄期到第8龄期是细胞分化和神经系统成熟的关键阶段,GPCR和homeobox的高表达提示卤虫视觉发育及神经系统的进一步特化。研究不仅提供了一组脑神经节转录组数据,还为认识卤虫的发育机制及深入理解神经调控在甲壳动物变态发育过程中的作用提供了新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体发育 脑神经节 g蛋白受体 HOMEOBOX 卤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黏附性G蛋白偶联受体F1在胰腺导管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促进癌症进展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陈溯源 木司塔巴·木台力甫 +1 位作者 李冬雪 张志刚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3-34,共12页
目的·分析黏附性G蛋白偶联受体F1(adhesion G protein-coupled receptor F1,ADGRF1)在胰腺导管腺癌(pancreatic ductal adenocarcinoma,PDAC)发生及发展过程中的表达变化,探究ADGRF1对PDAC细胞增殖的影响以及促进PDAC进展的潜在分... 目的·分析黏附性G蛋白偶联受体F1(adhesion G protein-coupled receptor F1,ADGRF1)在胰腺导管腺癌(pancreatic ductal adenocarcinoma,PDAC)发生及发展过程中的表达变化,探究ADGRF1对PDAC细胞增殖的影响以及促进PDAC进展的潜在分子机制。方法·基于癌症基因组图谱(The Cancer Genome Atlas,TCGA)数据库和基因表达综合(Gene Expression Omnibus,GEO)数据库分析ADGRF1在正常胰腺组织及PDAC组织中的mRNA水平表达。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qPCR)和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检测ADGRF1在正常胰腺导管上皮细胞hTERT-HPNE及多种PDAC细胞中的表达情况。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immunohistochemistry staining,IHC)检测PDAC患者的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ADGRF1的表达差异。转染小干扰RNA(small interfering RNA,siRNA)敲低ADGRF1后,通过CCK8和平板克隆形成实验检测PDAC细胞AsPC-1、SW1990增殖能力的变化。构建稳定过表达ADGRF1的Patu8988细胞,通过CCK8实验检测过表达ADGRF1引起的PDAC细胞增殖变化。利用RNA测序(RNA-sequence,RNA-seq)、基因集富集分析(gene set enrichment analysis,GSEA)和免疫浸润分析预测与ADGRF1促进PDAC癌症进展相关的信号通路。结果·TCGA数据库和GEO数据库的分析结果显示ADGRF1 mRNA在PDAC组织中的表达高于正常胰腺组织(均P=0.000)。qPCR和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与hTERT-HPNE细胞相比,多种PDAC细胞中ADGRF1的mRNA和蛋白水平均有所上调(均P<0.05)。IHC结果显示ADGRF1在PDAC患者癌组织中的表达也高于癌旁组织。此外,下调ADGRF1能够抑制PDAC细胞AsPC-1、SW1990的增殖能力;而过表达ADGRF1则促进Patu8988细胞的增殖能力(均P<0.05)。RNAseq、GSEA富集分析和免疫浸润的结果显示,ADGRF1的表达与干扰素α(interferon-α,IFN-α)、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和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等信号通路有关。结论·ADGRF1在PDAC细胞和组织中高表达,促进PDAC细胞的增殖,其机制可能与多个免疫相关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导管腺癌 黏附g蛋白受体F1 免疫 促癌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蛋白偶联受体39在小鼠脑出血后脑损伤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张忠意 唐于广 +1 位作者 代金雨 谢宗义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254-1264,共11页
目的探究激活G蛋白偶联受体39(G-protein-coupled receptor 39,GPR39)对小鼠脑出血(intracerebral hemorrhage,ICH)后神经炎症和脑损伤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176只雄性C57/BL6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8组:Sham组(n=42)、ICH组(n=34)、... 目的探究激活G蛋白偶联受体39(G-protein-coupled receptor 39,GPR39)对小鼠脑出血(intracerebral hemorrhage,ICH)后神经炎症和脑损伤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176只雄性C57/BL6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8组:Sham组(n=42)、ICH组(n=34)、ICH+Vehicle组(n=32)、ICH+TC-G 1008组(n=44)、ICH+GPR39 siRNA组(n=6)、ICH+Scramble siRNA组(n=6)、ICH+TC-G 1008+666-15组(n=6)、ICH+TC-G 1008+Vehicle 2组(n=6)。通过小鼠自体血建立ICH模型。在小鼠ICH建模后1 h和25 h灌胃GPR39特异性激动剂TC-G 1008治疗。在ICH建模前24 h,通过侧脑室注射GPR39 siRNA、环磷腺苷效应元件结合蛋白(cAMP response element binding protein,CREB)抑制剂666-15分别抑制内源性的GPR39和p-CREB的表达。小鼠ICH后48 h,通过改良的加西亚实验、前肢置放实验、转角实验评估小鼠短期的神经功能缺陷,脑组织湿/干法测定脑含水量;免疫荧光检测血肿周围脑组织GPR39与神经元、小胶质细胞共定位和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3(NOD-like receptor thermal protein domain associated protein 3,NLRP3)在神经元中的表达情况;ELISA检测血肿周围组织中的白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和髓过氧化物酶(myeloperoxidase,MPO)的含量;TUNEL检测血肿周围凋亡神经元的数量;尼氏染色评估血肿周围神经元损伤情况;Western blot检测血肿周围脑组织中GPR39、p-CREB、CREB、NRLP3、裂解型半胱天冬酶1(Cleaved caspase-1,C-caspase-1)、gasdermin-D蛋白(GSDMD)的表达。结果GPR39在小鼠ICH后48 h达到表达高峰(P<0.05),在神经元和小胶质细胞均有表达。TC-G 1008(24 mg/kg)激活GPR39后显著改善了小鼠ICH后改良的加西亚实验评分,左前肢放置成功率和左转次数增加(P<0.05)。同侧基底节(basal ganglia,BG)和皮层(cortex,CX)的脑水肿显著减轻(P<0.05)。血肿周围凋亡和受损的神经元数量显著减少(P<0.05)。焦亡相关分子NLRP3、C-caspase-1、GSDMD的表达和炎症相关因子IL-1β、TNF-α、MPO的水平降低(P<0.05)。敲低GPR39和下调p-CREB的表达显著增加了小鼠ICH后血肿周围脑组织焦亡相关分子的表达和炎症相关因子的含量(P<0.05)。结论GPR39激活可能部分通过CREB信号通路抑制小鼠ICH后的神经炎症和脑损伤,GPR39可能是ICH后减轻神经炎症和脑损伤潜在的治疗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细胞焦亡 脑损伤 g蛋白受体3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蛋白偶联受体37在神经系统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9
作者 王心心(综述) 杭黎华(审校) 《医学研究与战创伤救治》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32-537,共6页
G蛋白偶联受体37(GPR37)在大脑黑质、纹状体等多个区域和小胶质细胞、少突胶质细胞等不同类型的免疫细胞中广泛表达,参与调控神经系统的发育、分化和存活等多个重要过程。临床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如帕金森病、脑卒中的发病机制涉及到神... G蛋白偶联受体37(GPR37)在大脑黑质、纹状体等多个区域和小胶质细胞、少突胶质细胞等不同类型的免疫细胞中广泛表达,参与调控神经系统的发育、分化和存活等多个重要过程。临床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如帕金森病、脑卒中的发病机制涉及到神经元的损害、神经元突触的失衡、炎症和免疫系统的激活等多个方面,但由于对其具体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导致临床治疗仍缺乏有效手段。近年来有研究表明,GPR37不仅能够直接与神经元上的相应受体结合调节信号传导途径影响神经元的活动状态,还能通过调控神经元周围免疫细胞来间接影响神经元的功能。文章就GPR37在神经系统疾病,如帕金森病、脑卒中、脑白质疾病、肿瘤和精神疾病等中的关键作用和调控机制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蛋白受体37 帕金森病 脑卒中 脑白质病变 神经胶质瘤 精神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akeda G蛋白偶联受体5在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和迁移中的作用
10
作者 杨曦 张黎 +3 位作者 杨耀 王嘉 孙雄山 王强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447-1454,共8页
目的探讨Takeda G蛋白偶联受体5(Takeda G protein-coupled receptor 5,TGR5)在小鼠血管平滑肌细胞(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s,VSMCs)增殖和迁移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用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latelet-derived growth factor,PDGF-BB... 目的探讨Takeda G蛋白偶联受体5(Takeda G protein-coupled receptor 5,TGR5)在小鼠血管平滑肌细胞(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s,VSMCs)增殖和迁移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用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latelet-derived growth factor,PDGF-BB)诱导VSMCs增殖、迁移,以INT-777特异性激活TGR5,CCK-8试剂盒及增殖细胞核抗原(Ki-67)免疫荧光染色用于检测细胞增殖能力,划痕试验用于检测细胞迁移能力。Western blot检测TGR5蛋白水平变化。为探究TGR5在血管内膜增生中的作用,将40只雄性野生型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内膜损伤组、假手术+UDCA(熊去氧胆酸,TGR5激动剂)组及内膜损伤+UDCA组,每组10只。造模完成后按组分别予以口服普通维持饲料及含0.5%UDCA的普通维持饲料,持续21 d后分别取材,HE染色观察颈动脉内膜增生程度,Ki-67免疫荧光染色观察颈动脉内膜血管平滑肌增殖变化。结果特异性激活TGR5明显降低VSMCs增殖活力及Ki-67阳性细胞率,同时使VSMCs划痕愈合速度减慢。特异性激活TGR5使细胞内UCP2表达增加、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水平降低。过氧化氢恢复细胞内ROS水平后,TGR5抑制VSMCs增殖迁移的作用被削弱。激活TGR5能减轻颈动脉损伤后内膜增生。结论TGR5可能通过UCP2改善细胞内氧化应激,从而抑制小鼠VSMCs的增殖和迁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增殖 细胞迁移 血管平滑肌 再狭窄 g蛋白胆汁酸受体1 INT-77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与类风湿关节炎相关的G蛋白偶联受体及治疗药物作用靶点 被引量:7
11
作者 吴虹 宋礼华 魏伟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1048-1053,共6页
很多胞外信号直接或间接通过G蛋白偶联受体向胞内传输。多种G蛋白偶联受体包括趋化因子受体、前列腺素(prostaglandins,PGs)受体、β2-肾上腺素受体(β2-adrener-gicreceptor)、致炎肽P物质(proinflammatorypeptidesub-stanceP,SP)受体... 很多胞外信号直接或间接通过G蛋白偶联受体向胞内传输。多种G蛋白偶联受体包括趋化因子受体、前列腺素(prostaglandins,PGs)受体、β2-肾上腺素受体(β2-adrener-gicreceptor)、致炎肽P物质(proinflammatorypeptidesub-stanceP,SP)受体、蛋白酶活化受体2(protease-activatedre-ceptor2,PAR-2)等在免疫应答调节中起至关重要的作用。该文综述了与类风湿关节炎相关的G蛋白偶联受体(Gpro-tein-coupledreceptors,GPCRs)信号转导的一些蛋白作用,包括G蛋白偶联受体激酶、视紫红质抑制蛋白(arrestin)、G蛋白信号转导调节因子、G蛋白偶联致炎受体等。作用于这些信号或其转导过程的药物正成为类风湿关节炎治疗的新策略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蛋白受体 信号转导 风湿关节炎 靶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类风湿关节炎滑膜组织中多种G蛋白偶联受体mRNA的检测 被引量:1
12
作者 黄闰月 储永良 +4 位作者 何晓红 夏璇 徐侦雄 杨俏雯 黄清春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21-423,共3页
在多数动物体内,G蛋白偶联受体(G proteincoupled receptors,GPCRs)构成了绝大部分的基因家族,并且绝大部分的细胞表面受体家族属于GPCRs。
关键词 风湿关节炎 基因芯片 g蛋白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体外生物活性的中国地表水中G蛋白偶联受体药物筛选
13
作者 郑有成 张晗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73-580,共8页
低浓度(ng/L至μg/L)的药物在环境水体中被广泛检出,其对水生生物存在潜在的生态风险,进而受到人们的关注.G蛋白偶联受体(GPCR)是一类在人体与动物体内高度保守的跨膜蛋白,约40%市售药物作用于GPCR.然而,GPCR药物在中国水环境中赋存情... 低浓度(ng/L至μg/L)的药物在环境水体中被广泛检出,其对水生生物存在潜在的生态风险,进而受到人们的关注.G蛋白偶联受体(GPCR)是一类在人体与动物体内高度保守的跨膜蛋白,约40%市售药物作用于GPCR.然而,GPCR药物在中国水环境中赋存情况及生态风险还未知.基于药物行业生产报告构建GPCR药物环境浓度预测模型,使用体外测试检测22种高产量GPCR药物的生物活性,最后基于预测浓度和体外生物活性建立地表水中GPCR药物的环境活性预测模型,筛选出中国地表水中需要优先控制的13种GPCR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蛋白受体(gPCR) g蛋白受体药物 生物活性 生态风险 筛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蛋白偶联受体124在牙周炎中潜在作用机制及研究进展
14
作者 林万芸 周洁 郭竹玲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0期1588-1593,共6页
G蛋白偶联受体124(G protein-coupled receptor 124,GPR124)可通过促进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表达,激活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3(NOD-like receptor pyrin domain-containing protein 3,NLR... G蛋白偶联受体124(G protein-coupled receptor 124,GPR124)可通过促进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表达,激活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3(NOD-like receptor pyrin domain-containing protein 3,NLRP3)炎症小体和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sγ,PPARγ)介导牙周炎发生、发展的过程,引起牙龈微循环恶化、内皮细胞炎性损伤等病理改变。本文将总结GPR124的生物学特征并详细阐述GPR124与NLRP3、VEGF和PPARγ在牙周炎进程中的可能关系,为牙周炎或牙周炎伴全身性疾病的患者提供新的治疗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蛋白受体124 牙周炎 NLRP3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遗传算法的G蛋白偶联受体(GPCR)家族的分类预测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敏琦 张力耘 +2 位作者 田雪 蒲雪梅 李梦龙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534-1539,共6页
G蛋白偶联受体广泛参与各类生理活动的调控,目前市场上1/2的小分子药物均是以GPCR为药物靶标。由于G蛋白偶联受体晶体结构缺乏,采用理论方法对G蛋白受体耦合特异性进行分类预测在药物研发领域有着重要的学术和应用价值。因此,本文采用... G蛋白偶联受体广泛参与各类生理活动的调控,目前市场上1/2的小分子药物均是以GPCR为药物靶标。由于G蛋白偶联受体晶体结构缺乏,采用理论方法对G蛋白受体耦合特异性进行分类预测在药物研发领域有着重要的学术和应用价值。因此,本文采用模式识别方法,基于GPCR序列,以伪氨基酸算法以及遗传算法为基础,用支持向量机方法建立了G蛋白偶联受体耦合特异性的预测模型,取得了可达82.5%的较高的预测准确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蛋白受体 模式识别 伪氨基酸算法 遗传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类G蛋白偶联受体:结构、功能、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及分子动力学模拟 被引量:2
16
作者 丛肖静 王存新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769-1778,共10页
G蛋白偶联受体(G protein coupled receptors,GPCR)是目前研究最广泛的药物靶标蛋白.超过30%的已上市药物以GPCR为靶点.这一重要的跨膜蛋白家族及其分子结构和功能一直是各大制药公司和学术界的研究热点.近年来,GPCR X射线衍射晶体学方... G蛋白偶联受体(G protein coupled receptors,GPCR)是目前研究最广泛的药物靶标蛋白.超过30%的已上市药物以GPCR为靶点.这一重要的跨膜蛋白家族及其分子结构和功能一直是各大制药公司和学术界的研究热点.近年来,GPCR X射线衍射晶体学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已有30多个A类GPCR的高分辨率结构得到了解析.这为基于结构的药物设计和GPCR功能研究提供了结构依据,以及新的药物靶点和药物设计策略.利用这些结构,计算机模拟方法也在GPCR的结构和功能研究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并在过去几年中取得了一些突破性的成果.这些研究进展深化了对GPCR的动态结构、配体识别和激活机制等方面的理解.简要回顾近年来对A类GPCR的结构和功能研究方面的最新进展,并特别对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和分子模拟在这方面的应用进行重点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蛋白受体 分子动力学模拟 配体设计 别构激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蛋白偶联受体34同源建模及其与lysoPS类似物对接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姜媛 肖冰茹 曹洪玉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722-729,共8页
G蛋白偶联受体34(GPR34)在肥大细胞、肿瘤组织和人体免疫器官中高度选择性表达,但因属于膜蛋白,其三维结构难以测定,不能从分子水平上分析其与药物作用情况。本文选用PDB数据库中与GPR34一级序列同源性最高的4NTJ为模版蛋白进行同源建模... G蛋白偶联受体34(GPR34)在肥大细胞、肿瘤组织和人体免疫器官中高度选择性表达,但因属于膜蛋白,其三维结构难以测定,不能从分子水平上分析其与药物作用情况。本文选用PDB数据库中与GPR34一级序列同源性最高的4NTJ为模版蛋白进行同源建模,运用拉氏图和Profile-3D进行评估,通过加膜限制和loop区能量优化等方法最终得到合理并且可信度高的3D结构模型。最优模型Verify Score为124.97(期望Verify Score值区间为69.071 1~153.491),预测分析得到14个可能的活性位点。通过最陡下降法和共轭梯度法构建GPR34激动剂分子的最低能量结构,将激动剂分子与预测的蛋白3D结构模型上的活性位点进行分子模拟对接,根据对接模型比较不同激动剂分子与不同蛋白活性位点的相互作用。实验结果对设计GPR34激动剂分子和进一步研究GPR34的结构和功能具有理论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蛋白受体34 同源建模 活性位点 分子对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靶向G蛋白偶联受体的肽类药物 被引量:1
18
作者 赵雁杰 苏位君 李帅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837-846,共10页
G蛋白偶联受体(G protein-coupled receptors,GPCRs)是哺乳动物体内最大的细胞膜表面受体家族,具有7次跨膜螺旋结构。人类基因组编码约800种不同类型的GPCRs,广泛参与了代谢性疾病及肿瘤等多种重大疾病的病理过程,使之成为药物研发的热... G蛋白偶联受体(G protein-coupled receptors,GPCRs)是哺乳动物体内最大的细胞膜表面受体家族,具有7次跨膜螺旋结构。人类基因组编码约800种不同类型的GPCRs,广泛参与了代谢性疾病及肿瘤等多种重大疾病的病理过程,使之成为药物研发的热门靶点。肽是介于氨基酸和蛋白质之间的一类物质,由两个至几十个氨基酸通过肽键连接而成,是涉及生物体内多种细胞功能的生物活性物质。迄今为止,研究者已鉴定出7000余种天然肽,分别作为激素、神经递质、生长因子、离子通道配体和抗生素等发挥功能。肽类药物因具有作用机制明确、安全性好、生产成本低等多重独特优势及其在空间结构上近乎无限的可能性而逐渐受到重视。近年来,基于对GPCR结构的理解不断深入,靶向GPCR的肽类药物发展迅猛,新药不断上市。目前为止,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已批准上市近50种靶向GPCR的肽类药物,用于治疗代谢性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和癌症等多种疾病。肽类药物的研发经历了人体肽开发、天然肽开发和生物技术开发3个阶段。目前,已上市的靶向GPCR肽类药物大多是对人体天然内源性多肽类配体的改造与修饰。本文归纳了近年来研发成功已上市的靶向GPCR肽类药物,并简要总结了目前肽类药物的研发策略及未来潜在的发展方向,旨在为更多靶向GPCR肽类药物的研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蛋白受体 药物 靶向药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蛋白偶联受体119活性位点预测及与吡唑并嘧啶类激动剂对接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赵倩男 程雅迪 +2 位作者 钱艳椿 荣学滨 曹洪玉 《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41-47,共7页
利用同源模建的方法构建GPR119蛋白三维结构,经多种方法优化并用Profiles-3D和拉氏图评估后,得到最优蛋白模型,计算分析得到5个可能的活性位点,分析其活性位点氨基酸组成情况,发现了潜在保守序列.构建并优化了吡唑并嘧啶类药物小分子,... 利用同源模建的方法构建GPR119蛋白三维结构,经多种方法优化并用Profiles-3D和拉氏图评估后,得到最优蛋白模型,计算分析得到5个可能的活性位点,分析其活性位点氨基酸组成情况,发现了潜在保守序列.构建并优化了吡唑并嘧啶类药物小分子,其最低能量结构采用最陡下降法和共轭梯度法进行优化.将药物小分子逐一对接至蛋白的各个活性位点,得到二者相互作用模型.根据作用模型分析了此类药物小分子与活性位点之间的氢键、静电作用力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蛋白受体gPR119 同源模建 活性位点 分子对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线虫类FMRF酰胺肽G蛋白偶联受体研究进展
20
作者 白会利 肖罗 +3 位作者 陈国华 茆振川 唐乐尘 谢丙炎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30-35,共6页
综述了类FMRF酰胺肽(FMRFamide related peptide,简称FaRP或FLP)的G蛋白偶联受体的分类地位、结构特征、功能,包括其配体的结构和功能,以及验证FLP-GPCR功能方面的常用技术(异源基因表达和RNA干扰)和存在问题,并论述了FLP-GPCR在生物药... 综述了类FMRF酰胺肽(FMRFamide related peptide,简称FaRP或FLP)的G蛋白偶联受体的分类地位、结构特征、功能,包括其配体的结构和功能,以及验证FLP-GPCR功能方面的常用技术(异源基因表达和RNA干扰)和存在问题,并论述了FLP-GPCR在生物药物研发中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虫 FMRF酰胺肽 g蛋白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