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5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肠杆菌麦芽糖结合蛋白(MBP)诱导小鼠Th1细胞的活化作用 被引量:8
1
作者 赵小霞 马吉春 +4 位作者 方芳 周静 宋献美 柳忠辉 台桂香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504-507,共4页
目的:探讨MBP对小鼠T细胞的调节作用。方法:采用淋巴细胞分层液分离小鼠脾脏淋巴细胞,在体外用MBP刺激淋巴细胞,通过MTT法测定淋巴细胞增殖反应;ELISA检测脾细胞培养上清中细胞因子的分泌水平;MBP免疫小鼠后,ELSPOT检测MBP刺激脾淋巴细... 目的:探讨MBP对小鼠T细胞的调节作用。方法:采用淋巴细胞分层液分离小鼠脾脏淋巴细胞,在体外用MBP刺激淋巴细胞,通过MTT法测定淋巴细胞增殖反应;ELISA检测脾细胞培养上清中细胞因子的分泌水平;MBP免疫小鼠后,ELSPOT检测MBP刺激脾淋巴细胞分泌IFN-γ的细胞频数;免疫组化检测MBP与T细胞的结合作用。结果:MBP以剂量依赖关系促进小鼠淋巴细胞的增殖,促进淋巴细胞分泌IL-2和IFN-γ,轻微抑制IL-4的分泌;ELSPOT检测细胞分泌IFN-γ结果显示,MBP可诱导特异性Th1活化,也可刺激非特异性Th1活化;免疫组化结果显示,抗MBP抗体可与经MBP刺激的淋巴细胞发生反应,阳性细胞占总淋巴细胞的37.7%,当MBP采用1∶2 000抗MBP抗体中和后,再与淋巴细胞反应,结果未见阳性细胞。结论:MBP可作用于淋巴细胞诱导非特异性Th1活化,也可通过免疫诱导大量特异性Th1活化;MBP可作为新的免疫增强剂开发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芽糖结合蛋白 TH1细胞 细胞免疫应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质网应激通路需肌醇酶1α/X盒结合蛋白1在中性粒细胞弹力蛋白酶诱导的气道黏液分泌中的作用 被引量:3
2
作者 李琪 周向东 +2 位作者 曾曼 Victor P.KOLOSOV Juliy M.PERELMAN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21-27,共7页
目的·探讨内质网应激(endoplasmic reticulum stress,ERS)反应在中性粒细胞弹力蛋白酶(neutrophil elastase,NE)诱导人气道上皮细胞黏蛋白5AC(mucin 5AC,MUC5AC)分泌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培养人气道上皮细胞HBE16,分别给予... 目的·探讨内质网应激(endoplasmic reticulum stress,ERS)反应在中性粒细胞弹力蛋白酶(neutrophil elastase,NE)诱导人气道上皮细胞黏蛋白5AC(mucin 5AC,MUC5AC)分泌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培养人气道上皮细胞HBE16,分别给予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抑制剂N-乙酰半胱氨酸(N-acetylcysteine,NAC)、ERS抑制剂4-苯基丁酸(4-phenylbutyrate,4-PBA)预处理,或分别转染需肌醇酶1α(inositol-requiring kinase 1α,IRE-1α)小干扰RNA(siRNA)、X盒结合蛋白1(X-boxbinding protein 1,XBP-1)siRNA,再予以NE刺激;同时设单纯NE组和空白对照组。试剂盒检测ROS的生成水平;Westernblotting检测干预后ERS相关信号分子葡萄糖调节蛋白78(glucose-regulated protein 78,GRP78)、磷酸化蛋白激酶R样内质网激酶(phosphorylated protein kinase R-like endoplasmic reticulum kinase,pPERK)、活化转录因子6(activating transcription factor 6,ATF6)、磷酸化IRE-1α(pIRE-1α)及XBP-1蛋白表达量的变化;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剪切的XBP-1(XBP-1s)mRNA水平;ELISA和免疫荧光检测MUC5AC在各组细胞中的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NE刺激24 h后细胞ROS含量增加,GRP78、ATF6、pPERK及pIRE-1α蛋白水平均显著升高(均P<0.05),XBP-1s mRNA及蛋白表达也明显增加(均P<0.05),同时MUC5AC蛋白表达增加(均P<0.05);NAC及4-PBA预处理后均使上述ERS相关蛋白表达较单纯NE组降低(均P<0.05),MUC5AC蛋白水平降低(均P<0.05);转染IRE-1αsiRNA或XBP-1 siRNA,细胞中MUC5AC蛋白表达也较单纯NE组明显降低,同时XBP-1s mRNA及蛋白表达也有明显下降(均P<0.05)。结论·NE通过产生ROS引起ERS反应,诱导MUC5AC蛋白表达及分泌增加,ERS通路IRE-1α/XBP-1在其中发挥着一定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质网应激 需肌醇酶1α X盒结合蛋白1 中性粒细胞弹力蛋白 活性氧 蛋白5A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B/CS3融合蛋白与GM1结合能力和免疫原性的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米凯霞 李勣 +1 位作者 张兆山 方荣祥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278-284,共7页
免疫霍乱毒素B亚单位 (CTB)或肠毒素大肠杆菌 (ETEC)定居因子CS3可使人体对ETEC的侵染有保护作用 .为探索研制ETEC双组分亚单位疫苗的可行性 ,利用大肠杆菌诱导表达系统表达了CTB与CS3的融合蛋白 (CTB/CS3) .蛋白质印迹结果表明 ,诱导... 免疫霍乱毒素B亚单位 (CTB)或肠毒素大肠杆菌 (ETEC)定居因子CS3可使人体对ETEC的侵染有保护作用 .为探索研制ETEC双组分亚单位疫苗的可行性 ,利用大肠杆菌诱导表达系统表达了CTB与CS3的融合蛋白 (CTB/CS3) .蛋白质印迹结果表明 ,诱导表达的 2 9ku蛋白具有CTB和CS3蛋白双重抗原性 .经Ni NTA亲和层析纯化获得重组蛋白CTB/CS3,复性的重组蛋白可以部分形成五聚体并保留了与神经节苷脂GM1的结合能力 .动物实验表明 ,融合蛋白CTB/CS3具有CTB和CS3蛋白的双重免疫原性 ,同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B/CS3融合蛋白 GML 结合能力 免疫原性 免疫霍乱毒素B亚单位 肠毒素大肠杆菌 疫苗 婴幼儿急性腹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GST融合蛋白为靶从噬菌体肽库中筛选结合肽 被引量:2
4
作者 薛沿宁 段凌浔 R.J.POMERANTZ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381-384,共4页
以重组的谷胱甘肽 S转移酶 ( G S T) 和目标蛋白的融合蛋白为靶, 通过将其固定于谷胱甘肽琼脂糖凝胶上, 可以方便地从噬菌体肽库中筛选目标蛋白的结合肽. 用此方法筛选到含 W W X F 结构的 H I V1 病毒蛋白 ... 以重组的谷胱甘肽 S转移酶 ( G S T) 和目标蛋白的融合蛋白为靶, 通过将其固定于谷胱甘肽琼脂糖凝胶上, 可以方便地从噬菌体肽库中筛选目标蛋白的结合肽. 用此方法筛选到含 W W X F 结构的 H I V1 病毒蛋白 R( Vpr) 的结合肽, 与经典的将 Vpr 包被于培养板上的筛选方法相比, 此方法具有简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噬菌体展示 GST融合蛋白 多肽库 结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皮层肌动结合蛋白不同位点磷酸化对人气道上皮细胞黏蛋白5AC分泌的影响
5
作者 李琪 周向东 +3 位作者 曾曼 钟有清 维克多.科罗索夫 尤列.皮尔曼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8,共8页
目的:了解皮层肌动结合蛋白(cortical actin-binding protein,又称cortactin)在人气道上皮细胞黏蛋白(mucin,MUC)5AC分泌中的作用及不同磷酸化位点对其的影响。方法:培养人气道上皮细胞HBE16,以皮层肌动结合蛋白不同磷酸化位点突变载体... 目的:了解皮层肌动结合蛋白(cortical actin-binding protein,又称cortactin)在人气道上皮细胞黏蛋白(mucin,MUC)5AC分泌中的作用及不同磷酸化位点对其的影响。方法:培养人气道上皮细胞HBE16,以皮层肌动结合蛋白不同磷酸化位点突变载体转染细胞,并分为空白对照组、剪应力刺激组、剪应力+增强绿色荧光蛋白质粒(enhanced greenfluorescentproteinplasmid,p EGFP)-N1组、剪应力+p EGFP-N1-cortactin(Cort)组、剪应力+p EGFP-N1-Cort-Y421A组、剪应力+p EGFP-N1-Cort-Y470A组及剪应力+p EGFP-N1-Cort-Y486A组,剪应力设定为4 dynes/cm^2。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real-time PCR法测定转染前后各组细胞及培养上清中MUC5AC蛋白和m RNA水平,Western印迹检测各组皮层肌动结合蛋白及磷酸化皮层肌动结合蛋白含量;异硫氰酸荧光素(fl uorescein isothiocyanate,FITC)标记的鬼笔环肽染色观察丝状肌动蛋白(fi lamentous actin,F-actin)的分布情况。结果:4 dynes/cm^2剪应力刺激30 min后,细胞中磷酸化皮层肌动结合蛋白表达增加,在2 h时表达水平最高;剪应力刺激2 h后,MUC5AC m RNA表达增强,细胞及培养上清中MUC5AC的含量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各组均显著增加(均P<0.05);与剪应力刺激组相比,剪应力+p EGFP-N1-cortactin(Cort)组的细胞培养上清液中MUC5AC蛋白含量显著增加,F-actin在胞膜的分布也明显增多(均P<0.05),而胞质内MUC5AC蛋白及MUC5AC m RNA水平变化不大。与剪应力+p EGFP-N1-Cort组相比,剪应力+p EGFP-N1-Cort-Y421A组、剪应力+p EGFP-N1-Cort-Y470A组培养上清液中的MUC5AC蛋白含量有明显降低,F-actin在胞膜的聚集也有所减少(均P<0.05),而剪应力+p EGFP-N1-Cort-Y486A组中MUC5AC含量变化不明显(P>0.05)。结论:皮层肌动结合蛋白参与了剪应力诱导产生的人气道上皮细胞MUC5AC蛋白分泌,Tyr421和Tyr470位点磷酸化在其中可能起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 分泌 剪应力 皮层肌动结合蛋白 丝状肌动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噬菌体随机肽库筛选肿瘤MUC1/Y黏蛋白结合肽
6
作者 张立新 李春海 +1 位作者 孙丽亚 岳文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3期196-200,共5页
目的 :探索用噬菌体随机肽库筛选可用于肿瘤导向治疗的新型小分子载体。方法 :以MUC1/Y黏蛋白的胞外段蛋白(MUC1/Yex)为靶分子 ,用凝胶亲和法和酶联板法分别筛选十二肽噬菌体随机肽库 ,ELISA鉴定阳性克隆 ,DNA序列测定后确定MUC1/Yex结... 目的 :探索用噬菌体随机肽库筛选可用于肿瘤导向治疗的新型小分子载体。方法 :以MUC1/Y黏蛋白的胞外段蛋白(MUC1/Yex)为靶分子 ,用凝胶亲和法和酶联板法分别筛选十二肽噬菌体随机肽库 ,ELISA鉴定阳性克隆 ,DNA序列测定后确定MUC1/Yex结合肽的氨基酸序列 ;免疫组化鉴定阳性噬菌体克隆与正常及肿瘤细胞的结合能力及特异性。结果 :通过 4轮筛选 ,共获得 3种MUC1/Yex的结合肽 ,分别为HHWHSRSQLSWF ,HLKHKNYLPPTP和GNWYRHPHYLQP ,其中HXXHS表位可能在与MUC1/Yex的结合中起重要作用。阳性噬菌体克隆可与肿瘤细胞系MCF7,OVCA3,而不与正常外周血淋巴细胞结合。结论 :筛选获得的MUC1/Yex结合肽具有一定的亲合力和肿瘤特异性 ,可进一步用于肿瘤导向治疗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UC1/Y蛋白 结合 噬菌体随机肽库 肿瘤 导向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p130结合分子融合蛋白的表达、纯化及其mAb的制备
7
作者 刘飞 金伯泉 董邦权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1998年第1期41-46,55,共7页
gp130结合分子(GAM)是一种新发现的可与gp130胞浆内近膜区结合的蛋白质,其在gp130信号传导中的作用尚待深入研究。我们在原核表达GAMthioredoxin(Thio)融合蛋白的基础上,制备并纯化了抗T... gp130结合分子(GAM)是一种新发现的可与gp130胞浆内近膜区结合的蛋白质,其在gp130信号传导中的作用尚待深入研究。我们在原核表达GAMthioredoxin(Thio)融合蛋白的基础上,制备并纯化了抗Thio的多克隆抗体,将其与Sepharose4B偶联,经亲和层析提纯该融合蛋白,以此为免疫原,通过杂交瘤技术获得了3株抗GAMmAb。其中两株为IgG1,1株为IgG2a,与Thio及空载体转染的工程菌裂解液均无交叉反应。3株mAb腹水抗体效价为(1.24.8)×10-7,同变性与非变性、单体与聚合体形式的GAMThio融合蛋白都能起反应,用于Westernblot的效果满意,为GAM的功能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p130结合分子 单克隆抗体 融合蛋白 纯化 制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ARDNA结合蛋白-43和肉瘤融合/脂肪肉瘤转运蛋白与两种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8
作者 王心宁 崔丽英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86-292,共7页
神经系统变性疾病是一类由神经元变性和继发性脱髓鞘引起的慢性病,近来研究显示TAR DNA结合蛋白-43(TDP-43)和肉瘤融合/脂肪肉瘤转运蛋白(FUS/TLS)与肌萎缩侧索硬化(ALS)和额颞叶痴呆(FTD)有关。与TDP-43和FUS/TLS相关的基因突变可导致... 神经系统变性疾病是一类由神经元变性和继发性脱髓鞘引起的慢性病,近来研究显示TAR DNA结合蛋白-43(TDP-43)和肉瘤融合/脂肪肉瘤转运蛋白(FUS/TLS)与肌萎缩侧索硬化(ALS)和额颞叶痴呆(FTD)有关。与TDP-43和FUS/TLS相关的基因突变可导致其蛋白表达异常,进而引起细胞骨架蛋白降解和RNA代谢障碍。TDP-43和FUS/TLS相关ALS与FTD的病理学表现也具有相似的形式。虽然TDP-43与FUS/TLS之间的相互作用尚不清楚,但可以推测与二者相关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可能具有相同的发病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ARDNA结合蛋白-43 肉瘤融合/脂肪肉瘤转运蛋白 肌萎缩侧索硬化 额颞叶痴呆 RNA加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洲玉米螟中肠类钙黏蛋白Cry1A毒素结合区对Cry1Ac毒素杀虫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2
9
作者 靳婷婷 王振营 何康来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41-47,共7页
通过原核表达及亲和层析获得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中肠类钙黏蛋白Cry1A毒素结合区MPR及其在Cry1Ac抗性玉米螟中的突变体MPR-r2多肽片段。采用饲料混合法测定了MPR和MPR-r2及其分别与Cry1Ac毒素混合对亚洲玉米螟幼虫的杀虫效果... 通过原核表达及亲和层析获得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中肠类钙黏蛋白Cry1A毒素结合区MPR及其在Cry1Ac抗性玉米螟中的突变体MPR-r2多肽片段。采用饲料混合法测定了MPR和MPR-r2及其分别与Cry1Ac毒素混合对亚洲玉米螟幼虫的杀虫效果。结果表明,MPR和MPR-r2多肽片段对亚洲玉米螟幼虫都有一定的杀虫作用;当MPR多肽片段与Cry1Ac毒素混合时,杀虫活性具有加性效应,而MPR-r2多肽片段与Cry1Ac毒素混合的杀虫效果则没有显著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洲玉米螟 类钙蛋白 毒素结合 Cry1Ac毒素 加性效应 等位基因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突触融合蛋白结合蛋白4对口腔鳞状细胞癌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影响 被引量:4
10
作者 宋宁 李敏敏 +5 位作者 郑文甜 张馨月 于洋 陈曦 孙冬瑗 蒋英英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390-1398,共9页
目的:观察突触融合蛋白结合蛋白4(STXBP4)在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中的表达情况及其对OSCC细胞恶性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1)通过TIMER、GEPIA2、UALCAN、ENCORI、GEO和HPA数据库从mRNA和蛋白水平综合研究STXBP4在头颈鳞状细胞癌组织... 目的:观察突触融合蛋白结合蛋白4(STXBP4)在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中的表达情况及其对OSCC细胞恶性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1)通过TIMER、GEPIA2、UALCAN、ENCORI、GEO和HPA数据库从mRNA和蛋白水平综合研究STXBP4在头颈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采用qPCR和Western blot分别检测OSCC细胞系中STXBP4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2)用RNA干扰技术下调SCC-9细胞中STXBP4表达,构建敲减组(si-STXBP4-1、si-STXBP4-2和si-STXBP4-3组)和阴性对照组(si-NC组);通过慢病毒转染技术过表达CAL-27细胞中的STXBP4,构建过表达组(LV-STXBP4组)和阴性对照组(LV-NC组)。分别用CCK-8实验、平板集落形成实验和Transwell实验检测OSCC细胞活力、集落形成能力和迁移能力;用Western blot检测上皮-间充质转化(EMT)相关蛋白表达。(3)用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探究STXBP4在体内对OSCC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1)TIMER、GEPIA2、UALCAN、ENCORI和GEO数据库分析发现,与正常组织相比,STXBP4的mRNA水平在头颈鳞状细胞癌组织中表达上调;HPA蛋白数据库分析显示,STXBP4在头颈鳞癌组织中表达比正常口腔黏膜组织较高。与正常口腔黏膜细胞相比,STXBP4在5种OSCC细胞系中高表达(P<0.05)。(2)SCC-9细胞转染si-STXBP4-1、si-STXBP4-2和si-STXBP4-3后,STXBP4的表达显著低于si-NC组(P<0.01);相较于si-NC组,敲减STXBP4的表达后,SCC-9细胞的增殖能力和迁移能力显著降低(P<0.05)。过表达STXBP4后的CAL-27细胞中,STXBP4的表达量显著高于LV-NC组(P<0.01);LV-STXBP4组中CAL-27细胞的增殖能力和迁移能力显著高于LV-NC组(P<0.01)。敲减STXBP4表达后Ncadherin的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而E-cadherin的蛋白表达水平则升高,过表达STXBP4后结果相反(P<0.05)。(3)与LV-NC组相比,过表达STXBP4后,裸鼠皮下移植瘤体积和重量显著升高(P<0.05)。结论:STXBP4在OSCC中高表达,可促进OSCC细胞的增殖和迁移,其对OSCC细胞迁移行为的影响可能与EMT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触融合蛋白结合蛋白4 口腔鳞状细胞癌 细胞增殖 细胞迁移 上皮-间充质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染miRNA-145、黏结合蛋白多糖-2 siRNA对膀胱癌T24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 被引量:3
11
作者 李雨晴 刘红春 朱峰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62-267,共6页
目的:探讨促进膀胱癌T24细胞中微小RNA-145(miRNA-145)的表达、抑制黏结合蛋白多糖-2(syndecan-2)的表达对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方法:实验Ⅰ中T24细胞转染miRNA-145,以未处理细胞为空白对照。采用MTT法检测转染24、48和72 h后细胞增... 目的:探讨促进膀胱癌T24细胞中微小RNA-145(miRNA-145)的表达、抑制黏结合蛋白多糖-2(syndecan-2)的表达对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方法:实验Ⅰ中T24细胞转染miRNA-145,以未处理细胞为空白对照。采用MTT法检测转染24、48和72 h后细胞增殖情况,荧光定量PCR检测转染72 h后syndecan-2,鳞状细胞标志物(P63、TP73和CK5),腺状细胞标志物(MUC-1、MUC-3),神经内分泌细胞标志物(NSE、UCHL-1、CGA)及干细胞标志物(NANOG、OCT3、SOX2和E2F4) mRNA的表达。实验Ⅱ中T24细胞转染Syndecan-2 siRNA,以未处理细胞为空白对照。转染72 h后,采用衰老相关β-半乳糖苷酶法检测细胞衰老情况,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情况,荧光定量PCR检测细胞分化标志物和NANOG mRNA的表达。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转染miRNA-145组细胞增殖和syndecan-2表达被抑制,细胞分化标志物和干细胞标志物mRNA表达均增加(P <0. 05)。沉默Syndecan-2表达后,细胞衰老形态学变化明显,细胞衰老率升高,细胞分化标志物和NANOG mRNA表达增加(P <0. 05)。结论:促进miRNA-145表达可抑制Syndecan-2表达,从而加速细胞衰老和分化,抑制癌细胞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癌 微小RNA-145 结合蛋白多糖-2 增殖 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化螟钙黏蛋白CAD1的原核表达及与Cry1Ac、Cry2Aa蛋白的结合 被引量:1
12
作者 周浩 李博 +2 位作者 牛林 邱林 王永 《生物安全学报》 2018年第4期249-254,共6页
【目的】二化螟是水稻的重要害虫之一,钙黏蛋白(cadherin,CAD)是一类重要的Bt杀虫蛋白受体,在获得二化螟钙黏蛋白基因(Cs CAD1)的基础上,明确Cs CAD1蛋白与Cry1Ac和Cry2Aa蛋白的结合能力。【方法】利用PCR技术克隆Cs CAD1基因片段,将构... 【目的】二化螟是水稻的重要害虫之一,钙黏蛋白(cadherin,CAD)是一类重要的Bt杀虫蛋白受体,在获得二化螟钙黏蛋白基因(Cs CAD1)的基础上,明确Cs CAD1蛋白与Cry1Ac和Cry2Aa蛋白的结合能力。【方法】利用PCR技术克隆Cs CAD1基因片段,将构建的p ET-28a-(+)-Cs CAD1重组质粒转入原核表达菌株BL21(DE3)中,IPTG诱导表达。目的蛋白经Ni柱亲和纯化后SDS-PAGE电泳检测,利用western blot和ligand blot技术分析其与Cry1Ac和Cry2Aa蛋白的结合能力。【结果】重组载体可在表达菌株BL21中表达一个约44 ku的蛋白,原核表达载体构建成功。SDS-PAGE显示该蛋白条带单一,且纯度较好。Ni柱亲和层析纯化该目的蛋白后进行Ligand blot分析,结果显示Cs CAD1重组蛋白可以与Cry1Ac和Cry2Aa蛋白结合。【结论】Cs CAD1蛋白可以与Cry1Ac和Cry2Aa蛋白结合,是潜在的Cry蛋白受体,所得结果有助于阐明Cry1Ac和Cry2Aa蛋白对二化螟的作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化螟 蛋白 原核表达 蛋白结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TAT-DRBD融合蛋白的原核表达及其siRNA结合活性与穿膜功能的鉴定
13
作者 刁艳君 刘家云 +2 位作者 马越云 苏明权 郝晓柯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01-206,共6页
目的:构建3TAT-DRBD重组载体,表达和纯化融合蛋白,并对其siRNA结合活性和穿膜功能进行初步验证。方法:采用基因合成技术获取靶基因3TAT-DRBD,并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ET-44b中;用IPTG诱导融合蛋白表达,镍亲和凝胶层析柱纯化融合蛋白,凝血... 目的:构建3TAT-DRBD重组载体,表达和纯化融合蛋白,并对其siRNA结合活性和穿膜功能进行初步验证。方法:采用基因合成技术获取靶基因3TAT-DRBD,并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ET-44b中;用IPTG诱导融合蛋白表达,镍亲和凝胶层析柱纯化融合蛋白,凝血酶切除标签,Western blotting鉴定。凝胶迁移阻滞实验验证DRBD和siRNA的结合能力,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TAT的穿膜能力。结果:限制性酶切和基因测序表明重组质粒pET-44b-3TAT-DRBD构建成功;IPTG诱导后3TAT-DRBD融合蛋白(含Nus标签和S标签)在大肠杆菌中高效表达,可溶性蛋白占菌体总蛋白约80%;成功切除融合标签并纯化了无标签的融合蛋白,经Western blotting鉴定其相对分子质量约为17 000;凝胶迁移阻滞实验证明,融合蛋白3TAT-DRBD能有效结合靶向survivin基因的siRNA(survivin-siRNA);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可见,在TAT的介导下survivin-siRNA穿透胞膜进入前列腺癌PC3细胞的效率明显增高。结论:成功表达并纯化了具有siRNA结合活性与穿膜功能的3TAT-DRBD融合蛋白,为进一步3TAT-DRBD的功能研究及临床应用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AT DRBD 融合蛋白 SIRNA 前列腺癌 结合活性 穿膜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硬膜外分娩镇痛影响子痫前期产妇黏结合蛋白多糖1的前瞻性队列研究(英文) 被引量:3
14
作者 孙申 田复波 +1 位作者 黄绍强 袁红斌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478-484,共7页
目的评估硬膜外分娩镇痛对子痫前期产妇黏结合蛋白多糖1(syndecan-1)的影响。方法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150例大于37孕周的子痫前期初产妇被纳入这项前瞻性队列研究,依据产妇第1次宫颈检查宫口扩张2cm时是否申请分娩镇痛,分为分娩镇痛... 目的评估硬膜外分娩镇痛对子痫前期产妇黏结合蛋白多糖1(syndecan-1)的影响。方法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150例大于37孕周的子痫前期初产妇被纳入这项前瞻性队列研究,依据产妇第1次宫颈检查宫口扩张2cm时是否申请分娩镇痛,分为分娩镇痛组(试验组)和非分娩镇痛组(对照组),每组75例。主要结果是syndecan-1从基础值到干预后2h的变化平均值和百分数;次要结果是疼痛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IL-6、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从基础值到干预后2h的变化。结果试验组syndecan-1从基础值到干预后2h的变化平均值为(-11.49±82.80)ng/mL,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5.09±55.14)ng/mL(P<0.001),其变化百分数也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1)。试验组VAS和MAP较对照组均显著降低(P<0.001)。两组间IL-6水平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硬膜外分娩镇痛可降低syndecan-1水平、VAS和MAP,而对IL-6水平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膜外分娩镇痛 子痫前期 结合蛋白多糖1 IL-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nTBP-1/RGD和minTBP-1/IGF-1靶向融合蛋白促进2型糖尿病条件下钛种植体骨结合的研究
15
作者 王君俊 张旻 张茜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S01期398-398,共1页
目的通过生物信息学软件设计融合蛋白minTBP-1/RGD和minTBP-1/IGF-1,构建钛种植体仿生化生物活性涂层,提高2型糖尿病(T2DM)钛种植体-骨结合力。方法采用同源建模法结合AutoDock软件设计minTBP-1-GQGQGQGQGQGRGD及3 minTBP-1-GSIEGR-IGF-... 目的通过生物信息学软件设计融合蛋白minTBP-1/RGD和minTBP-1/IGF-1,构建钛种植体仿生化生物活性涂层,提高2型糖尿病(T2DM)钛种植体-骨结合力。方法采用同源建模法结合AutoDock软件设计minTBP-1-GQGQGQGQGQGRGD及3 minTBP-1-GSIEGR-IGF-1融合蛋白,修饰钛种植体并植入T2DM大鼠股骺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钛种植体 同源建模法 种植体骨结合 生物活性涂层 融合蛋白 RGD TBP 生物信息学软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c段受体结合蛋白(SPA-SPG)基因克隆表达及其在IgG纯化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6
作者 孟照辉 林兵 +1 位作者 谢月辉 张克勤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46-149,共4页
利用生物信息学 ,遴选编码SPA及SPG蛋白的基因 ,进行密码子优化 ,将目的基因分割成互为重叠的小片段寡聚核苷酸链 ,采用一步升温后T4DNA连接酶连接的方法 ,合成了编码SPA及SPG蛋白的融合基因 .将其克隆到pSK质粒进行扩增 ,经测序、修正... 利用生物信息学 ,遴选编码SPA及SPG蛋白的基因 ,进行密码子优化 ,将目的基因分割成互为重叠的小片段寡聚核苷酸链 ,采用一步升温后T4DNA连接酶连接的方法 ,合成了编码SPA及SPG蛋白的融合基因 .将其克隆到pSK质粒进行扩增 ,经测序、修正后再克隆到表达载体 ,高效表达了带His6的融合蛋白———蛋白AG .将蛋白AG共价结合到表面带羧基的磁粒上 ,形成蛋白AG磁粒复合物 ,用此复合物可在 1h内从大鼠、小鼠、人、猕猴、马、羊及猪等常用实验动物血清中纯化IgG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c段受体结合蛋白 SPA-SPG 融合基因合成 蛋白AG磁粒 IGG 纯化 受体结合蛋白 基因克隆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肿瘤临床》文章推荐:鸟苷酸结合蛋白α亚基变异与腹膜假黏液瘤关系的研究进展
17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526-526,共1页
鸟苷酸结合蛋白(guanine nucleotide-binding protein,G蛋白)是细胞信号转导的关键调控因子。G蛋白结构和功能异常是诸多疾病的常见分子病理机制。α亚基是G蛋白结构和功能中心。腹膜假黏液瘤(pseudomyxoma peritonei,PMP)是一种以黏蛋... 鸟苷酸结合蛋白(guanine nucleotide-binding protein,G蛋白)是细胞信号转导的关键调控因子。G蛋白结构和功能异常是诸多疾病的常见分子病理机制。α亚基是G蛋白结构和功能中心。腹膜假黏液瘤(pseudomyxoma peritonei,PMP)是一种以黏蛋白持续分泌为主要病理特征的恶性肿瘤综合征,Gα蛋白结构、功能变异导致黏液的持续分泌,是腹膜假黏液瘤的重要分子病理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膜假液瘤 鸟苷酸结合蛋白 Α亚基 细胞信号转导 G蛋白 蛋白 病理特征 恶性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手性醇脱氢酶与甲酸脱氢酶的融合蛋白体系的构建 被引量:4
18
作者 吴希 张翀 邢新会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2562-2567,共6页
The bifunctional fusion protein systems consisting of Rhodococcus erythropolis chiral alcohol dehydrogenase(READH),Candida boidinii formate dehydrogenase(CbFDH) or maltose binding protein(MBP) were constructed to rege... The bifunctional fusion protein systems consisting of Rhodococcus erythropolis chiral alcohol dehydrogenase(READH),Candida boidinii formate dehydrogenase(CbFDH) or maltose binding protein(MBP) were constructed to regenerate the cofactors for biocatalysis.READH originated from Rhodococcus erythropolis is an(S)-specific nicotinamide adenine dinucleotide(NADH)-dependent alcohol dehydrogenase,meanwhile,CbFDH originated from Candida boidinii is an NADH-dependent formate dehydrogenase.The strategies of the different fusion protein systems included:(1) fusion of the N terminus of READH to the C terminus of MBP,(2) fusion of the N terminus of CbFDH to the C terminus of MBP,(3) fusion of the N terminus of READH to the C terminus of CbFDH,(4) fusion of the C terminus of READH to the N terminus of CbFDH.The activities of READHs were depressed in all fusion strategies.When the N terminus of READH was fused to the C terminus of CbFDH,READH reached the highest activity,but CbFDH had no activity.In contrast,when the C terminus of READH was fused to the N terminus of CbFDH,CbFDH showed the highest activity,and both moieties displayed activities.From this study,the authors suggest that the rational design of the bifunctional fusion protein system may improve the biocatalysis efficiency by the simultaneous cofactor regener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融合蛋白 辅酶再生 手性醇脱氢酶 甲酸脱氢酶 麦芽糖结合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本血吸虫脂肪酸结合蛋白重组抗原对小鼠免疫保护性的研究 被引量:8
19
作者 赵巍 苏川 +7 位作者 吴海玮 胡雪梅 沈蕾 季敏君 王荣芝 马磊 陈淑贞 张兆松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42-44,73,共4页
目的 研究日本血吸虫 (中国大陆株 )脂肪酸结合蛋白 (Sj FABPc)重组抗原作为血吸虫病疫苗候选分子的潜能 ,并探讨Sj FABPc/Sj2 6GST融合蛋白作为复合疫苗的可能性。 方法 用亲和层析法制备Sj FABPc重组抗原和Sj FABPc/Sj2 6GST融合蛋... 目的 研究日本血吸虫 (中国大陆株 )脂肪酸结合蛋白 (Sj FABPc)重组抗原作为血吸虫病疫苗候选分子的潜能 ,并探讨Sj FABPc/Sj2 6GST融合蛋白作为复合疫苗的可能性。 方法 用亲和层析法制备Sj FABPc重组抗原和Sj FABPc/Sj2 6GST融合蛋白。将两种蛋白分别免疫BALB/c小鼠后进行攻击感染试验。结果 Sj FABPc及Sj FABPc/Sj2 6GST分别诱导小鼠产生了 2 3 6 0 % (P <0 0 5 )和 2 1 72 % (P >0 0 5 )的成虫减虫率 ,5 9 36 % (P <0 0 0 1)和 4 9 6 8% (P <0 0 0 1)的总减卵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血吸虫 脂肪酸结合蛋白 重组抗原 融合表达 免疫保护 血吸虫病 动物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对中重度银屑病患者血清脂肪因子水平的影响:前瞻性非随机对照试验 被引量:6
20
作者 乔菊 李峰 +2 位作者 何春霞 吴超 晋红中 《协和医学杂志》 CSCD 2019年第3期243-248,共6页
目的分析注射用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对中重度斑块型银屑病患者血清脂联素(adiponectin,APN)、视黄醇结合蛋白4 (retinol binding protein 4,RBP4)、瘦素(leptin,LEP) 3种脂肪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1月至2... 目的分析注射用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对中重度斑块型银屑病患者血清脂联素(adiponectin,APN)、视黄醇结合蛋白4 (retinol binding protein 4,RBP4)、瘦素(leptin,LEP) 3种脂肪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1月至2018年5月在北京协和医院皮肤科就诊的30例中重度斑块型银屑病患者作为治疗组,同时选取在本院健康医学部进行体检的25名健康人作为健康对照组。治疗组均给予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50 mg皮下注射,每周1次,共12次。检测健康对照组及治疗组治疗前(基线)和治疗后12周血清APN、RBP4、LEP的浓度;分析两组之间以及治疗组治疗前后血清脂肪因子水平是否存在差异,并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法评估治疗组基线血清APN、RBP4、LEP表达水平与银屑病皮损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psoriasis area and severity index,PASI)之间有无线性相关关系。结果治疗组基线APN水平[9. 73(6. 69,12. 37)比(14. 25 (10. 53,23. 28),P <0. 001]、LEP水平[0. 42 (0. 17,2. 60)比3. 90 (1. 38,7. 20),P=0. 002]较健康对照组降低, RBP4较健康对照组升高[12. 29 (10. 62, 21. 33)比9. 13 (7. 36,15. 78),P=0. 024];治疗组治疗后APN水平[11. 95 (8. 12,15. 26)比9. 73 (6. 69, 12. 37), P=0. 027]、LEP水平[2. 84 (1. 04,9. 34)比0. 42 (0. 17,2. 60),P<0. 001]较治疗前明显升高,而RBP4水平较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125);基线APN、RBP4、LEP浓度均与PASI无线性相关关系。结论脂肪因子可能参与了银屑病的慢性炎症过程,抗肿瘤坏死因子α治疗可能改善银屑病的炎症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屑病 脂联素 视黄醇结合蛋白4 瘦素 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