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1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灰黄青霉CF3对盐胁迫下樱桃番茄生长及生理生化的影响
1
作者 王晓龙 牛晓磊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3期203-209,共7页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灰黄青霉(Penicillium griseofulvum)CF3对200 mmol/L NaCl处理下樱桃番茄植株生物量、叶绿素含量、光合参数以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探究灰黄青霉CF3菌剂对盐胁迫下樱桃番茄生长发育及生理生化的缓解效应。结果表明,...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灰黄青霉(Penicillium griseofulvum)CF3对200 mmol/L NaCl处理下樱桃番茄植株生物量、叶绿素含量、光合参数以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探究灰黄青霉CF3菌剂对盐胁迫下樱桃番茄生长发育及生理生化的缓解效应。结果表明,在盐胁迫下施加灰黄青霉CF3后,樱桃番茄幼苗的株高、根长、地上部干鲜重等生物量显著高于不添加CF3的植株。与单独盐处理相比,盐胁迫下施加灰黄青霉CF3后,樱桃番茄的叶绿素a含量增加了25.88%,叶绿素b含量增加了21.98%,叶绿素总含量增加了24.73%,可溶性糖含量提高了12.82%、可溶性蛋白含量提高了11.34%、脯氨酸含量提高了17.03%,MDA含量降低了23.33%。与单独盐处理相比,盐胁迫下施加灰黄青霉CF3后,盐胁迫下的叶片H_(2)O_(2)含量降低了8.76%,O_(2)^(-)·含量降低了15.25%。此外,盐胁迫下施加灰黄青霉CF3也能显著提高樱桃番茄幼苗中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等抗氧化相关酶的活性,其中POD活性上升了18.21%,SOD活性上升了50.20%,CAT活性上升了20.57%。综上所述,施用灰黄青霉CF3可缓解盐胁迫对樱桃番茄生长的抑制作用,增强樱桃番茄的光合作用,还提高其抗氧化能力,从而缓解盐胁迫对樱桃番茄造成的氧化损伤,具有改善盐胁迫对植物生长抑制的能力,有较好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青霉 樱桃番茄 促生作用 盐胁迫 光合作用 抗氧化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灰黄青霉CF3对木薯促生作用机理的初步研究
2
作者 臧文帅 谌昕伟 +6 位作者 卢东莹 杨琦 杨健飞 李慈云 李若彤 杨静 牛晓磊 《热带生物学报(中英文)》 2025年第4期504-511,共8页
植物根际促生菌可以显著促进植物生长,已有研究表明,灰黄青霉CF3能促进木薯生长。本研究为进一步探究灰黄青霉CF3促生作用的机理,采用菌剂接种的盆栽试验,通过木薯光合色素、光合速率、氮含量测定以及木薯氮转运和同化相关基因表达等指... 植物根际促生菌可以显著促进植物生长,已有研究表明,灰黄青霉CF3能促进木薯生长。本研究为进一步探究灰黄青霉CF3促生作用的机理,采用菌剂接种的盆栽试验,通过木薯光合色素、光合速率、氮含量测定以及木薯氮转运和同化相关基因表达等指标,从植物氮素吸收利用角度,深入阐释CF3促进木薯生长的机理。结果表明:接种CF3的木薯叶片相较对照组,其叶绿素a、叶绿素b、类胡萝卜素和总叶绿素浓度分别提高了44%、47%、38%和46%,同时其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水分利用效率和蒸腾速率分别提高了55%、35%、43%和23%;其叶片氮含量提高了56%,其根氮含量分别提高了4.5%,土壤总含氮量没有显著差异;转录组结果表明,根中铵转运蛋白基因MeAMT2.5、硝态氮转运蛋白基因MeNPF6.5、硝酸盐还原基因MeNR、MeNiR及铵同化基因MeGS和MeGOGAT在接种CF3后表达量显著升高。结论:接种灰黄青霉CF3后,激活了木薯根和叶片中氮转运相关基因、硝酸盐还原基因、铵同化基因等的表达,从而提高了木薯根和叶片中氮含量,进而提高了叶绿素的含量,增强了光合作用,从而促进了木薯生长。本研究为进一步阐释灰黄青霉CF3对木薯的促生机理,并为灰黄青霉CF3的田间应用奠定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青霉CF3 木薯 促生 氮转运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培养条件下灰黄青霉分生孢子的核数分析
3
作者 蔡雅婷 张俊航 +1 位作者 李佳祺 施碧红 《福建农业科技》 2024年第12期70-74,共5页
分生孢子是青霉菌的无性繁殖细胞,其核型特征对青霉菌的生长繁殖、遗传育种等具有重要影响,用水琼脂和察氏培养基在不同的培养天数中寻找单核分生孢子比例最高的条件。采用DAPI核染色法,荧光显微观察灰黄青霉Penicilliumgriseofulvum分... 分生孢子是青霉菌的无性繁殖细胞,其核型特征对青霉菌的生长繁殖、遗传育种等具有重要影响,用水琼脂和察氏培养基在不同的培养天数中寻找单核分生孢子比例最高的条件。采用DAPI核染色法,荧光显微观察灰黄青霉Penicilliumgriseofulvum分生孢子在水琼脂和察氏培养条件及不同天数的核型特征。结果表明:灰黄青霉生长发育过程分生孢子同时出现单核、双核及多核现象,其核型具有多样性。在不同培养基中的分生孢子各种核型的比例呈现显著差异(P<0.001);而在相同培养基,不同培养时间的特定核型的分生孢子占比相对稳定,未呈现显著差异(P>0.05)。研究结果为更好地开展灰黄青霉的遗传操作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青霉 分生孢子核型 DAPI核染色法 核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黄青霉原生质体制备和再生影响因子分析 被引量:25
4
作者 孙传宝 朱春宝 许文思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241-243,310,共4页
产黄青霉原生质体制备过程中 ,菌丝体最佳酶解条件与原生质体释放最适条件不同 ,菌丝体培养基含有 0 .0 5 % L-天冬酰胺时 ,选取培养 48h的菌丝体 ,在裂解酶 (L ysing enzym e)浓度 15 mg/ ml,0 .7mol/ LKCl作为渗透压稳定剂的条件下酶... 产黄青霉原生质体制备过程中 ,菌丝体最佳酶解条件与原生质体释放最适条件不同 ,菌丝体培养基含有 0 .0 5 % L-天冬酰胺时 ,选取培养 48h的菌丝体 ,在裂解酶 (L ysing enzym e)浓度 15 mg/ ml,0 .7mol/ LKCl作为渗透压稳定剂的条件下酶解 ,可获得大量原生质体 ;同时 ,再生培养基中含有 2 5 mm ol/ L Ca2 +离子、上层琼脂浓度 1.1%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青霉 原生质体 再生率 发酵 丝状真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黄青霉形态的显微图像分析研究 被引量:11
5
作者 丁乐洪 储炬 +1 位作者 庄英萍 张嗣良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31-133,共3页
利用显微图像分析法对产黄青霉的菌丝形态进行了定量研究 ,并统计分析了青霉素发酵过程中菌丝形态的变化规律 ,具体对菌丝总长度、菌丝生长期的菌丝生长单位。
关键词 显微图像分析 黄青霉 菌丝形态 发酵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根瘤农杆菌LBA4404 Ti质粒介导高效转化产黄青霉及克隆vgb基因 被引量:7
6
作者 孙传宝 朱春宝 +1 位作者 朱宝泉 许文思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87-91,107,共6页
通过根瘤农杆菌 (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 L BA4 4 0 4中 Ti-质粒的介导将含有透明颤菌血红蛋白 (Vitreoscilla Hemoglobin,VHb)基因 vgb和博来霉素 (bleomycin)抗性基因转移到产黄青霉 (Penicilliumchrysogenum)中 ;利用根瘤农杆... 通过根瘤农杆菌 (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 L BA4 4 0 4中 Ti-质粒的介导将含有透明颤菌血红蛋白 (Vitreoscilla Hemoglobin,VHb)基因 vgb和博来霉素 (bleomycin)抗性基因转移到产黄青霉 (Penicilliumchrysogenum)中 ;利用根瘤农杆菌介导转化产黄青霉孢子时需要有乙酰丁香酮诱导 ;转化菌丝体时乙酰丁香酮不是必要的 ,但一定浓度的乙酰丁香酮可提高转化率 ,与原生质体转化法相比可提高转化率 10倍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瘤农杆菌 TI质粒 黄青霉 VGB基因 原生质体转化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灰黄青霉对瓜列当的防效及对番茄根区土壤微生物的影响 被引量:9
7
作者 陈杰 马永清 +1 位作者 郭振国 薛泉宏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766-773,共8页
根寄生杂草瓜列当(Orobanche aegyptiaca)严重危害番茄(Solanum lycopersicum)等多种经济作物的产量和品质。如何有效防除仍是当今瓜列当研究重点之一。真菌是列当的生防因子之一,但目前对农作物无致病性的列当生防真菌的研究尚少。本... 根寄生杂草瓜列当(Orobanche aegyptiaca)严重危害番茄(Solanum lycopersicum)等多种经济作物的产量和品质。如何有效防除仍是当今瓜列当研究重点之一。真菌是列当的生防因子之一,但目前对农作物无致病性的列当生防真菌的研究尚少。本研究通过培养皿试验研究1 株灰黄青霉(Penicillium griseofulvum, CF3)的无细胞发酵滤液对瓜列当种子萌发和发芽管生长的影响,通过盆栽试验研究CF3 粉状制剂对瓜列当的防除效果及对寄主番茄生长和根区土壤微生物的影响。结果表明: 1)培养皿试验中, CF3 发酵液抑制了瓜列当种子萌发和发芽管生长。其中,在放有瓜列当种子与番茄幼苗的培养皿中,加入CF3 发酵液后培养6 d,瓜列当种子的萌发均被完全抑制;添加CF3 发酵液与霍格兰德营养液体积比为1∶2、1∶4、1∶6 和1∶8 的混合液培养8 d 后,瓜列当种子的萌发率与对照相比分别减少80.26%、70.26%、68.10%和47.51%。CF3 发酵液原液、10倍稀释液和100 倍稀释液处理后使瓜列当发芽管长度与对照相比分别缩短100.00%、68.84%和19.24%。2)盆栽试验中, CF3 菌剂抑制了瓜列当的出土和单株瓜列当的生长,并使番茄增产。施加1.0 g·kg^-1 CF3 菌剂130 d后,瓜列当的出土数量、出土率和单株瓜列当干重分别降低76.19%、85.30%和28.48%,番茄果实鲜重增加51.57%。此外,灰黄青霉菌剂还调整了番茄根区土壤的微生物区系结构,使施加菌剂130 d 后番茄根区土壤中除接入CF3 外真菌数量与对照相比降低75.60%,细菌与真菌的数量之比增加117.57%。平均来看, CF3 使番茄根区土壤中除CF3 外真菌数量降低42.81%,放线菌总数增加84.15%。本研究表明,灰黄青霉CF3 具有防除番茄上寄生瓜列当的能力,适宜作为瓜列当的生防真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瓜列当 黄青霉 真菌 生物防治 土壤微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黄青霉、扣囊复膜孢酵母替代部分大曲提高食醋原料利用率 被引量:4
8
作者 张琪 王静慧 +3 位作者 花锦 王如福 侯红萍 霍乃蕊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28-32,共5页
从分离自山西老陈醋大曲中高产糖化酶和纤维素酶的菌株中筛选优良菌株,制成麸曲与大曲共发酵,采用混料回归设计确定最佳原料配比并检测食醋质量。结果表明,以菌株AS3.4309(M0)为对照菌株,筛选出产黄青霉(M4)和扣囊复膜孢酵母(M8),大曲... 从分离自山西老陈醋大曲中高产糖化酶和纤维素酶的菌株中筛选优良菌株,制成麸曲与大曲共发酵,采用混料回归设计确定最佳原料配比并检测食醋质量。结果表明,以菌株AS3.4309(M0)为对照菌株,筛选出产黄青霉(M4)和扣囊复膜孢酵母(M8),大曲与麸曲的最佳总添加量为主料的40%,其中大曲25.10%,M8麸曲6.81%,M4麸曲8.09%,安琪酵母0.06%,料水比1∶3(g∶m L),此时酒精度为11.2%vol。制成麸曲与大曲共发酵后酒精度显著高于菌株M0(P<0.05),与大曲单独发酵相比,麸曲M4+M8+大曲共酵提高原料利用率提高了31.81%,减少大曲用量37.25%,且食醋各项质量指标均符合国家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青霉 扣囊复膜孢酵母 大曲 山西老陈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黄青霉发酵过程中菌体量测定的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袁洪水 李术娜 +2 位作者 朱宝成 王峰 王世英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83-86,共4页
对产黄青霉(Penicillium chrysogenum)发酵过程中菌丝量的测定方法进行研究,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超声波破碎细胞以及二苯胺显色法进行菌体量测定的方法,此方法与常规的测定菌体干重的方法比较,能很好地反映发酵过程中菌体量的变化情况。... 对产黄青霉(Penicillium chrysogenum)发酵过程中菌丝量的测定方法进行研究,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超声波破碎细胞以及二苯胺显色法进行菌体量测定的方法,此方法与常规的测定菌体干重的方法比较,能很好地反映发酵过程中菌体量的变化情况。该方法重现性好、准确度和精密度较高,用于含固形物的发酵液中菌丝量的测定,得到了满意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青霉 菌体量 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真菌灰黄青霉Penicillium griseofulvum次级代谢产物中一个新的内酯醛结构 被引量:8
10
作者 徐燕 田沙沙 朱华结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559-561,共3页
采用硅胶柱色谱,半制备高压液相色谱(HPLC),ODS柱色谱以及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等多种方法从海洋真菌灰黄青霉Penicillium griseofulvum发酵液的乙酸乙酯萃取物中分离纯化得到3个化合物,采用1D NMR(1H NMR、13C NMR、DEPT)、2D NMR(... 采用硅胶柱色谱,半制备高压液相色谱(HPLC),ODS柱色谱以及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等多种方法从海洋真菌灰黄青霉Penicillium griseofulvum发酵液的乙酸乙酯萃取物中分离纯化得到3个化合物,采用1D NMR(1H NMR、13C NMR、DEPT)、2D NMR(HMBC、HMQC、1H-1H COSY)及MS等光谱学方法分析及参考相应的文献,确定它们的结构分别为:2-(6-羟基-5,7-二甲基苯并呋喃酮-4-基)乙醛(1)、对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2)和己二酸二乙基己酯(3),其中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真菌 黄青霉 次级代谢产物 NM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快速提取丝状真菌产黄青霉DNA的方法 被引量:4
11
作者 何叶喧 王世英 +1 位作者 李兵 朱宝成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503-504,共2页
介绍一种快速有效的提取丝状真菌产黄青霉染色体DNA的方法。该方法以100mm o l/L T ris、100mm o l/L N aC l、50mm o l/L EDTA-N a2和2%SDS(pH 9.0)为提取液,经石英砂研磨破壁,获得了较高质量的染色体DNA,该法较酶解法和氯化苄法廉价... 介绍一种快速有效的提取丝状真菌产黄青霉染色体DNA的方法。该方法以100mm o l/L T ris、100mm o l/L N aC l、50mm o l/L EDTA-N a2和2%SDS(pH 9.0)为提取液,经石英砂研磨破壁,获得了较高质量的染色体DNA,该法较酶解法和氯化苄法廉价、快速、安全,且不影响其后续的分子生物学操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青霉 染色体DNA 提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剪切环境与产黄青霉形态和代谢的关系 被引量:2
12
作者 武斌 李涛 戴干策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162-169,共8页
结合青霉素发酵过程,考察了产黄青霉形态变化和发酵罐中剪切环境对菌体形态的影响。考察的产黄青霉菌株对强剪切作用呈现出瞬时响应和逐渐衰减的反应机制,实际剪切强度介于发酵罐内最高剪切速率和平均剪切速率之间。提出了总体剪切强... 结合青霉素发酵过程,考察了产黄青霉形态变化和发酵罐中剪切环境对菌体形态的影响。考察的产黄青霉菌株对强剪切作用呈现出瞬时响应和逐渐衰减的反应机制,实际剪切强度介于发酵罐内最高剪切速率和平均剪切速率之间。提出了总体剪切强度的概念,用于定量表达不同桨型、多层搅拌下剪切环境。青霉素发酵需要在较强剪切环境中进行,采用轴向流桨和涡轮桨组合搅拌时,可通过调整桨径和搅拌转速来保证剪切环境满足菌体生长和代谢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剪切环境 青毒素 发酵 黄青霉 形态 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产黄青霉培养液的上清液生物合成纳米银影响因素的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杨素玲 孟佑婷 +2 位作者 刘桂君 王平 尚宏忠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3年第2期503-504,506,共3页
[目的]对利用产黄青霉培养液的上清液生物合成纳米银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方法]利用紫外-可见光谱和投射电镜研究硝酸银起始浓度、pH值、光照和微波辐照等条件对合成反应速率及合成纳米银粒径的影响。[结果]硝酸银的最佳起始浓度为2 mm... [目的]对利用产黄青霉培养液的上清液生物合成纳米银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方法]利用紫外-可见光谱和投射电镜研究硝酸银起始浓度、pH值、光照和微波辐照等条件对合成反应速率及合成纳米银粒径的影响。[结果]硝酸银的最佳起始浓度为2 mmol/L;随着反应体系pH值的升高,反应速率随之加快,合成纳米银粒子的粒径变小;光照和微波辐照均能有效促进纳米银的合成。[结论]该研究为实现纳米银的可控合成提供了试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青霉 纳米银 生物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黄青霉谷胱甘肽S-转移酶基因PcgstA的克隆与鉴定(英文)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富强 郑桂珍 +4 位作者 赵颖 任志红 贾茜 贺建功 于军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1223-1229,1230,共8页
从青霉素工业生产菌产黄青霉(Penicilliumchrysogenum)中首次克隆了一个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基因,定名为PcgstA.该基因的开放阅读框长840bp,含有两个内含子,编码一个238氨基酸残基的蛋白质.其推断的氨基酸序列与一些已经鉴定的丝状真... 从青霉素工业生产菌产黄青霉(Penicilliumchrysogenum)中首次克隆了一个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基因,定名为PcgstA.该基因的开放阅读框长840bp,含有两个内含子,编码一个238氨基酸残基的蛋白质.其推断的氨基酸序列与一些已经鉴定的丝状真菌GST具有50%左右的序列一致性.PcgstA的完整编码区经RT-PCR扩增、验证,插入原核表达载体pET11a,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RP菌株,表达得到重组PcGSTA蛋白.酶活测定证实,重组PcGSTA具有GST活性,其对底物CDNB(1-chloro-2,4-dinitrobenzene)的比活为(0.159±0.031)μmol/(min·mg).利用TaqMan探针法,对PcgstA的表达情况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在添加了侧链前体苯乙酸的青霉素生产培养基中,PcgstA的表达水平和在不含苯乙酸培养基中的表达相比明显下调,显示了该基因与苯乙酸代谢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青霉 谷胱甘肽S-转移酶 苯乙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黄青霉抗真菌几丁质酶的纯化及特性分析 被引量:6
15
作者 高兆建 丁飞鸿 +2 位作者 陈欢 耿云龙 赵宜峰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4期129-136,共8页
为实现抗真菌性能的耐热新型几丁质酶在食品防腐及生物防治方面的应用,从产黄青霉Xch23中分离纯化几丁质酶(Chi-Pc76)并研究其应用特性。通过硫酸铵沉淀、DEAE-Cellulose A52离子交换层析和Sephadex G-100凝胶过滤层析纯化得到均一的Chi... 为实现抗真菌性能的耐热新型几丁质酶在食品防腐及生物防治方面的应用,从产黄青霉Xch23中分离纯化几丁质酶(Chi-Pc76)并研究其应用特性。通过硫酸铵沉淀、DEAE-Cellulose A52离子交换层析和Sephadex G-100凝胶过滤层析纯化得到均一的Chi-Pc76。最终得到Chi-Pc76纯化倍数17.1倍,回收率21.6%,比活力为584.8 U/mg。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测得Chi-Pc76分子质量61 kDa。纯化后的Chi-Pc76最佳反应条件为pH 6.0、温度55℃。Chi-Pc76在宽泛的pH 4.0~10.0之间稳定性强,其显著的热稳定性可达到70℃。ChiPc76对底物胶体几丁质具有高的底物特异性,对乙二醇几丁质、α-几丁质、β-几丁质有中等活性,而对其他受试底物无活性或痕量活性。以胶体几丁质为底物K_(m)和V_(max)值分别为0.25 mg/mL和20μmol/(min·mg)。金属离子Ca^(2+)、Ba^(2+)、K^(+)、Na^(+)对酶有明显激活作用;十二烷基硫酸钠、吐温80、苯甲基磺酰氟和尿素对酶活力基本无影响,但Mn^(2+)、Co^(2+)、Fe^(2+)、Ag+、Cu^(2+)、Zn^(2+)、Pb^(2+)、Hg^(2+)和β-巯基乙醇、二硫苏糖醇均对酶活力有抑制作用。Chi-Pc76对黑曲霉、黄曲霉、尖孢镰刀菌和橘青霉均有显著的抗真菌活性,对比文献为产黄青霉抗真菌几丁质酶。鉴于Chi-Pc76纯化简便、热稳定性好、宽广的pH值稳定性、高效降解几丁质和抗真菌等特点,产黄青霉Xch23几丁质酶在几丁质废料综合利用、生物转化药理活性产品、食品保鲜以及植物病原性真菌和昆虫幼虫生物防治等方面具有潜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几丁质酶 黄青霉 分离纯化 酶学特性 抗真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黄青霉原生质体融合及融合子初步分析
16
作者 任志红 张佳 +5 位作者 闫敬 赵颖 戴梦 王红怡 代明伟 张志江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494-498,502,共6页
目的以青霉素工业生产菌株产黄青霉为研究对象,对丝状真菌原生质体融合及其融合子进行了初步的研究。方法通过紫外线诱变和基因转化筛选出具有不同遗传标记的2株亲本菌株,对供体亲本菌株原生质体热灭活后进行原生质体融合,并对融合子进... 目的以青霉素工业生产菌株产黄青霉为研究对象,对丝状真菌原生质体融合及其融合子进行了初步的研究。方法通过紫外线诱变和基因转化筛选出具有不同遗传标记的2株亲本菌株,对供体亲本菌株原生质体热灭活后进行原生质体融合,并对融合子进行了分离及传代分离。结果在选择性培养基上筛选到5株融合子,融合率为2.97×10-5,融合子分离和传代分离后产生亲本菌株分离子和异核体。结论 5株融合子均为异核体,在自然条件下融合子很难形成杂合二倍体和重组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青霉 原生质体融合 融合子 分离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产黄青霉制备高活力蔗糖转化酶
17
作者 陈庆森 王育 +1 位作者 张莉 陈伟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2期18-22,共5页
利用产黄青霉发酵法制备具蔗糖转化酶活力的生物催化剂,制备工艺简单,无需特殊提纯手段。该酶制剂经研究表明:以10%蔗糖为底物,于37℃,pH7.0±0.5条件下,经6h连续转化可将10%蔗糖溶液完全转化为转化糖浆,其转化率达到10... 利用产黄青霉发酵法制备具蔗糖转化酶活力的生物催化剂,制备工艺简单,无需特殊提纯手段。该酶制剂经研究表明:以10%蔗糖为底物,于37℃,pH7.0±0.5条件下,经6h连续转化可将10%蔗糖溶液完全转化为转化糖浆,其转化率达到1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蔗糖转化酶 糖浆 黄青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黄青霉发酵鸭肉制品食用品质、微观结构及物理化学特性变化 被引量:10
18
作者 蓝天婵 于冰 +6 位作者 孙京新 王淑玲 郭丽萍 王宝维 黄明 郝小静 乔昌明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1期36-43,共8页
为探讨产黄青霉(Penicillium chrysogenum)发酵鸭肉制品的食用品质、微观结构及物理化学特性变化,将产黄青霉接入高温灭菌后的鸭肉中,(27±1)℃下前发酵7 d、30℃下后发酵14 d得到发酵鸭肉制品。采用质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 为探讨产黄青霉(Penicillium chrysogenum)发酵鸭肉制品的食用品质、微观结构及物理化学特性变化,将产黄青霉接入高温灭菌后的鸭肉中,(27±1)℃下前发酵7 d、30℃下后发酵14 d得到发酵鸭肉制品。采用质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拉曼光谱仪、低场核磁共振仪和气相色谱(gas chromatography,GC)-质谱(mass spectrometry,MS)联用仪分别分析产黄青霉发酵鸭肉制品的质地、微观结构、蛋白质构象、水分分布和挥发性物质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产黄青霉发酵鸭肉的硬度和弹性明显降低,黏性明显增加。扫描电子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到经产黄青霉发酵的鸭肉无完整肌原纤维,呈无序排列并黏连的颗粒状。拉曼光谱表明,产黄青霉发酵鸭肉蛋白质二级结构中α-螺旋相对含量减少,β-折叠相对含量增加,β-转角和无规卷曲相对含量变化不明显;色氨酸、酪氨酸残基微环境疏水性显著增强(P<0.05)。低场核磁共振研究发现结合水和不易流动水相对含量显著降低(P<0.05)。GC-MS分析表明未发酵鸭肉制品挥发性物质为29种,而产黄青霉发酵鸭肉制品挥发性物质为48种,其中酮类、酯类和酸类是新产生的挥发性物质。产黄青霉可用于生产特定风味和质地的发酵肉制品,为开发可安全食用的发酵鸭肉制品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青霉 发酵鸭肉 质地 拉曼光谱 低场核磁共振 挥发性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透明颤菌血红蛋白基因在产黄青霉中的克隆与表达 被引量:5
19
作者 李兵 李术娜 +2 位作者 周艳芬 赵晓瑜 朱宝成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400-402,共3页
将透明颤菌血红蛋白基因(vgb)克隆至质粒载体pMK4中,构建成表达载体pMK4-LV,并将表达载体pMK4-LV转化青霉素生产菌株———产黄青霉的原生质体,获得转化子。经发酵实验表明,vgb的表达可以使产黄青霉的生物量提高9.76%,青霉素的产量提高9... 将透明颤菌血红蛋白基因(vgb)克隆至质粒载体pMK4中,构建成表达载体pMK4-LV,并将表达载体pMK4-LV转化青霉素生产菌株———产黄青霉的原生质体,获得转化子。经发酵实验表明,vgb的表达可以使产黄青霉的生物量提高9.76%,青霉素的产量提高9.6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青霉 透明颤菌血红蛋白 原生质体 转化 效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黄青霉β-甘露聚糖酶的高效表达、性质及应用 被引量:9
20
作者 甄红敏 华晓晗 +4 位作者 马俊文 温永平 李延啸 闫巧娟 江正强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98-105,共8页
将产黄青霉(Penicillium chrysogenum)来源的β-甘露聚糖酶(PcMan26A)在毕赤酵母中高效表达,经高密度发酵,发酵液酶活力达25200 U/mL。该酶属于GH26家族,与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CBS 513.88来源的β-甘露聚糖酶同源性最高(67.8%),... 将产黄青霉(Penicillium chrysogenum)来源的β-甘露聚糖酶(PcMan26A)在毕赤酵母中高效表达,经高密度发酵,发酵液酶活力达25200 U/mL。该酶属于GH26家族,与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CBS 513.88来源的β-甘露聚糖酶同源性最高(67.8%),是一个新型β-甘露聚糖酶。PcMan26A的最适催化条件为pH 6.0和50℃,在pH 4.0~8.0和45℃下具有良好的稳定性。该酶对魔芋粉具有最高的比活力,为3581.0 U/mg。进一步利用该酶水解魔芋粉得到魔芋甘露寡糖,产品得率为86.2%;经分析,其主要组分为聚合度大于4的甘露寡糖。该β-甘露聚糖酶适用于生产魔芋甘露寡糖,为魔芋甘露寡糖的酶法生产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青霉 Β-甘露聚糖酶 毕赤酵母 魔芋粉 甘露寡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