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花色洋紫荆花瓣花青素和类黄酮物质组成和含量的变化 被引量:6
1
作者 陈勇 李嘉杰 +4 位作者 郑丹菁 罗树凯 孟诗原 钱磊 代色平 《植物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6-103,共8页
本研究选择3种不同花色的洋紫荆(Bauhinia variegata L.)为实验材料,应用LC-MS/MS技术分析花青素和类黄酮物质,比较不同花色洋紫荆之间的差异。结果显示,洋紫荆有53种花青素和340种类黄酮物质。不同花色洋紫荆花瓣中的花青素差异较大,... 本研究选择3种不同花色的洋紫荆(Bauhinia variegata L.)为实验材料,应用LC-MS/MS技术分析花青素和类黄酮物质,比较不同花色洋紫荆之间的差异。结果显示,洋紫荆有53种花青素和340种类黄酮物质。不同花色洋紫荆花瓣中的花青素差异较大,紫红色花中的锦葵色素-3-O-半乳糖苷、锦葵色素-3-O-葡萄糖苷、飞燕草素-3-O-半乳糖苷等含量较高,粉红色花中的飞燕草素-3-O-对香豆酰葡萄糖苷、锦葵色素-3-O-槐糖苷、矮牵牛素-3-O-对香豆酰葡萄糖苷、锦葵色素-3-O-桑布双糖苷-5-葡萄糖苷等含量较高,白色花中的天竺葵素-3-O-对香豆酰葡萄糖苷等含量较高。白色花中几乎不含天竺葵素-3-O-桑布双糖苷、天竺葵素-3-O-槐糖苷、飞燕草素-3-O-桑布双糖苷等。紫红色花中几乎不含飞燕草素-3-O-槐糖苷。不同花色洋紫荆花瓣中的类黄酮差异较大,粉红色花中的芍药花素-3-O-葡萄糖苷、芍药花素-3,5-O-二葡萄糖苷、金圣草黄素-7-O-芸香糖苷-5-O-葡萄糖苷、异牡荆素-7-O-(6’’-芥子酰)葡萄糖苷等含量较白色、紫红色花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洋紫荆 花青素 黄酮物质 花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桃分心木黄酮物质的组分及其抗氧化性分析 被引量:16
2
作者 沙玉欢 毛晓英 +2 位作者 吴庆智 张建 程卫东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91-98,共8页
采用超声波辅助乙醇提取核桃分心木黄酮,利用AB-8大孔树脂对黄酮粗提物进行分离纯化,利用自动收集器收集到6管样液。分别对6管样品的2,2’-联氮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2,2’-azino-bis(3-ethylbenzothiazoline-6-sulfonicacid),AB... 采用超声波辅助乙醇提取核桃分心木黄酮,利用AB-8大孔树脂对黄酮粗提物进行分离纯化,利用自动收集器收集到6管样液。分别对6管样品的2,2’-联氮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2,2’-azino-bis(3-ethylbenzothiazoline-6-sulfonicacid),ABTS)阳离子自由基、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DPPH)自由基、羟自由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活性氧(reactiveoxygenspecies,ROS)自由基清除率以及铁离子还原力6个抗氧化指标进行测定。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串联质谱仪联用进样,对6管样品进行组分以及含量分析。结果表明:6管样品中的ABTS阳离子自由基清除率、羟自由基清除率以及ROS自由基清除率显著高于VC阳性对照。6管样品中槲皮苷含量最多,质量浓度高达2 426.9 ng/mL,芦丁和没食子酸几乎不存在。组分分析结果除了文献已报道的黄酮类物质柚皮素、金丝桃苷、二氢槲皮素、儿茶素、槲皮苷、芦丁、异槲皮素、没食子酸(属多酚)外,还含有槲皮素、黄芪苷、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黄酮物质含量与抗氧化能力的相关性分析发现,柚皮素含量与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和ABTS阳离子自由基清除能力呈显著负相关,而儿茶素含量与ROS清除率呈正相关。验证实验的结果表明:槲皮苷的ABTS阳离子自由基清除能力显著高于VC阳性对照以及混合样品。本研究为槲皮苷、柚皮素和儿茶素的抗氧化能力及其构效关系的研究提供一定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桃分心木 黄酮物质 分离纯化 抗氧化性 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串联质谱仪联用 组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延迟采收对酿酒葡萄类黄酮物质的影响 被引量:6
3
作者 赵婷 吴佳颖 +3 位作者 陈黄曌 梁攀 孟江飞 张振文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4期229-235,共7页
以梅鹿辄和赤霞珠葡萄为实验材料,研究延迟采收对葡萄类黄酮物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延迟采收后酿酒葡萄果粒质量和果粒纵径均降低,可溶性固形物的含量增加,可滴定酸含量降低。梅鹿辄果皮中共检测出19种花色苷、6种黄烷醇和15种黄酮醇,延... 以梅鹿辄和赤霞珠葡萄为实验材料,研究延迟采收对葡萄类黄酮物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延迟采收后酿酒葡萄果粒质量和果粒纵径均降低,可溶性固形物的含量增加,可滴定酸含量降低。梅鹿辄果皮中共检测出19种花色苷、6种黄烷醇和15种黄酮醇,延迟1周后,黄烷醇和黄酮醇含量增加,相较于对照分别增加了69%和1.67%,延迟2~3周后黄烷醇和黄酮醇含量降低;而延迟采收后,花色苷含量下降。赤霞珠果皮中共检测出15种花色苷、4种黄烷醇和15种黄酮醇,花色苷、黄烷醇和黄酮醇的含量在延迟3周后显著增加,相较于对照分别增加了22%、102%、8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收期 梅鹿辄 赤霞珠 黄酮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疏穗处理对‘赤霞珠’葡萄果皮类黄酮物质的影响 被引量:3
4
作者 曾桂花 高飞飞 +2 位作者 高邦牢 惠竹梅 张振文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2期215-221,共7页
以酿酒葡萄‘赤霞珠’为试材,研究不同疏穗处理对葡萄果皮类黄酮物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疏穗处理后葡萄果粒质量和果粒横径增加,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还原糖含量升高,总酸含量降低。不同疏穗处理葡萄果皮中共检测出18种单体花色苷、6种黄... 以酿酒葡萄‘赤霞珠’为试材,研究不同疏穗处理对葡萄果皮类黄酮物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疏穗处理后葡萄果粒质量和果粒横径增加,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还原糖含量升高,总酸含量降低。不同疏穗处理葡萄果皮中共检测出18种单体花色苷、6种黄烷醇和15种黄酮醇。27%疏穗处理后单体花色苷和黄酮醇含量显著增加,较对照分别增加了4.43%和10.89%。54%疏穗处理后,单体花色苷和黄烷醇含量显著增加,较对照分别增加了16.59%和77.80%。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进一步表明疏穗处理后葡萄果皮类黄酮含量显著增加,而且主成分1和主成分2分别解释45.24%和28.87%的差异。总体而言,27%和54%疏穗处理提高了果皮中类黄酮物质的含量。综合考虑各处理类黄酮物质含量和经济效益,建议疏除27%果穗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疏穗处理 ‘赤霞珠’ 黄酮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疏穗对‘赤霞珠’葡萄酒类黄酮物质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曾桂花 高飞飞 +1 位作者 惠竹梅 张振文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12-117,共6页
为探讨疏穗对葡萄酒类黄酮物质含量的影响,以‘赤霞珠’为试验材料,在果实豌豆粒大小时期进行疏穗处理,葡萄藤负载量分别为22(CK)、16穗·株^(-1)(C1)和10穗·株^(-1)(C2)。采收成熟葡萄果实酿造干红葡萄酒,应用高效液相色谱-... 为探讨疏穗对葡萄酒类黄酮物质含量的影响,以‘赤霞珠’为试验材料,在果实豌豆粒大小时期进行疏穗处理,葡萄藤负载量分别为22(CK)、16穗·株^(-1)(C1)和10穗·株^(-1)(C2)。采收成熟葡萄果实酿造干红葡萄酒,应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HPLC-MS)分析酒样中类黄酮物质的种类及含量。结果表明,疏穗提高了葡萄酒中单体花色苷和黄烷醇的含量,降低了黄酮醇的含量。主成分分析可以看出3种疏穗处理下‘赤霞珠’葡萄酒品质具有差异性。表明在山西乡宁地区,适度疏穗可以提高‘赤霞珠’葡萄酒中类黄酮物质的含量。其中葡萄藤负载量为10穗·株^(-1)时,葡萄酒中类黄酮含量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霞珠’ 疏穗 葡萄酒 黄酮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沙姜类黄酮物质的功能研究进展 被引量:7
6
作者 张岩 徐玉娟 王萍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73-74,共2页
概述了沙姜中类黄酮化合物如山奈酚、山奈素等的功能研究进展,包括其抗氧化作用、抗肿瘤作用、降血糖及保护心血管系统作用、保护神经细胞作用等方面,并对沙姜中类黄酮化合物的开发应用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沙姜 黄酮物质 山奈酚 山奈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酸二氢钾对酿酒葡萄‘赤霞珠’果实类黄酮物质的影响 被引量:4
7
作者 赵婷 赵亚蒙 +2 位作者 王雨婷 段冰冰 张振文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18-123,共6页
以‘赤霞珠’葡萄为试验材料,于转色前1~2周、转色末期在叶幕上喷施浓度为3 g·L^-1的磷酸二氢钾,研究其对酿酒葡萄果实类黄酮物质的影响,旨在改善果实着色及其他类黄酮物质的含量,为优质葡萄酒酿造奠定基础。结果表明,转色末期喷... 以‘赤霞珠’葡萄为试验材料,于转色前1~2周、转色末期在叶幕上喷施浓度为3 g·L^-1的磷酸二氢钾,研究其对酿酒葡萄果实类黄酮物质的影响,旨在改善果实着色及其他类黄酮物质的含量,为优质葡萄酒酿造奠定基础。结果表明,转色末期喷施磷酸二氢钾能显著地提高‘赤霞珠’花色苷和黄酮醇的含量,花色苷含量较对照提高了30%,黄酮醇含量提高了48%;但喷施磷酸二氢钾降低了黄烷醇的含量,其中,磷酸二氢钾的喷施时期对其含量影响较大,转色前1周喷施处理的葡萄果实黄烷醇含量显著低于转色末期的喷施处理。说明转色末期喷施3 g·L^-1的磷酸二氢钾有利于花色苷与黄酮醇含量的积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酿酒葡萄 赤霞珠 磷酸二氢钾 黄酮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姜叶柯种质资源评价及其黄酮物质生物合成调控研究进展 被引量:2
8
作者 邱小燕 肖深根 +3 位作者 李自强 王依清 陈阳峰 向助文 《农产品加工》 2022年第16期64-67,共4页
木姜叶柯(Lithocarpus litseifolius(Hance)Chun)在2017年被列为新资源食品原料,其主要有效成分是黄酮类化合物,具有降三高、抑菌和抗氧化等作用,是一种极具开发价值的新资源。对木姜叶柯种质资源及其黄酮物质生物合成调控研究进行总结... 木姜叶柯(Lithocarpus litseifolius(Hance)Chun)在2017年被列为新资源食品原料,其主要有效成分是黄酮类化合物,具有降三高、抑菌和抗氧化等作用,是一种极具开发价值的新资源。对木姜叶柯种质资源及其黄酮物质生物合成调控研究进行总结,对木姜叶柯优异种质筛选、遗传研究、生产利用及优化产品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首先,比较了2种“甜茶”的基源差异,综述了不同采收期、不同种源木姜叶柯的黄酮物质含量差异,并介绍了不同种源木姜叶柯的遗传多样性;其次,介绍了木姜叶柯黄酮物质生物合成调控研究现状及光照条件对木姜叶柯黄酮物质含量及相关基因表达量的影响。最后,对木姜叶柯未来在种质资源及黄酮领域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姜叶柯 种质资源 黄酮物质 生物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研究称类黄酮物质槲皮素可减轻辐射损伤
9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09年第4期531-531,共1页
一种在蔬菜、水果和部分中草药中富含的化学物质槲皮素,可有效抵消辐射给机体带来的不良影响。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科研人员最新研究证实,槲皮素在缓解辐射损伤中具有防护作用,而这种防护作用与其清除机体的自由基并增强机体... 一种在蔬菜、水果和部分中草药中富含的化学物质槲皮素,可有效抵消辐射给机体带来的不良影响。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科研人员最新研究证实,槲皮素在缓解辐射损伤中具有防护作用,而这种防护作用与其清除机体的自由基并增强机体的免疫力直接相关,这一结论在国内尚属首次报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辐射损伤 槲皮素 黄酮物质 哈尔滨医科大学 减轻 医院科研人员 防护作用 化学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研究称类黄酮物质槲皮素可减轻辐射损伤
10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09年第3期374-374,共1页
一种在蔬菜、水果和部分中草药中富含的化学物质槲皮素,可有效抵消辐射给机体带来的不良影响。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科研人员最新研究证实,槲皮素在缓解辐射损伤中具有防护作用,而这种防护作用与其清除机体的自由基并增强机体... 一种在蔬菜、水果和部分中草药中富含的化学物质槲皮素,可有效抵消辐射给机体带来的不良影响。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科研人员最新研究证实,槲皮素在缓解辐射损伤中具有防护作用,而这种防护作用与其清除机体的自由基并增强机体的免疫力直接相关,这一结论在国内尚属首次报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辐射损伤 槲皮素 黄酮物质 哈尔滨医科大学 减轻 医院科研人员 防护作用 化学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曲霉发酵苦荞产莫纳可林K及可溶性黄酮类物质过程控制 被引量:2
11
作者 高晨 葛晓丽 +3 位作者 李松 董雅芹 徐大勇 陈阿娜 《食品与发酵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20-128,共9页
该研究通过筛选高产莫纳可林K红曲霉菌株,通过单因素试验及响应面试验,对苦荞固态发酵工艺进行优化,以莫纳可林K产量为主要因素,发酵产物黄酮提取量、色价、抗氧化活性作为参考指标,对选定的红曲霉菌株HQ-1固态发酵苦荞条件进行优化。... 该研究通过筛选高产莫纳可林K红曲霉菌株,通过单因素试验及响应面试验,对苦荞固态发酵工艺进行优化,以莫纳可林K产量为主要因素,发酵产物黄酮提取量、色价、抗氧化活性作为参考指标,对选定的红曲霉菌株HQ-1固态发酵苦荞条件进行优化。最优发酵条件为25 g苦荞添加21 mL营养液,营养液含NH 4NO 32.77 g/L,ZnSO 41.82 g/L,MgSO 4·7H 2O 1 g/L,KH 2PO 41 g/L,pH值调节到2.58,发酵时长为11天。在此优化工艺下,莫纳可林K产量达162.26 mg/100 g;苦荞中芦丁、槲皮素、山奈酚、绿原酸、阿魏酸等黄酮多酚类物质的萃取量分别提高了63%、110%、593%、192%、57%;DPPH抗氧化活性和ABTS抗氧化活性分别提高了232%和44%,提高莫纳可林K产量和苦荞中黄酮类活性物质的释放。研究结果提供了红曲霉发酵苦荞的关键影响因素,为红曲苦荞茶的工艺开发提供了实践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荞 红曲霉 固态发酵 莫纳可林K 可溶性多酚类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1种凤凰单丛茶中9种黄酮酚类物质的检测方法建立与分析
12
作者 陈惜燕 邵跃桁 《茶叶通讯》 2024年第2期243-249,共7页
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同时测定凤凰单丛茶中9种黄酮酚类物质的检测方法。采用色谱柱Waters Xterra■MS C18(4.6 mm×250 mm,5μm),以乙腈和0.02%乙酸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柱温25℃,二极管阵列检测器280 nm波... 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同时测定凤凰单丛茶中9种黄酮酚类物质的检测方法。采用色谱柱Waters Xterra■MS C18(4.6 mm×250 mm,5μm),以乙腈和0.02%乙酸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柱温25℃,二极管阵列检测器280 nm波长检测,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9种黄酮酚类物质中香豆酸、绿原酸、儿茶素、芦丁和槲皮素在0.01~0.20 mg/mL,木犀草素、金丝桃苷、山奈酚和槲皮苷在0.025~0.250 mg/mL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均大于0.999;方法检出限为0.2~1.8μg/g,定量下限为0.6~5.9μg/g。在25μg/g和250μg/g两个加标水平下,9种黄酮酚类物质的平均回收率为95.4%~104.8%,相对标准偏差RSD(n=6)均小于5%。该方法操作简便、快速、准确,适合于黄酮酚类物质的定性与定量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凤凰单丛茶 酚类物质 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检测器结合气相-质谱/脉冲火焰检测器分析香橙中类黄酮和挥发性物质 被引量:5
13
作者 程玉娇 李贵节 +4 位作者 黄林华 韩冷 谭祥 吴厚玖 陈炜铃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3期272-280,共9页
以香橙不同部位(果肉和果皮)为研究对象,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脉冲火焰检测器对香橙果实中6种类黄酮物质(芸香柚皮苷、柚皮苷、橙皮苷、新橙皮苷、柚皮素和橙皮素)和挥发性物质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以香橙不同部位(果肉和果皮)为研究对象,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脉冲火焰检测器对香橙果实中6种类黄酮物质(芸香柚皮苷、柚皮苷、橙皮苷、新橙皮苷、柚皮素和橙皮素)和挥发性物质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探讨香橙不同部位目标类黄酮物质和挥发性物质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香橙果肉和果皮中仅检测出芸香柚皮苷、柚皮苷、橙皮苷和新橙皮苷4种目标类黄酮物质,且果皮中总目标类黄酮物质含量明显高于果肉中含量;在香橙果实中共检测到69种挥发性化合物,果肉中的挥发性化合物种类(60种)多于果皮中(57种),而果肉中的含量低于果皮中;此外,芳樟醇(花香)、柠檬烯(橘香)、丁酸乙酯(果香)、对伞花烃(橘香)、α-蒎烯(松香)、β-月桂烯(果香和香脂味)、萜品油烯(松香)和乙酸丁酯(果香)是果肉中气味活性值(odor activity values,OAV)>100的重要特征风味组分;芳樟醇(花香)、柠檬烯(橘香)、α-蒎烯(松香)、β-月桂烯(果香和香脂味)、对伞花烃(橘香)、α-水芹烯(橘香)、石竹烯(油炸味、香料味)、丁酸乙酯(果香)是果皮中OAV>1000的重要特征风味组分;芳樟醇是香橙中最具有风味活性的物质;该研究可为香橙加工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橙 挥发性物质 黄酮物质 气相-质谱/脉冲火焰检测器 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检测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酿酒葡萄果实类黄酮及香气物质差异分析 被引量:17
14
作者 胡丽 彭文婷 +1 位作者 卢浩成 王军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4期225-233,共9页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欧亚种葡萄‘赤霞珠’(无性系338和685)、‘宝石解百纳’和山葡萄品种‘双优’、‘双红’、‘双丰’,以及山欧杂种葡萄品种‘北冰红’果实中花色苷、黄酮醇、黄烷-3-醇和香气化...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欧亚种葡萄‘赤霞珠’(无性系338和685)、‘宝石解百纳’和山葡萄品种‘双优’、‘双红’、‘双丰’,以及山欧杂种葡萄品种‘北冰红’果实中花色苷、黄酮醇、黄烷-3-醇和香气化合物含量和组成的差异。结果表明,山葡萄总花色苷含量远高于欧亚种葡萄,以花色素双糖苷为主,山葡萄未检测出酰化的花色苷;欧亚种葡萄只检测出花色素单葡萄糖苷;山欧杂种葡萄既含有花色素单葡萄糖苷,又含有花色素双糖苷,还含有2种酰化的花色素双糖苷。欧亚种葡萄槲皮素类黄酮醇含量最高,而山葡萄的杨梅酮类黄酮醇含量最高;欧亚种葡萄果皮黄烷-3-醇的平均聚合度高于种子,而山葡萄则相反;山葡萄的C6/C9类挥发性香气物质含量显著高于欧亚种葡萄。通过分析和总结供试品种(品系)果实类黄酮及香气物质含量和组成的差异,这些指标可以为区分欧亚种葡萄、山葡萄和山欧杂种葡萄品种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欧亚种葡萄 山葡萄 山欧杂种葡萄 黄酮物质 香气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猕猴桃黄酮类物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5
作者 苟毓皎 卫俊男 王颖 《现代园艺》 2017年第4期5-6,共2页
黄酮类化合物是猕猴桃果实内所含有的一类最主要的多酚类物质,同时也是猕猴桃果实中的主要活性成分之一,是一类重要的天然有机化合物,具有多样的生物活性和药理活性。本文基于猕猴桃黄酮类物质进行研究,现从其化学成分、生物活性、工艺... 黄酮类化合物是猕猴桃果实内所含有的一类最主要的多酚类物质,同时也是猕猴桃果实中的主要活性成分之一,是一类重要的天然有机化合物,具有多样的生物活性和药理活性。本文基于猕猴桃黄酮类物质进行研究,现从其化学成分、生物活性、工艺提取方法这几方面进行概述,探讨了黄酮类化合物在未来的开发前景,为其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猕猴桃 黄酮物质 开发前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酮类物质有助于预防癌症和心脏病
16
作者 禾本(摘译) 《中国果业信息》 2019年第11期50-50,共1页
苹果和绿茶中富含类黄酮物质,类黄酮是一种很好的抗氧化剂。根据发表在《自然通讯》期刊的一篇最新研究,食用富含类黄酮类物质的食物有助于降低癌症和心脏病的患病率。此外,对于大量饮酒或吸烟的人来说,黄酮类物质的保护作用尤为明显。
关键词 物质 心脏病 黄酮物质 抗氧化剂 癌症 患病率 大量饮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龙病病菌侵染显著影响茶枝柑黄酮及挥发性物质
17
《中国果业信息》 2020年第3期54-54,共1页
据《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20年第1期《黄龙病病菌侵染对茶枝柑果实类黄酮和挥发性物质的影响》(作者石莹等)报道,为分析黄龙病病菌侵染对茶枝柑果实品质的影响,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了花后180天感病与正常茶... 据《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20年第1期《黄龙病病菌侵染对茶枝柑果实类黄酮和挥发性物质的影响》(作者石莹等)报道,为分析黄龙病病菌侵染对茶枝柑果实品质的影响,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了花后180天感病与正常茶枝柑果实中类黄酮物质和挥发性物质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菌侵染 龙病 挥发性物质 黄酮物质 花后 高效液相色谱法 茶枝柑 果实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黄芩主要黄酮类成分及其生物活性研究 被引量:51
18
作者 周锡钦 梁鸿 +3 位作者 路新华 蔡少青 王邠 赵玉英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78-584,共7页
目的:研究中药黄芩主要黄酮类成分及其生物活性。方法:用色谱法分离,通过理化性质及波谱方法鉴定结构,采用多菌种、应用细胞及分子水平方法测定主要黄酮类成分的生物活性。结果:分离鉴定了9个化合物,分别为黄芩素(1)、汉黄芩素(2)、千... 目的:研究中药黄芩主要黄酮类成分及其生物活性。方法:用色谱法分离,通过理化性质及波谱方法鉴定结构,采用多菌种、应用细胞及分子水平方法测定主要黄酮类成分的生物活性。结果:分离鉴定了9个化合物,分别为黄芩素(1)、汉黄芩素(2)、千层纸素A(3)、5,7,2′,6′-四羟基黄酮(4)、粘毛黄芩素Ⅲ(5)、黄芩苷(6)、汉黄芩苷(7)、千层纸素A-7-O-β-D-葡萄糖醛酸苷(8)、白杨素-6-C-α-L-阿拉伯吡喃糖-8-C-β-D-葡萄吡喃糖苷(9)。化合物1~7中,有邻三羟基的黄芩素抗菌活性最强,且具有良好的量效关系;有邻三取代和多羟基的黄酮具有抑制白细胞介素-1β转化酶(IL-1βcoverting enzyme,ICE)的活性。结论:研究结果为建立黄芩质量控制方法提供了科学依据,并在分析二维核磁共振(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NMR)数据的基础上,对化合物9的13C NMR数据进行了正确归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酮物质 碳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芩茎叶总黄酮对缺血再灌注大脑皮质神经元和突触超微结构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4
19
作者 白江涛 龚理 +1 位作者 赵淑敏 韩莉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5年第10期1091-1093,共3页
目的探讨黄芩茎叶总黄酮(SSTF)对大鼠缺血再灌注大脑皮质神经元突触超微结构的保护作用。方法雄性SD大鼠2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SSTF组[SSTF 100mg/(kg·d)]和尼莫地平组[尼莫地平1mg/(kg·d)],每组5只。造模前1周给药... 目的探讨黄芩茎叶总黄酮(SSTF)对大鼠缺血再灌注大脑皮质神经元突触超微结构的保护作用。方法雄性SD大鼠2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SSTF组[SSTF 100mg/(kg·d)]和尼莫地平组[尼莫地平1mg/(kg·d)],每组5只。造模前1周给药,后3组建立大脑中动脉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Longa法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电镜观察大脑皮质缺血区神经元和突触的超微结构变化。结果模型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2.81±0.96)分,神经元和突触超微结构破坏;与模型组比较,SSTF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降低,为(1.48±0.98)分,P<0.05,神经元和突触超微结构较明显好转,大部分突触超微结构趋于正常,尼莫地平组变化与SSTF组接近(P>0.05)。结论 SSTF可通过减轻大脑皮质神经元和突触超微结构损伤,保护缺血再灌注脑神经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酮物质 再灌注 大脑皮质 神经元 突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波提取杜仲皮总黄酮工艺 被引量:12
20
作者 徐丽萍 喻方圆 +1 位作者 陈浩 汤红红 《林业科技开发》 2010年第4期82-84,共3页
以杜仲皮为原料,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探讨了超声波提取杜仲皮内黄酮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采用体积分数95%的乙醇为提取液,杜仲皮与提取液的料液比为1∶40(g∶mL),每次超声波处理时间为30 min,超声波功率50 W为最佳提取条件,在该... 以杜仲皮为原料,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探讨了超声波提取杜仲皮内黄酮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采用体积分数95%的乙醇为提取液,杜仲皮与提取液的料液比为1∶40(g∶mL),每次超声波处理时间为30 min,超声波功率50 W为最佳提取条件,在该条件下黄酮提取率为1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仲皮 超声提取 黄酮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