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3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花棘豆总生物碱提取工艺及抗斜纹夜蛾活性研究
1
作者 张洪艳 陈仁俊 +4 位作者 张雅昆 王亭亭 卫亚丽 曾艳荣 谭承建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33-39,共7页
试验旨在优化黄花棘豆中总生物碱的提取工艺并进行抗斜纹夜蛾活性研究。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之上,设计Box-Behnken响应面试验优化总生物碱的提取工艺,采用浸虫浸叶法探究总生物碱抗斜纹夜蛾活性。结果显示,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乙醇浓度64.... 试验旨在优化黄花棘豆中总生物碱的提取工艺并进行抗斜纹夜蛾活性研究。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之上,设计Box-Behnken响应面试验优化总生物碱的提取工艺,采用浸虫浸叶法探究总生物碱抗斜纹夜蛾活性。结果显示,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乙醇浓度64.00%、提取温度81.00℃、提取2次、提取时间1.50 h、液料比11.00 mL·g^(-1),总生物碱提取率为1.79 mg·g^(-1)。此工艺条件下获取的总生物碱对3日龄斜纹夜蛾幼虫的LC_(50)值为42.10 mg·mL^(-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花棘 总生物碱 提取工艺 斜纹夜蛾 响应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花棘豆对小鼠肝脏内质网应激和损伤的影响
2
作者 李鸿亮 李文鹏 +6 位作者 苟育聪 周凯欣 吕玺玮 孙富燕 莫重辉 洪金 高磊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36-1144,共9页
【目的】探究黄花棘豆对小鼠肝脏内质网应激和损伤的影响,为高原动物黄花棘豆中毒机理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构建小鼠黄花棘豆病理模型,HE染色检测小鼠肝脏组织形态变化,RT-qPCR检测小鼠肝脏内质网应激基因(Grp78、Chop、Xbp1... 【目的】探究黄花棘豆对小鼠肝脏内质网应激和损伤的影响,为高原动物黄花棘豆中毒机理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构建小鼠黄花棘豆病理模型,HE染色检测小鼠肝脏组织形态变化,RT-qPCR检测小鼠肝脏内质网应激基因(Grp78、Chop、Xbp1、Atf4、Atf6)表达变化,WB检测小鼠肝脏内质网应激蛋白(GRP78、CHOP)表达变化,明确黄花棘豆对小鼠肝脏内质网应激和损伤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饲喂黄花棘豆小鼠出现病理症状,体重显著下降,肝脏质量降低,肝细胞索紊乱,肝小叶排列松散,肝细胞变形、细胞坏死,肝脏内质网应激相关基因和蛋白表达显著升高。【结论】说明黄花棘豆导致小鼠肝脏发生内质网应激反应和肝脏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花棘 小鼠 肝脏 内质网应激 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树高寒草原黄花棘豆锈病的调查 被引量:2
3
作者 李玉玲 徐成体 《四川草原》 2005年第12期42-44,共3页
通过对玉树州称多县珍秦乡高寒草原毒草的调查发现,黄花棘豆的危害面积大,且黄花棘豆锈病的发病率也比较高,研究表明,该病对黄花棘豆的生物防治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黄花棘 黄花棘豆锈病 生物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花棘豆水提液对燕麦的化感作用及其机理研究 被引量:32
4
作者 李翔 杨顺义 +1 位作者 沈慧敏 郭金梅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367-1375,共9页
以燕麦种子和幼苗为受体,采用室内培养皿法、室内盆栽法和生化分析法,研究了甘肃天祝草地有毒植物黄花棘豆水浸提液对燕麦种子、幼苗的化感作用及其作用机理.结果表明:(1)黄花棘豆水提液均可抑制燕麦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且化感抑制作用... 以燕麦种子和幼苗为受体,采用室内培养皿法、室内盆栽法和生化分析法,研究了甘肃天祝草地有毒植物黄花棘豆水浸提液对燕麦种子、幼苗的化感作用及其作用机理.结果表明:(1)黄花棘豆水提液均可抑制燕麦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且化感抑制作用随着水提液浓度的增大显著增强;燕麦幼苗根在高浓度的黄花棘豆水提液作用下表现出畸形.(2)随着水提液浓度的增大,根尖有丝分裂逐渐减弱及分裂高峰时间逐渐推迟,种子淀粉酶活性也逐渐下降.(3)燕麦幼苗茎叶部和根部的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和叶绿素的含量随着水提液浓度的增大以及作用时间的延长逐渐降低,丙二醛含量则逐渐升高.(4)随着黄花棘豆水提液浓度的增大,其对燕麦幼苗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抑制作用逐渐增强,随着作用时间的延长抑制作用逐渐减弱.研究发现,黄花棘豆水提液通过降低燕麦幼苗渗透调节物质含量,抑制保护性酶活性,增加膜脂过氧化伤害,导致根尖细胞分裂缓慢,抑制燕麦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从而表现出化感作用,且化感作用随着浓度的增加而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花棘 水浸提液 燕麦 化感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花棘豆有毒成分的分离与鉴定 被引量:96
5
作者 曹光荣 李绍君 +2 位作者 段得贤 赵效文 Russell J.Molyneux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89年第3期1-8,共8页
本研究从黄花棘豆中分离出吲哚兹定生物碱—苦马豆素,并证实这种生物碱对α-甘露糖甙酶有抑制作用。研究表明:人工饲喂黄花棘豆中毒羊血浆的α-甘露糖甙酶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羊(p<0.01),停止饲喂黄花棘豆后,中毒羊逐渐康复,血浆α-甘... 本研究从黄花棘豆中分离出吲哚兹定生物碱—苦马豆素,并证实这种生物碱对α-甘露糖甙酶有抑制作用。研究表明:人工饲喂黄花棘豆中毒羊血浆的α-甘露糖甙酶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羊(p<0.01),停止饲喂黄花棘豆后,中毒羊逐渐康复,血浆α-甘露糖甙酶迅速恢复正常。经测定黄花棘豆及甘肃棘豆的苦马豆素含量分别为0.012%,0.021%。从而认为苦马豆素是黄花棘豆和甘肃棘豆的主要有毒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花棘 甘肃 吲哚兹定生物碱 苦马豆素 疯草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花棘豆引起山羊流产的研究 被引量:10
6
作者 汤承 段得贤 +2 位作者 曹光荣 李绍君 薛登民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89年第4期52-56,共5页
给5头妊娠54d的山羊每天饲喂黄花棘豆干粉12g/kg体重,试验羊分别于第15,21,22,33d全部流产,而对照组羊全部产下健康羊羔。流产母羊各器官,特别是卵巢和胎盘的病理组织学检查及试验羊的血浆孕酮和17β-雌二醇的放射免疫测定结果表明:卵... 给5头妊娠54d的山羊每天饲喂黄花棘豆干粉12g/kg体重,试验羊分别于第15,21,22,33d全部流产,而对照组羊全部产下健康羊羔。流产母羊各器官,特别是卵巢和胎盘的病理组织学检查及试验羊的血浆孕酮和17β-雌二醇的放射免疫测定结果表明:卵巢黄体细胞颗粒变性、空泡化和胎盘绒毛膜上皮细胞空泡化,以及妊娠羊血浆孕酮下降。这些变化可能干扰母体对胎儿的营养供应以及毒草的毒素直接作用于胎儿导致流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花棘 山羊 流产 孕酮 雌二醇 颗粒变性 空泡变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花棘豆在腐解过程中的化感作用及其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分析 被引量:11
7
作者 何玮 郭琳微 +3 位作者 樊鹏辉 郭斌 傅艳萍 尉亚辉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21-29,共9页
黄花棘豆属豆科棘豆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是我国西部草场广泛分布的主要毒草之一,为了探索黄花棘豆的危害机制,揭示其发生发展规律,本研究通过模拟黄花棘豆在土壤中的腐解过程,检测其对紫花苜蓿和黑麦草两种牧草的化感作用。结果显示当土... 黄花棘豆属豆科棘豆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是我国西部草场广泛分布的主要毒草之一,为了探索黄花棘豆的危害机制,揭示其发生发展规律,本研究通过模拟黄花棘豆在土壤中的腐解过程,检测其对紫花苜蓿和黑麦草两种牧草的化感作用。结果显示当土壤中含有质量分数为5%的黄花棘豆时,黄花棘豆在腐解过程中就会对两种牧草的生长产生显著的化感抑制作用,其中对紫花苜蓿的化感作用更为明显。同时通过细菌16SrDNA测序对黄花棘豆根系土和非根系土中的细菌群落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土壤细菌群落中的部分分类单元,如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和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的比例在两组中存在显著差异;同时,非根系土的细菌群落多样性高于根系土。以上结果相结合表明黄花棘豆可能通过化感作用改变其生长土壤的微生物环境,在促进自身生长的同时降低不良微生物对其自身的影响,并抑制其他共生植物生长。本研究为更好地寻找黄花棘豆的有效防控提供了一定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花棘 化感作用 腐解 土壤细菌群落 16SrDNA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花棘豆甲醇提取液对油菜、燕麦、反枝苋和狗尾草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7
8
作者 邓建梅 杨顺义 +2 位作者 沈慧敏 符海波 李翔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48-52,共5页
通过室内生测法,研究了不同浓度的黄花棘豆甲醇提取液对油菜、燕麦、反枝苋和狗尾草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黄花棘豆植株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的甲醇提取液对4种受体的萌发和幼苗生长均有影响,显著抑制了4种受体萌发和生长。同... 通过室内生测法,研究了不同浓度的黄花棘豆甲醇提取液对油菜、燕麦、反枝苋和狗尾草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黄花棘豆植株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的甲醇提取液对4种受体的萌发和幼苗生长均有影响,显著抑制了4种受体萌发和生长。同时随着浓度的降低,其抑制作用逐渐减弱,表现出较强的浓度效应。其中浓度为0.100 g/mL的黄花棘豆甲醇提取液对油菜、燕麦、反枝苋和狗尾草的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和根生长抑制作用最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花棘 甲醇提取液 油菜 燕麦 反枝苋 狗尾草 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绵羊实验性黄花棘豆中毒的病理观察 被引量:12
9
作者 陈怀涛 肖志国 +3 位作者 黄有德 王秋婵 王生奎 朱秀琴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2期135-140,共6页
用发病区的黄花棘豆草对10只绵羊进行了人工饲喂试验。饲喂这种毒草经一定时间后,全部被试动物陆续发生了和自然病例相同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沉郁和神经功能异常。对中枢神经系统用病理方法检查揭示,脑干神经核里的神经细胞和小脑浦肯... 用发病区的黄花棘豆草对10只绵羊进行了人工饲喂试验。饲喂这种毒草经一定时间后,全部被试动物陆续发生了和自然病例相同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沉郁和神经功能异常。对中枢神经系统用病理方法检查揭示,脑干神经核里的神经细胞和小脑浦肯野氏细胞发生了极严重的空泡变性,淋巴结和脾的网状内皮细胞以及肝、肾实质细胞也发现同样的病变。显然,动物的神经和免疫功能受损。作者认为,病初或中毒轻微时,与生命有关的细胞成分还不会发生死亡,所以在停止饲喂毒草,并及时给予治疗后,有可能使病情好转或痊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绵羊 黄花棘 中毒 病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疯草灵”解毒缓释丸预防绵羊黄花棘豆中毒试验 被引量:12
10
作者 常建军 莫重辉 +2 位作者 樊泽峰 赵宝玉 王凯 《草业科学》 CAS CSCD 2007年第12期76-78,共3页
将8只绵羊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天按10 g/kg饲喂黄花棘豆Oxytropis ochrantha鲜草,同时试验组投服疯草灵解毒缓释丸3丸,对照组不投服,以探索疯草灵解毒缓释丸对绵羊黄花棘豆中毒的预防作用。结果表明:对照组在试验第16-21天出现黄... 将8只绵羊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天按10 g/kg饲喂黄花棘豆Oxytropis ochrantha鲜草,同时试验组投服疯草灵解毒缓释丸3丸,对照组不投服,以探索疯草灵解毒缓释丸对绵羊黄花棘豆中毒的预防作用。结果表明:对照组在试验第16-21天出现黄花棘豆中毒症状,试验组在试验第50-72天出现黄花棘豆中毒症状;实验室结果为2组羊血清谷草转氨酶(SGOT)、血清碱性磷酸酶(AKP)活性、尿素氮(BUN)含量比试验前明显升高(P<0.05或P<0.01)。表明投服3丸疯草灵解毒缓释丸对绵羊黄花棘豆中毒具有预防作用,但还不能完全防止黄花棘豆对绵羊肝脏和肾脏等组织器官的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疯草灵解毒缓释丸 黄花棘 绵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藏高原不同海拔梯度黄花棘豆内生真菌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9
11
作者 姜哲浩 周恒 +2 位作者 张德罡 陈建纲 柳小妮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526-1536,共11页
为了分析不同海拔梯度黄花棘豆(Oxytropis ochrocephala)内生真菌的多样性及群落结构,进而为调控其主要成分-苦马豆素产量提供新的途径。本试验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测定青藏高原不同海拔梯度(2512,3005,3490,3977和4493 m)黄花棘豆中内... 为了分析不同海拔梯度黄花棘豆(Oxytropis ochrocephala)内生真菌的多样性及群落结构,进而为调控其主要成分-苦马豆素产量提供新的途径。本试验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测定青藏高原不同海拔梯度(2512,3005,3490,3977和4493 m)黄花棘豆中内生真菌的ITS序列,观测真菌多样性和群落组成随海拔升高的变化情况,并运用CANOCO 5.0软件对真菌优势群落与植物营养和土壤环境因子间的关系进行冗余分析(Redundancy analysis,RDA)。结果表明:不同海拔梯度植物营养成分及土壤理化性质间均差异显著;从5个海拔梯度的黄花棘豆的样本中获得3615854条ITS序列,在97%序列相似性基础上可划分为750个分类单位(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s,OTUs)。真菌群落的丰富度(Chao1)指数以海拔4493 m最高,为254.10,而多样性(Shannon)指数以海拔3005 m最高,为3.05。子囊菌门(Ascomycota)和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是青藏高原黄花棘豆内生真菌的优势类群。RDA分析结果显示,真菌优势类群与海拔、粗灰分和土壤有机碳呈极显著相关(P<0.01),与氮、磷和无氮浸出物呈显著相关(P<0.05)。海拔、植物营养及土壤养分含量均会影响黄花棘豆内生真菌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花棘 海拔梯度 高通量测序 内生真菌 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花棘豆种子发芽试验条件研究 被引量:12
12
作者 汤涛 周青平 李玉玲 《种子》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33-35,共3页
为探寻破除黄花棘豆种子休眠的有效方法,采用预冷、细沙和砂纸摩擦、热水和浓硫酸浸种4种方法对其进行处理。试验结果表明:4种处理均可显著提高黄花棘豆种子的发芽率,其中砂纸摩擦方法简单、效果最佳,其发芽势和发芽率分别从8.2%和10.7... 为探寻破除黄花棘豆种子休眠的有效方法,采用预冷、细沙和砂纸摩擦、热水和浓硫酸浸种4种方法对其进行处理。试验结果表明:4种处理均可显著提高黄花棘豆种子的发芽率,其中砂纸摩擦方法简单、效果最佳,其发芽势和发芽率分别从8.2%和10.7%提高到51.9%和58.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花棘 种子 发芽率 破处休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1%氯氨吡啶酸水剂对不同生育期黄花棘豆的防控效果及对草地植被的影响 被引量:4
13
作者 陈超 王庆海 +2 位作者 武菊英 莫重辉 辛玉春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219-224,228,共7页
在黄花棘豆的不同生育期(返青期、现蕾期和初花期)以不同浓度的21%氯氨吡啶酸水剂对天然草地进行喷施,探讨其对黄花棘豆的防控效果和对草地植被的影响。结果表明,21%氯氨吡啶酸水剂对于黄花棘豆有很强的灭除效果:喷施后15d,85%的植株表... 在黄花棘豆的不同生育期(返青期、现蕾期和初花期)以不同浓度的21%氯氨吡啶酸水剂对天然草地进行喷施,探讨其对黄花棘豆的防控效果和对草地植被的影响。结果表明,21%氯氨吡啶酸水剂对于黄花棘豆有很强的灭除效果:喷施后15d,85%的植株表现出明显药害症状;喷施后35d,92.5%的植株药害等级达到4级。喷施后75d,125.0mL/hm2处理的株防效可达85%以上;187.5mL/hm2处理的株防效可达95%。在鲜重防效方面,高浓度和低浓度处理都可达95%以上的防控效果。不同喷施时期和喷施浓度对于草地其他植物和草产量的影响存在明显差异。对于双子叶植物,高浓度和低浓度喷施水平下其草产量都明显降低,分别降低52.5%和40.3%,降低趋势为返青期>现蕾期>初花期。单子叶植物受21%氯氨吡啶酸水剂的影响不同于双子叶植物:高浓度喷施,所有处理组草产量都显著降低,平均降低18.7%;低浓度喷施时,返青期草产量降低26.3%,现蕾期和初花期草产量增加,分别增加1.0%和10.6%。对草地植被的调查表明,21%氯氨吡啶酸水剂喷施后草地单位面积植物种数、盖度和植物多样性都有明显的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氨吡啶酸 黄花棘 返青期 现蕾期 初花期 毒害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夏黄花棘豆中产苦马豆素内生真菌的分离及鉴定 被引量:6
14
作者 张蕾蕾 何生虎 +1 位作者 余永涛 赵清梅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65-172,共8页
对宁夏黄花棘豆中产苦马豆素内生真菌进行分离和鉴定,为进一步研究疯草内生真菌合成苦马豆素的分子调控机理提供菌种和奠定基础。分离并纯化黄花棘豆植物组织中的真菌,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对各菌株菌丝中的苦马豆素进行分析,筛选能... 对宁夏黄花棘豆中产苦马豆素内生真菌进行分离和鉴定,为进一步研究疯草内生真菌合成苦马豆素的分子调控机理提供菌种和奠定基础。分离并纯化黄花棘豆植物组织中的真菌,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对各菌株菌丝中的苦马豆素进行分析,筛选能产生苦马豆素的内生真菌;紫外线照射和黑暗交替培养诱导内生真菌产孢;提取真菌DNA,扩增和测定真菌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glyceraldehyde-3-phosphate dehydrogenase,GPD)、内部转录间隔区(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ITS)和线粒体核糖体小亚基(mitochondrial small subunit,mt SSU)基因序列,进行同源性比对和遗传进化分析,对其进行种属分类和命名。本研究从宁夏黄花棘豆中共分离到5株真菌,其中菌株NX-FEL001菌丝中含有苦马豆素,经诱导培养,该菌株能产生分生孢子及分生孢子梗等结构;序列同源性和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该菌株与Undifilum真菌的亲缘关系最近,根据形态结构和分子进化分析结果将菌株NX-FEL001鉴定为Undifilum oxytrop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花棘 内生真菌 苦马豆素 Undifilure OXYTROPI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花棘豆水提液对油菜化感作用机理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李翔 沈慧敏 +1 位作者 杨顺义 岳秀利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90-96,共7页
以油菜为受体,采用室内培养皿法和生化分析法,初步研究了草原有毒植物黄花棘豆水提液对受体油菜的化感作用.结果表明:黄花棘豆水提液对油菜种子的萌发和幼苗生长具有化感作用,具体表现为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高浓度的黄花棘豆水提液... 以油菜为受体,采用室内培养皿法和生化分析法,初步研究了草原有毒植物黄花棘豆水提液对受体油菜的化感作用.结果表明:黄花棘豆水提液对油菜种子的萌发和幼苗生长具有化感作用,具体表现为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高浓度的黄花棘豆水提液可导致油菜幼苗根部结构发生变化,抑制油菜根尖的有丝分裂,推迟分裂时间;同时还发现黄花棘豆水提液可降低油菜幼苗的可溶性蛋白和叶绿素含量;根系活力和核酸含量随着黄花棘豆水提液质量浓度的增加呈逐渐降低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花棘 油菜 化感作用 水提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绵羊实验性变异黄芪和黄花棘豆中毒的比较 被引量:7
16
作者 王生奎 安清聪 王旭东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8年第2期219-223,共5页
利用饲喂试验比较了变异黄芪和黄花棘豆对绵羊的毒性作用.结果表明,变异黄芪和黄花棘豆的毒性作用极为相似.主要临床症状为沉郁、被毛粗乱、消瘦、体重减轻、僵硬,采食时头部水平震颤,神经机能紊乱及心律不齐.从试验的第18d开... 利用饲喂试验比较了变异黄芪和黄花棘豆对绵羊的毒性作用.结果表明,变异黄芪和黄花棘豆的毒性作用极为相似.主要临床症状为沉郁、被毛粗乱、消瘦、体重减轻、僵硬,采食时头部水平震颤,神经机能紊乱及心律不齐.从试验的第18d开始,两组的循环淋巴细胞中出现胞浆空泡,血清碱性磷酸酶活性、谷草转氨酶活性及血清尿素氮含量均明显升高.各组的血糖、肌酐、血钙、血钾、总蛋白、谷丙转氨酶均无明显变化.2组E-玫瑰花环形成率均显著降低(P<005).2组的特征病理组织学变化均为神经细胞及实质细胞胞浆空泡化.电镜观察表明,空泡是由溶酶体样结构及线粒体肿胀所致.变异黄芪中毒和黄花棘豆中毒的症状、病理变化、临床病理学及细胞免疫功能变化的相似性充分说明,变异黄芪中毒亦可归属于疯草中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异黄芪 黄花棘 绵羊 中毒 疯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花棘豆生物碱成分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谭承建 刘丽娜 +3 位作者 汤洪敏 石本钰 冉坚强 赵宝玉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365-1367,1373,共4页
采用硅胶柱层析、Sephadex LH-20和半制备HPLC等色谱手段对草原毒草黄花棘豆(Oxytropis ochrocephala Bunge)生物碱成分进行分离纯化,从全草提取物中分离得到8个生物碱成分。利用MS、^1H NMR和^13C NMR波谱技术鉴定化合物结构为槐定... 采用硅胶柱层析、Sephadex LH-20和半制备HPLC等色谱手段对草原毒草黄花棘豆(Oxytropis ochrocephala Bunge)生物碱成分进行分离纯化,从全草提取物中分离得到8个生物碱成分。利用MS、^1H NMR和^13C NMR波谱技术鉴定化合物结构为槐定碱(1)、槐胺(2)、异槐定碱(3)、苦参碱(4)、7,11-去氢苦参碱(5)、槐果碱(6)、羽扇豆碱(7)和苦马豆素(8)。化合物1~6为首次从棘豆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花棘 豆属 生物碱 疯草 有毒植物 天然草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花棘豆水浸提液对3种植物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4
18
作者 马文生 鱼小军 +1 位作者 徐长林 许国晖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567-570,共4页
研究了黄花棘豆(Oxytropis ochrocephala)的水浸提液对垂穗披碱草(Elymus nutans)、醉马草(Ach-natherum inebrians)、多叶老芒麦(Elymus sibiricus cv.‘Duoye’)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浓度黄花棘豆水浸提液对种子... 研究了黄花棘豆(Oxytropis ochrocephala)的水浸提液对垂穗披碱草(Elymus nutans)、醉马草(Ach-natherum inebrians)、多叶老芒麦(Elymus sibiricus cv.‘Duoye’)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浓度黄花棘豆水浸提液对种子的萌发影响不同,除4%和20%的黄花棘豆水浸提液对醉马草种子萌发无显著影响外,其他各浓度的提取液对3种植物的发芽率均有显著影响。4%黄花棘豆的水浸提液对醉马草根长无显著影响,其他各浓度的提取液都抑制了3种植物幼苗的生长。4%、20%和100%的黄花棘豆水浸提液对3种植物影响的综合效应均表现为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花棘 提取液 种子萌发 异株克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花棘豆2种生物碱成分的鉴定 被引量:5
19
作者 谭承建 刘丽娜 +2 位作者 胡毕斯哈勒图 汤洪敏 赵宝玉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71-73,共3页
为分析我国天然草地主要有毒植物黄花棘豆的生物碱成分,为其毒理学、药理学和资源综合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本试验采用硅胶柱层析、Sephadex LH-20、RP18、半制备HPLC技术和现代波谱技术对黄花棘豆生物碱成分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从黄花棘... 为分析我国天然草地主要有毒植物黄花棘豆的生物碱成分,为其毒理学、药理学和资源综合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本试验采用硅胶柱层析、Sephadex LH-20、RP18、半制备HPLC技术和现代波谱技术对黄花棘豆生物碱成分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从黄花棘豆正丁醇萃取部位分离得到2个极性较大的生物碱成分,通过现代波谱技术鉴定为(+)-9α-羟基苦参碱和(-)-9α-羟基槐果碱。2种化合物均为首次从棘豆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花棘 生物碱 疯草 有毒植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疯草灵缓释丸对绵羊黄花棘豆中毒的预防效果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樊泽峰 赵宝玉 +3 位作者 莫重辉 王凯 樊月圆 王建军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6-10,共5页
将16只藏系绵羊随机分成4组,分别为试验组Ⅰ、试验组Ⅱ、试验组Ⅲ和对照组,每天以10g/kg·BW的量饲喂黄花棘豆干草粉,试验组Ⅰ、试验组Ⅱ和试验组Ⅲ每只羊分别投服“疯草灵缓释丸”1丸、2丸和3丸,对照组不投服。每天观察临床... 将16只藏系绵羊随机分成4组,分别为试验组Ⅰ、试验组Ⅱ、试验组Ⅲ和对照组,每天以10g/kg·BW的量饲喂黄花棘豆干草粉,试验组Ⅰ、试验组Ⅱ和试验组Ⅲ每只羊分别投服“疯草灵缓释丸”1丸、2丸和3丸,对照组不投服。每天观察临床症状,出现棘百中毒症状后停止饲喂黄化棘豆T草粉,试验‘前及试验期间每7d采血1次,做Ⅱll清酶学和血清乍化指标检验。结果表明:对照组16~21天H={现棘豆中毒症状,试验组出现症状的时间分别为:试验组i33~48天、试验组Ⅱ75~77天、试验组11175~77天;血清α-甘露精苷酶活性测定结果,试验组Ⅰ、试验组Ⅱ和试验组Ⅲ第14天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从第14天开始与对照组比较升高差异显著(P〈0.05);灭门冬酸氨基转移酶活性测定结果,试验组Ⅰ从第14天开始与对照组比较下降,试验组Ⅱ和试验组Ⅲ从第7天开始与对照组比较下降,差异显著(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疯草灵缓释丸 绵羊 黄花棘 疯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