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绿木霉菌(Trichoderma aureoviride)产纤维素酶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孙冬梅 张明 林志伟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 2007年第3期81-84,共4页
通过分离获得一株纤维素分解菌——黄绿木霉(Trichoderma aueroviride),在对其发酵条件的研究中发现:以稻草粉与麸皮为发酵固体培养基的条件下,最适稻草与麸皮比例为3:2或2.5:2.5;最适氮源为氯化铵;最适产酶温度为27~30℃,产酶高峰为发... 通过分离获得一株纤维素分解菌——黄绿木霉(Trichoderma aueroviride),在对其发酵条件的研究中发现:以稻草粉与麸皮为发酵固体培养基的条件下,最适稻草与麸皮比例为3:2或2.5:2.5;最适氮源为氯化铵;最适产酶温度为27~30℃,产酶高峰为发酵4d,通气条件变化,产酶能力变化不明显。液体培养中该菌有较高产量的β-葡萄糖苷酶形成,产酶活性高于绿色木霉As3.3711菌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绿木 纤维素酶 发酵条件 Β-葡萄糖苷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绿木霉诱变菌株对大豆根腐病镰刀菌的拮抗 被引量:16
2
作者 孙冬梅 杨谦 张军政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71-175,共5页
以黄绿木霉(Trichoderma aureoviride)为出发菌株,孢子经紫外线照射,亚硝酸及氯化锂复合处理后获得一株酶活增强的突变株。通过对峙培养与发酵液处理病原菌研究了该诱变株对大豆根腐病几种镰刀菌(Fusagium spp.)的拮抗作用。诱变株经传... 以黄绿木霉(Trichoderma aureoviride)为出发菌株,孢子经紫外线照射,亚硝酸及氯化锂复合处理后获得一株酶活增强的突变株。通过对峙培养与发酵液处理病原菌研究了该诱变株对大豆根腐病几种镰刀菌(Fusagium spp.)的拮抗作用。诱变株经传代30代后,其产酶活性仍保持增强,生防能力有所提高。拮抗试验结果明确了黄绿木霉诱变株对镰刀菌的拮抗机理以生存竞争和接触后对病原菌菌丝破坏的溶菌作用为主,且诱变株产孢速度快,分生孢子梗空间竞争优势强于原始菌株。酶活测定结果表明,诱变株的滤纸酶活提高85.7%,CMC—Na酶活提高26.7%,β- 葡萄糖苷酶活提高130.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绿木(trichoderma aureoviride) 诱变 大豆根腐病 镰刀菌(Fusarium spp.) 桔抗 纤维素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绿木霉固定化生产纤维素酶及酶学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9
3
作者 孙冬梅 杨谦 +1 位作者 宋金柱 陈忠祥 《林产化学与工业》 EI CAS CSCD 2006年第2期79-82,共4页
利用海藻酸钙凝胶包埋法制备固定化细胞黄绿木霉,结果表明:海藻酸钠质量浓度 50 g/L,培养基初始pH值4.0~4.5,以滤纸浆为培养基碳源培养的小球的稳定性好.发酵产酶培养时以滤纸浆为碳源,海藻酸钠质量浓度为 50 g/L, CaCl2质量浓度控制... 利用海藻酸钙凝胶包埋法制备固定化细胞黄绿木霉,结果表明:海藻酸钠质量浓度 50 g/L,培养基初始pH值4.0~4.5,以滤纸浆为培养基碳源培养的小球的稳定性好.发酵产酶培养时以滤纸浆为碳源,海藻酸钠质量浓度为 50 g/L, CaCl2质量浓度控制在 20 g/L,培养基初始pH值选择为4.5,产酶效果好、酶活力高、保持时间长.添加表面活性剂Twin-80后,产酶能力可进一步提高.通过(NH4)2SO4分级沉淀、Sephadex G-100分子筛层析和DEAE Sephadex A-50离子交换层析等步骤,分离纯化出黄绿木霉纤维素酶系中达到电泳纯的3种内切葡聚糖酶(EGⅠ、EGⅡ、EGⅢ)和2种β-葡萄糖苷酶(BGⅠ、BGⅡ).通过SDS-PAGE和IEF电泳测得5个酶组分的相对分子质量(Mr)分别为62 300、 71 900、 52 600、 85 300和 78 300,等电点分别为5.4、 4.8、 5.0、 5.6和5.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素酶 黄绿木 固定化 等电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绿木霉菌对大豆根腐病镰刀菌的拮抗作用 被引量:12
4
作者 孙冬梅 杨谦 宋金柱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58-61,F0003,共5页
利用室内对峙培养与发酵液处理病原菌研究了黄绿木霉(Trichoderma aureoviride)对大豆根腐病几种镰刀菌(Fusarium spp.)的拮抗作用,并利用盆栽试验研究了黄绿木霉对苗期大豆根腐病发生的影响。拮抗试验结果表明,黄绿木霉在与镰刀菌对峙... 利用室内对峙培养与发酵液处理病原菌研究了黄绿木霉(Trichoderma aureoviride)对大豆根腐病几种镰刀菌(Fusarium spp.)的拮抗作用,并利用盆栽试验研究了黄绿木霉对苗期大豆根腐病发生的影响。拮抗试验结果表明,黄绿木霉在与镰刀菌对峙培养中,菌丝交叉、接触与纠结,接触后镰刀菌菌丝被破坏;发酵产物只可延长镰刀菌孢子萌发的时间,但对孢子最终萌发率没有影响,发酵产物对菌丝生长速率的影响以山梨醇、葡萄糖及蔗糖作为碳源时,抑菌效果好,抑菌能力分别可达63%、51%、58%;盆栽试验证明黄绿木霉对大豆根腐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防效可达73.2%,处理后幼苗株高与干重均高于未处理的对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绿木 大豆根腐病 镰刀菌 拮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绿木霉T1010对亚低温胁迫下日光温室番茄内源激素的调控效应 被引量:8
5
作者 陈为京 李润芳 +1 位作者 杨焕明 陈建爱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814-819,共6页
本研究采用黄绿木霉T1010(Trichoderma aureoviride 1010)制剂处理山东寿光日光温室番茄连作土壤,探索其对亚低温胁迫下日光温室番茄内源激素的调控效应,为应用黄绿木霉T1010调控农作物的重要农艺性状,增强作物对生物和非生物性胁迫的... 本研究采用黄绿木霉T1010(Trichoderma aureoviride 1010)制剂处理山东寿光日光温室番茄连作土壤,探索其对亚低温胁迫下日光温室番茄内源激素的调控效应,为应用黄绿木霉T1010调控农作物的重要农艺性状,增强作物对生物和非生物性胁迫的适应性,提高作物产量,改善作物品质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以常规生产区作对照,重复4次进行对比试验。通过人工控制日光温室内温度(白天(16±2)℃,夜间(8±2)℃),使供试番茄经过3 d亚低温胁迫,分别测定其第1、3、5功能叶、嫩茎和花的四种主要植物内源激素赤霉素(GA)、玉米素核苷(ZR)、吲哚乙酸(IAA)、脱落酸(ABA)的含量。结果显示:与常规生产区(对照)相比,黄绿木霉T1010处理番茄第1功能叶GA、ZR、IAA、ABA的含量分别提高51.76%、27.76%、133.62%、28.48%,第3功能叶GA、ZR、IAA、ABA的含量分别提高42.10%、33.16%、60.97%、119.40%,第5功能叶GA、ZR、IAA、ABA的含量分别提高42.52%、10.96%、127.97%、10.60%,嫩茎的GA含量降低19.26%,ZR、IAA、ABA含量分别提高10.43%、18.08%、19.48%,花的GA、ZR、IAA、ABA含量分别提高68.10%、12.09%、44.68%、3.76%。1/2黄绿木霉T1010处理番茄除嫩茎的GA和花的ZR含量有所降低外,其他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进一步进行ANOVA分析,结果显示:亚低温胁迫下日光温室番茄以上内源激素指标除第5功能叶的ABA、嫩茎的ZR、花的ZR与ABA不同处理间差异不显著外,其他均达极显著水平。由此可见,在土壤有机质比较充裕的条件下,黄绿木霉T1010对亚低温胁迫下日光温室番茄功能叶、嫩茎和花的四种主要植物内源激素GA、ZR、IAA、ABA的含量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积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绿木T1010 番茄 植物内源激素 调控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绿木霉T1010对日光温室番茄耐冷生理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7
6
作者 陈为京 李润芳 +1 位作者 杨焕明 陈建爱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036-1040,共5页
采用黄绿木霉T1010(Trichoderma aureoviride1010)制剂处理山东寿光日光温室番茄连作土壤,通过人工控制日光温室内温度(白天16±2℃,夜间8±2℃),使供试番茄经过3d亚低温胁迫,分别测定其第3功能叶和根系的耐冷生理指标,探索黄... 采用黄绿木霉T1010(Trichoderma aureoviride1010)制剂处理山东寿光日光温室番茄连作土壤,通过人工控制日光温室内温度(白天16±2℃,夜间8±2℃),使供试番茄经过3d亚低温胁迫,分别测定其第3功能叶和根系的耐冷生理指标,探索黄绿木霉T1010对亚低温胁迫下番茄保护酶系统、非酶抗氧化物质类胡萝卜素、抗寒基因表达启动因素脱落酸(ABA),以及细胞内渗透调节保护物质脯氨酸和可溶性糖等耐冷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生产区(对照)相比,黄绿木霉T1010处理番茄功能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及多酚氧化酶(PPO)活力分别提高266.33%、16.85%、20.89%、632.89%,类胡萝卜素、脱落酸(ABA)、脯氨酸、葡萄糖、可溶性淀粉含量分别提高50.53%、119.40%、55.38%、128.57%和23.40%;番茄根系SOD、CAT、POD及PPO活力分别提高274.10%、69.06%、8.26%、164.14%,脯氨酸、葡萄糖、可溶性淀粉含量分别提高49.81%、66.00%和86.76%。1/2黄绿木霉T1010处理番茄功能叶以上耐冷生理指标除可溶性糖含量比对照有所降低外,其他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番茄根系的相关耐冷生理指标则有不同程度的降低。ANOVA分析显示,亚低温胁迫下不同处理间日光温室番茄以上耐冷生理指标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由此可见,在土壤有机质比较充裕的条件下,黄绿木霉T1010对亚低温胁迫下日光温室番茄功能叶和根系保护酶系统、类胡萝卜素、ABA、脯氨酸和可溶性糖等耐冷生理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积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绿木T1010 番茄 功能叶 根系 亚低温胁迫 耐冷生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绿木霉T1010定殖动态及其对日光温室耕层土壤结构性状的影响 被引量:7
7
作者 陈建爱 祝文婷 +2 位作者 李润芳 杨焕明 陈为京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649-653,共5页
本研究采用黄绿木霉T1010(Trichoderma aureoviride 1010)制剂处理日光温室番茄连作土壤,探索其在耕层土壤中的定殖动态,进而研究其对日光温室耕层土壤容重和水稳性团聚体等重要结构性状的影响,为应用黄绿木霉T1010改善土壤生态环境,促... 本研究采用黄绿木霉T1010(Trichoderma aureoviride 1010)制剂处理日光温室番茄连作土壤,探索其在耕层土壤中的定殖动态,进而研究其对日光温室耕层土壤容重和水稳性团聚体等重要结构性状的影响,为应用黄绿木霉T1010改善土壤生态环境,促进番茄生长发育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试验于2007年8月至12月安排在山东省寿光市多年连作种植番茄的日光温室中进行,以常规生产区为对照,设黄绿木霉T1010和1/2黄绿木霉T1010两个处理,对照和处理各重复4次。结果显示:随着检测时期的推移,黄绿木霉T1010处理的日光温室耕层土壤黄绿木霉T1010定殖指标存在明显的上升趋势,2007年9月1日、10月1日、11月15日和12月27日四个检测时期分别比对照提高106.6%、232.7%、279.4%、300.8%;水稳性团聚体(>0.25 mm)数量指标也存在明显上升趋势,四个检测时期分别比对照提高36.5%、44.8%、51.4%、63.7%;容重检测指标则存在下降趋势,四个检测时期分别比对照降低2.5%、7.7%、8.3%、11.5%。进一步进行相关分析,土壤水稳性团聚体数量与黄绿木霉T1010定殖指标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95905,土壤容重与黄绿木霉T1010定殖指标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96160。可见,黄绿木霉T1010可在日光温室耕层土壤中长期存活,有效降低土壤容重,增加土壤水稳性团聚体,改善土壤生态环境,有效促进番茄根系的发育,进而促进番茄产量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绿木T1010 土壤容重 土壤水稳性团聚体 土壤生态环境 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绿木霉T1010防治辣椒根腐病茄镰孢 被引量:11
8
作者 陈建爱 周善跃 +2 位作者 杨焕明 裘纪莹 杜方岭 《农学学报》 2012年第10期14-18,25,共6页
为研究黄绿木霉(Trichoderma aureoviride)T1010对辣椒根腐病菌茄镰孢(Fusarium solani)F5的作用,明确菌株T1010防治辣椒根腐病的生防机制。对峙培养法测定T1010对F5的拮抗作用,显微观察拮抗形态,盆栽及日光温室试验测定T1010对F5的抑... 为研究黄绿木霉(Trichoderma aureoviride)T1010对辣椒根腐病菌茄镰孢(Fusarium solani)F5的作用,明确菌株T1010防治辣椒根腐病的生防机制。对峙培养法测定T1010对F5的拮抗作用,显微观察拮抗形态,盆栽及日光温室试验测定T1010对F5的抑菌效果。结果表明:T1010生长速度快,2.99天菌丝长满培养皿,F511.41天满皿,T1010竞争作用抑制F5生长,抑菌率为83.28%;T1010生长于F5菌落上并产孢,覆盖率为95.67%。盆栽试验T1010+F5处理组,土壤中T1010群体数量为6.285×105cfu/g,F5为0,辣椒根、茎内无T1010和F5;F5处理组,土壤中F5种群数量为6.385×104cfu/g,辣椒根、茎内有大量F5。T1010+F5处理组辣椒出苗率高、发病率低、辣椒株高、根长分别是F5处理组的1.81倍、4.38倍;日光温室小区试验,与多菌灵处理组比较,土壤撒播T1010制剂的辣椒感病指数大大降低(只有2.61),辣椒侧根数大幅度提高,是多菌灵处理的1.75倍,产量提高了24.61%。黄绿木霉T1010拥有多种生防作用,150kg/hm2在日光温室防治辣椒根腐病应用效果显著,可在生产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绿木 生物防治 辣椒根腐病 茄镰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绿木霉菌代谢产物对大豆菌核病核盘菌的抑菌能力研究 被引量:8
9
作者 孙冬梅 杨谦 宋金柱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05年第6期691-695,共5页
利用室内实验的方法,研究了黄绿木霉对大豆菌核病菌的抑菌能力。黄绿木霉在与核盘菌(Sclerotiniasclerotiorum)对峙培养过程中,5~7d即可将菌核病菌完全覆盖,在形成的菌核上会有黄绿木霉孢子出现,扫描电镜中观察到核盘菌的菌丝体发生变... 利用室内实验的方法,研究了黄绿木霉对大豆菌核病菌的抑菌能力。黄绿木霉在与核盘菌(Sclerotiniasclerotiorum)对峙培养过程中,5~7d即可将菌核病菌完全覆盖,在形成的菌核上会有黄绿木霉孢子出现,扫描电镜中观察到核盘菌的菌丝体发生变形;其代谢产物在经121℃处理25min后,抑菌作用仍可高达100%;在对黄绿木霉发酵过程中,利用PD培养基即可达到有效的控制大豆菌核病菌菌丝生长的目的,而且利用PD培养基发酵3~4d的黄绿木霉代谢产物抑菌效果最好,抑菌中浓度最低,发酵时间过长与过短,均不利于对病原菌的抑制。经黄绿木霉代谢产物处理的菌核菌电导率与呼吸强度均发生变化,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菌核菌菌体发生变化,且处理后的菌核菌致病力明显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绿木 大豆菌核病丝核菌 抑菌 代谢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绿木霉T1010对日光温室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被引量:14
10
作者 邱登林 阴卫军 +2 位作者 陈建爱 王未名 杜方岭 《山东农业科学》 2011年第1期59-62,共4页
在土壤中施用黄绿木霉T1010,于樱桃番茄生长过程中定期取土样测定微生物数量。结果表明,黄绿木霉T1010能促进土壤中其它有益微生物的生长。在樱桃番茄盛果期,黄绿木霉T1010制剂处理组土壤细菌群落数量比初始值提高3.27倍,比常规肥料处... 在土壤中施用黄绿木霉T1010,于樱桃番茄生长过程中定期取土样测定微生物数量。结果表明,黄绿木霉T1010能促进土壤中其它有益微生物的生长。在樱桃番茄盛果期,黄绿木霉T1010制剂处理组土壤细菌群落数量比初始值提高3.27倍,比常规肥料处理组提高76%;在盛果期,黄绿木霉T1010制剂处理组放线菌数量比常规肥料处理组提高1.32倍;黄绿木霉T1010制剂施入土壤后有些种类真菌数量有所下降;黄绿木霉T1010在土壤中生长,也促进了固氮菌的繁殖,与土壤处理前相比,在樱桃番茄苗期、盛花期、盛果期固氮菌数量分别提高0.91、4.19、6.98倍,盛果期比常规化肥处理组提高65%。应用黄绿木霉T1010制剂后,樱桃番茄花期、果期提前,果实整齐均匀,立枯病感病指数降低36.36%,侧根数比常规化肥处理组增加1.44倍,产量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绿木T1010 土壤生态改良剂 微生物群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绿木霉发酵液对水稻纹枯病菌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13
11
作者 孙冬梅 林志伟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83-86,共4页
利用黄绿木霉菌发酵液处理水稻纹枯病丝核菌,初步探讨了黄绿木霉菌发酵液对水稻纹枯病丝核菌的抑菌能力及抑菌机理。试验结果表明:黄绿木霉菌发酵液抑菌作用稳定,经121℃处理25min后,抑菌率为100%;pH3~8的范围内抑菌率均为100%... 利用黄绿木霉菌发酵液处理水稻纹枯病丝核菌,初步探讨了黄绿木霉菌发酵液对水稻纹枯病丝核菌的抑菌能力及抑菌机理。试验结果表明:黄绿木霉菌发酵液抑菌作用稳定,经121℃处理25min后,抑菌率为100%;pH3~8的范围内抑菌率均为100%。经黄绿木霉菌发酵液处理的水稻纹枯病丝核菌菌丝电导率与呼吸强度几乎下降为0,光学显微镜观察到菌体形态发生变化,透射电镜下观察到细胞壁出现孔洞。用处理后的水稻纹枯病丝核菌菌丝接种水稻植株,发病率明显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绿木 水稻纹枯病丝核菌 代谢物 拮抗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绿木霉对温室番茄生长发育和内源激素的调控效应(英文) 被引量:3
12
作者 陈为京 李润芳 +1 位作者 杨焕明 陈建爱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2268-2274,共7页
利用黄绿木霉T1010制剂(Trichoderma aureviride1010)处理多年连作番茄的日光温室土壤,探索其对日光温室番茄生长发育的影响及其机理。结果显示:与常规生产区相比,黄绿木霉T1010处理的日光温室番茄根、茎、叶的生长和果实发育指标都得... 利用黄绿木霉T1010制剂(Trichoderma aureviride1010)处理多年连作番茄的日光温室土壤,探索其对日光温室番茄生长发育的影响及其机理。结果显示:与常规生产区相比,黄绿木霉T1010处理的日光温室番茄根、茎、叶的生长和果实发育指标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其主根长、侧根长、侧根数和单株根系干重分别提高13.15%、28.21%、49.40%2、.89%,单株茎干重、功能叶长、单功能叶干重和单株叶干重分别提高114.93%、14.17%、42.69%、29.94%,单株果穗数、已采收果穗数、单果穗座果数、单果重和小区产量分别提高9.33%、389.19%、37.60%、30.46%、20.00%,而第1果穗高度则降低19.45%,且除单株根系干重和单株果穗数外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相应番茄植株功能叶内源激素水平均极显著同步提高,低温胁迫下的赤霉素(GA)、玉米素核苷(ZR)、吲哚乙酸(IAA)和脱落酸(ABA)分别提高42.10%、33.16%、60.97%、119.40%。研究发现,黄绿木霉T1010可能主要是通过调控日光温室番茄的内源激素水平来有效改善其根、茎、叶的生长和果实发育状况,促进秋冬季日光温室番茄的可持续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绿木T1010 番茄 生长发育 植物内源激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绿木霉T1010对花生根腐病生防效果研究 被引量:8
13
作者 陈建爱 陈为京 刘凤吉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446-1452,共7页
土壤种植管理不科学,可导致镰刀菌(Fusarium spp.)成为土壤优势菌,侵染花生(Arachis hypogaea L.)而致其发生根腐病;木霉(Trichoderma spp.)是土壤和植物根际常见真菌、重要生防菌,能防治土传病。2016年和2017年进行盆栽及小区试验,以... 土壤种植管理不科学,可导致镰刀菌(Fusarium spp.)成为土壤优势菌,侵染花生(Arachis hypogaea L.)而致其发生根腐病;木霉(Trichoderma spp.)是土壤和植物根际常见真菌、重要生防菌,能防治土传病。2016年和2017年进行盆栽及小区试验,以伤口和自然接种法接种镰刀菌及黄绿木霉(T.aureoviride)T1010,定殖于土壤,观察镰刀菌侵染致花生根腐病,检测T1010对镰刀菌的防治效果。病原菌接种试验结果表明:分自一棵花生病株的5株镰刀菌混合接种处理花生发病严重;根部伤口处接种,花生感病迅速、严重,发病率为100%,病情级数为5~9级;浸种接种镰刀菌,花生主根细短,侧根稀少,病情级数为5级;土壤接种镰刀菌5×10~5 cfu·g^(-1)(干土),接种混合株花生发病严重,出苗率为43.33%,成株发病率为100%,主根、侧根分别比清水对照短72.74%、96.10%,侧根及根瘤数量分别降低97.17%、95.53%。生防试验结果表明:土壤接种病菌后再撒播T1010发酵物,出苗率达90%以上,成苗率为100%,防病效果达73.79%以上;T1010+F组花生主根长是F组的1.73倍,侧根长,侧根数提高数倍,根瘤数大幅度增加,开花多,入土果针多,F组土壤中镰刀菌数量为1.02×10~4 cfu·g^(-1),而T1010+F组仅为F组的3.62%,防病效果为79.16%。小区试验结果表明:空白对照组花生根腐病严重,与常规对照相比,开花下针期T1010处理组花多、根系发达、发病率低,饱果期土壤中镰刀菌数量仅为常规对照的2.62%,防病效果为88.96%,产量增产38.57%。土壤增加外源有益微生物黄绿木霉T1010,控制镰刀菌种群密度,减少农用化学品使用,消弱镰刀菌抗药性和生长力,是花生连作障碍土壤防治花生根腐病有效合理的防治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镰刀菌 花生根腐病 黄绿木 生物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绿木霉菌菌株产几丁质酶发酵条件的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林志伟 张海燕 +2 位作者 孙冬梅 秦翠红 南大鹏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5043-5044,共2页
[目的]研究黄绿木霉菌(Trichoderma aureoviride sp.)产几丁质酶的最佳发酵条件,为几丁质酶工业提供新酶源。[方法]采用正交试验设计,以DNS法测定酶解后糖含量变化为指标,对发酵条件进行优化。[结果]在以2%胶体几丁质为碳源、2%蛋白胨... [目的]研究黄绿木霉菌(Trichoderma aureoviride sp.)产几丁质酶的最佳发酵条件,为几丁质酶工业提供新酶源。[方法]采用正交试验设计,以DNS法测定酶解后糖含量变化为指标,对发酵条件进行优化。[结果]在以2%胶体几丁质为碳源、2%蛋白胨为氮源、摇床转速为170 r/min时,黄绿木霉菌产几丁质酶的最佳发酵条件组合:培养基的初始pH为5,接种量为8%,瓶装量为20 ml,在28℃下培养6 d。[结论]试验确定了黄绿木霉菌产几丁质酶最佳条件,为其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绿木 几丁质酶 发酵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哈茨木霉(Trichoderma harzianum)多种胞壁降解酶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及转化水稻 被引量:4
15
作者 刘梅 孙宗修 徐同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596-602,共7页
为提高水稻的抗病性,利用哈茨木霉(Trichodermahazianum)P1菌株的3个胞壁降解酶基因ech42、nag70与gluc78构建了7个植物表达载体,每个基因受独立的Act1启动子调控.构建的7个载体不仅包含3个外源基因的所有组合(A,B,C,A+B,A+C,B+C,A+B+C)... 为提高水稻的抗病性,利用哈茨木霉(Trichodermahazianum)P1菌株的3个胞壁降解酶基因ech42、nag70与gluc78构建了7个植物表达载体,每个基因受独立的Act1启动子调控.构建的7个载体不仅包含3个外源基因的所有组合(A,B,C,A+B,A+C,B+C,A+B+C),而且具有双元载体本身携带的HPT基因与Gus基因,为研究不同T-DNA长度、不同基因组合与不同基因排列方向对植物遗传转化效率以及外源基因在转基因植株中表达的影响提供了一套比较完整的材料.利用本实验室的农杆菌高效转化体系,将所有组合的7个载体分别转入粳稻品种石狩白毛(OryzasativaLssp.Japonicacv.Ishikari-shiroge)中,共获得再生植株1800余株.对部分再生植株进行了PCR检测,证明96%的植株至少携带有外源基因中的一个,80%以上的植株整合有完整的外源基因片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茨木(trichoderma harzianum) 胞壁降解酶 植物表达栽体 农杆菌介导法转化 水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适宜黄绿木霉T1010生长培养料筛选 被引量:2
16
作者 王未名 陈建爱 +3 位作者 高国强 吕铁信 刘孝永 杜方岭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S1期58-62,共5页
木霉广泛存在于土壤、根际及其它基质中,对植物土传病原真菌具有拮抗作用。扩大生防因子黄绿木霉(Trichoderma aureoviride)T1010培养料范围是利用生产地资源扩大生产、大面积应用的前提。本试验通过测定黄绿木霉T1010的菌丝生长和分生... 木霉广泛存在于土壤、根际及其它基质中,对植物土传病原真菌具有拮抗作用。扩大生防因子黄绿木霉(Trichoderma aureoviride)T1010培养料范围是利用生产地资源扩大生产、大面积应用的前提。本试验通过测定黄绿木霉T1010的菌丝生长和分生孢子生长,黄绿木霉T1010在固体基本培养基上生长,最佳碳源为淀粉;优化了培养条件,确定最适宜种子培养用PD培养基,摇瓶培养,生长时间3d后,菌丝生长量为5.75g/ml;最经济适宜扩大培养基为玉米15g/L,豆粉5g/L,摇瓶培养3d后,菌丝生长量为5.83g/ml;最适宜的、经济的固体发酵培养基为麦麸∶醋渣∶水=2∶1∶3.3,发酵产物孢子量为2.46×1010cfu/g。本文研究确定黄绿木霉T1010腐解培养料的能力为多方面扩大生产黄绿木霉制剂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防治 黄绿木T1010 培养料优化 产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绿木霉T1010对不同土壤层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被引量:5
17
作者 陈建爱 王文亮 +2 位作者 周善跃 王维忠 杜方岭 《天津农业科学》 CAS 2011年第2期25-28,共4页
通过在土壤中施用土壤生态改良剂黄绿木霉T1010,在樱桃番茄生长过程中定期定点取土样测定微生物数量,结果表明,黄绿木霉T1010能促进土壤中其他有益微生物的生长。在20~30cm土壤层,樱桃番茄生长盛果期,黄绿木霉T1010制剂处理组土壤细菌... 通过在土壤中施用土壤生态改良剂黄绿木霉T1010,在樱桃番茄生长过程中定期定点取土样测定微生物数量,结果表明,黄绿木霉T1010能促进土壤中其他有益微生物的生长。在20~30cm土壤层,樱桃番茄生长盛果期,黄绿木霉T1010制剂处理组土壤细菌、放线菌、固氮菌群落数量分别比初始值提高2.00,1.61,7.14倍,比对照处理组提高0.80,0.88,1.63倍。黄绿木霉T1010是真菌,施入土壤后其他真菌不再增加。樱桃番茄后期,20~30cm土壤层真菌数量比初始值下降4.78%,比对照下降66.85%。应用黄绿木霉T1010制剂后,樱桃番茄花期、果期提前,果实整齐均匀,感病指数降低36.36%,侧根数比常规化肥处理组增加144%,产量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绿木T1010 土壤生态 微生物群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绿木霉T1010对日光温室耕层土壤酶活性的调控效应 被引量:5
18
作者 陈建爱 陈为京 +1 位作者 杨焕明 祝文婷 《天津农业科学》 CAS 2013年第1期20-23,共4页
采用黄绿木霉T1010(Trichoderma aureoviride 1010)制剂处理日光温室番茄连作土壤,以常规生产区为对照,设黄绿木霉T1010和1/2黄绿木霉T1010两个处理,通过对土壤酶活性比色法测定,研究其对耕层土壤酶活性的影响,为应用黄绿木霉T1010改善... 采用黄绿木霉T1010(Trichoderma aureoviride 1010)制剂处理日光温室番茄连作土壤,以常规生产区为对照,设黄绿木霉T1010和1/2黄绿木霉T1010两个处理,通过对土壤酶活性比色法测定,研究其对耕层土壤酶活性的影响,为应用黄绿木霉T1010改善土壤生态环境,促进番茄生长发育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结果表明,不同处理条件下土壤酶活性不同,其中纤维素酶、几丁质酶、脲酶、蛋白酶、磷酸酶、多酚氧化酶活性大小顺序为:黄绿木霉T1010〉1/2黄绿木霉T1010〉CK;蔗糖酶、淀粉酶、过氧化氢酶、过氧化物酶活性最高的处理是1/2黄绿木霉T1010;对照处理的土壤中葡聚糖酶活性最高。ANOVA分析,除葡聚糖酶和蛋白酶,其他各处理酶活性差异显著。可见,黄绿木霉T1010对土壤中酶活性有一定调节作用,改善土壤生态环境,有效促进番茄根系的发育,进而促进番茄产量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绿木T1010 土壤酶活性 水解酶 氧化还原酶 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绿木霉T1010对樱桃番茄横向土壤环境性状改良效果研究 被引量:8
19
作者 陈建爱 杜方岭 《农学学报》 2011年第6期36-41,共6页
为了研究黄绿木霉(Trichoderma aureoviride)T1010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物理性状、化学性状的作用,评价T1010调整土壤环境性状生态效应的潜力,采用土壤稀释法测定土壤中微生物群落数,土壤称重法测定物理性状,无机化学反应法测定土壤中主... 为了研究黄绿木霉(Trichoderma aureoviride)T1010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物理性状、化学性状的作用,评价T1010调整土壤环境性状生态效应的潜力,采用土壤稀释法测定土壤中微生物群落数,土壤称重法测定物理性状,无机化学反应法测定土壤中主要化学指标含量,结果表明:T1010促进土壤中细菌、放线菌、固氮菌的生长,与土壤处理前相比,固氮菌数量最大提高6.04倍,比对照提高58.02%;T1010抑制其他真菌的生长,比初始值下降52.99%,比对照下降79.47%;T1010改良物理性状,比重、容重比对照下降,总孔隙度趋近50%;水解氮、有机质比对照提高,与T1010的增殖正相关,有效磷比对照降低,与T1010的增殖负相关;T1010处理组侧根数比常规化肥处理组增加144%,立枯病感病指数降低36.36%。T1010具有改良土壤物理性状、提高微生物群体量、促进化学物质的可溶性等多种功能,是一种潜在、有效的土壤改良菌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绿木T1010 微生物群落 物理性状 化学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胁迫下黄绿木霉T1010对花生耐盐生理的影响 被引量:8
20
作者 陈建爱 郭峰 +2 位作者 杨武汉 万书波 陈为京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587-590,共4页
本试验通过在黄河三角洲盐渍土壤种植花生,研究了盐胁迫条件下土壤不同处理花生叶片光合作用中物质的变化、细胞渗透调节物质的变化和非酶性及酶性防御系统物质的变化,并对黄绿木霉T1010制剂和常规处理土壤花生生长期功能叶片生理指标... 本试验通过在黄河三角洲盐渍土壤种植花生,研究了盐胁迫条件下土壤不同处理花生叶片光合作用中物质的变化、细胞渗透调节物质的变化和非酶性及酶性防御系统物质的变化,并对黄绿木霉T1010制剂和常规处理土壤花生生长期功能叶片生理指标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与常规对照相比,黄绿木霉T1010制剂处理土壤后,花生叶片的细胞膜透性降低,叶片伤害程度降低,叶片内丙二醛含量降低,细胞渗透调节物质游离脯氨酸、甜菜碱分别提高,抗氧化物抗坏血酸、类胡萝卜素含量大幅度提高。光合色素叶绿素a、叶绿素b大幅度提高,光合初生产物葡萄糖也提高,进一步代谢物可溶性淀粉、氨基酸、可溶性蛋白质也提高。可见,黄绿木霉T1010制剂的施用调整了花生生理机能,提高了花生的耐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渍土 花生 黄绿木T1010 耐盐生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