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cucumber green mottle mosaic virus,CGMMV)在辽宁省的分布、生物学特性及病毒侵染对西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CGMMV在辽宁省的营口、鞍山、沈阳、丹东、大连、辽阳等地均有分布;在供试的5科21...对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cucumber green mottle mosaic virus,CGMMV)在辽宁省的分布、生物学特性及病毒侵染对西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CGMMV在辽宁省的营口、鞍山、沈阳、丹东、大连、辽阳等地均有分布;在供试的5科21种植物中,病毒仅可侵染葫芦科的西瓜、黄瓜、葫芦、南瓜、角瓜、甜瓜、瓠瓜7种植物,并表现系统花叶症状。该病毒致死温度95~100℃,稀释限点10-4~10-5,体外保毒期119d。电镜观察病毒粒子直棒状,长300nm,宽15nm。RT-PCR检测表明,盖州、台安、新民的西瓜花叶样品为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西瓜株系。利用春秋两季大棚栽培西瓜接种试验表明,西瓜感染CGMMV后,导致植株生长缓慢,结瓜稍小,自根西瓜产量减产幅度很大,秋季大棚减产38.7%~47.6%,春季大棚减产11.4%~19.4%;采用葫芦嫁接的西瓜产量损失变化较小,秋季大棚减产3.4%~17.5%,春季大棚减产2.5%~9.1%。另外,研究结果表明,CGMMV侵染直接导致西瓜倒瓤,使西瓜丧失食用价值,血清学检测倒瓤西瓜携带CGMMV。展开更多
以葫芦和南瓜种子为材料,比较了68、72、75、80℃4个干热处理温度条件及6℃和常温2种种子保存条件对种子质量的影响;通过田间栽培试验检测了种子干热处理对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Cucumber green mottle mosaic virus,CGMMV)的防治效果。...以葫芦和南瓜种子为材料,比较了68、72、75、80℃4个干热处理温度条件及6℃和常温2种种子保存条件对种子质量的影响;通过田间栽培试验检测了种子干热处理对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Cucumber green mottle mosaic virus,CGMMV)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68~80℃的温度处理种子72 h后,不会影响葫芦种子的发芽势和发芽率,但显著降低了南瓜种子的发芽势和发芽率。高温干热处理后,3个葫芦品种的种子分别在常温和6℃下保存15个月后,种子发芽势均显著下降;2个南瓜品种分别在常温和6℃下保存12个月后,除68℃和72℃处理的南瓜京欣砧2常温保存种子的发芽势以外,其他处理种子的发芽势和发芽率都显著下降。通过3 a 3种不同栽培模式的田间试验,不同带毒率的葫芦砧木种子经过72℃干热处理72 h后,嫁接西瓜在田间均未发生CGMMV。试验结果表明,不同葫芦科作物种类,甚至不同品种对温度的敏感性不一样;干热处理种子是防治CGMMV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展开更多
将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cucumber green mottle mosaicvirus,CGMMV)辽宁分离物繁殖在葫芦(Lagenaria siceraria)上,用葫芦作为繁殖寄主进行病毒提纯,将提纯病毒制剂免疫家兔制备多克隆抗体,抗体效价为1∶320000,建立了间接ELISA检测黄瓜...将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cucumber green mottle mosaicvirus,CGMMV)辽宁分离物繁殖在葫芦(Lagenaria siceraria)上,用葫芦作为繁殖寄主进行病毒提纯,将提纯病毒制剂免疫家兔制备多克隆抗体,抗体效价为1∶320000,建立了间接ELISA检测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方法,检测病汁液的灵敏度为1∶32000,检测提纯病毒的灵敏度为4.75×10-5mg。展开更多
从感染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Cucumber green mottle mosaic virus,CGMMV)的葫芦植株上收取种子,通过苗期症状观察法、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DAS-ELISA)、免疫捕获反转录PCR(IC-RT-PCR)法测定葫芦种子的带毒情况,并用生物学接种方法...从感染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Cucumber green mottle mosaic virus,CGMMV)的葫芦植株上收取种子,通过苗期症状观察法、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DAS-ELISA)、免疫捕获反转录PCR(IC-RT-PCR)法测定葫芦种子的带毒情况,并用生物学接种方法测定葫芦种子携带病毒的侵染活性。苗期症状观察法结果表明,199株幼苗有2株表现花叶斑驳症状,种子传毒率为1.01%;而利用DAS-ELISA和IC-RT-PCR法随机检测30粒葫芦病株种子,CGMMV检出率为100%。种子各部位携带的CGMMV接种葫芦表现典型的花叶斑驳症状,表明葫芦种子携带的CGMMV具有侵染活性。DAS-ELISA检测葫芦种子CGMMV的灵敏度为1/5120种子研磨液。展开更多
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Cucumber green mottle mosaic virus,CGMMV)主要危害葫芦科作物,已被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列为检疫性有害生物。CGMMV目前在我国23个省、市、区已有报道发生和危害,严重影响葫芦科作物的生产;近年来该病害在国内外...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Cucumber green mottle mosaic virus,CGMMV)主要危害葫芦科作物,已被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列为检疫性有害生物。CGMMV目前在我国23个省、市、区已有报道发生和危害,严重影响葫芦科作物的生产;近年来该病害在国内外呈现迅猛扩展的趋势并对生产造成危害。本文综述了防治该病害的种子处理、化学及生物防治、嫁接以及转基因等分子生物学方法;分析了CGMMV与寄主黄瓜互作研究的最新进展,对小分子RNA参与调控寄主对CGMMV病毒的防控策略提出了展望,并概述了下一代测序技术、基因编辑技术在植物新病毒的检测、鉴定以及培育抗病新品种等方面的应用。展开更多
在上海市浦东新区孙桥蔬菜基地温室内发现大量黄瓜植株发病,叶片出现花叶、斑驳、皱缩和变形等症状,发病率达50%以上。经DAS-ELISA、RT-PCR和摩擦接种试验鉴定,发现引起黄瓜发病的病原生物是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Cucumber green mottle m...在上海市浦东新区孙桥蔬菜基地温室内发现大量黄瓜植株发病,叶片出现花叶、斑驳、皱缩和变形等症状,发病率达50%以上。经DAS-ELISA、RT-PCR和摩擦接种试验鉴定,发现引起黄瓜发病的病原生物是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Cucumber green mottle mosaic virus),并提出了防治对策。展开更多
文摘对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cucumber green mottle mosaic virus,CGMMV)在辽宁省的分布、生物学特性及病毒侵染对西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CGMMV在辽宁省的营口、鞍山、沈阳、丹东、大连、辽阳等地均有分布;在供试的5科21种植物中,病毒仅可侵染葫芦科的西瓜、黄瓜、葫芦、南瓜、角瓜、甜瓜、瓠瓜7种植物,并表现系统花叶症状。该病毒致死温度95~100℃,稀释限点10-4~10-5,体外保毒期119d。电镜观察病毒粒子直棒状,长300nm,宽15nm。RT-PCR检测表明,盖州、台安、新民的西瓜花叶样品为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西瓜株系。利用春秋两季大棚栽培西瓜接种试验表明,西瓜感染CGMMV后,导致植株生长缓慢,结瓜稍小,自根西瓜产量减产幅度很大,秋季大棚减产38.7%~47.6%,春季大棚减产11.4%~19.4%;采用葫芦嫁接的西瓜产量损失变化较小,秋季大棚减产3.4%~17.5%,春季大棚减产2.5%~9.1%。另外,研究结果表明,CGMMV侵染直接导致西瓜倒瓤,使西瓜丧失食用价值,血清学检测倒瓤西瓜携带CGMMV。
文摘以葫芦和南瓜种子为材料,比较了68、72、75、80℃4个干热处理温度条件及6℃和常温2种种子保存条件对种子质量的影响;通过田间栽培试验检测了种子干热处理对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Cucumber green mottle mosaic virus,CGMMV)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68~80℃的温度处理种子72 h后,不会影响葫芦种子的发芽势和发芽率,但显著降低了南瓜种子的发芽势和发芽率。高温干热处理后,3个葫芦品种的种子分别在常温和6℃下保存15个月后,种子发芽势均显著下降;2个南瓜品种分别在常温和6℃下保存12个月后,除68℃和72℃处理的南瓜京欣砧2常温保存种子的发芽势以外,其他处理种子的发芽势和发芽率都显著下降。通过3 a 3种不同栽培模式的田间试验,不同带毒率的葫芦砧木种子经过72℃干热处理72 h后,嫁接西瓜在田间均未发生CGMMV。试验结果表明,不同葫芦科作物种类,甚至不同品种对温度的敏感性不一样;干热处理种子是防治CGMMV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文摘将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cucumber green mottle mosaicvirus,CGMMV)辽宁分离物繁殖在葫芦(Lagenaria siceraria)上,用葫芦作为繁殖寄主进行病毒提纯,将提纯病毒制剂免疫家兔制备多克隆抗体,抗体效价为1∶320000,建立了间接ELISA检测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方法,检测病汁液的灵敏度为1∶32000,检测提纯病毒的灵敏度为4.75×10-5mg。
文摘从感染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Cucumber green mottle mosaic virus,CGMMV)的葫芦植株上收取种子,通过苗期症状观察法、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DAS-ELISA)、免疫捕获反转录PCR(IC-RT-PCR)法测定葫芦种子的带毒情况,并用生物学接种方法测定葫芦种子携带病毒的侵染活性。苗期症状观察法结果表明,199株幼苗有2株表现花叶斑驳症状,种子传毒率为1.01%;而利用DAS-ELISA和IC-RT-PCR法随机检测30粒葫芦病株种子,CGMMV检出率为100%。种子各部位携带的CGMMV接种葫芦表现典型的花叶斑驳症状,表明葫芦种子携带的CGMMV具有侵染活性。DAS-ELISA检测葫芦种子CGMMV的灵敏度为1/5120种子研磨液。
文摘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Cucumber green mottle mosaic virus,CGMMV)主要危害葫芦科作物,已被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列为检疫性有害生物。CGMMV目前在我国23个省、市、区已有报道发生和危害,严重影响葫芦科作物的生产;近年来该病害在国内外呈现迅猛扩展的趋势并对生产造成危害。本文综述了防治该病害的种子处理、化学及生物防治、嫁接以及转基因等分子生物学方法;分析了CGMMV与寄主黄瓜互作研究的最新进展,对小分子RNA参与调控寄主对CGMMV病毒的防控策略提出了展望,并概述了下一代测序技术、基因编辑技术在植物新病毒的检测、鉴定以及培育抗病新品种等方面的应用。
文摘在上海市浦东新区孙桥蔬菜基地温室内发现大量黄瓜植株发病,叶片出现花叶、斑驳、皱缩和变形等症状,发病率达50%以上。经DAS-ELISA、RT-PCR和摩擦接种试验鉴定,发现引起黄瓜发病的病原生物是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Cucumber green mottle mosaic virus),并提出了防治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