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4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河三角洲滨海盐碱地改良研究进展
1
作者 耿林林 李洪秀 +1 位作者 李传浩 刘秀萍 《现代农业科技》 2025年第6期115-118,共4页
黄河三角洲滨海盐碱地是我国重要的后备耕地资源,但盐碱度高、土壤质地差等问题限制了其开发利用。为此,从滨海盐碱地的成因、盐碱地改良制约因素以及改良措施等方面进行探讨,综述了当前黄河三角洲滨海盐碱地改良研究进展。治理滨海盐... 黄河三角洲滨海盐碱地是我国重要的后备耕地资源,但盐碱度高、土壤质地差等问题限制了其开发利用。为此,从滨海盐碱地的成因、盐碱地改良制约因素以及改良措施等方面进行探讨,综述了当前黄河三角洲滨海盐碱地改良研究进展。治理滨海盐碱地需要综合应用物理改良、化学改良、生物改良等多种改良技术,以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降低土壤盐分含量,改善土壤结构,促进植物生长和提高作物产量。未来,通过综合运用遥感技术、生物和基因工程技术、微生物修复技术等创新手段,有望更有效地提升盐碱地土壤地力水平,实现滨海盐碱地的可持续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三角洲滨海盐碱地 成因 盐碱地改良 制约因素 改良措施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三角洲滨海盐碱地综合利用及粮食产能提升技术研究--以山东省滨州市为例 被引量:1
2
作者 位国峰 宋芸 +1 位作者 樊平 薛鹏飞 《中国农村科技》 2024年第3期29-33,共5页
我国盐碱地分布广、面积大、类型多样、开发潜力巨大,是耕地“提质、扩容、增效”的重要来源。2021年,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时指出,“开展盐碱地综合利用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端牢中国饭碗,具有重要战略意义”。2023年7月20日,习近平总... 我国盐碱地分布广、面积大、类型多样、开发潜力巨大,是耕地“提质、扩容、增效”的重要来源。2021年,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时指出,“开展盐碱地综合利用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端牢中国饭碗,具有重要战略意义”。2023年7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二次会议时强调,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要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切实加强耕地保护,全力提高耕地质量,充分挖掘盐碱地综合利用潜力,稳步拓展农业生产空间,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保护 粮食安全 耕地质量 黄河三角洲 重要战略意义 滨海盐碱地 山东省滨州市 产能提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人工林对黄河三角洲滨海盐碱地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12
3
作者 陈苗苗 刘桂民 +6 位作者 刘德玺 杨庆山 杜振宇 魏海霞 王霞 周健 李存华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41-44,共4页
为了探讨人工林对黄河三角洲滨海盐碱地土壤理化性质的改良效果,采用野外取样和室内分析测定相结合的方法,以林龄8年的4种人工林为研究对象,未造林空地为对照,对各样地的土壤理化性质指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4种人工林均能改善黄河... 为了探讨人工林对黄河三角洲滨海盐碱地土壤理化性质的改良效果,采用野外取样和室内分析测定相结合的方法,以林龄8年的4种人工林为研究对象,未造林空地为对照,对各样地的土壤理化性质指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4种人工林均能改善黄河三角洲滨海盐碱地的土壤理化特性。与对照空地相比,人工林的平均土壤容重、含盐量、pH值分别降低了4.8%,44.4%,2.5%,平均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分别提高了6.0%,4.7%;(2)不同人工林对土壤阳离子交换性能及碱化度的影响效果各异,其碱化度大小依次为:柽柳(27.4%)>杜梨(23.3%)>对照(19.5%)>白蜡(16.0%)>盐柳(13.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林 滨海盐碱地 土壤理化性质 黄河三角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三角洲滨海盐碱地节约型绿地建设初探
4
作者 郭红光 《天津农林科技》 2009年第5期36-38,共3页
文章介绍了黄河三角洲滨海盐碱地节约型绿地建设的重要意义,重点论述了黄河三角洲滨海盐碱地节约型绿地建设的主要措施,并对黄河三角洲滨海盐碱地节约型绿地的施工技术作了阐述,提出了具有建设性的意见。
关键词 黄河三角洲滨海盐碱地 节约型绿地 耐盐植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三角洲滨海盐碱地葡萄园生草适宜品种与关键栽培技术 被引量:1
5
作者 谢小丁 邵秋玲 《现代农业科技》 2021年第16期96-98,共3页
本文介绍了果园生草原则和滨海盐碱地葡萄园生草草种选配,总结了盐碱地葡萄园生草栽培管理要点,以期为种植户提供参考。
关键词 葡萄园 生草品种 栽培技术 黄河三角洲 滨海盐碱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轻中度盐碱地土壤有机质空间异质性及影响因素分析——以山东省黄河三角洲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区为例 被引量:2
6
作者 陈梦 刘汉文 +4 位作者 马倩 张奕 李可心 刘志鑫 李洪秀 《山东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9-146,共8页
以黄河三角洲轻中度盐碱地典型分布区(山东省黄河三角洲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区,以下简称黄三角农高区)为研究区域,于2021年10月采用网格布点法,对该区域土壤进行野外采样调查,利用地统计学和结构方程模型等方法,探究不同土层有机质含量的... 以黄河三角洲轻中度盐碱地典型分布区(山东省黄河三角洲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区,以下简称黄三角农高区)为研究区域,于2021年10月采用网格布点法,对该区域土壤进行野外采样调查,利用地统计学和结构方程模型等方法,探究不同土层有机质含量的空间变异规律与影响因素,以期为轻中度盐碱地土壤资源合理利用提供参考。结果表明,黄三角农高区土壤有机质含量[0~20 cm土层为(15.85±5.69) g/kg;20~40 cm土层为(11.51±4.32) g/kg]属于4级,整体呈现中等变异。20~40 cm土层有机质含量的空间相关和自相关性高于0~20 cm土层。有机质含量与土壤粉粒含量和黏粒含量均呈显著正相关,与含盐量呈显著负相关。东部滨海地区有机质含量低于中部地区,呈现耕地>林地>荒地的趋势,人为利用(耕地、林地)提升了土壤有机质含量。离海距离对土壤有机质含量有直接影响,较高的pH值和粉黏比是影响土壤有机质积累的重要因素。本研究明确了黄三角农高区不同土层土壤有机质分布格局,揭示了土地利用类型对有机质含量的影响以及土壤有机质积累的限制因素,可为该区轻中度盐碱地农业生产规划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轻中度盐碱地 黄河三角洲 土壤有机质 空间异质性 空间自相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三角洲盐碱地棉田杂草防除研究
7
作者 唐文颖 张杰 +4 位作者 李向阳 周丽萍 王姝雯 关秀敏 肖春燕 《中国棉花》 2024年第10期21-24,48,共5页
为验证播后苗前和苗后除草剂对黄河三角洲盐碱地棉田杂草的防除效果,在山东省东营市鲁棉532棉田调查研究了5种除草剂配合使用对禾本科和阔叶杂草的防除效果及其对棉花农艺性状和单产的影响。药效试验结果显示:盐碱地棉田阔叶杂草种类和... 为验证播后苗前和苗后除草剂对黄河三角洲盐碱地棉田杂草的防除效果,在山东省东营市鲁棉532棉田调查研究了5种除草剂配合使用对禾本科和阔叶杂草的防除效果及其对棉花农艺性状和单产的影响。药效试验结果显示:盐碱地棉田阔叶杂草种类和数量多;在本研究条件下,所选用的土壤处理除草剂和苗后除草剂对阔叶杂草的防除效果明显低于禾本科杂草,且随着施药后时间的延长而降低;48%仲丁灵乳油(EC)1800 g·hm^(-2)(有效成分用量,下同)+10%精喹禾灵EC 75 g·hm^(-2)+10%乙羧氟草醚EC 105 g·hm^(-2)处理(D处理)的禾本科和阔叶类杂草数量低于其他处理,防除效果最好,8月8日对禾本科杂草的株防效为94.42%,9月5日对阔叶杂草的株防效为67.86%;地上部鲜物质质量防效表现为D处理>B处理(48%仲丁灵EC 1800 g·hm^(-2)+108 g·L^(-1)高效氟吡甲禾灵EC 48.6 g·hm^(-2)+10%乙羧氟草醚EC105 g·hm^(-2))>C处理(35%甲戊·扑草净EC 1312.5 g·hm^(-2)+10%精喹禾灵EC 75 g·hm^(-2)+10%乙羧氟草醚EC 105 g·hm^(-2))>A处理(35%甲戊·扑草净EC 1312.5 g·hm^(-2)+108 g·L^(-1)高效氟吡甲禾灵EC 48.6 g·hm^(-2)+10%乙羧氟草醚EC 105 g·hm^(-2))。不同处理的棉花农艺性状调查结果显示,仅B处理8月8日株高和9月15日单株果枝数,A、B、C处理9月15日单株结铃数,显著高于常规处理;各测验处理的籽棉单产与常规处理差异不显著,其中B处理最高,D处理其次。上述结果表明播后苗前除草剂甲戊·扑草净搭配苗后阔叶杂草除草剂乙羧氟草醚处理在本试验剂量下对阔叶杂草的防除效果不理想,而播后苗前广谱除草剂仲丁灵搭配乙羧氟草醚和禾本科杂草除草剂高效氟吡甲禾灵或是精喹禾灵处理对阔叶杂草和禾本科杂草的防除效果较好,且对棉花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碱地棉田 黄河三角洲 杂草防治 除草剂 禾本科杂草 阔叶类杂草 防除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三角洲重度盐碱地甜高粱品种筛选和配套施肥技术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陈昱桦 王景亭 +4 位作者 李孟 梁培琪 程明涛 乔一鸣 张锐爽 《现代农业科技》 2024年第3期1-5,共5页
为了探索重度盐碱地甜高粱的种植技术,为黄河三角洲重度盐碱地甜高粱的栽培推广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本研究以中国科学院科甜系列甜高粱品种为研究对象,针对重度盐碱地,从种植品种、肥料配比和有机肥类型3个方面开展了试验。结果表明... 为了探索重度盐碱地甜高粱的种植技术,为黄河三角洲重度盐碱地甜高粱的栽培推广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本研究以中国科学院科甜系列甜高粱品种为研究对象,针对重度盐碱地,从种植品种、肥料配比和有机肥类型3个方面开展了试验。结果表明:在重度盐碱地种植科甜13、科甜22、科甜41、科甜42、科甜43这5个甜高粱品种,科甜41产量最高,达到82.87 t/hm^(2);其次是科甜13,产量为66.28 t/hm^(2)。在重度盐碱地肥料配比试验中,基肥施用复合肥300 kg/hm^(2)+有机肥15 t/hm^(2)处理、有机肥30 t/hm^(2)处理、复合肥300 kg/hm^(2)+有机肥30 t/hm^(2)处理均能显著提升重度盐碱地甜高粱产量,基肥施用有机肥30 t/hm^(2)处理产量最高,达到73.16 t/hm^(2),较不施肥对照增产64.0%。在重度盐碱地有机肥类型试验中,施用牛粪、有机肥和海藻肥均能提升重度盐碱地甜高粱产量,在相同投入成本下,施用海藻肥处理产量最高,为67.88 t/hm^(2),较不施肥对照增产39.8%。综上考虑,在黄河三角洲重度盐碱地可选择科甜13和科甜41两个耐盐碱甜高粱品种,基肥施用普通有机肥或者牛粪15 t/hm^(2)以上同时配施复合肥,有机肥可选择微生物有效活菌数≥5亿个/g的高品质海藻肥替代普通有机肥进行甜高粱种植,能获得较高的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高粱 品种 施肥技术 产量 农艺性状 盐碱地 黄河三角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三角洲盐碱地稻蟹共作系统水质和底栖生物群落
9
作者 徐婵 刘峰 +5 位作者 李娴 董俊 苗静 高云芳 董文 闫法军 《渔业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6-62,共7页
2020年6—10月,在山东东营垦利区设置4个不同河蟹养殖密度(0、0.45、0.68、0.90ind/m^(2))的稻蟹共作试验,测定其系统水质和底栖生物群落结构变化,旨在为盐碱地稻蟹共作生态模式构建与优化提供理论依据。结果显示:试验期间水体温度(T)... 2020年6—10月,在山东东营垦利区设置4个不同河蟹养殖密度(0、0.45、0.68、0.90ind/m^(2))的稻蟹共作试验,测定其系统水质和底栖生物群落结构变化,旨在为盐碱地稻蟹共作生态模式构建与优化提供理论依据。结果显示:试验期间水体温度(T)、溶氧(DO)、总氮(TN)与总磷(TP)等指标先高后低,受季节变化影响明显;不同河蟹养殖密度间水体指标均无明显差异(P>0.05),可能与河蟹养殖密度相对养殖稻田面积明显较小有关;稻蟹共作系统水质氮磷年平均值含量显著低于水稻单作,高于河蟹池塘单养,但共作系统氮磷吸收能力相对最高;底栖生物检测仅发现水丝蚓、摇蚊幼虫、圆田螺3种,这与黄河三角洲的砂石底质有关,其生物量与水体盐度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水体PO_(4)^(3-)-P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研究表明黄河三角洲改良盐碱地稻蟹共作系统具有明显的生态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蟹共作 水质 底栖生物 盐碱地 黄河三角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三角洲盐碱地不同利用方式土壤理化性质 被引量:35
10
作者 李庆梅 侯龙鱼 +1 位作者 刘艳 马风云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132-1136,共5页
为了缓解土壤盐碱性,保证土壤可持续利用,研究了黄河三角洲典型土地利用类型撂荒地、棉田、苜蓿地和梨园土壤理化性质。结果表明:棉田土壤容重较高,而孔隙度和毛管孔隙度低,由于棉田灌水压盐措施,抬高了地下水位,土壤返盐严重。苜蓿地... 为了缓解土壤盐碱性,保证土壤可持续利用,研究了黄河三角洲典型土地利用类型撂荒地、棉田、苜蓿地和梨园土壤理化性质。结果表明:棉田土壤容重较高,而孔隙度和毛管孔隙度低,由于棉田灌水压盐措施,抬高了地下水位,土壤返盐严重。苜蓿地由于管理粗放,对土壤扰动少,容重较低,孔隙度和毛管孔隙度较高,盐碱度较低;每年对苜蓿的采收显著降低了苜蓿地土壤有机质和养分含量,而豆科固氮菌的存在,使表层速效氮含量较高。梨园位于黄河三角洲土壤质地较好的区域,且有机肥料施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土壤板结,盐碱度较低。撂荒地表层土壤理化指标均显著优于棉田,在退化土壤恢复中具有较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化性质 土地利用方式 撂荒地 土地退化 盐碱地 黄河三角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三角洲盐碱地高效生态利用新模式 被引量:21
11
作者 王兴军 侯蕾 +3 位作者 厉广辉 赵传志 赵术珍 夏晗 《山东农业科学》 2020年第8期128-135,共8页
我国约有1亿公顷盐碱地,分布于20多个省区。传统盐碱地的改良和利用主要是通过不同手段降低盐碱浓度,进行常规作物的种植,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这种模式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立足保护盐碱地的生态环境,开发当地和引进国内外耐盐碱特色经济... 我国约有1亿公顷盐碱地,分布于20多个省区。传统盐碱地的改良和利用主要是通过不同手段降低盐碱浓度,进行常规作物的种植,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这种模式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立足保护盐碱地的生态环境,开发当地和引进国内外耐盐碱特色经济植物,开展盐碱地特色种植,创新盐碱地高效生态利用新模式,是可持续利用盐碱地的重要途径。本文总结了盐碱地传统利用的不同方式,讨论了在黄河三角洲盐碱地上开展特色中药材、蔬菜和特色杂粮等的可行性,提出了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和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三角洲 盐碱地 生态利用 盐碱植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控释氮肥一次性施用对滨海盐碱地土壤理化性质及小麦产量的影响
12
作者 谢宏伟 吴小宾 +4 位作者 王奥宇 郑福丽 陈晓影 谭德水 刘兆辉 《山东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3-109,共7页
为探明在盐碱地上实现轻简化施肥的可行性,明确其对滨海盐碱土壤质量的提升效果,在山东东营盐碱地进行了不同类型控释肥一次性施用田间试验。试验设置6种施肥处理,包括不施氮肥对照(CK)、农民习惯施肥(FP)、优化施肥(OPT)、控释氮肥A(CR... 为探明在盐碱地上实现轻简化施肥的可行性,明确其对滨海盐碱土壤质量的提升效果,在山东东营盐碱地进行了不同类型控释肥一次性施用田间试验。试验设置6种施肥处理,包括不施氮肥对照(CK)、农民习惯施肥(FP)、优化施肥(OPT)、控释氮肥A(CRFA,水基树脂包膜尿素)、控释氮肥B(CRFB,聚氨酯包膜尿素)和控释氮肥C(CRFC,腐植酸型尿素),研究不同类型缓控释肥处理对盐碱地土壤理化性质及小麦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FP处理相比,OPT、CRFA、CRFB和CRFC处理小麦产量分别显著提高5.9%、17.6%、29.6%和17.2%;小麦成熟期0~20 cm土层土壤无机氮含量分别提高18.6%、121.9%、175.4%和144.6%;氮肥利用率显著提高74.4%、95.1%、172.0%和115.6%;土壤可溶性盐离子总量分别显著降低4.9%、7.2%、9.5%和9.1%。与FP处理相比,CRFA、CRFB和CRFC处理的>2 mm和0.5~1 mm粒级土壤团聚体比例分别显著提高166.2%、133.8%、90.0%和40.3%、34.3%、62.7%;<0.053 mm粒级的土壤团聚体比例显著降低78.4%、73.8%、52.5%。控释氮肥一次性施用可改善轻度盐碱地土壤理化性质,本试验条件下以CRFB一次性施用对滨海盐碱土壤改良和小麦产量提升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滨海盐碱地 小麦 控释氮肥 土壤养分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三角洲盐碱地形成的原因及改良措施探讨 被引量:28
13
作者 宋静茹 杨江 +1 位作者 王艳明 宋常吉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7年第27期95-97,234,共4页
在总结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介绍了黄河三角洲盐碱地形成原因及危害,对水利工程措施、农业技术措施、化学措施、生物措施等技术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总结分析,并提出盐碱地改良新技术的建议,以期为提高盐碱地利用率提供参考。
关键词 黄河三角洲 盐碱地 原因 改良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三角洲盐碱地区耐盐牧草与经济作物筛选 被引量:12
14
作者 温延臣 孔少华 +3 位作者 赵同凯 徐久凯 林治安 李志杰 《山东农业科学》 2019年第5期42-46,共5页
为充分发挥和挖掘黄河三角洲地区盐渍土地资源潜力,实现黄河三角洲地区盐碱地绿色改良、优化粮经饲作物三元种植结构,2017—2018年度在东营市农高区盐碱地种植10个耐盐牧草、4种经济作物和2种粮食作物进行耐盐作物筛选。结果从中选出在... 为充分发挥和挖掘黄河三角洲地区盐渍土地资源潜力,实现黄河三角洲地区盐碱地绿色改良、优化粮经饲作物三元种植结构,2017—2018年度在东营市农高区盐碱地种植10个耐盐牧草、4种经济作物和2种粮食作物进行耐盐作物筛选。结果从中选出在全盐含量2~4g/kg的中度盐渍土上表现较好的耐盐作物有苜蓿(中苜1号)、高丹草、蛋白桑、二月兰、毛叶苕子、冬牧70黑麦共6个牧草品种和甜高粱、棉花、油葵、油菜4种经济作物。这10个耐盐作物均可在该地区种植利用,并能获得较好的产量和经济效益,加快盐碱地的修复改良,为盐碱地资源高效开发、种植业结构优化布局提供支撑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三角洲 盐碱地 耐盐作物 筛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三角洲盐碱地作物生态高效生产策略与技术 被引量:6
15
作者 董合忠 迟宝杰 +3 位作者 代建龙 张艳军 崔正鹏 张冬梅 《山东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8-41,共4页
针对黄河三角洲盐碱地作物生产存在的熟制单一、生态脆弱、农田周期性返盐和面源污染严重等突出问题,本文提出了盐碱地“分类施策、用养结合”的管理策略和作物生态高效生产技术。轻度盐碱地以发展粮油作物为主,坚持“种轮防返”策略,... 针对黄河三角洲盐碱地作物生产存在的熟制单一、生态脆弱、农田周期性返盐和面源污染严重等突出问题,本文提出了盐碱地“分类施策、用养结合”的管理策略和作物生态高效生产技术。轻度盐碱地以发展粮油作物为主,坚持“种轮防返”策略,利用粮油作物与耐盐作物周期性轮作、粮油作物宽幅间作轮作,防止返盐,保持地力;中度盐碱地坚持“用养结合”策略,合理布局棉花、高粱、油葵、饲草、绿肥等耐盐作物,科学配置一熟、两熟及单作、间作、轮作等种植模式,采用轻简化机械化生态高效生产技术,实现用养结合;重度盐碱地立足“生态保护”,发展碱蓬、柽柳等盐生植物复合种植模式,覆盖地表、抑制返盐、保护生态。通过分类施策、用养结合,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协同提高,引领黄河三角洲盐碱地高效生态农业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三角洲 盐碱地 耐盐经济作物 生态高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三角洲盐碱地造林抑盐效应分析 被引量:9
16
作者 房用 姜楠南 梁玉 《林业科技开发》 2009年第3期15-19,共5页
在黄河三角洲地区进行的一系列造林抑制土壤返盐的试验表明:林分郁闭度与抑盐作用正相关;林木对其一定范围内的土壤有抑盐作用;农田林网对抑制土壤返盐有显著作用。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林木抑制土壤返盐的原因。提出在黄河三角洲地区广泛... 在黄河三角洲地区进行的一系列造林抑制土壤返盐的试验表明:林分郁闭度与抑盐作用正相关;林木对其一定范围内的土壤有抑盐作用;农田林网对抑制土壤返盐有显著作用。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林木抑制土壤返盐的原因。提出在黄河三角洲地区广泛造林,同时配合良好的水利建设,是抑制土壤返盐,延长土地利用时间的有效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三角洲 盐碱地 农田林网 抑盐 含盐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三角洲地区盐碱地主要改良措施分析 被引量:21
17
作者 张凌云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7期5266-5266,5309,共2页
黄河三角洲地区盐碱地分布广泛,当地在改良治理的过程中,积累了许多有效措施,但单纯的每项措施都有利有弊,本文对改良治理黄河三角洲地区盐碱地的几种主要措施作了简单分析,以便合理利用这些措施。
关键词 黄河三角洲 盐碱地 措施 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三角洲盐碱地混交林林下植被现状 被引量:1
18
作者 姚秀粉 马风云 +1 位作者 辛贺 侯宝顺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2012年第5期50-53,57,共5页
采用样方调查的方法,研究了黄河三角洲盐碱地不同混交林林下植被的种类、生物多样性、生物量及不同土壤盐分林下植被的生长状况。共记录到林下植被31种,隶属于14科31属,其中禾本科最多,为10种;1、3、7、22龄林下植被的优势种分别为芦苇... 采用样方调查的方法,研究了黄河三角洲盐碱地不同混交林林下植被的种类、生物多样性、生物量及不同土壤盐分林下植被的生长状况。共记录到林下植被31种,隶属于14科31属,其中禾本科最多,为10种;1、3、7、22龄林下植被的优势种分别为芦苇和芦蒿、苦荬菜+灰菜+狗尾草、车前草、韩式隐子草;林下植被的物种并不丰富,生物多样性不高,且富集种少,稀疏种多,地上部分生物量皆大于地下;土壤盐分含量高时,林下植被以耐盐碱植物为主,反之亦然,且由于苦买菜和灰菜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在4个不同土壤盐分含量下都有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交林 盐碱地 林下植被 黄河三角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三角洲盐碱地棉花适宜密度试验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张凌云 王智华 《中国棉花》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2-13,共2页
关键词 黄河三角洲地区 棉花生产 密度试验 盐碱地 棉花产量 适宜密度 种植密度 化控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三角洲盐碱地棉田高效种植技术模式探析 被引量:3
20
作者 辛承松 罗振 张祥宗 《中国棉花》 2018年第9期38-39,43,共3页
在多年多点调研和试验示范的基础上,总结归纳出适宜黄河三角洲植棉区应用的"重度盐碱地一熟制棉花种植技术模式、盐碱地棉-粮均衡丰产技术模式和生态高效种植技术模式",并对各项技术措施作了简要分析。该技术模式既可指导棉... 在多年多点调研和试验示范的基础上,总结归纳出适宜黄河三角洲植棉区应用的"重度盐碱地一熟制棉花种植技术模式、盐碱地棉-粮均衡丰产技术模式和生态高效种植技术模式",并对各项技术措施作了简要分析。该技术模式既可指导棉花和其它作物生产,又能较好兼顾棉花产业的发展和综合比较效益的提高,对促进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农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植技术模式 效益 棉花 盐碱地 黄河三角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