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57篇文章
< 1 2 3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酵母硒缓解黄曲霉毒素B1(AFB1)诱导的鹌鹑肝脏损伤效果研究
1
作者 张霞 王涛 +6 位作者 张全美 严光文 安凤霞 卢宝伟 葛凯 夏伦斌 毕少帅 《安徽农学通报》 2025年第9期80-86,共7页
为探究酵母硒(Se-Y)对黄曲霉毒素B1(AFB1)诱导的鹌鹑肝脏损伤的缓解作用,将20日龄的雌性黄羽鹌鹑按每组1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基础日粮)、Se-Y组(0.8 mg/kg Se-Y)、AFB1组(30μg/kgB.WAFB1)和Se-Y+AFB1组(0.8 mg/kg Se-Y+30μg/kgB.W AFB... 为探究酵母硒(Se-Y)对黄曲霉毒素B1(AFB1)诱导的鹌鹑肝脏损伤的缓解作用,将20日龄的雌性黄羽鹌鹑按每组1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基础日粮)、Se-Y组(0.8 mg/kg Se-Y)、AFB1组(30μg/kgB.WAFB1)和Se-Y+AFB1组(0.8 mg/kg Se-Y+30μg/kgB.W AFB1),检测其肝脏组织病理损伤情况,血清生化、肝脏组织氧化与抗氧化指标,肝脏组织Nrf2信号通路相关基因表达情况。结果显示,与对照相比,AFB1暴露会导致鹌鹑肝脏出现肿大、发黄、发白和易碎的现象,病理学观察表现为细胞索排列混乱,肝细胞肿胀和空泡化变性等病理变化;血清中谷草转氨酶(AST)和谷丙转氨酶(ALT)活性明显增加,肝脏组织中的丙二醛(MDA)和过氧化氢(H2O2)的含量均明显升高,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均明显降低,总抗氧化能力(T-AOC)水平降低;Nrf2信号通路相关基因(Nrf2,HO-1,NQO-1,SOD1,CAT)的表达受到明显抑制。与AFB1组相比,Se-Y+AFB1组减轻了AFB1导致的肝脏组织病理损伤,血清中的AST和ALT活性有所降低,肝脏组织中GSH-Px、CAT和T-SOD活性及T-AOC水平有所升高;而Nrf2信号通路相关基因的表达量有所增加。综上所述,AFB1暴露诱导鹌鹑肝脏氧化应激,抑制Nrf2信号通路相关基因的表达,导致肝脏损伤,而Se-Y通过增强Nrf2相关基因的表达来拮抗AFB1所诱导的鹌鹑肝脏氧化损伤,但具体机制仍需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rf2信号通路 酵母硒 黄曲霉毒素b1 鹌鹑 氧化应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葡萄酒中16种真菌毒素污染状况调查及黄曲霉毒素B1暴露风险评估
2
作者 杨雪丽 田家磊 +3 位作者 王猛 罗文涛 杨亚磊 李方 《中国酿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79-284,共6页
为了解新疆市售葡萄酒中16种真菌毒素的污染状况,评估新疆居民来源于葡萄酒的黄曲霉毒素B1(AFB1)暴露风险。共采集葡萄酒样本85份,采用同位素稀释-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ID-UPLC-MS/MS)检测16种真菌毒素的含量。结合新疆居民膳食消费量... 为了解新疆市售葡萄酒中16种真菌毒素的污染状况,评估新疆居民来源于葡萄酒的黄曲霉毒素B1(AFB1)暴露风险。共采集葡萄酒样本85份,采用同位素稀释-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ID-UPLC-MS/MS)检测16种真菌毒素的含量。结合新疆居民膳食消费量调查数据,采用简单分布法评估不同性别及年龄组人群葡萄酒来源的AFB1暴露风险,用暴露边界(MOE)法和肝癌风险定量方法表征健康风险。结果表明,85份葡萄酒样本中有35份样品检出真菌毒素,检出率为41.2%,其中AFB1的检出率最高(36.5%),平均含量为0.084~0.324μg/kg。新疆居民来源于葡萄酒摄入AFB1的平均暴露范围为0.0050~0.0095 ng/(kg bw·d)。暴露边界法评估结果显示,新疆居民全人群在平均暴露水平下的MOE值均>10000,无需优先关注。肝癌风险评估结果显示,新疆居民葡萄酒来源摄入AFB1所增加的肝癌患者占西北地区肝癌总体发病率的0.0008%~0.0016%,贡献率较低。新疆市售葡萄酒中存在真菌毒素污染的状况,但总体污染水平不高,新疆居民通过葡萄酒摄入AFB1所引发的健康风险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酒 真菌毒素 污染状况 黄曲霉毒素b1 风险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曲霉毒素B1对海鲈体成分、肝脏组织结构及毒素累积量的影响
3
作者 董芮绮 陈冰 +3 位作者 黄文 赵红霞 朱喜锋 彭凯 《广东畜牧兽医科技》 2025年第2期8-13,共6页
该文旨在研究饲料中添加黄曲霉毒素B1(AFB1)对海鲈体成分、肝脏组织结构及毒素累积量的影响。选择初体重为(2.90±0.02)g的海鲈480尾,随机分为4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40尾鱼。在基础饲料G0(不添加AFB1)上分别添加0.1(G0.1)、0.5(G... 该文旨在研究饲料中添加黄曲霉毒素B1(AFB1)对海鲈体成分、肝脏组织结构及毒素累积量的影响。选择初体重为(2.90±0.02)g的海鲈480尾,随机分为4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40尾鱼。在基础饲料G0(不添加AFB1)上分别添加0.1(G0.1)、0.5(G0.5)和1.0(G1.0)mg/kg的AFB1,配制4组试验饲料。采取饱食投喂,试验周期为56 d。结果表明,各组间全鱼的水分、粗蛋白、粗脂肪和灰分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AFB1可诱导海鲈肝脏组织损伤,且随着饲料中AFB1含量增加,肝细胞出现变性、坏死及脂肪空泡化的程度越严重。海鲈肝脏中AFB1的累积量高于肌肉,随着饲料中AFB1添加量的增加,肝脏中AFB1累积量显著升高(P<0.05)。综上所述,饲料中添加0.1-1.0 mg/kg AFB1可诱导肝脏组织损伤。AFB1在肝脏中的累积量高于肌肉,且与AFB1添加量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曲霉毒素b1 海鲈 组织结构 毒素累积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曲霉毒素B1对家禽的毒性及纳米材料对其解毒作用研究
4
作者 张梦珂 徐宁 +3 位作者 楚越越 张晓菲 李梦颖 孔涛 《饲料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136-140,共5页
黄曲霉毒素B1对饲料及饲料原料的污染率高,毒性强且没有有效的解毒剂。通过补充抗氧化剂可以降低由黄曲霉毒素B1导致的氧化损伤、提高动物的解毒能力。纳米材料具有抗菌、抗氧化等功能,其缓解黄曲霉毒素B1中毒的有效性引起了广泛关注。... 黄曲霉毒素B1对饲料及饲料原料的污染率高,毒性强且没有有效的解毒剂。通过补充抗氧化剂可以降低由黄曲霉毒素B1导致的氧化损伤、提高动物的解毒能力。纳米材料具有抗菌、抗氧化等功能,其缓解黄曲霉毒素B1中毒的有效性引起了广泛关注。文章综述了黄曲霉毒素B1对家禽的毒性作用及纳米材料对黄曲霉毒素B1的解毒作用,以期为生产中采用纳米材料防控黄曲霉毒素B1中毒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曲霉毒素b1 毒性 家禽 纳米材料 解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鸡骨草黄酮对黄曲霉毒素B_(1)诱导雏鸡肝损伤的缓解作用 被引量:6
5
作者 史心茹 林森柱 司红彬 《现代畜牧兽医》 2024年第4期34-39,共6页
研究旨在探讨鸡骨草黄酮(ACE)能否减轻黄曲霉毒素B_(1)(AFB_(1))诱导的肝毒性作用,为临床防治AFB_(1)引起的肝损伤提供新思路。选择健康三黄鸡60羽,随机分为3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5只鸡。空白对照组(NC组)饲喂基础日粮,AFB_(1)组饲... 研究旨在探讨鸡骨草黄酮(ACE)能否减轻黄曲霉毒素B_(1)(AFB_(1))诱导的肝毒性作用,为临床防治AFB_(1)引起的肝损伤提供新思路。选择健康三黄鸡60羽,随机分为3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5只鸡。空白对照组(NC组)饲喂基础日粮,AFB_(1)组饲喂基础日粮+2.8 mg/kg AFB_(1),ACE组饲喂基础日粮+2.8 mg/kg AFB_(1)+1 g/kg ACE。试验期7 d。结果显示,与NC组相比,AFB_(1)组雏鸡14日龄体重、肝脏谷胱甘肽转移酶(GST)表达量以及肝脏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显著降低(P<0.05),雏鸡血清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碱性磷酸酶(ALP)和γ-谷氨酰转肽酶(GGT)活性及肝脏丙二醛(MDA)含量、肝脏细胞色素P450酶1A2 (CYP1A2)表达量显著升高(P<0.05)。与AFB_(1)组相比,ACE组雏鸡14日龄体重、肝脏GST表达量以及CAT、SOD、GSH-Px活性显著升高(P<0.05),雏鸡血清AST、ALT、ALP和GGT活性及肝脏MDA含量、肝脏CYP1A2表达量显著下降(P<0.05)。研究表明,日粮补充ACE可能通过增强抗氧化能力和抑制关键的细胞色素P450酶(CYP450)同工酶介导的AFB1对有毒产物AFB1-8,9-环氧化物(AFBO)的激活,起到协同作用,从而保护雏鸡免受AFB1诱导的肝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骨草 黄曲霉毒素b1 损伤 氧化应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曲霉培养物对黄曲霉毒素B1和玉米赤霉烯酮的同步降解 被引量:1
6
作者 李梦珂 盛海 +5 位作者 刘超齐 金三俊 王利军 李新新 尹清强 朱群 《饲料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33-136,共4页
饲料中多种霉菌毒素污染给养殖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如何安全高效地解决这个问题已经成为饲料行业研究的热点。研究选育出一株黑曲霉,发现其对黄曲霉毒素B1(AFB1)和玉米赤霉烯酮(ZEN)具有高效同步降解作用。通过将不同剂量(0.03%、0.... 饲料中多种霉菌毒素污染给养殖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如何安全高效地解决这个问题已经成为饲料行业研究的热点。研究选育出一株黑曲霉,发现其对黄曲霉毒素B1(AFB1)和玉米赤霉烯酮(ZEN)具有高效同步降解作用。通过将不同剂量(0.03%、0.06%和0.09%)的黑曲霉培养物加入到含有AFB1和ZEN的液体培养基中,发现反应不同时间(12 h和24 h)后培养液中AFB1和ZEN的残余量显著降低(P<0.05),其同步降解率随黑曲霉培养物添加剂量和作用时间的增加而增加。在反应12 h后,0.09%黑曲霉培养物对AFB1和ZEN同步降解率达到最大值,分别为54.36%和49.81%(P<0.05);在反应24 h后,0.06%黑曲霉培养物对AFB1和ZEN同步降解率达到最大值,分别为71.54%和98.28%(P<0.05)。研究为解决饲料行业中多种霉菌毒素污染奠定了基础,有利于畜禽健康生产和畜产品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曲霉 黄曲霉毒素b1 玉米赤霉烯酮 霉菌毒素降解 同步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株黄曲霉毒素B1去除菌的鉴定、去除条件优化及降解途径的转录组学分析
7
作者 王李惠 裴阳阳 +6 位作者 陈晓茹 赵欢 刘书亮 胡凯弟 赵宁 李琴 李建龙 《食品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137-147,共11页
本研究通过筛选获得可去除真菌毒素黄曲霉毒素B1(aflatoxin B1,AFB1)的多变拟威克酵母(Wickerhamiella versatilis),对其进行AFB1去除条件优化,并结合转录组学数据分析该菌株较为重要的生理代谢过程。单因素试验结果表明pH值、温度和接... 本研究通过筛选获得可去除真菌毒素黄曲霉毒素B1(aflatoxin B1,AFB1)的多变拟威克酵母(Wickerhamiella versatilis),对其进行AFB1去除条件优化,并结合转录组学数据分析该菌株较为重要的生理代谢过程。单因素试验结果表明pH值、温度和接种量对AFB1去除率影响最大,采用响应面优化试验得到最优去除条件为pH 5.6、温度30℃、接种量10%,最优条件下AFB1去除率为96.01%。转录组学结果显示,在AFB1胁迫下共有525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上调基因397个,下调基因128个,基因注释到碳代谢和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信号通路尤为显著,这些基因中脂氧合酶、谷胱甘肽-S-转移酶、腺苷同型半胱氨酸酶、芳香转氨酶I、S-腺苷甲硫氨酸脱羧酶等基因促进了AFB1-exo-8,9-epoxide-还原型谷胱甘肽偶联物的生成,破坏了AFB1的呋喃环双键,降低了毒性。质谱检测数据分析表明,在AFB1的存在下该菌株的谷胱甘肽合成过程加快,中间物质乙酰高丝氨酸大量生成。综上,多变拟威克酵母具有去除AFB1能力,能够丰富减除真菌毒素的菌种库。本研究解析了多变拟威克酵母去除AFB1的作用机制,对胞内去除AFB1的研究具有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变拟威克酵母 黄曲霉毒素b1 胞内酶 去除机制 转录组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降解黄曲霉毒素B1的鹅源乳酸菌筛选及其生物学特性研究
8
作者 李晶 刘梦 +7 位作者 孙婉婷 刘珊珊 赵达 李犇 裴洪岩 刘宇 王雪 朱战波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 2025年第1期38-43,50,共7页
通过筛选可以降解黄曲霉毒素B1(Aflatoxins B1,AFB1)的鹅源乳酸菌,为防治鹅黄曲霉病开发乳酸菌微生态制剂奠定基础。研究以香豆素为唯一碳源对成年健康鹅粪便中分离菌株进行初筛,确定分离株对AFB1降解能力,再对筛选菌株进行抗逆性等生... 通过筛选可以降解黄曲霉毒素B1(Aflatoxins B1,AFB1)的鹅源乳酸菌,为防治鹅黄曲霉病开发乳酸菌微生态制剂奠定基础。研究以香豆素为唯一碳源对成年健康鹅粪便中分离菌株进行初筛,确定分离株对AFB1降解能力,再对筛选菌株进行抗逆性等生物学特性研究,并进行16S rRNA鉴定。结果表明:确定9株分离菌对AFB1降解率达到50%以上,其中菌株DT951降解率达到75%;经生物学特性研究表明,菌株DT951在pH 3.0酸性环境及0.2%、0.3%的胆盐浓度环境下都有较好的耐受性;经16S rRNA鉴定DT951为唾液乳杆菌(Lactobacillus salivarius)。综上所述,研究筛选出1株唾液乳杆菌DT951,具有较好降解AFB1的能力和耐受性,为深入研究降解AFB1的鹅源益生菌制剂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曲霉菌病 黄曲霉毒素b1 唾液乳杆菌 生物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菌种发酵对玉米粉品质及黄曲霉毒素B1的影响
9
作者 魏明智 鹿保鑫 +4 位作者 曹龙奎 王维浩 全志刚 胡鑫 季柳俊澜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 2025年第2期53-58,66,共7页
为探讨不同菌种发酵对玉米粉品质及黄曲霉毒素B1含量的影响,研究以玉米粉为原料,采用乳酸菌、酵母菌和混菌的方式发酵玉米粉,同时对不同菌种发酵玉米粉的结构、理化性质以及它们对黄曲霉毒素B1的抑制情况进行了测定和系统分析。结果表明... 为探讨不同菌种发酵对玉米粉品质及黄曲霉毒素B1含量的影响,研究以玉米粉为原料,采用乳酸菌、酵母菌和混菌的方式发酵玉米粉,同时对不同菌种发酵玉米粉的结构、理化性质以及它们对黄曲霉毒素B1的抑制情况进行了测定和系统分析。结果表明:不同菌种发酵对玉米粉颗粒结构表面均有不同程度的破损。与对照组相比(未发酵的玉米),不同菌种发酵后玉米粉的总淀粉含量、直链淀粉含量、糊化温度和凝胶力均显著增加(P<0.05),而支链淀粉含量、回升值、衰减值、蛋白含量和脂肪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此外,混菌发酵玉米表面侵蚀较严重,其硬度在三种发酵模式中变化最大,降低了23.48%。不同菌种发酵后黄曲酶毒素B1含量分别降低了7.2%、12.93%和12.94%,混菌发酵对黄曲霉毒素抑制较明显。综上所述,不同菌种发酵均能提高玉米粉的品质,并能较好的抑制黄曲酶毒素B1的产生,而混菌发酵对玉米粉的品质改善较为明显,这将为以后发酵玉米粉的菌种选择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粉 乳酸菌 酵母菌 品质 黄曲霉毒素b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曲霉毒素B1荧光/LSPR双信号适配体传感器的构建及应用
10
作者 朱明明 胡建东 +2 位作者 张守杰 李光辉 张燕燕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23-1128,共6页
食源性感染可能会引起新疾病产生和原有传染病再次出现,是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疾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严重影响人类的公共卫生安全。黄曲霉毒素B1(Aflatoxin B1,AFB1)是食源性霉菌毒素中毒性最大的一种,它可能通过受污染的谷类食品... 食源性感染可能会引起新疾病产生和原有传染病再次出现,是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疾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严重影响人类的公共卫生安全。黄曲霉毒素B1(Aflatoxin B1,AFB1)是食源性霉菌毒素中毒性最大的一种,它可能通过受污染的谷类食品对人体和动物健康造成严重危害。AFB1在食品中的普遍污染,加之人们对食品安全的日益重视,决定AFB1快速准确的检测方法发展具有越来越重要的意义。光学生物传感器将生物特异性识别元件和生物材料组合起来,将生物反应转化为可测量的信号,由于检测快速、灵敏度高、前处理简单等优点,光学生物传感器在生物检测传感领域有着广阔应用前景。本文利用金纳米球粒子(AuNPs)的局域表面等离子共振(LSPR)特性和荧光抑制性,构建以适配体(Aptamer,Apt)保护的金纳米粒子为信号探针的LSPR/荧光双信号输出适配体传感器,用于AFB1的定量检测。Apt保护的AuNPs在荧光分子罗丹明异硫氰酸酯(RBITC)存在的情况下分散良好,金纳米粒子的LSPR性能稳定,且RBITC荧光强度明显;由于AFB1与Apt之间的特异性,在目标物AFB1竞争作用下,AuNPs失去Apt保护,迅速被阳离子溶液RBITC分子吸附,造成金纳米粒子团聚,溶液颜色和LSPR性能发生改变,且RBITC分子的荧光基团在金纳米粒子作用下发生荧光猝灭;随后,在铁氰化钾(K_(3)[Fe(CN)_(6)])和碘化钾(KI)组成的刻蚀剂溶液作用下,金纳米粒子被氧化刻蚀消失,RBITC分子从金纳米粒子上脱落,荧光性能得到恢复,由此建立AFB1浓度与AuNPs的LSPR性能改变前后吸光度比值及RBITC分子荧光强度之间的定量关系。构建的双信号输出适配体传感器能够在0.0001~1 ng·mL^(-1)浓度范围内实现AFB1的定量检测,在真实样品检测中,LSPR实验回收率可达95.6%~105%,荧光光谱检测回收率为92.3%~118%。本文将纳米技术、生物技术、适配体技术、霉菌毒素检测技术结合起来构建的基于LSPR/荧光双信号适配体传感器是一种很有潜力且有望用于AFB1现场快速检测的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光谱 局域表面等离子共振 黄曲霉毒素b1 金纳米粒子 罗丹明异硫氰酸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库拉索芦荟对黄曲霉毒素B_1致大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7
11
作者 崔燕 凌建刚 +6 位作者 姚卫蓉 康孟利 俞静芬 林旭东 尚海涛 朱麟 钱和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75-181,共7页
目的:研究库拉索芦荟在黄曲霉毒素B_1(aflatoxin B_1,AFB_1)致大鼠急性肝损伤中的干预作用及机理。方法:采用单次灌胃2.0 mg/kg(以体质量计)AFB_1建立大鼠急性AFB_1肝损伤模型,通过体质量、肝功能指标、肝组织病理学变化评价库拉索芦荟... 目的:研究库拉索芦荟在黄曲霉毒素B_1(aflatoxin B_1,AFB_1)致大鼠急性肝损伤中的干预作用及机理。方法:采用单次灌胃2.0 mg/kg(以体质量计)AFB_1建立大鼠急性AFB_1肝损伤模型,通过体质量、肝功能指标、肝组织病理学变化评价库拉索芦荟的干预效果,并通过测定肝组织脂质过氧化产物、各抗氧化物水平,探讨库拉索芦荟拮抗急性AFB_1肝毒性的作用机理。结果:库拉索芦荟具有显著降低急性AFB_1肝毒性的功效,能有效抑制急性AFB_1中毒大鼠体质量下降,降低血清谷丙转氨酶(glutamate pyruvate transaminase,GPT)、谷草转氨酶(glutamic oxalacetic transaminase,GOT)和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活性以及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含量;同时能显著改善肝脏组织病变情况,降低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生成量,提高还原型谷胱甘肽(reduced glutathione,GSH)含量以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SH-Px)、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谷胱甘肽-S-转移酶(glutathione-S-transferases,GST)活力,增强机体抗氧化及解毒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库拉索芦荟 黄曲霉毒素b1致肝损伤 氧化应激 解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曲霉毒素B1高敏感性和高特异性单抗的制备及dcELISA检测方法的建立
12
作者 樊振江 王丽莎 +1 位作者 孟楠 张华青 《饲料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139-146,共8页
研究旨在制备黄曲霉毒素B1(AFB1)高敏感性和高特异性单克隆抗体(mAb),建立AFB1直接竞争酶联免疫吸附试验(dcELISA)检测方法。试验选用自制人工抗原AFB1-BSA免疫Balb/c小鼠,通过细胞融合和阳性杂交瘤筛选技术建立AFB1 mAb杂交瘤细胞株,... 研究旨在制备黄曲霉毒素B1(AFB1)高敏感性和高特异性单克隆抗体(mAb),建立AFB1直接竞争酶联免疫吸附试验(dcELISA)检测方法。试验选用自制人工抗原AFB1-BSA免疫Balb/c小鼠,通过细胞融合和阳性杂交瘤筛选技术建立AFB1 mAb杂交瘤细胞株,体内诱生腹水法制备AFB1 mAb,对其免疫学特性进行鉴定;应用AFB1 mAb建立AFB1 dcELISA检测方法,对其性能进行测定。结果表明,筛选出AFB1 mAbs 1F6-3C8和3G9-2B6 2株杂交瘤细胞株,其中1F6-3C8敏感性更高、特异性更好,间接非竞争ELISA(inELISA)细胞培养上清液和腹水效价分别为1∶(6.4×10^(3))和1∶(1.28×10^(6)),对AFB1的半数抑制浓度(IC_(50))为1.32μg/L,除与黄曲霉毒素B2(AFB2)有15.37%的交叉反应率(CRR)外,与黄曲霉毒素(AFs)其他同系物的CRR均小于3.0%,与其他霉菌毒素的CRR小于0.02%;在优化的条件下,AFB1 dcELISA的检测限(LOD)为0.11μg/L,检测范围为0.15~7.01μg/L;玉米粉、豆饼粉、猪饲料和蛋鸡饲料的批内平均回收率分别为89.07%、86.58%、89.35%和93.62%,批间平均回收率分别为89.97%、88.07%、91.35%和92.48%,批内平均变异系数(CVs)值分别为11.08%、11.67%、11.45%和10.40%,批间平均CVs值分别为11.37%、12.61%、11.87%和10.94%,AFB1 dcELISA具有较好的准确性和稳定性;用AFB1 dcELISA和LC-MS/MS检测40个实际样品和6个已知阳性样品,两者的检测结果一致,符合率为100%,AFB1 dcELISA具有较好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曲霉毒素b1 人工抗原 高敏感性和高特异性单克隆抗体 dcELISA 免疫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沙棘黄酮对黄曲霉毒素B1致鸡肝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
13
作者 伍涵竹 玉顔英 +4 位作者 刘宇洋 周方博 国峻茁 徐金凤 张宏玲 《饲料博览》 2024年第4期21-25,共5页
试验旨在研究沙棘黄酮(Sea-buckthorn flavone,SF)对黄曲霉毒素B1(aflatoxin B1,AFB1)诱发的鸡肝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通过灌流法获得鸡原代肝细胞,分为对照组(Ⅰ)、沙棘黄酮组(Ⅱ)、模型组(Ⅲ)、试验组(Ⅳ)。对照组(Ⅰ组:未添加沙棘黄... 试验旨在研究沙棘黄酮(Sea-buckthorn flavone,SF)对黄曲霉毒素B1(aflatoxin B1,AFB1)诱发的鸡肝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通过灌流法获得鸡原代肝细胞,分为对照组(Ⅰ)、沙棘黄酮组(Ⅱ)、模型组(Ⅲ)、试验组(Ⅳ)。对照组(Ⅰ组:未添加沙棘黄酮),加入含有10%胎牛血清的DMEM培养基;Ⅱ组添加140μg·mL^(-1)沙棘黄酮;Ⅲ组添加0.05μg·mL^(-1)黄曲霉毒素B1;Ⅳ组添加0.05μg·mL^(-1)黄曲霉毒素B1+140μg·mL^(-1)沙棘黄酮。在对各组肝细胞处理12 h后,采用MTT法测定细胞存活率,采用试剂盒测定细胞培养液中转氨酶活性及抗氧化指标。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Ⅲ组肝细胞培养液的ALT和AST活性均显著升高(P<0.05),细胞存活率极显著降低(P<0.01);与Ⅲ组相比,Ⅳ组肝细胞培养液中ALT和AST活性显著下降(P<0.05),细胞存活率极显著升高(P<0.01);与对照组相比,Ⅲ组肝细胞中GSH-Px和SOD活性极显著降低(P<0.01),MDA含量极显著提高(P<0.01);与Ⅲ组相比,Ⅳ组肝细胞中GSH-Px和SOD活性极显著升高(P<0.01),MDA含量极显著降低(P<0.01)。结果表明:沙棘黄酮对AFB1诱发的鸡肝细胞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曲霉毒素b1 细胞 氧化应激 沙棘黄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藜芦醇对黄曲霉毒素B_(1)致兔肾脏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3
14
作者 刘潍萁 张伊阳 +2 位作者 张自强 丁轲 刘玉梅 《中国畜牧兽医》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53-159,共7页
【目的】探究白藜芦醇(resveratrol,Res)对黄曲霉毒素B_(1)(aflatoxin B_(1),AFB_(1))致兔肾脏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21只40日龄的家兔随机分为3组,每组7只,分别为对照组、AFB_(1)组和AFB_(1)+Res组,其中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AFB_(1... 【目的】探究白藜芦醇(resveratrol,Res)对黄曲霉毒素B_(1)(aflatoxin B_(1),AFB_(1))致兔肾脏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21只40日龄的家兔随机分为3组,每组7只,分别为对照组、AFB_(1)组和AFB_(1)+Res组,其中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AFB_(1)组饲喂含0.3 mg/kg BW AFB_(1)的基础饲粮、AFB_(1)+Res组饲喂含0.3 mg/kg BW AFB_(1)和30 mg/kg BW Res的基础饲粮,试验期21 d。试验结束后观察家兔肾脏组织病理变化,检测血清中肌酐(creatinine,CRE)、尿素氮(urea nitrogen,BUN)和尿酸(uric acid,UA)含量,检测肾脏组织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SH-Px)、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总抗氧化能力(total antioxidant capacity,T-AOC)和丙二醛(malonaldehyde,MDA)含量/活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AFB_(1)组家兔肾脏可见肾小囊腔扩张、肾小管上皮细胞排列紊乱、细胞核模糊和脱落,且肾脏中糖原沉积增多;血清中CRE、BUN和UA含量均显著升高(P<0.05);肾脏组织中GSH-Px、SOD活性和T-AOC均显著降低(P<0.05),MDA含量显著升高(P<0.05)。与AFB_(1)组相比,AFB_(1)+Res组家兔肾脏组织结构损伤得到缓解,且糖原沉积减少;血清中CRE、BUN和UA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肾脏组织中GSH-Px、SOD活性和T-AOC均显著升高(P<0.05),MDA含量显著降低(P<0.05)。【结论】饲料中添加Res可以通过提高兔肾脏抗氧化能力、调节氧化应激水平而有效缓解AFB_(1)引起的兔肾脏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藜芦醇 黄曲霉毒素b_(1) 肾脏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藜芦醇对黄曲霉毒素B1致兔空肠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
15
作者 常陈昊 张自强 +3 位作者 陈晓光 吕琼霞 丁轲 刘玉梅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9-23,共5页
为了研究白藜芦醇(Res)对黄曲霉毒素B1(AFB1)诱导的兔空肠氧化应激的保护作用,本试验取21只40日龄的健康肉兔,随机分为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AFB1组[饲喂基础饲粮+0.3 mg/(kg·bw)AFB1]和AFB1+Res组[饲喂基础饲粮+0.3 mg/(kg·... 为了研究白藜芦醇(Res)对黄曲霉毒素B1(AFB1)诱导的兔空肠氧化应激的保护作用,本试验取21只40日龄的健康肉兔,随机分为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AFB1组[饲喂基础饲粮+0.3 mg/(kg·bw)AFB1]和AFB1+Res组[饲喂基础饲粮+0.3 mg/(kg·bw)AFB1+30 mg/(kg·bw)Res]。饲喂对应饲粮21 d后,采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和过碘酸雪夫氏(PAS)染色,观察空肠形态结构的改变;使用试剂盒检测空肠组织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总抗氧化能力(T-AOC)以及丙二醛(MDA)含量的变化。结果显示,AFB1组兔空肠绒毛断裂,顶端溶解;与对照组相比,AFB1组绒毛高度极显著下降(P<0.01)而隐窝深度极显著上升(P<0.01),绒毛高度与隐窝深度的比率(V/C)极显著下降(P<0.01),杯状细胞数量和黏液层厚度均显著下降(P<0.05);与AFB1组相比,AFB1+Res组肠道绒毛结构恢复,绒毛高度极显著上升(P<0.01),隐窝深度极显著下降(P<0.01),V/C极显著上升(P<0.01),杯状细胞数量和黏液层厚度均显著上升(P<0.05);与对照组相比,AFB1组GSH-Px和SOD活性均极显著下降(P<0.01),T-AOC显著下降(P<0.05),MDA含量极显著上升(P<0.01);与AFB1组相比,AFB1+Res组GSH-Px和SOD活性均极显著上升(P<0.01),T-AOC显著上升(P<0.05),MDA含量极显著下降(P<0.01)。结果表明,在饲粮中添加30 mg/(kg·bw)Res可提高空肠抗氧化能力,缓解AFB1诱导的兔空肠结构损伤,为临床缓解AFB1中毒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藜芦醇 黄曲霉毒素b1 空肠 氧化应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曲霉毒素B1诱导大鼠肝细胞凋亡率剂量效应模型的构建 被引量:1
16
作者 黄奥迪 严佳惠 +3 位作者 张昭寰 刘海泉 赵勇 欧杰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1-67,共7页
通过黄曲霉毒素B1(aflatoxin B1,AFB1)诱导大鼠肝细胞凋亡的定量数据,从而构建AFB1诱导大鼠肝细胞凋亡率的剂量效应模型。通过拟合模型获取决定系数和进一步的数学检验表明,Gamma模型(R2=0.996 4,赤池信息量准则=37.40,贝叶斯信息准则=1... 通过黄曲霉毒素B1(aflatoxin B1,AFB1)诱导大鼠肝细胞凋亡的定量数据,从而构建AFB1诱导大鼠肝细胞凋亡率的剂量效应模型。通过拟合模型获取决定系数和进一步的数学检验表明,Gamma模型(R2=0.996 4,赤池信息量准则=37.40,贝叶斯信息准则=17.19)优于其他模型。建议选用Gamma模型作为大鼠急性暴露于AFB1后肝细胞凋亡率的最优剂量效应模型,用于AFB1风险评估框架中的危害特征描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曲霉毒素b1 细胞凋亡 风险评估 剂量效应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硒代蛋氨酸对黄曲霉毒素B_(1)致兔脾脏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2
17
作者 刘世洋 张自强 +4 位作者 王诗诗 牛冰玉 孔德婧 张智凯 刘玉梅 《中国畜牧兽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3828-3836,共9页
【目的】旨在探究硒代蛋氨酸(selenomethionine,SeMet)对黄曲霉毒素B_(1)(aflatoxin B_(1),AFB_(1))致家兔脾脏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选取50只35日龄家兔,随机分为5组,每组10只,分别为对照组(基础饲粮)、模型组(0.3 mg/kg BW AFB_(1)... 【目的】旨在探究硒代蛋氨酸(selenomethionine,SeMet)对黄曲霉毒素B_(1)(aflatoxin B_(1),AFB_(1))致家兔脾脏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选取50只35日龄家兔,随机分为5组,每组10只,分别为对照组(基础饲粮)、模型组(0.3 mg/kg BW AFB_(1)+基础饲粮)、Se-1组(0.2 mg/kg SeMet+0.3 mg/kg BW AFB_(1)+基础饲粮)、Se-2组(0.4 mg/kg SeMet+0.3 mg/kg BW AFB_(1)+基础饲粮)、Se-3组(0.6 mg/kg SeMet+0.3 mg/kg BW AFB_(1)+基础饲粮),试验期共21 d。试验结束后取脾脏,通过HE染色观察脾脏组织形态学变化、免疫组化染色观察PCNA蛋白表达量和TUNEL染色观察细胞凋亡率,并检测脾脏组织中氧化应激水平和炎性因子的含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家兔脾脏可见红髓与白髓排列紊乱,淋巴细胞数量明显减少,PCNA蛋白的表达降低并出现大量凋亡细胞。与模型组相比,饲料中添加SeMet可明显改善家兔AFB_(1)中毒引起的脾脏病理损伤;同时提高了脾脏组织中总抗氧化能力(T-AOC)、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活性(P<0.01),降低了丙二醛(MDA)、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和IL-1β含量(P<0.01),有效缓解了AFB_(1)中毒引起的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结论】饲料中添加SeMet可以通过提高抗氧化酶的活性,降低炎性因子的表达,有效改善AFB_(1)引起的家兔脾脏损伤。其中以0.2 mg/kg SeMet的缓解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硒代蛋氨酸 黄曲霉毒素b_(1) 家兔 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对黄曲霉毒素B1引起肝损伤过程中细胞色素P450影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8
作者 李杨 吴丽娜 +2 位作者 李英伦 高祝 荣茜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07-111,共5页
黄曲霉毒素Bl(AFBl)会对人和动物的肝脏产生损伤,还会引发肝癌。它还与其他致肝癌的因素,如乙型肝炎病毒(HBV)的慢性感染等协同作用而促进肝癌的发生和发展。AFBl可能通过影响DNA修复系统、药物代谢酶系统及细胞色素P450(CYP)代谢酶基... 黄曲霉毒素Bl(AFBl)会对人和动物的肝脏产生损伤,还会引发肝癌。它还与其他致肝癌的因素,如乙型肝炎病毒(HBV)的慢性感染等协同作用而促进肝癌的发生和发展。AFBl可能通过影响DNA修复系统、药物代谢酶系统及细胞色素P450(CYP)代谢酶基因的异常表达导致肝癌的发生。有研究报道,许多中药能通过影响细胞色素P450酶而起到保护肝脏的作用。论文就黄曲霉毒素B1对肝损伤过程中P450代谢酶活性变化及一些中药显著降低AFB1诱发肝癌发生率的机制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曲霉毒素b1 细胞色素P450 酶活性 中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曲霉毒素B_1诱导的AA肉鸡亚慢性肝损伤模型的建立与评价 被引量:4
19
作者 孙晓琦 崔晓旭 +5 位作者 李伟 韩美玉 Ishfaq Muhammad 王鹤 程平 张秀英 《中国家禽》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4期28-32,共5页
72只AA肉鸡适应性饲养3d后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空白对照组(不合黄曲霉毒素B1(AFB1)的空白饲料)、AFB1低剂量组(饲料中含1mg/kgAFB1)、AFB1中剂量组(饲料中含3mg/kgAFB1)、AFB1高剂量组(饲料中含5mg/kgAFB1)。结果表明,连... 72只AA肉鸡适应性饲养3d后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空白对照组(不合黄曲霉毒素B1(AFB1)的空白饲料)、AFB1低剂量组(饲料中含1mg/kgAFB1)、AFB1中剂量组(饲料中含3mg/kgAFB1)、AFB1高剂量组(饲料中含5mg/kgAFB1)。结果表明,连续饲喂高剂量AFB128d时,AA肉鸡肝体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酶学指标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活性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碱性磷酸酶(ALP)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肝脏总超氧化物岐化酶(T—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丙二醛(MDA)含量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病理切片结果显示,在28dAFB1高剂量组肉鸡肝脏发生严重病变。平均日增重结果表明,在14~21d,AFB1中、高剂量组AA肉鸡均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21.28d,高剂量组平均日增重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中剂量组平均日增重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综上所述,连续饲喂含有5mg/kgAFB1的饲料28d可以成功建立肉鸡亚慢性肝损伤模型,饲料中污染AFB1能严重影响AA肉鸡增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曲霉毒素b1(AFb1) 亚慢性损伤 动物模型 AA肉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学活性黄皮酰胺类化合物体外对黄曲霉毒素B_1损伤大鼠肝细胞非程序性DNA合成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7
20
作者 吴宇群 刘耕陶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393-398,共6页
目的研究9种光学活性黄皮酰胺类化合物体外对黄曲霉毒素B1(AFB1)引起大鼠肝细胞非程序性DNA合成(UDS)损伤和谷丙转氨酶(GPT)释放的保护作用有无差异。方法用胶原酶灌流法分离大鼠肝细胞。将分离的大鼠肝细胞与羟基脲(终浓度10 mmol.L-1... 目的研究9种光学活性黄皮酰胺类化合物体外对黄曲霉毒素B1(AFB1)引起大鼠肝细胞非程序性DNA合成(UDS)损伤和谷丙转氨酶(GPT)释放的保护作用有无差异。方法用胶原酶灌流法分离大鼠肝细胞。将分离的大鼠肝细胞与羟基脲(终浓度10 mmol.L-1)和所试化合物于37℃5%CO2培养1 h,再加入AFB1(终浓度0.1μmol.L-1)和[3H]TdR,测定UDS合成和GPT释放的量。结果所试9种光学活性黄皮酰胺类化合物在0.1 mol.L-1浓度时,右旋(+)黄皮酰胺、左旋(-)新黄皮酰胺、消旋(±)新黄皮酰胺、(-)表新黄皮酰胺和(±)表新黄皮酰胺对AFB1引起的大鼠肝细胞UDS损伤有显著的阻抑作用;而(-)黄皮酰胺、(+)新黄皮酰胺和(±)新黄皮酰胺、(-)表新黄皮酰胺和(±)表新黄皮酰胺则能显著抑制AFB1引起的大鼠肝细胞GPT的释放。(±)黄皮酰胺和右旋表新黄皮酰胺二者则对UDS损伤和GPT释放均无影响。结论黄皮酰胺类化合物对上述的AFB1引起大鼠肝细胞非程序性UDS合成的损伤和GPT释放的不同作用与其立体结构的不同有关系,5S6R构型有利于保护AFB1引起的大鼠肝细胞UDS损伤,而5R6S构型则利于保护AFB1引起的大鼠肝细胞GPT的释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皮酰胺 细胞 黄曲霉毒素b1 非程序性DNA合成 谷丙转氨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