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57篇文章
< 1 2 4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葡萄酒中16种真菌毒素污染状况调查及黄曲霉毒素B1暴露风险评估
1
作者 杨雪丽 田家磊 +3 位作者 王猛 罗文涛 杨亚磊 李方 《中国酿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79-284,共6页
为了解新疆市售葡萄酒中16种真菌毒素的污染状况,评估新疆居民来源于葡萄酒的黄曲霉毒素B1(AFB1)暴露风险。共采集葡萄酒样本85份,采用同位素稀释-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ID-UPLC-MS/MS)检测16种真菌毒素的含量。结合新疆居民膳食消费量... 为了解新疆市售葡萄酒中16种真菌毒素的污染状况,评估新疆居民来源于葡萄酒的黄曲霉毒素B1(AFB1)暴露风险。共采集葡萄酒样本85份,采用同位素稀释-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ID-UPLC-MS/MS)检测16种真菌毒素的含量。结合新疆居民膳食消费量调查数据,采用简单分布法评估不同性别及年龄组人群葡萄酒来源的AFB1暴露风险,用暴露边界(MOE)法和肝癌风险定量方法表征健康风险。结果表明,85份葡萄酒样本中有35份样品检出真菌毒素,检出率为41.2%,其中AFB1的检出率最高(36.5%),平均含量为0.084~0.324μg/kg。新疆居民来源于葡萄酒摄入AFB1的平均暴露范围为0.0050~0.0095 ng/(kg bw·d)。暴露边界法评估结果显示,新疆居民全人群在平均暴露水平下的MOE值均>10000,无需优先关注。肝癌风险评估结果显示,新疆居民葡萄酒来源摄入AFB1所增加的肝癌患者占西北地区肝癌总体发病率的0.0008%~0.0016%,贡献率较低。新疆市售葡萄酒中存在真菌毒素污染的状况,但总体污染水平不高,新疆居民通过葡萄酒摄入AFB1所引发的健康风险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酒 真菌毒素 污染状况 黄曲霉毒素b1 风险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硫磺素T核酸探针级联信号体系的荧光免疫分析方法用于食品中黄曲霉毒素B_(1)的检测
2
作者 李亚楠 韩爱云 +5 位作者 解立斌 张文娜 魏萌 马媛媛 胡连霞 肖霄 《食品与发酵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31-337,共7页
为开发能应用于复杂的食品基质中且准确高、灵敏高、特异性好的黄曲霉毒素B_(1)(aflatoxins B_(1),AFB_(1))检测方法,该研究以抗体偶联的磁性纳米微球(MMPMs-AFB_(1)抗体)为捕获探针,包被原/葡萄糖氧化酶(glucose oxidase,GOx)偶联的纳... 为开发能应用于复杂的食品基质中且准确高、灵敏高、特异性好的黄曲霉毒素B_(1)(aflatoxins B_(1),AFB_(1))检测方法,该研究以抗体偶联的磁性纳米微球(MMPMs-AFB_(1)抗体)为捕获探针,包被原/葡萄糖氧化酶(glucose oxidase,GOx)偶联的纳米微球(AFB_(1)-OVA-PPs-GOx)为信号探针,结合芬顿反应-硫磺素T荧光核酸探针体系开发了一种“Turn on”型AFB_(1)磁分离荧光免疫分析方法。结果显示,该方法对AFB_(1)的检测范围为0.05~50 ng/mL,最低检测限为0.027 ng/mL。在AFB_(1)的添加质量浓度为1、5、20、200 ng/g(ng/mL)的加标植物源性食品样品中,AFB_(1)的回收率良好,为81.6%~112.1%,变异系数值为1.2%~15.8%。该方法成功应用于玉米粉质控样品中AFB_(1)的检测。结果表明,所建立的方法灵敏度高,特异性好和抗基质干扰能力强,可用于食品中的AFB_(1)的精确定量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曲霉毒素b_(1) 芬顿反应 硫磺素T G-四链体 荧光免疫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降解黄曲霉毒素B1的鹅源乳酸菌筛选及其生物学特性研究
3
作者 李晶 刘梦 +7 位作者 孙婉婷 刘珊珊 赵达 李犇 裴洪岩 刘宇 王雪 朱战波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 2025年第1期38-43,50,共7页
通过筛选可以降解黄曲霉毒素B1(Aflatoxins B1,AFB1)的鹅源乳酸菌,为防治鹅黄曲霉病开发乳酸菌微生态制剂奠定基础。研究以香豆素为唯一碳源对成年健康鹅粪便中分离菌株进行初筛,确定分离株对AFB1降解能力,再对筛选菌株进行抗逆性等生... 通过筛选可以降解黄曲霉毒素B1(Aflatoxins B1,AFB1)的鹅源乳酸菌,为防治鹅黄曲霉病开发乳酸菌微生态制剂奠定基础。研究以香豆素为唯一碳源对成年健康鹅粪便中分离菌株进行初筛,确定分离株对AFB1降解能力,再对筛选菌株进行抗逆性等生物学特性研究,并进行16S rRNA鉴定。结果表明:确定9株分离菌对AFB1降解率达到50%以上,其中菌株DT951降解率达到75%;经生物学特性研究表明,菌株DT951在pH 3.0酸性环境及0.2%、0.3%的胆盐浓度环境下都有较好的耐受性;经16S rRNA鉴定DT951为唾液乳杆菌(Lactobacillus salivarius)。综上所述,研究筛选出1株唾液乳杆菌DT951,具有较好降解AFB1的能力和耐受性,为深入研究降解AFB1的鹅源益生菌制剂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曲霉菌病 黄曲霉毒素b1 唾液乳杆菌 生物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信息学在黄曲霉毒素B_(1)毒性机制研究中的应用
4
作者 刘晓童 葛冰洁 +3 位作者 邱谦 刘馨蔓 于明弘 张雪梅 《中国畜牧兽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639-1650,共12页
黄曲霉毒素B_(1)(aflatoxin B_(1),AFB_(1))是一种天然毒素,广泛存在于食品和动物饲料中,具有很强的急性毒性、致畸性、致突变性和致癌性等,对人和动物健康构成了巨大风险。动物摄入AFB_(1)污染的饲料可引起免疫抑制、繁殖障碍、脏器损... 黄曲霉毒素B_(1)(aflatoxin B_(1),AFB_(1))是一种天然毒素,广泛存在于食品和动物饲料中,具有很强的急性毒性、致畸性、致突变性和致癌性等,对人和动物健康构成了巨大风险。动物摄入AFB_(1)污染的饲料可引起免疫抑制、繁殖障碍、脏器损伤甚至大规模死亡,对畜牧业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此外,AFB_(1)通过饲料转移到肉、蛋、奶等动物源性食品中,最终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内,引起急性或慢性中毒,危害人类健康。生物信息学是一门融合了计算机科学、生物学和统计学的交叉学科,通过结合多领域研究方法对生物信息进行获取、处理、分析和解释。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包括网络毒理学、转录组学、蛋白质组学和代谢组学等,是目前生命科学领域研究的前沿技术,也是阐明毒物毒性机制的重要工具和手段。作者对生物信息学在AFB_(1)毒性作用机制中的应用进行综述,旨在为防治AFB_(1)中毒及生物信息学的应用提供有效途径和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曲霉毒素b_(1) 生物信息学 毒性机制 转录组学 代谢组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曲霉毒素B_(1)新型降解技术研究进展
5
作者 李善瑞 赵璐玲 章建浩 《中国粮油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7-25,共9页
黄曲霉毒素B_(1)是由黄曲霉和寄生曲霉产毒菌株产生的一类毒性极强的次级代谢产物,广泛存在于农产品播种、生长、采收以及储藏的各个环节,不仅给食品安全带来巨大隐患,而且其高度致癌性也影响着人类健康。近年来全球范围内黄曲霉毒素阳... 黄曲霉毒素B_(1)是由黄曲霉和寄生曲霉产毒菌株产生的一类毒性极强的次级代谢产物,广泛存在于农产品播种、生长、采收以及储藏的各个环节,不仅给食品安全带来巨大隐患,而且其高度致癌性也影响着人类健康。近年来全球范围内黄曲霉毒素阳性检出率居高不下,探寻一种安全高效降低霉菌毒素污染水平的技术尤为重要。因此,本文通过归纳分析黄曲霉毒素B_(1)的新型降解方法,并比较其在粮油行业实际应用情况的优缺点,从而为黄曲霉毒素降解技术选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曲霉毒素b_(1) 降解技术 等离子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度对花生油中黄曲霉毒素B_(1)激光诱导荧光检测模型的影响
6
作者 杨鸽飞 陈敏 +4 位作者 黄熙荣 沈飞 严忠军 贾继荣 陈建伟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2025年第3期1-7,共7页
目的利用激光诱导的方式产生荧光检测花生油中的黄曲霉毒素B_(1)(aflatoxin B_(1),AFB_(1)),并探究温度对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通过采集10、20、30、40、50℃下污染AFB_(1)花生油的光谱信息,建立线性判别(linear discriminant analysis,... 目的利用激光诱导的方式产生荧光检测花生油中的黄曲霉毒素B_(1)(aflatoxin B_(1),AFB_(1)),并探究温度对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通过采集10、20、30、40、50℃下污染AFB_(1)花生油的光谱信息,建立线性判别(linear discriminant analysis,LDA)模型对其进行定性分析,建立偏最小二乘回归模型进行定量分析。结果单温度LDA模型在预测该温度下样本正确率在84%以上,全局LDA模型比单温度LDA模型预测结果的正确率低,使用偏最小二乘回归(partial least squares regression,PLSR)模型在单温度和混合温度下均不能实现定量预测。对单一品种花生油建立PLSR定量模型的结果表明在20℃条件下模型表现最稳定,样品预测结果最好。结论本研究提出在定性判别分析时可建立全局模型以适应温度对检测过程的影响,在定量分析时单温度模型比全局模型更能实现精准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诱导荧光 花生油 黄曲霉毒素b_(1) 温度 全局判别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曲霉毒素B_(1)检测试剂盒的制备及应用
7
作者 蔡如凤 项乾 +1 位作者 冯雅婷 李佳楠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2025年第3期51-57,共7页
目的制备高效价黄曲霉毒素B_(1)(aflatoxin B_(1),AFB_(1))单克隆抗体检测试剂盒,快速准确检测食品中的AFB_(1)。方法通过碳二亚胺法,将AFB_(1)分别与牛血清白蛋白(bovine albumin,BSA)偶联合成免疫抗原、与鸡卵白蛋白(ovalbumin,OVA)... 目的制备高效价黄曲霉毒素B_(1)(aflatoxin B_(1),AFB_(1))单克隆抗体检测试剂盒,快速准确检测食品中的AFB_(1)。方法通过碳二亚胺法,将AFB_(1)分别与牛血清白蛋白(bovine albumin,BSA)偶联合成免疫抗原、与鸡卵白蛋白(ovalbumin,OVA)偶联制备检测抗原;通过免疫小鼠、细胞融合、杂交瘤细胞筛选,体内诱生腹水、分离纯化等过程制备AFB_(1)单克隆抗体,并开发可用于快速检测AFB_(1)含量的试剂盒。结果制备的单克隆抗体效价高达1:27 w,对柄曲霉素有弱交叉反应,反应率为13%,与其他2种化合物未见交叉反应;对加标样品的批内、批间试验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2.6%~3.6%和5.0%~8.0%;检测回收率达到89.82%~103.64%;该试剂盒检测灵敏度半数抑制浓度值为650 pg/mL,检测范围为156~5000 pg/mL,检出限为100 pg/mL;以不同产地的玉米面粉为检测样品进行AFB_(1)含量检测,各地检测结果分别为9.756、2.483、3.995、39.080和7.831μg/kg。结论该研究制备出高效价AFB_(1)单克隆抗体,该抗体不仅可以用于试剂盒检测实验方法的开发,同时为开发基于AFB_(1)单克隆抗体和胶体金法的快速检测试纸条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曲霉毒素b_(1) 单克隆抗体 检测试剂盒 酶联免疫吸附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快速检测技术在粮食黄曲霉毒素B1检测中的应用研究
8
作者 范晓光 刘盛星 +3 位作者 史珊珊 李丽 臧鹏远 张新欣 《食品安全导刊》 2025年第1期123-125,共3页
黄曲霉毒素B1是一类致癌、高毒的真菌代谢物,对谷物及其产品造成了极大的危害。由于快速检测技术具有灵敏度高、方便快捷等优点,目前已被广泛用于黄曲霉毒素B1的检测。本文总结光学、电化学和纳米技术等快速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探讨便... 黄曲霉毒素B1是一类致癌、高毒的真菌代谢物,对谷物及其产品造成了极大的危害。由于快速检测技术具有灵敏度高、方便快捷等优点,目前已被广泛用于黄曲霉毒素B1的检测。本文总结光学、电化学和纳米技术等快速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探讨便携式检测设备的开发与应用前景,为推动黄曲霉毒素B1快速检测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奠定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曲霉毒素b1 快速检测 光学传感 电化学传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红外光谱技术定量分析小麦中黄曲霉毒素B_(1)
9
作者 胡孟凤 操丽丽 +4 位作者 庞敏 高春 许丽 姜绍通 赵妍嫣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2025年第4期10-17,共8页
目的基于近红外光谱技术建立定量预测模型,实现快速无损测定小麦籽粒中黄曲霉毒素B_(1)(aflatoxin B_(1),AFB_(1))含量。方法采集小麦样品在900~1700 nm波长范围内的反射光谱,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小麦中AFB1含量,将小麦样品原始光谱数... 目的基于近红外光谱技术建立定量预测模型,实现快速无损测定小麦籽粒中黄曲霉毒素B_(1)(aflatoxin B_(1),AFB_(1))含量。方法采集小麦样品在900~1700 nm波长范围内的反射光谱,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小麦中AFB1含量,将小麦样品原始光谱数据进行预处理,提取特征波长,分别通过反向传播神经网络(back propagation neural network,BPNN)、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RF)和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建立AFB_(1)含量预测模型,并与全波段建模结果进行比较。结果经多元散射矫正(multiplicative scatter correction,MSC)和竞争性自适应加权算法(competitive adaptive reweighted sampling,CARS)处理后建立的SVM模型优于其他模型和全波段建模模型。结论结合CARS算法有效提取了AFB_(1)值的特征波长,MSC-CARS-SVM模型能够用于AFB_(1)含量的快速、无损检测,利用近红外光谱技术实现对AFB_(1)含量的定量分析是可行的,可通过该方法实现储藏期间小麦品质的检测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红外光谱技术 黄曲霉毒素b_(1) 定量分析 无损检测 小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荧光探针的构建及其对黄曲霉素B1的检测
10
作者 麦子悦 张晓辉 +3 位作者 钟佳鹏 何怡琳 李妙灵 翟海云 《化学研究与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19-326,共8页
通过简便的水热方法制备了Eu3+功能化的DUT-52型MOF(Eu/DUT-52),并将其用于黄曲霉素B1(AFB1)的荧光检测。Eu/DUT-52利用Eu3+的特征发射作为内部校正的参比信号,同时利用DUT-52的荧光强度随AFB1浓度增加而增加的特点,实现AFB1的灵敏、准... 通过简便的水热方法制备了Eu3+功能化的DUT-52型MOF(Eu/DUT-52),并将其用于黄曲霉素B1(AFB1)的荧光检测。Eu/DUT-52利用Eu3+的特征发射作为内部校正的参比信号,同时利用DUT-52的荧光强度随AFB1浓度增加而增加的特点,实现AFB1的灵敏、准确和可视化的检测。本文对Eu/DUT-52的结构、发光性能、检测性能进行了详细的表征和分析,AFB1的线性范围为0~1μg·mL^(-1),检出限为2 ng·mL^(-1),并在实际样品薏米中验证了其检测效果,回收率为93.50%~99.7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曲霉b1 荧光法 比率型荧光 金属有机骨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核酸杂交反应的荧光生物传感器的制备及在黄曲霉毒素B_1检测中的应用
11
作者 崔丽伟 王会 +2 位作者 赵开楼 顾晓雨 岳晓禹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13-518,共6页
采用核酸适配体作为特异性识别元件,SYBR Green I(SGI)荧光染料为信号输出单元,构建了黄曲霉毒素B_1(AFB_1)生物传感器,并对试验条件进行了优化。优化的试验条件如下:适配体互补链与适配体的物质的量比为1.5,SGI加入量为10μL,适配体双... 采用核酸适配体作为特异性识别元件,SYBR Green I(SGI)荧光染料为信号输出单元,构建了黄曲霉毒素B_1(AFB_1)生物传感器,并对试验条件进行了优化。优化的试验条件如下:适配体互补链与适配体的物质的量比为1.5,SGI加入量为10μL,适配体双链与SGI的作用时间为2 min,适配体与AFB_1作用时间为14 min。结果表明,在AFB_1质量浓度为0.1~1 000μg·L^(-1)时,荧光强度变化量与其质量浓度对数呈线性关系,检出限(3S/N)为0.081μg·L^(-1)。对实际玉米样品进行加标回收试验,回收率为95.2%~105%,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n=7)均小于6.0%。与其他适配体传感器进行比较,该方法所构建的荧光适配体传感器对AFB_1的检测具有操作简便、检测范围宽、灵敏度高、特异性强、成本低廉等优点,适合现场快速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曲霉毒素b_1 核酸适配体 荧光染料 快速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纳米抗体的可再生免疫亲和柱结合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玉米中的黄曲霉毒素B_(1) 被引量:2
12
作者 李志强 黄雅涓 +3 位作者 张文 张奇 李培武 唐晓倩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24年第3期174-182,共9页
目的研究黄曲霉毒素B_(1)(aflatoxinB_(1),AFB_(1))纳米抗体的表达产量的影响因素,开发具有可再生性的AFB_(1)免疫亲和柱,构建免疫亲和处理-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ry,... 目的研究黄曲霉毒素B_(1)(aflatoxinB_(1),AFB_(1))纳米抗体的表达产量的影响因素,开发具有可再生性的AFB_(1)免疫亲和柱,构建免疫亲和处理-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ry,HPLC-MS/MS)测定玉米中AFB_(1)污染的分析方法。方法研究诱导温度、诱导时间和诱导剂浓度等对AFB_(1)纳米抗体表达量的影响,比对验证AFB_(1)纳米抗体可再生免疫亲和柱的耐受性和可再生使用次数。使用70%甲醇水溶液提取玉米样品中AFB_(1),提取液通过免疫亲和柱净化富集后进行HPLC-MS/MS检测,最后进行方法学验证并应用到实际样品检测。结果诱导AFB_(1)纳米抗体表达的最优条件分别为诱导温度16℃、诱导剂异丙基-β-D-硫代吡喃半乳糖苷浓度0.5 mmol/L、诱导时间14 h,在最优条件下产量可达7.8 mg/L。AFB_(1)纳米抗体具有良好灵敏度、亲和性、特异性和甲醇耐受性,制备的AFB_(1)免疫亲和柱具有极好的可再生性,重复使用150次以上,对AFB_(1)回收率仍可达80%以上。同时,建立的免疫亲和处理-HPLC-MS/MS,在0.1~100.0μg/L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0.014μg/L,定量限为0.047μg/L。在3个不同加标浓度下,回收率在92.0%~104.1%,变异系数小于3.9%。结论本研究开发的AFB_(1)纳米抗体免疫亲和柱表现出优秀的再生性和高特异性,节约了检测成本,建立的免疫亲和处理-HPLC-MS/MS检测方法操作简便、回收率高、结果准确,适用于实际玉米样品中AFB_(1)的含量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曲霉毒素b_(1) 纳米抗体 可再生免疫亲和柱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玉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藜芦醇对黄曲霉毒素B_(1)致兔肾脏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2
13
作者 刘潍萁 张伊阳 +2 位作者 张自强 丁轲 刘玉梅 《中国畜牧兽医》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53-159,共7页
【目的】探究白藜芦醇(resveratrol,Res)对黄曲霉毒素B_(1)(aflatoxin B_(1),AFB_(1))致兔肾脏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21只40日龄的家兔随机分为3组,每组7只,分别为对照组、AFB_(1)组和AFB_(1)+Res组,其中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AFB_(1... 【目的】探究白藜芦醇(resveratrol,Res)对黄曲霉毒素B_(1)(aflatoxin B_(1),AFB_(1))致兔肾脏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21只40日龄的家兔随机分为3组,每组7只,分别为对照组、AFB_(1)组和AFB_(1)+Res组,其中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AFB_(1)组饲喂含0.3 mg/kg BW AFB_(1)的基础饲粮、AFB_(1)+Res组饲喂含0.3 mg/kg BW AFB_(1)和30 mg/kg BW Res的基础饲粮,试验期21 d。试验结束后观察家兔肾脏组织病理变化,检测血清中肌酐(creatinine,CRE)、尿素氮(urea nitrogen,BUN)和尿酸(uric acid,UA)含量,检测肾脏组织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SH-Px)、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总抗氧化能力(total antioxidant capacity,T-AOC)和丙二醛(malonaldehyde,MDA)含量/活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AFB_(1)组家兔肾脏可见肾小囊腔扩张、肾小管上皮细胞排列紊乱、细胞核模糊和脱落,且肾脏中糖原沉积增多;血清中CRE、BUN和UA含量均显著升高(P<0.05);肾脏组织中GSH-Px、SOD活性和T-AOC均显著降低(P<0.05),MDA含量显著升高(P<0.05)。与AFB_(1)组相比,AFB_(1)+Res组家兔肾脏组织结构损伤得到缓解,且糖原沉积减少;血清中CRE、BUN和UA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肾脏组织中GSH-Px、SOD活性和T-AOC均显著升高(P<0.05),MDA含量显著降低(P<0.05)。【结论】饲料中添加Res可以通过提高兔肾脏抗氧化能力、调节氧化应激水平而有效缓解AFB_(1)引起的兔肾脏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藜芦醇 黄曲霉毒素b_(1) 肾脏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益生菌对黄曲霉毒素B_(1)的降解作用及其在家禽生产上的应用 被引量:4
14
作者 刘蓓 肖雅清 +3 位作者 马宁 翟向和 刘明超 孟凯 《山东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7-175,共9页
黄曲霉毒素(aflatoxin,AF)主要存在于污染粮油及其制品中,常见的有AFB_(1)、AFB_(2)、AFG_(1)和AFG_(2)四种类型,以黄曲霉毒素B_(1)(AFB_(1))毒性最强,对全球农业和食品安全造成极大危害。目前,常用的缓解AFB_(1)毒性的方法包括物理法... 黄曲霉毒素(aflatoxin,AF)主要存在于污染粮油及其制品中,常见的有AFB_(1)、AFB_(2)、AFG_(1)和AFG_(2)四种类型,以黄曲霉毒素B_(1)(AFB_(1))毒性最强,对全球农业和食品安全造成极大危害。目前,常用的缓解AFB_(1)毒性的方法包括物理法、化学法和生物法,其中生物脱毒法中,益生菌作为绿色无污染的添加剂成为研究的热点。本文综述了黄曲霉毒素对家禽的危害,列举了对黄曲霉毒素具有降解作用的益生菌,阐述了益生菌的解毒机制以及在禽类生产中的应用,以期为利用益生菌降解AFB_(1)的研究及应用提供借鉴和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曲霉毒素b_(1) 益生菌 解毒机制 家禽生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曲霉毒素B1诱导大鼠肝细胞凋亡率剂量效应模型的构建 被引量:1
15
作者 黄奥迪 严佳惠 +3 位作者 张昭寰 刘海泉 赵勇 欧杰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1-67,共7页
通过黄曲霉毒素B1(aflatoxin B1,AFB1)诱导大鼠肝细胞凋亡的定量数据,从而构建AFB1诱导大鼠肝细胞凋亡率的剂量效应模型。通过拟合模型获取决定系数和进一步的数学检验表明,Gamma模型(R2=0.996 4,赤池信息量准则=37.40,贝叶斯信息准则=1... 通过黄曲霉毒素B1(aflatoxin B1,AFB1)诱导大鼠肝细胞凋亡的定量数据,从而构建AFB1诱导大鼠肝细胞凋亡率的剂量效应模型。通过拟合模型获取决定系数和进一步的数学检验表明,Gamma模型(R2=0.996 4,赤池信息量准则=37.40,贝叶斯信息准则=17.19)优于其他模型。建议选用Gamma模型作为大鼠急性暴露于AFB1后肝细胞凋亡率的最优剂量效应模型,用于AFB1风险评估框架中的危害特征描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曲霉毒素b1 肝细胞凋亡 风险评估 剂量效应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性活性炭构建菌载体及其吸附玉米中黄曲霉毒素B1的工艺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丁梓雪 常程程 +2 位作者 杨帆 王彦钦 孟宪刚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3-69,共7页
旨在为生物处理黄曲霉毒素污染的粮食饲料提供技术支持,以活性炭(SH)为原料进行改性制备磁性活性炭(CSH),选用能高效降解黄曲霉毒素B1(AFB1)的芽孢杆菌属菌株WTX1与CSH载体共培养构建磁性菌载体(FCSH),脱除受污染玉米中的AFB1,对CSH进行... 旨在为生物处理黄曲霉毒素污染的粮食饲料提供技术支持,以活性炭(SH)为原料进行改性制备磁性活性炭(CSH),选用能高效降解黄曲霉毒素B1(AFB1)的芽孢杆菌属菌株WTX1与CSH载体共培养构建磁性菌载体(FCSH),脱除受污染玉米中的AFB1,对CSH进行BET比表面积、氮吸附-脱附等温线及其对AFB1的等温吸附曲线分析,考察FCSH构建条件和FCSH吸附条件对AFB1脱除效果的影响,并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扫描电镜对吸附AFB1前后的FCSH进行表征。结果表明:CSH为大孔结构,其对AFB1的等温吸附符合Freundlich方程;在固定化时间16 h、固定化转速和吸附转速160 r/min、固定化温度和吸附温度35℃、吸附pH 8、振荡时间48 h条件下,FCSH对AFB1脱除率为97.45%;通过FTIR及扫描电镜证实了FCSH对AFB1的吸附作用,且FCSH对AFB1的吸附效果强于CSH。综上,所制备的FCSH能高效脱除玉米中的AFB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性活性炭 芽孢杆菌 菌载体 黄曲霉毒素b1 生物脱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射频联合热风加热对玉米籽粒中黄曲霉毒素B1降解及玉米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3
17
作者 张金方 李梅 陈伟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18-224,共7页
为研究射频-热风联合处理玉米中的黄曲霉毒素B1(aflatoxin B1,AFB1)降解效果,分析不同初始水分质量分数(19.05%、22.25%、25.55%)、射频加热温度(55、65、75、85℃)和加热持续时间(10、15、20、25 min)对玉米籽粒中AFB1降解效果及玉米... 为研究射频-热风联合处理玉米中的黄曲霉毒素B1(aflatoxin B1,AFB1)降解效果,分析不同初始水分质量分数(19.05%、22.25%、25.55%)、射频加热温度(55、65、75、85℃)和加热持续时间(10、15、20、25 min)对玉米籽粒中AFB1降解效果及玉米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射频-热风联合处理可有效降解AFB1,在高水分含量下,加热温度和时间一定,初始水分含量越高,AFB1残留量越高;初始水分含量一定,随温度增加和时间延长,AFB1残留量随之减少,且加热持续时间对降解效果的影响大于加热温度;射频-热风联合处理玉米籽粒过程中,对其品质有一定影响,随温度升高和时间延长,与对照组相比,蛋白质、脂肪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黏度系数显著降低(P<0.05);低场核磁共振分析表明,射频加热过程中水分迁移效果明显,且水分迁移特性与玉米的糊化特性、蛋白质、脂肪含量显著相关(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曲霉毒素b1 射频-热风联合干燥 玉米品质 低场核磁共振 玉米籽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曲霉毒素B_(1)降解菌株的分离鉴定、发酵条件的优化及活性组分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陈毅保 刘昆仑 +4 位作者 杨趁仙 李艳 李天赐 贾叶萍 张微漾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0-126,共7页
为筛选出一株高效降解黄曲霉毒素B_(1)(AFB_(1))的菌株,选取土壤为菌株来源,进行富集培养,经过以香豆素为唯一碳源的初筛和添加AFB_(1)的复筛后,对筛选得到的各菌株进行16S rDNA鉴定,比对其测序结果,选取降解AFB_(1)最高的菌株,探究发... 为筛选出一株高效降解黄曲霉毒素B_(1)(AFB_(1))的菌株,选取土壤为菌株来源,进行富集培养,经过以香豆素为唯一碳源的初筛和添加AFB_(1)的复筛后,对筛选得到的各菌株进行16S rDNA鉴定,比对其测序结果,选取降解AFB_(1)最高的菌株,探究发酵时间、发酵温度、初始pH、接种量、培养基对菌株降解AFB_(1)的影响规律,通过正交试验优化发酵条件,并对降解方式进行初步探索。结果表明:经过初筛和复筛得到7株能够降解AFB_(1)的菌株,经鉴定均为伯克霍尔德菌属,其中Burkholderiasp.D6的AFB_(1)降解率最高;最优发酵条件为以LB培养基为发酵培养基、发酵时间84h、发酵温度37℃、初始pH 7.0、接种量10%,在此条件下Burkholderiasp.D6对AFB_(1)的降解率为(87.91±2.32)%;初步判断降解AFB_(1)的活性组分是蛋白质或者酶。综上,通过筛选得到了一种能够高效降解AFB_(1)的菌株,蛋白质或酶参与了AFB_(1)的降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曲霉毒素b_(1) 伯克霍尔德菌 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硒代蛋氨酸对黄曲霉毒素B_(1)致兔脾脏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
19
作者 刘世洋 张自强 +4 位作者 王诗诗 牛冰玉 孔德婧 张智凯 刘玉梅 《中国畜牧兽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3828-3836,共9页
【目的】旨在探究硒代蛋氨酸(selenomethionine,SeMet)对黄曲霉毒素B_(1)(aflatoxin B_(1),AFB_(1))致家兔脾脏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选取50只35日龄家兔,随机分为5组,每组10只,分别为对照组(基础饲粮)、模型组(0.3 mg/kg BW AFB_(1)... 【目的】旨在探究硒代蛋氨酸(selenomethionine,SeMet)对黄曲霉毒素B_(1)(aflatoxin B_(1),AFB_(1))致家兔脾脏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选取50只35日龄家兔,随机分为5组,每组10只,分别为对照组(基础饲粮)、模型组(0.3 mg/kg BW AFB_(1)+基础饲粮)、Se-1组(0.2 mg/kg SeMet+0.3 mg/kg BW AFB_(1)+基础饲粮)、Se-2组(0.4 mg/kg SeMet+0.3 mg/kg BW AFB_(1)+基础饲粮)、Se-3组(0.6 mg/kg SeMet+0.3 mg/kg BW AFB_(1)+基础饲粮),试验期共21 d。试验结束后取脾脏,通过HE染色观察脾脏组织形态学变化、免疫组化染色观察PCNA蛋白表达量和TUNEL染色观察细胞凋亡率,并检测脾脏组织中氧化应激水平和炎性因子的含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家兔脾脏可见红髓与白髓排列紊乱,淋巴细胞数量明显减少,PCNA蛋白的表达降低并出现大量凋亡细胞。与模型组相比,饲料中添加SeMet可明显改善家兔AFB_(1)中毒引起的脾脏病理损伤;同时提高了脾脏组织中总抗氧化能力(T-AOC)、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活性(P<0.01),降低了丙二醛(MDA)、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和IL-1β含量(P<0.01),有效缓解了AFB_(1)中毒引起的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结论】饲料中添加SeMet可以通过提高抗氧化酶的活性,降低炎性因子的表达,有效改善AFB_(1)引起的家兔脾脏损伤。其中以0.2 mg/kg SeMet的缓解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硒代蛋氨酸 黄曲霉毒素b_(1) 家兔 脾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降解黄曲霉毒素B_(1)菌株的筛选鉴定及降解条件优化 被引量:2
20
作者 陶越攀 刘嘉欣 +2 位作者 周兴旺 张小燕 周红丽 《北京农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79-84,共6页
【目的】从分离源中筛选得到黄曲霉毒素B_(1)(aflatoxin B_(1),AFB_(1))高降解率的菌株并进行鉴定,优化菌株降解AFB 1的条件。【方法】以青贮饲料、泡菜液及腌酸菜为分离源,以香豆素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进行菌株初筛。采用高效液相色谱... 【目的】从分离源中筛选得到黄曲霉毒素B_(1)(aflatoxin B_(1),AFB_(1))高降解率的菌株并进行鉴定,优化菌株降解AFB 1的条件。【方法】以青贮饲料、泡菜液及腌酸菜为分离源,以香豆素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进行菌株初筛。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AFB_(1)含量,以高AFB_(1)降解率进行复筛,对所得菌株进行鉴定,确定菌株名称。以AFB_(1)降解率为指标,探明发酵时间、初始pH、接种量及AFB_(1)浓度对菌株降解AFB_(1)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进行降解条件优化。【结果】初筛共筛选出16株可以利用香豆素的菌株,复筛时QC7有最高降解率,为86.00%,经鉴定为空气芽孢杆菌(Bacillus aerius)。当AFB_(1)质量浓度为0.2μg/mL时,其最优降解条件为发酵时间72 h、初始pH 6.5、接种量5%。最高降解率为89.41%。【结论】筛选得到了对AFB_(1)有较佳降解能力的菌株,通过条件优化,提高了菌株对AFB_(1)的降解率,为后续降解机制探究提供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曲霉毒素b_(1) 鉴定 高效液相色谱法 降解率 降解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