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右旋美托咪啶对小儿七氟醚麻醉苏醒期躁动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被引量:106
1
作者 张加强 孟凡民 +1 位作者 侯艳华 索晓燕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627-628,共2页
关键词 麻醉苏醒期躁动 右旋美托咪啶 血流动力学 小儿麻醉 七氟醚 阿片类镇痛药 受体激动药 抗焦虑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处理麻醉苏醒期躁动的方法对氧饱和度的影响
2
作者 陈莉莉 《护理研究》 2004年第4期589-589,591,共2页
关键词 处理方法 麻醉苏醒期躁动 氧饱和度 心电监护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唇腭裂患儿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多维干预体系的构建研究
3
作者 万雪丽 石永乐 +2 位作者 张秀芬 王欢 田莉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3期272-278,共7页
目的 构建并应用唇腭裂患儿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EA)多维干预体系,以降低唇腭裂患儿EA发生率。方法 专家函询法构建唇腭裂患儿EA多维干预体系。便利选取2021年11月—2022年6月入住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麻醉复苏室(PACU)的唇腭裂患儿119例... 目的 构建并应用唇腭裂患儿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EA)多维干预体系,以降低唇腭裂患儿EA发生率。方法 专家函询法构建唇腭裂患儿EA多维干预体系。便利选取2021年11月—2022年6月入住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麻醉复苏室(PACU)的唇腭裂患儿119例,分试验组59例和对照组60例,试验组应用唇腭裂患儿EA多维干预体系干预,对照组常规干预,采用儿童麻醉苏醒期谵妄量表(PAED)及疼痛评估量表(FLACC)评估干预效果。结果 唇腭裂患儿EA多维干预体系包括3项一级指标、6项二级指标、14项三级指标。试验组在PACU内、转出PACU的躁动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生命体征、FLACC疼痛评分及并发症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唇腭裂患儿EA多维干预体系具有科学性,可降低唇腭裂患儿EA的发生率,但对疼痛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尚无确定改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维干预 唇腭裂 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 专家函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氟比洛芬酯对雷米芬太尼苏醒期躁动的预防效应及对术后静脉镇痛的影响 被引量:15
4
作者 王尔华 李榕 +3 位作者 徐洁 张萍 方吉 马正良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12期1084-1086,共3页
关键词 麻醉苏醒期躁动 雷米芬太尼 术后静脉镇痛 氟比洛芬酯 预防效应 患者自控静脉镇痛 镇痛持续时间 全身麻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蘸糖安抚奶嘴减轻患儿七氟醚全麻苏醒期躁动 被引量:1
5
作者 崔宇 程斌 +2 位作者 黄婧 刘凯 王宇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01-402,共2页
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是指患儿在全麻苏醒期出现的一种意识与行为紊乱的状态,表现为哭闹、激动、无法安抚等,多发生在拔管后15 min内,特别是在以七氟醚麻醉为主的吸入全麻中发生率最高,可达80%[1],在1岁以内患儿的发生率虽然略低,约为35... 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是指患儿在全麻苏醒期出现的一种意识与行为紊乱的状态,表现为哭闹、激动、无法安抚等,多发生在拔管后15 min内,特别是在以七氟醚麻醉为主的吸入全麻中发生率最高,可达80%[1],在1岁以内患儿的发生率虽然略低,约为35%[2],但是可能造成严重后果,如意外拔出引流管、肢体不自主运动造成手术部位伤口出血及留置针脱出等.有研究指出[3],安慰奶嘴可以对急诊患儿起到缓解疼痛减少焦虑的作用,但对于减轻婴儿全麻后躁动是否有效,尚无相关报道.本研究观察自制蘸糖安抚奶嘴用于1岁以内患儿减轻七氟醚麻醉苏醒期躁动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醉苏醒期躁动 七氟醚麻醉 全麻苏醒 患儿 减轻 奶嘴 安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