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8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鹅星状病毒Ⅰ、Ⅱ型和鹅细小病毒多重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与应用
1
作者 朱啟超 任曼 +5 位作者 张学刚 张进进 张鑫龙 李佳晋 曲光刚 李升和 《中国兽药杂志》 2025年第5期1-9,共9页
为建立一种可快速、特异检测鹅星状病毒Ⅰ型(GAstVⅠ)、Ⅱ型(GAstVⅡ)及鹅细小病毒(GPV)多重荧光定量PCR方法,根据GAstVⅠ型、GAstVⅡ型及GPV保守基因序列设计合成了特异性引物及三种荧光基团TaqMan探针,分别构建了带有三种病原靶基因... 为建立一种可快速、特异检测鹅星状病毒Ⅰ型(GAstVⅠ)、Ⅱ型(GAstVⅡ)及鹅细小病毒(GPV)多重荧光定量PCR方法,根据GAstVⅠ型、GAstVⅡ型及GPV保守基因序列设计合成了特异性引物及三种荧光基团TaqMan探针,分别构建了带有三种病原靶基因的重组质粒标准品。通过筛选引物,优化反应条件,分析了该方法的特异性、敏感性及重复性,并进行临床样品检测评价。结果显示:该方法特异性强,能够特异检测GAstVⅠ型、GAstVⅡ型与GPV,且与其他常见鹅病病原无交叉反应;敏感性高,对GAstVⅠ型、GAstVⅡ型及GPV对相应的标准质粒最低检出限均为10拷贝/μL;重复性好,重复性试验批内及批间变异系数均小于3%;该方法对90份临床样品检测结果与已发表的三种病毒单重荧光定量PCR方法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其中GAstVⅠ型符合率为98.89%,GAstVⅡ型符合率为96.67%,GPV符合率为96.67%。研究建立的多重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能够快速、特异、灵敏的检测GAstVⅠ型、GAstVⅡ型及GPV,实现一管检多病,实用性强,效率更高,为GAstVⅠ、Ⅱ型和GPV的监测和防控提供了高效技术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状病毒Ⅰ型 星状病毒Ⅱ型 细小病毒 多重荧光定量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省某鹅场鹅细小病毒检测与全基因组序列分析
2
作者 董路 杜润 +6 位作者 何依蓉 相德才 赵珍 曾邦权 杨丽珠 林尊诚 段博芳 《中国动物检疫》 2025年第1期111-115,共5页
2023年12月,云南省腾冲市某地鹅场雏鹅突然发病死亡,怀疑为鹅细小病毒(GPV)感染。为确定致病原,通过荧光定量PCR对临床病料样品进行了GPV核酸检测,并通过宏基因组测序对阳性样品全基因组进行了序列分析。结果显示;临床样品中检出GPV阳... 2023年12月,云南省腾冲市某地鹅场雏鹅突然发病死亡,怀疑为鹅细小病毒(GPV)感染。为确定致病原,通过荧光定量PCR对临床病料样品进行了GPV核酸检测,并通过宏基因组测序对阳性样品全基因组进行了序列分析。结果显示;临床样品中检出GPV阳性核酸,将阳性样品命名为YN-2024;经测序,YN-2024基因组全长5049 bp,与GPV强毒株Virulent B和疫苗株SYG61v相比,有4段14 bp的基因缺失;进化树分析显示,YN-2024与鹅源分离株SQ0412、DY16、RC16、BD、DX的亲缘关系较近,与强毒株和鸭源细小病毒分离株的遗传关系较远。结果说明;该鹅场存在GPV弱毒株流行,流行毒株存在部分基因缺失,这可能会对病毒毒力和致病性产生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小病毒 全基因组 荧光定量PCR 序列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鹅细小病毒感染的诊断与处置
3
作者 任瑞 张艳 《四川畜牧兽医》 2025年第3期61-62,共2页
鹅细小病毒病是一种主要引起败血性感染的传染病,又称小鹅瘟,临床上3周内雏鹅容易受到侵染,该病毒传播速度快,病鹅死亡率为50%~100%。患鹅特征性病理变化是有渗出性肠炎,肠道黏膜脱落,渗出性物质形成肠道栓子。1临床症状和剖检某鹅场养... 鹅细小病毒病是一种主要引起败血性感染的传染病,又称小鹅瘟,临床上3周内雏鹅容易受到侵染,该病毒传播速度快,病鹅死亡率为50%~100%。患鹅特征性病理变化是有渗出性肠炎,肠道黏膜脱落,渗出性物质形成肠道栓子。1临床症状和剖检某鹅场养鹅8000只,饲养期间有鹅大量发病死亡,病鹅有抽搐、步态不稳等精神症状,其精神萎靡,食欲不振,不愿走动,鼻腔有浆液性黏液,粪便清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小病毒 渗出性 败血性 肠道黏膜 病毒传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鸭感染新型鹅细小病毒的特点与防控措施
4
作者 解广 《北方牧业》 2025年第1期30-30,共1页
新型鹅细小病毒是近几年在我国流行的新型病毒,本病严重影响鸭群的生产性能和生长性能,严重危害我国鸭养殖业。本文通过对新型鹅细小病毒流行病学、流行特点与趋势、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实验室诊断以及治疗与预防措施等进行综合阐述,... 新型鹅细小病毒是近几年在我国流行的新型病毒,本病严重影响鸭群的生产性能和生长性能,严重危害我国鸭养殖业。本文通过对新型鹅细小病毒流行病学、流行特点与趋势、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实验室诊断以及治疗与预防措施等进行综合阐述,为今后在临床上预防本病的发生提供基础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症状 新型细小病毒 流行病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株鹅源细小病毒的分离鉴定与遗传进化分析
5
作者 彭珊 王超 +2 位作者 朱婉君 张济培 陈济铛 《广东畜牧兽医科技》 2025年第4期94-104,共11页
小鹅瘟是由鹅细小病毒(Goose parvovirus,GPV)引发的传染病,20日龄内雏鹅具有高致死性,而青年鹅常表现为隐性感染,易被忽视。2024年11月,广东揭阳某地养鹅场青年鹅群(56日龄)急性发病,为明确病因,针对送检的病死鹅进行剖检并无菌采集肝... 小鹅瘟是由鹅细小病毒(Goose parvovirus,GPV)引发的传染病,20日龄内雏鹅具有高致死性,而青年鹅常表现为隐性感染,易被忽视。2024年11月,广东揭阳某地养鹅场青年鹅群(56日龄)急性发病,为明确病因,针对送检的病死鹅进行剖检并无菌采集肝、脾和肠组织样本,通过PCR/RT-PCR方法对常见鹅病毒性传染病病原核酸进行检测。将GPV阳性组织样本研磨处理后接种至鹅胚,随后对PCR阳性尿囊液样本进行全基因组克隆测序,并基于获得的序列数据开展系统发育与分子进化分析。结果显示,送检组织样品中鹅细小病毒核酸呈阳性,鹅圆环病毒(Goose circovirus,GoCV)、鹅星状病毒(Goose astrovirus,GoAstV)、新城疫病毒(Newcastle Disease Virus,NDV)和坦布苏病毒(Tembusu virus,TMUV)核酸均为阴性。阳性病料组织悬液接种鹅胚后,鹅胚死亡且胚体严重出血,鹅胚尿囊液PCR检测为GPV阳性。测序结果显示,毒株基因组全长为5028 bp,由ITR区域和NS、VP基因构成,将该毒株命名为GPV/GD/3121/2024株。相似性分析显示,该分离株与DY16株的NS1和VP1基因相似性最高,分别达到99.4%和95.9%。GPV/GD/3121/2024株与国内近年GPV分离株(DY16株、RC16株和HB-2019株)全基因序列相似性高达97.5%。基于全基因组序列、非结构蛋白NS1和结构蛋白VP1序列的遗传演化分析均显示,分离株与欧洲疫苗株(VG32/1)、中国大陆疫苗株(GDaGPV、SYG61v)和台湾疫苗株(82-0321V)均同属一个大分支,遗传关系较近。此外,与经典GPV毒株相比,GPV/GD/3121/2024株VP1基因含有3个特有的碱基突变位点,分别为A2496T、G2515C、A2772G,这些突变导致VP1结构蛋白发生V38L、S178T和Y491H氨基酸位点改变。该研究确定了该场青年鹅发病致死系感染GPV所致,并对毒株进行分离鉴定和遗传进化分析,同时简要比较了国内GPV的分子特征,为该病毒的生物学特性研究和科学防控提供了参考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小病毒 全基因 遗传进化分析 氨基酸序列比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鸭新型鹅细小病毒病的防控
6
作者 季延明 《家禽科学》 2025年第8期104-107,共4页
为实现对鸭新型鹅细小病毒病有效防控,需构建综合性防控体系。通过采用血清学检测(如敏感性85%以上、特异性90%的ELISA技术)和分子生物学检测(灵敏度95%、特异性98%的PCR技术),实现对疾病的早期精确诊断。通过建立科学的免疫接种程序、... 为实现对鸭新型鹅细小病毒病有效防控,需构建综合性防控体系。通过采用血清学检测(如敏感性85%以上、特异性90%的ELISA技术)和分子生物学检测(灵敏度95%、特异性98%的PCR技术),实现对疾病的早期精确诊断。通过建立科学的免疫接种程序、实施严格的隔离封锁措施、构建全链条管理体系,能够有效控制疾病传播链、降低死亡率。未来,通过整合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可以创新升级鸭新型鹅细小病毒病综合防控体系,并结合精细化管理,为行业提供更科学高效的防控技术方案与实践指导,推动防控工作向智能化、精准化方向迈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鸭新型细小病毒 诊断技术 防控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禽细小病毒LAMP及其可视化通用检测方法的建立
7
作者 戴银 周慧琴 +9 位作者 谷思琴 胡晓苗 王洁茹 殷冬冬 尹磊 沈学怀 潘孝成 赵瑞宏 周学利 侯宏艳 《中国兽医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63-68,共6页
为了建立鹅细小病毒(GPV)和番鸭细小病毒(MDPV)通用的检测方法,本试验以GPV和MDPV两种水禽细小病毒的NS基因保守序列作为靶标,设计了1组特异性引物,优化建立了水禽细小病毒的环介导等温扩增(LAMP)和LAMP-羟基萘酚蓝(HNB)可视化通用检测... 为了建立鹅细小病毒(GPV)和番鸭细小病毒(MDPV)通用的检测方法,本试验以GPV和MDPV两种水禽细小病毒的NS基因保守序列作为靶标,设计了1组特异性引物,优化建立了水禽细小病毒的环介导等温扩增(LAMP)和LAMP-羟基萘酚蓝(HNB)可视化通用检测方法,并对2种方法的特异性和灵敏性进行检测。采用常规PCR、LAMP和LAMP-HNB对10份水禽临床样品进行检测,以评估2种方法的实用性。结果显示,LAMP方法的最佳反应温度为65℃、反应时间为60 min。2种方法仅能扩增GPV和MDPV,而对其他5种常见水禽病毒的检测结果均为阴性,最低检出浓度均为1×10-5ng/μL。2种方法与常规PCR的检测结果一致,符合率达100%。结果表明,建立的LAMP方法和LAMP-HNB可视化方法具有灵敏性好、特异性高、仪器要求低和可视化等优点,可为水禽细小病毒的现场快速检测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小病毒(gpv) 番鸭细小病毒(MDPV) NS基因 环介导等温扩增(LAMP) 可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广西地区新型鹅细小病毒全基因组扩增及遗传进化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乔丹丹 刘婷隽 +4 位作者 陈全刚 李德宝 周婕 董淑红 胡安康 《中国家禽》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44-55,共12页
为监测新型鹅细小病毒(Novel goose parvovirus,NGPV)的流行和变异情况,研究采集了山东和广西部分地区的鸭短喙综合征病料进行病原检测、全基因组扩增及序列比对分析。结果显示:共分离两株NGPV,山东分离株命名为SD202304,广西分离株命名... 为监测新型鹅细小病毒(Novel goose parvovirus,NGPV)的流行和变异情况,研究采集了山东和广西部分地区的鸭短喙综合征病料进行病原检测、全基因组扩增及序列比对分析。结果显示:共分离两株NGPV,山东分离株命名为SD202304,广西分离株命名为GX202304,两株病毒与2021年NGPV分离株HNXY21亲缘关系最近,全基因组序列相似性为99.1%;GX202304株末端重复序列(Inverted terminal repeat,ITR)有一段未见报道的51 bp基因插入;VP3编码氨基酸序列比对显示,在第290位GX202304株和SD202304株有一个苏氨酸到丙氨酸的突变,这是NGPV近年来发生的新变异位点。研究表明,从山东、广西地区分离到的两株NGPV存在51 bp新的基因插入片段和VP3新的突变位点,结果为我国NGPV感染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细小病毒 全基因组序列 变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鸭短喙侏儒综合征亚单位疫苗对鹅细小病毒和番鸭细小病毒的交叉保护力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甘辉群 吴双 +5 位作者 符庆远 甘翔 孙雅鑫 李巨银 桂文龙 刘明生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75-83,共9页
为评价鸭短喙侏儒综合征(SBDS)亚单位疫苗(rBac-JS01 VP2株)对鹅细小病毒(GPV)和番鸭细小病毒(MDPV)的交叉保护力,本试验选用40只产蛋母鸭和4只成年公鸭随机均分成2个组,疫苗免疫组母鸭免疫接种SBDS亚单位疫苗0.5 mL/只,非免疫对照组不... 为评价鸭短喙侏儒综合征(SBDS)亚单位疫苗(rBac-JS01 VP2株)对鹅细小病毒(GPV)和番鸭细小病毒(MDPV)的交叉保护力,本试验选用40只产蛋母鸭和4只成年公鸭随机均分成2个组,疫苗免疫组母鸭免疫接种SBDS亚单位疫苗0.5 mL/只,非免疫对照组不作任何处理。免疫后第2、4、6个月,分别收集各组产蛋母鸭鸭蛋并人工孵化,每个时间段任意选择健康的公、母雏鸭各10只,进行GPV-JS02毒株或MDPV-JS03毒株攻毒,在攻毒后第3、5、7、14天采集雏鸭肛拭子检测排毒情况。此外,免疫后第2、4、6个月,所有产蛋母鸭采血并分离血清,收集鸭蛋并提取和纯化卵黄中和抗体,分别采用GPV-JS02毒株或MDPV-JS03毒株测定血清和卵黄中和抗体效价,并比较血清和卵黄中和抗体效价与被动免疫攻毒保护率的关系。结果显示,产蛋母鸭免疫后第2、4、6个月,疫苗免疫组种蛋所孵雏鸭的GPV-JS02毒株攻毒保护率分别为95%、90%和80%,MDPV-JS03毒株攻毒保护率分别为75%、70%和60%;GPV-JS02毒株攻毒后,雏鸭排毒分别持续至攻毒后第3、5、5天,MDPV-JS03毒株攻毒后,雏鸭排毒均持续至攻毒后第7天;产蛋母鸭GPV-JS02毒株的血清中和抗体效价分别为(9.23±1.33)log_(2)、(8.45±1.14)log_(2)和(7.79±1.02)log_(2);MDPV-JS03毒株的血清中和抗体效价分别为(5.93±1.37)log_(2)、(5.15±1.08)log_(2)和(3.48±0.96)log_(2);产蛋母鸭GPV-JS02毒株的卵黄中和抗体效价分别为(9.06±1.3)log_(2)、(8.49±1.08)log_(2)和(7.70±1.01)log_(2),MDPV-JS03毒株的卵黄中和抗体效价分别为(5.83±1.25)log_(2)、(5.34±1.02)log_(2)和(3.71±1.64)log_(2);免疫后不同时期的血清和卵黄中和抗体效价与被动免疫攻毒保护率变化基本一致,升降趋势相同,具有很好的相关性。结果表明,SBDS亚单位疫苗(rBac-JS01 VP2株)对GPV可提供有效且持续的交叉保护力,对MDPV也可提供一定的交叉保护力,但比GPV的保护力略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鸭短喙侏儒综合征 亚单位疫苗 细小病毒 番鸭细小 交叉保护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鸭源鹅细小病毒方法的建立与应用
10
作者 杨挺懿 杨婧 +7 位作者 黄欣梅 韩凯凯 赵冬敏 章丽娇 刘宇卓 李银 张小飞 刘青涛 《中国动物传染病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4-109,共6页
为建立一种快速且准确检测鸭源鹅细小病毒(D-GPV)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本研究通过分析D-GPV基因序列的保守区设计并合成一对特异性引物,构建携带NS1基因的重组质粒作为标准品,绘制实时荧光定量PCR标准曲线,并进行敏感性、特异性、重... 为建立一种快速且准确检测鸭源鹅细小病毒(D-GPV)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本研究通过分析D-GPV基因序列的保守区设计并合成一对特异性引物,构建携带NS1基因的重组质粒作为标准品,绘制实时荧光定量PCR标准曲线,并进行敏感性、特异性、重复性试验和临床样品的检测。结果显示,该方法标准曲线的的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为0.999;灵敏度高,检测底限为10拷贝;特异性与重复性好,与其他病毒无交叉反应,批间和批内变异系数均低于1%。该方法对人工感染D-GPV鸭泄殖腔拭子和咽拭子样品的检测结果显示,鸭在攻毒后第1 d即可以通过口腔和泄殖腔向外排毒,排毒量在第3 d达到高峰,排毒持续期可达到42 d。本研究所建立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灵敏度高、特异性和稳定性好,可用于临床样品中的D-GPV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鸭源细小病毒 实时荧光定量PCR 排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鸭新型鹅细小病毒病的诊断及防控措施 被引量:3
11
作者 张洪艳 《家禽科学》 2024年第9期99-102,共4页
新型鹅细小病毒病又被称为短喙侏儒综合征,可导致鸭“大舌病”,症状表现为短喙、舌头外伸、易骨折、生长发育迟缓等,虽然致死率较低,但致残率高,出栏品质下降,很容易增加养殖成本,降低养殖收益。该病毒主要感染北京鸭、番鸭、樱桃谷鸭... 新型鹅细小病毒病又被称为短喙侏儒综合征,可导致鸭“大舌病”,症状表现为短喙、舌头外伸、易骨折、生长发育迟缓等,虽然致死率较低,但致残率高,出栏品质下降,很容易增加养殖成本,降低养殖收益。该病毒主要感染北京鸭、番鸭、樱桃谷鸭等。目前,针对新型鹅细小病毒病尚未出现特效治疗方法,主要以疫苗接种防控为主,日常加强饲养管理、做好卫生清洁工作,从而降低发病率,减少经济损失,推动鸭养殖产业稳定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细小病毒 诊断 防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鹅细小病毒强毒株的分离鉴定与遗传进化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王志强 黄宇翔 +4 位作者 邹跃 张红 杨昊天 董佳强 杨坤 《家禽科学》 2024年第4期16-21,I0007,共7页
为了了解齐齐哈尔地区鹅细小病毒(GPV)现地强毒株的流行及抗原变异情况,试验从齐齐哈尔龙江县某养殖场采集疑似小鹅瘟病死雏鹅的肝脾病料进行病毒分离培养,对获得的疑似尿囊液进行PCR检测、血凝性检测、动物回归试验及VP3基因序列分析... 为了了解齐齐哈尔地区鹅细小病毒(GPV)现地强毒株的流行及抗原变异情况,试验从齐齐哈尔龙江县某养殖场采集疑似小鹅瘟病死雏鹅的肝脾病料进行病毒分离培养,对获得的疑似尿囊液进行PCR检测、血凝性检测、动物回归试验及VP3基因序列分析。结果表明,分离到的病毒株能使12日龄鹅胚在144 h内死亡;血凝性检测未检测出血凝价;动物回归试验,可复制该病,致使5日龄雏鹅在96~144 h内全部死亡;VP3基因PCR扩增条带大约为1 600 bp,与目的条带大小相符;对其进行序列分析,判定该分离株为鹅细小病毒毒株,与我室之前分离鉴定的鹅细小病毒HH10强毒株核苷酸同源性为98.17%,与标准B株核苷酸同源性为97.13%。说明鹅细小病毒基因保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小病毒 现地株分离鉴定 动物回归试验 遗传进化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鹅细小病毒病诊断及其综合防治措施 被引量:5
13
作者 乔丹丹 刘婷隽 +1 位作者 陈全刚 胡安康 《山东畜牧兽医》 2024年第2期72-75,共4页
由新型鹅细小病毒(Novel goose parvovirus,NGPV)引起的鸭短喙与侏儒综合征(Short beak and dwarfism syndrome,SBDS)可导致鸭的“大舌病”,常出现胫骨骨折、生长发育受阻、体重减轻等症状,给我国养鸭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NGPV主要感... 由新型鹅细小病毒(Novel goose parvovirus,NGPV)引起的鸭短喙与侏儒综合征(Short beak and dwarfism syndrome,SBDS)可导致鸭的“大舌病”,常出现胫骨骨折、生长发育受阻、体重减轻等症状,给我国养鸭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NGPV主要感染樱桃谷鸭、北京鸭、番鸭和半番鸭等。本文就NGPV病的病因分析、流行病特点、临床症状和免疫防控进行综述,以期为该病的防治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细小病毒 短喙与侏儒综合征 诊断 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鹅细小病毒VP3亚单位疫苗的制备及其免疫效果 被引量:5
14
作者 杨焕章 王凯 +2 位作者 陈绍红 刘艳芬 刘铀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41-45,共5页
为了研究鹅细小病毒(GPV)VP3亚单位疫苗的免疫效果,从ZJ-04分离株基因组DNA扩增VP1和VP3基因并克隆到pMD18-T载体,测定其核苷酸序列;将VP3基因亚克隆至质粒载体pET-32a(+),重组质粒pET-VP3用于转化E.coli BL-21(DE3)感受态细胞获得重组... 为了研究鹅细小病毒(GPV)VP3亚单位疫苗的免疫效果,从ZJ-04分离株基因组DNA扩增VP1和VP3基因并克隆到pMD18-T载体,测定其核苷酸序列;将VP3基因亚克隆至质粒载体pET-32a(+),重组质粒pET-VP3用于转化E.coli BL-21(DE3)感受态细胞获得重组菌BL-VP3;以VP3重组蛋白和BL-VP3重组菌制备油乳剂疫苗免疫接种种鹅,用琼脂扩散试验检测血清GPV抗体,观察母源抗体对雏鹅GPV感染的免疫保护效果。结果表明,ZJ-04株VP1基因大小为2 199bp,编码732个氨基酸,与GenBank收录的GPV毒株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95.3%~99.2%,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97.7%~99.3%;SDS-PAGE、Western blot检测结果表明,重组VP3分子质量约80ku,能与GPV抗体发生特异性反应;VP3包涵体和BL-VP3重组菌均能诱导种鹅产生GPV抗体,新生雏鹅可获得良好的免疫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鹅细小病毒(gpv) VP1基因 VP3基因 亚单位疫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鸭新型鹅细小病毒病的防控及体会 被引量:1
15
作者 文汉元 《湖南畜牧兽医》 2024年第5期17-19,共3页
新型鹅细小病毒病是由新型鹅细小病毒引起以雏鸭腿软瘫痪、鸭喙变短、舌头外露、生长发育受阻等为主要症状的疫病。2019年该病在临武县内某麻鸭养殖场迅速传播,根据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及相关实验室检测,确诊为新型鹅细小... 新型鹅细小病毒病是由新型鹅细小病毒引起以雏鸭腿软瘫痪、鸭喙变短、舌头外露、生长发育受阻等为主要症状的疫病。2019年该病在临武县内某麻鸭养殖场迅速传播,根据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及相关实验室检测,确诊为新型鹅细小病毒病,通过综合防控有效地控制了该病的流行。文章对此次新型鹅细小病毒病的防控进行了分析总结,以期为该病的防控提供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细小病毒 短喙侏儒综合征 防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鹅细小病毒TaqMan探针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16
作者 梁国洋 毛明田 +4 位作者 郭华 李芳 张帅 唐熠 刁有祥 《中国家禽》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69-75,共7页
为快速高效地检测新型鹅细小病毒(Novel goose parvovirus,NGPV),试验根据NGPV VP3基因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及探针,以NGPV KC3S3株提取的DNA为模板,在构建质粒标准品的基础上,建立TaqMan探针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结果显示:该方法的标准... 为快速高效地检测新型鹅细小病毒(Novel goose parvovirus,NGPV),试验根据NGPV VP3基因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及探针,以NGPV KC3S3株提取的DNA为模板,在构建质粒标准品的基础上,建立TaqMan探针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结果显示:该方法的标准曲线为y=-3.0816x+35.389,相关系数(R^(2))为0.9981,质粒标准品浓度为1.0×10^(2)~1.0×10^(8) copies/µL时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该方法对禽流感病毒(Avian influenza virus,AIV)、星状病毒(Astrovirus,AstV)、小鹅瘟病毒(Goose parvovirus,GPV)、番鸭细小病毒(Muscovy duck parvovirus,MDPV)、新型鸭呼肠孤病毒(Novel duck reovirus,NDRV)、禽腺病毒(Fowl adenovirus,FAV)等鸭常见病毒性病原均无特异性扩增;所设计引物及探针的基因序列与GPV及MDPV的相同区域有4~11个碱基发生突变,可以避免GPV及MDPV对检测结果的影响;该方法批内和批间检测变异系数(CV)均小于1.5%,对66份疑似感染NGPV鸭的肝脏样品检测阳性率为59.1%,高于常规PCR检测结果(31.8%)。结果表明,研究所建立的TaqMan探针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具有良好的特异性、敏感性和重复性,可以有效区分GPV与MDPV,在NGPV感染的临床诊断和早期防控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细小病毒 TAQMAN探针 荧光定量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地区一株番鸭源鹅细小病毒的分离与鉴定
17
作者 何奇松 马琳 +9 位作者 马军 严悌昆 胡丽萍 黄胜斌 何丹 蓝惠华 韩银华 周庆安 黄张玲 熊毅 《特产研究》 2024年第3期42-46,共5页
为提示广西地区番鸭源鹅细小病毒(Muscovy duck-origin goose parvovirus,MDGPV)的分子流行病学特征及其遗传变异机理,本研究采用PCR方法对某番鸭场送检的病料进行病原鉴定,将PCR阳性样品接种于12~13日龄番鸭胚尿囊腔进行病毒的分离,对... 为提示广西地区番鸭源鹅细小病毒(Muscovy duck-origin goose parvovirus,MDGPV)的分子流行病学特征及其遗传变异机理,本研究采用PCR方法对某番鸭场送检的病料进行病原鉴定,将PCR阳性样品接种于12~13日龄番鸭胚尿囊腔进行病毒的分离,对分离到的毒株进行基因扩增、克隆和测序,并与参考株序列进行比较分析,绘制系统遗传进化树。结果成功分离到一株MDGPV毒株,命名为GXBH株。该分离株与GenBank中17株水禽细小病毒的同源性为79.4%~98.7%,其中与鹅细小病毒Goose parvovirus(GPV)参考毒株的核苷酸同源性较高,在93.3%~98.7%之间;与番鸭细小病毒(MDPV)参考毒株的同源性较低,在79.4%~79.8%之间;与MDPV参考毒株处于进化树的不同分支,而与GPV参考毒株处于同一进化分支。本研究分离毒株为番鸭源鹅细小病毒,与GPV代表毒株具有相近的遗传演化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鸭 细小病毒 分离 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株鹅细小病毒的分离鉴定和基因序列分析
18
作者 苗艳 朱庆贺 +9 位作者 兰世捷 陈亮 张红 张蕾 田秋丰 冯万宇 李丹 沈思思 刘秋瑾 王刚 《福建畜牧兽医》 2024年第4期8-9,共2页
对临床采集的疑似鹅细小病毒病的鹅病料进行鹅胚分离培养、PCR鉴定和序列分析。结果在鹅胚尿囊液中扩增出640 bp的鹅细小病毒基因片段,测序结果分析显示,分离的毒株确定为鹅细小病毒。根据检测结果对该鹅场制定综合防治措施,控制了疫情... 对临床采集的疑似鹅细小病毒病的鹅病料进行鹅胚分离培养、PCR鉴定和序列分析。结果在鹅胚尿囊液中扩增出640 bp的鹅细小病毒基因片段,测序结果分析显示,分离的毒株确定为鹅细小病毒。根据检测结果对该鹅场制定综合防治措施,控制了疫情的蔓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小病毒 分离与鉴定 序列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鹅和番鸭细小病毒全基因克隆与序列分析 被引量:40
19
作者 张云 耿宏伟 +5 位作者 郭东春 胡奇林 相文华 刘明 杨涛 林巍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415-419,共5页
本研究采用PCR技术扩增了鹅和番鸭全长细小病毒基因;其中鹅和番鸭细小病毒非结构蛋白基因(NS)全长为1884bp,编码627个氨基酸;结构基因(VP)全长为2199bp,编码732个氨基酸;序列分析表明:鹅和番鸭细小病毒NS之间的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分别... 本研究采用PCR技术扩增了鹅和番鸭全长细小病毒基因;其中鹅和番鸭细小病毒非结构蛋白基因(NS)全长为1884bp,编码627个氨基酸;结构基因(VP)全长为2199bp,编码732个氨基酸;序列分析表明:鹅和番鸭细小病毒NS之间的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80.9%~82.9%和89.5%~91.2%,而相应的鹅细小病毒之间的同源性为93.7%~99.8%和96.8%~99.7%,番鸭细小病毒之间的同源性为98.8%~99.8%和98.6%~99.5%;在核苷酸和氨基酸水平上,鹅和番鸭细小病毒VP1之间的同源性分别为79.7%~88.7%和85.5%~93.3%,而相应的鹅细小病毒之间的同源性为88.8%~99.6%和91.5%~99.2%,番鸭细小病毒之间的同源性为98.1%~99.6%和97.1%~98.8%;番鸭和鹅细小病毒NS和vp1基因的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番鸭和鹅呼细小病毒来自共同的祖先,但随着宿主的不同而演化为不同的分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小病毒 番鸭细小病毒 NS基因 VP1基因 序列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PCR快速鉴别番鸭和鹅细小病毒 被引量:22
20
作者 胡奇林 陈少莺 +2 位作者 林天龙 程由铨 李怡英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447-450,共4页
根据已发表的番鸭和鹅细小病毒基因组全序列 ,设计并合成了 1对通用引物 (PC1/PC2 )和 1对MPV特异引物 (PS1/PS2 )。以MPV_DNA、MPV尿囊液、MPV尿囊液和GPV尿囊液混合液、GPV_DNA、GPV尿囊液和GPV细胞培养物、DHV尿囊液和H2 O为模板在... 根据已发表的番鸭和鹅细小病毒基因组全序列 ,设计并合成了 1对通用引物 (PC1/PC2 )和 1对MPV特异引物 (PS1/PS2 )。以MPV_DNA、MPV尿囊液、MPV尿囊液和GPV尿囊液混合液、GPV_DNA、GPV尿囊液和GPV细胞培养物、DHV尿囊液和H2 O为模板在同一条件下分别以 2对引物进行扩增 ,PCR产物经 1 5 %琼脂糖凝胶电泳分析 ,结果显示 :在PC1/PC2系统中 ,除DHV尿囊液和H2 O外 ,所有样品均出现长约 4 80bp的特异核酸带 ,对MPV_DNA的敏感性为 0 2pg ,对GPV_DNA的敏感性为2pg ;对MPV尿囊液的敏感性为 10 0ELD50 / 2 μl;PS1/PS2系统中 ,只有MPV_DNA、MPV尿囊液及MPV尿囊液和GPV尿囊液混合液出现预期约 110 0bp特异扩增产物 ,对MPV_DNA的敏感性为 0 2ng ,对MPV尿囊液的敏感性为 10 0 0ELD50 / 2 μl,而GPV_DNA、GPV尿囊液、GPV细胞培养物、DHV尿囊液和和空白对照均未见到条带。分别以 1ngMPV_DNA、1ngGPV_DNA、MPV尿囊液、GPV尿囊液、DHV尿囊液和空白对照样品进行扩增 ,3次重复实验结果完全一致。表明该PCR检测技术可准确、快速鉴别番鸭和鹅细小病毒 ,为临床上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鸭细小病毒 细小病毒 聚合酶链反应 鉴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