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1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饮水添加复合植物精油对竹丝鸡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及肠道菌群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伍宏凯 肖田安 +5 位作者 吴荔琴 马士龙 韦田 蓝棋浩 付永生 郑浩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3-70,共8页
为研究竹丝鸡的饮水中添加复合植物精油(肉桂醛、百里香酚、香芹酚)对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和肠道形态、菌群结构的影响,选取1230只1日龄、体重相近[(32.95±0.00)g]的健康竹丝鸡,公母各半,随机分成3组,分别设为对照组、精油A组... 为研究竹丝鸡的饮水中添加复合植物精油(肉桂醛、百里香酚、香芹酚)对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和肠道形态、菌群结构的影响,选取1230只1日龄、体重相近[(32.95±0.00)g]的健康竹丝鸡,公母各半,随机分成3组,分别设为对照组、精油A组、精油B组,每组6个重复。所有处理组饲喂同一日粮,对照组自由饮用清水,精油A、B组分别在饮用清水中添加100 mL/t和150 mL/t植物精油,每日白天饮够8 h后换成清水,饲养期72 d。结果表明:(1)随着饮水中复合植物精油添加剂量的提升,竹丝鸡的末重、日增重均有增加趋势,但末重、日增重和日采食量均差异不显著,而高剂量精油B组的料肉比、死淘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随着饮水中复合植物精油添加剂量的提升,竹丝鸡血清中免疫球蛋白IgA、IgM、IgG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有提高趋势;与对照组相比,精油B组的IgA、IgM、IgG、SOD、GSH-Px分别提高20.16%、23.57%、26.82%、11.98%、20.60%,均差异显著(P<0.05);(3)精油A、B组竹丝鸡的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的绒毛高度较对照组均有提高趋势,精油B组的十二指肠、空肠V/C值分别提高30.67%、37.19%,差异显著(P<0.05);(4)与对照组相比,精油A组的盲肠微生物含量差异不显著,而精油B组盲肠内容物中大肠杆菌和产气荚膜梭菌的含量显著降低(P<0.05),有益菌乳酸杆菌和双歧杆菌的含量显著提高(P<0.05)。综上,饮水添加150 mL/t植物精油可提高竹丝鸡的生长性能,增强机体抗氧化能力,改善肠道形态和菌群结构,进而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精 竹丝 生长性能 抗氧化 肠道形态 肠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树精油在赣榆徐海鸡养殖中的应用研究
2
作者 孙田 安仲晓 +6 位作者 王勇 张孝庆 林德军 蒋向君 董燕萍 刘钉钉 徐路路 《中国畜牧业》 2025年第14期43-45,共3页
本研究针对赣榆徐海鸡的品种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开展替抗产品筛选工作,选择5种不同的替抗产品,通过比较体外抑菌活性选定茶树精油作为最佳替抗产品,并进一步对其最适添加途径、最适添加剂量、最适添加阶段等进行研究,为赣榆徐海鸡科学应... 本研究针对赣榆徐海鸡的品种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开展替抗产品筛选工作,选择5种不同的替抗产品,通过比较体外抑菌活性选定茶树精油作为最佳替抗产品,并进一步对其最适添加途径、最适添加剂量、最适添加阶段等进行研究,为赣榆徐海鸡科学应用茶树精油替代抗生素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抑活性 茶树精 赣榆徐海 替抗产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苏叶油对福氏志贺氏菌的抗菌活性及生物被膜形成作用的研究
3
作者 汪蕴祺 郑诗倩 +3 位作者 邓榕榕 王科证 魏来娇 沈志滨 《饲料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85-90,共6页
试验旨在探究紫苏叶油对鸡腹泻致病菌福氏志贺氏菌的体外抗菌活性及对生物被膜的抑制作用。通过微量肉汤稀释法、活菌计数法、扫描电子显微镜以及qRT-PCR等方法,测定紫苏叶油对福氏志贺氏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不同阶段生物被膜和群... 试验旨在探究紫苏叶油对鸡腹泻致病菌福氏志贺氏菌的体外抗菌活性及对生物被膜的抑制作用。通过微量肉汤稀释法、活菌计数法、扫描电子显微镜以及qRT-PCR等方法,测定紫苏叶油对福氏志贺氏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不同阶段生物被膜和群体感应系统等指标,选择盐酸金霉素为阳性药进行结果对比。结果显示,紫苏叶油对福氏志贺氏菌具有良好抑菌活性,能有效延迟细菌进入对数生长期;对福氏志贺氏菌各阶段生物膜内细菌的代谢活性及生物被膜总量均具有一定的清除作用,还可通过减少福氏志贺氏菌的细菌黏附、抑制细菌发育繁殖,并破坏其细胞结构。紫苏叶油可通过调控相关基因的表达,干扰群体感应系统对生物被膜的调控。研究表明,紫苏叶油对福氏志贺氏菌有良好的体外抗菌活性,能够清除该菌各个生长阶段的生物被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泻 紫苏叶 福氏志贺氏 活性 生物被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鸡油菌多糖的提取及组成分析 被引量:26
4
作者 王茂胜 连宾 +1 位作者 梁宗琦 刘爱英 《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118-121,共4页
鸡油菌(Cantharellescibarius)是一种食药兼用的外生菌根真菌,多糖是鸡油菌的重要活性成分之一.报道了鸡油菌多糖提取工艺,作者采用正交实验设计法研究了提取温度、时间、固液比(加水倍数)及木瓜蛋白酶4个因素对提取率的影响,确定了最... 鸡油菌(Cantharellescibarius)是一种食药兼用的外生菌根真菌,多糖是鸡油菌的重要活性成分之一.报道了鸡油菌多糖提取工艺,作者采用正交实验设计法研究了提取温度、时间、固液比(加水倍数)及木瓜蛋白酶4个因素对提取率的影响,确定了最佳提取工艺为40min、80℃和25倍水,在此条件下其多糖提取率可达12.58%.薄板层析结果显示,鸡油菌多糖主要由葡萄糖、甘露糖、核糖组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糖 提取 组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鸡油菌多糖降血糖作用研究 被引量:21
5
作者 罗成 鲁晓翔 周达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333-334,337,共3页
通过动物实验,研究鸡油菌多糖(CCPS)的降血糖作用。测定小鼠血清血糖值,研究鸡油菌多糖的降血糖效果;测定小鼠肝组织中SOD活性、GSH-Px活性及MDA含量,探讨鸡油菌多糖对小鼠的抗氧化酶系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灌胃3种鸡油... 通过动物实验,研究鸡油菌多糖(CCPS)的降血糖作用。测定小鼠血清血糖值,研究鸡油菌多糖的降血糖效果;测定小鼠肝组织中SOD活性、GSH-Px活性及MDA含量,探讨鸡油菌多糖对小鼠的抗氧化酶系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灌胃3种鸡油菌多糖低、中、高剂量组的小鼠血糖值均显著性降低(P<0·01),降糖率分别达到15·9%、23·9%和29·2%,鸡油菌多糖具有一定的降血糖功效;结果还表明,鸡油菌多糖可以提高四氧嘧啶诱导糖尿病小鼠机体的SOD活性和GSH-Px活性,极显著抑制糖尿病模型小鼠的脂质过氧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糖 降血糖 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C-MS分析鸡油菌中挥发性成分 被引量:16
6
作者 李文 谷镇 +4 位作者 杨焱 冯涛 刘艳芳 周帅 张劲松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49-152,共4页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法(headspace solid-phase micro-extraction,HS-SPME)对鸡油菌干品和蒸馏萃取得到的鸡油菌馏分中的挥发性成分进行了提取,通过气相色谱-质谱法(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进行定性定量分析,以峰...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法(headspace solid-phase micro-extraction,HS-SPME)对鸡油菌干品和蒸馏萃取得到的鸡油菌馏分中的挥发性成分进行了提取,通过气相色谱-质谱法(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进行定性定量分析,以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组分的相对含量。鉴定得到鸡油菌干品中75种挥发性成分,占色谱流出峰总面积的76.05%,主要为酸类、酮类、醇类和酯类,主要成分有己酸、3-甲基丁酸、1-辛烯-3-醇和丁酸;鸡油菌馏分中48种挥发性成分,占色谱流出峰总面积的32.05%,主要为酮类和醛类,主要成分有β-二氢紫罗兰酮、(2E,4E)-2,4-癸二烯醛和香叶基丙酮;鸡油菌干品和馏分中共有15种相同组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品 馏分 挥发性成分 顶空固相微萃取 气相色谱-质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波辅助提取鸡油菌多糖的工艺研究 被引量:11
7
作者 史碧波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0期18533-18535,共3页
[目的]筛选鸡油菌多糖的微波提取工艺。[方法]试验以鸡油菌为原料,以水为提取剂,利用微波辅助提取鸡油菌中多糖。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研究提取时间、微波功率、料液比对鸡油菌中多糖提取效果的影响,以提取的多糖得率为指标,... [目的]筛选鸡油菌多糖的微波提取工艺。[方法]试验以鸡油菌为原料,以水为提取剂,利用微波辅助提取鸡油菌中多糖。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研究提取时间、微波功率、料液比对鸡油菌中多糖提取效果的影响,以提取的多糖得率为指标,确定微波辅助提取鸡油菌中多糖的最优方案,并与热水浸提法比较。[结果]影响鸡油菌中多糖提取效果的因素效应的主次顺序为微波功率>料液比>提取时间;最佳试验方案为微波功率400 W,提取时间9 min,料液比1∶25(g/ml),此条件下鸡油菌多糖质量分数为13.55%。[结论]与热水浸提法相比,微波辅助提取法提取效果好、多糖得率高,可用于鸡油菌多糖的提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ntharellus cibarius Fr.) 微波 多糖 提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波辅助提取鸡油菌多糖的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史碧波 王雪波 罗晓妙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52-154,218,共4页
利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设计方法研究超声波辅助提取鸡油菌子实体多糖过程中提取时间、超声提取温度和料液比3个因素对提取的多糖质量分数的影响,以此确定最佳工艺条件,并将该工艺条件提取效果与传统热水浸提法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提... 利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设计方法研究超声波辅助提取鸡油菌子实体多糖过程中提取时间、超声提取温度和料液比3个因素对提取的多糖质量分数的影响,以此确定最佳工艺条件,并将该工艺条件提取效果与传统热水浸提法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提取时间、超声提取温度和料液比3个因素均对鸡油菌多糖的提取效果有一定影响,主次顺序为料液比>提取温度=提取时间,超声波辅助提取鸡油菌多糖的最佳试验方案为提取温度40℃,料液比为1∶25(m∶V),提取时间为30min,该条件下多糖质量分数可达13.59g/100g,与传统热水浸提法相比有显著差异,说明该法有利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糖 超声波 提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鸡油菌液氮速冻温度与汁液流失关系研究 被引量:8
9
作者 樊建 赵天瑞 +1 位作者 李永生 王中莲 《中国食用菌》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56-58,共3页
采用液氮速冻 ,探讨在不同冻结条件下鸡油菌的冻结温度曲线及冻结温度与解冻后鸡油菌的汁液流失率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 :在 - 6 0℃对鸡油菌进行冻结时 ,出现了明显的冻结三阶段现象 ,而在其它温度下冻结时此三阶段不明显 ;建议采用 -... 采用液氮速冻 ,探讨在不同冻结条件下鸡油菌的冻结温度曲线及冻结温度与解冻后鸡油菌的汁液流失率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 :在 - 6 0℃对鸡油菌进行冻结时 ,出现了明显的冻结三阶段现象 ,而在其它温度下冻结时此三阶段不明显 ;建议采用 - 80℃以下温度进行冻结 ,冻品在 - 2 6℃冰箱中冻藏 6个月 ,解冻后的汁液流失率低于 2 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氮速冻 冻结温度 汁液流失率 保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lackett-Burman设计和响应面法优化超声协同酶法提取鸡油菌多糖工艺 被引量:11
10
作者 孟雅红 李辉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1期242-248,共7页
为优化超声波协同酶法提取鸡油菌子实体中多糖的工艺条件,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首先采用PlackettBurman实验设计筛选出影响鸡油菌多糖得率的四个主要因素:酶解p H、固液比、超声功率和酶解时间。随后以鸡油菌多糖得率为响应值,采用Box-... 为优化超声波协同酶法提取鸡油菌子实体中多糖的工艺条件,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首先采用PlackettBurman实验设计筛选出影响鸡油菌多糖得率的四个主要因素:酶解p H、固液比、超声功率和酶解时间。随后以鸡油菌多糖得率为响应值,采用Box-Behnken实验设计及响应面分析法优化提取条件,得到最佳提取工艺参数为:酶解p H5.5、固液比1∶46(g/m L)、超声功率210 W、酶解时间68 min。在此条件下多糖理论得率为12.08%、实际得率为11.91%、相对误差1.41%,表明Plackett-Burman设计结合响应面分析法可以很好地对鸡油菌多糖超声协同酶法提取工艺进行优化,可为鸡油菌多糖的广泛应用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糖 PLACKETT-BURMAN设计 超声波 纤维素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鸡油菌研究进展 被引量:24
11
作者 卫亚丽 王茂胜 连宾 《食用菌》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3,共3页
文章对外生菌根真菌鸡油菌的生物学、生态学特征以及系统分类研究现状进行综述,并介绍了其食用、药用价值及其在保护生态多样性中的作用,同时展望了鸡油菌在食用、药用以及生态多样性保护等方面的研究前景。
关键词 生态学特征 分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鸡油菌的生态学特点及分布特征 被引量:9
12
作者 邹方伦 龙汉武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1998年第4期21-24,73,共5页
通过对鸡油子实体成份、生长土壤成份、温湿度、植物种类、光照强度、酸碱度,子实体的年生长量及分布特征、系统地研究了鸡油菌的生物学特性和它的复合生态。
关键词 生态学特征 分布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波法提取鸡油菌多糖及其抗氧化性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靳文娟 鲁晓翔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7期16545-16547,16550,共4页
[目的]优化超声波法提取鸡油菌(Cantharellus cibarius)多糖的工艺,并对其抗氧化性进行研究。[方法]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对超声波法提取鸡油菌多糖工艺条件进行优化研究,并通过清除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自由基(DPPH.)... [目的]优化超声波法提取鸡油菌(Cantharellus cibarius)多糖的工艺,并对其抗氧化性进行研究。[方法]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对超声波法提取鸡油菌多糖工艺条件进行优化研究,并通过清除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自由基(DPPH.)的试验研究其抗氧化能力。[结果]各因素对多糖得率的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依次为:超声浸提时间>超声浸提温度=料液比>超声浸提功率。最佳工艺条件为:超声浸提时间2.5 h,超声浸提温度65℃,料液比为1∶40,超声浸提功率800 W,此条件下的多糖得率为4.72%。鸡油菌粗多糖表现出较强的清除DPPH.的能力,其IC50为0.92 mg/ml,鸡油菌多糖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性。[结论]该研究可以为进一步开发利用食药兼用的真菌资源和发挥其潜在的价值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糖 抗氧化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鸡油菌属值得关注的2个中国新记录种 被引量:2
14
作者 田霄飞 邵士诚 刘培贵 《中国食用菌》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0-11,共2页
在对中国西南地区鸡油菌属真菌的分类研究中,发现了我国2个新记录种,即弗瑞斯鸡油菌和鸡油菌双色变种。对这2个种进行了详细地描述、鉴别和讨论,并附有线条图。
关键词 弗瑞斯 双色变种 中国西南 分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鸡油菌属真菌2个洲际间断分布种 被引量:1
15
作者 邵士成 田霄飞 刘培贵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50-155,共6页
分别从云南省剑川县和香格里拉县采集到鸡油菌属(Cantharellus)真菌的东亚/北美/大洋洲间断分布种红鸡油菌(C.cinnabarinus)和东亚/北美间断分布种太平洋金色鸡油菌(C.formosus)。对两者进行了形态学描述和基于核糖体大亚基(LSU nrDNA)... 分别从云南省剑川县和香格里拉县采集到鸡油菌属(Cantharellus)真菌的东亚/北美/大洋洲间断分布种红鸡油菌(C.cinnabarinus)和东亚/北美间断分布种太平洋金色鸡油菌(C.formosus)。对两者进行了形态学描述和基于核糖体大亚基(LSU nrDNA)的分子系统学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原被定为C.cinnabarinus的标本代表着一个尚未发表的新分类单元,而本文报道的红鸡油菌为真正的C.cinnabarinus;太平洋金色鸡油菌为中国新纪录种,以其暗褐色的子实体区别其近似种C.cibarius。研究标本保存于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隐花植物标本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类 太平洋金色 中国西南 新纪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鸡油菌类群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6
作者 王丽 赵兴堂 +1 位作者 李晓霞 李良 《中国食用菌》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6-8,共3页
在贸易和生态系统中,鸡油菌是一个重要类群。为了更好地保护和利用这些珍稀野生食用菌资源,对鸡油菌类群研究做一个总结,为鸡油菌的保护和发展提出合理建议。
关键词 类群 生态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鸡油菌及其伴生真菌LBJ016营养成分对比分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王茂胜 连宾 陈烨 《食用菌》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46-47,共2页
在分离野生鸡油菌(Cantharellus cibarius)的过程中获得一株伴生真菌LBJ016,对比研究了鸡油菌子实体及其伴生真菌菌丝体的营养成分。对鸡油菌子实体及LBJ016菌丝体中的微量元素、氨基酸、多糖含量及其单糖组成分析表明:LBJ016菌丝体中... 在分离野生鸡油菌(Cantharellus cibarius)的过程中获得一株伴生真菌LBJ016,对比研究了鸡油菌子实体及其伴生真菌菌丝体的营养成分。对鸡油菌子实体及LBJ016菌丝体中的微量元素、氨基酸、多糖含量及其单糖组成分析表明:LBJ016菌丝体中微量元素含量与鸡油菌子实体基本一致,氨基酸含量大约是鸡油菌子实体的2倍;LBJ016菌丝体多糖含量为8.28%,鸡油菌子实体多糖含量为12.59%,LBJ016菌丝体和鸡油菌子实体粗多糖各由3种单糖组成,其中LBJ016菌丝体多糖的单糖组分是葡萄糖、半乳糖和甘露糖,鸡油菌子实体的单糖组分是葡萄糖、半乳糖和核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量元素 氨基酸 多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鸡油菌研究概况与展望 被引量:18
18
作者 张传利 杨发军 +2 位作者 桂雪梅 李兴明 白成元 《热带农业科技》 2010年第3期35-39,共5页
系统地对鸡油菌的种类与分布、形态特征、生态环境、营养成分、食药用价值及在生态系统中的功能等方面作了综述,为今后云南热区开发和利用鸡油菌资源提供依据。
关键词 生态环境 营养成分 应用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鸡葡萄球菌浓缩双相油乳剂灭活菌苗的研制 被引量:1
19
作者 张玉焕 夏式楷 +2 位作者 王采先 张晋萍 陈德威 《中国畜禽传染病》 CSCD 1994年第5期7-9,共3页
鸡葡萄球菌浓缩双相油乳剂灭活菌苗,系采用通气培养、甲醛灭活生用中空纤维超滤器进行浓缩.然后用矿物油佐剂乳化制成.给15~25日龄雏鸡一次次下注射该苗0.3~0.5ml/只,免疫力产生期为5天.最小免疫剂量为皮下注射0... 鸡葡萄球菌浓缩双相油乳剂灭活菌苗,系采用通气培养、甲醛灭活生用中空纤维超滤器进行浓缩.然后用矿物油佐剂乳化制成.给15~25日龄雏鸡一次次下注射该苗0.3~0.5ml/只,免疫力产生期为5天.最小免疫剂量为皮下注射0.3ml/只.免疫持续期10天(40k以上未出),保护车为86.66%.0~4C保存,有效明达毛00天以上.自1989年以来,对山西、北京、天津等地区160万只鸡进行免疫接种,收到满意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球 乳剂灭活 疫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纸型麻辣鸡油菌加工工艺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王雪波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61-65,共5页
以鸡油菌为原料,对其加工为纸型麻辣鸡油菌工艺作研究。选用琼脂、海藻酸钠、黄原胶、卡拉胶、羧甲基纤维素钠为试验增稠剂,确定最优增稠剂及用量;以食盐、生姜、酱油、辣椒粉、花椒粉为配料,通过均匀试验确定口感较好的纸型麻辣鸡油菌... 以鸡油菌为原料,对其加工为纸型麻辣鸡油菌工艺作研究。选用琼脂、海藻酸钠、黄原胶、卡拉胶、羧甲基纤维素钠为试验增稠剂,确定最优增稠剂及用量;以食盐、生姜、酱油、辣椒粉、花椒粉为配料,通过均匀试验确定口感较好的纸型麻辣鸡油菌的配料比;通过干制试验确定最佳干制时间、温度。试验表明:选用最佳增稠剂为卡拉胶,其用量为1.0%,CaCl2用量为0.15%;最佳配料比为:食盐16‰、生姜21‰、酱油10‰、辣椒粉45‰、花椒粉7‰;最佳干制条件为:干制温度为75℃,时间为2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纸型 麻辣 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