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超强毒洛阳分离株VPP2基因的原核表达及鉴定 被引量:2
1
作者 杨阳 刘莎莎 +4 位作者 贾艳艳 胡茂志 李银聚 王伟杰 张震 《中国家禽》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7期17-20,共4页
根据GenBank公布的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VP2基因序列,设计合成1对特异性引物,应用RT-PCR技术扩增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超强毒(vv IBDV)洛阳分离株LY1的VP2基因并进行克隆,构建重组质粒p MD18-T-VP2,然后连接至原核表达载体p ET32a... 根据GenBank公布的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VP2基因序列,设计合成1对特异性引物,应用RT-PCR技术扩增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超强毒(vv IBDV)洛阳分离株LY1的VP2基因并进行克隆,构建重组质粒p MD18-T-VP2,然后连接至原核表达载体p ET32a,将阳性质粒转化至感受态细胞Rosetta中进行诱导表达。SDS-PAGE结果显示VP2基因在大肠杆菌Rosetta细胞中实现融合表达,蛋白大小约66 ku,且主要存在于细胞上清中,Western blot试验证实表达的VP2蛋白具有较好的反应原性。研究结果可为IBDV的诊断抗原及基因工程疫苗研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超强毒 VP2基因 原核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超强毒株HLJ-0504 VP5基因缺失株感染性克隆的构建及鉴定 被引量:4
2
作者 高立 祁小乐 +5 位作者 秦立廷 高宏雷 高玉龙 李凯 王永强 王笑梅 《中国动物传染病学报》 CAS 2010年第2期1-7,共7页
利用体外定点突变技术,缺失vvIBDV HLJ-0504株VP5基因,通过多重PCR在基因组两端分别引入锤头状核酶序列(HamRz)和丁肝病毒核酶序列(HdvRz)。将带有核酶序列的IBDV基因组插入载体pCAGGs的β肌动蛋白启动子下游,构建了IBDV感染性克隆pCAGG... 利用体外定点突变技术,缺失vvIBDV HLJ-0504株VP5基因,通过多重PCR在基因组两端分别引入锤头状核酶序列(HamRz)和丁肝病毒核酶序列(HdvRz)。将带有核酶序列的IBDV基因组插入载体pCAGGs的β肌动蛋白启动子下游,构建了IBDV感染性克隆pCAGGHLJ0504A△ VP5HRT,将该感染性克隆与pCAGGHLJ0504BHRT共转染DF-I细胞。IFA,RT-PCR,电镜观察均显示获得重组病毒,将其命名为rHLJ0504HT△VP5。vvIBDV VP5基因缺失感染性克隆的成功构建为我们利用反向遗传操作技术快速致弱vvIBDV,构建IBD的候选疫苗株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染性法氏囊病毒 VP5 感染性克隆 重组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幼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超强毒株VP2基因的克隆和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赵渝 陆苹 孙建和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4期387-391,共5页
利用反转录 聚合酶链反应(RT PCR),扩增并克隆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超强毒株(vvIBDV)SH9901VP2基因,并对其进行全序列测定 结果表明,克隆到的VP2基因序列长1 3kb;强毒株SH9901VP2片段与超强毒株OKMY高度相似;核苷酸与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99... 利用反转录 聚合酶链反应(RT PCR),扩增并克隆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超强毒株(vvIBDV)SH9901VP2基因,并对其进行全序列测定 结果表明,克隆到的VP2基因序列长1 3kb;强毒株SH9901VP2片段与超强毒株OKMY高度相似;核苷酸与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99 26%,99 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染性法氏囊 病毒 VP2基因 序列分析 基因克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超强株VP2基因重组新城疫病毒胚胎免疫安全性及效力试验 被引量:6
4
作者 王琪 葛金英 +6 位作者 焦利红 曹有才 李晓艳 马良 马吉飞 王笑梅 步志高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695-698,共4页
为研制能够同时预防传染性法氏囊病(IBD)和新城疫(ND)的疫苗,本研究选用表达IBD病毒(IBDV)超强毒株(vvIBDV)VP2基因的重组ND病毒(NDV)LaSota疫苗株(rL-VP2),测定其半数鸡胚感染量、平均鸡胚致死时间、脑内接种指数和静脉内致病指数等指... 为研制能够同时预防传染性法氏囊病(IBD)和新城疫(ND)的疫苗,本研究选用表达IBD病毒(IBDV)超强毒株(vvIBDV)VP2基因的重组ND病毒(NDV)LaSota疫苗株(rL-VP2),测定其半数鸡胚感染量、平均鸡胚致死时间、脑内接种指数和静脉内致病指数等指标,按不同剂量接种18胚龄SPF鸡胚,分别于出雏后第9d、第14d和第21d采血,用微量凝集法和ELISA方法测定血清中抗NDV抗体和抗IBDV抗体水平,并于出雏后28d用NDV强毒(F48E9株)和vvIBDVGx株攻毒,评估重组疫苗的胚胎免疫效果。结果显示:按104EID50/枚剂量进行免疫不会影响SPF鸡胚出雏率和出雏后21d存活率,并且该免疫组雏鸡能够对NDV强毒和vvIBDV攻毒提供安全的免疫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胚胎免疫 重组新城疫病毒 传染性法氏囊病毒 VP2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超强毒株HB-bp人工感染雏鸡的病理学观察 被引量:2
5
作者 赵月兰 张宁 +1 位作者 胡自然 秦建华 《湖北畜牧兽医》 2004年第1期29-30,32,共3页
5周龄非免疫健康鸡人工感染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超强毒株河北分离株HB-bp,3d后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3~4d内死亡率达80%。法氏囊、脾脏、盲肠扁桃体、胸腺及腺胃有病理组织学变化,各个免疫器官和组织中均含有病毒,法氏囊内病毒含量最高,... 5周龄非免疫健康鸡人工感染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超强毒株河北分离株HB-bp,3d后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3~4d内死亡率达80%。法氏囊、脾脏、盲肠扁桃体、胸腺及腺胃有病理组织学变化,各个免疫器官和组织中均含有病毒,法氏囊内病毒含量最高,其次是脾脏。而对照组未见任何异常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染性法氏囊病毒 河北分离株 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超强毒感染后SPF鸡免疫器官病理学观察 被引量:9
6
作者 刘爵 韦莉 +6 位作者 姚炜光 张方亮 周蛟 王平 佘锐萍 刘伟 刘尚高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71-376,共6页
IBDV超强毒株LX株接种 2周龄SPF雏鸡后 ,其致病性不同于经典强毒株CJ80 1株 ,它主要引起接种鸡全身性炎症反应 ,法氏囊、脾脏、盲肠扁桃体等免疫器官中大量异嗜性白细胞、巨噬细胞浸润 ,淋巴细胞严重坏死崩解 ,胸腺皮质严重萎缩、坏死 ... IBDV超强毒株LX株接种 2周龄SPF雏鸡后 ,其致病性不同于经典强毒株CJ80 1株 ,它主要引起接种鸡全身性炎症反应 ,法氏囊、脾脏、盲肠扁桃体等免疫器官中大量异嗜性白细胞、巨噬细胞浸润 ,淋巴细胞严重坏死崩解 ,胸腺皮质严重萎缩、坏死 ,骨髓中造血细胞减少、巨噬细胞和脂肪细胞增生。在接种后 14d法氏囊淋巴滤泡严重萎缩、淋巴细胞排空形成囊腺样结构 ,未见恢复正常 ,其它免疫器官形态基本恢复正常。电镜观察 ,接种后 2和4d可见胸腺淋巴细胞胞浆浓集、染色质周边化形成新月形 ,表现细胞凋亡特征 ;在法氏囊坏死淋巴细胞胞浆中可见6 0nm大小呈晶格排列或散在的病毒粒子。研究初步探明了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超强毒的致病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器官 理学 传染性法氏囊病毒 SPF雏 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超强毒株HLJ-0504全基因组克隆及其新特征分析 被引量:11
7
作者 高立 祁小乐 +5 位作者 高玉龙 高宏雷 秦立廷 邓小芸 宇文延青 王笑梅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401-404,共4页
为了解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HLJ-0504株的分子生物学特征,本研究利用融合PCR技术获得HLJ-0504株全基因组序列。核苷酸和推导氨基酸序列遗传演化分析发现,HLJ-0504A节段位于IBDV超强毒的分枝上,而B节段则介于超强毒株和减毒株之间,... 为了解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HLJ-0504株的分子生物学特征,本研究利用融合PCR技术获得HLJ-0504株全基因组序列。核苷酸和推导氨基酸序列遗传演化分析发现,HLJ-0504A节段位于IBDV超强毒的分枝上,而B节段则介于超强毒株和减毒株之间,形成一个独立分枝,属于一株新的自然重组病毒。VP2抗原性预测分析表明,HLJ-0504株VP2第Ⅰ亲水区中的氨基酸发生突变(D212N),该突变可能导致了HLJ-0504株抗原性发生漂变。本实验结果为深入研究IBDV的分子特征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染性法氏囊病毒 HLJ-0504株 全基因组 重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上海超强毒株VP2-4-3基因真核表达质粒的构建与表达 被引量:5
8
作者 蒋静 孙建和 陆苹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79-182,共4页
应用Long and Accurate—PCR(LA-PCR)技术,扩增克隆了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上海超强毒(wIB-DV)的VP2—4—3基因。应用粘性末端连接策略,将VP2-4-3基因克隆人真核表达载体pALTER-MAX。经酶切鉴定,表明VP2-4-3基因为正向插入,位于CMV启动... 应用Long and Accurate—PCR(LA-PCR)技术,扩增克隆了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上海超强毒(wIB-DV)的VP2—4—3基因。应用粘性末端连接策略,将VP2-4-3基因克隆人真核表达载体pALTER-MAX。经酶切鉴定,表明VP2-4-3基因为正向插入,位于CMV启动子下游。该真核表达质粒在脂质体的介导下转染Vero细胞,经特异性抗IBDV抗体的免疫荧光检测,发现在细胞内有特异蛋白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染性法氏囊 传染性法氏囊病毒 上海 VP2-4-3基因 真核表达质粒 基因表达 免疫荧光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超强毒株河北分离株HB-bp的生物学特性
9
作者 赵月兰 张宁 +2 位作者 胡自然 秦建华 冯雪领 《中国动物检疫》 CAS 2004年第6期26-27,共2页
将分离毒HB -bp与STC(Ⅰ型)、CJ801(Ⅰ型)标准毒株比较 ,分析了其病原性、形态结构、理化特性、血凝活性、血清型、抗原特异性及结构蛋白分析。结果表明 ,HB -bp的病毒基因组有两个特征性片段 ,电泳后呈现两个条带 ,在SDS -PAGE中出现5... 将分离毒HB -bp与STC(Ⅰ型)、CJ801(Ⅰ型)标准毒株比较 ,分析了其病原性、形态结构、理化特性、血凝活性、血清型、抗原特异性及结构蛋白分析。结果表明 ,HB -bp的病毒基因组有两个特征性片段 ,电泳后呈现两个条带 ,在SDS -PAGE中出现5条病毒特异蛋白带 ,在形态学、密度、理化特性、血凝性上与标准IBD毒株相似 ,具有较好的抗原性。血清中和试验测定该毒株为血清Ⅰ型毒株 ,鸡胚接种传代培养可引起鸡胚规律性死亡 ,致病力试验具有超强毒株的高致病性和高死亡率的特征 ,表明本分离株为超强毒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染性法氏囊病毒 河北分离株 生物学特性 原性 形态结构 理化特性 血凝活性 血清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VP2蛋白研究进展 被引量:19
10
作者 祁小乐 王笑梅 +1 位作者 高玉龙 高宏雷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656-660,共5页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nfectious bursal disease,IBD)是由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nfectious bursal disease virus,IBDV)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主要危害3~6周龄的雏鸡。该病于1957年首次发现于美国Gumboro地区。50年...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nfectious bursal disease,IBD)是由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nfectious bursal disease virus,IBDV)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主要危害3~6周龄的雏鸡。该病于1957年首次发现于美国Gumboro地区。50年来,IBD一直威胁着养禽业的发展。免疫抑制、抗原变异,特别是超强毒株(vvIBDV)的出现,使得该病的防控形势更加严峻。国际兽疫局(OIE)已将IBD列为“影响社会经济的重要疾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染性法氏囊病毒 VP2蛋白 接触性传染 VIRUS 国际兽疫局 免疫抑制 抗原变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BJQ902株在DF-1细胞系上增殖工艺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章振华 李林 +6 位作者 景小冬 张建伟 沈佳 史爱华 郑小兰 黄凤军 姜北宇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2775-2779,共5页
试验旨在通过DF-1细胞增殖获得高效价的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nfectious bursal disease virus,IBDV)抗原。通过病毒接种量、收毒时间、接毒时间、温度和维持液血清浓度5个培养条件的筛选和优化,对IBDV BJQ902株在DF-1细胞上的增殖... 试验旨在通过DF-1细胞增殖获得高效价的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nfectious bursal disease virus,IBDV)抗原。通过病毒接种量、收毒时间、接毒时间、温度和维持液血清浓度5个培养条件的筛选和优化,对IBDV BJQ902株在DF-1细胞上的增殖工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IBDV BJQ902株在DF-1细胞上最佳增殖条件为:在37℃条件下培养,接毒量在0.01%~0.1%之间,接种时间为细胞传代后生长48~72h,维持液血清浓度为1%~2%,收毒时间为病毒接种后60~72h。在此培养条件下增殖病毒毒价在108.3~108.7 TCID50/0.1mL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染性法氏囊病毒 BJQ902株 DF-1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向遗传学技术在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3
12
作者 沈巍巍 陈果 +1 位作者 何秀苗 韦平 《中国家禽》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7期45-49,共5页
反向遗传学技术是研究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nfectious bursal disease virus,IBDV)的一种新手段,从"基因-性状"层面对基因突变、节段重排等生物学特性的改变进行解读,可突破常规的对IBDV从"性状-基因"进行研究的... 反向遗传学技术是研究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nfectious bursal disease virus,IBDV)的一种新手段,从"基因-性状"层面对基因突变、节段重排等生物学特性的改变进行解读,可突破常规的对IBDV从"性状-基因"进行研究的局限性。本文主要对IBDV反向遗传操作系统的建立及其在IBDV细胞嗜性、毒力分子基础、致病机制及致弱机理等重要生物特性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向遗传技术 传染性法氏囊病毒 细胞嗜性 力相关分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鸡超强毒传染性法氏囊病在我国的流行和控制对策 被引量:2
13
作者 李万猛 《中国家禽》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0期15-16,共2页
关键词 传染性法氏囊 流行 控制对策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鸡对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强毒株的易感性试验
14
作者 刘纪存 文希喆 《中国兽药杂志》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5-8,共4页
无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 ( IBDV)母源抗体不同日龄的鸡 ,经人工感染强毒 IBDV,按法氏囊肉眼病变判断 ,3周龄的鸡不易感 ,而 4周龄~ 1 0周龄的鸡都易感 ,不管 SPF鸡或是普通鸡。鸡对强毒 IBDV的易感性 。
关键词 传染性法氏囊病毒 易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毒毒力变异的分子基础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5
作者 张超范 曾祥伟 +1 位作者 王笑梅 魏萍 《辽宁畜牧兽医》 2004年第1期38-40,共3页
传染性法氏囊病(IBD)一直是危害世界养禽业的主要传染病之一.八十年代中期以前,由于经典Ⅰ型株的灭活苗和弱毒苗的广泛使用,IBD的流行得到了有效的控制.鸡群感染此病的死亡率一般为1%~10%,而引起的免疫抑制和生长抑制是该病造成重大经... 传染性法氏囊病(IBD)一直是危害世界养禽业的主要传染病之一.八十年代中期以前,由于经典Ⅰ型株的灭活苗和弱毒苗的广泛使用,IBD的流行得到了有效的控制.鸡群感染此病的死亡率一般为1%~10%,而引起的免疫抑制和生长抑制是该病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的最主要因素,因此免疫抑制的机制一直是学者们研究的一个热点.但是近年来,抗原变异株和超强毒株的出现,使该病的防治面临新的困境.尤其是超强毒株(毒力变异株),虽然抗原性没有发生大的变化、仍属血清Ⅰ型,但引起高达60%~100%的死亡率,因此该病近年来被形象地称为'鸡的艾滋病'.本文就其毒力变异在分子水平上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染性法氏囊 病毒 力变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豫西地区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不同毒株的分离及VP2可变区序列的比较分析
16
作者 张春杰 程相朝 +2 位作者 李银聚 吴庭才 郑祥海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10-13,共4页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nfectious Bursal Disease,IBD)是由病毒引起的一种免疫抑制性疾病,该病在世界范围内流行,对养鸡业危害极大.长期以来,兽医工作者对该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诊断及防治等方面都作了不同层次的研究,使该...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nfectious Bursal Disease,IBD)是由病毒引起的一种免疫抑制性疾病,该病在世界范围内流行,对养鸡业危害极大.长期以来,兽医工作者对该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诊断及防治等方面都作了不同层次的研究,使该病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豫西地区 传染性法氏囊 病毒 株分离 VP2可变区 序列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的快速检测
17
作者 李学伍 张改平 +2 位作者 肖治军 赵东 康晓笛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9期32-33,共2页
关键词 传染性法氏囊 病毒检测 IBD疫苗 IBD 感染 人工感染 检测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福建株的分离与初步鉴定 被引量:3
18
作者 俞伏松 《现代农业科技》 2009年第11期218-219,221,共3页
从临床表现胸腿肌出血、法氏囊肿大出血为主要特征的病死鸡肝脾和法氏囊中分离到1株病毒(IBDV-FJ)。结果表明,该分离病毒无血凝性,在琼脂扩散试验中能与抗IBDV特异性血清出现1条清晰的白色沉淀线;人工感染28日龄雏鸡出现与临床一致的病... 从临床表现胸腿肌出血、法氏囊肿大出血为主要特征的病死鸡肝脾和法氏囊中分离到1株病毒(IBDV-FJ)。结果表明,该分离病毒无血凝性,在琼脂扩散试验中能与抗IBDV特异性血清出现1条清晰的白色沉淀线;人工感染28日龄雏鸡出现与临床一致的病变,并回收到病毒;应用针对IBDV VP3基因的特异性引物进行RT-PCR,能扩增到长度为1 041bp的特异性目的片段;序列分析发现分离毒VP3基因与IBDV超强毒和经典毒株的核苷酸同源性分别为97.7%~98.2%和95.2%。初步鉴定该分离毒为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超强毒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染性法氏囊病毒 分离 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灭毒净对鸡新城疫病毒和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的杀灭试验
19
作者 张存帅 李启红 +2 位作者 李慧姣 李孝欣 缪从容 《中国兽药杂志》 2001年第2期60-61,共2页
采用鸡胚接种法对灭毒净杀灭鸡新城疫病毒和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的效能进行了试验 ,结果 1 0 0倍稀释的灭毒净分别与含 1 0 3.0 ELD50 /0 .1 ml的 IBDVB87毒液和含 1 0 5.0 ELD50 /0 .1 ml的 NDVI系毒液等量混合 ,室温作用 30 min可以完... 采用鸡胚接种法对灭毒净杀灭鸡新城疫病毒和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的效能进行了试验 ,结果 1 0 0倍稀释的灭毒净分别与含 1 0 3.0 ELD50 /0 .1 ml的 IBDVB87毒液和含 1 0 5.0 ELD50 /0 .1 ml的 NDVI系毒液等量混合 ,室温作用 30 min可以完全将病毒杀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城疫病毒 传染性法氏囊病毒 杀灭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及其抗原变异 被引量:1
20
作者 邓小芸 《北方牧业》 2022年第19期22-22,共1页
传染性法氏囊病(Infectious bursal disease,IBD)是鸡的一种重要免疫抑制病。超强毒株感染病程急促,感染后3~5天就造成鸡的高死亡率;耐过鸡的中枢免疫器官法氏囊不可逆损伤,免疫力严重受损,不仅易继发和并发其他疫病,而且对各种疫苗的... 传染性法氏囊病(Infectious bursal disease,IBD)是鸡的一种重要免疫抑制病。超强毒株感染病程急促,感染后3~5天就造成鸡的高死亡率;耐过鸡的中枢免疫器官法氏囊不可逆损伤,免疫力严重受损,不仅易继发和并发其他疫病,而且对各种疫苗的免疫应答能力减弱。该病于1957年首次暴发于美国,随后在全球广泛流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染性法氏囊 免疫抑制 抗原变异 传染性法氏囊病毒 免疫应答能力 中枢免疫器官 不可逆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