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0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阴茎鳞状细胞癌肿瘤出芽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
1
作者 韩雯 张谦 +4 位作者 雍翔 张怡 王春 刘浩楠 郭晓彤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08-613,共6页
目的探讨阴茎鳞状细胞癌(squamous cell carcinoma,SCC)肿瘤出芽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收集69例阴茎SCC临床资料及病理切片,镜下观察阴茎SCC肿瘤出芽情况,统计分析肿瘤出芽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69例阴茎SCC中,低级别肿瘤出... 目的探讨阴茎鳞状细胞癌(squamous cell carcinoma,SCC)肿瘤出芽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收集69例阴茎SCC临床资料及病理切片,镜下观察阴茎SCC肿瘤出芽情况,统计分析肿瘤出芽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69例阴茎SCC中,低级别肿瘤出芽41例,高级别肿瘤出芽28例;肿瘤出芽与肿瘤大小、尿道侵犯、尿道海绵体侵犯、阴茎海绵体侵犯、肿瘤坏死、神经侵犯、脉管瘤栓及病理T分期具有相关性(P均<0.05)。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相关和非HPV相关阴茎SCC与肿瘤出芽不具有相关性(P>0.05)。生存分析Log-rank检验显示:阴茎SCC高级别肿瘤出芽者的生存率明显低于低级别肿瘤出芽者(P<0.05)。结论肿瘤出芽是阴茎SCC一种独特的病理学特征,高级别肿瘤出芽的阴茎SCC具有更加侵袭性生物学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茎肿瘤 细胞 肿瘤出芽 病理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在头颈鳞状细胞癌病理实践中的应用进展
2
作者 程亚林 郭颖 +1 位作者 杨鑫鑫 孟宏学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98-503,共6页
头颈鳞状细胞癌是头颈部恶性肿瘤中最常见的病理亚型,多数患者确诊时已失去根治性手术机会,总体预后不佳。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凭借其出色的图像分析和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有望成为精准病理实践的有力工具,为改进头颈... 头颈鳞状细胞癌是头颈部恶性肿瘤中最常见的病理亚型,多数患者确诊时已失去根治性手术机会,总体预后不佳。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凭借其出色的图像分析和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有望成为精准病理实践的有力工具,为改进头颈癌诊疗流程提供新契机。该文将系统总结AI辅助病理图像分析在头颈鳞状细胞癌诊断、治疗策略选择、预后预测方面的研究现状,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颈细胞 人工智能 病理 文献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局部晚期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新辅助免疫治疗联合化疗后行根治性手术的术后病理学缓解程度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廖梓伊 彭杨 +4 位作者 曾蓓蕾 马影颖 曾丽 甘科论 马代远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669-679,共11页
背景与目的:局部晚期食管鳞状细胞癌(locally advanced 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LAESCC)患者新辅助免疫治疗联合化疗(neoadjuvant immunotherapy combined with chemotherapy,nICT)后行根治性手术治疗具有较好的有效性和安... 背景与目的:局部晚期食管鳞状细胞癌(locally advanced 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LAESCC)患者新辅助免疫治疗联合化疗(neoadjuvant immunotherapy combined with chemotherapy,nICT)后行根治性手术治疗具有较好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能够提高患者的病理学完全缓解(pathological complete remission,pCR)率、主要病理学缓解(main pathologic response,MPR)率及R0切除率。新辅助治疗后达到pCR/MPR的患者预后明显优于未达到pCR/MPR的患者,因此寻找pCR/MPR的预测因素有助于筛选联合治疗的优势人群。本研究旨在探讨nICT前后的临床资料对LAESCC患者nICT后行根治性手术的不同病理学缓解程度的预测价值并观察其安全性。方法:收集2019年1月—2023年6月于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在nICT后行根治性手术的LAESCC患者。收集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及新辅助治疗前后患者的部分血液、炎症和营养学指标,根据新辅助治疗后的不同病理学缓解程度进行分组,通过多组比较方差分析及LSD-t事后检验探索对不同病理学缓解程度具有影响的因素,收集并记录患者新辅助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及最终的手术情况。本研究已获得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伦理审查编号:2024009)。结果:共收集到62例nICT后行根治性手术的LAESCC患者,新辅助治疗期间只有1例患者出现了4级的骨髓抑制表现,其余患者的不良反应均≤2级;手术的R0切除率为98.39%。本研究与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既往LAESCC新辅助化疗后行根治性手术治疗的研究相比,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及手术并发症等方面未见明显差异。术后的病理学检查结果显示,pCR率为22.58%(14/62),MPR率为40.32%(25/62)。根据术后不同的肿瘤退缩分级(tumor regression grade,TRG),分为TRG1、TRG2和TRG3~4组,3组患者在新辅助治疗前的血小板分布宽度(platelet distribution width,PDW)及新辅助治疗后术前的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tolymphocyte ratio,NL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对3组患者在新辅助治疗前的PDW及新辅助治疗后术前的NLR分别进行组内两两比较,发现TRG2组的PDW及NLR均低于TRG3~4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AESCC患者nICT后行根治性手术可以获得较高的R0切除率、pCR率及MPR率且安全性可靠,新辅助治疗前患者的PDW越低、新辅助治疗后术前患者的NLR越低预示着越好的病理学缓解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细胞 新辅助免疫治疗联合化疗 根治性手术 病理学缓解程度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扁桃体鳞状细胞癌临床病理分析及全外显子测序分析
4
作者 陈星 帅立雄 展瑞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6-71,共6页
目的探讨扁桃体鳞状细胞癌(tonsi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TSCC)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全外显子突变和肿瘤突变负荷(tumor mutational burden,TMB)。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TSCC临床病理特征,采用EnVision两步法检测CK(AE1/AE3)、CK5/6、p63... 目的探讨扁桃体鳞状细胞癌(tonsi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TSCC)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全外显子突变和肿瘤突变负荷(tumor mutational burden,TMB)。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TSCC临床病理特征,采用EnVision两步法检测CK(AE1/AE3)、CK5/6、p63、p40、p16和Ki67等蛋白的表达,并对其中3例TSCC病例行全外显子组测序及TMB分析。结果10例患者中,男性6例,女性4例,年龄43~76岁,光镜下癌细胞呈巢状和不规则条索状浸润至隐窝上皮下,伴有粉刺样坏死,见细胞间桥及多少不一的角化,异型性明显,核分裂象易见。随访6~45个月,9例存活。免疫表型:CK(AE1/AE3)、CK5/6、p63和p40均阳性,3例p16弥漫强阳性,Ki67增殖指数40%~90%。3例TSCC的全外显子组测序结果显示ARID1B、LRP6等为常见的癌症易感基因,WDFY4、ZFHX4基因表现出较高的突变比例,均为3/3。TMB分析结果显示3例突变中1例TMB值>9 mut/Mb。结论TSCC早期症状不明显,容易漏诊误诊。全外显子组测序结果显示WDFY4、ZFHX4基因存在较高的突变率。TMB结果提示TSCC部分患者可在免疫治疗中获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扁桃体细胞 外显子测序 临床病理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声带鳞状细胞癌早期改变的病理学观察 被引量:1
5
作者 赵晓丽 孙冉 +1 位作者 万鸿飞 刘红刚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643-648,共6页
目的探讨声带鳞状细胞癌早期病理学的特点,提高病理诊断水平。方法总结89例声带鳞状细胞癌早期改变病例的病理资料,对其石蜡切片进行HE染色、PAS染色及p53、Ki-67免疫组化染色;以59例声带角化症(分为单纯增生组40例和异型增生组19例)和3... 目的探讨声带鳞状细胞癌早期病理学的特点,提高病理诊断水平。方法总结89例声带鳞状细胞癌早期改变病例的病理资料,对其石蜡切片进行HE染色、PAS染色及p53、Ki-67免疫组化染色;以59例声带角化症(分为单纯增生组40例和异型增生组19例)和30例声带浸润癌(浸润深度>3mm的癌)作为对照。结果在HE染色下,声带鳞状细胞癌的早期改变可区分为两种类型:Ⅰ型为上皮全层癌变型,占67.4%(60/89);Ⅱ型为上皮基底层及副基底层癌变型,占32.6%(29/89),又可分为Ⅱa和Ⅱb两个亚型。HE染色显示有可疑微小浸润者52例,PAS染色示其中的43例(83%)的可疑病灶周边基膜样物质消失,有微浸润,Ⅰ型微浸润的比例较Ⅱ型明显偏低(P=0.007)。HE染色下3例(3.4%,3/89)认为无微浸润者经深切证实有浸润,并经PAS染色确认。Ⅰ型和Ⅱ型的p53表达率差异无显著性(P=0.445),而Ki-67阳性率Ⅰ型高于Ⅱ型(P=0.048)。癌早期改变组的p53阳性率高于声带角化症伴单纯增生组(P=0.008),而与声带角化症异型增生组和声带进展癌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40,P=0.268)。癌早期改变组的Ki-67阳性率明显低于浸润癌组(P=0.000),并明显高于角化症伴单纯增生组(P=0.001),但与角化症伴异型增生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248)。结论声带鳞状细胞癌早期改变可区分为Ⅰ型和Ⅱ型,Ⅱ型癌变可在不累及上皮全层的情况下,由上皮的基底层和(或)副基底层细胞直接向固有膜内增生及癌变,此型占全部病例的近1/3,早期浸润是Ⅱ型诊断的可靠依据;Ⅱ型的存在提示声带鳞状细胞癌的早期发生和演进可能存在不同的机制;PAS染色和p53、Ki-67免疫组化染色有助于声带鳞状细胞癌Ⅱ型早期的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喉肿瘤 细胞 声带 病理 临床 P53蛋白 KI-67蛋白 PAS染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脏原发性鳞状细胞癌5例临床病理学分析 被引量:5
6
作者 侯义亮 郑金锋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43-445,共3页
目的探讨肾脏原发性鳞状细胞癌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肾脏原发性鳞状细胞癌的临床表现、组织学形态和免疫表型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5例均为男性,平均年龄54.3岁,其中2例伴有肾盂结石。... 目的探讨肾脏原发性鳞状细胞癌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肾脏原发性鳞状细胞癌的临床表现、组织学形态和免疫表型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5例均为男性,平均年龄54.3岁,其中2例伴有肾盂结石。镜下见癌细胞呈巢状、片状排列,部分癌巢周边细胞呈栅栏状排列,可见细胞间桥及角化珠,伴有坏死。免疫表型:癌细胞CK5/6和p63均(+)、EMA(灶状+),CK20、CK7和vimentin均(-)。结论肾脏原发性鳞状细胞癌较少见,可能来源于化生性癌或起源于肾原基的未分化干细胞。免疫组化染色可辅助确诊,其恶性程度比肾透明细胞癌高,预后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肿瘤 细胞 原发性 临床病理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犬口腔鳞状细胞癌的手术治疗及病理学诊断 被引量:1
7
作者 黄旭俊 王鹏勇 +3 位作者 王彦红 羊扬 高巍 张信军 《上海畜牧兽医通讯》 2018年第4期12-14,共3页
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又称口腔鳞癌,是口腔癌的一种病理分型.OSCC起源于口腔角化细胞,是犬口腔肿瘤中第二多发的恶性肿瘤,仅次于黑色素瘤[1].OSCC常发生于舌、牙龈、上颌窦等部位,早期常表现为表面粗... 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又称口腔鳞癌,是口腔癌的一种病理分型.OSCC起源于口腔角化细胞,是犬口腔肿瘤中第二多发的恶性肿瘤,仅次于黑色素瘤[1].OSCC常发生于舌、牙龈、上颌窦等部位,早期常表现为表面粗糙的口腔黏膜白斑,随后发展为乳头状或溃疡状.尽管它的相对转移率只有20%,但生长迅速,常可侵入临近骨组织及周围软组织,且极易复发[2].OSCC的形成是由关键分子途径调节的一个连续、多步骤的过程,其中血管的生成是OSCC生物学上最重要的机制.如同其他肿瘤,口腔鳞癌也是通过血管在肿瘤周围的生长来实现其生长和分化甚至转移的.本病在人医上介绍甚多,但在宠物上的报道较少.笔者在门诊遇到一例犬OSCC病例,并最终通过施行手术切除成功治愈病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 病理学诊断 口腔癌 病犬 手术治疗 恶性肿瘤 Cell 角化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有鳞状细胞癌成分的乳腺化生性癌的超声与病理特征 被引量:8
8
作者 鄢磊 许翔 +3 位作者 叶小剑 王行富 陈晓宇 徐荣全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410-413,共4页
目的观察含有鳞状细胞癌成分的乳腺化生性癌(MCSC)的声像图和病理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经手术病理检查证实的MCSC患者的二维声像图及CDFI声像图特征,并与病理学表现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7例MCSC病灶均为单发;最大径2.6~5.1cm;6例为... 目的观察含有鳞状细胞癌成分的乳腺化生性癌(MCSC)的声像图和病理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经手术病理检查证实的MCSC患者的二维声像图及CDFI声像图特征,并与病理学表现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7例MCSC病灶均为单发;最大径2.6~5.1cm;6例为混合回声,1例为低回声,6例病灶内均可见大小不一的无回声区;7例形态均呈微小或小分叶状、边缘模糊。CDFI显示病灶实性部分有较丰富血流,4例为Ⅲ级血流信号,2例为Ⅱ级血流信号,1例为Ⅰ级血流信号,频谱显示为高阻力动脉血流(阻力指数0.75~0.97)。术后病理大体标本示6例为囊实性,1例为实性,镜下病理5例表现为腺鳞癌,2例表现为纯鳞状细胞癌。免疫组化显示雌、孕激素受体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均为阴性者(三阴乳腺癌)4例。结论 MCSC声像图特征为体积较大、囊实性混合回声、瘤体后方回声增强、实性回声内血供丰富且动脉阻力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乳腺肿瘤 化生性癌 细胞 病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Met在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的相关性 被引量:9
9
作者 刘春涛 朱圣韬 +1 位作者 田月 张澍田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2年第2期223-226,共4页
目的检测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及配对癌旁组织中c-Met蛋白的表达情况,探讨c-Met的表达与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临床病理特点的相关性。方法收集87对甲醛固定,石蜡包埋的食管鳞状细胞癌及配对的癌旁组织标本,所有病例均经病理证实,同时收集患... 目的检测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及配对癌旁组织中c-Met蛋白的表达情况,探讨c-Met的表达与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临床病理特点的相关性。方法收集87对甲醛固定,石蜡包埋的食管鳞状细胞癌及配对的癌旁组织标本,所有病例均经病理证实,同时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组织中c-Met的表达情况。结果 c-Met主要表达于细胞膜,表现为胞膜呈棕黄色染色。87例食管鳞癌组织中有29例(33.3%)呈阳性表达。配对癌旁组织中未见c-Met表达。c-Met的表达与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的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临床病理分期(tumor-node-metastasis,TNM)存在显著相关性(分别为P=0.017,P=0.000,P=0.000),而与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细胞分化程度、肿瘤大小等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 c-Met在部分食管鳞癌组织中呈高表达,且与患者的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存在显著相关性,c-Met的高表达可以作为高侵袭性食管鳞癌的分子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细胞 C-MET 细胞生长因子 临床病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腺鳞状细胞癌41例临床病理分析及PD-L1表达的意义 被引量:6
10
作者 吴龙 冯昌银 +1 位作者 黄建平 杨映红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227-1230,共4页
目的探讨胸腺鳞状细胞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PD-L1在胸腺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方法回顾性分析41例原发性胸腺鳞状细胞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PD-L1表达、随访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41例原发性胸腺鳞状细胞癌中,男性28例,女... 目的探讨胸腺鳞状细胞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PD-L1在胸腺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方法回顾性分析41例原发性胸腺鳞状细胞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PD-L1表达、随访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41例原发性胸腺鳞状细胞癌中,男性28例,女性13例,发病年龄9~74岁,中位年龄58岁,发病高峰年龄50~59岁。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胸闷、胸痛、咳嗽等,部分患者无明显症状。CT示前纵隔或前上纵隔占位,肿瘤最大径1.0~12.0 cm。免疫表型:CD117(41/41)、CD5(39/41)、PD-L1(34/41)均阳性。Ki-67增殖指数为8%~95%。PD-L1表达与肿瘤大小及背景中是否富于淋巴细胞相关(P<0.05)。37例胸腺鳞状细胞癌可行Masaoka分期:Ⅲ期22例,Ⅳ期15例。41例胸腺鳞状细胞癌患者随访6~97个月,15例死亡,5年生存率为21.4%。结论胸腺鳞状细胞癌恶性程度高、预后差,PD-L1的阳性率较高,可为临床开展免疫治疗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腺肿瘤 细胞 临床病理特征 PD-L1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宫颈非典型鳞状细胞阳性1712例的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4
11
作者 张岩 李克敏 廖秦平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537-538,共2页
关键词 细胞 宫颈肿瘤 病理 临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耳部皮肤原位及浸润性鳞状细胞癌30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3
12
作者 黄思夏 柳剑英 +4 位作者 苏静 梅放 高菲 郑杰 廖松林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39-543,共5页
目的探讨外耳皮肤原位及浸润性鳞状细胞癌(invasive squamous cell carcinoma,i SCC)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鉴别诊断及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外耳皮肤鳞状细胞癌(cutaneous squamous cell carcinoma,c SCC)的临床病理学特征,... 目的探讨外耳皮肤原位及浸润性鳞状细胞癌(invasive squamous cell carcinoma,i SCC)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鉴别诊断及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外耳皮肤鳞状细胞癌(cutaneous squamous cell carcinoma,c SCC)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30例外耳c SCC患者男女比为4∶1,平均年龄66.9岁,中位年龄71岁。23例耳廓c SCC,7例外耳道c SCC。镜检:22例(73.3%)为浸润性鳞状细胞癌(invasive squamous cell carcinoma,i SCC);8例(26.7%)为原位鳞状细胞癌(squamous cell carcinoma in situ,SCCIS),其中2例可疑浸润。浸润癌中,19例为混合型c SCC,伴一种或多种特殊组织学亚型,其中10例伴棘层松解;8例伴梭形细胞区域;3例伴透明细胞区域;2例伴淋巴上皮瘤样癌特点;7例伴角化棘皮瘤样特点;1例与毛囊相关。外耳c SCC的首次活检确诊率约80.1%,外耳道c SCC的确诊率仅为57.1%。切缘阳性病例的局部复发率为66.7%(2/3),切缘阴性者局部复发率为10%(2/20)。20例随访病例中,2例(10%)伴颈部淋巴结转移,1例(5%)肺转移,5例(25%)死亡。结论外耳c SCC的组织学形态多样,病理诊断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其确诊需密切联系临床和影像学资料。外耳c SCC预后不良的因素主要包括肿瘤直径≥2 cm、浸润软骨、累及颅骨、分期较晚和切缘阳性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肿瘤 细胞 病理 分期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腔鳞癌及其临床病理特征对外周血树突状细胞的影响 被引量:3
13
作者 王志勇 施佩花 +2 位作者 胡勤刚 韩伟 黄晓峰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08年第5期530-533,共4页
目的:探讨口腔鳞癌临床病理特征对患者外周血树突状细胞的影响。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对81例口腔鳞癌患者外周血DC水平进行检测,分析口腔鳞癌及其临床病理特征对外周血树突状细胞的影响。结果:与口腔颌面部良性病变者相比,OSCC患者外周... 目的:探讨口腔鳞癌临床病理特征对患者外周血树突状细胞的影响。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对81例口腔鳞癌患者外周血DC水平进行检测,分析口腔鳞癌及其临床病理特征对外周血树突状细胞的影响。结果:与口腔颌面部良性病变者相比,OSCC患者外周血DC水平显著降低(P<0.05)。肿瘤的大小、淋巴结转移情况、临床分期以及肿瘤分化程度对肿瘤患者外周血DC水平均有显著的影响(P<0.05)。结论:OSCC可能阻抑DC的分化发育,导致外周血DC水平降低。这种DC的下降与OSCC的临床病理特征有关,而且可能影响DC启动的机体抗肿瘤免疫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突细胞 口腔细胞 流式细胞 病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主诉与病理分期的关系 被引量:3
14
作者 宋昕 李欣然 +15 位作者 胡景峰 王伟 周福有 刘志才 李爱丽 李吉林 王献增 李学民 王盼盼 钟侃 王苒 范宗民 韩文莉 吉佳佳 雷玲玲 王立东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61-164,共4页
目的:探讨食管鳞状细胞癌(食管鳞癌)患者主诉与病理分期的关系。方法:85919例食管鳞癌病例均来自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省部共建食管癌防治国家重点实验室建立的50万例食管/贲门癌患者临床信息数据库,根据AJCC食管癌肿瘤淋巴结转移分期系... 目的:探讨食管鳞状细胞癌(食管鳞癌)患者主诉与病理分期的关系。方法:85919例食管鳞癌病例均来自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省部共建食管癌防治国家重点实验室建立的50万例食管/贲门癌患者临床信息数据库,根据AJCC食管癌肿瘤淋巴结转移分期系统(第6版)进行病理分期,其中早期(0/Ⅰ期)8129例,中晚期(Ⅱ/Ⅲ/Ⅳ期)77790例。数量较少(<100例)的主诉不纳入研究。比较早中晚期患者首次就诊各类主诉的频率。将85919例随机分为10组,随机选取其中9组作为训练集,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建立主诉对早中晚分期的预测模型;剩余1组作为测试集,通过绘制ROC曲线,对模型预测效能进行评价。结果:早期和中晚期患者吞咽哽噎、吞咽疼痛、腹部不适、胸骨疼痛、腹部疼痛、胸骨后不适、吞咽哽噎伴胸部疼痛、胸部疼痛、反酸和呃逆这10种主诉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以病理分期(早期为1,中晚期为0)为因变量,以上述差异主诉作为自变量(有=1,无=0),以性别、年龄、高低发区等特征作为调整因素,采用逐步法进行Logistic回归,结果吞咽哽噎(β=-1.906,P<0.001)、吞咽疼痛(β=-0.662,P<0.001)、胸骨疼痛(β=-0.219,P=0.005)、腹部疼痛(β=-0.392,P<0.001)、吞咽哽噎伴胸部疼痛(β=-2.069,P<0.001)、胸部疼痛(β=-0.742,P<0.001)、反酸(β=-0.562,P=0.001)和呃逆(β=-0.842,P<0.001)进入最终模型。该模型预测的ROC曲线下面积(95%CI)0.694(0.560~0.829)。结论:多种主诉联合对食管鳞癌早中晚分期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细胞 主诉 病理分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颌窦鳞状细胞癌术前放疗后病理反应的预后意义 被引量:2
15
作者 陈龙 刘跃平 +2 位作者 黄江琼 谢小妹 梁霞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403-406,共4页
目的:分析上颌窦鳞状细胞癌术前放疗后显微镜下病理反应程度与局部控制率和长期生存率的关系。方法:1994年1月至2003年5月接受术前放疗的上颌窦鳞状细胞癌36例,男26例,女10例,中位年龄为57.5岁。临床分期:Ⅱ期2例,Ⅲ期12例,Ⅳ期22例,受... 目的:分析上颌窦鳞状细胞癌术前放疗后显微镜下病理反应程度与局部控制率和长期生存率的关系。方法:1994年1月至2003年5月接受术前放疗的上颌窦鳞状细胞癌36例,男26例,女10例,中位年龄为57.5岁。临床分期:Ⅱ期2例,Ⅲ期12例,Ⅳ期22例,受侵上颌窦区中位放疗剂量为60Gy,中位休息23d后行上颌窦癌根治性切除术,术后标本连续切片并HE染色,显微镜下评价肿瘤组织放疗反应程度并分析其与肿瘤局部控制率和长期生存率的关系。结果:依据恶性肿瘤放(化)疗后病理反应分度标准,Ⅰ度放疗反应为33.3%,Ⅱ度为16.7%,Ⅲ度为50.0%。治疗后中位随诊51个月,随诊期间复发14例,占38.9%,其中局部复发13例。全组治疗后5年总生存率为70.9%,5年无病生存率为60.5%。肿瘤组织Ⅰ、Ⅱ、Ⅲ度放疗反应的总生存率和无病生存率有显著差异,但Ⅱ、Ⅲ度放疗反应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将Ⅱ、Ⅲ度合并为重度反应组,Ⅰ度定为轻度反应组,两组的局部复发率分别为12.5%和83.3%(P<0.001)。重度反应组与轻度反应组的5年无病生存率和总生存率分别为87.1%和91.3%与8.3%和30.0%,P值均<0.001。综合性别、年龄、病理分化、放疗剂量、放疗与手术间隔时间、临床分期以及肿瘤放疗反应程度的多因素回归分析提示肿瘤组织反应程度是重要的预后影响因素。结论:上颌窦鳞状细胞癌放疗后显微镜下肿瘤组织反应程度与预后密切相关,是重要的预后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颌窦 细胞 放射治疗 病理组织学反应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有鳞状细胞癌成分的乳腺化生性癌临床病理特征 被引量:3
16
作者 李新军 魏兵 +3 位作者 步宏 张红英 陈卉娇 陈海玲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531-536,共6页
目的探讨含有鳞状细胞癌成分的乳腺化生性癌(metaplastic carcinoma with squamous cell component,MCSC)的临床病理特征和免疫表型特点。方法复习20例MCSC的临床病理资料,总结其巨检、组织学、免疫表型和预后特点。结果本组肿瘤中纯鳞... 目的探讨含有鳞状细胞癌成分的乳腺化生性癌(metaplastic carcinoma with squamous cell component,MCSC)的临床病理特征和免疫表型特点。方法复习20例MCSC的临床病理资料,总结其巨检、组织学、免疫表型和预后特点。结果本组肿瘤中纯鳞状细胞癌(squamous cell carcinoma,SCC)6例、腺鳞癌(adenosquamous carcinoma,ASC)13例、癌肉瘤1例。全组平均发病年龄52·4岁,多表现为无痛性乳腺肿块。SCC和ASC腋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60%和66·7%。巨检45%病例呈囊性。镜下角化型SCC2例、棘层松解型1例、角化与棘层松解混合型2例、角化与梭形细胞混合型1例。ASC中的SCC成分均为角化型,腺癌成分则为浸润性导管癌,仅1例混有少量黏液癌。1例癌肉瘤含有鳞癌、腺癌和软骨肉瘤成分。进行免疫组化染色病例的SCC成分均呈CK34βE12、CK5/6、CK14和p63阳性,ER、PR阴性。5例腺癌成分呈CK34βE12灶性阳性,各有1例腺癌成分灶性表达CK14和CK5/6。CK8阳性见于所有腺癌成分,仅1例SCC成分呈灶性阳性。SMA在本组肿瘤的腺鳞两种成分均呈阴性。结论MCSC以ASC最为常见,眼观呈囊性是其特点之一。SCC成分的组织学类型和分化程度存在不同程度变异。CK14、p63和CK8作为一种组合可能有助于SCC的鉴别诊断。规范诊断标准的大样本研究将会提供更有价值的临床病理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病理 化生性癌 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原发性鳞状细胞癌8例并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3
17
作者 兰智华 马昕 +1 位作者 曾庆彪 文龙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808-809,共2页
目的探讨肾原发性鳞状细胞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生物学行为、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n Vision法检测8例肾原发性鳞状细胞癌中HCK、p40与p63的表达,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8例患者平均年龄54.6岁,2例位于左肾,6例位于右肾。光... 目的探讨肾原发性鳞状细胞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生物学行为、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n Vision法检测8例肾原发性鳞状细胞癌中HCK、p40与p63的表达,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8例患者平均年龄54.6岁,2例位于左肾,6例位于右肾。光镜下可见鳞状细胞癌细胞呈巢、团状分布,侵犯肾间质;其中7例见凝固性坏死;4例见肾门处纤维脂肪组织与淋巴结侵犯。免疫表型:8例HCK、p40与p63均阳性。结论肾原发性鳞状细胞癌罕见,临床、影像学及大体标本检查易误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脏肿瘤 原发性细胞 病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喉鳞状细胞癌中IL-18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的关系及西妥昔单抗对其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18
作者 廖秀萍 吕念 龙森兰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5年第10期1361-1364,共4页
目的:探讨喉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白细胞介素-18(IL-18)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的关系及西妥昔单抗对其表达的影响。方法:选择喉鳞状细胞癌患者40例为研究组,选择声带息肉患者40例和健康者40例为对照组。对喉鳞状细胞癌临床病理进行统计学分析,检... 目的:探讨喉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白细胞介素-18(IL-18)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的关系及西妥昔单抗对其表达的影响。方法:选择喉鳞状细胞癌患者40例为研究组,选择声带息肉患者40例和健康者40例为对照组。对喉鳞状细胞癌临床病理进行统计学分析,检测西妥昔单抗作用前和作用后外周血单核细胞中IL-18、干扰素-γ(IFN-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结果:喉鳞状细胞癌组IL-18检测值高于癌旁组织和声带息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喉鳞状细胞癌组IL-18阳性率高于癌旁组织和息肉组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喉鳞状细胞癌组IL-18的表达与原发灶分期、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有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西妥昔单抗作用前IL-18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西妥昔单抗作用后IL-18水平明显较作用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西妥昔单抗作用后喉鳞状细胞癌患者PBMCs上清中IFN-γ、TNF-α、IL-6的水平明显低于作用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喉鳞状细胞癌中IL-18可出现高表达;IL-18的表达参与了喉鳞状细胞癌的发生及进展;IL-18可能是通过调控IFN-γ、TNF-α、IL-6等指标的表达参与喉鳞状细胞癌的发生及进展;IL-18可以作为喉鳞状细胞癌治疗的一个靶点,西妥昔单抗可以抑制IL-18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 病理 细胞介素-18 西妥昔单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腺样鳞状细胞癌12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张胜泉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129-131,T005,共4页
12例发生于外阴、阴茎、眼睑结膜、口腔、鼻腔、头部及下肢的腺样鳞癌病人中,男女各6人,年龄24~73岁,平均58.4岁。肿瘤由角化鳞癌细胞形成的腺样结构和实性癌组织组成,均有广泛或较广泛的浸润,但有区域淋巴结转移者仅1例。局部扩大切... 12例发生于外阴、阴茎、眼睑结膜、口腔、鼻腔、头部及下肢的腺样鳞癌病人中,男女各6人,年龄24~73岁,平均58.4岁。肿瘤由角化鳞癌细胞形成的腺样结构和实性癌组织组成,均有广泛或较广泛的浸润,但有区域淋巴结转移者仅1例。局部扩大切除术治疗可有良好效果。此癌发生可能与普通鳞癌组织的变态性分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腺样 细胞 病理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阴侵袭性鳞状细胞癌62例临床及组织病理分析
20
作者 李小静 陈浩 +4 位作者 李柳君 刘排 邵雪宝 桑红桂 孙建方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73-75,共3页
目的:探讨外阴皮肤侵袭性鳞状细胞癌(简称鳞癌)临床及组织病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62例临床、组织病理资料齐全的外阴侵袭性鳞癌,对其组织病理片、临床表现、肿瘤组织病理类型、癌巢周边区域表皮病变特点及临床-组织病理联系。结果:6... 目的:探讨外阴皮肤侵袭性鳞状细胞癌(简称鳞癌)临床及组织病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62例临床、组织病理资料齐全的外阴侵袭性鳞癌,对其组织病理片、临床表现、肿瘤组织病理类型、癌巢周边区域表皮病变特点及临床-组织病理联系。结果:62例侵袭性外阴鳞癌中,临床表现为菜花状/疣状35例(56.5%),浸润性红斑19例(30.6%),溃疡7例(11.3%),萎缩1例(1.6%)。4种组织病理类型中,寻常型占64.5%,其次为基底细胞样型和疣状型,各占14.5%,尖锐湿疣型最少,占6.5%。癌巢周边区域表皮病变中以轻度上皮内瘤变为主(38.7%),鳞状上皮增生次之(35.5%),中重度上皮内瘤变最少(25.8%)。结论:外阴侵袭性鳞癌临床上以菜花/疣状表现最常见,组织病理类型以寻常型占优势:癌巢周边区域表皮病变以轻度上皮内瘤变、鳞状上皮增生为主,可认为是发生恶性肿瘤的早期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 侵袭性 组织病理特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