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66篇文章
< 1 2 8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鳜鱼传染性脾肾坏死病病毒TB Green嵌合荧光定量PCR法的建立
1
作者 李雪雁 刘琪 +5 位作者 梁慧仪 叶树才 黄晓声 贾晓菲 李琳 潘子强 《中国动物检疫》 2025年第4期68-73,共6页
为建立鳜鱼传染性脾肾坏死病病毒(ISKNV)的快速检测方法,对ISKNV主衣壳蛋白(MCP)编码基因进行分析,依据编码基因保守序列设计并合成引物,建立了定性和定量检测ISKNV的TB Green嵌合荧光定量PCR法,并对该方法进行了灵敏度、重复性和特异... 为建立鳜鱼传染性脾肾坏死病病毒(ISKNV)的快速检测方法,对ISKNV主衣壳蛋白(MCP)编码基因进行分析,依据编码基因保守序列设计并合成引物,建立了定性和定量检测ISKNV的TB Green嵌合荧光定量PCR法,并对该方法进行了灵敏度、重复性和特异性试验。结果显示:自行重组质粒标准品构建的荧光定量PCR标准曲线R2值为0.997,线性关系良好;检测下限约为15.9 copies/μL,灵敏度是普通PCR的100倍;30个样品扩增曲线基本重合;对草鱼呼肠孤病毒和锦鲤疱疹病毒及阴性对照的检测结果均为阴性。本研究建立的ISKNV TB Green嵌合荧光定量PCR法具有灵敏度高、重复性好和特异性强等优点,在鳜鱼传染性脾肾坏死病诊断方面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染性脾肾坏死病 鳜鱼 MCP蛋白 荧光定量PCR 染料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鳜鱼生殖生长调控与良种培育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2
2
作者 刘士琰 林嘉琪 +5 位作者 李美惠 苏玉芹 李水生 李桂峰 林浩然 张勇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中英文)》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6-124,共9页
鳜鱼分布在东亚国家,是我国主要养殖淡水鱼类,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近年来,随着全基因组测序的完成,鳜鱼生殖生长遗传基础被逐步揭示。研究人员在鳜鱼中开发了性别染色体分子标记,实现了性别控制育种;开展了细胞工程育种,获得多倍体鱼;... 鳜鱼分布在东亚国家,是我国主要养殖淡水鱼类,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近年来,随着全基因组测序的完成,鳜鱼生殖生长遗传基础被逐步揭示。研究人员在鳜鱼中开发了性别染色体分子标记,实现了性别控制育种;开展了细胞工程育种,获得多倍体鱼;进行生长选育和饲料驯化,培育出了多个鳜鱼优良新品种。本文结合自己研究团队的工作,对鳜鱼生殖生长调控机制和良种培育技术进行了总结整理,并讨论了遗传育种方法的应用现状,以期为鳜鱼乃至经济鱼类产业的发展提供方向和目标性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鳜鱼 性别决定 生殖生长 良种培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臭鳜鱼低温发酵过程中微生物菌群组成与特征风味物质的相关性 被引量:3
3
作者 周迎芹 黄晶晶 +3 位作者 罗格格 程爱武 鄢嫣 谢宁宁 《食品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1-99,共9页
为研究臭鳜鱼低温发酵过程中微生物菌群组成与特征风味物质之间的相关性,采用16S rDNA高通量测序技术、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其低温发酵过程中的微生物菌群组成和挥发性风味物质进行测定,通过多元统计分析结合气味活度值计算鉴定特... 为研究臭鳜鱼低温发酵过程中微生物菌群组成与特征风味物质之间的相关性,采用16S rDNA高通量测序技术、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其低温发酵过程中的微生物菌群组成和挥发性风味物质进行测定,通过多元统计分析结合气味活度值计算鉴定特征风味物质,利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探究菌群与特征风味物质之间的关联。结果表明,在臭鳜鱼中,清酒乳杆菌(Lactobacillus sakei)、蜂房哈夫尼亚菌(Hafnia alvei)、普城沙雷氏菌(Serratia plymuthica)等是低温发酵过程中的主要优势微生物;共检测到81种挥发性风味物质,特征风味物质主要包括1-辛烯-3-醇、桉叶油醇、芳樟醇、正己醛、庚醛、壬醛、三甲胺、D-柠檬烯、邻伞花烃。清酒乳杆菌与芳樟醇、邻伞花烃呈显著正相关(P<0.05),蜂房哈夫尼亚菌、普城沙雷氏菌等细菌除与D-柠檬烯、芳樟醇等香气物质呈显著正相关外(P<0.05),还与臭味物质三甲胺呈显著正相关(P<0.05)。研究结果可为开发功能性微生物发酵菌剂与调控臭鳜鱼风味品质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鳜鱼 低温发酵 微生物菌群组成 特征风味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配合饲料与活饵投喂对翘嘴鳜(Siniperca chuatsi)消化机能、免疫能力及肠道微生物组成的影响
4
作者 王静宇 钟可儿 +5 位作者 张颖 张燕萍 丁立云 黄江峰 周智勇 徐先栋 《动物营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3233-3243,共11页
本研究旨在对比分析配合饲料与活饵投喂对翘嘴鳜(Siniperca chuatsi)消化机能、免疫能力及肠道微生物组成的差异性影响。在养殖池塘中设置6个网箱,每个网箱放养鳜鱼苗种200尾,其中3个网箱作为配合饲料组投喂商用鳜鱼配合饲料,另3个网箱... 本研究旨在对比分析配合饲料与活饵投喂对翘嘴鳜(Siniperca chuatsi)消化机能、免疫能力及肠道微生物组成的差异性影响。在养殖池塘中设置6个网箱,每个网箱放养鳜鱼苗种200尾,其中3个网箱作为配合饲料组投喂商用鳜鱼配合饲料,另3个网箱作为活饵组投喂鲢鱼苗。饲养5个月后,检测2组翘嘴鳜胃、肠道及肝脏中消化酶活性、血清生化指标及肠道微生物组成。结果显示:在胃中,配合饲料组鳜鱼的胃蛋白酶活性显著低于活饵组(P<0.05),且尽管其胃黏膜结构保持基本完整,但胃腺呈现出萎缩趋势;在肠道中,配合饲料组鳜鱼的胰蛋白酶和纤维素酶活性均显著低于活饵组(P<0.05),2组鳜鱼肠道均未见明显损伤,但配合饲料组杯状细胞数量增加;而在肝脏中,配合饲料组鳜鱼的胰蛋白酶活性显著高于活饵组(P<0.05),肝脏组织未见明显损伤。对于血清生化指标,配合饲料组鳜鱼溶菌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显著均高于活饵组(P<0.05),但白蛋白含量则显著低于活饵组(P<0.05)。此外,肠道微生物组成分析揭示,配合饲料组鳜鱼肠道微生物以支原体属(Mycoplasma)为优势菌,而活饵组的优势菌则为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且配合饲料组在代谢功能基因丰度上显著高于活饵组(P<0.05),在环境信息处理和细胞过程功能基因丰度上则显著低于活饵组(P<0.05)。本研究结果表明,翘嘴鳜能够根据饲料类型的差异在消化机能、免疫能力及肠道微生物组成等方面展现出一定的适应性,但投喂配合饲料时机体仍承受一定程度的损伤,提示需进一步优化配合饲料的营养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翘嘴鳜 饲料驯化 消化酶 免疫 肠道微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C-MS结合化学计量学表征腐生葡萄球菌MF B8对臭鳜鱼挥发性风味的影响
5
作者 罗格格 杨明柳 +3 位作者 王浩 谢宁宁 郑海波 周迎芹 《食品工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82-292,共11页
为探究臭鳜鱼源腐生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saprophyticus)MF B8对臭鳜鱼挥发性风味的影响,以鳜鱼为原料,设置鲜鳜鱼组(S1)、未接种发酵组(S2)、1%MF B8接种发酵组(S3)、2%MF B8接种发酵组(S4)4组实验,基于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 为探究臭鳜鱼源腐生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saprophyticus)MF B8对臭鳜鱼挥发性风味的影响,以鳜鱼为原料,设置鲜鳜鱼组(S1)、未接种发酵组(S2)、1%MF B8接种发酵组(S3)、2%MF B8接种发酵组(S4)4组实验,基于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headspace-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gas chromatography-massspectrometry,HS-SPME-GC-MS)进行挥发性风味成分分析,并结合化学计量学鉴定臭鳜鱼特征“臭味”物质。结果表明,GC-MS共鉴定出87种挥发性物质,包含醇类22种、醛类11种、酮类8种、酸类9种、酯类8种、碳氢化合物23种、含硫化合物2种、含氮化合物2种以及其他类化合物2种;与鲜鳜鱼相比,发酵样品中醛类和碳氢化合物数量减少,而酸类、醇类、酯类、酮类和含氮类化合物数量增加。通过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rthogonal partial least squares discrimination analysis,OPLS-DA)、变量重要性因子(variable importance in projection,VIP)和气味活性值(odour activity value,OAV)鉴定得到吲哚、三甲胺、乙酸和二甲基二硫化物可能是腐生葡萄球菌MF B8接种发酵臭鳜鱼中的关键特征“臭味”物质。研究结果为发酵鱼制品挥发性风味物质形成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腐生葡萄球菌 鳜鱼 挥发性风味物质 GC-MS 化学计量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鳜鱼的营养需求及摄食调控研究进展
6
作者 周彦红 梁化亮 +1 位作者 黄东宇 任鸣春 《饲料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5期96-101,共6页
鳜鱼的营养需求和摄食调控机制对于优化饲料配方和提高养殖效益具有重要意义。文章总结了国内外有关鳜鱼对蛋白质、脂肪、矿物质、碳水化合物以及维生素等主要元素的营养需求以及其摄食调控的研究进展,以期为开发或优化鳜鱼的人工配合... 鳜鱼的营养需求和摄食调控机制对于优化饲料配方和提高养殖效益具有重要意义。文章总结了国内外有关鳜鱼对蛋白质、脂肪、矿物质、碳水化合物以及维生素等主要元素的营养需求以及其摄食调控的研究进展,以期为开发或优化鳜鱼的人工配合饲料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鳜鱼 营养需求 代谢 摄食 调控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饲料鱖鱼发酵过程中品质变化研究
7
作者 汪勇翔 罗铭杰 +5 位作者 王发友 欧阳康婷 张朋涛 涂晓贤 程寅 佘新松 《科学养鱼》 2025年第4期82-84,共3页
臭鳜鱼是徽州地区特色的传统发酵食品,肉质细嫩,形似蒜瓣,具有“闻之臭,食之香”的特点,深受消费者喜爱,市场需求日益增长。由于鳜鱼特殊的食性,对活饵具有极强的选择性(高四合等,2018),饵料鳜鱼养殖面临成本高昂、占地面积庞大、养殖... 臭鳜鱼是徽州地区特色的传统发酵食品,肉质细嫩,形似蒜瓣,具有“闻之臭,食之香”的特点,深受消费者喜爱,市场需求日益增长。由于鳜鱼特殊的食性,对活饵具有极强的选择性(高四合等,2018),饵料鳜鱼养殖面临成本高昂、占地面积庞大、养殖效益低下以及病害防治困难等诸多问题,限制了臭鳜鱼产业的高质量发展。通过推广使用配合饲料替代饵料鱼养殖鳜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饲料替代 饵料鳜鱼 发酵食品 品质变化 鳜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鳜鱼陆基工厂化循环水养殖工艺装备设计研究
8
作者 何仁财 曾柳根 +5 位作者 邱小兵 杨乐 邹涛 曹琳 徐协强 康升云 《河北渔业》 2025年第9期20-24,共5页
针对传统鳜鱼(Siniperca chuatsi)养殖模式存在的水资源浪费、环境影响大、生产效率低等问题,本研究聚焦鳜鱼陆基工厂化循环水养殖工艺装备设计,通过优化养殖流程、创新装备选型与集成,构建了一套高效、环保、可控的集约化养殖系统。基... 针对传统鳜鱼(Siniperca chuatsi)养殖模式存在的水资源浪费、环境影响大、生产效率低等问题,本研究聚焦鳜鱼陆基工厂化循环水养殖工艺装备设计,通过优化养殖流程、创新装备选型与集成,构建了一套高效、环保、可控的集约化养殖系统。基于物质平衡与氨氮平衡原理,建立生物承载量模型,并推导系统设计参数,重点优化低扰动排污装置、循环水过滤—增氧—控温联动装备,并通过固态颗粒物分级处理工艺(预处理—粗过滤—精过滤)实现水质精准调控。试验数据表明,该系统可实现水资源循环利用率达90%以上,养殖密度提升至传统模式的3~5倍,且水质指标稳定在鳜鱼适宜生长范围(溶解氧≥5 mg/L、氨氮≤0.5 mg/L)。研究成果为鳜鱼养殖产业的集约化、智能化转型提供了理论依据与技术支撑,对推动淡水鱼类工厂化养殖技术发展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鳜鱼(siniperca chuatsi) 陆基工厂化 循环水养殖 工艺装备 水质调控 节能减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短期暂养净化对鳜鱼加工特性的影响
9
作者 田明威 雷跃磊 +2 位作者 艾明艳 杨凯 卢素芳 《湖北农业科学》 2025年第3期129-137,共9页
研究了室内不同暂养净化时间(0、1、2、3、4、5 d)对鳜鱼(Siniperca chuatsi)基本营养组成、持水性、质构、组织学特性等品质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暂养时间的增加,脂肪含量从第2天开始出现明显下降,显著低于暂养前对照组,暂养第2... 研究了室内不同暂养净化时间(0、1、2、3、4、5 d)对鳜鱼(Siniperca chuatsi)基本营养组成、持水性、质构、组织学特性等品质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暂养时间的增加,脂肪含量从第2天开始出现明显下降,显著低于暂养前对照组,暂养第2天鳜鱼肌肉的蛋白质显著高于暂养前。鳜鱼肌肉pH先明显上升再开始下降,暂养第2天达到最高值。短期暂养对鱼肉的持水率有影响,暂养第2天贮存损失率均最低,第3天开始回升,第4天、第5天鳜鱼鱼肉的24、72 h贮存损失率高于暂养前。暂养后鳜鱼肌肉的硬度和咀嚼度先升高,第4天、第5天明显下降。鳜鱼肌肉的回复性在前3 d变化较小,第4天、第5天鱼肉的回复性增加。与暂养前相比,暂养后鳜鱼肌纤维直径先下降后上升,暂养净化第2天,肌纤维直径最小,肌纤维密度最高,显著高于暂养前的肌纤维密度。暂养能改善鱼肉的微观组织结构,肉质变好,还能改善鳜鱼的体色,提高其亮度、白度。试验结果说明通过短期暂养可以一定程度上提升鳜鱼肌肉品质。综合品质效果以及生产经济效益考虑,本次试验条件下鳜鱼室内适宜的暂养净化处理时间为2 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鳜鱼(siniperca chuatsi) 暂养 净化 加工特性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鳜鱼虹彩病毒病的研究进展
10
作者 张亦彤 许宝红 刘巧林 《当代水产》 2025年第3期75-76,共2页
1鳜鱼生物学特征和养殖现状。1.1鳜鱼生物学特征。鳜鱼又名桂花鱼、季花鱼,隶属鲈形目(Perciformes)、鮨科(Serranidae)、鳜属(Siniperca)。鳜鱼背部隆起,侧扁状体型;腹部灰白,体背呈黄绿色且体侧有不规则的褐色斑点;头部附有细小鳞片;... 1鳜鱼生物学特征和养殖现状。1.1鳜鱼生物学特征。鳜鱼又名桂花鱼、季花鱼,隶属鲈形目(Perciformes)、鮨科(Serranidae)、鳜属(Siniperca)。鳜鱼背部隆起,侧扁状体型;腹部灰白,体背呈黄绿色且体侧有不规则的褐色斑点;头部附有细小鳞片;背鳍长,分为两部分;自吻端至背鳍下方有1条狭长的黑色带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虹彩病毒 黑色带 养殖现状 桂花鱼 褐色斑点 鳜鱼 鲈形目 鮨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厂化循环水模式下鳜鱼的饲料驯化和养殖技术研究
11
作者 龙凡 肖俊 +2 位作者 丁立云 姚远 邱静芸 《中国水产》 2025年第5期33-34,共2页
鳜鱼是我国淡水名贵经济鱼养殖品种之一,多采用活饵料鱼养殖,存在成本较高、饵料来源不稳定和易发病等问题。近年来,驯化鳜鱼摄食配合饲料取得了较大进展。但是鳜鱼驯化养殖多以传统养殖模式为主,存在诸多问题。本文通过在工厂化循环水... 鳜鱼是我国淡水名贵经济鱼养殖品种之一,多采用活饵料鱼养殖,存在成本较高、饵料来源不稳定和易发病等问题。近年来,驯化鳜鱼摄食配合饲料取得了较大进展。但是鳜鱼驯化养殖多以传统养殖模式为主,存在诸多问题。本文通过在工厂化循环水系统中进行鳜的饲料驯化,从苗种分筛、饲料驯化、水质调控和病害防治等方面进行了鳜饲料驯化养殖技术研究,以期为构建鳜鱼绿色高效养殖模式提供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厂化循环水 鳜鱼 养殖技术 饲料驯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鳜鱼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
12
作者 刘敏 姜永杰 +1 位作者 孙广文 张海涛 《当代水产》 2025年第6期74-75,77,共3页
鳜鱼(Siniperca chuatsi)俗称桂花鱼,隶属于鲈形目(Perciformes)、真鲈科(Percichthyidae)、鳜属(Siniperca)。作为我国传统的名贵淡水经济鱼类,鳜鱼凭借其独特的营养价值与风味,历来在消费市场中占据重要地位。近年来,随着消费升级和... 鳜鱼(Siniperca chuatsi)俗称桂花鱼,隶属于鲈形目(Perciformes)、真鲈科(Percichthyidae)、鳜属(Siniperca)。作为我国传统的名贵淡水经济鱼类,鳜鱼凭借其独特的营养价值与风味,历来在消费市场中占据重要地位。近年来,随着消费升级和市场需求扩大,鳜鱼产业步入快速发展阶段,养殖规模持续扩张,2023年全国鳜鱼养殖产量达47.76万t,主产区集中于广东、湖北、安徽等省份,逐步形成了集苗种繁育、饲料供应、成鱼养殖、加工流通于一体的产业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niperca chuatsi 鳜鱼 真鲈科 鳜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腌制工艺对臭鳜鱼品质的影响
13
作者 邹小欠 杜传来 +3 位作者 王忻宇 殷文勇 陈磊 郑海波 《食品工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3期28-35,共8页
为探究不同腌制发酵工艺对臭鳜鱼品质的影响,本研究将臭鳜鱼采用干腌法、湿腌法和快腌法3种腌制方式进行腌制,对发酵成熟后对臭鳜鱼的感官品质、理化特征和风味特性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湿腌的水分含量最高,与快腌无显著差异,干腌... 为探究不同腌制发酵工艺对臭鳜鱼品质的影响,本研究将臭鳜鱼采用干腌法、湿腌法和快腌法3种腌制方式进行腌制,对发酵成熟后对臭鳜鱼的感官品质、理化特征和风味特性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湿腌的水分含量最高,与快腌无显著差异,干腌的水分含量最低而灰分含量和蛋白含量最高,3种腌制方式的脂肪含量无显著差异。特征蒜瓣肉在外观上无明显差别,干腌的鱼体亮度和白度最低,呈暗黄色,湿腌的鱼体较为白皙,快腌的鱼体较为红润。快腌的色泽明显高于其他两组,而干腌的感官评分最高,其气味、组织状态和滋味明显优于湿腌和快腌。湿腌的风味强度最大,干腌次之,快腌最弱,其中芳香族化合物和醇类化合物成分强度最显著,二者是臭鳜鱼的主要气味成分。相较于湿腌和快腌,干腌的鲜味氨基酸含量、甜味氨基酸含量、苦味氨基酸含量以及游离氨基酸总量均最高,说明干腌对鱼体的游离氨基酸含量的保持表现更好。干腌相较于其他两种腌制方式得到的鱼体的硬度高,TVB-N含量高,TBARS值最高为2.80 mg/kg,与湿腌无明显差异,快腌的最低。干腌亚硝酸盐含量最高为25.1 mg/kg(<30 mg/kg),达到安全规定标准。快腌的TVC最低,干腌法次之,湿腌法最高。综合比较采用干腌的臭鳜鱼品质优于湿腌和快腌。综上所述,本文研究了臭鳜鱼的腌制工艺,为臭鳜鱼加工及调控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鳜鱼 腌制方式 干腌法 湿腌法 快腌法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鳜鱼人工饲料驯食关键技术及养殖建议
14
作者 马彬荣 甘伟 +4 位作者 任小春 余行 江晓波 任小松 胡仁建 《四川农业科技》 2025年第3期125-128,共4页
鳜鱼是我国重要的经济鱼类,因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养殖效益高,具有良好的市场发展前景。在农业农村部《水产绿色健康养殖技术推广“五大行动”》中以配合饲料替代幼杂鱼的推动下,饲料鳜鱼养殖模式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饲料鳜养殖模式... 鳜鱼是我国重要的经济鱼类,因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养殖效益高,具有良好的市场发展前景。在农业农村部《水产绿色健康养殖技术推广“五大行动”》中以配合饲料替代幼杂鱼的推动下,饲料鳜鱼养殖模式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饲料鳜养殖模式虽然效益较高,但存在养殖风险高、训食难度大、训食存活率低、饲料质量要求高等问题,制约了饲料鳜模式的发展。文章从饲料鳜养殖模式的优缺点、训食原理、训食操作、训食管理等方面总结了鳜鱼食性驯化关键技术要点,为鳜鱼养殖业主提供技术参考,助力饲料鳜产业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鳜鱼 人工饲料 训食 养殖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陆基圆池模式鳜鱼养殖试验
15
作者 李彩娟 彭子异 +2 位作者 黄新财 潘启隆 韦志东 《农家科技》 2025年第10期82-84,共3页
本试验旨在探究鳜鱼在陆基圆池模式下的养殖效果。通过在来宾市武宣县开展养殖试验,对养殖过程中的水质、产量、效益等方面进行监测与分析。结果表明,陆基圆池养殖鳜鱼具有一定优势,虽饵料系数略高于传统鱼塘养殖,但投资回报率较高,适... 本试验旨在探究鳜鱼在陆基圆池模式下的养殖效果。通过在来宾市武宣县开展养殖试验,对养殖过程中的水质、产量、效益等方面进行监测与分析。结果表明,陆基圆池养殖鳜鱼具有一定优势,虽饵料系数略高于传统鱼塘养殖,但投资回报率较高,适合作为陆基圆池养殖品种进一步推广,同时提出了后续提升养殖效益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鳜鱼 陆基圆池养殖 水质监测 养殖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鳜鱼饲料驯化与健康养殖技术
16
作者 崔冉 张婷钰 张欣 《科学养鱼》 2025年第7期42-43,共2页
鳜鱼在传统养殖模式下投喂活鱼或冰鲜幼杂鱼,有着成本居高不下、病害频繁暴发、药物残留隐患以及环境污染等难题,严重制约了鳜鱼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聚焦饲料驯化、病害防控等关键技术对产业升级的推动作用。一、鳜鱼养殖现状1.养殖... 鳜鱼在传统养殖模式下投喂活鱼或冰鲜幼杂鱼,有着成本居高不下、病害频繁暴发、药物残留隐患以及环境污染等难题,严重制约了鳜鱼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聚焦饲料驯化、病害防控等关键技术对产业升级的推动作用。一、鳜鱼养殖现状1.养殖环境与设施鳜鱼生性胆小,对强光较为敏感,偏好安静的环境,养殖时最好配备遮阳网,水深保持在1.5米以上。鳜鱼对水质要求颇高,喜爱清爽的水环境,用于养殖的水源必须稳定、水流充足且无污染。鳜鱼生存对水体溶解氧要求严苛,通常每升水体溶氧达到6毫克/升以上,才能正常生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养殖环境 健康养殖 养殖现状 饲料驯化 鳜鱼 病害防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源给氢对鳜鱼高温胁迫时血清转氨酶活性的影响
17
作者 李国立 刘筱蕾 +5 位作者 陈龙 胡俊茹 欧阳俊烨 黄静 陈言峰 杨映 《海洋与渔业》 2025年第4期66-67,共2页
近年来,氢气H2不仅在医学领域研究成熟,而且已经延伸到动植物农业生产中,由于H2的绿色、可持续发展的特点符合国家绿色,环保发展要求,促使富氢水产业在各领域的应用上蓬勃发展。鱼类作为变温动物,其体温随环境水温变化而变化。当水温超... 近年来,氢气H2不仅在医学领域研究成熟,而且已经延伸到动植物农业生产中,由于H2的绿色、可持续发展的特点符合国家绿色,环保发展要求,促使富氢水产业在各领域的应用上蓬勃发展。鱼类作为变温动物,其体温随环境水温变化而变化。当水温超出鱼类可耐受的最高或最低限时,会对鱼类造成负面影响,严重时甚至可能会导致死亡。近年来,全球气温升高,这一气候变化引起了环境温度的普遍升高,当前,鳜鱼养殖中往往面临着高温胁迫,导致鳜鱼出现氧化应激现象,而现有的应对措施较为有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温动物 血清转氨酶 高温胁迫 H2 氧化应激 鳜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炸制方式对臭鳜鱼品质的影响
18
作者 张婧 白春清 +3 位作者 陈丽丽 江勇 袁美兰 赵利 《江西水产科技》 2025年第2期46-50,共5页
为研究传统深油炸、空气炸和烤箱炸三种方式下对臭鳜鱼品质的影响。将臭鳜鱼(3 cm×2 cm×2 cm)在180°C的温度条件下进行空气炸制,分别炸制18 min和22 min,以及在同样温度下用烤箱烘烤18 min和22 min,并与在180°C下... 为研究传统深油炸、空气炸和烤箱炸三种方式下对臭鳜鱼品质的影响。将臭鳜鱼(3 cm×2 cm×2 cm)在180°C的温度条件下进行空气炸制,分别炸制18 min和22 min,以及在同样温度下用烤箱烘烤18 min和22 min,并与在180°C下采用传统深度油炸方法炸制4 min和6 min的效果进行比较。各种炸制方式下,臭鳜鱼的水分、L^(*)值、蛋白含量、弹力和内聚力等物理性能均有所降低,而脂肪含量、a^(*)、b^(*)值随油炸时间的延长而增加。结果显示:空气炸制18 min在感官评分、色差b^(*)值、质构中表现出良好的食用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鳜鱼 炸制方式 空气炸 质构分析 食用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个月7店+95%养殖成功率!广东岭海用“联合经营模式”领航鳜鱼产业新生态
19
作者 彭可欣(文/图) 《当代水产》 2025年第4期41-42,共2页
“我们运用‘123稳养’模式,助力全程合作养殖户将饲料鳜养殖成功率提高到95%以上。”——广东岭海运营总监冯掌鳜近年来,饲料鳜养殖凭借其高效性与可持续性,逐步成为行业主流模式,但苗种质量参差、病害防控薄弱、技术体系不完善等问题... “我们运用‘123稳养’模式,助力全程合作养殖户将饲料鳜养殖成功率提高到95%以上。”——广东岭海运营总监冯掌鳜近年来,饲料鳜养殖凭借其高效性与可持续性,逐步成为行业主流模式,但苗种质量参差、病害防控薄弱、技术体系不完善等问题仍制约着产业发展,养殖户亟需专业化的全产业链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鳜鱼 123稳养模式 联合经营模式 养殖成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鳜鱼人工繁育技术及效益分析
20
作者 王庆利 江求莉 孙凤民 《现代农业科技》 2025年第6期151-155,共5页
近年来,安徽省鳜鱼产业发展迅猛,鳜鱼苗种需求剧增。2023年在五河县城关镇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开展了鳜鱼人工繁殖及育苗生产,总结了人工催产条件下鳜鱼自然产卵受精及工厂化育苗关键技术。从当地大水面选购鳜鱼亲本,经产前强化培育,人工... 近年来,安徽省鳜鱼产业发展迅猛,鳜鱼苗种需求剧增。2023年在五河县城关镇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开展了鳜鱼人工繁殖及育苗生产,总结了人工催产条件下鳜鱼自然产卵受精及工厂化育苗关键技术。从当地大水面选购鳜鱼亲本,经产前强化培育,人工催产亲鱼8组(17尾),自然产卵受精,催产率、受精率和孵化率分别为100.0%、92.0%和82.0%,共繁殖鳜鱼苗(开口期)26.14万尾。育苗14d,生产鳜鱼夏花20.21万尾,成活率为77.3%;共投喂团头鲂仔鱼680万尾、草鱼和白鲢现腰点鱼苗2010万尾、白鲢和花鲢大规格饵料鱼1020万尾。从亲鱼来源与选择、亲鱼培育、人工催产和孵化管理4个环节详细介绍了鳜鱼人工繁殖技术,阐述了不同规格饵料鱼的生产过程,对各阶段鳜鱼苗培育的关键技术进行总结,并分析了繁育生产效益,以期为相关从业者提供技术参考,为保障鳜鱼苗的规模化供应提供助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鳜鱼 人工繁殖 育苗技术 饵料鱼 循环水养殖系统 经济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