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31篇文章
< 1 2 3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巨型艾美耳球虫与产气荚膜梭菌共感染致鸡坏死性肠炎模型的评价
1
作者 袁橙 袁月 +5 位作者 张清正 宋小凯 徐立新 严若峰 李祥瑞 陆明敏 《畜牧兽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4120-4128,共9页
鸡球虫感染破坏宿主肠道免疫稳态,是引起产气荚膜梭菌(Clostridium perfringens,CP)介导的鸡坏死性肠炎(necrotic enteritis,NE)的主要诱因。在7种鸡球虫中,巨型艾美耳球虫(Eimeria maxima,EM)最适于诱导NE。因此,本研究旨在通过对不同E... 鸡球虫感染破坏宿主肠道免疫稳态,是引起产气荚膜梭菌(Clostridium perfringens,CP)介导的鸡坏死性肠炎(necrotic enteritis,NE)的主要诱因。在7种鸡球虫中,巨型艾美耳球虫(Eimeria maxima,EM)最适于诱导NE。因此,本研究旨在通过对不同EM攻虫剂量的探究,建立稳定、可靠的NE实验室模型。将200只14日龄的肉鸡分为10组,分别为空白对照组、CP攻毒组、EM攻虫组(不同攻虫剂量)、EM/CP共感染组(不同攻虫剂量)。在14日龄时,使用不同剂量E.maxima孢子化卵囊攻虫。在感染后4 d使用C.perfringens攻毒,在20日龄时终止试验,剖杀鸡只,记录攻虫前、20日龄体重及存活率并进行肠道病变计分。结果显示,随着E.maxima感染剂量的增加,单一E.maxima感染组的增重逐渐减缓,但在EM/CP共感染组未见该趋势,EM/CP1组中相对增长率显著高于其余EM/CP共感染组,EM/CP2组、EM/CP3组、EM/CP4组间未见显著差异。肠道病变记分呈现与体重增长率较为相似的趋势,EM/CP1组肠道病变程度较其他EM/CP共感染组较轻,且EM/CP2组、EM/CP3组、EM/CP4组间未见显著区别。在EM/CP共感染组中,EM/CP2组的存活率为85%,而EM/CP3组和EM/CP4组存活率偏低,分别为80%和70%。综合增重情况、肠道病变、致死率三个指标进行判断,EM/CP2组的攻虫攻毒剂量(1×10^(4)卵囊·羽^(-1)+1×10^(9)CFUs·羽^(-1))最适用于E.maxima诱发NE的实验室模型的构建,该模型可为NE的致病机制研究、疫苗及药物研发等提供较好的研究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气荚膜 巨型艾美耳球虫 坏死性肠炎 双重感染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牡荆提取物对肉鸡坏死性肠炎的预防作用
2
作者 袁明贵 李亚晖 +7 位作者 何隽桁 唐兴刚 八晓敏 赵亚君 田雅 赖幸茹 向蓉 杨希 《中国畜牧兽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736-2749,共14页
【目的】评价牡荆提取物(Vitex negundo L.var.cannabifolia(Sieb.et Zucc.) Hand.-Mazz.extract,VNE)对产气荚膜梭菌(Clostridium perfringens,CP)诱导坏死性肠炎(necrotic enteritis,NE)肉鸡生长性能、血清免疫球蛋白含量、免疫器官... 【目的】评价牡荆提取物(Vitex negundo L.var.cannabifolia(Sieb.et Zucc.) Hand.-Mazz.extract,VNE)对产气荚膜梭菌(Clostridium perfringens,CP)诱导坏死性肠炎(necrotic enteritis,NE)肉鸡生长性能、血清免疫球蛋白含量、免疫器官指数、肠道组织结构及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150只7日龄雄性岭南黄羽肉鸡,随机分为5组:空白对照组(CON)、感染组(INF)及低(L-VNE)、中(M-VNE)、高(H-VNE)剂量牡荆提取物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鸡。CON组肉鸡饲喂基础饲粮,INF、L-VNE、M-VNE、H-VNE组肉鸡饲喂高鱼粉饲粮。7―13日龄,L-VNE、M-VNE、H-VNE组肉鸡连续7 d分别灌胃4、8、12 g/(kg·d)牡荆提取物;10―13日龄,INF、L-VNE、M-VNE、H-VNE组肉鸡连续4 d灌胃5×10~9 CFU/d产气荚膜梭菌。分别于14、21日龄对试验肉鸡称重,计算平均日采食量(ADFI)、平均日增重(ADG)和料重比(F/G);称重后,每个重复随机取3只肉鸡采血,检测血清中免疫球蛋白(IgA、IgG)含量;采血后处死,取脾脏、胸腺和法氏囊称重,并计算免疫器官指数;利用肠道切片检查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的病理及形态变化,取小肠黏膜,分析肉鸡肠道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8(IL-8)、IL-17A、IL-1β的表达量。【结果】(1)14日龄时,与INF组相比,L-VNE、H-VNE组肉鸡的ADFI和ADG极显著或显著升高(P<0.01;P<0.05);H-VNE组肉鸡血清中IgG含量极显著升高(P<0.01)。(2)21日龄时,M-VNE、H-VNE组肉鸡脾脏指数极显著高于INF组(P<0.01)。(3)14日龄时,与INF组相比,M-VNE、H-VNE组肉鸡十二指肠绒毛高度(VH)极显著升高(P<0.01);L-VNE、M-VNE、H-VNE组肉鸡空肠和回肠VH、十二指肠绒毛高度与隐窝深度比(VH/CD)极显著或显著升高(P<0.01;P<0.05),十二指肠隐窝深度极显著降低(P<0.01);M-VNE、H-VNE组肉鸡空肠VH/CD显著或极显著升高(P<0.05;P<0.01);L-VNE、H-VNE组肉鸡回肠VH/CD极显著升高(P<0.01)。21日龄时,与INF组相比,L-VNE、M-VNE、H-VNE组肉鸡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VH极显著或显著升高(P<0.01;P<0.05)。(4)14日龄时,与CON组相比,L-VNE、M-VNE、H-VNE组肉鸡肠道中IL-8基因表达水平极显著降低(P<0.01),M-VNE组肉鸡肠道中IL-1β基因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结论】岭南黄羽肉鸡感染产气荚膜梭菌后,在饲粮中添加牡荆提取物,可以提高其生长性能,提高血清中免疫球蛋白浓度,促进脾脏发育,减轻肠道病变和炎症反应,说明牡荆提取物对产气荚膜梭菌诱导的肉鸡坏死性肠炎具有预防作用。本试验条件下,连续7 d灌胃肉鸡8 g/(kg·d)牡荆提取物可以得到较好的预防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牡荆提取物 产气荚膜 肉鸡 坏死性肠炎 预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方有机酸对肉鸡坏死性肠炎的防治作用研究
3
作者 桂焱垚 刘力源 +4 位作者 张颢曦 史玉俊 黄杰荣 刘耕松 欧长波 《中国畜牧兽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905-1913,共9页
【目的】探究复方有机酸对产气荚膜梭菌感染肉鸡生长性能、肠道组织形态、盲肠微生物菌群的影响。【方法】选取60只1日龄三黄鸡,随机分为6个处理组,每组10只,分别为空白对照组(BC)、产气荚膜梭菌模型组(P)、阳性药物(林可霉素)治疗组(PT... 【目的】探究复方有机酸对产气荚膜梭菌感染肉鸡生长性能、肠道组织形态、盲肠微生物菌群的影响。【方法】选取60只1日龄三黄鸡,随机分为6个处理组,每组10只,分别为空白对照组(BC)、产气荚膜梭菌模型组(P)、阳性药物(林可霉素)治疗组(PT)以及10、20、40 mg/kg复方有机酸治疗组(分别为L、M、H)。肉鸡1日龄时,除BC组外,其他各组肉鸡连续7 d灌胃1.5×10^(8) CFU产气荚膜梭菌;同时,PT组肉鸡连续7 d灌胃1 mL林可霉素,L、M、H组肉鸡连续7 d灌胃1 mL相应浓度复方有机酸;BC组肉鸡灌胃1 mL生理盐水,试验期为13 d。试验期间每天记录肉鸡体重变化以及剩余饲料量,计算料重比。第13天时,采集各组肉鸡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测定肠道组织形态,并收集盲肠内容物进行盲肠微生物16S rRNA测序分析。【结果】(1)与BC组相比,P组肉鸡平均日增重、平均日采食量下降,料重比升高(P>0.05)。与P组相比,PT、L、M和H组肉鸡平均日增重升高、饲料转化率降低(P>0.05),随着复方有机酸剂量升高,L、M和H组肉鸡平均日增重呈现上升趋势。(2)与BC组相比,P组肉鸡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绒毛高度和绒隐比(V/C)均显著降低(P<0.05)。与P组相比,PT、L、M、H组肉鸡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绒毛高度均显著升高(P<0.05),十二指肠、空肠的绒隐比均显著升高(P<0.05),其中H组肉鸡十二指肠绒毛高度和绒隐比最高,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3)测序分析结果显示,6组肉鸡盲肠内容物样本中共获得76个可操作分类单元(OTU),其中共有的核心OTU共62个,BC、PT、L、M和H组特有的OTU分别为5、2、1、1和5个。P组肉鸡盲肠微生物菌群多样性较低,H组肉鸡盲肠微生物菌群多样性和丰度最高,其物种丰度也最高。(4)与BC组相比,P组肉鸡盲肠微生物拟杆菌门与厚壁菌门比值升高(P>0.05);与P组相比,H组肉鸡盲肠微生物拟杆菌门与厚壁菌门比值升高(P>0.05)。【结论】复方有机酸能够阻止产气荚膜梭菌感染引起的坏死性肠炎的肠道病变发展,本试验条件下,40 mg/kg复合有机酸治疗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坏死性肠炎 复方有机酸 产气荚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林可霉素水溶性粉剂对由魏氏梭菌引起的鸡坏死性肠炎的药效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沈建忠 肖希龙 +2 位作者 杨汉春 王彦军 查振林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5期464-468,共5页
本文对新兽药制剂林可霉素水溶性粉剂,用人工感染发病的方法进行了药效学研究。体外试验结果表明,引起鸡坏死性肠炎的C型魏氏梭菌对林可霉素和泰乐菌素均高度敏感。体内试验结果表明,林可霉素能显著降低魏氏梭菌人工感染鸡群的发病... 本文对新兽药制剂林可霉素水溶性粉剂,用人工感染发病的方法进行了药效学研究。体外试验结果表明,引起鸡坏死性肠炎的C型魏氏梭菌对林可霉素和泰乐菌素均高度敏感。体内试验结果表明,林可霉素能显著降低魏氏梭菌人工感染鸡群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减轻其发病症状,粪便中接种菌分离鉴定结果表明,林可霉素能明显降低排菌鸡的百分率。混饮16~20mg.kg-1林可霉素的治疗效果优于酒石酸泰乐菌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可霉素 魏氏 坏死性肠炎 药效学 鸡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鸡坏死性肠炎及综合防治措施探究
5
作者 郭伟 《中国畜牧业》 2025年第5期97-98,共2页
随我国养殖规模的扩大和集约化程度的提高,鸡肠道疾病频发,鸡坏死性肠炎的发生率呈上升趋势,给养鸡业带来了巨大的挑战。鸡坏死性肠炎是由产气荚膜梭菌A型或C型(魏氏梭菌)感染引起的一类高度传染性疾病,该疾病具有传播速度快、死亡率高... 随我国养殖规模的扩大和集约化程度的提高,鸡肠道疾病频发,鸡坏死性肠炎的发生率呈上升趋势,给养鸡业带来了巨大的挑战。鸡坏死性肠炎是由产气荚膜梭菌A型或C型(魏氏梭菌)感染引起的一类高度传染性疾病,该疾病具有传播速度快、死亡率高等特点,对鸡胃肠道的消化、吸收功能造成严重损伤,进而影响其正常的生长性能和肠道健康,严重情况下会造成鸡群大批量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气荚膜 魏氏 肠道健康 综合防治措施 鸡肠道 传染疾病 坏死性肠炎 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例肉鸡坏死性肠炎的诊治和防控
6
作者 赵芳芳 《中国畜牧业》 2025年第15期115-116,共2页
引发肉鸡坏死性肠炎的因素有很多,如鸡舍环境恶劣,长时间使用抗生素,球虫感染,饲料质量不达标等。产气魏氏梭菌是肉鸡坏死性肠炎的主要病原,多发于7~30日龄肉鸡,一般发病率和死亡率都不高,混合感染时死亡率可达30%~40%。肉鸡坏死性肠炎... 引发肉鸡坏死性肠炎的因素有很多,如鸡舍环境恶劣,长时间使用抗生素,球虫感染,饲料质量不达标等。产气魏氏梭菌是肉鸡坏死性肠炎的主要病原,多发于7~30日龄肉鸡,一般发病率和死亡率都不高,混合感染时死亡率可达30%~40%。肉鸡坏死性肠炎是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其中亚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生长缓慢,生长速度多在23~30日龄明显下降,会影响肉鸡养殖场的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气魏氏 肉鸡 坏死性肠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蛋鸡坏死性肠炎的综合防控
7
作者 杜强 尚冬梅 殷容 《家禽科学》 2025年第8期80-82,共3页
蛋鸡坏死性肠炎是由产气荚膜梭菌引起的一种严重危害蛋鸡的肠道疾病,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存在。该病不仅导致蛋鸡生产性能下降,饲料转化率降低,产蛋量减少,蛋壳质量变差,还对养殖经济效益造成重大损失。随着蛋鸡养殖规模的扩大和集约化程... 蛋鸡坏死性肠炎是由产气荚膜梭菌引起的一种严重危害蛋鸡的肠道疾病,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存在。该病不仅导致蛋鸡生产性能下降,饲料转化率降低,产蛋量减少,蛋壳质量变差,还对养殖经济效益造成重大损失。随着蛋鸡养殖规模的扩大和集约化程度的提高,坏死性肠炎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严重威胁蛋鸡养殖业的健康发展。本文系统探讨了蛋鸡坏死性肠炎的病原学、流行病学、临床症状、诊断方法,并提出了包括优化饲养管理、合理用药、完善生物安全体系等一系列有效的预防和治疗策略,为蛋鸡养殖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有效参考,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坏死性肠炎 蛋鸡 产气荚膜 综合防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中药组合物对肉鸡坏死性肠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8
作者 张慧 冯彤彤 +3 位作者 陈坤 张敏静 王娟弟 王成森 《山东畜牧兽医》 2025年第4期22-23,26,共3页
为研究中药提取组合物对产气荚膜梭菌引起的肉鸡坏死性肠炎的临床抑制效果,本研究将360羽AA肉仔鸡,随机分为6个组,I~V组进行攻毒,I~Ⅲ组添加中药组合物MIC值的1倍量、3倍量、5倍量,连用5 d,Ⅳ组在饲料中添加1 g/kg地美硝唑,出栏后统计... 为研究中药提取组合物对产气荚膜梭菌引起的肉鸡坏死性肠炎的临床抑制效果,本研究将360羽AA肉仔鸡,随机分为6个组,I~V组进行攻毒,I~Ⅲ组添加中药组合物MIC值的1倍量、3倍量、5倍量,连用5 d,Ⅳ组在饲料中添加1 g/kg地美硝唑,出栏后统计体重、成活率、计算料肉比。结果显示,阳性对照组42日龄末重显著低于空白对照组(P<0.05),各用药组均显著高于阳性对照组(P<0.05),且中药中、高剂量组显著高于低剂量组(P<0.05)与西药对照组(P<0.05);42日龄各试验组饲料消耗量无显著差异(P>0.05);阳性对照组料肉比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且中药中、高剂量组显著低于空白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该组合物对肉鸡坏死性肠炎有较好的治疗效果,能有效降低料肉比,提高肉鸡成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提取物 产气荚膜 肉鸡坏死性肠炎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鸡坏死性肠炎的发病原因与防治
9
作者 贾锋军 《养殖与饲料》 2025年第6期109-112,共4页
鸡坏死性肠炎是对养鸡场危害严重的1种细菌性肠道疾病。本病临床特征主要表现为病鸡食欲减退、腹泻,严重时可排出带有恶臭的红色或黑褐色稀便,并导致高死亡率。实验室诊断可通过细菌分离培养、生化鉴定等方法进行确诊。在防治方面,可采... 鸡坏死性肠炎是对养鸡场危害严重的1种细菌性肠道疾病。本病临床特征主要表现为病鸡食欲减退、腹泻,严重时可排出带有恶臭的红色或黑褐色稀便,并导致高死亡率。实验室诊断可通过细菌分离培养、生化鉴定等方法进行确诊。在防治方面,可采用敏感抗菌药物或中草药方剂进行治疗。本文全面概述了鸡坏死性肠炎的病原学、临床症状、诊断方法及防控措施,以期为养殖场提供科学参考,降低该病的经济损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坏死性肠炎 产气荚膜 流行病学 病理变化 诊断方法 防治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鸡坏死性肠炎综合防治
10
作者 孙丽霞 《中国畜牧业》 2025年第9期105-106,共2页
鸡坏死性肠炎又称肠毒血症,是由于病鸡在感染产气荚膜梭菌后引起的,该病最早于1961年在英国被发现和报道,而后在世界各地养殖场均开始发现该病,给养鸡业带来巨大的威胁,据报道,世界各地因暴发鸡坏死性肠炎可以造成约20亿美元的经济损失... 鸡坏死性肠炎又称肠毒血症,是由于病鸡在感染产气荚膜梭菌后引起的,该病最早于1961年在英国被发现和报道,而后在世界各地养殖场均开始发现该病,给养鸡业带来巨大的威胁,据报道,世界各地因暴发鸡坏死性肠炎可以造成约20亿美元的经济损失。该病一旦发生,难以控制,常会造成养鸡场内大批量鸡群发病,损失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坏死性肠炎 产气荚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枯草芽孢杆菌复合微生物制剂对鸡坏死性肠炎的预防效果 被引量:4
11
作者 楚玉婷 朱阳华 +4 位作者 谢长清 程国富 胡薛英 张万坡 谷长勤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75-281,共7页
为了研发有效预防鸡坏死性肠炎(necrotic enteritis,NE)的微生态制剂,选用1日龄817雏鸡120只,随机分为4个处理组,其中,空白对照(Control)组和坏死性肠炎(NE)组(用G型产气荚膜梭菌感染肉仔鸡建立NE模型)饲喂基础日粮、预防1(Prob1)组在... 为了研发有效预防鸡坏死性肠炎(necrotic enteritis,NE)的微生态制剂,选用1日龄817雏鸡120只,随机分为4个处理组,其中,空白对照(Control)组和坏死性肠炎(NE)组(用G型产气荚膜梭菌感染肉仔鸡建立NE模型)饲喂基础日粮、预防1(Prob1)组在基础日粮中添加0.2%的微生物制剂1、预防2(Prob2)组在基础日粮中添加0.2%的微生物制剂2;试验第14~16天Prob1组、Prob2组和NE组肉鸡连续灌胃产气荚膜梭菌(Clos-tridium perfringens,CP),探究在饲料中添加不同的枯草芽孢杆菌复合微生物制剂对该病的预防作用。结果显示:NE组肉鸡体质量低于Control组,试验第17、23天Prob1组、Prob2组体质量显著高于NE组(P<0.05)。NE组肉鸡空肠上皮细胞坏死脱落、绒毛变短、隐窝加深、绒隐比降低,使用枯草芽孢杆菌复合微生物制剂后肉鸡空肠绒毛结构较完整、绒毛长度和绒隐比显著高于NE组。NE组肉鸡空肠黏膜T-SOD、T-AOC、AKP活性低于Control组;试验第17天Prob1组、Prob2组肉鸡空肠黏膜T-AOC、AKP活性显著高于NE组,Prob1组肉鸡空肠黏膜T-SOD活性显著高于NE组;试验第23天,Prob1组、Prob2组肉鸡空肠黏膜T-SOD、T-AOC、AKP活性高于NE组,无显著差异;NE组肉鸡空肠黏膜MDA含量高于Control组,试验第17、23天Prob1组、Prob2组肉鸡空肠黏膜MDA含量低于NE组。NE组肉鸡的肠道紧密连接蛋白CLDN1、ZO-2基因表达量低于Control组,在试验第17天有显著差异;试验第17、23天,Prob1组、Prob2组肉鸡肠道紧密连接蛋白CLDN1、ZO-2基因表达量高于NE组,试验第23天Prob1组、Prob2组ZO-1基因表达量显著高于NE组。研究表明,日粮中添加枯草芽孢杆菌复合微生物制剂可以改善坏死性肠炎鸡的生长发育、提高肉鸡抗氧化能力以及肠道紧密连接蛋白基因表达量,且枯草芽孢杆菌复合微生物制剂1对鸡坏死性肠炎有较好的预防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枯草芽孢杆复合微生物制剂 坏死性肠炎 产气荚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魏氏梭菌引起獭兔急性坏死性胃肠炎的临床病例及救治
12
作者 田淑琴 邓孝廷 陈朝喜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217-219,共3页
依据病兔的临床表现、病理解剖、血液和黏膜涂片检查分析,镜下检查见成对或链状短粗棒状杆排列、有卵圆形芽孢和荚膜的革兰氏阳性菌,拟定为魏氏梭菌引起獭兔急性坏死性胃肠炎。患病兔经肌肉注射5%氟苯尼考注射液,每千克体重0.3 mL,每日1... 依据病兔的临床表现、病理解剖、血液和黏膜涂片检查分析,镜下检查见成对或链状短粗棒状杆排列、有卵圆形芽孢和荚膜的革兰氏阳性菌,拟定为魏氏梭菌引起獭兔急性坏死性胃肠炎。患病兔经肌肉注射5%氟苯尼考注射液,每千克体重0.3 mL,每日1次,连用3 d,隔离治疗;同时对本场健康兔采取饮水预防措施并取得满意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魏氏 獭兔 坏死性肠炎 救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例鸭魏氏梭菌感染导致坏死性肠炎诊治
13
作者 毕艳丽 《饲料博览》 CAS 2021年第12期67-68,共2页
2021年7月份,商丘市梁园区某鸭场多只鸭突然发病,表现为两肢僵硬不能行走、采食量下降、精神沉郁等症状。经临床观察、病理剖检、实验室诊断和流行病学调查,确诊为鸭魏氏梭菌导致的坏死性肠炎。经过药物治疗后疫情得到控制,现对诊治情... 2021年7月份,商丘市梁园区某鸭场多只鸭突然发病,表现为两肢僵硬不能行走、采食量下降、精神沉郁等症状。经临床观察、病理剖检、实验室诊断和流行病学调查,确诊为鸭魏氏梭菌导致的坏死性肠炎。经过药物治疗后疫情得到控制,现对诊治情况进行介绍,以期对鸭魏氏梭菌性坏死性肠炎的防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魏氏梭菌性坏死性肠炎 诊断 治疗 防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酪酸梭菌二联活菌散预防极低出生体质量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112例 被引量:10
14
作者 赵林静 张磊 石计朋 《医药导报》 CAS 2015年第3期350-353,共4页
目的评价酪酸梭菌二联活菌散预防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空白对照的临床试验方法,将232例患儿纳入研究,其中210例完成研究。对照组98例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112例除常规治疗外,加用酪酸梭... 目的评价酪酸梭菌二联活菌散预防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空白对照的临床试验方法,将232例患儿纳入研究,其中210例完成研究。对照组98例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112例除常规治疗外,加用酪酸梭菌二联活菌散,每次0.5袋,bid;摄入活菌量5×10^6CFU·d^-1。均连续治疗7 d。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NEC发生率无明显降低趋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0.471,95%CI:0.196-1.134)。但将发生NEC及死亡的风险作为整体分析,治疗组该风险显著下降(RR:0.438,95%CI:0.196-0.978)。结论酪酸梭菌二联活菌散对早产儿有潜在的益处,可降低NEC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酪酸二联活 极低出生体质量儿 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新生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气荚膜梭菌所致仔猪坏死性肠炎 被引量:2
15
作者 吴雅玲 高其栋 《青海畜牧兽医杂志》 1994年第6期31-34,共4页
产气荚膜梭菌所致仔猪坏死性肠炎吴雅玲,高其栋(青海省畜牧兽医科学院西宁,810003)产气荚膜梭菌(Clostridiumperfrin-gens)也称魏氏梭菌(clostrdiumwelchii),根据该菌产生4种... 产气荚膜梭菌所致仔猪坏死性肠炎吴雅玲,高其栋(青海省畜牧兽医科学院西宁,810003)产气荚膜梭菌(Clostridiumperfrin-gens)也称魏氏梭菌(clostrdiumwelchii),根据该菌产生4种主要毒素(α、β、ε、)的有无,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病 仔猪 坏死性肠炎 产气荚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魏氏梭菌引起肉仔鸡坏死性肠炎的诊治
16
作者 邱玉瑞 白莉 +1 位作者 王海本 游新黄 《新疆畜牧业》 2005年第3期55-55,共1页
关键词 坏死性肠炎 魏氏 2003年6月 诊治 库尔勒市 死亡病例 地面平养 养鸡户 600 病死率 鸡群 日龄 发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梭菌性肠炎的诊断和防治要点分析
17
作者 刘绍峰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 2025年第3期211-213,共3页
猪梭菌性肠炎主要侵害的对象是仔猪,发病急、病程短、致死率高,给予诊断与防治的时间有限。仔猪在感染该病后,会出现严重的腹泻、脱水症状,最急性型与急性型,仔猪为出血性腹泻,对仔猪的肠道系统造成严重的破坏,最终仔猪因脱水、肠道坏... 猪梭菌性肠炎主要侵害的对象是仔猪,发病急、病程短、致死率高,给予诊断与防治的时间有限。仔猪在感染该病后,会出现严重的腹泻、脱水症状,最急性型与急性型,仔猪为出血性腹泻,对仔猪的肠道系统造成严重的破坏,最终仔猪因脱水、肠道坏死、器官衰竭而死亡,对于生猪养殖的危害极大。因此,本文针对该病的病原及流行特点进行了论述,明确病原的传播途径、生存条件,并就诊断与防治的要点进行了具体的分析,以期作为该病治疗与防控工作中的参考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炎 产气荚膜 出血腹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魏氏梭菌引起的疾病——肉鸡坏死性肠炎
18
作者 王喜魁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13年第1期90-90,共1页
是由魏氏梭菌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主要表现为病鸡排出黑色间或混有血液的粪便,病死鸡以小肠后段粘膜坏死为特征。主要侵害2~5周龄地面平养的肉仔鸡,以严重消化不良,生长发育停滞为主要特征。经药敏试验确定用痢菌净、羟氨苄青霉素... 是由魏氏梭菌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主要表现为病鸡排出黑色间或混有血液的粪便,病死鸡以小肠后段粘膜坏死为特征。主要侵害2~5周龄地面平养的肉仔鸡,以严重消化不良,生长发育停滞为主要特征。经药敏试验确定用痢菌净、羟氨苄青霉素等治疗,同时配合小肠球虫病的防治取得良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鸡 魏氏 坏死性肠炎 小肠球虫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酪酸梭菌对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新生鼠肠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3
19
作者 何彦册 贺湘英 +4 位作者 黄永坤 肖群文 李琪 曾洁 张彩营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547-552,共6页
目的探讨酪酸梭菌对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新生大鼠肠组织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及其受体2(VEGFR-2)、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及紧密连接蛋白claudin-2表达的影响。方法将出生48 h的SD新生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对照组及低、中、高剂量... 目的探讨酪酸梭菌对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新生大鼠肠组织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及其受体2(VEGFR-2)、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及紧密连接蛋白claudin-2表达的影响。方法将出生48 h的SD新生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对照组及低、中、高剂量组,每组12只。各组大鼠均以鼠乳代乳品喂养。模型组及低、中、高剂量组定时以缺氧和冷刺激连续3 d,建立NEC模型;低、中、高剂量组在建模的同时分别予酪酸梭菌0.2、0.4、0.8 g/(kg·d)。第4天处死大鼠取肠组织,观察病理变化,免疫组化法检测VEGF、PCNA及claudin-2蛋白表达,RT-PCR法检测VEGFR-2表达。结果各组间的肠组织病理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病理评分高于低、中、高剂量组及对照组,各干预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VEGF、VEGFR-2和紧密连接蛋白claudin-2的表达高于各干预组及对照组,各干预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PCNA表达低于各干预组及对照组,各干预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干预组间VEGF、VEGFR-2、PCNA及claudin-2的表达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EC新生鼠VEGF、VEGFR-2和紧密连接蛋白claudin-2表达增高,PCNA表达降低;补充酪酸梭菌能作用于这些因子而对新生鼠起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酪酸 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增殖细胞核抗原 紧密连接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蛋鸡坏死性肠炎的防制 被引量:1
20
作者 彭子淳 周曙光 +3 位作者 潘保革 王学静 许利军 陈立功 《北方牧业》 2024年第4期30-30,共1页
鸡坏死性肠炎(Necrotic Enteritis,NE)是由A型和C型产气荚膜梭菌引起的以小肠黏膜坏死为主要特征的一种肠道疾病。该病由Parish等于1961年首次报道,此后许多养禽国家都有相关报道。鸡坏死性肠炎可发生于各个季节,但以潮湿炎热季节多发... 鸡坏死性肠炎(Necrotic Enteritis,NE)是由A型和C型产气荚膜梭菌引起的以小肠黏膜坏死为主要特征的一种肠道疾病。该病由Parish等于1961年首次报道,此后许多养禽国家都有相关报道。鸡坏死性肠炎可发生于各个季节,但以潮湿炎热季节多发。据报道,2~5周龄的肉鸡和5周龄以上的蛋鸡对该病易感。近年来,由于抗生素的限制使用,该病发病率逐渐上升,对养鸡业的健康发展带来了较大影响。产气荚膜梭菌可由食物链传入人体,危害公众健康,因此及时防制鸡坏死性肠炎具有公共卫生意义。本文对河北省某蛋鸡场发生的坏死性肠炎病例进行了综合诊断,并提出预防和治疗措施,旨在为有关从业人员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坏死性肠炎 产气荚膜 季节多发 公共卫生意义 肠道疾病 综合诊断 蛋鸡场 公众健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