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34篇文章
< 1 2 7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致病性动物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审批办法
1
《中国动物检疫》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1-3,共3页
关键词 高致病性动物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审批办法 实验活动 资格证书 农业部 动物病原微生物 实验室生物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致病性动物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者样本运输包装规范
2
作者 黄仲康 《中国牧业通讯》 2005年第13期39-39,共1页
关键词 高致病性动物病原微生物 菌种 样本 运输包装规范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致病性动物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审批办法
3
《北方牧业》 2005年第12期7-7,共1页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高致病性动物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的审批工作,根据《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制定本办法。第二条高致病性动物病原微生物的实验室资格、实验活动和运输的审批,适用本办法。第三条本办法...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高致病性动物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的审批工作,根据《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制定本办法。第二条高致病性动物病原微生物的实验室资格、实验活动和运输的审批,适用本办法。第三条本办法所称高致病性动物病原微生物是指来源于动物的、《动物病原微生物分类名录》中规定的第一类、第二类病原微生物。《动物病原微生物分类名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病原微生物 实验室 致病 实验活动 高致病性动物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审批办法 病原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致病性动物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审批办法
4
《河北畜牧兽医》 2005年第7期46-47,共2页
关键词 高致病性动物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审批办法 实验活动 资格证书 农业部 动物病原微生物 实验室生物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致病性动物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者样本运输包装规范 被引量:1
5
《中国动物检疫》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5-5,共1页
关键词 致病 运输包装 动物病原微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部公告《高致病性动物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者样本运输包装规范》
6
《中国兽药杂志》 2005年第8期59-59,共1页
关键词 农业部公告 微生物 致病 运输包装 病原 动物 样本 微生物实验室 生物安全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致病性动物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者样本运输包装规范
7
《湖南畜牧兽医》 2005年第6期39-39,共1页
关键词 运输包装 微生物 致病 样本 病原 动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致病性动物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者样本运输包装规范
8
《湖北畜牧兽医》 2006年第2期4-4,共1页
关键词 运输包装 微生物 致病 样本 病原 动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致病性动物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者样本运输包装规范
9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 2005年第7期20-20,共1页
关键词 微生物 致病 运输包装 样本 病原 动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致病性动物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审批办法
10
《河南畜牧兽医》 2005年第9期42-44,共3页
关键词 生物安全管理 微生物实验室 致病 审批 病原 动物 农业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致病性动物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审批办法
11
《湖北畜牧兽医》 2005年第4期4-6,共3页
《高致病性动物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审批办法》业经2005年5月13日农业部第10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关键词 生物安全管理 微生物实验室 致病 审批工作 病原 动物 安全管理条例 第一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致病性动物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审批办法
12
作者 黄仲康 《中国牧业通讯》 2005年第13期34-37,共4页
2004年11月国务院公布施行《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2005年4月14日根据《国家兽医参考实验室管理办法》的规定农业部公布《首批国家兽医参考实验室名单》,2005年5月24日农业部又公布了《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 2004年11月国务院公布施行《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2005年4月14日根据《国家兽医参考实验室管理办法》的规定农业部公布《首批国家兽医参考实验室名单》,2005年5月24日农业部又公布了《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审批办法》、《高致病性动物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者样本运输包装规范》、《动物病原微生物分类名录》3个与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密切相关的法规。由于篇幅所限,本栏目刊登上述5个法规中除《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的4个,需要参考《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的读者请到“中国牧业通讯网-网上论坛(www.cahb.net/bbs/index.asp)→中国牧业通讯杂志社咨询台→采编部→黄昕”中查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病原微生物 致病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 直辖市人民政府 行政管理部门 非物质生产部门 实验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株H5N6亚型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的遗传演化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13
作者 赵志国 田井满 +4 位作者 李明慧 白晓利 宋兴栋 李雁冰 陈化兰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7-123,共7页
2023年5月本实验室从家禽的监测样品中分离到一株H5N6亚型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HPAIV),命名为A/chicken/Jiangsu/S1/2023(H5N6)株,简称CK/JS/S1/2023(H5N6)株。为进一步了解该病毒的生物学特性,本研究对其进行全基因组的分段PCR扩增与测... 2023年5月本实验室从家禽的监测样品中分离到一株H5N6亚型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HPAIV),命名为A/chicken/Jiangsu/S1/2023(H5N6)株,简称CK/JS/S1/2023(H5N6)株。为进一步了解该病毒的生物学特性,本研究对其进行全基因组的分段PCR扩增与测序分析各基因节段编码的关键氨基酸位点及各基因节段的遗传演化分析,采用Simplot软件分析该病毒全基因组的重配事件,采用交叉血凝抑制试验分析该病毒的抗原性。结果显示,该病毒HA蛋白的裂解位点为PLRERRRKR↓GLF,符合HPAIV的分子特征。关键氨基酸位点分析显示HA蛋白受体结合区域出现S^(133)A和T^(156)A增强病毒与人型受体(α2,6)结合能力的突变;NA蛋白颈部出现了aa59~aa69的缺失;PB1蛋白的D622G、M1蛋白的^(I43)M和T^(215)A及NS1蛋白的I106M,这些位点的突变均可以增强病毒对哺乳动物的致病性。遗传演化分析结果显示,该病毒HA基因属于2.3.4.4b亚分支,NA基因及5个内部基因(PB2、PB1、PA、NP、M)均属于欧亚分支,NS基因属于等位基因A分支(Allele A)。基因重配分析结果显示该病毒是由野鸟源的H5N8和家鸭源的H5N6、H4N6和H3N2AIV形成的一株多元重配病毒。抗原性分析结果显示,该病毒与2.3.4.4b亚分支H5-Re14疫苗株抗原性相匹配。将该病毒以10~1EID_(50)/50μL~10~6EID_(50)/50μL剂量经鼻腔感染小鼠,通过小鼠的存活率和各脏器病毒滴度分析该病毒的致病性。结果显示,感染组小鼠均出现精神沉郁、被毛凌乱、体质量下降等症状,感染该病毒后第4 d开始出现死亡。经计算该病毒对小鼠的半数致死量(MLD_(50))为1.5 log_(10)EID_(50),呈高致病性(MLD_(50)<3 log_(10)EID_(50))。该病毒不经提前适应即可在小鼠的多脏器中有效复制,其在肺脏中的病毒滴度最高,达到7.25 log_(10)EID_(50)/m L。本研究通过对H5N6亚型HPAIV的部分生物学特性研究,为2.3.4.4b亚分支H5亚型HPAI的防控提供数据支持与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5N6亚型 致病禽流感病毒 分子特征 遗传演化 抗原 哺乳动物致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1—2024年全球动物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流行特征及影响
14
作者 刘荣启 邓奇精 +9 位作者 车军 林润昌 林博文 贺萌萌 蔡顺萍 高悦鹏 钟剑锋 王丹竹 罗国强 夏欢 《中国动物检疫》 2025年第7期1-6,共6页
为了解全球动物高致病性禽流感(HPAI)疫情流行情况、流行特征及其影响,在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中国动物卫生与流行病学中心等官方网站,收集2021—2024年全球动物HPAI疫情数据,从空间、时间、群间3个维度进行分析。2021—2024年全球共... 为了解全球动物高致病性禽流感(HPAI)疫情流行情况、流行特征及其影响,在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中国动物卫生与流行病学中心等官方网站,收集2021—2024年全球动物HPAI疫情数据,从空间、时间、群间3个维度进行分析。2021—2024年全球共发生动物HPAI疫情22138起,涉及109个国家和地区,疫情呈现出全球传播特点,流行范围涵盖全球所有大陆地区,欧美地区疫情尤其严重;全球动物HPAI疫情流行趋势呈倒U字形曲线,2022年疫情达到顶峰(8892起),随后逐年下降;疫情的季节性特征依然明显,冬春季高发,夏季减缓;野禽疫情较家禽严重,且禽流感病毒向哺乳动物溢出的趋势加重;引发疫情的病原血清型复杂,包括H5N1、H5N8、H5N5、H7等12种亚型。HPAI疫情严重影响了全球家禽食品供应的稳定性,对全球种禽资源构成了威胁,并加剧了生态系统的不稳定,同时严重威胁公共卫生安全。因此,应加强HPAI疫情防控,强化疫情监测,实施分级分类防控措施,降低其对食品供给、生态、公共卫生等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病禽流感 动物 流行特征 疫情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环境风险探讨 被引量:4
15
作者 彭小红 周海蔚 +2 位作者 龙向宇 张宇峰 张婉月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305-308,共4页
目前,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环境风险评价只针对实验室操作过程产生的三废展开,但病原微生物进入自然环境远远不止这一种途径。分析病原微生物进入自然环境的3种途径:通过实验室产生的三废进入自然环境,被感染的人或动物进入自然环境... 目前,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环境风险评价只针对实验室操作过程产生的三废展开,但病原微生物进入自然环境远远不止这一种途径。分析病原微生物进入自然环境的3种途径:通过实验室产生的三废进入自然环境,被感染的人或动物进入自然环境,在运输、储存、安保等环节,病原微生物样本直接进入自然环境。同时概述了由环境介质进入人体的3种途径。总结出病原微生物从实验室多途径散逸出来到侵入人体的全过程轨迹。最后指出了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环境风险评价应该覆盖实验室运行活动可能产生的所有环境生物污染风险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病病原微生物实验室 生物污染 环境风险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效阻断病原微生物“围攻”的创新防疫模式——实施单元内疫病防治——湖南某村取得防控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成功举措的情况介绍 被引量:1
16
作者 唐耀平 皮绍娣 +5 位作者 宛海芳 唐杰华 刘若愚 周双海 邹金桃 邓星云 《中国动物保健》 2007年第11期115-120,122,共7页
导读:笔者对高致病性猪蓝耳病防治工作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调查,发现了疫情本身的新特点和积极有效的指导及措施缺位,是目前疫病防治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文中提出,本次疫情的暴发,防控工作被动的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应急处置方... 导读:笔者对高致病性猪蓝耳病防治工作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调查,发现了疫情本身的新特点和积极有效的指导及措施缺位,是目前疫病防治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文中提出,本次疫情的暴发,防控工作被动的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应急处置方案不科学,未能及时将其纳入重大动物疫情防治范畴。由于专业主管部门未能及时集成流行病学、预防兽医学、临床兽医学、动物营养学、动物药物学、中兽医学、物流学、公共管理学和经济学等学科专家的智慧,提供一个科学严谨的实施工作方案,使政府在领导这项工作时,难免陷入被动茫然的境地,造成工作重点不突出、面面俱到,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用到了非关键点上,甚至造成了浪费、加速扩大了病毒污染面。高致病性猪蓝耳病防治实践中有一个耐人寻味的现象,就是政府、部门和养殖场(户)互相埋怨,相邻地区互相指责,似乎谁都尽了力,但总合起来的工作效果却不佳。这提示我们务必将动物疫病防治作为一个系统工程来抓,统筹兼顾,只有有关方面各负其责、各司其职、精诚协作,形成强大工作合力,才能打好高致病性猪蓝耳病阻击战。当前必须从探寻、破解疫病流行规律,杜绝病猪异动、控制扩散蔓延,落实基本养殖单元的防治措施、确保基本养殖单元防治工作到位等三个方面紧急应对,并指出应迅速革除目前防治工作中的诸多弊病,建立突发动物疫病防治长效机制,从根本上确保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等突发新疫情能迅速得到预防、控制和扑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疫病防治工作 猪蓝耳病 致病 单元 防控 动物疫病防治 预防兽医学 疫情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物性食品中重要致病微生物的隐性危害 被引量:13
17
作者 崔立 《饲料工业》 2006年第11期46-48,共3页
关键词 致病微生物 动物食品 食品安全问题 食源疾病 发展中国家 危害 世界卫生组织 发达国家 中毒事件 世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务院六部门联手监管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研究
18
《中国牧业通讯》 2005年第13期24-24,共1页
关键词 中国 致病病原微生物研究管理工作 采集管理 实验室生物安全 自我防护 动物防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部发文明确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实验监管措施
19
《河南畜牧兽医(综合版)》 2017年第12期50-50,共1页
根据《条例》等法律法规规定,实验室申请开展高致病性动物痛原微生物实验活动,应取得国家生物安全实验室认可证书且在有效期内,切实具备相应条件和能力,并经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兽医主管部门批准。
关键词 微生物实验 致病 监管措施 生物安全实验室 农业部 病原 文明 法律法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度重视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管理
20
《农业知识(科学养殖)》 2005年第8期56-56,共1页
关键词 致病 微生物管理 病原 国家质检总局 科学技术部 微生物研究 国家林业局 管理工作 农业部 教育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