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跨行政区流域水污染治理的政策博弈及启示 被引量:27
1
作者 李胜 陈晓春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45-49,共5页
环境政策的形成和执行是一个多方博弈的过程,中国的环境治理已进入以利益为核心的政策博弈阶段。通过对流域水污染治理政策博弈的动因分析,我们发现政府间利益冲突的显性化,流域功能区划的不完善,流域资源的准公共产品性质以及环境法治... 环境政策的形成和执行是一个多方博弈的过程,中国的环境治理已进入以利益为核心的政策博弈阶段。通过对流域水污染治理政策博弈的动因分析,我们发现政府间利益冲突的显性化,流域功能区划的不完善,流域资源的准公共产品性质以及环境法治有效性的不足等原因造成了在流域治理中的政策博弈。根据政策博弈模型要构建在流域治理中的合作行为,需要进一步完善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职能,加强对地方政府的监管,减少信息不对称,推动公众环境参与和提高环境法治执行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政区 流域 水污染 治理 政策博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跨行政区划法院的区域治理功能 被引量:11
2
作者 方乐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45-153,共9页
本轮司法体制改革的一个突出现象,便是各种类型的跨行政区划法院的设立。跨行政区划法院的运行实践,具有重要的司法法治意义与社会政治功能:一方面,它不仅有助于在规范区域内司法的同时化解区域内的社会矛盾纠纷,也有助于在破解司法地... 本轮司法体制改革的一个突出现象,便是各种类型的跨行政区划法院的设立。跨行政区划法院的运行实践,具有重要的司法法治意义与社会政治功能:一方面,它不仅有助于在规范区域内司法的同时化解区域内的社会矛盾纠纷,也有助于在破解司法地方主义的同时提升司法的公信力与司法权威。另一方面,它既有助于通过司法机制消解区域内的法治冲突,也有助于运用司法对社会资源和公共利益进行再分配,在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同时强化司法作为一种公共事项处理平台的价值,在实现司法对于区域社会的断裂整合与分歧统一的同时完成司法的区域治理功能。应当说,这种司法治理模式的存在,在更宽广的意义上不仅有助于治理的法治化,也有助于实现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政区法院 司法治理 区域法治 巡回法庭 司法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跨行政区流域污染协同治理的实现路径分析 被引量:7
3
作者 李胜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89-93,共5页
跨行政区流域污染协同治理是对政府主导型、市场自决型和社区自治型治理体系失灵的回应。协同治理机制不是自发实现的,它受到多方因素的制约,各级各地政府之间的利益冲突、企业社会责任的缺失、社会环境监管能力不强、政府组织结构权力... 跨行政区流域污染协同治理是对政府主导型、市场自决型和社区自治型治理体系失灵的回应。协同治理机制不是自发实现的,它受到多方因素的制约,各级各地政府之间的利益冲突、企业社会责任的缺失、社会环境监管能力不强、政府组织结构权力分散和协调能力不强共同构成了跨行政区流域污染协同治理的制约因素。如何克服制约因素带来的负面效应是跨行政区流域污染协同治理能否实现的保障,提出从完善流域生态补偿和区际利益协调、科学设置政府绩效评估指标、强化企业环境污染法律责任追究、健全环境公益诉讼制度和重组流域治理组织结构等方面构建多元主体之间的平衡稳定的协同治理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政区 流域污染 协同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制度分析的跨行政区流域水污染治理绩效优化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李胜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2015年第2期246-250,共5页
[目的]从制度是博弈的规则角度分析影响跨行政区流域水污染治理绩效的症结,旨在为提高流域水环境质量提供规则建议。[方法]通过对《环境保护法》、《水法》、《水污染防治法》相关法律条款和水资源管理体制进行分析,以及对中国水环境质... [目的]从制度是博弈的规则角度分析影响跨行政区流域水污染治理绩效的症结,旨在为提高流域水环境质量提供规则建议。[方法]通过对《环境保护法》、《水法》、《水污染防治法》相关法律条款和水资源管理体制进行分析,以及对中国水环境质量状况进行调查。[结果]条块分割,多头管理,缺乏协调机制的流域管理体制及制度安排已难以适应污水排放量急剧增长和解决日渐频繁的跨区域性流域水污染事件的需要,而环境法制执行力的缺失进一步使嵌入经济和政治双重竞争博弈的地方政府容易采取保护污染企业和转嫁污染等恶性竞争手段,使流域陷入公地悲剧的非理性均衡。[结论]提高跨行政区流域水污染治理绩效需要进一步完善博弈规则设计,提高制度执行力以承诺行动的方式提高中央政策的可信性和有效性,建立"河长制",创新流域产权及完善异地开发补偿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度 行政区 流域 水污染 治理绩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达国家跨行政区治理模式启示 被引量:6
5
作者 陶希东 《行政管理改革》 2015年第4期70-74,共5页
在以京津冀为主的首都经济圈,顺应区域融合化发展的趋势和要求,率先建构有效的跨行政区治理模式,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先导意义。从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视角出发,对西方发达国家的首都跨行政区治理模式,做出比较分析,总结经验,并对... 在以京津冀为主的首都经济圈,顺应区域融合化发展的趋势和要求,率先建构有效的跨行政区治理模式,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先导意义。从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视角出发,对西方发达国家的首都跨行政区治理模式,做出比较分析,总结经验,并对中国首都跨行政区治理提出启示性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津冀协同发展 行政区治理 大伦敦市政府模式 巴黎大区议会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跨行政区水污染治理机制的操作:以江浙边界为例 被引量:1
6
作者 毕亮亮 《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105-109,共5页
以江浙边界水污染治理为例的研究表明.江浙边界水污染治理机制的建立,是我国跨行政区水污染防控管理模式的有效探索。应在保持现有流域管理体制基础上,通过机构和法规等综合性改革,协调现阶段管理体制中不同部门和层级间的矛盾.使... 以江浙边界水污染治理为例的研究表明.江浙边界水污染治理机制的建立,是我国跨行政区水污染防控管理模式的有效探索。应在保持现有流域管理体制基础上,通过机构和法规等综合性改革,协调现阶段管理体制中不同部门和层级间的矛盾.使我国跨行政区水污染治理的更加科学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政区 江浙边界 水污染治理 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与国家区域发展战略 被引量:4
7
作者 刘皛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98-109,共12页
我国区域发展战略的实施,形成了行政区实体性治理与功能区虚体性治理相结合的国家空间治理框架,推动了高等教育治理空间尺度的重构。在以高等教育对口支援、高校异地办学、大学城建设为代表的高等教育跨行政区实践探索中,高等教育的发... 我国区域发展战略的实施,形成了行政区实体性治理与功能区虚体性治理相结合的国家空间治理框架,推动了高等教育治理空间尺度的重构。在以高等教育对口支援、高校异地办学、大学城建设为代表的高等教育跨行政区实践探索中,高等教育的发展不断突破行政区划边界,在空间治理的维度上构建了一种新的秩序,形成了行政区与功能区并存的高等教育治理格局,治理主体及其相互关系也随之发生改变。未来,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如何更好地融入国家区域发展战略,提升高等教育服务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需要进一步打破领域和空间的边界,构建高等教育跨行政区治理格局。治理主体的关系优化是高等教育跨行政区治理的基础,政府应利用国家区域发展的政策契机,以项目制为依托探索纵向分权与横向合作相结合的府际关系优化路径,为高校跨行政区实践提供外部综合环境保障,行业企业通过与高校组建跨区域创新联合体实现产学研的深度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质量发展 区域发展战略 高等教育跨行政区治理 行政区 功能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跨行政区生态环境协同治理的绩效问责过程及镜鉴--基于国外典型环境治理事件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14
8
作者 司林波 裴索亚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6-26,共11页
绩效问责制是国外跨行政区生态环境治理的重要制度工具。整体性和有序性是跨行政区生态环境协同治理绩效问责制的根本特征。制度分析与发展框架(IAD)为跨行政区生态环境协同治理的绩效问责过程提供有效的解释工具,该框架由外部变量、行... 绩效问责制是国外跨行政区生态环境治理的重要制度工具。整体性和有序性是跨行政区生态环境协同治理绩效问责制的根本特征。制度分析与发展框架(IAD)为跨行政区生态环境协同治理的绩效问责过程提供有效的解释工具,该框架由外部变量、行动舞台、相互作用、评估准则和结果产出等五个要素构成。美国、英国和日本等西方发达国家跨行政区生态环境治理形成了地方政府合作、市场化与政府监督相结合、中央政府主导下的跨区域联合等三种各具特色的问责模式。具体到中国而言,要通过加快法制建设,完善生态绩效问责相关配套制度;明晰责任主体,建立统一的跨域治理机构;健全协调机制,推进协调互动过程的优化;完善绩效评估,构建生态责任目标评估机制;注重结果反馈,改进责任目标和优化制度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政区 生态环境 协同治理 绩效问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跨行政区生态环境协同治理绩效问责模式及实践情境--基于国内外典型案例的分析 被引量:9
9
作者 司林波 裴索亚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49-61,共13页
探索跨行政区生态环境协同治理绩效问责的有效模式,对推动我国跨行政区生态环境的良好治理具有重要意义。制度分析与发展框架(IAD)下的行动情境核心分析要素和目标管理理论,为分析跨行政区生态环境协同治理绩效问责过程提供了新视角。... 探索跨行政区生态环境协同治理绩效问责的有效模式,对推动我国跨行政区生态环境的良好治理具有重要意义。制度分析与发展框架(IAD)下的行动情境核心分析要素和目标管理理论,为分析跨行政区生态环境协同治理绩效问责过程提供了新视角。通过应用由制度规则、责任主体、协同执行、结果评估、绩效反馈五个要素构成的分析框架,对国内外典型生态治理案例开展分析,可以归纳国内外跨行政区生态环境协同治理绩效问责的基本模式。研究发现,每一个具体的绩效问责模式都有其特定的问责情境、前提条件和制约因素。因此,在特定问责情境中的跨行政区生态环境协同治理绩效问责具有多元化的路径模式与结果形态,对绩效问责模式的选择不能脱离其特定的情境和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政区 生态环境 协同治理 绩效问责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我国跨行政区河流域水污染治理管理机制 被引量:3
10
作者 平措卓嘎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S1期187-189,共3页
中国水环境的日趋恶化,除了自然原因,更多的来自人为因素,跨行政区水污染就是水环境恶化的重要表征。因流域的整体性和人为行政区划分割间的矛盾、排污的外部不经济性。
关键词 行政区水污染 水污染治理 地方政府 水污染事故 管理机制 水环境恶化 嘉兴市 水污染防治 流域 防控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跨行政区域生态治理要优化动力机制
11
作者 张雪 《领导科学》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0期21-21,共1页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地方政府间合作对区域生态文明建设的作用日益明显。然而,现实中跨行政区生态治理合作面临着理念阻力、体制阻力、机制阻力、技术阻力等诸多障碍,是生态治理难以取得良好效果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 行政区 生态治理 地方政府间合作 优化 生态文明建设 经济社会 阻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跨省区域治理:中国省级政区改革的路径选择 被引量:2
12
作者 陶希东 《理论与改革》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61-64,共4页
本文从分析我国省级政区现状特征及其改革的现实困境出发,探讨了我国省际政区改革的路径选择问题,认为“跨省区域治理”是在现有行政区划与行政管理体制下实现我国省级政区改革的理性选择。基于此一认识,作者提出了我国跨省区域治理的... 本文从分析我国省级政区现状特征及其改革的现实困境出发,探讨了我国省际政区改革的路径选择问题,认为“跨省区域治理”是在现有行政区划与行政管理体制下实现我国省级政区改革的理性选择。基于此一认识,作者提出了我国跨省区域治理的基本方略,主要包括:理念更新、横向合作、区域市场、跨界组织管理等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省级政区 行政区经济 省区域治理 路径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中国省级行政区划改革的思考 被引量:2
13
作者 王宏波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9年第3期101-104,共4页
行政区划设置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政治稳定,关系到国家和地方行政管理的效能,关系到资源科学配置和生产力的合理布局,关系到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随着撤乡并镇、强县扩权等地方行政区划改革的进一步深化,省级行政区划改革的呼声越来越高... 行政区划设置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政治稳定,关系到国家和地方行政管理的效能,关系到资源科学配置和生产力的合理布局,关系到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随着撤乡并镇、强县扩权等地方行政区划改革的进一步深化,省级行政区划改革的呼声越来越高,如何推进省级行政区划改革已成为学术界研究的重要课题。在分析了学术界关于现阶段中国省级行政区划改革问题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笔者认为,创新市制是现阶段中国省级行政区划改革的重点,跨省区域治理是中国省级行政区划改革的必由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省级 行政区划改革 创新市制 省区域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污染区域协同治理边界厘定及规范建构
14
作者 梁嘉铭 宋啸亮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78-189,共12页
土壤污染的隐蔽性、累积性、滞后性、复合性和跨行政区域性,导致土壤污染区域协同治理边界厘定成为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当前,我国土壤污染区域协同治理存在着包括范围边界、主体边界及行为边界在内的多重边界不明的问题,直接影响了土... 土壤污染的隐蔽性、累积性、滞后性、复合性和跨行政区域性,导致土壤污染区域协同治理边界厘定成为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当前,我国土壤污染区域协同治理存在着包括范围边界、主体边界及行为边界在内的多重边界不明的问题,直接影响了土壤污染区域协同治理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以协同治理理论、行政自制理论和有限政府理论作为土壤污染区域协同治理边界厘定的理论基础,提出了健全规范体系、明确范围边界、主体边界和行为边界的具体路径。通过构建行政边界为基础、功能边界为主导、地理边界为辅助的范围边界模式,确立政府主导、市场和公众参与的多元主体“三角协调模式”,以及以必要和相适应为核心逻辑的行为边界明确方法,旨在为土壤污染区域协同治理边界厘定提供科学指导,从而推动跨行政区域土壤污染防治协作的深入发展,实现生态环境质量的持续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界厘定 区域协同治理 土壤污染防治 行政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跨界公共问题治理模式研究——以跨界水污染治理为例 被引量:12
15
作者 张超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40-142,共3页
伴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公共问题的治理日益成为政府职能的重要内容。以跨界水污染治理为例,对跨界公共问题治理的理论和实战模式进行了探讨,提出跨界公共问题治理的五种模式,包括层级治理模式、区域整合模式、府际合作模式、准市... 伴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公共问题的治理日益成为政府职能的重要内容。以跨界水污染治理为例,对跨界公共问题治理的理论和实战模式进行了探讨,提出跨界公共问题治理的五种模式,包括层级治理模式、区域整合模式、府际合作模式、准市场化模式和社会治理模式。当前,我国应实行以府际合作为主导的复合型跨界水污染治理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政区 公共问题 治理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跨界危机治理中的府际合作研究 被引量:26
16
作者 张玉磊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30-140,共11页
在各种因素叠加作用下,跨界成为公共危机常态,这给传统公共危机治理模式带来挑战,需要对其进行跨界治理,而府际合作已成为跨界危机治理的核心议题。然而,当前跨界危机治理中的府际合作面临多重掣肘:"经济人"理性诱发的政府本... 在各种因素叠加作用下,跨界成为公共危机常态,这给传统公共危机治理模式带来挑战,需要对其进行跨界治理,而府际合作已成为跨界危机治理的核心议题。然而,当前跨界危机治理中的府际合作面临多重掣肘:"经济人"理性诱发的政府本位主义导致府际合作受阻;传统科层制强调的专业化分工导致政府部门间合作困难;行政区行政产生的区域分割导致横向地方政府间合作梗阻;行政性分权引发的中央—地方分权模式导致纵向政府间合作不畅。通过理念、体制、机制、法制等层面的革新,可以构建垂直、水平、部门三重互动的府际合作网络,有效化解当前跨界危机治理中的府际合作困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界危机 治理 府际合作 科层制 行政区行政 行政性分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跨区域治理引领未来海洋环境保护新潮流
17
作者 郁志荣 《太平洋学报》编辑部 《太平洋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F0003-F0003,共1页
中国太平洋学会海洋资源管理分会会长、浙江海洋大学教授全永波与叶芳博士合著的《海洋环境跨区域治理研究》,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于2019年4月出版,共计24万多字。导论之后,该书从海洋环境跨区域治理理论分析、我国海洋环境治理沿革现... 中国太平洋学会海洋资源管理分会会长、浙江海洋大学教授全永波与叶芳博士合著的《海洋环境跨区域治理研究》,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于2019年4月出版,共计24万多字。导论之后,该书从海洋环境跨区域治理理论分析、我国海洋环境治理沿革现状与分析、海洋环境跨区域治理制度比较分析、海洋环境跨行政区域治理模式与分析、海洋环境跨国界治理模式与分析、以东海为例海洋环境跨区域治理理论验证与实证分析、海洋环境跨区域治理的制度构建等七个方面阐述海洋环境跨区域治理的构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资源管理 区域治理 海洋环境 中国太平洋学会 行政区 制度构建 理论验证 现状与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泽东流域治理思想管窥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慧芝 《理论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62-65,共4页
毛泽东的流域治理思想可归结为"流域性"系统治理、"跨流域"平衡治理、"多行政区"联合治理。即:流域治理要尊重流域运动规律,进行全方位系统治理,做到"自然-生态-社会"的统筹兼顾;不同流域之间... 毛泽东的流域治理思想可归结为"流域性"系统治理、"跨流域"平衡治理、"多行政区"联合治理。即:流域治理要尊重流域运动规律,进行全方位系统治理,做到"自然-生态-社会"的统筹兼顾;不同流域之间、同一流域干支流之间的"跨流域"的"引水工程",是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的重要途径;打破地方行政分割、从流域大局出发,进行"多行政区"联合治理。这一思想启示我们,在目前的流域治理中,必须确立流域系统意识、打破地方行政区划、走群众路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泽东 流域治理思想 “流域性”系统治理 流域”平衡治理 “多行政区”联合治理 启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略论交通银行按区域设置机构和跨地区经营
19
作者 章子华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1990年第3期83-84,97,共3页
交通银行是改革的产物,其最大特点是股份制、综合性和跨地区。所谓跨地区,就是打破按行政区划建立分支机构的模式,在经济区域的中心城市建立机构,并将其业务辐射到区域内的广大地区。按照这样的设想,交通银行总行建立在东南沿海乃至全... 交通银行是改革的产物,其最大特点是股份制、综合性和跨地区。所谓跨地区,就是打破按行政区划建立分支机构的模式,在经济区域的中心城市建立机构,并将其业务辐射到区域内的广大地区。按照这样的设想,交通银行总行建立在东南沿海乃至全国的经济、金融中心城市上海,同时在全国几大中心城市建立区域性管辖分行,再在各个经济区域内设立若干分支行,从而形成交通银行特有的服务群体和网络。三年的实践证明,按照经济区域设立金融机构适应了经济发展和改革开放的要求,具有明显的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银行 地区经营 区域设置 经济中心城市 经济区域 金融机构 行政区 社会综合体 区域经济 治理整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