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空冷涡及副高后部西南急流共同影响长白县降水分析
1
作者 杨琦 岳宁 +1 位作者 张静 尹峙晗 《农业灾害研究》 2024年第9期142-144,159,共4页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对2023年8月21—22日长白县出现的大到暴雨过程成因进行诊断。结果显示:此次暴雨过程是由高空冷涡、副高外围的西南暖湿气流和低空切变线三者共同作用产生的;200 hPa高空长白县上空处在急流分流区,强烈的辐散作用...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对2023年8月21—22日长白县出现的大到暴雨过程成因进行诊断。结果显示:此次暴雨过程是由高空冷涡、副高外围的西南暖湿气流和低空切变线三者共同作用产生的;200 hPa高空长白县上空处在急流分流区,强烈的辐散作用促进中低层水汽抬升,长白县大部分地区位于急流出口区左侧的强气旋式切变区,气旋式切变强度增加加快大气释放凝结潜热,为长白县此次大雨至暴雨天气过程的发生发展提供了较好的动力条件;低层气流辐合上升,高层气流辐散下沉,高湿区与高能区出现,湿空气与高能量气团相互叠加,低层水汽通量辐合,有利于强降水的发生,两层水汽通量辐合区重叠位置与暴雨区相对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空冷涡 西南急流 水汽输送 水汽辐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次东风带高空冷涡强对流天气对比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沈杭锋 林宏伟 +2 位作者 娄小芬 崔洁 张红蕾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380-1390,共11页
利用常规气象站、自动站、NCEP/NCAR(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国家大气研究中心)的全球预报系统(GFS)分析资料、多普勒雷达和卫星等多种资料,对2015年7月29日和2018年7月14日两次过程对比分析后发现:两次过程在200 hPa上均存在一个东风带... 利用常规气象站、自动站、NCEP/NCAR(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国家大气研究中心)的全球预报系统(GFS)分析资料、多普勒雷达和卫星等多种资料,对2015年7月29日和2018年7月14日两次过程对比分析后发现:两次过程在200 hPa上均存在一个东风带涡旋,500 hPa是类似东风波的系统,850 hPa处于副热带高压环流中,因此这两次过程是在东风带高空冷涡背景下发生的。处于东风带中的涡旋系统与台风、东风波等系统显著不同,其垂直方向上并不深厚,主要位于对流层中上层,湿度较高但温度较低,系统本身不像台风或东风波那样会发生大风、暴雨等强烈天气。2015年7月29日中午在浙闽沿海因海洋、陆地风向风速差异以及高低层之间风向辐合等因素影响下,形成了东、西风之间的中尺度辐合线,随后中尺度辐合线触发或加强了对流天气;而2018年7月14日过程虽然具备了对流潜势,但由于缺乏低层的触发机制,最终没有发生强对流。高层冷涡西进时,冷涡前进方向高层的辐散式旋转特性增强了中低层的上升运动,有助于对流天气加强,这与西风带天气过程有明显差异,会给强对流的预报预警造成较大困难,应特别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空冷涡 强对流 东风带 对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空冷涡影响台风Meranti(1010)北翘路径的集合预报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温典 李英 +1 位作者 魏娜 龚月婷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730-740,共11页
路径突变是台风路径预报中的一个难题。2010年第10号台风Meranti(1010)在台湾岛南部海域西移过程中突然北折,而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CMWF)集合预报对其北翘路径存在较大分歧。选取预报成功与不成功两组集合成员各8例,对比分析台风Mera... 路径突变是台风路径预报中的一个难题。2010年第10号台风Meranti(1010)在台湾岛南部海域西移过程中突然北折,而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CMWF)集合预报对其北翘路径存在较大分歧。选取预报成功与不成功两组集合成员各8例,对比分析台风Meranti路径变化的主要原因。结果表明:(1)一个来自热带对流层上部槽的切断高空冷涡(UTCL)是该台风路径变化的一个重要影响系统。Meranti北翘路径跟它与UTCL的南北向耦合有关;(2)UTCL通过改变台风上层的环境气流影响台风引导气流。在UTCL移至台风北部过程中,台风的偏南风引导气流明显加强,有利于其路径北翘;(3)UTCL对台风Meranti北翘路径的影响还与其自身结构有关。水平环流宽且气旋性涡旋向下垂直伸展更深的UTCL对台风路径变化影响更明显;(4)位涡倾向方程的诊断分析表明,在TC与UTCL南北向耦合过程中,台风北部的正位涡水平平流项输送显著,有利于台风向北运动,且UTCL影响下产生的非对称风场在其中起主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空冷涡 北翘 台风Meranti 集合预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空冷涡背景下飞机积冰特征和机制的探测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孙艳辉 张波 +6 位作者 刘伟 刘长立 黄文震 刘正会 包兴华 寿绍文 孙鹏飚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972-984,共13页
飞机结冰可能引发严重飞行事故。为了了解飞机在冷涡背景下自然结冰的特征和机制,2021年5月,内蒙古呼伦贝尔市人工增雨作业人员使用Y-12运输机在高空冷涡天气系统中进行了7个架次飞机结冰探测试验,其中出现中度和重度飞机积冰各2个架次... 飞机结冰可能引发严重飞行事故。为了了解飞机在冷涡背景下自然结冰的特征和机制,2021年5月,内蒙古呼伦贝尔市人工增雨作业人员使用Y-12运输机在高空冷涡天气系统中进行了7个架次飞机结冰探测试验,其中出现中度和重度飞机积冰各2个架次,对飞机积冰探测的环境气象条件进行了讨论,着重分析了5月31日2个架次重度飞机积冰过程取得的DMT粒子测量数据。结果表明:飞机平飞海拔高度为3.5~4.2 km,环境温度为-8~-4℃时,重度飞机积冰出现在冷涡东南部水汽饱和区中;测量的过冷水含量在高值时段的平均值达到0.25~1.04 g·m^(-3),平均有效直径为15~100μm的粒子浓度显著偏高,达到100~200个·cm^(-3),高浓度的过冷水含量导致飞机外壳出现瞬时快速积冰。简述了高空冷涡东南象限航线上的云层粒子图像和云粒子增长方式,讨论了高空冷涡东南象限的大气结冰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空冷涡 飞机结冰 液态水含量 云粒子浓度 云滴平均有效直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空冷涡对台风烟花(2106)路径的影响 被引量:5
5
作者 王海平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586-597,共12页
2021年台风烟花(2106)移动路径复杂,经历多次移动方向和速度的异常变化,数值模式及主观综合预报对其路径预报均误差较大,模式对120 h预报误差最大达到400~800 km。通过研究导致模式对初次登陆时间及位置预报出现明显偏差的原因发现,高... 2021年台风烟花(2106)移动路径复杂,经历多次移动方向和速度的异常变化,数值模式及主观综合预报对其路径预报均误差较大,模式对120 h预报误差最大达到400~800 km。通过研究导致模式对初次登陆时间及位置预报出现明显偏差的原因发现,高空冷涡的存在有利于副热带高压东退,使得影响台风烟花的引导气流减弱,移速明显减慢,24 h平均移动速度仅为3.6 km·h^(-1)。随着副热带高压的继续北抬减弱,高空冷涡减弱后的西风槽前偏南气流引导是台风烟花移动路径出现明显偏北分量、登陆浙北地区的重要原因。通过对确定性预报和集合预报分析发现,数值模式对高空冷涡的预报仍存在较大误差和不确定性,是导致台风烟花路径预报误差较大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风烟花(2106) 北折路径 高空冷涡 模式误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空冷涡形势下一次雷暴大风过程的诊断分析 被引量:6
6
作者 李帆 罗静静 《现代农业科技》 2022年第1期178-181,共4页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雷达产品及自动气象站资料,对2020年4月12日发生在舟山地区的一次雷暴大风过程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本次过程是一次由500 hPa横槽转竖后引导弱冷空气补充南下并与低层暖湿气流交汇的环流形势引发的强天气过程。温...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雷达产品及自动气象站资料,对2020年4月12日发生在舟山地区的一次雷暴大风过程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本次过程是一次由500 hPa横槽转竖后引导弱冷空气补充南下并与低层暖湿气流交汇的环流形势引发的强天气过程。温度平流带来上冷下暖的不稳定层结,冷平流向下渗透带来能量传递而产生垂直运动,高空动量下传是本次大风发生的关键。上下干、中层湿的配置对雷暴大风十分有利,强风速切变对强天气有触发作用,而地面辐合线的发展和移动是本次过程的触发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空冷涡 强对流天气 雷暴大风 诊断分析 浙江舟山 定海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空冷渦舆渤海低壓 被引量:1
7
作者 王彬华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55年第1期12-33,共22页
目次一、渤海低壓與高空冷渦活動1.地形與冷渦活動下的天氣形勢甲、地形的影響作用乙、高空天氣形勢2.低壓與冷渦的活動路徑甲、冷槽冷渦與急行冷渦乙、渤海低壓路徑及其舆東北槽的關係3.急行冷渦的垂直構造二、冷渦與低壓結合作用下的... 目次一、渤海低壓與高空冷渦活動1.地形與冷渦活動下的天氣形勢甲、地形的影響作用乙、高空天氣形勢2.低壓與冷渦的活動路徑甲、冷槽冷渦與急行冷渦乙、渤海低壓路徑及其舆東北槽的關係3.急行冷渦的垂直構造二、冷渦與低壓結合作用下的天氣4.冷渦雷暴的分佈和性質甲、東北槽舆雷暴分佈乙、冷渦作用下的雷暴性質丙、低壓與冷渦雷暴的活動關係5.冷渦與沙暴天氣甲、冷渦結構與沙暴乙、渤海低壓興沙暴天氣的分佈6.渤海地壓和東北槽結合作用下的大風區域東亞天氣型式上,高緯度西伯利亚地區常常出現冷性低槽,低槽裏又往往生成冷渦,若果冷渦結合冷性低槽(?)西伯利亞貝加爾湖附近很快地移到我國東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伯利亚 渤海南岸 黄海 雷暴天 日本海 地形 北槽 沙暴 白山 高空冷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413号台风“贝碧嘉”预报与实况偏差分析
8
作者 李觉非 乐方琼 +1 位作者 姚懿芸 徐少轩 《现代农业科技》 2025年第15期75-82,共8页
2413号台风“贝碧嘉”是2024年影响舟山的第2个台风,其风雨分布不均匀,导致预报出现较大偏差。利用常规气象站观测资料、雷达反射率产品和ERA5再分析资料等,对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高空环境场中引导气流以及不同的天气系统对台风“... 2413号台风“贝碧嘉”是2024年影响舟山的第2个台风,其风雨分布不均匀,导致预报出现较大偏差。利用常规气象站观测资料、雷达反射率产品和ERA5再分析资料等,对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高空环境场中引导气流以及不同的天气系统对台风“贝碧嘉”路径的影响显著,其中副热带高压南侧和西侧所产生的东南气流起主要引导作用,西北太平洋上的高空冷涡有削弱、北抬的作用。(2)台风临近时水汽通量增强,但整体影响范围小;水汽通量散度低层为负值,高层为正值,对流条件好,但整体偏北,导致台风降水南北偏差大。(3)实况路径相对预报偏北,移动速度偏慢,导致舟山风速大值区偏北。(4)相对于其他全球主要台风预报机构,CMA全球模式和EC对台风“贝碧嘉”的雨量预报与实况偏差、变动较小;在风力预报方面,EC预报的量级与实况偏差最小,但是对南部低风速区的预报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风 “贝碧嘉” 高空冷涡 预报偏差 风雨实况 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冷涡影响下的两次对流天气对比分析
9
作者 王晓云 《内蒙古农业科技》 2011年第6期88-90,共3页
对2010年7月16日和2011年7月15日两次冷涡位置相似,造成的天气不尽相同的冷涡天气过程,从环流背景、物理量场、卫星云图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高空冷涡和低层中尺度切变是主要影响系统;由于中低层温度场配置不同、低层切变位置不同、导... 对2010年7月16日和2011年7月15日两次冷涡位置相似,造成的天气不尽相同的冷涡天气过程,从环流背景、物理量场、卫星云图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高空冷涡和低层中尺度切变是主要影响系统;由于中低层温度场配置不同、低层切变位置不同、导致天气不同;强对流天气与SI指数的负值区、K指数大值区及CAPE的高值区有较好的对应关系;卫星云图上是一个边缘整齐光滑的对流积雨云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空冷涡 环流背景 物理量 卫星云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6-2021年山东省大风时空分布特征分析
10
作者 李昱薇 杨成芳 +2 位作者 傅刚 朱晓清 鄢珅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3-32,共10页
本文利用2016—2021年山东省1886个气象观测站逐时大风观测资料和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提供的ERA5客观再分析资料,分析了山东省大风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6年间山东省年均有1476个气象观测站出现8级以上大风,春季大风约占全年的40.... 本文利用2016—2021年山东省1886个气象观测站逐时大风观测资料和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提供的ERA5客观再分析资料,分析了山东省大风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6年间山东省年均有1476个气象观测站出现8级以上大风,春季大风约占全年的40.1%,每日10—17时时间段大风天气年均超过1000站次,14时前后大风频率最高,偏北大风约占79.3%,北西北(NNW)方向最多。山东省北部沿海地区大风出现频率最高,站均30次以上,南部沿海地区和鲁中山区大风站均10~30次。6年间全省发生瞬时风力13级以上的共有14个站,12级以上的共有64个站,其中雷暴大风占据主导,最大风速为章丘站的39.9 m/s。系统性大风以爆发性气旋大风为主,大风分布与其移动路径及低压中心强度密切相关。高空冷涡是雷暴大风的主要影响系统,其中东北冷涡影响下大风次数占比达63.6%;低槽系统影响的大风发生次数次之,槽前型和槽后型天气系统对山东强对流天气影响机理不同。本文研究结果为山东大风天气的精细化预报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风 系统性大风 雷暴大风 爆发性气旋 高空冷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0116号台风异常移动路径分析 被引量:8
11
作者 项续康 陆文杰 刘征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34-36,57,共4页
0116号台风 (百合 )生成地点偏北 ,维持时间较长 ,移动路径异常。影响移动路径的因素很多 ,有引导气流、双台风和高空冷涡等。作者主要利用GMSIR卫星云图 ,结合常规资料对 0
关键词 台风 移动路径 卫星云图 引导气流 双台风 高空冷涡 天气过程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0908号台风“莫拉克”异常路径及其对台湾海峡两岸强降水的影响 被引量:6
12
作者 刘爱鸣 高珊 《台湾海峡》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51-157,共7页
应用常规资料,结合雷达、卫星云图和其他观测资料,分析了0908号台风"莫拉克"异常路径及其对台湾海峡两岸强降水的影响.结果表明:(1)500 hPa欧亚中高纬度为两槽一脊的形势和东北区域大范围的正变高使副热带高压加强西伸,以及0... 应用常规资料,结合雷达、卫星云图和其他观测资料,分析了0908号台风"莫拉克"异常路径及其对台湾海峡两岸强降水的影响.结果表明:(1)500 hPa欧亚中高纬度为两槽一脊的形势和东北区域大范围的正变高使副热带高压加强西伸,以及0909号热带气旋"艾涛"前身低压阻挡了副热带高压南落的共同作用,使"莫拉克"台风前期向偏西方向移动.(2)高空冷涡提供了有利于热带低压维持和发展的动力条件,热带低压的维持又对"莫拉克"的移动造成影响.(3)冷空气持续南下造成副热带高压减弱,并且在"莫拉克"台风北侧形成稳定低能区;高空冷涡引起其北侧中高层高度下降和东风引导气流减弱;在弱环流和多热带气旋的环境场下,以及热带风暴"天鹅"(0907号)、"艾涛"对"莫拉克"台风的反方向作用力等因素的综合作用,是"莫拉克"台风在台湾海峡移速异常缓慢的原因.(4)"莫拉克"台风在台湾海峡滞留时间长,其北侧强偏东风和南侧强西南风带来充沛的水汽,及迎风坡辐合抬升所产生的中小尺度系统是造成闽北、浙南和台湾岛南部强降水持续时间长、累计雨量大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气象学 热带气旋 异常路径 冷空气 高空冷涡 强降水 海峡两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台风“海高斯”和“天鸽”快速加强成因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3
13
作者 周冠博 董林 +1 位作者 吕心艳 柳龙生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85-298,共14页
利用欧洲中心ERA-Interim逐6 h再分析资料和国家气象中心提供的逐小时台风业务资料,对比分析了2020年第7号台风“海高斯”和2017年第13号台风“天鸽”的环流形势和强度结构特征,发现二者的尺度都比较小;生成的时间和移动路径比较相似;... 利用欧洲中心ERA-Interim逐6 h再分析资料和国家气象中心提供的逐小时台风业务资料,对比分析了2020年第7号台风“海高斯”和2017年第13号台风“天鸽”的环流形势和强度结构特征,发现二者的尺度都比较小;生成的时间和移动路径比较相似;并且都出现了近海快速加强的过程。从对比分析来看,造成两个台风近海快速加强的共同原因主要有海温异常偏高、环境风的垂直切变较小以及有利的高低层环流配置等,而造成两个台风近海快速加强的不同原因也较为显著,分别从位涡垂直分布、涡度收支和涡度拟能等方面进行诊断分析,得到一些有利于台风强度快速增长的不同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速加强 海温 高空冷涡 涡度收支 涡度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鲁中山区一次雷雨大风天气过程分析 被引量:3
14
作者 张艳 张杰 边智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10年第10期101-103,106,共4页
对2010年4月26日鲁中山区的一次雷雨大风天气过程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高空冷涡较深厚,冷涡后部冷空气势力强,有阶梯槽结构,易于冷空气快速南下;在冷锋前后,变压明显,变压梯度大。与变压梯度相关的变压风是造成本次大风的重要因素... 对2010年4月26日鲁中山区的一次雷雨大风天气过程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高空冷涡较深厚,冷涡后部冷空气势力强,有阶梯槽结构,易于冷空气快速南下;在冷锋前后,变压明显,变压梯度大。与变压梯度相关的变压风是造成本次大风的重要因素。850hPa在华北到山东、鲁东南有两支明显风速带存在,风速大,山东中部处于强下沉气流前沿,表明较大动量的高空干冷空气下沉,同时也造成较大的动量下传。高空冷涡西南部的干冷空气与近地面太阳晴空辐射增温的共同作用,为强对流的产生提供了激发机制。雷达回波上出现弓形回波是引起地面雷雨大风的重要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中山区 雷雨大风 大风天气 冷空气 高空冷涡 变压梯度 重要因素 重要标志 诊断分析 下沉气流 天气过程 梯度相关 山东中部 雷达回波 激发机制 共同作用 弓形回波 辐射增温 风速 动量下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次由“列车效应”造成的致洪暴雨分析研究 被引量:42
15
作者 柯文华 俞小鼎 +4 位作者 林伟旺 黄二龙 管习权 黄天宋 杨新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552-560,共9页
2010年6月25日在粤东南部地区发生了超历史纪录的强降水过程。利用MICAPS 3.1软件系统、多普勒雷达及中尺度地面自动加密观测站等资料进行分析表明:深厚的高空冷涡位置偏南,移动缓慢是造成此次极端降水的直接影响系统。有组织排列的多... 2010年6月25日在粤东南部地区发生了超历史纪录的强降水过程。利用MICAPS 3.1软件系统、多普勒雷达及中尺度地面自动加密观测站等资料进行分析表明:深厚的高空冷涡位置偏南,移动缓慢是造成此次极端降水的直接影响系统。有组织排列的多单体风暴活动、地面准静止锋及其前方锋前暖区内出现的中尺度辐合长时间维持,是形成"列车效应(Train Effect)"的主要原因,降水回波沿东北—西南向排列的地面总能量中心移动,特殊的地形作用促使"列车效应"形成。反射率因子图上显示强降水回波具有低质心结构且垂直发展旺盛,具有"牛眼"结构特征的速度图上表明了强盛的低空西南急流存在。由于"大风核"存在,造成中小尺度次级垂直环流,并且这些次级环流有规则的排列,这可能是"列车效应"形成和维持的主要原因。在上述研究基础上提出了此次"列车效应"暴雨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气形势 高空冷涡 列车效应 极端降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南持续暴雨 洪涝灾害严重 华北阵雨频繁 雨量多气温高 被引量:5
16
作者 饶晓琴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117-123,共7页
关键词 暴雨 洪涝灾害 西南季风 高空冷涡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次爆发性东海低压发展引起的海上强风分析 被引量:5
17
作者 项素清 《海洋预报》 2007年第4期20-25,共6页
2006年6月1日受突然发展的东海低压影响,舟山全市普降暴雨或大暴雨,舟山沿海出现9~11级东到东北大风。通过分析发现:台湾附近的地面倒槽在华南沿海西南气流的引导下北抬,到舟山海域正好遇上高空深厚的低涡东移,高、低空系统的垂直耦合... 2006年6月1日受突然发展的东海低压影响,舟山全市普降暴雨或大暴雨,舟山沿海出现9~11级东到东北大风。通过分析发现:台湾附近的地面倒槽在华南沿海西南气流的引导下北抬,到舟山海域正好遇上高空深厚的低涡东移,高、低空系统的垂直耦合是地面低压发展的关键;中低层的强温度平流造成抬升运动,产生降水并释放潜热,也是低压发展不可或缺的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海低压 高空冷涡 温度平流 垂直耦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葫芦岛市一次短时暴雨过程的中尺度特征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孟振雄 唐帅 李明慧 《农技服务》 2016年第12期1-3,共3页
利用欧洲中心再分析资料、朝阳多普勒雷达资料以及葫芦岛市自动气象站观测资料,对2014年9月20日发生在葫芦岛的一次短时暴雨过程的中尺度特征进行分析,发现:本次极端短时暴雨过程,是发生在高空冷涡控制下,700h Pa槽后干冷气团叠加在850h... 利用欧洲中心再分析资料、朝阳多普勒雷达资料以及葫芦岛市自动气象站观测资料,对2014年9月20日发生在葫芦岛的一次短时暴雨过程的中尺度特征进行分析,发现:本次极端短时暴雨过程,是发生在高空冷涡控制下,700h Pa槽后干冷气团叠加在850h Pa暖湿气团上、在地面倒槽前部偏南气流区内产生的一次强对流天气;通过中尺度对流云团的分析可以发现中尺度云团主要是在冷涡后部西北气流和底部偏南气流下生成发展,其演变过程与葫芦岛的降水有密切关系;通过对各种雷达产品的分析,发现连山站强降水主要是受一条带状回波影响,该回波内有中小尺度辐合,产生强烈上升运动,引发短时强降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雨 雷达 高空冷涡 TB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呼伦贝尔市2021年3月15日大风天气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刘娜 苗春艳 《农业灾害研究》 2022年第7期57-59,共3页
利用常规气象资料分析了呼伦贝尔市2021年3月15日一次明显的大风天气过程,结果表明:高空深厚的强冷空气为大风提供了背景条件,地面强的锋区和密集的气压梯度为大风提供了动力条件,次级环流加强动量下传作用,提高了地面风速。
关键词 大风 高空冷涡 蒙古气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锡林郭勒盟2017年5月3日沙尘暴天气过程浅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段慧霞 《南方农业》 2018年第5期119-120,共2页
2017年5月3—4日,锡林郭勒盟出现了沙尘暴、扬沙天气。基于此,结合地面气象要素、环流形势、物理量等方面综合分析此次沙尘暴过程,结果得出:沙尘暴发生前后,地面气象要素变化明显,午后地面出现强烈增温,大气层结不稳定度增大,促使高空... 2017年5月3—4日,锡林郭勒盟出现了沙尘暴、扬沙天气。基于此,结合地面气象要素、环流形势、物理量等方面综合分析此次沙尘暴过程,结果得出:沙尘暴发生前后,地面气象要素变化明显,午后地面出现强烈增温,大气层结不稳定度增大,促使高空动量下传形成大风,具备发生沙尘天气的动力和热力条件;高空冷涡与强锋区是触发沙尘暴的重要动力机制,蒙古气旋是此次过程的主要影响天气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结不稳定 蒙古气旋 高空冷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