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论高校德育教师人格的矛盾及其文化超越
被引量:5
- 1
-
-
作者
李英林
-
机构
吉林农业大学人文学院
-
出处
《黑龙江高教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83-85,共3页
-
文摘
文章从高校德育教师人格矛盾现状的现实呈现入手,解析了高校德育教师人格矛盾的文化成因,探寻了高校德育教师人格超越的文化路径。
-
关键词
高校德育教师
人格
矛盾
文化
-
分类号
G645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
-
题名伦理学视野下的高校德育教师评价体系建设
被引量:1
- 2
-
-
作者
董丽红
赵志勇
-
机构
通化师范学院政法学院
吉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
出处
《黑龙江高教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98-100,共3页
-
文摘
在高校教育中,德育教师是学生思想道德发展的主要指引者,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关键一环。因此,加强对高校德育教师评价体系建设,督促德育教师不断提升其教学水平就显得非常重要。文章从伦理学的视角出发,对高校德育教师评价体系进行了阐释,进而提出了相应的构建途径。
-
关键词
伦理学
高校德育教师
评价体系建设
-
分类号
G641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
-
题名论高校德育教师的素养结构与示范作用
被引量:4
- 3
-
-
作者
卢丽华
-
机构
浙江丽水职业技术学院
-
出处
《职教论坛》
2004年第18期55-56,共2页
-
文摘
大学生思想品德的提高,德育教师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高校德育教师的素养结构与道德表现实际上可能成为学生当前与未来道德生活的样板,一种道德教育的隐性课程.一般说来,德育主体教师的素养结构应由三个基本纬度构成道德素养、专业素养和教育素养.……
-
关键词
道德教育
教育信念
学校
本体性
学堂
高校德育教师
隐性德育课程
德育主体
-
分类号
G71
[文化科学—职业技术教育学]
-
-
题名高校德育教师价值取向的矛盾及其文化分析
被引量:1
- 4
-
-
作者
李英林
-
机构
吉林农业大学人文学院
-
出处
《黑龙江高教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75-78,共4页
-
基金
吉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项目"文化视域下高校德育教师矛盾困惑的超越研究"(编号:2009年第208号)成果之一
-
文摘
文章以文化为视角对高校德育教师价值取向的矛盾进行了分析与研究。主要阐释了高校德育教师价值取向的矛盾现状,解析了高校德育教师价值取向矛盾的文化成因。
-
关键词
高校德育教师
矛盾
价值取向
文化
-
分类号
G645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
-
题名高校德育教师专业化:基于文化全球化视角的解析
被引量:2
- 5
-
-
作者
杨红英
-
机构
韶关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
-
出处
《理论月刊》
2008年第11期183-185,共3页
-
文摘
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对高校德育教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提高德育教师专业化水平成为强化德育实效的关键。在全球化的语境下,以文化的视角去解读和分析这一问题,要承担起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这一重任,完成社会转型期引领文化价值观的嬗变这一历史使命,高校德育教师必须向专业化发展。高校德育教师要顺利实现个人的专业化发展,关键在于建立专业自我,通过不断的学习与探究,拓展其专业内涵,提高并增强自己的课程文化反思力。
-
关键词
高校德育教师
专业化
文化全球化
-
分类号
G641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
-
题名论高校德育教师角色的时代转换
被引量:1
- 6
-
-
作者
王娟
-
机构
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
出处
《理论月刊》
2006年第11期186-188,共3页
-
文摘
本文认为信息时代高校德育教师角色应实现三个转换,即在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方面,要从权威者向对话者转换;在教师和教材教法的关系方面,要从遵从型向创造型转换;对于教师自身的发展要求来说,要从单一性的讲授者向更丰富的角色转换。
-
关键词
信息时代
高校德育教师
角色转换
-
分类号
G4
[文化科学—教育技术学]
-
-
题名高校德育教师挫折心理成因分析及解决办法
- 7
-
-
作者
张薇
-
机构
鲁迅美术学院
-
出处
《现代教育管理》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96-98,共3页
-
文摘
高校德育教师挫折心理成因分析及解决办法鲁迅美术学院张薇在我国改革开放这一新的历史时期,高校德育工作的主体──德育教师发生了许多新的心理反应,其中之一便是较重的挫折心理反应。改革开放是一场极其深刻的革命,它给社会带来了空前广泛而巨大的影响,使德育教师心...
-
关键词
高校德育教师
挫折心理
高校德育工作
成因分析
工作环境
价值观
疏离感
价值取向定位
学校德育
德育环境
-
分类号
G443
[哲学宗教—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
-
题名从“法轮功”现象看高校德育误区
- 8
-
-
作者
李敏
-
机构
四川师院政法系
-
出处
《中共四川省委省级机关党校学报》
1999年第4期18-20,共3页
-
文摘
近年来,“法轮功”打着科学的旗号,以练功为手段,以所谓“度人”为目的,蛊惑人心,蒙骗群众,祸国殃民。党中央采取了坚决的措施,取缔了“法轮功”,切除毒瘤,肃清其思想影响。
-
关键词
“法轮功”
高校德育教师
误区
德育工作者
德育教育
李洪志
德育客体
受教育者
道德主体
学历结构
-
分类号
G641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
-
题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视频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被引量:5
- 9
-
-
作者
杨晓兵
-
机构
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
出处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44-46,共3页
-
文摘
视频教学适合班级规模大、学生人数多的授课环境,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课堂气氛不活跃,教学方式单一枯燥的弊端,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得到广泛应用。但在教学实践中出现视频材料内容陈旧、枯燥,以播放视频代替理论讲解,视频材料与理论知识不衔接等问题,冲淡和影响了视频在思政课教学中的效果。要解决好这些问题,首先,教师选择的视频要具有时效性、针对性和趣味性;其次,在组织教学过程中,要播评结合,师生互动;另外,教师也需要掌握一些必要的电脑知识。
-
关键词
思想政治理论课
视频材料
教学方式
高校德育教师
-
分类号
G641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
-
题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主体性缺位及对策思考
被引量:7
- 10
-
-
作者
王东红
季亚男
-
机构
大连医科大学社会科学与管理科学学院
大连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
出处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8年第4期352-356,共5页
-
文摘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是高校德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根本任务就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使其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完成这一任务的关键就是解决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主体性问题。目前,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存在着教师和学生两个主体性缺位问题。要想切实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独特作用,就必须强化教与学双重主体性,既要强化教师的主体性,又要强化学生的主体性,并进一步协调教与学两个主体之间的平等互动关系。
-
关键词
思想政治理论课
高校德育教师
大学生
主体性
-
Keywords
course of ideological/political theory
higher education moral teachers
students
subiectivitv
-
分类号
G641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