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9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急性支气管炎患者C反应蛋白清除率及其与气道高反应性的相关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徐伟 程继夏 +1 位作者 李洁 张华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02-511,共10页
目的:探究急性支气管炎患者C反应蛋白清除率(C-reactive protein clearance rate,CRPc)与气道高反应性(airway hyperresponsiveness,AHR)的相关性,以期为临床诊断急性支气管炎患者AHR程度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3年6月泸... 目的:探究急性支气管炎患者C反应蛋白清除率(C-reactive protein clearance rate,CRPc)与气道高反应性(airway hyperresponsiveness,AHR)的相关性,以期为临床诊断急性支气管炎患者AHR程度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3年6月泸州市中医医院收治的急性支气管炎患者182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AHR程度不同将患者分为A组:轻度(n=67)、B组:中度(n=59)、C组:重度(n=56)。采用1∶1倾向性匹配的方法调整患者资料的均衡性。所有患者均进行肺部检查,采集患者清晨空腹血,应用ELISA法检测患者血清指标,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水平分别于患者入院24 h内及治疗后3、5、7 d检测,通过计算获得相应的CRPc。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CRPc与AHR程度的相关性,分析影响AHR程度的临床因素,构建相应预测模型并进行评价。结果:3组治疗前各项指标无统计学差异。治疗后3组患者1 s用力呼气容积(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the first second,FEV 1)/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FVC)、每分钟最大通气量(maximum voluntary ventilation,MVV)、γ-干扰素(interferon-γ,IFN-γ)、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和FEV 1下降20%激发剂累计含量(provocation dosage when FEV 1 is reduced by 20%,PD 20 FEV 1)水平升高,CRP、人软骨糖蛋白39(human cartilage glycoprotein 39,YKL-39)和白三烯E4(leukotriene E4,LTE4)水平降低,改善效果显著,且A组患者一秒率(FEV 1/FVC)、MVV、IFN-γ、IL-10、PD 20 FEV 1水平高于其他2组,CRP、YKL-39、LTE4水平低于其他2组,改善效果较好。3组患者的CRPc-7分别为(70.66±14.85)%、(60.55±15.52)%和(48.24±14.47)%,A组患者CRPc显著高于其他2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RPc-3(OR=0.85,95%CI:0.69~0.87)、CRPc-5(OR=0.92,95%CI:0.77~0.95)、CRPc-7(OR=0.96,95%CI:0.89~0.98)与患者AHR程度存在相关性。YKL-39和LTE4是患重症AHR的危险因素(OR>1),CRPc-3、CRPc-5、CRPc-7、IFN-γ和PD 20 FEV 1是患重症AHR的保护因素(OR<1),7个因素对预测患者为重症AHR均具有较高的价值,但是联合检测的预测价值最高。联合以上7个因素构建的模型:Logit(P)=-2.036-0.449(CRPc-3)-0.507(CRPc-5)-0.114(CRPc-7)-0.464(IFN-γ)+0.449(LTE4)+0.622(YKL-39)-0.200(PD 20 FEV 1)。当P=0.90时,约登指数最高,预测效果最好,预测准确度为83.10%,灵敏度为93.71%,特异度为78.52%。结论:轻度AHR患者CRPc高于中度及重度AHR患者。患者CRPc-3、CRPc-5、CRPc-7与AHR程度存在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炎 C反应蛋白 C反应蛋白清除率 气道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高血压颈动脉粥样硬化、肱动脉内皮功能与内皮素1、C-反应蛋白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19
2
作者 张俊 罗开良 +6 位作者 刘增长 殷耀辉 佘强 淡学川 邓昌明 胡容 吕湛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288-291,共4页
目的 :研究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大动脉粥样斑块、内皮功能与内皮素 1和C 反应蛋白的关系。  方法 :选择 10 9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 ,其中男性 5 6例 ,女性 5 3例 ,平均年龄 (60 8± 6 2 )岁。应用B型超声对所有病例颈动脉、肱动脉进... 目的 :研究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大动脉粥样斑块、内皮功能与内皮素 1和C 反应蛋白的关系。  方法 :选择 10 9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 ,其中男性 5 6例 ,女性 5 3例 ,平均年龄 (60 8± 6 2 )岁。应用B型超声对所有病例颈动脉、肱动脉进行扫查 ,检测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 (IMT)及粥样斑块 ,在静息、反应性充血时分别测量肱动脉内径 ,用免疫学方法测定血液中内皮素 1、C 反应蛋白浓度。然后分析超声结果与内皮素 1、C 反应蛋白浓度的关系。  结果 :随着IMT增厚 ,内皮素 1、C 反应蛋白浓度亦增大 ,各组之间差异均有显著性 (P <0 0 1) ,粥样斑块 1、 2、3级内皮素 1、C 反应蛋白浓度高于粥样斑块 0级 (P <0 0 5 )。加压充血后 ,肱动脉管径的内皮依赖性血管扩张(Flow MD)与内皮素 1、C 反应蛋白浓度呈负相关 ,相关系数分别是 -0 62 7、 -0 693 (P <0 0 0 1)。  结论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液中内皮素 1、C 反应蛋白浓度增高与肱动脉内皮细胞功能受损、颈动脉粥样硬化关系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血压 颈动脉粥样硬化 肱动脉 内皮功能 内皮素l c-反应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缬沙坦对高血压糖尿病合并胰岛素抵抗和勃起功能障碍患者C-反应蛋白及性功能的作用 被引量:9
3
作者 陈思娇 祁虹 +4 位作者 魏敏 高阳 胡怡 熊盈 李廷富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7年第18期1502-1504,共3页
目的评价缬沙坦对高血压糖尿病合并胰岛素抵抗(IR)、勃起功能障碍(ED)患者C-反应蛋白(CRP)及性功能的作用。方法将60例高血压糖尿病合并IR、ED患者按匹配原则分成两组,常规组30例患者使用钙离子拮抗剂、利尿剂、硝酸酯类制剂、降糖药物... 目的评价缬沙坦对高血压糖尿病合并胰岛素抵抗(IR)、勃起功能障碍(ED)患者C-反应蛋白(CRP)及性功能的作用。方法将60例高血压糖尿病合并IR、ED患者按匹配原则分成两组,常规组30例患者使用钙离子拮抗剂、利尿剂、硝酸酯类制剂、降糖药物等治疗;缬沙坦组30例患者在上述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缬沙坦80mg/d。评估治疗前和治疗6个月患者的性功能、心率、血压(BP)、腰臀围比(WHR)、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C-反应蛋白、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三酰甘油水平(TG)及国际勃起功能指数(IIEF-5)评分,并进行对照。结果两组患者的降压疗效、ED改善程度和HOMA-IR改善程度间差别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前两组患者的IIEF、HOMA-IR、BP、FINS值及CRP、HDL-C、LDL-C、TG、FPG水平间差别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IIEF、HOMA-IR、BP值及CRP水平间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1),而FINS值及HDL-C、LDL-C、TG、FPG水平间差别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相关分析显示:缬沙坦组用药后CRP与HOMA-IR、WHR、LDL-C、FINS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38、0.46、0.51、0.61,P<0.01);IIEF-5与HOMA-IR、WHR、LDL-C、FINS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43、-0.49、-0.53、-0.58,P<0.01);CRP与HDL-C呈负相关(r值为-0.56,P<0.01);IIEF-5与HDL-C呈正相关(r值为0.48,P<0.01)。结论高血压糖尿病合并IR、ED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缬沙坦不仅能降压,同时能改善性功能和胰岛素抵抗,降低CRP,升高HDL-C,降低TG及LDL-C水平;对ED患者性功能康复有益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缬沙坦 胰岛素抵抗 勃起功能障碍 c-反应蛋白 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托洛尔缓释片对老年高血压伴心衰患者的疗效及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高敏C-反应蛋白的相关性 被引量:41
4
作者 张志伟 林泽鹏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2171-2174,共4页
目的探讨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治疗老年高血压伴心衰患者的疗效及与脉压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相关性。方法 330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伴心衰患者,依据脉压水平,相应地分为四组:≤48组、49~58组、59~68组、... 目的探讨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治疗老年高血压伴心衰患者的疗效及与脉压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相关性。方法 330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伴心衰患者,依据脉压水平,相应地分为四组:≤48组、49~58组、59~68组、>68组,靶剂量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治疗3个月,观察治疗前后一般临床资料、放射性核素和实验室检查结果的变化。结果老年高血压伴心衰患者随着脉压逐渐增大,血清VEGF、hs-CRP和脑钠肽水平均明显增高,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和左心室高峰充盈率(LVPER)明显降低。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治疗后,LVEF和LVPFR在59~68,>68mmHg组分别增加(3.32±2.35)%、(4.12±3.05)%和0.37±0.26、0.53±0.37,脉压及VEGF在59~68,>68mmHg组分别下降8.2±3.1、9.4±4.3mmHg及18.39±8.43、26.79±14.32pg/ml,hs-CRP及脑钠肽在59~68,>68mmHg组分别下降0.26±0.13、0.33±0.16mg/L及140.36±68.62、155.39±73.58ng/L,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尤以>68mmHg组较甚(P<0.01)。结论老年原发性高血压伴心衰患者中,脉压较大(脉压59~68,>68mmHg组)的患者对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治疗更为敏感;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使脉压较大(脉压59~68,>68mmHg组)的患者脉压及血清VEGF、hs-CRP、脑钠肽水平明显下降,而心功能明显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血压 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 脉压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c-反应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高血压左室肥厚患者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和C-反应蛋白的变化 被引量:2
5
作者 范剑峰 汤圣兴 +3 位作者 王俊 朱卫平 李必龙 朱正才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09年第2期203-206,共4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EH)左室肥厚(LVH)患者血浆妊娠相关蛋白-A(pregnancy-associated plasma protein-A,PAPP-A)和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的变化。方法:EH患者49例,行心脏彩色超声检查,测量室间隔厚度(IVS...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EH)左室肥厚(LVH)患者血浆妊娠相关蛋白-A(pregnancy-associated plasma protein-A,PAPP-A)和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的变化。方法:EH患者49例,行心脏彩色超声检查,测量室间隔厚度(IVST)、左室后壁厚度(LVPWT)及左室舒张末内径(LVDD),计算左室质量指数(LVMI)。根据LVH的诊断标准将EH患者分为LVH+组和LVH一组。运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ALAS法)测定血浆PAPP-A浓度和运用双抗体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浆高敏CRP(hs-CRP)浓度。结果:LVH+组PAPP—A及hs-CRP均高于LVH-组[分别为8.28(5.90~30.91)mIU/L vs 4.39(3.02~6.98)n1IU/L和8.58(0.90~35.80)mg/L vs 1.90(0.50~2.23)mg/L,P均〈0.05J。PAPP-A与LVMI及hs-CRP与LVMI的相关分析显示:PAPP-A与LVMI呈显著正相关(r=0.649,P〈0.05),hs-CRP与LVMI呈显著正相关(r=0.441,P〈0.05)。结论:EH伴LVH患者PAPP-A及CRP较LVH-组显著升高,并且PAPP-A、hs-CRP与LVMI呈显著正相关。PAPP—A与CRP可能参与EH患者LVH的形成。PAPP—A与CRP可能是EH患者合并LVH的预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血压 左室肥厚 妊娠相关蛋白 -A c-反应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血中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与病情及早期转归的关系 被引量:10
6
作者 袁州 张一凡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5年第6期276-277,共2页
关键词 脑出血患者 早期转归 蛋白水平 时相蛋白 c-反应蛋白 血压脑出血 分型 脑组织损伤 免疫比浊法 病情变化 血浆蛋白 致残率 死亡率 发病时 内合成 速率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年与中老年高甘油三酯血症性急性胰腺炎患者炎症复合指标与D-二聚体水平变化及其对病情进展的预测价值
7
作者 李敬 胡金蓉 +2 位作者 苟园园 姚隆 曹洁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15-226,共12页
目的:高甘油三酯血症性急性胰腺炎(hypertriglyceridemic acute pancreatitis,HTG-AP)起病急,病情进展及复发的风险高,早期识别重症患者有助于降低多器官衰竭发生的风险和病死率。本研究旨在探讨青年与中老年HTG-AP患者炎症复合指标和D... 目的:高甘油三酯血症性急性胰腺炎(hypertriglyceridemic acute pancreatitis,HTG-AP)起病急,病情进展及复发的风险高,早期识别重症患者有助于降低多器官衰竭发生的风险和病死率。本研究旨在探讨青年与中老年HTG-AP患者炎症复合指标和D-二聚体(D-dimer,D-D)水平变化及其对病情进展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纳入2017至2023年重庆大学附属江津医院(重庆市江津区中心医院)收治的230例HTG-AP患者,先将其分为青年组(≤45岁)和中老年组(>45岁),再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分为轻度组和重度组。比较各组间炎症复合指标[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to-lymphocyte ratio,NLR)、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atelet-to-lymphocyte ratio,PLR)、单核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monocyte-to-lymphocyte ratio,MLR)、C反应蛋白与淋巴细胞比值(C-reactive protein-to-lymphocyte ratio,CLR)、全身炎症反应指数(systemic inflammation response index,SIRI)、全身免疫炎症指数(systemic immune inflammation index,SII)]和D-D等指标。运用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子(least absolute shrinkage and selection operator,LASSO)回归和Logistic回归分析分别筛选青年和中老年患者病情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评价危险因素的预测效能,并用Delong检验比较各危险因素间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的差异。通过Bootstrap法(n=1000)对危险因素的预测效能进行内部验证。结果:青年组(n=127)与中老年组(n=103)间NLR、PLR、MLR、SIRI、SII、CLR和D-D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青年患者中,与轻度组(n=68)相比,重度组(n=59)中的NLR、CLR、SIRI、SII和D-D水平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中老年患者中,与轻度组(n=54)相比,重度组(n=49)中的CLR和D-D水平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LASSO回归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D-D水平升高是青年患者病情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P=0.007,OR=1.458,95%CI 1.107~1.920);D-D水平(P=0.001,OR=2.267,95%CI 1.413~3.637)和CLR(P=0.003,OR=1.007,95%CI 1.003~1.012)是中老年患者病情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显示:D-D预测青年和中老年HTG-AP患者病情进展的AUC分别为0.653和0.741,敏感度分别为67.8%和57.1%,特异度分别为72.1%和88.9%;CLR预测中老年HTG-AP患者病情进展的AUC、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687、63.3%和70.4%。Delong检验结果显示D-D与CLR预测中老年HTG-AP患者病情进展的AU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993,P=0.321)。D-D的预测效能在Bootstrap内部验证模型中输出的AUC为0.732,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68.1%和91.0%。结论:不同年龄段、不同病情严重程度的HTG-AP患者在炎症反应及凝血功能方面存在差异。D-D和CLR分别是青年、中老年HTG-AP患者病情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其中D-D对中老年HTG-AP患者病情进展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油三酯血症胰腺炎 病情进展 炎症复合指标 D-二聚体 危险因素 年龄 C反应蛋白与淋巴细胞比值 青年 中老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缬沙坦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浆中一氧化氮、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及C-反应蛋白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汤立军 卢岑 +3 位作者 余泽洪 冼伟进 谭文锋 黄振文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23-123,共1页
关键词 缬沙坦 原发血压 血浆 一氧化氮 血管假血友病因子 c-反应蛋白 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IL-6联合降钙素原及C-反应蛋白在经皮肾镜碎石术后尿源性脓毒血症诊断中的意义 被引量:40
9
作者 唐亚纯 符浩 +3 位作者 郭涛 段斌 王昕禧 陈选才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3期2198-2203,共6页
目的探讨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联合降钙素原(PCT)及C-反应蛋白(CRP)在经皮肾镜碎石术后尿源性脓毒血症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回顾性选取2015年5月至2018年2月行经皮肾镜碎石术的12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发生尿源性脓毒血症患者(观察组)6... 目的探讨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联合降钙素原(PCT)及C-反应蛋白(CRP)在经皮肾镜碎石术后尿源性脓毒血症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回顾性选取2015年5月至2018年2月行经皮肾镜碎石术的12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发生尿源性脓毒血症患者(观察组)64例,未发生尿源性脓毒血症患者(对照组)64例,分别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血清IL-6、PCT及CRP水平;绘制单指标及三指标联合检测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并评价其对尿源性脓毒血症的诊断效能。结果术前两组患者三指标均无显著差异;与术前比较,术后两组患者三指标均有不同程度上升(P<0.05,P<0.01);与对照组比较,术后观察组患者三指标均显著升高(P<0.01);血清IL-6诊断PCNL后尿源性脓毒血症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56(95%CI:0.799~0.913),灵敏度为73.44%,特异度为78.13%,均高于PCT水平(AUC:0.819;95%CI:0.726~0.911;灵敏度:64.06%;特异度:69.53%)及CRP水平(AUC:0.738;95%CI:0.634~0.841;灵敏度:60.94%;特异度:62.50%);但略低于三指标联合检测水平(AUC:0.865;95%CI:0.788~0.942;灵敏度:81.22%;特异度:84.94%)。结论血清IL-6水平可作为早期诊断皮肾镜碎石术后尿源性脓毒血症的可靠指标,且其诊断效能高于传统的PCT及CRP水平,但低于三指标联合检测的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肾镜碎石术 尿源脓毒血症 白细胞介素-6 降钙素原 c-反应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溶性髓样细胞触发性受体1、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在脓毒症中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14
10
作者 罗运山 刘易林 +2 位作者 邓霞梅 张健 李莉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7期2861-2863,共3页
目的:探讨血清可溶性髓样细胞触发性受体1(s TREM-1)、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在脓毒症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收集相关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采用ELISA检测39例脓毒症患者、15例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患者和12... 目的:探讨血清可溶性髓样细胞触发性受体1(s TREM-1)、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在脓毒症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收集相关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采用ELISA检测39例脓毒症患者、15例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患者和12例正常对照组。通过分析3种因子对判断脓毒症患者预后的价值。结果:脓毒症组与SIRS组中血清s TREM-1及PCT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CRP只在脓毒症组与对照组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脓毒症组中s TREM-1、PCT及CRP均明显高于SIRS组(P<0.05)。根据ROC曲线分析,s TREM-1、PCT及CRP对SIRS和非SIRS进行诊断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14、0.887和0.831。结论:血清s TREM-1是脓毒症早期诊断的较好指标,同时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可溶髓样细胞触发受体-1 降钙素原 c-反应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敏感C反应蛋白和淀粉样物质A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 被引量:4
11
作者 马丽萍 秦永文 +4 位作者 郑兴 吴弘 丁继军 赵仙先 郭品娥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763-765,共3页
目的 :探讨血浆高敏感 C反应蛋白 (hs- CRP)和淀粉样物质 A(SAA)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和病变活动性之间的关系。 方法 :分析 94例冠状动脉造影患者的临床资料 ,并采用乳胶增强速率散射比浊法测定患者循环血中 hs- CRP与 SAA水平。 结果 :... 目的 :探讨血浆高敏感 C反应蛋白 (hs- CRP)和淀粉样物质 A(SAA)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和病变活动性之间的关系。 方法 :分析 94例冠状动脉造影患者的临床资料 ,并采用乳胶增强速率散射比浊法测定患者循环血中 hs- CRP与 SAA水平。 结果 :临床诊断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浆 hs- CRP和 SAA水平为 (1 6 .34± 1 6 .0 2 )和 (9.4 6± 6 .97) mg/ L ,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的 (1 .0 7± 1 .1 2 )和 (1 .2 4± 1 .1 1 ) m g/ L (P<0 .0 1 ) ;稳定型心绞痛组为 (2 .76± 2 .31 )和 (2 .85± 2 .1 3) mg/ L ,与对照组间无显著性差异 ;中、重度病变 ,单支、双支、三支病变及 Gensini积分 2 1~ 4 0分者 hs- CRP和 SAA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 .0 5 ,P<0 .0 1 )。结论 :冠心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存在炎症反应 ;血浆 hs- CRP和 SAA水平可作为炎症标志物反映冠状动脉炎症状况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炎症 敏感C反应蛋白 淀粉样物质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降钙素原与C-反应蛋白联合评分系统诊断儿童侵袭性细菌性腹泻 被引量:5
12
作者 吴蔚 万宏 +5 位作者 段亚群 周艳 许增华 张双红 肖珍君 万盛华 《临床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721-724,共4页
目的构建血降钙素原与C-反应蛋白联合评分系统以诊断儿童侵袭性细菌性腹泻。方法回顾性收集住院的急性腹泻病患儿的临床资料,将患儿分为侵袭性细菌性腹泻组与非细菌性腹泻组。以血降钙素原与C-反应蛋白为参数,通过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 目的构建血降钙素原与C-反应蛋白联合评分系统以诊断儿童侵袭性细菌性腹泻。方法回顾性收集住院的急性腹泻病患儿的临床资料,将患儿分为侵袭性细菌性腹泻组与非细菌性腹泻组。以血降钙素原与C-反应蛋白为参数,通过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构建诊断儿童侵袭性细菌性腹泻的联合评分系统,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其诊断准确性。结果共纳入侵袭性细菌性腹泻患儿110例与非细菌性腹泻患儿108例。侵袭性细菌性腹泻组的血降钙素原与C-反应蛋白水平明显高于非细菌性腹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构建的联合评分系统诊断侵袭性细菌性腹泻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94,大于血降钙素原或C-反应蛋白(P<0.05);联合评分的最佳诊断界值为0.52,其灵敏度为80.9%,特异度为88.9%。结论血降钙素原与C-反应蛋白联合评分系统对儿童侵袭性细菌性腹泻诊断准确性良好,可协助临床早期准确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钙素原 c-反应蛋白 细菌腹泻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反应蛋白+1059G/C单核苷酸多态性与侵袭性牙周炎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张帆 曹桂芬 +1 位作者 黄萍 侯海娟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67-70,共4页
目的:初步分析C-反应蛋白(CRP)+1059G/C单核苷酸多态性与侵袭性牙周炎易感性之间的相关关系。方法:收集侵袭性牙周炎患者的颊黏膜拭子,采用Chelex-100法提取其DNA,然后应用PCR-RFLP法检测CRP+1059G/C的基因型分布,并与慢性牙周炎组及牙... 目的:初步分析C-反应蛋白(CRP)+1059G/C单核苷酸多态性与侵袭性牙周炎易感性之间的相关关系。方法:收集侵袭性牙周炎患者的颊黏膜拭子,采用Chelex-100法提取其DNA,然后应用PCR-RFLP法检测CRP+1059G/C的基因型分布,并与慢性牙周炎组及牙周健康对照组的基因型相比较,统计分析侵袭性牙周炎的发病是否与CRP+1059G/C的基因多态性有关。结果:侵袭性牙周炎患者与慢性牙周炎及正常对照组在CRP+1059基因型分布上未发现显著性差异(P=0.831),在等位基因频率的分布上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组受试者中GG基因型最多,GC型次之,CC型最少,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均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结论:初步研究未发现CRP+1059G/C单核苷酸多态性与侵袭性牙周炎的易感性存在明显相关关系,但有必要扩大样本予以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反应蛋白 基因多态 侵袭牙周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道高反应大鼠水通道蛋白与呼吸道粘液分泌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李翔 陈秋霞 张坚松 《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61-65,共5页
为观察气道高反应大鼠肺组织AQP4和AQP5的表达对呼吸道粘液分泌量和质的影响,取24只SPF级Wister大鼠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气道高反应组;气道高反应+糖皮质激素治疗组;每组8只.各组依次检测大鼠的气道粘液分泌总量、肺组织AQP4和AQP5... 为观察气道高反应大鼠肺组织AQP4和AQP5的表达对呼吸道粘液分泌量和质的影响,取24只SPF级Wister大鼠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气道高反应组;气道高反应+糖皮质激素治疗组;每组8只.各组依次检测大鼠的气道粘液分泌总量、肺组织AQP4和AQP5的表达量、肺组织MUC5B的表达量,分析AQPs(AQP4、AQP5)的表达和粘液分泌量、MUC5B的表达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气道高反应组大鼠AQP4、AQP5的表达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气道高反应组大鼠的气道粘液分泌总量和MUC5B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较气道高反应组经糖皮质激素治疗后肺组织AQP4、AQP5含量增多,MUC5B表达有下降,气道粘液分泌总量减少.以上结果提示,在气道高反应过程中,AQPs(AQP4、AQP5)的表达下调可增加粘蛋白MUC5B的表达和气道粘液分泌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道反应 水通道蛋白 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髋关节假体周围感染疼痛程度与C-反应蛋白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3
15
作者 蔡碰德 胡懿郃 +2 位作者 刘华 李明清 宋星来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500-504,共5页
目的:探讨髋关节置换术后无菌性松动与假体周围感染患者疼痛程度的差异及疼痛程度与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水平的相关性。方法:分析2010年3月至2011年11月收治的髋关节置换术后无菌性松动、假体周围感染患者51例,男性24例... 目的:探讨髋关节置换术后无菌性松动与假体周围感染患者疼痛程度的差异及疼痛程度与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水平的相关性。方法:分析2010年3月至2011年11月收治的髋关节置换术后无菌性松动、假体周围感染患者51例,男性24例,女性27例,平均年龄68.13岁。分为无菌性松动组(n=31)及假体周围感染组(n=20),翻修术前行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及Harris评分评估患者的疼痛程度,测定血清CRP含量,比较两组间疼痛程度、CRP水平的差异,并分析疼痛程度与CRP的相关性。结果:无菌性松动组VAS平均为5.39(2.10~8.13),假体周围感染组为5.48(2.09~8.30),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5);Harris疼痛评分两组的平均秩次分别为26.23和25.65,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88)。假体周围感染组CRP为72.86(36.20~101.40)mg/L,明显高于无菌性松动组6.53(1.37~13.7)mg/L,两者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假体周围感染组CRP水平与其VAS及Harris疼痛评分均呈正相关(r=0.87,P<0.01;r=0.92,P<0.01),而无菌性松动组CRP与两种疼痛程度评分均无相关性(r=0.25,P=0.17;r=0.19,P=0.65)。结论:无菌性松动与假体周围感染在疼痛程度上无差异,根据疼痛的程度做出初步判断并不可靠,而CRP测定是两者鉴别诊断的敏感而有效的指标。假体周围感染患者CRP水平与其疼痛程度呈正相关,而这种相关性在无菌性松动患者中并不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菌松动 假体周围感染 疼痛程度 c-反应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脂血症患者C-反应蛋白含量的变化及氟伐他汀对它的影响 被引量:4
16
作者 迟东升 靳风霞 +5 位作者 杨曙光 苏玉文 葛斌 张杰 张燕 刘伊丽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2期1109-1111,共3页
目的探讨高脂血症患者体内C-反应蛋白(CRP)浓度的变化及其与血脂之间的关系,并观察氟伐他汀对CRP和血脂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62例高脂血症患者,给予氟伐他汀20 mg/晚,连续服用4周,治疗前后采用酶法测定血脂指标,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清CRP... 目的探讨高脂血症患者体内C-反应蛋白(CRP)浓度的变化及其与血脂之间的关系,并观察氟伐他汀对CRP和血脂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62例高脂血症患者,给予氟伐他汀20 mg/晚,连续服用4周,治疗前后采用酶法测定血脂指标,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清CRP浓度。结果90.3%的高脂血症患者的CRP水平超过正常范围,并且与所伴随的疾病无关。氟伐他汀能显著降低胆固醇(-7.49%)、甘油三酯(-14.32%)、低密度脂蛋白(-13.88%)、极低密度脂蛋白(-18.48%)和TC/HDL(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比值,-13.50%)水平(P<0.01),也使脂蛋白(a)浓度下降(-13.81%),并显著降低CRP浓度(-15.92%)。基础的CRP与各血脂指标和脂蛋白(a)之间无相关关系。氟伐他汀治疗后CRP与TC/HDL(r=0.62,P=0.041)和脂蛋白(a) (r=0.320,P=0.011)呈显著正相关;与高密度脂蛋白呈显著负相关(r=-0.288,P=0.023)。结论高脂血症患者的CRP水平增高,并且与所伴随的疾病无关;氟伐他汀除了能有效地调整血脂外,还能明显降低CRP浓度。CRP可作为预测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危险的独立预报因子和评估治疗效果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血症 c-反应蛋白 氟伐他汀 冠状动脉硬化心脏病 载脂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哮喘患者超敏感性C反应蛋白变化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7
17
作者 李建斌 黄奕江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2303-2304,共2页
目的探讨哮喘患者超敏感性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变化,分析其与肺功能、临床哮喘控制测试(ACT)评分的关系。方法免疫比浊法测定92例哮喘患者急性加重期、慢性持续期、临床缓解期的HsCRP水平变化,同时检测肺功能并ACT评分,50例健康非吸烟... 目的探讨哮喘患者超敏感性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变化,分析其与肺功能、临床哮喘控制测试(ACT)评分的关系。方法免疫比浊法测定92例哮喘患者急性加重期、慢性持续期、临床缓解期的HsCRP水平变化,同时检测肺功能并ACT评分,50例健康非吸烟者为对照组。结果支气管哮喘患者HsCRP水平急性加重期、临床缓解期、慢性持续期与健康非吸烟者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分别为F=61.47,P=0.0000;F=24.46,P=0.0258;F=20.08,P=0.0375),以急性加重期HsCRP水平差异最显著(F=61.47,P=0.000)。支气管哮喘患者急性加重期、临床缓解期、慢性持续期各组间HsCRP水平也存在显著性差异(F=19.36,P=0.0363)。急性加重期哮喘患者HsCRP水平与一秒用力呼气量(FEV1)百分数预计值(r=-0.817,P=0.0408),FEV1/用力肺活量(FVC)(r=-0.724,P=0.0396)均呈显著负相关,与ACT评分(r=0.918,P=0.0138)呈显著正相关。结论支气管哮喘患者HsCRP水平与肺功能、ACT评分密切相关,检测其水平有助于哮喘控制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哮喘 敏感C反应蛋白 临床 患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迁移率族蛋白B1对宫颈癌细胞化学治疗敏感性的影响及其机制 被引量:8
18
作者 朱芳 吴佳捷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4-21,共8页
目的:探讨高迁移率族蛋白B1(high mobility group box-1,HMGB1)对宫颈癌细胞化学治疗敏感性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采用Western印迹法检测宫颈癌细胞HeLa和CaSki经不同药物浓度顺铂处理后LC3,Beclin1及P62的表达水平,检测使用自噬抑制剂... 目的:探讨高迁移率族蛋白B1(high mobility group box-1,HMGB1)对宫颈癌细胞化学治疗敏感性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采用Western印迹法检测宫颈癌细胞HeLa和CaSki经不同药物浓度顺铂处理后LC3,Beclin1及P62的表达水平,检测使用自噬抑制剂和/或顺铂处理后宫颈癌细胞HeLa和CaSki中LC3,Beclin1及P62的表达水平;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cell counting kit-8,CCK-8)检测细胞增殖水平。构建HeLa-sh HMGB1,CaSkish HMGB1,HeLa-CTR及CaSki-CTR的稳定细胞系。以CCK-8检测上述细胞系顺铂半数抑制浓度(half max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IC50)水平;Western印迹法检测上述细胞系中HMGB1,LC3,Beclin1及P62的表达水平。结果:在一定浓度范围内,随着顺铂药物浓度的增加,宫颈癌细胞HeLa和CaSki中LC3及Beclin1的表达增加,P62表达降低。与单用顺铂组相比,顺铂联合自噬抑制剂组细胞存活率更低(P<0.05)。在宫颈癌细胞中,HMGB1的表达与顺铂药物敏感性有关(P<0.05),与LC3,Beclin1表达呈正相关,与P62表达呈负相关。结论:HMGB1可能通过调控宫颈癌细胞内自噬的水平,影响其对顺铂的敏感性。铂类药物结合自噬抑制剂可能成为宫颈癌治疗的新策略。HMGB1可能成为预测化学治疗药物敏感性的分子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迁移率族蛋白B1 化学治疗敏感 顺铂 宫颈癌 自噬相关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敏感性肌钙蛋白T检测在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早期诊断中的意义 被引量:19
19
作者 崔文娟 卢成志 唐志琴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77-79,共3页
目的:探索高敏感性肌钙蛋白T(hs-cTnT)对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入选88例发病在6h以内的高度怀疑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患者,入院即刻抽取静脉血检测hs-cTnT,并与肌钙蛋白I(cTnI)及肌酸激酶同工... 目的:探索高敏感性肌钙蛋白T(hs-cTnT)对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入选88例发病在6h以内的高度怀疑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患者,入院即刻抽取静脉血检测hs-cTnT,并与肌钙蛋白I(cTnI)及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检测结果进行比较,诊断性能用ROC曲线及AUC表示,并根据hs-cTnT、cTnI和CK-MB的阳性率,得出对NSTEMI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等。结果:(1)NSTEMI患者hs-cTnT、cTnI及CK-MB明显高于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P<0.001)。(2)根据ROC曲线分析,hs-cTnT、cTnI和CK-MB的AUC分别为0.908、0.851、0.789,95%可信区间分别为0.832~0.985、0.763~0.939、0.695~0.883。(3)hs-cTnT以14pg/mL为诊断临界点时,灵敏度为77.8%,特异度为96.7%,阳性预测值为91.3%,阴性预测值为96.8%。而cTnI诊断临界点为0.08ng/mL时,灵敏度为37.0%,特异度为96.7%,阳性预测值为83.3%,阴性预测值为77.6%。CK-MB以4ng/mL为诊断临界点时,灵敏度为25.9%,特异度为93.4%,阳性预测值为63.6%,阴性预测值为79.2%。结论:hs-cTnT对NSTEMI的早期诊断性能优于cTnI和CK-MB,有利于早期筛选NSTEMI患者并及时对其进行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敏感肌钙蛋白T 肌钙蛋白I 肌酸激酶同工酶 非ST段抬型心 肌梗死 心绞痛 不稳定型 早期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间歇性缺氧对大鼠食管及其白介素-6、超敏C-反应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
20
作者 杨湘 李兵 李洁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876-879,共4页
目的:制作可用于常压慢性间歇性缺氧(Chronic intermittent hypoxia,CIH)研究的动物模型。探讨CIH与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的关系及CIH对食管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超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 目的:制作可用于常压慢性间歇性缺氧(Chronic intermittent hypoxia,CIH)研究的动物模型。探讨CIH与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的关系及CIH对食管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超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ity-C reactive protein,hs-CRP)表达的影响。方法:将24只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3组,即空白对照(Unhandled control,UC)组(正常饲养4周)、CIH组、建立CIH模型(饲养4周)和复氧(Removal of hypoxia group,RH)组(CIH 4周后正常饲养4周),所有大鼠均在实验结束后测定各组食管下段pH值,观察食管病理变化,检测食管组织IL-6及hs-CRP的表达水平。结果:CIH组食管组织发生明显炎症改变,UC组和RH组炎症不明显。pH值明显下降(P<0.05),IL-6及hs-CRP的表达明显增高(P<0.01),RH组与UC组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CIH可致食管发生炎性改变,IL-6及hs-CRP参与了CIH胃食管反流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歇缺氧 胃食管反流 白细胞介素-6 超敏c-反应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