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间服务投入、中间产品贸易与制造业高技术劳动力相对需求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周昕 牛蕊 李磊 《经济经纬》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57-62,共6页
基于全球价值链分析框架,采用WIOD(World Input-Output Database)数据库中1995—2009年中国16个制造业部门的行业面板数据,研究中间服务投入和中间产品贸易对制造业部门高技术劳动力需求的影响。主要结论为:中间服务投入对高技术劳动力... 基于全球价值链分析框架,采用WIOD(World Input-Output Database)数据库中1995—2009年中国16个制造业部门的行业面板数据,研究中间服务投入和中间产品贸易对制造业部门高技术劳动力需求的影响。主要结论为:中间服务投入对高技术劳动力使用存在替代和促进两种相反的作用。中间服务投入的增加会替代制造业部门高技术劳动力投入。中间服务投入的增加会促进制造业分工升级,从而增加对高技术劳动力的相对需求。中间产品出口的增加和中间产品进口的减少总体上会增加高技术劳动力的相对需求,而中间服务投入的增加则会加强中间产品贸易对于高技术劳动力相对需求的影响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间服务投入 中间产品贸易 高技术劳动力相对需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球价值链分工如何影响高技术劳动力相对工资?——基于我国制造业部门的研究 被引量:9
2
作者 周昕 《财经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1-18,共8页
本文基于全球价值链分工框架,以我国制造业部门为研究对象,采用WIOD和TIVA数据库1995~2009年的数据,分析全球价值链分工对高技术劳动力相对工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总体上提高了我国制造业高技术劳动力相对工资,贸... 本文基于全球价值链分工框架,以我国制造业部门为研究对象,采用WIOD和TIVA数据库1995~2009年的数据,分析全球价值链分工对高技术劳动力相对工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总体上提高了我国制造业高技术劳动力相对工资,贸易特别是出口的增长最为显著地推动了高技术劳动力相对工资的提升,而制造业服务化程度的提高则起到了相反作用,来自国内服务业部门的中间服务投入更明显地降低了制造业高技术劳动力相对工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价值链分工 制造业部门 高技术劳动力相对工资 制造业服务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相对过剩人口理论新解及其与西方经济学失业理论的比较 被引量:3
3
作者 高雷业 《理论月刊》 2008年第10期12-15,共4页
马克思通过建立资本有机构成、劳动需求增量、现役劳动军劳动供给增量、纯劳动需求增量、纯劳动力需求增量等概念的相互联系说明了相对过剩人口形成的机制。与西方经济学失业理论,尤其是信息经济学和行为经济学失业理论相比,相对过剩人... 马克思通过建立资本有机构成、劳动需求增量、现役劳动军劳动供给增量、纯劳动需求增量、纯劳动力需求增量等概念的相互联系说明了相对过剩人口形成的机制。与西方经济学失业理论,尤其是信息经济学和行为经济学失业理论相比,相对过剩人口理论更为科学和优越,另外两者还存在相似之处。研究解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就业问题,必须坚持以马克思相对过剩人口理论为根本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相对过剩人口理论 资本有机构成 劳动力需求增量 西方经济学失业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资本积累、工业化与劳动报酬占比演变——政治经济学分析和中国经验考察 被引量:2
4
作者 张筱璐 《西部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8-15,24,共9页
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框架下,劳动报酬占比是新创造价值中劳动力价值的份额,资本积累是劳动报酬占比大小及其演变的主导因素。长期来看,相对于人口的资本规模扩大会增加劳动力需求从而有利于劳动报酬的提高,但在资本积累过程中资本有... 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框架下,劳动报酬占比是新创造价值中劳动力价值的份额,资本积累是劳动报酬占比大小及其演变的主导因素。长期来看,相对于人口的资本规模扩大会增加劳动力需求从而有利于劳动报酬的提高,但在资本积累过程中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会降低劳动力价值并创造相对过剩人口,使得劳动报酬占比总体上趋于下降。经验分析表明,处于工业化进程中的中国的劳动报酬占比主要受资本积累规模、经济生产效率、农业经济地位以及区域工资历史水平等因素的影响;其中,人均资本存量和第一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的变化幅度在2008—2010年左右发生较大转折,促使中国劳动报酬占比在2011年左右开始从下降趋势转变为上升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报酬占比 资本积累 相对人口过剩 劳动力价值 劳动力需求 资本有机构成 生产效率 农业经济地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资进入影响行业工资差距的路径与异质性研究——来自中国服务业的经验证据 被引量:3
5
作者 袁冬梅 马梦姣 《西部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73-83,共11页
外商直接投资(FDI)可以通过劳动力需求效应和技术溢出效应改变东道国的劳动力就业结构和行业相对劳动生产率,进而影响行业工资差距,并且这种影响具有不确定性;由于投资动机和进入方式的不同,FDI对行业工资差距的影响具有异质性并表现为... 外商直接投资(FDI)可以通过劳动力需求效应和技术溢出效应改变东道国的劳动力就业结构和行业相对劳动生产率,进而影响行业工资差距,并且这种影响具有不确定性;由于投资动机和进入方式的不同,FDI对行业工资差距的影响具有异质性并表现为地区差异。基于中国服务业的经验分析发现:外资进入通过增加低工资行业的相对就业规模和提升高工资行业的相对劳动生产率扩大了行业工资差距,适应中国低技能劳动力丰裕而高技能劳动力相对稀缺的劳动力市场条件;在以垂直型和合资型FDI为主的地区外资进入具有显著的扩大行业工资差距效应,而在以水平型和独资型FDI为主的地区这一影响并不明显。因此,应努力提高劳动力人力资本水平并充分保障低技能劳动力的权益,积极鼓励和引导水平型FDI进入并适度减少垂直型FDI的引入,持续增强企业的技术吸收能力并不断缩小技术差距,进而在高效利用外资的同时缩小行业工资差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商直接投资 行业工资差距 劳动力需求效应 技术溢出效应 就业结构 相对劳动生产率 外商投资目的 外资进入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效歧视的经济学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李志青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 1999年第5期28-32,共5页
关键词 经济学分析 劳动力市场歧视 歧视行为 相对工资 需求曲线 劣势群体 雇主 日常生活 利润最大化 劳动与资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