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全球价值链分工如何影响高技术劳动力相对工资?——基于我国制造业部门的研究 被引量:9
1
作者 周昕 《财经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1-18,共8页
本文基于全球价值链分工框架,以我国制造业部门为研究对象,采用WIOD和TIVA数据库1995~2009年的数据,分析全球价值链分工对高技术劳动力相对工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总体上提高了我国制造业高技术劳动力相对工资,贸... 本文基于全球价值链分工框架,以我国制造业部门为研究对象,采用WIOD和TIVA数据库1995~2009年的数据,分析全球价值链分工对高技术劳动力相对工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总体上提高了我国制造业高技术劳动力相对工资,贸易特别是出口的增长最为显著地推动了高技术劳动力相对工资的提升,而制造业服务化程度的提高则起到了相反作用,来自国内服务业部门的中间服务投入更明显地降低了制造业高技术劳动力相对工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价值链分工 制造业部门 高技术劳动力相对工资 制造业服务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间服务投入、中间产品贸易与制造业高技术劳动力相对需求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周昕 牛蕊 李磊 《经济经纬》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57-62,共6页
基于全球价值链分析框架,采用WIOD(World Input-Output Database)数据库中1995—2009年中国16个制造业部门的行业面板数据,研究中间服务投入和中间产品贸易对制造业部门高技术劳动力需求的影响。主要结论为:中间服务投入对高技术劳动力... 基于全球价值链分析框架,采用WIOD(World Input-Output Database)数据库中1995—2009年中国16个制造业部门的行业面板数据,研究中间服务投入和中间产品贸易对制造业部门高技术劳动力需求的影响。主要结论为:中间服务投入对高技术劳动力使用存在替代和促进两种相反的作用。中间服务投入的增加会替代制造业部门高技术劳动力投入。中间服务投入的增加会促进制造业分工升级,从而增加对高技术劳动力的相对需求。中间产品出口的增加和中间产品进口的减少总体上会增加高技术劳动力的相对需求,而中间服务投入的增加则会加强中间产品贸易对于高技术劳动力相对需求的影响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间服务投入 中间产品贸易 高技术劳动力相对需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贸易自由化与劳动力市场调整:研究进展及启示 被引量:1
3
作者 张彬斌 《经济与管理评论》 2016年第2期13-21,共9页
贸易自由化背景下,国内劳动力市场被置于开放经济的环境下。开放经济中劳动力市场调整的出口红利效应、就业效应、工资效应等方面得到经济学家的广泛关注。理论进展和经验证据的丰富,使得作业贸易与离岸外包理论、开放条件下的企业和劳... 贸易自由化背景下,国内劳动力市场被置于开放经济的环境下。开放经济中劳动力市场调整的出口红利效应、就业效应、工资效应等方面得到经济学家的广泛关注。理论进展和经验证据的丰富,使得作业贸易与离岸外包理论、开放条件下的企业和劳动力异质性理论、专用要素论等得到发展,为解释开放经济中的就业、不平等、技术进步等提供了新的视野,并对发展中国家人力资本积累和推进绿色劳动力市场研究具有启示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贸易自由化 劳动力市场调整 相对工资差距 不平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就业匹配与工资差距
4
作者 孙涛 王硕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86-198,共13页
人工智能的广泛应用正在重构生产要素之间的匹配机制,并对工资差距产生深远影响。通过对传统的资本-技能互补假设进行扩展,从人工智能-技能相对互补的视角分析人工智能对工资差距的影响。研究发现:(1)人工智能与劳动之间总体是替代的,... 人工智能的广泛应用正在重构生产要素之间的匹配机制,并对工资差距产生深远影响。通过对传统的资本-技能互补假设进行扩展,从人工智能-技能相对互补的视角分析人工智能对工资差距的影响。研究发现:(1)人工智能与劳动之间总体是替代的,但在引入高、低技能劳动力后,人工智能-技能相对互补会扩大工资差距;(2)人工智能-技能相对互补通过工作稳定性、人力资本积累和机器换人成本等引致就业摩擦,改变劳动力就业匹配状态,进而扩大工资差距。研究结论有益于厘清人工智能发展对工资差距的作用机理,为推进人工智能应用和改善收入分配格局提供理论基础和现实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技能劳动力 相对互补 工资差距 就业匹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动态均衡与劳动力市场
5
作者 李著鹏 宁午昱 《理论探索》 1988年第1期53-55,共3页
利益,是通过经济参数实现的“均衡利益”,当然也必须诉诸于各种均衡经济参数,例如均衡工资、均衡利润等等。而这些均衡经济参数的实现,则必须通过市场这一途径。一、均衡工资与劳动力市场(一)“混沌参数”——传统工资体系之缺陷在传统... 利益,是通过经济参数实现的“均衡利益”,当然也必须诉诸于各种均衡经济参数,例如均衡工资、均衡利润等等。而这些均衡经济参数的实现,则必须通过市场这一途径。一、均衡工资与劳动力市场(一)“混沌参数”——传统工资体系之缺陷在传统的经济模式中,不存在劳动力市场,而是由国家掌握人事大权。劳动力由国家统一调配,国家制订统一的工资标准,因而劳动者的收入就不是按动态均衡利益来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均衡 劳动力市场 工资标准 经济参数 工资体系 社会劳动力 就业者 就业结构 就业人数 相对工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省制造业的工资、劳动生产率和比较优势
6
作者 刘东勋 李欣欣 《经济经纬》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1-16,共6页
笔者根据2001年~2012年《河南统计年鉴》数据,利用随机前沿生产函数分析了河南省制造业各行业的边际劳动生产率。研究结果表明:河南省多数劳动密集型产业的RCL较低,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随着投资的增加,人均资本升高,会进一步提升边际... 笔者根据2001年~2012年《河南统计年鉴》数据,利用随机前沿生产函数分析了河南省制造业各行业的边际劳动生产率。研究结果表明:河南省多数劳动密集型产业的RCL较低,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随着投资的增加,人均资本升高,会进一步提升边际劳动生产率和河南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比较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资 边际劳动生产率 相对劳动力成本 比较优势 产业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工人实际工资的提高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 被引量:1
7
作者 方成族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8年第3期24-30,共7页
战后,在现代科学技术革命的推动下,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实力有了较大幅度的增长;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工人实际工资有上升的趋势,物质资料的生活状况有明显的改善;劳动时间比过去相对缩短。对资本主义国家发生的变化和出现的新现象,... 战后,在现代科学技术革命的推动下,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实力有了较大幅度的增长;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工人实际工资有上升的趋势,物质资料的生活状况有明显的改善;劳动时间比过去相对缩短。对资本主义国家发生的变化和出现的新现象,是否意味着现代资本主义雇佣劳动制度对工人的剥削已经减轻,资本主义的性质已经改变?本文针对这个问题作些粗浅的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力价值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 工人实际工资 相对剩余价值生产 劳动生产率 现代资本主义 必要劳动时间 劳动力再生产 生活资料 生产劳动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关于“工资”的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 被引量:2
8
作者 周丹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38-43,共6页
现代社会最显著的特征是资本的出现和泛滥,它暗含着一对不可调和的根本性矛盾,即资本和雇佣劳动的矛盾,也就是利润和工资的矛盾。文章尝试从马克思关于"工资"的经典论述出发,展示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对资产阶级国民经济学的批... 现代社会最显著的特征是资本的出现和泛滥,它暗含着一对不可调和的根本性矛盾,即资本和雇佣劳动的矛盾,也就是利润和工资的矛盾。文章尝试从马克思关于"工资"的经典论述出发,展示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对资产阶级国民经济学的批判和超越。工资是工人的劳动力的价值,而非工人的劳动的价值,工资反映出工人和资本家的尖锐对立和绝对矛盾,这是无产阶级革命的重要原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资 利润 劳动力的价值 劳动的价值 相对工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资进入影响行业工资差距的路径与异质性研究——来自中国服务业的经验证据 被引量:3
9
作者 袁冬梅 马梦姣 《西部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73-83,共11页
外商直接投资(FDI)可以通过劳动力需求效应和技术溢出效应改变东道国的劳动力就业结构和行业相对劳动生产率,进而影响行业工资差距,并且这种影响具有不确定性;由于投资动机和进入方式的不同,FDI对行业工资差距的影响具有异质性并表现为... 外商直接投资(FDI)可以通过劳动力需求效应和技术溢出效应改变东道国的劳动力就业结构和行业相对劳动生产率,进而影响行业工资差距,并且这种影响具有不确定性;由于投资动机和进入方式的不同,FDI对行业工资差距的影响具有异质性并表现为地区差异。基于中国服务业的经验分析发现:外资进入通过增加低工资行业的相对就业规模和提升高工资行业的相对劳动生产率扩大了行业工资差距,适应中国低技能劳动力丰裕而高技能劳动力相对稀缺的劳动力市场条件;在以垂直型和合资型FDI为主的地区外资进入具有显著的扩大行业工资差距效应,而在以水平型和独资型FDI为主的地区这一影响并不明显。因此,应努力提高劳动力人力资本水平并充分保障低技能劳动力的权益,积极鼓励和引导水平型FDI进入并适度减少垂直型FDI的引入,持续增强企业的技术吸收能力并不断缩小技术差距,进而在高效利用外资的同时缩小行业工资差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商直接投资 行业工资差距 劳动力需求效应 技术溢出效应 就业结构 相对劳动生产率 外商投资目的 外资进入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产业结构变动中的工资功能 被引量:1
10
作者 曾湘泉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1988年第2期55-59,共5页
在世界各国工业化所引发的产业结构变动过程中,作为从事工业生产劳动者获取报酬方式的工资,曾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对于西方工业化过程中产业结构变动来说,这由著名的克拉克定理、库兹涅茨的分析给出了明确的判断。然而,在社会主义... 在世界各国工业化所引发的产业结构变动过程中,作为从事工业生产劳动者获取报酬方式的工资,曾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对于西方工业化过程中产业结构变动来说,这由著名的克拉克定理、库兹涅茨的分析给出了明确的判断。然而,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工资对产业结构的调节功能如何,这仍是未能解决的课题。本文试图从市场调节下的工资利益导向功能、绝对工资水平调节机制以及有计划的相对工资调节机制三方面,对产业结构变动中的工资功能展开讨论,以加强对中国经济增长过程中的工资机制的作用形式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力结构 劳动 工资水平 相对工资 工业化过程 市场调节机制 中国经济 产业结构变动 社会主义条件下 作用形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技术进步的收入分配效应研究
11
作者 景高了 韦燕生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61-64,共4页
基于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提供的劳动力个体信息,经验分析技术进步对我国收入分配影响的结果表明:技能偏向型技术进步导致大学毕业劳动力相对需求以快于大学毕业劳动力相对供给的速率增加,成为大学毕业劳动力与受大学以下教育劳动力之间... 基于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提供的劳动力个体信息,经验分析技术进步对我国收入分配影响的结果表明:技能偏向型技术进步导致大学毕业劳动力相对需求以快于大学毕业劳动力相对供给的速率增加,成为大学毕业劳动力与受大学以下教育劳动力之间工资差距扩大的重要影响因素。因此,推动高等教育的公平发展是抑制收入差距扩大的重要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进步 收入分配 大学毕业劳动力相对工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对市场经济工资运动的系统分析及其现实意义
12
作者 魏民 《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 1997年第1期25-29,38,共6页
以劳动力商品论和劳动价值论为基础的工资理论,是马克思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其最独特的理论.马克思的工资理论在劳动力价值、劳动生产率、相对剩余价值、相对工资、名义工资、实际工资、价格、资本积累、劳动力供求和工资争议等... 以劳动力商品论和劳动价值论为基础的工资理论,是马克思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其最独特的理论.马克思的工资理论在劳动力价值、劳动生产率、相对剩余价值、相对工资、名义工资、实际工资、价格、资本积累、劳动力供求和工资争议等一系列经济范畴上全面分析了市场经济的工资运动规律.本文力图整体且准确地概括这一分析体系,并揭示其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工资运动规律和工资改革问题的指导意义.一、长期工资运动与劳动力价值及相对工资的变化趋势长期工资运动规律是工资理论研究的首要内容,也是反映工资和利润长期利益关系的重要经济范畴.按照马克思的价值论,工资的长期运动与劳动力价值变化之间具有一种稳定的函数关系.因此,马克思是在劳动力价值范畴上研究长期工资运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力价值 系统分析 马克思恩格斯 相对工资 运动规律 劳动生产率 工资理论 实际工资 劳动力再生产 劳动力商品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资本主义制度下工资量的变化趋势 被引量:1
13
作者 赵玉林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1982年第3期56-62,共7页
工资理论是马克思剩余价值学说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资本主义工资掩盖了资本主义剥削的实质,它又是资本家加强对工人剥削的一种手段。研究资本的增长对无产阶级命运所产生的影响不能不涉及到工资量的变化趋势。近些年来,在我国经济学界... 工资理论是马克思剩余价值学说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资本主义工资掩盖了资本主义剥削的实质,它又是资本家加强对工人剥削的一种手段。研究资本的增长对无产阶级命运所产生的影响不能不涉及到工资量的变化趋势。近些年来,在我国经济学界更对西方国家工资变化趋势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有人认为,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实际工资具有下降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本主义制度 实际工资 资本主义发展 劳动力再生产 马克思恩格斯 劳动力价值 资本主义工资 相对工资 资本家阶级 剩余价值学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如何认识和比较资本主义各国工资水平的差异?——读《资本论》第一卷第二十章札记 被引量:1
14
作者 周治平 《学术研究》 1983年第3期68-70,共3页
住一定历史时期,由于资本主义各国经济发展程度上的差异,工资水平是存在差异的。如何认识和比较处在不同发展阶段上的资本主义各国工资水平的差异呢?《资本论》第一卷第二十章《工资的国民差异》对此作了精辟的分析,这对于我们全面、正... 住一定历史时期,由于资本主义各国经济发展程度上的差异,工资水平是存在差异的。如何认识和比较处在不同发展阶段上的资本主义各国工资水平的差异呢?《资本论》第一卷第二十章《工资的国民差异》对此作了精辟的分析,这对于我们全面、正确地理解资本主义各国工资水平的差异,从而进一步研究资本主义工资数量变化的规律很有意义。但为了学好这一章,我以为应结合第十五章关于《劳动力价格和剩余价值的量的变化》的分析,注意把握以下几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资水平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劳动力价值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 劳动生产率 剩余价值 资本主义工资 资本论 相对工资 劳动力价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的工资理论及其现实意义
15
作者 秦蒙 《理论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23-37,共15页
与新古典主义工资理论相比,马克思的工资理论具有明显的理论优势,它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工资的本质以及现实工资运动的规律。马克思成熟的工资理论是劳动价值论和资本积累理论的有机结合。劳动价值论是理解资本主义工资本质的基础... 与新古典主义工资理论相比,马克思的工资理论具有明显的理论优势,它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工资的本质以及现实工资运动的规律。马克思成熟的工资理论是劳动价值论和资本积累理论的有机结合。劳动价值论是理解资本主义工资本质的基础,工资在表面上体现为劳动的交易价格,但在本质上却反映了资本剥削劳动、劳动力价值和剩余价值矛盾运动的真相。资本积累理论是理解资本主义工资运动的关键。伴随资本积累过程,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产生了持续存在的相对过剩人口,相对过剩人口规律调节资本主义工资的运动趋势。此外,马克思在《资本论》第2卷和第3卷中对再生产均衡条件以及剩余价值生产和剩余价值实现矛盾的论述表明,剩余价值的实现取决于资本家的积累欲望,而工资水平则会通过作用于利润率而显著影响积累率,工资的运动趋势因此是能否实现宏观经济均衡的一个重要因素。基于马克思的工资理论,马克思主义学者构建了一个不同于新古典主义的工资决定模型,这一模型对于理解资本主义国家的现实工资运动趋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工资理论 劳动力价值 资本积累 相对过剩人口 工资决定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刘易斯拐点推高农产品相对价格
16
《农村金融研究》 2011年第8期1-1,共1页
刘易斯拐点是这样一个触发点:农村劳动力转移到达一定阶段,已不再严重过剩,城市只有通过提高工资水平才能吸引农村劳动力,劳动力转移与工资上涨相伴。
关键词 刘易斯拐点 相对价格 农村劳动力转移 农产品 工资水平 工资上涨 触发点 城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完全竞争下的企业人力资本投资水平研究
17
作者 田盈 潘晓琳 《商业时代》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7期52-53,共2页
本文讨论了不完全竞争劳动力市场下,企业对员工一般性在职培训的投入水平。为了更加与现实经济生活中常用的报酬体系相一致,提出了“相对工资压缩”的概念。研究表明,在不完全竞争劳动力市场下,只要存在“绝对工资压缩”,即使不存在“... 本文讨论了不完全竞争劳动力市场下,企业对员工一般性在职培训的投入水平。为了更加与现实经济生活中常用的报酬体系相一致,提出了“相对工资压缩”的概念。研究表明,在不完全竞争劳动力市场下,只要存在“绝对工资压缩”,即使不存在“相对工资压缩”,企业也会对员工进行一般性在职培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力市场不完全竞争 人力资本投资 在职培训 相对工资压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资本论》中三个崭新的因素——马克思对《资本论》的自我解读
18
作者 王庆丰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45-52,共8页
马克思在致恩格斯的书信中指出《资本论》具有三个崭新的因素:剩余价值、劳动和工资。古典政治经济学研究地租、利润和利息等剩余价值的特殊形式,而马克思则首先研究剩余价值的一般形式;古典政治经济学只是单纯地分析劳动,马克思则认为... 马克思在致恩格斯的书信中指出《资本论》具有三个崭新的因素:剩余价值、劳动和工资。古典政治经济学研究地租、利润和利息等剩余价值的特殊形式,而马克思则首先研究剩余价值的一般形式;古典政治经济学只是单纯地分析劳动,马克思则认为劳动具有二重性,把"劳动力"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古典政治经济学认为工资就是购买劳动这一商品的价格,马克思则通过"相对工资"的分析,把工资看作是"一种关系的不合理表现形式",即资本主义剥削关系的表现形式。思考马克思关于《资本论》中三个崭新因素的论述,不仅有助于我们澄清古典政治经济学和《资本论》的本质性区别,更加有助于我们深入理解马克思《资本论》作为"无产阶级科学"的革命性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剩余价值 劳动力 相对工资 《资本论》 马克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效歧视的经济学分析 被引量:3
19
作者 李志青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 1999年第5期28-32,共5页
关键词 经济学分析 劳动力市场歧视 歧视行为 相对工资 需求曲线 劣势群体 雇主 日常生活 利润最大化 劳动与资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资本主义制度下无产阶级绝对贫困化的认识
20
作者 贾永正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1983年第1期91-93,90,共4页
长期以来,人们对资本主义制度下无产阶级绝对贫困化有不同的看法。其中有一种意见认为无产阶级绝对贫困化,是指无产阶级所获得的生活资料的数量绝对减少,连续下降,无产阶级的状况日益恶化。有的同志为说明这种论断的正确,把列宁在《资... 长期以来,人们对资本主义制度下无产阶级绝对贫困化有不同的看法。其中有一种意见认为无产阶级绝对贫困化,是指无产阶级所获得的生活资料的数量绝对减少,连续下降,无产阶级的状况日益恶化。有的同志为说明这种论断的正确,把列宁在《资本主义社会的贫困化》一文中所说的:“食品、衣服、燃料和房子都涨价了。工人的贫困是绝对的,就是说,他们简直愈来愈穷,生活更坏,吃得更差,更吃不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产阶级绝对贫困化 资本主义 劳动力价值 实际工资 生活资料 无产阶级相对贫困化 无产阶级贫困化 劳动力再生产 社会尺度 消费水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