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先进高强度双相钢板料成形极限研究
1
作者 马春辉 张殿平 +3 位作者 贡泽飞 刘兴峰 付秋涛 李迪 《机械科学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806-1813,共8页
随着先进高强度双相钢的工业需求量日益增加,亟需实现双相钢板料成形极限曲线的精确预测,由于根据国标采用的胀形试验较难准确获取FLC_(0)点使FLC不准确。本文基于DP590、DP780、DP980、DP1180在常温下的胀形试验结果,结合MMC断裂模型... 随着先进高强度双相钢的工业需求量日益增加,亟需实现双相钢板料成形极限曲线的精确预测,由于根据国标采用的胀形试验较难准确获取FLC_(0)点使FLC不准确。本文基于DP590、DP780、DP980、DP1180在常温下的胀形试验结果,结合MMC断裂模型的数值模拟,建立了4种板料的胀形断裂预测模型,通过模拟准确求出FLC_(0),结合试验数据,建立了基于MMC断裂准则的成形极限曲线(FLC),并进行参数化研究。结果表明,基于MMC准则的成形极限曲线拥有较好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进高强度双相钢 成形极限 胀形试验 修正摩尔库伦准则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先进高强度双相钢弯扭复合回弹补偿控制研究
2
作者 李洪周 冯阳阳 +1 位作者 张文广 李屹萌 《塑性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6-85,共10页
针对先进高强度双相钢弯扭复合回弹的预测与补偿问题,在弯扭复合回弹试验的基础上建立了有限元模型并进行了仿真模拟。首先,利用DP600材料在弯扭复合回弹试验中回弹量较大的特点,进行了单向拉伸试验和加载-卸载-反向加载的拉压试验以测... 针对先进高强度双相钢弯扭复合回弹的预测与补偿问题,在弯扭复合回弹试验的基础上建立了有限元模型并进行了仿真模拟。首先,利用DP600材料在弯扭复合回弹试验中回弹量较大的特点,进行了单向拉伸试验和加载-卸载-反向加载的拉压试验以测定DP600的力学特性。其次,分别采用Ls-dyna提供的4种弹塑性材料模型建立了单向拉伸和拉压试验有限元模型,通过Ls-opt迭代求解筛选出合适的材料模型及参数,结果表明,采用MAT125材料模型预测的数值更接近弯扭复合回弹试验数据。最后,通过反向截面补偿法推导出底部支撑距离移动公式,通过反向位移补偿法和偏置曲面得到模具面,对弯扭复合回弹结果分别进行补偿。发现利用反向位移补偿法,并通过偏置曲面的方式,能够对在上压杆偏转角度增加时诱发的弯扭复合回弹进行有效补偿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进高强度双相钢 弯扭复合回弹 本构模型 参数反求 回弹补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先进高强度双相钢汽车板剪切断裂实验 被引量:12
3
作者 李梅 赵亦希 +1 位作者 胡星 黄胜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695-1699,共5页
通过翻边实验和槽型件实验,研究了先进高强度双相(DP)钢在小半径拉弯成形中的断裂特性.翻边实验表明,高强度DP钢强度级别越高越容易发生剪切断裂.槽型件实验与仿真表明,高强度DP钢的断裂特性与压边力大小关系密切,压边力大则弯曲圆角处... 通过翻边实验和槽型件实验,研究了先进高强度双相(DP)钢在小半径拉弯成形中的断裂特性.翻边实验表明,高强度DP钢强度级别越高越容易发生剪切断裂.槽型件实验与仿真表明,高强度DP钢的断裂特性与压边力大小关系密切,压边力大则弯曲圆角处容易发生剪切断裂;压边力小则易在侧壁上发生颈缩断裂.先进高强度DP钢最终的断裂模式是剪切断裂和颈缩断裂相互竞争的结果,任一断裂条件先达到则板料发生该种断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进高强度双相钢 强度级别 压边力 颈缩断裂 剪切断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强度双相钢薄板拉弯成形试验及数值模拟 被引量:3
4
作者 谢震 李萌 +1 位作者 王武荣 韦习成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760-765,774,共7页
在不同凸模圆角半径下对800MPa级双相钢板进行了拉弯成形试验,观察了不同凸模圆角半径下板材极限拉弯深度及板材的断裂位置和断口形貌,对试验结果进行数值模拟,并分析了采用屈服准则Hill、Barlat和BBC的模拟结果.结果表明:对于较大凸模... 在不同凸模圆角半径下对800MPa级双相钢板进行了拉弯成形试验,观察了不同凸模圆角半径下板材极限拉弯深度及板材的断裂位置和断口形貌,对试验结果进行数值模拟,并分析了采用屈服准则Hill、Barlat和BBC的模拟结果.结果表明:对于较大凸模圆角半径(Rp≥2.5mm)的拉弯试验,在经典成形极限曲线(FLC)判据下,采用Hill准则能够准确预测800MPa级双相钢板的极限拉弯破裂情况;而对于较小凸模圆角半径(Rp=1.0mm)的拉弯试验,在FLC判据下,3种屈服准则都无法准确预测双相钢板的破裂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强度双相钢 数值模拟 屈服准则 剪切断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观组织对高强度双相钢板冲压回弹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赵茂俞 陈乾旺 田春艳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94-97,共4页
高强度双相钢(Dual Phase Steel,DP)板冲压成形的主要缺陷为回弹,而马氏体相是影响回弹的重要因素。把DP600钢试样加热至740℃且保温8 min后水淬,再分别降温至200、260、320℃且保温1 h,以获得多相材料,用U形弯曲模具进行了实际冲压实... 高强度双相钢(Dual Phase Steel,DP)板冲压成形的主要缺陷为回弹,而马氏体相是影响回弹的重要因素。把DP600钢试样加热至740℃且保温8 min后水淬,再分别降温至200、260、320℃且保温1 h,以获得多相材料,用U形弯曲模具进行了实际冲压实验。通过SEM测试了钢中马氏体相的体积分数,观察并分析微观组织晶粒形貌;通过拉伸实验,获得了试样的力学性能。分析马氏体体积分数对U形件回弹量的影响,研究了回弹量与铁素体晶粒度的关系。结果表明,马氏体体积分数越大,屈服强度与抗拉强度越高;铁素体晶粒大小对冲压回弹量几乎没有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强度双相钢 屈服强度 马氏体 铁素体 回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强度双相钢弯曲的微观组织形变与回弹机理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赵茂俞 陈乾旺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5期4-7,共4页
高强度双相钢冲压成形的主要缺陷是回弹。而金属塑性变形的微观组织形变可以揭示变形回弹机理。通过单向拉伸实验,获得材料力学性能参数;计算V形弯曲变形的应力分布,并进行实际弯曲。为此,研究了大塑性变形的微观组织形貌以及微观组织... 高强度双相钢冲压成形的主要缺陷是回弹。而金属塑性变形的微观组织形变可以揭示变形回弹机理。通过单向拉伸实验,获得材料力学性能参数;计算V形弯曲变形的应力分布,并进行实际弯曲。为此,研究了大塑性变形的微观组织形貌以及微观组织流动性与应力分布的对应关系。结果表明,弯曲圆弧内区层的塑性流动性优于外区层,对回弹的影响大于外区层。研究结果为控制高强度双相钢冲压回弹量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与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强度双相钢 弯曲应力 微观组织特征 回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强度双相钢板的冲压回弹预测模型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赵茂俞 陈乾旺 田春艳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00-103,共4页
高强度双相钢(DP steel)板塑性成形的主要缺陷为回弹。对DP600钢试样加热至740℃保温8 min后水淬降温至200℃且保温1 h。通过扫描电镜(SEM)测试DP钢中铁素体与马氏体相的体积分数,观察并分析微观组织晶粒形貌;应用单向拉伸实验,测试原... 高强度双相钢(DP steel)板塑性成形的主要缺陷为回弹。对DP600钢试样加热至740℃保温8 min后水淬降温至200℃且保温1 h。通过扫描电镜(SEM)测试DP钢中铁素体与马氏体相的体积分数,观察并分析微观组织晶粒形貌;应用单向拉伸实验,测试原材料与热处理后的材料力学性能;通过修正的Chaboche模型,计算了DP钢回弹值,分析了屈服强度、抗拉强度、弹性模量与泊松比对回弹量的影响。分析了修正的Chaboche模型的计算值与测量值的误差。结果表明,修正的Chaboche模型能准确地预测DP钢板冲压回弹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强度双相钢 回弹预测 修正的Chaboche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形变速度对高强度双相钢塑性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王永军 赵茂俞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35-36,40,共3页
在不同拉伸速度条件下,通过单向拉伸试验,研究了DP钢的屈服强度、抗拉强度与伸长率。分析了高强度DP钢的拉伸速度与塑性变形性能的关系。结果表明,DP钢的屈服强度不受拉伸速度的影响;随拉伸速度的增加,DP钢的抗拉强度增大,伸长率减小。
关键词 高强度双相钢 拉伸速度 应变 抗拉强度 伸长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先进高强度双相钢损伤参数确定 被引量:1
9
作者 孙彩凤 李迪 +1 位作者 赵连星 徐家川 《农业装备与车辆工程》 2015年第12期10-13,共4页
细观损伤参数的确定一直是GTN模型在工程应用的瓶颈,参数选取得是否合理直接影响模拟结果的准确程度。基于Hill’48—GTN(Gurson-Tvergaard-Needleman)各向异性损伤模型,通过用户材料子程序Vumat,将其嵌入ABAQUS软件中。最后以DP780为例... 细观损伤参数的确定一直是GTN模型在工程应用的瓶颈,参数选取得是否合理直接影响模拟结果的准确程度。基于Hill’48—GTN(Gurson-Tvergaard-Needleman)各向异性损伤模型,通过用户材料子程序Vumat,将其嵌入ABAQUS软件中。最后以DP780为例,数值模拟其单轴拉伸过程,与试验曲线结合,通过有限元仿真逆向确定GTN参数;并对DP780进行槽型件成形过程仿真,通过拉伸断裂的位置以及减薄率表明所获得参数较准确,同时说明此模型可用于冲压成形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强度双相钢 GTN 损伤模型 Hill’48 屈服准则 VUMA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强度双相钢拉伸应变与弹性恢复量关系的研究
10
作者 赵茂俞 陈乾旺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65-167,共3页
高强度双相钢(DP钢)冲压成形的主要缺陷是回弹,改变材料的塑性应变能控制变形的弹性恢复量。通过单向拉伸试验获得了材料力学性能参数;在不同的拉伸应变下,测量了卸载后的拉伸试样长度,获得了不同应变下的DP钢塑性变形量、弹性恢复量。... 高强度双相钢(DP钢)冲压成形的主要缺陷是回弹,改变材料的塑性应变能控制变形的弹性恢复量。通过单向拉伸试验获得了材料力学性能参数;在不同的拉伸应变下,测量了卸载后的拉伸试样长度,获得了不同应变下的DP钢塑性变形量、弹性恢复量。结果表明,在一定的应变下,随着拉伸应变的增大,DP钢材料的弹性恢复也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强度双相钢 拉伸 应变 演变 弹性恢复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先进高强度双相钢车身板的韧性断裂准则分析 被引量:3
11
作者 赵连星 李迪 +3 位作者 孙彩凤 梁云霞 郁敏 徐家川 《机械科学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955-959,共5页
先进高强度钢在冲压成形过程中由于剪切和颈缩竞争导致出现独有的断裂现象,困扰着车身板的成形工艺设计,阻碍着双相钢零件的尺寸精度与成形质量的进一步提高。修正的摩尔库伦准则可以预测双相钢的韧性断裂,但其参数的确定需要较多的试验... 先进高强度钢在冲压成形过程中由于剪切和颈缩竞争导致出现独有的断裂现象,困扰着车身板的成形工艺设计,阻碍着双相钢零件的尺寸精度与成形质量的进一步提高。修正的摩尔库伦准则可以预测双相钢的韧性断裂,但其参数的确定需要较多的试验,本文中采用一个既方便工程应用又统一拉伸和剪切这两种现象的韧性断裂准则,并编写基于Hill'48各向异性屈服准则的Abaqus Vumat子程序,模拟DP780拉弯成形实验,通过比较这两种韧性断裂准则,发现该韧性断裂准则可以用于双相钢的冲压成形的断裂预测,误差满足工程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进高强度双相钢 冲压 韧性断裂准则 VUMA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先进高强度双相钢成形极限模型 被引量:9
12
作者 李耀民 黄志强 +3 位作者 李迪 韩蒙 徐家川 姜宁 《塑性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256-262,共7页
针对先进高强度双相钢的成形极限进行研究,通过对4种不同型号的钢板试件(DP590、DP780、DP980和DP1180)进行静态单轴拉伸试验,分别获取这4种型号先进高强度钢的真实应力-应变曲线以及相关力学参数。同时,基于Hill’48屈服准则以及Mohr-C... 针对先进高强度双相钢的成形极限进行研究,通过对4种不同型号的钢板试件(DP590、DP780、DP980和DP1180)进行静态单轴拉伸试验,分别获取这4种型号先进高强度钢的真实应力-应变曲线以及相关力学参数。同时,基于Hill’48屈服准则以及Mohr-Coulomb (MMC)失效准则编写VUMAT子程序,通过有限元仿真软件ABAQUS,对试件进行数值仿真模拟,通过分析处理仿真数据,得到先进高强度双相钢钢板的成形极限曲线。结合现有的成形极限曲线的相关理论方法,最终建立适用于先进高强度双相钢成形极限的理论模型。最后与现有的标准成形极限曲线理论模型以及仿真数据分别进行对比验证,验证了所建模型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进高强度双相钢 成形极限 Hill’48-MMC VUMAT 有限元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强度双相钢板拉弯成形断裂的微观组织形貌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何春锋 赵亦希 黄胜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618-623,共6页
引入拉弯比来表征高强度双相钢板在不同凸模圆角半径下的拉弯应力状态,根据不同的拉弯比判定不同的成形断裂模式,在剪切断裂试验平台上进行双相钢板的拉弯试验,并对断裂试样的微观组织形貌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高强度双相钢的剪切断裂属... 引入拉弯比来表征高强度双相钢板在不同凸模圆角半径下的拉弯应力状态,根据不同的拉弯比判定不同的成形断裂模式,在剪切断裂试验平台上进行双相钢板的拉弯试验,并对断裂试样的微观组织形貌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高强度双相钢的剪切断裂属于韧性断裂;凸模圆角半径越小及板料强度越高,板料越容易发生剪切断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强度双相钢 拉弯试验 剪切断裂 应力状态 微观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VUMAT的先进高强度双相钢车身板的拉弯剪切断裂模拟
14
作者 吕庆龙 孙彩凤 +1 位作者 赵连星 李迪 《农业装备与车辆工程》 2015年第4期36-40,共5页
先进高强度双相钢在小半径拉弯成形中易发生剪切断裂。而传统的方法,如成形极限图(FLD),无法预测这种类型的断裂形式。将在岩土方面应用广泛的Mohr-Coulomb模型用来分析在拉伸弯曲过程中双相钢板的失效行为。基于ABAQUS/Explicit平台的... 先进高强度双相钢在小半径拉弯成形中易发生剪切断裂。而传统的方法,如成形极限图(FLD),无法预测这种类型的断裂形式。将在岩土方面应用广泛的Mohr-Coulomb模型用来分析在拉伸弯曲过程中双相钢板的失效行为。基于ABAQUS/Explicit平台的用户材料子程序(VUMAT)接口,开发了基于Hill’48各向异性屈服准则的修正Mohr-Coulomb模型子程序,通过槽型件的拉伸弯曲算例,验证了子程序的正确性及有效性。分析结果表明,Hill’48-MMC模型可以预测先进高强度双相钢的剪切断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进高强度双相钢 剪切断裂 拉伸弯曲 修正Mohr-Coulomb 用户材料子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先进高强双相钢DP780温度相关应力⁃应变关系
15
作者 宋辉 李迪 +4 位作者 王凯迪 刘兴峰 姜宁 陆子鹏 崔鸿涧 《机械强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37-242,共6页
为了研究先进高强度双相钢DP780的温热成形力学行为,通过不同温度(300℃、400℃、500℃、600℃)及不同应变率(10-4~10-3 s-1)下的单向温拉伸试验获得了先进高强度双相钢DP780在相应条件下的基本力学性能指标和应力⁃应变曲线,并对试验结... 为了研究先进高强度双相钢DP780的温热成形力学行为,通过不同温度(300℃、400℃、500℃、600℃)及不同应变率(10-4~10-3 s-1)下的单向温拉伸试验获得了先进高强度双相钢DP780在相应条件下的基本力学性能指标和应力⁃应变曲线,并对试验结果进行了分析;为描述温热成形DP780板料应力⁃应变曲线,求解、修正了Grosman本构模型的相关参数;以单向拉伸试样为例,基于Fortran语言通过编写Abaqus⁃Vumat子程序进行了数值模拟验证。结果表明,所用Grosman模型预测值与试验数值拟合较好,验证了所求模型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进高强度双相钢 本构模型 温热成形 单向拉伸试验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成分780 MPa级高强双相钢成形性能对比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伟 刘华赛 +4 位作者 桑贺 李春光 陈洪生 何朗 邱木生 《塑性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71-178,共8页
针对不同成分高强双相钢HC420/780 DPD+Z开展了性能对比分析。首先,在常规C-Si-Mn化学成分体系的基础上,通过增加微合金元素或改变原有化学成分含量形成了3种同强度级别的材料,对3种材料的金相组织和力学性能进行了对比分析;基于液压成... 针对不同成分高强双相钢HC420/780 DPD+Z开展了性能对比分析。首先,在常规C-Si-Mn化学成分体系的基础上,通过增加微合金元素或改变原有化学成分含量形成了3种同强度级别的材料,对3种材料的金相组织和力学性能进行了对比分析;基于液压成形试验机对3种材料的成形极限曲线进行了对比,并与3种理论预测模型进行了对比;对3种材料的扩孔性能和折弯性能进行了对比;基于AutoForm搭建了某车型纵梁零件成形过程仿真模型,分析了3种材料的应变分布;通过折弯性能验证材料是否满足纵梁的成形需求。结果表明,对于增加微合金元素的材料,其组织得到明显细化,马氏体呈现出弥散细小的状态,材料的拉延能力增强;对于高碳含量的材料,其C和Cr元素的含量提高,Si元素含量降低,有明显的带状马氏体组织,晶粒尺寸增大,材料的塑性应变比r值增大;根据成形极限曲线可知,微合金成分材料的平面主应变最大,约为0.175,扩孔率最高,达到26.2%,90°折弯极限圆角半径优于其他两种材料,应用纵梁零件的开裂风险最小;高碳含量材料的平面主应变最小,约为0.133;常规成分材料的扩孔率最低,仅为13.0%,折弯性能也最差;微合金元素材料具有良好的拉延和弯曲综合成形性能,而高碳含量可以明显提升材料的折弯和扩孔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成分 高强度双相钢 成形性能 成形极限曲线 扩孔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先进高强双相钢板破裂失效B-W预测模型 被引量:1
17
作者 马春辉 张殿平 +3 位作者 贡泽飞 付秋涛 刘兴峰 李迪 《塑性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14-222,共9页
为研究先进高强双相钢不同型号板料的应力三轴度与断裂应变的断裂特性,建立不同应力状态下的应力三轴度与断裂极限应变B-W关系曲线,研究B-W曲线与钢种材料参数的关系,设计了4种先进高强双相钢的拉伸、剪切与胀形断裂试验,求解了应力三... 为研究先进高强双相钢不同型号板料的应力三轴度与断裂应变的断裂特性,建立不同应力状态下的应力三轴度与断裂极限应变B-W关系曲线,研究B-W曲线与钢种材料参数的关系,设计了4种先进高强双相钢的拉伸、剪切与胀形断裂试验,求解了应力三轴度和等效塑性应变,采用Hill′48正交各向异性模型和Modified Mohr-Coulomb破裂失效模型对拉伸、剪切与胀形断裂进行了数值模拟,建立了从剪切到双拉范围内的B-W曲线,并通过研究B-W曲线与材料参数的相关性,建立了B-W曲线与材料参数的表达式,以减少标定B-W曲线的困难。通过拉弯试验与仿真验证了所建立模型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进高强度双相钢 胀形试验 应力三轴度 修正摩尔-库伦准则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双相钢板DP780弯曲试验的模具材料磨损性能 被引量:6
18
作者 岳懂 孙利 于忠奇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594-599,共6页
采用U形拉伸-弯曲成形试验方法研究了用于先进高强度双相钢裸板DP780的3种模具材料的磨损性能.结果表明:经过热扩散碳化物覆层(TD)处理的模具材料V4E及DC53的耐磨损性最佳;经过真空热处理的模具材料DC53的耐磨性能较差;对于经TD处理... 采用U形拉伸-弯曲成形试验方法研究了用于先进高强度双相钢裸板DP780的3种模具材料的磨损性能.结果表明:经过热扩散碳化物覆层(TD)处理的模具材料V4E及DC53的耐磨损性最佳;经过真空热处理的模具材料DC53的耐磨性能较差;对于经TD处理的V4E及DC53,模具的磨损主要集中在凹模圆角入口0°~15°区域,而对于真空热处理的DC53,模具在凹模圆角和法兰处均出现了严重的磨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强度双相钢 拉伸-弯曲成形试验 模具材料 磨损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先进高强钢DP780板料的温成形极限预测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王凯迪 李迪 +3 位作者 冷杨松 付秋涛 徐家川 姜宁 《机械强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177-1183,共7页
为准确预测DP780钢板料在温成形条件下的成形极限曲线,将韧性断裂预测模型引入到数值模拟。基于DP780钢板料在温度范围573 K~873 K、应变率范围6.67×10^(-4)s^(-1)~6.67×10^(-3)s^(-1)的单向拉伸试验结果分析,利用强塑积指标... 为准确预测DP780钢板料在温成形条件下的成形极限曲线,将韧性断裂预测模型引入到数值模拟。基于DP780钢板料在温度范围573 K~873 K、应变率范围6.67×10^(-4)s^(-1)~6.67×10^(-3)s^(-1)的单向拉伸试验结果分析,利用强塑积指标确定了温度为673 K、应变率为3.33×10^(-3)s^(-1)条件下材料的温冲压成形性能较好。通过该变形条件下的简单拉伸试验和数值模拟,确定了影响DP780钢板料韧性断裂的主要因素。建立了可以预测DP780钢板料在不同应变路径下发生拉伸型断裂和剪切型断裂两种断裂机制的韧性断裂预测模型,并与温成形本构模型、Hill’48屈服准则相结合实现了刚模胀形试验的数值模拟,预测了DP780钢板料在温度为673 K下的成形极限曲线,并建立了成形极限数学模型。结果表明,利用该方法预测的成形极限结果拥有较好的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进高强度双相钢 成形极限 韧性断裂预测模型 数值模拟 温胀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残余奥氏体对双相钢断裂失效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7
20
作者 张伟 刘华赛 +3 位作者 桑贺 李春光 陈洪生 宋起峰 《塑性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85-193,共9页
选取传统高强度双相钢HC420/780DPD+Z和与其化学成分相同、组织存在一定量残余奥氏体差异的HC440/780DHD+Z为研究对象,研究了残余奥氏体对高强度双相钢断裂失效性能的影响。设计了5种表征不同断裂失效状态的试样,测试获得各试样的临界... 选取传统高强度双相钢HC420/780DPD+Z和与其化学成分相同、组织存在一定量残余奥氏体差异的HC440/780DHD+Z为研究对象,研究了残余奥氏体对高强度双相钢断裂失效性能的影响。设计了5种表征不同断裂失效状态的试样,测试获得各试样的临界断裂应变和力-位移曲线;采用有限元法搭建了试样模型,并对比了试验和仿真关键参数误差,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通过模型获取了各试样断裂单元的应力三轴度和临界断裂应变;基于MMC断裂失效模型拟合获得断裂失效曲线;采用90°V型弯曲试验和仿真对比分析验证了断裂失效曲线的准确性。结果表明,残余奥氏体组织加入后,高强度双相钢的抗拉强度基本保持不变,断后伸长率、强塑积和应变硬化指数明显提升;断裂失效性能明显提升,相同应力三轴度的极限断裂失效应变明显提高;90°V型弯曲模型获取的临界塑性应变与断裂失效曲线提取的数值一致,表明所获得的断裂失效曲线是可靠的;在基体组织中引入一定量的残余奥氏体组织有助于提升高强度双相钢碰撞过程中的承载吸能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残余奥氏体 高强度双相钢 断裂失效 应力状态 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