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50篇文章
< 1 2 5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显微外科技术联合闭合复位外固定架固定在四肢骨折合并血管损伤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1
作者 胡永生 王艳杰 谢忠存 《中国实用医药》 2025年第14期15-19,共5页
目的探讨显微外科技术联合闭合复位外固定架固定在四肢骨折合并血管损伤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92例四肢骨折合并血管损伤患者,按随机对照原则分为对照组(46例)与实验组(46例)。对照组采用显微外科技术+可吸收螺钉内固定治疗,实验组采... 目的探讨显微外科技术联合闭合复位外固定架固定在四肢骨折合并血管损伤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92例四肢骨折合并血管损伤患者,按随机对照原则分为对照组(46例)与实验组(46例)。对照组采用显微外科技术+可吸收螺钉内固定治疗,实验组采用显微外科技术+闭合复位外固定架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效果,康复指标,术前及术后1 d的疼痛程度,术前及术后8周的生化指标[碱性磷酸酶(ALP)、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手术优良率(86.96%)高于对照组(69.57%)(P<0.05)。实验组开始活动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关节功能恢复时间分别为(6.13±1.48)d、(13.57±2.06)d、(12.32±1.94)周、(13.64±1.76)周,短于对照组的(10.89±2.46)d、(19.63±3.28)d、(16.79±2.36)周、(18.13±2.18)周(P<0.05)。术后1 d,两组疼痛程度均轻于术前,且实验组轻于对照组(P<0.05)。术后8周,两组ALP、CRP、IL-6水平均高于术前,但实验组ALP(86.92±11.46)U/L、CRP(36.74±5.62)mg/L、IL-6(124.53±11.76)ng/ml低于对照组的(97.38±12.51)U/L、(42.76±5.39)mg/L、(139.64±12.58)ng/ml(P<0.05)。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4.35%低于对照组的21.74%(P<0.05)。结论显微外科技术与闭合复位外固定架固定相结合,可有效降低四肢骨折合并血管损伤患者的疼痛程度,改善生化指标,缩短康复时间,提高手术效果,且并发症发生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肢骨折 血管损伤 显微外科技 闭合复位 固定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股骨粗隆间骨折闭合复位内固定术后谵妄的临床危险因素分析
2
作者 王浩宇 钱钧 +1 位作者 何飞熊 徐江保 《浙江临床医学》 2025年第2期187-189,共3页
目的探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术后发生谵妄的危险因素,并探讨有效的防治策略。方法回顾性收集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期间在本院骨科接受股骨粗隆间骨折闭合复位内固定手术的161例老年患者(年龄≥65岁)的临床资料。研究分析了患者的... 目的探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术后发生谵妄的危险因素,并探讨有效的防治策略。方法回顾性收集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期间在本院骨科接受股骨粗隆间骨折闭合复位内固定手术的161例老年患者(年龄≥65岁)的临床资料。研究分析了患者的年龄、性别、手术时间、术前准备时间、围手术期白蛋白变化、围手术期血红蛋白变化、术中输血、围手术期失眠、术前疼痛评分、麻醉方式、住院时间及术中氨甲环酸使用等临床相关因素。首先进行单因素分析,然后采用Logistic预测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161例患者中,男性59例,女性102例,平均年龄81.58±8.18岁(65~97岁)。术后发生谵妄39例,发生率为24.22%。二元Logistics回归模型分析显示,年龄(P=0.013)、失眠(P=0.018)、术前白蛋白(P=0.004)、术前准备时间>2 d(P=0.030)以及输血浆(P=0.032)在谵妄和非谵妄患者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高龄、术前失眠、术前白蛋白低、术前准备时间>2 d是术后发生谵妄的独立危险因素。术中输血浆能降低谵妄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粗隆间骨折 谵妄 危险因素 闭合复位内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闭合复位顺行单根克氏针髓内固定术治疗青少年移位的第五掌骨颈骨折30例 被引量:1
3
作者 范猛 黄晓楠 +5 位作者 朱磊 武永辉 高自立 何强 娄纯彪 李宗玉 《山东医药》 CAS 2024年第18期68-71,共4页
目的观察改良闭合复位顺行克氏针髓内固定术治疗青少年移位的第五掌骨颈骨折的效果。方法62例13~16岁的第五掌骨颈移位骨折患者,按术式不同分为对照组33例和改良组30例,改良组行改良闭合复位顺行克氏针髓内固定术:根据患者影像学资料术... 目的观察改良闭合复位顺行克氏针髓内固定术治疗青少年移位的第五掌骨颈骨折的效果。方法62例13~16岁的第五掌骨颈移位骨折患者,按术式不同分为对照组33例和改良组30例,改良组行改良闭合复位顺行克氏针髓内固定术:根据患者影像学资料术前规划手术方案、对克氏针进行预弯,采用jahss法复位移位骨折处,行闭合顺行克氏针髓内固定术,对照组行切开复位交叉克氏针固定术,观察并记录两组手术平均时长、术中失血量、手术切口大小、住院天数和临床愈合时间,分别于术前1周、术后6个月时测量两组掌骨颈头干角及掌骨长度,采用VAS评分评估患处疼痛情况、采用上肢功能评分评估患者上肢功能恢复情况、采用TAM评分评估手指功能恢复情况,观察并记录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改良组所用手术平均时长、住院天数及骨折临床愈合时间更短,术中失血量更少,手术切口更小(P<0.05)。与术前相比,术后两组患侧头干角均显著缩小(P<0.05)。与对照组相比,改良组的TAM优良率高、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P均<0.05)。结论相比于切开复位交叉克氏针固定术,改良闭合复位顺行克氏针髓内固定术治疗青少年移位的第五掌骨颈骨折的效果较好,能够促进患者的手指功能恢复、减少术后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固定 闭合复位顺行克氏针髓内固定 掌骨骨折 第五掌骨骨折 第五掌骨颈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肘关节功能及并发症发生率探讨肘前侧小切口切开复位固定与闭合复位固定治疗小儿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价值
4
作者 陈小龙 《罕少疾病杂志》 2025年第3期141-143,共3页
目的 探究肘前侧小切口切开复位固定与闭合复位固定在小儿肱骨髁上骨折(SFH)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8月我院骨外科收治的72例SFH患儿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两组,将34例行闭合复位固定术的患儿设为闭合组,另3... 目的 探究肘前侧小切口切开复位固定与闭合复位固定在小儿肱骨髁上骨折(SFH)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8月我院骨外科收治的72例SFH患儿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两组,将34例行闭合复位固定术的患儿设为闭合组,另38例行肘前侧小切口切开复位固定术的患儿设为小切口组。比较两组手术情况、手术前后肘关节功能、术后影像学参数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小切口组术中出血量多于闭合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短于闭合组(P<005);术后3个月,小切口组肘关节功能各维度评分高于闭合组,肘关节旋前角、旋后角、屈曲角、伸展角大于闭合组(P<005);术后两组并发症总发生率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肘前侧小切口切开复位固定治疗小儿SFH,能减少手术时间,促进骨折愈合,恢复肘关节形态与功能,且有较高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髁上骨折 闭合复位固定 小切口 切开复位固定 肘关节功能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对踝关节骨折患者关节功能恢复效果的影响
5
作者 王广州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25年第4期868-870,共3页
目的:分析踝关节骨折应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1月至12月期间在本院接受治疗的踝关节骨折病例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n=40),分别予以常规治疗和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治疗3 m后,采用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踝... 目的:分析踝关节骨折应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1月至12月期间在本院接受治疗的踝关节骨折病例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n=40),分别予以常规治疗和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治疗3 m后,采用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踝-后足评分系统(American orthop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AOFAS)评分和Baird-Jackson踝关节评分系统评定患者踝关节功能,应用量角器测量患者的踝关节活动度,采用生活质量测定简表(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quality of life brief questionnaire,WHOQOL-BREF)评定生活质量,并比较两组骨折愈合时间。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治疗后AOFAS、Baird-Jackson评分均显著升高,且观察组AOFAS、Baird-Jackson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治疗后背伸、跖屈、内翻和外翻活动度数值均显著增加,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骨折愈合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实施切开复位内固定术,能够缓解患者伤情,改善患者踝关节功能,促进骨折愈合,改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切开复位内固定 踝关节骨折 关节功能 关节活动度 骨折愈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固定支架联合小夹板外固定术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对比
6
作者 于立庚 《当代医药论丛》 2025年第14期58-60,共3页
目的:比较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UDRF)治疗中外固定支架(EF)联合小夹板外固定术(SEF)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术(ORIF)的应用效果。方法:纳入128例UDRF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ORIF组(64例,行ORIF)和EF+SEF组(64例,行EF+SEF),对比两组临床指标、... 目的:比较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UDRF)治疗中外固定支架(EF)联合小夹板外固定术(SEF)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术(ORIF)的应用效果。方法:纳入128例UDRF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ORIF组(64例,行ORIF)和EF+SEF组(64例,行EF+SEF),对比两组临床指标、治疗效果、Cooney腕关节评分、桡骨短缩幅度、掌倾角、尺偏角。结果:EF+SEF组术中出血量较ORIF组少,手术用时较ORIF组短(P<0.05);组间骨折愈合时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6个月,EF+SEF组治疗优良率与ORIF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3个月,两组Cooney评分、桡骨短缩幅度较治疗前均改善,但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3个月,两组掌倾角、尺偏角较治疗前均改善,但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对UDRF患者实施ORIF与EF+SEF,在骨折愈合时间、临床疗效、Cooney腕关节评分、桡骨短缩幅度、掌倾角、尺偏角方面基本相当,不过EF+SEF术中出血量少、手术用时短,具有一定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 固定支架 小夹板外固定 切开复位内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统后路开放椎弓根钉内固定术与经皮椎弓根钉微创手术治疗胸腰椎段脊柱骨折的临床效果比较
7
作者 梅俊 《中国社区医师》 2025年第5期24-26,共3页
目的:比较传统后路开放椎弓根钉内固定术与经皮椎弓根钉微创手术治疗胸腰椎段脊柱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4年4月南京中医药大学太仓附属医院(太仓市中医医院)收治的胸腰椎段脊柱骨折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 目的:比较传统后路开放椎弓根钉内固定术与经皮椎弓根钉微创手术治疗胸腰椎段脊柱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4年4月南京中医药大学太仓附属医院(太仓市中医医院)收治的胸腰椎段脊柱骨折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30)和观察组(n=30)。对照组实施传统后路开放椎弓根钉内固定术,观察组实施经皮椎弓根钉微创手术。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时间长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术后24 h引流量少于对照组,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早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6 d,两组疼痛评分低于术后3 d,且术后3 d、6 d,观察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4周,两组C反应蛋白水平低于术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01)。术后4周,两组椎体前缘相对高度、脊椎间隙高度大于术前,脊柱后凸Cobb角小于术前(P<0.05)。结论:传统后路开放椎弓根钉内固定术与经皮椎弓根钉微创手术治疗胸腰椎段脊柱骨折均能有效恢复脊柱的解剖结构和功能,但经皮椎弓根钉微创手术可减少术中出血量,促进术后恢复,减轻术后疼痛,但经皮椎弓根钉微创手术的手术时间及术中透视时间更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段脊柱骨折 传统后路开放椎弓根钉内固定 经皮椎弓根钉微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创经皮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术对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后凸Cobb角及椎体前缘高度的影响
8
作者 李振肃 曹玮 +1 位作者 宫金涛 秦晓宇 《中国实用医药》 2025年第5期47-50,共4页
目的探究微创经皮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术对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后凸Cobb角及椎体前缘高度的影响。方法98例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9例。对照组进行开放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术,观察组进行... 目的探究微创经皮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术对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后凸Cobb角及椎体前缘高度的影响。方法98例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9例。对照组进行开放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术,观察组进行微创经皮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术。对比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骨折愈合情况、疼痛程度、胸腰椎功能、生活质量、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52.31±5.49)ml少于对照组的(66.89±7.21)ml,手术时间(82.43±6.21)min、住院时间(8.06±1.24)d均短于对照组的(103.75±8.97)min、(10.59±1.88)d(P<0.05)。对照组患者术前后凸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分别为(18.63±2.38)°、(13.31±1.69)mm,术后分别为(10.36±1.39)°、(20.37±2.72)mm;观察组患者术前后凸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分别为(18.71±2.20)°、(13.65±1.31)mm,术后分别为(10.21±1.30)°、(20.45±2.76)mm。术前、术后,两组组间后凸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对比无差异(P>0.05);术后,两组后凸Cobb角低于术前,椎体前缘高度高于术前(P<0.05)。对照组患者术前视觉模拟评分法(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ODI)评分分别为(5.31±1.02)、(32.49±2.57)分,术后分别为(2.95±0.63)、(15.59±1.42)分;观察组患者术前VAS、ODI评分分别为(5.40±0.97)、(32.63±2.21)分,术后分别为(2.24±0.38)、(15.67±1.35)分。术前,两组VAS、ODI评分对比无差异(P>0.05);术后,两组VAS、ODI评分均低于术前,且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两组心理功能、躯体功能、社会功能、物质生活状态评分均高于术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4.08%低于对照组的16.33%(P<0.05)。结论微创经皮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术具有更小的创伤,可减轻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术后疼痛,有利于其术后迅速恢复,改善生活质量,且并发症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段脊柱骨折 微创经皮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 后凸Cobb角 椎体前缘高度并发症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闭合复位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老年肱骨外科颈骨折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马晓松 《中国社区医师》 2024年第9期77-79,共3页
目的:分析闭合复位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老年肱骨外科颈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2月—2023年2月公安县中医医院收治的肱骨外科颈骨折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各45例。对照组实施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目的:分析闭合复位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老年肱骨外科颈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2月—2023年2月公安县中医医院收治的肱骨外科颈骨折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各45例。对照组实施切开复位内固定术,试验组实施闭合复位髓内钉内固定术。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手术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手术切口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后3个月,两组肩关节后伸、外旋、内旋、外展、前屈评分高于术前,且试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结论:闭合复位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老年肱骨外科颈骨折的效果显著,手术时间短、切口小、失血量少,术后患者骨折端能够快速愈合,肩关节恢复情况较好,并发症发生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闭合复位髓内钉内固定 并发症 老年 肱骨外科颈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创闭合复位全螺纹空心螺钉内固定术与全螺纹空心螺钉加压内固定术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1
10
作者 杨松波 李志军 《淮海医药》 CAS 2019年第3期266-268,共3页
目的:探讨微创闭合复位全螺纹空心螺钉内固定术与全螺纹空心螺钉加压内固定术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某院收治的桡骨远端骨折患者13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8例。观察组行微创闭合复位全螺纹空心螺钉内固定术... 目的:探讨微创闭合复位全螺纹空心螺钉内固定术与全螺纹空心螺钉加压内固定术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某院收治的桡骨远端骨折患者13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8例。观察组行微创闭合复位全螺纹空心螺钉内固定术,对照组行全螺纹空心螺钉加压内固定术治疗。比较2组术中出血量、骨痂形成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术后3周、6周、12周、24周行Cooney腕关节功能评分,并观察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骨痂形成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术后3周、6周、12周、24周Cooney评分均高于同时间对照组(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微创闭合复位全螺纹空心螺钉内固定术用于治疗微创闭合复位全螺纹空心螺钉内固定术临床效果总体较全螺纹空心螺钉加压内固定术好,对改善腕关节的效果更明显,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 桡骨远端 内固定 全螺纹空心螺钉 微创闭合复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正骨手法加骨折闭合复位微创内固定治疗胫腓骨骨折的效果 被引量:10
11
作者 孟辉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19年第20期3700-3701,共2页
目的观察中医正骨手法加骨折闭合复位微创内固定治疗胫腓骨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3月平舆县人民医院收治的86例胫腓骨骨折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两组均接受骨折闭合复位微创内固定治疗,... 目的观察中医正骨手法加骨折闭合复位微创内固定治疗胫腓骨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3月平舆县人民医院收治的86例胫腓骨骨折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两组均接受骨折闭合复位微创内固定治疗,观察组加用中医正骨手法治疗。观察两组疗效、疼痛和肿胀消失时间、骨折愈合时间。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疼痛消失时间、骨折愈合时间、肿胀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针对胫腓骨骨折患者给予中医正骨手法加骨折闭合复位微创内固定治疗效果较佳,利于促进患者骨折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腓骨骨折 中医正骨手法 骨折闭合复位微创内固定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腔镜微创手术治疗多发肋骨骨折并连枷胸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1
12
作者 周攀 吴中权 +2 位作者 朱杰 程玲玲 舒圣 《中国骨伤》 2025年第1期47-54,共8页
目的:探讨胸腔镜下镍钛形状记忆合金环抱接骨板微创手术与保留肋骨骨膜内固定术对多发肋骨骨折(multiple rib fractures,MRF)并连枷胸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采用胸腔镜微创手术和保留肋骨骨膜内固定术治疗的MRF... 目的:探讨胸腔镜下镍钛形状记忆合金环抱接骨板微创手术与保留肋骨骨膜内固定术对多发肋骨骨折(multiple rib fractures,MRF)并连枷胸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采用胸腔镜微创手术和保留肋骨骨膜内固定术治疗的MRF并连枷胸的患者10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54例,女46例;年龄20~65(38.0±18.0)岁;病程8~21d。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0例。对照组男23例,女27例,年龄(38.35±18.05)岁,使用保留肋骨骨膜内固定术。研究组男31例,女19例,年龄(38.15±17.99)岁,使用胸腔镜下镍钛形状记忆合金环抱接骨板微创内固定术。比较两组手术前后肺功能指标、心电监护指标、疼痛程度、炎性因子水平、并发症、康复指标及疗效。结果:所有患者获得6个月的随访。术后3d,对照组与观察组心率[(102.43±13.74)次/分vs(86.26±8.06)次/分]、呼吸频率[(28.45±3.40)次/分vs(22.05±2.85)次/分]、血氧饱和度[(89.68±3.66)%vs(98.46±4.84)%]、静息痛[(3.5±0.5)分vs(2.6±0.6)分]、运动痛[(3.6±0.5)vs(2.5±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为[(102.30±17.00)pg·ml^(-1)vs(85.68±21.20)pg·ml^(-1)]、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为[(33.44±4.85)pg·ml^(-1)vs(18.14±4.28)pg·ml^(-1)]均高于术前,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为[(75.51±10.54)mg·L^(-1)vs(60.75±9.84)mg·L^(-1)]均低于术前,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0d,两组呼气峰值流速[(3.31±0.52)L·S^(-1)vs(5.69±0.74)L·S^(-1)]、用力呼气容积[(1.46±0.29)L vs(2.06±0.38)L]、用力肺活量[(2.68±0.95)L vs(4.26±1.05)L]高于术前,且研究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6例,低于对照组14例(P<0.05),研究组骨痂形成时间(9.50±1.40)d、骨折愈合时间(72.20±8.32)d,均短于对照组(11.35±2.15)、(93.70±9.90)d(P<0.001)。结论:相较于传统保留肋骨骨膜内固定术,采用胸腔镜下镍钛形状记忆合金环抱接骨板微创内固定治疗的MRF并连枷胸患者的治疗效果更好,原因在于其手术创伤更小,疼痛程度及炎性反应更轻,术后肺部并发症少,肺功能更快更好地康复,从而促进患者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腔镜下微创 保留肋骨骨膜内固定 多发肋骨骨折 连枷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mics软件系统行三维重建指导经皮脊柱微创内固定术的临床效果分析
13
作者 王鹏 辛治 +6 位作者 张杨 白明 孟格栋 张海斌 赵健 李树文 吴一民 《中国医药科学》 2025年第4期123-126,147,共5页
目的探讨Mimics软件系统行三维计算机断层扫描胸腰段椎体成像模型(3D-CTTVBIM)指导经皮脊柱微创内固定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纳入2020年1至2023年12月在内蒙古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行经皮脊柱微创内固定术的5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 目的探讨Mimics软件系统行三维计算机断层扫描胸腰段椎体成像模型(3D-CTTVBIM)指导经皮脊柱微创内固定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纳入2020年1至2023年12月在内蒙古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行经皮脊柱微创内固定术的5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研究组(n=37,采用Mimics软件进行三维重建指导)与对照组(n=15,未进行三维重建),比较并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长、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前6钉穿刺定位次数以及术前6钉穿刺透视次数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手术前后Cobb角差值高于对照组,且置钉良品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Mimics软件制作3D-CTTVBIM指导经皮脊柱微创内固定术,能精准识别胸腰段椎体结构,优化手术流程,提高手术效率和置钉良品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MICS软件 三维重建 创伤性胸腰段骨折 经皮脊柱微创内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肋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重症胸外伤的疗效分析
14
作者 张大伟 张秀英 《当代医药论丛》 2024年第35期17-20,共4页
目的:分析肋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重症胸外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0月至2023年10月临沂市中医医院收治的78例重症胸外伤(均以肋骨骨折为主)患者开展研究,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39例,行保守治疗)、观察组(39例,行切开复... 目的:分析肋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重症胸外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0月至2023年10月临沂市中医医院收治的78例重症胸外伤(均以肋骨骨折为主)患者开展研究,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39例,行保守治疗)、观察组(39例,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健康状况调查简表(SF-36)中的活力、精神健康、社会功能、生理功能、躯体疼痛、生理职能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入院1 d、2 d、3 d,观察组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辅助呼吸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镇痛药使用次数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给予重症胸外伤患者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能有效减轻疼痛,提升手术效果和生活质量,具有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肋骨骨折 切开复位内固定 重症胸外伤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微创小切口闭合复位PFNA内固定术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进行治疗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6
15
作者 洪克建 顾本进 +1 位作者 倪俊林 刘文虎 《当代医药论丛》 2017年第20期72-73,共2页
目的 :分析用微创小切口闭合复位PFNA内固定术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如皋市人民医院骨科于2011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收治59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为这59例患者均采用微创小切口闭合复... 目的 :分析用微创小切口闭合复位PFNA内固定术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如皋市人民医院骨科于2011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收治59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为这59例患者均采用微创小切口闭合复位PFNA内固定术进行治疗。观察这些患者手术的时间、术中的出血量和术后感染、坐骨神经损伤、脂肪栓塞综合征等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在术后1年时,对这些患者进行随访,并使用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标准对其髋关节功能的恢复情况进行评价。结果 :1)本组59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并痊愈出院,其手术的时间平均为(78.5±23.8)min,其术中的出血量平均为(48.2±14.3)ml。这些患者均未发生术后感染、坐骨神经损伤等并发症,仅有1例患者在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2)与治疗前相比,本组患者接受治疗后其Harris髋关节功能的评分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7932,P<0.05)。结论 :用微创小切口闭合复位PFNA内固定术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小切口 闭合复位 股骨粗隆间骨折 髋关节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皮抑素对青壮年Garden Ⅲ~Ⅳ型股骨颈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延迟愈合的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姚有榕 王刚 +2 位作者 舒振云 罗正理 魏强强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4年第9期95-98,共4页
目的 探讨内皮抑素对青壮年GardenⅢ~Ⅳ型股骨颈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延迟愈合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收集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七十二集团军医院107例青壮年GardenⅢ~Ⅳ型股骨颈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患者的临床资料... 目的 探讨内皮抑素对青壮年GardenⅢ~Ⅳ型股骨颈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延迟愈合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收集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七十二集团军医院107例青壮年GardenⅢ~Ⅳ型股骨颈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术后是否发生延迟愈合将其分为对照组与延迟组。比较两组临床资料;分析青壮年GardenⅢ~Ⅳ型股骨颈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延迟愈合的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评估内皮抑素对青壮年GardenⅢ~Ⅳ型股骨颈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延迟愈合的预测价值。结果 107例患者术后延迟愈合发生率为12.15%(13/107)。延迟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ALP)水平低于对照组,内皮抑素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内皮抑素为青壮年GardenⅢ~Ⅳ型股骨颈骨折术后延迟愈合的危险因素(OR=1.067,P<0.05),VEGF、BALP为保护因素(OR=0.942、0.762,P<0.05)。内皮抑素预测青壮年GardenⅢ~Ⅳ型股骨颈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延迟愈合的曲线下面积为0.828。结论 内皮抑素可影响青壮年GardenⅢ~Ⅳ型股骨颈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延迟愈合,可将其作为预测患者术后延迟愈合的潜在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颈骨折 青壮年 切开复位内固定 内皮抑素 延迟愈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股骨颈骨折患者闭合复位微创手术空心钉内固定治疗的有效性及对患者髋关节Harris评分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6
17
作者 刘文静 张晓东 +1 位作者 杨晓旭 杜贵强 《中国医学工程》 2021年第12期69-72,共4页
目的探讨股骨颈骨折患者闭合复位微创手术空心钉内固定治疗的有效性及对患者髋关节Harris评分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在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治疗的60例股骨颈骨折患者,依据采用手术方案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0例... 目的探讨股骨颈骨折患者闭合复位微创手术空心钉内固定治疗的有效性及对患者髋关节Harris评分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在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治疗的60例股骨颈骨折患者,依据采用手术方案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股骨头置换术治疗,研究组采用闭合复位微创手术空心钉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疗效、髋关节Harris评分、临床指标水平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前Harri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6个月及12个月Harri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各临床指标水平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骨折不愈合、股骨头坏死等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闭合复位微创手术空心钉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能够提升患者治疗效果,提高髋关节Harris评分,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颈骨折 闭合复位微创 内固定治疗 HARRIS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胆碱乙酰转移酶与中青年股骨颈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股骨头坏死的关系 被引量:3
18
作者 姚有榕 魏强强 +1 位作者 罗正理 王刚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4年第15期71-74,共4页
目的 观察血清胆碱乙酰转移酶(ChAT)与中青年股骨颈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股骨头坏死的关系。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收集2020年1月至2022年9月于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七十二集团军医院接受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的83例中青年股骨颈骨折患... 目的 观察血清胆碱乙酰转移酶(ChAT)与中青年股骨颈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股骨头坏死的关系。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收集2020年1月至2022年9月于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七十二集团军医院接受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的83例中青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其术后6个月是否发生股骨头坏死分为发生组(20例)、未发生组(63例)。比较血清ChAT和基线资料,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明确血清ChAT和相关指标与术后股骨头坏死的关系,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评估血清ChAT与相关指标对患者术后股骨头坏死的预测价值。结果 发生组血清ChAT、一氧化氮(NO)水平低于未发生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ChAT(OR=0.811,95%CI:0.716~0.918)与NO(OR=0.845,95%CI:0.732~0.976)是股骨颈骨折患者术后股骨头坏死的影响因素(P<0.05)。ROC曲线显示,血清ChAT对股骨颈骨折患者术后出现股骨头坏死具有良好的预测价值,曲线下面积为0.760;NO对患者术后出现股骨头坏死的预测价值较低,曲线下面积为0.679。结论 血清ChAT、NO是股骨颈骨折患者术后出现股骨头坏死的影响因素,且血清ChAT对其术后出现股骨头坏死具有良好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颈骨折 胆碱乙酰转移酶 切开复位内固定 股骨头坏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撑开器双向撑开辅助闭合复位微创接骨板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 被引量:13
19
作者 桑庆华 哈秀民 +3 位作者 姜佩瑜 张晓光 李东亮 张世虎 《中国骨伤》 CAS 2018年第7期604-607,共4页
目的:探讨撑开器双向撑开跟骨骨折闭合复位微创接骨板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自2015年9月至2016年10月,采用撑开器双向撑开辅助闭合复位微创接骨板内固定治疗11例(13足)跟骨骨折,全部为男性,年龄24~57岁,平均36.4岁。San... 目的:探讨撑开器双向撑开跟骨骨折闭合复位微创接骨板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自2015年9月至2016年10月,采用撑开器双向撑开辅助闭合复位微创接骨板内固定治疗11例(13足)跟骨骨折,全部为男性,年龄24~57岁,平均36.4岁。Sanders分型:Ⅱ型8足,Ⅲ型5足。术后观察切口情况、骨折愈合情况、B?hler角、Gissane角及采用Maryland足部评分系统进行功能评价。结果:所有骨折愈合,无切口感染或切口不愈合的并发症发生。所有患者术后获得随访,时间12~15个月,平均13.5个月。跟骨B?hler角由术前的(9.6±7.3)°恢复至术后1年的(20.2±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跟骨Gissane角由术前的(92.7±8.5)°恢复至术后1年的(121.7±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1年Maryland足部评分为88.79±8.25,优11足,良2足。结论:撑开器双向撑开跟骨骨折闭合复位微创接骨板内固定可以有效固定骨折,减少切口并发症,术后随访影像及功能满意,是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的有效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骨 微创外科手 骨折固定 骨折闭合复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阻挡螺钉技术在闭合复位带锁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下肢长骨干骨折中的应用 被引量:6
20
作者 王传宇 于远洋 +4 位作者 刘建泉 孟祥财 张辉 杨波 姜海军 《山东医药》 CAS 2014年第35期41-43,共3页
目的:观察应用阻挡螺钉技术在闭合复位带锁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下肢长骨干骨折的效果。方法27例下肢长骨干骨折患者,股骨干骨折10例、胫骨干骨折16例,采用闭合复位带锁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术中应用阻挡螺钉技术辅助复位,观察其骨折... 目的:观察应用阻挡螺钉技术在闭合复位带锁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下肢长骨干骨折的效果。方法27例下肢长骨干骨折患者,股骨干骨折10例、胫骨干骨折16例,采用闭合复位带锁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术中应用阻挡螺钉技术辅助复位,观察其骨折愈合情况。结果患者随访时间为6~26个月、平均12.5个月,术后骨折均一期愈合,无明显成角等畸形,无内固定物折断、脱落。结论闭合复位带锁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下肢长骨干骨折时应用阻挡螺钉技术能有效辅助复位,骨折固定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干骨折 胫骨干骨折 阻挡螺钉 髓内钉 骨折内固定 闭合复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