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7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无托槽隐形矫治联合正颌手术治疗骨性Ⅱ类高角错牙合畸形患者1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1
作者 张琦 徐晓媛 +5 位作者 吴聿淼 张晗 胡志强 袁佳敏 崔宇琛 朱宪春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08-515,共8页
骨性Ⅱ类错(牙合)畸形特征为上颌前突、下颌后缩或两者兼具,且多伴有垂直向关系异常,治疗复杂,成年患者常需正畸正颌联合治疗。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逐渐应用于复杂正畸治疗,而目前国内外针对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在正颌手术方面的应用案例... 骨性Ⅱ类错(牙合)畸形特征为上颌前突、下颌后缩或两者兼具,且多伴有垂直向关系异常,治疗复杂,成年患者常需正畸正颌联合治疗。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逐渐应用于复杂正畸治疗,而目前国内外针对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在正颌手术方面的应用案例较少。本文作者报道1例采用无托槽隐形矫治联合正颌手术治疗骨性Ⅱ类高角错(牙合)畸形的患者,分析该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正畸治疗前分次拔除阻生智齿18、28、38和48及正畸牙15、25、34和44,使用无托槽隐形矫治器进行术前正畸,矢状向建立尖牙及磨牙超完全远中关系,前牙覆盖13~14 mm,水平向匹配上下颌牙弓形态;正颌手术术式为上颌Le FortⅠ型截骨术、双侧下颌骨矢状劈开术(BSSRO)及颏成形术;术后精细调整咬合。患者术后上下颌骨关系恢复正常,上牙槽座点-鼻根点-下牙槽座点角(ANB)由12.3°改善为4.7°;尖牙和磨牙达到中性关系,前牙覆(牙合)、覆盖正常;牙根平行度良好,无明显牙根吸收;面部软组织侧貌显著改善,面突角(N-Sn-Pg)由143.9°改善为162.8°。术后1年疗效稳定。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可以高效完成复杂病例的正畸正颌联合治疗,与固定矫治器相比,该技术更有利于患者对美观的需求及牙周健康的维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畸正颌联治疗 ()畸形 无托槽隐形矫治 高角()畸形 病例报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颌后缩型骨性Ⅱ类错[牙合]畸形治疗的研究进展
2
作者 杨婧 周鑫(综述) 陈莉莉(审校)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67-271,共5页
下颌后缩是临床上常见的牙颌面畸形,严重影响颜面美观、口颌系统功能,严重的下颌后缩可引发全身系统性疾病,甚至导致睡眠呼吸暂停危及生命。下颌后缩的病因并不明确,但基因、不良习惯和内分泌功能异常等都与其发生、发展有关。目前功能... 下颌后缩是临床上常见的牙颌面畸形,严重影响颜面美观、口颌系统功能,严重的下颌后缩可引发全身系统性疾病,甚至导致睡眠呼吸暂停危及生命。下颌后缩的病因并不明确,但基因、不良习惯和内分泌功能异常等都与其发生、发展有关。目前功能矫形治疗、正畸掩饰性治疗和正畸-正颌联合治疗是治疗下颌后缩型骨性Ⅱ类错[牙合]畸形的主要方法,文章讨论了下颌后缩型骨性Ⅱ类错[牙合]畸形的发生机制、临床表现、治疗策略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后缩 []畸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颌前牵引联合个性化钛板治疗生长发育期骨性Ⅲ类错[牙合]的临床效果
3
作者 李雷 韩露 吴更 《实用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4期2231-2236,共6页
目的探讨上颌前牵引联合个性化钛板治疗生长发育期骨性Ⅲ类错[牙合]的临床效果。方法纳入2021年5月至2023年5月本院收治的96例生长发育期骨性Ⅲ类错[牙合]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奇数为对照组(n=48),偶数为观察组(n=48),对照组予以... 目的探讨上颌前牵引联合个性化钛板治疗生长发育期骨性Ⅲ类错[牙合]的临床效果。方法纳入2021年5月至2023年5月本院收治的96例生长发育期骨性Ⅲ类错[牙合]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奇数为对照组(n=48),偶数为观察组(n=48),对照组予以上颌前牵引治疗,观察组予以上颌前牵引联合个性化钛板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颌面部软组织指标(LL-EP、NLA、G-SnPg)、硬组织指标[上牙槽座角(SNA)、下牙槽座角(SNB)、上下牙槽座角(ANB)、下颌平面角度(MP-SN)、颌平面与眶耳平面(FH)角度(MP-FH)、上颌骨位置(A-OLP)、下颌骨位置(Pg-OLP)、Y轴角度(Y轴角)]、舌骨位置、牙性指标[H-X、H-Y、H-MP、H-FH]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LL-EP较对照组小(P<0.05);观察组SNA、ANB、MP-SN、MP-FH、A-OLP及Y轴角均较对照组大(P<0.05);观察组H-X、H-Y较对照组大(P<0.05);观察组U1-NA较对照组大,覆较对照组短(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上颌前牵引联合个性化钛板治疗可显著提升骨性Ⅲ类错[牙合]患者的临床疗效,改善软硬组织结构、舌骨位置及牙性指标,且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颌前牵引 化钛板 生长发育期 [] 临床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牙支抗式与骨支抗式矫治早期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4
4
作者 李子煜 曹斐然 +2 位作者 吴贝贝 杨梓 王元银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9-116,共8页
目的:比较应用牙支抗式(FM)与前腭旁正中区域微螺钉种植支抗(MSI/FM)的Hyrax结合上颌前方牵引装置矫治替牙期及恒牙列早期上颌骨发育不足的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的效果。方法:将18例上颌骨发育不足的早期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随机分... 目的:比较应用牙支抗式(FM)与前腭旁正中区域微螺钉种植支抗(MSI/FM)的Hyrax结合上颌前方牵引装置矫治替牙期及恒牙列早期上颌骨发育不足的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的效果。方法:将18例上颌骨发育不足的早期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随机分为2组(n=9),分别采用FM的Hyrax结合上颌前方牵引治疗方案(FM)和用MSI/FM支抗的Hyrax结合上颌前方牵引装置的治疗方案(MSI/FM)。两组均以交替快速上颌骨扩张和收缩(Alt-RAMEC)的方式结合双侧约3.92 N、相对于平面向前、向下30°的前方牵引力,纠正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通过Lortho头影测量软件对两组矫治前后的头颅侧位片进行描画重叠并分析矫治前后头影测量指标的变化。结果:矫治后两组患者的软组织侧貌和Ⅲ类错[牙合]均得到明显改善,MSI/FM组患者的平均矫治时间较短。FM组在以下测量指标中T0和T1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SNA、ANB、Co-A、Co-Gn、 Wits、S-Go、Na-Me、MP、 U1-SN、UADH、LADH、Overjet、UL-EP增加,U1-L1减小。MSI/FM组在以下测量指标中T0和T1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SNA、ANB、Co-A、Wits、Na-Me、MP、Y轴角、U1-SN、Overjet、UL-EP增加,SNB、Co-Gn-Co-A、S-Go/N-Me、U1-L1、L1-MP减小。结论:FM和MSI/FM分别与Hyrax结合上颌前方牵引装置矫治早期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均可得到显著的治疗效果;MSI/FM组平均矫治时间较短、骨性效应较显著、牙性代偿较轻,上颌综合长度向前生长明显、下颌生长方向改善明显、上前牙代偿性唇倾较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 微螺钉种植体 支抗 交替快速上颌扩张和收缩 上颌前方牵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性Ⅲ类高角开牙合拔除下颌磨牙正畸治疗1例
5
作者 武川清 余兵 +2 位作者 张湘宜 任娅岚 刘亚丽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1-134,共4页
该文介绍1例成人骨性Ⅲ类高角开[牙合]病例,通过拔除双侧下颌第一磨牙并竖直第三磨牙,解除开,建立前牙正常覆[牙合]覆盖及磨牙良好的尖窝咬合关系。
关键词 [] 高角 开[] 拔除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隐形矫治器联合微种植钉治疗成年人骨性Ⅱ类错牙合1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6
作者 张皓岩 李欣怡 +3 位作者 石芯宁 李江阳 吴聿淼 朱宪春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08-214,共7页
应用隐形矫治器治疗成年人骨性错牙合畸形,特别是在拔牙病例中的应用,一直是隐形矫治技术的难点之一。本科室于2019年3月收治1例30岁女性患者,患者因“牙不齐,嘴凸”就诊,寻求矫治以改善面型。患者双侧尖磨牙远中关系,上下颌前牙唇倾,... 应用隐形矫治器治疗成年人骨性错牙合畸形,特别是在拔牙病例中的应用,一直是隐形矫治技术的难点之一。本科室于2019年3月收治1例30岁女性患者,患者因“牙不齐,嘴凸”就诊,寻求矫治以改善面型。患者双侧尖磨牙远中关系,上下颌前牙唇倾,深覆盖;影像学检查,ANB角为6.2°,骨性Ⅱ类错牙合。通过减数4颗第一前磨牙,配合4枚微种植钉,经过20个月的治疗,患者拔牙间隙关闭完成,牙列整齐,咬合关系良好;前牙内收,下颌骨逆旋,软组织侧貌得到明显改善。应用隐形矫治器配合微种植体支抗可以在成年人拔牙病例中实现良好的牙齿三维方向控制,为临床医师治疗该类患者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托槽隐形矫治 前磨 过山车效应 种植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双颌手术后舌形态变化的初步研究
7
作者 胡小蓓 张昆 +1 位作者 张建云 王育新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054-1058,共5页
目的:研究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双颌手术后舌形态的变化,探究舌形态变化与上下颌骨矢状向移动量之间的关系。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选取行Le fortⅠ型截骨术+双侧下颌矢状劈开后退术的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35例。收集患者术... 目的:研究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双颌手术后舌形态的变化,探究舌形态变化与上下颌骨矢状向移动量之间的关系。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选取行Le fortⅠ型截骨术+双侧下颌矢状劈开后退术的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35例。收集患者术前1周(T0)、术后1个月(T1)、术后6~12个月(T2)的螺旋CT影像资料,测量T0、T1、T2期舌在口内的相对位置、舌相对于颅底的矢状向位置、垂直向位置、舌长度、舌高度、舌正中矢状截面面积及口内舌体积,并分析其与上下颌骨矢状向移动量的相关性。结果:正颌术后,舌在口内的位置更靠后上,较T0期,T2期L2、L3、L4分别增大(2.08±2.76)mm、(1.88±2.48)mm、(1.64±2.31)mm。与T0期相比,T1期舌高度显著增加,而舌矢状向位置、舌长度、口内舌体积显著减小;T2期舌高度恢复至T0期水平,而舌矢状向位置、舌长度、口内舌体积仍显著减小,分别减小(4.41±5.53)mm、(4.81±6.96)mm、(6.04±13.62)cm 3。舌矢状向位置、口内舌体积的变化量与下牙槽座点的矢状向移动距离呈正相关(r=0.394,r=0.452)。结论: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双颌手术后,舌在固有口腔内更靠后上,口内舌体积减小,提示舌发生自适应性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畸形 双颌手术 舌形态 舌体积 螺旋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种快速扩弓方式联合前方牵引治疗青少年骨性Ⅲ类错[牙合]效果的三维有限元分析
8
作者 韩磊 鲁桐 +1 位作者 朱培香 李煌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422-1432,共11页
目的·应用三维有限元分析法比较骨支抗式和牙支持式快速扩弓联合前方牵引对颅颌面骨缝、骨骼点、骨骼及上颌牙列的作用效果,以指导临床上选择合适的牵引方式及位置。方法·选取一名替牙列期骨性Ⅲ类错[牙合]伴上颌发育不足的... 目的·应用三维有限元分析法比较骨支抗式和牙支持式快速扩弓联合前方牵引对颅颌面骨缝、骨骼点、骨骼及上颌牙列的作用效果,以指导临床上选择合适的牵引方式及位置。方法·选取一名替牙列期骨性Ⅲ类错[牙合]伴上颌发育不足的青少年的锥形束计算机断层扫描(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影像,建立上颌复合体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包括颅颌面骨缝、骨骼点、骨骼及上颌牙列),并在此基础上分别建立骨支抗式、牙支持式快速扩弓联合前方牵引三维有限元模型,而后将前述模型组装成为上颌复合体和骨支抗式快速扩弓联合前方牵引三维有限元模型(模型1)、上颌复合体和牙支持式快速扩弓联合前方牵引三维有限元模型(模型2)。依次根据扩弓方式、牵引位置的不同,在模型1、2中分别建立以下工况:①根据扩弓方式,将模型1设置为A组,模型2设置为B组。②根据牵引位置,将上述2组继续分为试验组Ⅰ组(牵引钩位于双侧尖牙颊侧)、Ⅱ组(牵引钩位于双侧第一前磨牙颊侧)和Ⅲ组(牵引钩位于双侧第二前磨牙颊侧)。同时,分别将A、B组中不联合前方牵引设置为对照组(即为A0组、B0组)。采用图表分析的方法对A、B组在不同牵引位置时的颅颌面骨缝应力分布特征,以及颅颌面骨骼点、颅颌面骨骼及上颌牙列的位移趋势进行分析。结果·在颅颌面骨缝应力分布特征方面,A、B组中翼突上颌缝的等效应变最大,且随着牵引位置的后移其等效应变均逐渐增加;AⅠ组各骨缝的最大主应变大于BⅠ组。在颅颌面骨骼位移趋势方面,随着牵引位置的后移,在水平向上A、B试验组的鼻骨和上颌骨均向右移动且位移趋势逐渐减小,在矢状向上该2组的鼻骨均向后移动且位移趋势均减小、上颌骨均向前移动且位移趋势均增大,在垂直向上该2组的鼻骨均向下移动且位移趋势逐渐减小、上颌骨均向上移动且位移趋势逐渐减小。在颅颌面骨骼点(ANS、PNS)位移趋势方面,A组中上颌平面(ANS-PNS平面)发生顺时针旋转,且随着牵引位置的后移该平面顺时针旋转趋势减小;而B组中ANS-PNS平面发生逆时针旋转,且随着牵引位置的后移该平面逆时针旋转趋势更加明显。在上颌牙列位移趋势方面,A、B试验组的中切牙在水平向、矢状向、垂直向上的位移均为负值,即存在远中、唇向、伸长的位移趋势,第一磨牙在水平向上的位移均为负值,即存在颊向位移趋势;且随着牵引位置的后移,中切牙牙冠的唇向移动趋势增大,第一磨牙牙冠从远中移动变为近中移动。结论·临床上前方牵引位置放于后侧有利于上颌骨前移;骨性Ⅲ类错[牙合]青少年患者可选择不同的扩弓方式联合前方牵引,在实现上颌骨前移的同时实现上颌平面的有利旋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抗式快速扩弓 支持式快速扩弓 前方牵引 三维有限元分析 []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颧牙槽嵴下微种植体对骨性Ⅱ类错(牙合)畸形患者微笑美学效果的影响
9
作者 赵健 史舒雅 +2 位作者 李超群 李昕 侯德强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967-971,共5页
目的:探究颧牙槽嵴下微种植体对骨性Ⅱ类错(牙合)畸形患者微笑美学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21年1月我院收治的103例骨性Ⅱ类错(牙合)畸形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n=52,颧牙槽嵴下微种植体+直丝弓矫治)和对照组(n=51... 目的:探究颧牙槽嵴下微种植体对骨性Ⅱ类错(牙合)畸形患者微笑美学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21年1月我院收治的103例骨性Ⅱ类错(牙合)畸形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n=52,颧牙槽嵴下微种植体+直丝弓矫治)和对照组(n=51,头帽口外弓+直丝弓矫治),比较两组总体疗效、矫治时间、治疗后6个月头影测量指标、微笑美学效果及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矫治成功率比较并无差异(P>0.05),而研究组矫治时间[(14.3±3.6)月]低于对照组[(20.1±4.2)月,P<0.05];两组矫治后切牙唇倾度(U1-L1,L1-MP,U1-SN)、ANB、上颌中切牙内收量(U1-Ptm)、上颌磨牙远中移动量(U6-SP)、覆盖(OJ)、覆颌(OB)均明显改善,且研究组矫治前后U6-SP变化量低于对照组,U1-L1、U1-SN、U1-Ptm、L1-MP变化量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发生牙根吸收、上颌窦底感染、创伤性溃疡、种植体周围炎等并发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颧牙槽嵴下微种植体矫治骨性Ⅱ类错(牙合)能缩短矫治时间,前牙内收效果更佳,微笑美观明显提高,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槽嵴 微种植体 ()畸形 微笑美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均角型骨性Ⅲ类患者拔牙掩饰性或手术治疗后上气道容积和舌骨位置的比较 被引量:1
10
作者 徐景胙 刘浩洁 +4 位作者 林成钊 刘振浩 翟烨 郭舒瑜 徐荣耀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3-62,共10页
目的比较2种矫治方式对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治疗的气道影响差异,尤其关注气道容积、形态、腭角、下颌旋转及骨位移等方面的具体改变,并通过寻找可能具有临床意义的气道指标,以期为预防OSAHS提供新的监测依据。方法选取2018年9月—2023... 目的比较2种矫治方式对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治疗的气道影响差异,尤其关注气道容积、形态、腭角、下颌旋转及骨位移等方面的具体改变,并通过寻找可能具有临床意义的气道指标,以期为预防OSAHS提供新的监测依据。方法选取2018年9月—2023年12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口腔正畸科临床诊断为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36例,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正畸正颌联合治疗组(n=18)和掩饰性治疗(n=18)组。通过比较术前、术后锥形束CT及三维头影测量分析气道容积、横径、腭角、下颌骨及舌骨等变化。结果掩饰性治疗后鼻咽容积、舌咽容积均有增大趋势,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畸正颌联合治疗后鼻咽容积、气道鼻咽段和舌咽段横径、腭角、下颌旋转及舌骨位移的改变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后比较,舌咽段横径、腭角及舌骨至蝶鞍点距离等变化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正畸正颌联合治疗组的患者在舌咽段截面积、腭角及舌骨的改变较掩饰性治疗组明显。OSAHS的易感人群多出现舌骨下移及气道最小截面积减小,因此在采取正畸正颌联合治疗方案时应格外注意其气道形态的改变,以避免造成不良后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掩饰正畸治疗 正畸正颌联治疗 []畸形 气道容积 位移 阻塞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稳定性[牙合]板联合正畸正颌治疗对骨性Ⅱ类错[牙合]畸形伴髁突吸收患者的软硬组织及髁突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3
11
作者 王叶青 李利彤 +1 位作者 李伟绪 曹猛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284-1290,共7页
目的通过研究颌面部软硬组织和髁突变化情况以评估使用稳定性[牙合]板结合正畸-正颌联合治疗对骨性Ⅱ类错[牙合]畸形患者的疗效。方法以描述性研究的方法,回顾2020年1月至2023年6月在空军军医大学口腔医院正畸科就诊的骨性Ⅱ类错[牙合]... 目的通过研究颌面部软硬组织和髁突变化情况以评估使用稳定性[牙合]板结合正畸-正颌联合治疗对骨性Ⅱ类错[牙合]畸形患者的疗效。方法以描述性研究的方法,回顾2020年1月至2023年6月在空军军医大学口腔医院正畸科就诊的骨性Ⅱ类错[牙合]伴髁突吸收患者13例,男性3名,女性10名;年龄18~27(21.769±3.032)岁,所有患者接受稳定性[牙合]板联合正畸正颌治疗。比较治疗前后患者的头影测量参数,评价患者面型改善情况;同时比较治疗前后患者髁突高度和骨密度变化,评估患者骨质改建的影响。结果完成治疗后6个月,患者的各项硬、软组织参数较治疗前1个月趋于正常,除ANS-Me/N-Me和Pg-Pg′外,其余如SNA、SNB、ANB角等各项治疗前后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1个月相比,所有患者治疗6个月后的髁突高度无显著变化,髁突最前点、顶点和最后点的骨密度均普遍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骨性Ⅱ类错[牙合]伴髁突吸收患者采用稳定性[牙合]板联合正畸正颌治疗,疗效显著且稳定,可以有效缓解关节症状并满足患者对面部美观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畸形 髁突 稳定[]板 正畸 正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手术优先模式治疗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 被引量:13
12
作者 倪铭 刘红彦 +1 位作者 李惠山 杨柳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23-126,共4页
骨性Ⅲ类错畸形的常规治疗方法是待患者发育完成后行正畸-正颌外科联合治疗(combination of orthognathic surgery and orthodontics)即术前正畸-正颌手术-术后正畸治疗。而"手术优先治疗模式"(surgery-first-orthodontic-a... 骨性Ⅲ类错畸形的常规治疗方法是待患者发育完成后行正畸-正颌外科联合治疗(combination of orthognathic surgery and orthodontics)即术前正畸-正颌手术-术后正畸治疗。而"手术优先治疗模式"(surgery-first-orthodontic-approach,SFOA/SFA)作为这一经典治疗模式的补充,是在治疗初期先进行正颌手术,再进行正畸治疗。该文将对其发展、适应证选择、牙齿快速移动原理、临床应用、治疗结果与稳定性、优势与局限做一简要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畸形 手术优先治疗模式 正畸-正颌联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矫形效果长期稳定性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13
作者 崔聪聪 张祎 胡敏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875-879,共5页
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在我国发病率较高,具有随生长发育逐渐加重的趋势,可对患者的口腔功能及面部美观造成不良影响。由于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具有复杂性和易复发的特点,导致该类错牙合畸形的矫形治疗在临床中较为棘手。骨性Ⅲ类错牙合患... 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在我国发病率较高,具有随生长发育逐渐加重的趋势,可对患者的口腔功能及面部美观造成不良影响。由于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具有复杂性和易复发的特点,导致该类错牙合畸形的矫形治疗在临床中较为棘手。骨性Ⅲ类错牙合患者根据不同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为上颌发育不足、下颌发育过度或两者皆有。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的早期矫形治疗主要包括上颌前方牵引和颏兜治疗,二者短期疗效明显,能够改善患者的咬合及面型,但长期稳定性尚有争议。矫形治疗的时机选择及长期稳定性与生长发育有密切关系。本文作者就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的生长发育特征及矫形治疗的长期稳定性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 矫形治疗 长期稳定 前方牵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畸-正颌联合矫治严重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硬组织长期稳定性的系统评价 被引量:12
14
作者 刘玲 邓梦旋 袁小平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10-516,共7页
目的正畸正颌是目前治疗严重骨性Ⅲ类错牙合最为有效的手段,但其长期治疗效果存在争议。文章对正畸正颌联合矫治严重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硬组织的长期稳定性进行系统评价。方法全面检索Cochrane Central Register of Controlled Trials、... 目的正畸正颌是目前治疗严重骨性Ⅲ类错牙合最为有效的手段,但其长期治疗效果存在争议。文章对正畸正颌联合矫治严重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硬组织的长期稳定性进行系统评价。方法全面检索Cochrane Central Register of Controlled Trials、Cochrane Library、Medline(1950-2014)、EMBASE(1980-2014)等外文数据库以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等中文数据库,手工检索相关会议论文及未发表的灰色文献中符合要求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半随机对照试验以及临床病例对照试验(case controlled trial,CCT)文献。对于可合并文献进行Meta分析,对于不可合并研究进行定性描述。结果最终纳入符合要求的5篇外文文献和1篇中文文献。纳入文献所有研究均为CCT,共涉及260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术后3年内的SNA、SNB、ANB、MP-SN及Y轴角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维持了较好的I骨面型,下颌平面角也保持了相对稳定性。A、B、Pg点及下颌升支角度变化测量方法不同,故无法进行Meta分析,遂进行定性描述。A点及下颌升支角度保持相对稳定,B点及Pg较术后有轻微复发。结论除下颌存在一定复发可能外,正畸联合正颌外科治疗骨性Ⅲ类错牙合治疗效果硬组织总体上保持了长期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畸正颌 稳定 系统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拔牙矫治对成年骨性Ⅱ类高角错[牙合]患者上气道及周围组织的影响 被引量:2
15
作者 陈玉 姜欢 胡敏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55-1061,共7页
目的:通过对比骨性Ⅱ类高角错[牙合]成年患者拔牙和不拔牙矫治前后上气道形态、舌骨位置和颅颌面结构的变化,分析拔牙矫治对该类患者上气道形态结构的影响,为其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就诊于吉林大学口腔医院正畸科... 目的:通过对比骨性Ⅱ类高角错[牙合]成年患者拔牙和不拔牙矫治前后上气道形态、舌骨位置和颅颌面结构的变化,分析拔牙矫治对该类患者上气道形态结构的影响,为其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就诊于吉林大学口腔医院正畸科已完成正畸治疗的骨性Ⅱ类高角错[牙合]成年患者60例,根据是否进行减数矫治分为拔牙组和非拔牙组,每组30例,对2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获取患者治疗前后的头颅定位侧位片,应用Dolphin软件对患者上气道形态、舌骨位置和颅颌面组织结构进行定点描绘和测量,采用SPSS 23.0统计软件对相关测量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矫治前比较,矫治后拔牙组患者悬雍垂尖与中咽壁点的距离(U-MPW)、会厌谷点与下咽壁点的距离(V-LPW)、上中切牙长轴与前颅底平面的下内交角(U1-SN)和下中切牙长轴与下颌平面的上内交角(L1-MP)明显减小(P<0.05),[牙合]平面与前颅底平面的夹角(OP-SN)和上下中切牙长轴之间的夹角(U1-L1)明显增大,(P<0.05),其余测量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矫治前比较,矫治后非拔牙组患者矫治后上牙槽座点-鼻根点-下牙槽座点角(ANB)明显减小(P<0.05),OP-SN和L1-MP明显增大(P<0.05),其余测量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成年骨性Ⅱ类高角错[牙合]患者在拔牙矫治后上气道矢状径变窄,主要发生在上气道口咽段和喉咽段,而舌骨位置未发生明显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角 [] 上气道 位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畸正颌联合矫治骨性Ⅲ类错畸形前牙位置及硬组织稳定性的系统评价 被引量:7
16
作者 李雪燕 邓梦旋 袁小平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67-271,共5页
目的对正畸正颌联合矫治骨性Ⅲ类错畸形在术后3年前牙位置及硬组织的稳定性进行系统评价。方法采用计算机检索及手工检索相结合的方式,全面查找研究正畸正颌联合矫治严重骨性Ⅲ类错畸形的所有文献,检索日期截止2013年12月。严格按... 目的对正畸正颌联合矫治骨性Ⅲ类错畸形在术后3年前牙位置及硬组织的稳定性进行系统评价。方法采用计算机检索及手工检索相结合的方式,全面查找研究正畸正颌联合矫治严重骨性Ⅲ类错畸形的所有文献,检索日期截止2013年12月。严格按照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筛选文献,对纳入研究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价,采用Rev Man5.2软件对前牙位置及硬组织相关指标稳定性进行Meta分析或描述性分析。结果研究最终纳入4篇文献,均为前后对照试验,共180例患者,文献评价等级均为A。Meta分析结果表明:术后3年与术后相比,U1-SN的合并加权均数差(WMD)为4.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1-MP、OB、OJ、SNA、SNB、ANB、MP-SN的合并WMD分别为-1.58、0、-0.41、-0.58、0.25、-0.70、0.39,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描述性分析表明,术后3年A点位置相对稳定,B点较术后有轻微复发(P<0.05)。结论下前牙的位置及前牙覆覆盖较为稳定,上前牙有轻微复发唇倾;上颌骨的位置基本保持稳定,仅下颌骨有少量的向前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畸正颌联矫治 [] 硬组织 稳定 Meta分析 系统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上颌骨前牵引方法及辅助扩弓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7
17
作者 张世珍 赖文莉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2021年第3期354-361,共8页
上颌骨前牵引是早期矫治上颌发育不足行之有效的方法。微种植支抗的应用增强了上颌骨前牵引的骨性效应,提高了早期矫治的稳定性。上颌扩弓有激活或打开上颌骨缝的作用,在上颌骨前牵引中配合扩弓能否增强牵引的临床效果已经引起临床医生... 上颌骨前牵引是早期矫治上颌发育不足行之有效的方法。微种植支抗的应用增强了上颌骨前牵引的骨性效应,提高了早期矫治的稳定性。上颌扩弓有激活或打开上颌骨缝的作用,在上颌骨前牵引中配合扩弓能否增强牵引的临床效果已经引起临床医生的广泛关注。本文将对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早期矫治的取舍、不同前牵引方法的有效性及上颌扩弓对前牵引矫治的影响等方面作一综述,以便为该技术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畸形 上颌前牵引 支抗 上颌扩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早期矫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18
作者 陈璐璐 卢海平 《口腔医学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922-924,共3页
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的形成是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且随生长发育而加重。临床需对此类错[牙合]进行早期干预治疗,以降低后期治疗的难度。尽管进行早期矫治可获得较好的短期疗效,但是其长期预后仍存在争议。本文就骨性Ⅲ类错[... 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的形成是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且随生长发育而加重。临床需对此类错[牙合]进行早期干预治疗,以降低后期治疗的难度。尽管进行早期矫治可获得较好的短期疗效,但是其长期预后仍存在争议。本文就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的病因、早期矫治疗效及长期预后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畸形 病因 早期矫治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垂直骨面型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正畸掩饰性治疗后上气道形态和舌骨位置的变化 被引量:6
19
作者 董浩鑫 徐文华 +3 位作者 马众辉 闫肃 蔡留意 王茜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816-821,共6页
目的:通过对不同垂直骨面型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行正畸掩饰性治疗前后的X射线头颅侧位片进行测量分析,比较患者上气道形态和舌骨位置治疗前后的差异,为该类患者的临床矫治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5年9月至2021年9月在郑州大学第一... 目的:通过对不同垂直骨面型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行正畸掩饰性治疗前后的X射线头颅侧位片进行测量分析,比较患者上气道形态和舌骨位置治疗前后的差异,为该类患者的临床矫治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5年9月至2021年9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口腔正畸科行正畸掩饰性治疗的30例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按照不同垂直骨面型分为高角组13例,均角组17例,分别对两组正畸治疗前后的X射线头颅侧位片进行测量,分析治疗前后患者上气道形态和舌骨位置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矫治结束后上气道形态测量值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舌骨位置水平向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垂直向有向下移动的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角组治疗前后舌骨-后鼻棘点距和舌骨-下颌平面距的变化值大于均角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垂直骨面型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正畸掩饰性治疗后上气道形态无明显变化;舌骨位置在水平向无明显变化,在垂直向有向下移动的趋势。正畸掩饰性治疗结束后高角组舌骨位置向下移动的趋势可能大于均角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畸形 正畸掩饰治疗 上气道形态 位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颌前方牵引矫治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远期疗效稳定性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20
作者 徐书奎 张珊 +1 位作者 谢新宇 马文盛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6期646-652,共7页
上颌前方牵引为临床治疗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的常用治疗方法,但目前研究中对于该治疗方法在早期矫治中能否改善患者的Ⅲ类生长型而获得良好的远期稳定性仍存在许多争议。本文拟围绕维持上颌前方牵引治疗远期疗效稳定或造成远期效果不... 上颌前方牵引为临床治疗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的常用治疗方法,但目前研究中对于该治疗方法在早期矫治中能否改善患者的Ⅲ类生长型而获得良好的远期稳定性仍存在许多争议。本文拟围绕维持上颌前方牵引治疗远期疗效稳定或造成远期效果不佳的关键因素、临床如何提高上颌前方牵引治疗的远期疗效,以及对骨性Ⅲ类错[牙合]的疗效预测与复发病例筛查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颌前方牵引 []畸形 生长发育 稳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