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14篇文章
< 1 2 3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神经肽P物质及骨形态发生蛋白信号通路在ST2细胞成骨分化过程中的作用 被引量:6
1
作者 惠婷 张广灿 +1 位作者 冯丹丹 汲平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378-383,共6页
目的探讨神经肽P物质(SP)在ST2细胞(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过程中的作用及机制,以期为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炎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第3代ST2细胞分别用0、10-10、10-8、10-6、10-5 mol·L-1 SP培养,24、48、72 h后采用CCK-8... 目的探讨神经肽P物质(SP)在ST2细胞(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过程中的作用及机制,以期为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炎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第3代ST2细胞分别用0、10-10、10-8、10-6、10-5 mol·L-1 SP培养,24、48、72 h后采用CCK-8实验检测细胞增殖情况。以10-6 mol·L-1 SP培养第3代ST2细胞1、3、5、7 d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上清液中碱性磷酸酶(ALP)、Ⅰ型胶原蛋白(CollaⅠ)和骨钙素(OCN)的表达,免疫荧光染色检测细胞ALP活性。分别用SP、Noggin(骨形态发生蛋白信号通路抑制剂)、SP+Noggin和2%胎牛血清培养ST2细胞,采用ELISA法检测上清液中ALP、CollaⅠ和OCN的表达。结果 CCK-8结果显示,24、48、72 h时均以10-6 mol·L-1 SP促进ST2细胞增殖活性最为明显(P<0.01)。ELISA结果显示,ALP表达在5 d时较对照组差异最为明显(P<0.01),CollaⅠ和OCN的表达在7 d时较对照组差异最为明显(P<0.05);免疫荧光结果显示,ALP活性在5 d时最强;加入抑制剂Noggin后,ALP、CollaⅠ和OCN表达量均降低。结论 SP可促进ST2细胞增殖和成骨分化,骨形态发生蛋白信号通路可能参与了此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肽P物质 髓间充质干细胞 骨形态发生蛋白信号通路 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形态发生蛋白信号通路及其交叉对话对下颌骨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王小萌 王晓 +2 位作者 史册 孙宏晨 黄洋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9年第3期264-268,共5页
下颌骨是颅面部唯一能自主活动的骨,可发挥咀嚼、发音和吞咽等多种重要功能。骨形态发生蛋白(BMP)信号通路在骨和软骨的形成及稳态维持中起到重要作用,对下颌骨的发育是不可或缺的。已知BMP信号通路的配体、受体及其下游多种细胞因子与... 下颌骨是颅面部唯一能自主活动的骨,可发挥咀嚼、发音和吞咽等多种重要功能。骨形态发生蛋白(BMP)信号通路在骨和软骨的形成及稳态维持中起到重要作用,对下颌骨的发育是不可或缺的。已知BMP信号通路的配体、受体及其下游多种细胞因子与其他信号通路相关联,组成一个复杂且庞大的信号网络,共同调节下颌骨的发育。本文主要介绍BMP信号通路以及与BMP信号通路交叉对话的信号通路在下颌骨发育中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形态发生蛋白信号通路 交叉对话 下颌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形态发生蛋白信号通路在牙根发育中的作用 被引量:4
3
作者 刘苍维 周怡君 +6 位作者 闫广兴 史册 张雪 胡月 郝新青 赵欢 孙宏晨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559-563,共5页
骨形态发生蛋白(BMP)家族是调节细胞生命活动的重要因子,几乎参与了所有组织的发育。BMP介导的信号通路在牙发育过程中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而牙根发育是牙发育的一部分,是上皮和间充质相互作用的复杂过程。上皮和牙胚间充质中的BMP信号... 骨形态发生蛋白(BMP)家族是调节细胞生命活动的重要因子,几乎参与了所有组织的发育。BMP介导的信号通路在牙发育过程中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而牙根发育是牙发育的一部分,是上皮和间充质相互作用的复杂过程。上皮和牙胚间充质中的BMP信号通路在牙根发育中的作用也有所不同,本文综述了BMP信号通路在牙根发育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态发生蛋白 发生 上皮根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形态发生蛋白信号通路的负向调节 被引量:4
4
作者 朱海燕 林正梅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6期647-649,653,共4页
骨形态发生蛋白(BMP)是多功能的生长因子,具有调节细胞的增殖和分化以及促进骨、软骨和牙组织生成的作用。下面通过细胞外对抗物、细胞内BMP抑制因子和负调节转录因子等内容就BMP信号通路的负向调节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关键词 形态发生蛋白 信号转导 抑制剂 负向调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形态发生蛋白7模拟肽THR123对PVR发生及RPE细胞EMT的调控作用及机制
5
作者 姚海佩 王方 王于蓝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8-26,共9页
目的探讨骨形态发生蛋白(BMP)7模拟肽THR123对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发生及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细胞上皮-间充质转化(EMT)的调控作用及机制。方法取分离自供体眼球的人原代RPE细胞,将其分为阴性对照组、转化生长因子β2(TGF-β2)... 目的探讨骨形态发生蛋白(BMP)7模拟肽THR123对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发生及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细胞上皮-间充质转化(EMT)的调控作用及机制。方法取分离自供体眼球的人原代RPE细胞,将其分为阴性对照组、转化生长因子β2(TGF-β2)刺激组和THR123治疗组,分别用常规培养基、含10 ng/ml TGF-β2培养基、含10 ng/ml TGF-β2和5μg/ml THR123培养基培养48 h。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EMT标志物E-钙粘素(E-Cadherin)、纤连蛋白(FN)、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和BMP受体激活素受体样激酶2(ALK2)及转录因子锌指蛋白转录因子1(Snail1)表达;采用凝胶收缩实验检测各组RPE收缩功能差异;采用Transwell实验检测各组RPE细胞迁移能力;采用跨上皮电阻检测RPE细胞上皮极性变化。取成年青紫蓝兔30只,采用玻璃体腔注射RPE细胞及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建立兔PVR模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PVR组、0.5μg/ml THR123组和5μg/ml THR123组分别在造模日及造模后7 d进行右眼相应浓度THR123玻璃体腔注射,采用检眼镜每7 d进行1次眼底观察,采用B型超声确认有无视网膜脱离,分别于造模后14和28 d进行PVR分级,造模后28 d空气栓塞法处死模型兔后取眼球行苏木精-伊红染色及α-SMA免疫荧光染色,比较各组PVR进展差异。原代RPE细胞中加入BMP受体抑制剂LDN193189作为LDN抑制组,检测阴性对照组和LDN抑制组RPE细胞EMT标志物及功能差异;在RPE细胞中分别转染对照和Snail1的小干扰RNA作为siNC+TGF-β2组和siSnail1+TGF-β2组,检测各组RPE细胞EMT标志物及功能差异。结果阴性对照组、TGF-β2刺激组和THR123治疗组凝胶收缩比例、跨上皮电阻值及E-Cadherin、FN和α-SMA蛋白相对表达量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28.38、136.30、38.50、2.53、53.54,均P<0.01)。与阴性对照组和THR123治疗组比较,TGF-β2刺激组凝胶收缩比例、跨上皮电阻值、E-Cadherin相对表达量降低,α-SMA、FN相对表达量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造模后28 d,PVR组、0.5μg/ml THR123组和5μg/ml THR123组PVR分级分别为4.00±0.45、2.80±0.37和1.80±0.37,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583、P=0.007),其中5μg/ml THR123组兔眼PVR分级显著低于PV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苏木精-伊红染色显示,5μg/ml THR123组兔眼视网膜前增生膜数量较PVR组和0.5μg/ml THR123组少,视网膜未见脱离。免疫荧光染色显示5μg/ml THR123组玻璃体腔及视网膜α-SMA表达较PVR组和0.5μg/ml THR123组明显减少。与阴性对照组和THR123治疗组比较,TGF-β2刺激组ALK2蛋白相对表达量明显降低,Snail1蛋白相对表达量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与阴性对照组相比,LDN抑制组凝胶收缩比例、跨上皮电阻值和E-cadherin蛋白相对表达量明显降低,FN、α-SMA和Snail1蛋白相对表达量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与siNC+TGF-β2组相比较,siSnail1+TGF-β2组细胞凝胶收缩比例、E-Cadherin蛋白相对表达量明显升高,FN、α-SMA和Snail1蛋白相对表达量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BMP7模拟肽THR123可以激活BMP通路抑制Snail1表达,从而抑制RPE细胞EMT过程及PVR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态发生蛋白 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 视网膜色素上皮 上皮-间充质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otch信号通路在骨形态发生蛋白9诱导的多潜能干细胞成骨分化中的作用 被引量:9
6
作者 刘强 翁亚光 +2 位作者 徐道晶 罗敏 唐敏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3期2492-2496,共5页
目的初步探讨Notch信号通路对骨形态发生蛋白9(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9,BMP9)诱导多潜能干细胞成骨分化的作用和机制。方法腺病毒表达载体(AdBM P9/AdGFP、AdHey1/AdRFP)和BMP9/GFP条件培养基处理C2C12细胞,细胞化学染色和活性定... 目的初步探讨Notch信号通路对骨形态发生蛋白9(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9,BMP9)诱导多潜能干细胞成骨分化的作用和机制。方法腺病毒表达载体(AdBM P9/AdGFP、AdHey1/AdRFP)和BMP9/GFP条件培养基处理C2C12细胞,细胞化学染色和活性定量检测早期成骨标志物碱性磷酸酶(ALP),定量RT-PCR检测Notch信号通路靶基因Hey1,以了解Hey1在AdBMP9介导的成骨分化作用中的表达和作用;采用细胞密度实验和Notch信号通路抑制剂(DAPT)检测Notch信号通路对成骨的影响;在AdBMP9/AdGFP处理下,检测细胞上Notch信号通路配体、受体表达变化。结果 AdBMP9作用下,1、3、5、7dALP活性持续增加(P<0.05);Hey1一过性升高,其与AdBMP9呈剂量依赖性;Hey1可协助BMP9成骨(P<0.05),不能单独起效。80%和40%细胞密度组ALP量和Hey1表达均高于20%组(P<0.05);DAPT组中ALP活性明显降低(P<0.05);在AdBMP9作用下,Notch信号通路配受体有不同程度的上调,其中受体Notch4和配体Jag-1上调最为明显(分别为11.3倍和5.1倍)。结论 Notch信号通路参与BMP9介导的多潜能干细胞成骨分化,其可能的机制是BMP9通过诱导Notch通路配体、受体表达上调使Hey1升高,后者协同成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TCH信号通路 形态发生蛋白9 多潜能干细胞 发状分裂相关增强子-1 DAP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形态发生蛋白9激活PI3K/Akt信号通路抑制退变髓核细胞的炎症反应和凋亡 被引量:5
7
作者 鲁花 于露 +2 位作者 甄欢欢 刘汝银 岳宗进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8期2047-2052,共6页
目的研究骨形态发生蛋白9(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9,BMP9)对退变髓核细胞炎症反应和凋亡的影响,并探究其与PI3K/Akt信号通路的关系。方法通过氧糖剥夺(oxygen glucose deprivation,OGD)培养建立退变髓核细胞模型;重组腺相关病毒(ad... 目的研究骨形态发生蛋白9(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9,BMP9)对退变髓核细胞炎症反应和凋亡的影响,并探究其与PI3K/Akt信号通路的关系。方法通过氧糖剥夺(oxygen glucose deprivation,OGD)培养建立退变髓核细胞模型;重组腺相关病毒(adeno-associated virus,AAV)将BMP9转染入人髓核细胞内(human nucleus pulposus cells,HNPCs),实验共分5组:Control组(正常培养的HNPCs)、OGD组(氧糖剥夺模型)、AAV组(氧糖剥夺模型,转染AAV空载体)、AAV-BMP9组(氧糖剥夺模型,转染AAV-BMP9),AAV-BMP9+LY294002组(AAV-BMP9组基础上添加PI3K抑制剂LY294002)。免疫荧光方法检测蛋白聚糖(Aggrecan)和Ⅱ型胶原(typeⅡcollagen,Col2a1)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p-Akt和p-m TOR的蛋白表达;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TNF-α、IL-1β、IL-6和IL-8的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的凋亡。结果在氧糖剥夺培养模型中Aggrecan和Col2a1表达明显降低;AAV-BMP9组中p-Akt和p-m TOR的表达明显高于OGD组和AAV组(P<0.05);此外,AAV-BMP9组HNPCs分泌的TNF-α、IL-1β、IL-6和IL-8明显减少,细胞凋亡被显著抑制(P<0.05);LY294002的加入能够显著逆转BMP9的上述效果。结论 BMP9能够抑制退变HNPCs的炎症反应和凋亡,并且这种作用是通过激活PI3K/Akt信号通路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态发生蛋白9 炎症反应 细胞凋亡 髓核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形态发生蛋白-9诱导牙周膜干细胞成骨分化及信号通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8
作者 汪沛 曹志中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327-1332,共6页
牙周膜干细胞(periodontal ligament stem cells,PDLSCs)是牙周膜中一种具有自我增殖与多向分化潜能的干细胞,已证实其运用于牙周组织工程可显著增强牙周组织的形成和修复能力。骨形态发生蛋白(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s,BMPs)是转... 牙周膜干细胞(periodontal ligament stem cells,PDLSCs)是牙周膜中一种具有自我增殖与多向分化潜能的干细胞,已证实其运用于牙周组织工程可显著增强牙周组织的形成和修复能力。骨形态发生蛋白(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s,BMPs)是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超家族成员,BMP9作为BMPs家族最强的成骨生长因子之一,已证实其在与PDLSCs相互作用中通过BMP-Smad蛋白和BMP-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2条途径诱导PDLSCs成骨分化。这些结论对于治疗牙周疾病、抑制骨破坏疾病的进展、以及阐明成骨原因等有着重要意义。文中就BMP9对PDLSCs在成骨分化中作用和功能的影响以及信号通路方面的最新研究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态发生蛋白9 牙周膜干细胞 分化 SMAD信号通路 P38MAPK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形态发生蛋白7/Smads信号通路及其在肝纤维化进程中的作用 被引量:2
9
作者 侯斐 刘瑞霞 阴赪宏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6年第5期1001-1004,共4页
肝纤维化是由于各种病因导致肝损伤后,机体对损伤进行修复的过程。近年来研究发现骨形态发生蛋白(BMP)7及其下游的Smads蛋白可以通过不同的途径拮抗转化生长因子(TGF)β1的致肝纤维化作用,包括诱导细胞外基质降解,抑制细胞凋亡,减少多... 肝纤维化是由于各种病因导致肝损伤后,机体对损伤进行修复的过程。近年来研究发现骨形态发生蛋白(BMP)7及其下游的Smads蛋白可以通过不同的途径拮抗转化生长因子(TGF)β1的致肝纤维化作用,包括诱导细胞外基质降解,抑制细胞凋亡,减少多种促炎症因子的表达,促进肝细胞再生等,探讨了BMP-7/Smads信号通路在肝纤维化过程中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形态发生蛋白质类 SMAD蛋白质类 转化生长因子Β1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脉阻塞性疾病患者血浆骨形态发生蛋白-4的表达变化及其与炎症和血管损伤的相关性
10
作者 张文娟 胡敏 +3 位作者 杨林 周志芳 陈若虹 刘朝阳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79-285,共7页
目的:骨形态发生蛋白-4(bone morphogenentic protein-4,BMP4)在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的病理过程中具有重要调节作用,但相关的临床研究较少。本研究拟观察以AS为主要病理特点的动脉阻塞性疾病(arterial occlusive disease,A... 目的:骨形态发生蛋白-4(bone morphogenentic protein-4,BMP4)在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的病理过程中具有重要调节作用,但相关的临床研究较少。本研究拟观察以AS为主要病理特点的动脉阻塞性疾病(arterial occlusive disease,ACD)患者血浆BMP4的表达情况,并分析血浆中BMP4与炎症因子和血管损伤标志物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共招募38名诊断为ACD的患者(ACD组)和38名体检志愿者(对照组),抽取ACD组患者术前和对照组体检时的静脉血,比较2组血常规指标的差异。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血浆中BMP4、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1β、IL-10及血管内皮钙黏蛋白(vascular endothelial cadherin,VE-cadherin)的表达变化,并进一步分析BMP4与以上各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ACD组患者血常规结果表现为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 to lymphocyte ratio,NLR;1.63(1.26,1.91)vs 3.43(2.16,6.61)]和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atelet to lymphocyte ratio,PLR;6.37(5.26,7.74)vs 15.79(7.97,20.53)]升高、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比值[lymphocyte to monocyte ratio,LMR;5.67(4.41,7.14)vs3.43(2.07,3.74)]下降(均P<0.05);ACD组患者血浆BMP4[581.26(389.85,735.64)pg/mL vs 653.97(510.95,890.43)pg/mL]、TNF-α[254.16(182.96,340.70)pg/mLvs293.29(238.90,383.44)pg/mL]及内皮标志物VE-cadherin[1.54(1.08,2.13)ng/mL vs 1.85(1.30,2.54)ng/mL]的水平均显著升高,而抗炎因子IL-10的水平显著下降[175.89(118.39,219.25)pg/mLvs135.92(95.80,178.04)pg/mL](均P<0.05)。2组间促炎因子IL-1β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00.39(205.39,403.56)pg/mL vs 378.46(243.20,448.69)pg/mL;P=0.09]。相关分析结果表明:血浆BMP4水平与促炎因子IL-1β(r=0.35)、TNF-α(r=0.31)以及内皮标志物VE-cadherin(r=0.47)呈正相关,与抗炎因子IL-10呈负相关(r=-0.37;均P<0.01)。结论:ACD患者血浆BMP4的水平升高,且与患者的炎症水平和血管损伤程度具有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阻塞性疾病 形态发生蛋白-4 炎症 血管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形态发生蛋白1A型受体介导的信号通路在成骨细胞终末分化中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昂 鲍全伟 +5 位作者 陈思旭 刘华渝 李俊峰 陈辉 钟孝政 宗兆文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5期1717-1721,共5页
目的观察骨形态发生蛋白1A型受体(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receptor 1A,BMPR1A)介导的信号通路在成骨细胞终末分化中的调节作用。方法使用Lox P/Cre系统,以3.2 kbⅠ型胶原蛋白为启动子,在小鼠成骨细胞中特异性敲除BMPR1A(不含Cre的... 目的观察骨形态发生蛋白1A型受体(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receptor 1A,BMPR1A)介导的信号通路在成骨细胞终末分化中的调节作用。方法使用Lox P/Cre系统,以3.2 kbⅠ型胶原蛋白为启动子,在小鼠成骨细胞中特异性敲除BMPR1A(不含Cre的小鼠记为对照组),采用Von Kossa染色、细胞茜素红染色,扫描电镜观察成骨细胞矿化能力的改变;MASSON染色、天狼星红染色观察成骨细胞胶原合成能力的变化;免疫组化染色、细胞周期检测初步探讨其成骨细胞终末分化阻滞的可能机制。结果 BMPR1A敲除小鼠与对照组小鼠相比:1矿化能力明显下降,且细胞间连接减少,间隙变大;2胶原合成能力减弱,胶原排列不规则;3FGF23与OPN的表达升高,细胞周期的阻滞是成骨细胞终末分化障碍可能的原因。结论 BMPR1A在成骨细胞终末分化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敲除后可导致小鼠骨矿化减弱,胶原合成能力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态发生蛋白1A型受体 细胞 终末分化 矿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绵羊骨形态发生蛋白受体-1B基因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2
作者 杨初蕾 李星瑶 +4 位作者 张译元 唐红 郭延华 王立民 周平 《中国畜牧兽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49-658,共10页
绵羊繁殖性能在绵羊产业中有着重要意义,除通过一些技术手段(如同期发情、人工授精、超数排卵等)之外,在目前已知的关于能够提高绵羊繁殖力的16个基因共20个突变体当中,以骨形态发生蛋白受体-1B(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receptor ty... 绵羊繁殖性能在绵羊产业中有着重要意义,除通过一些技术手段(如同期发情、人工授精、超数排卵等)之外,在目前已知的关于能够提高绵羊繁殖力的16个基因共20个突变体当中,以骨形态发生蛋白受体-1B(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receptor type-1B,BMPR-1B)基因对绵羊繁殖力的影响最大。BMPR-1B基因是世界上第一个被发现的多羔主效基因,其编码区的A746G突变导致蛋白质序列中第249位的谷氨酰胺被置换为精氨酸(Q249R),最终能够引起绵羊排卵数和产羔数增加。作者介绍了绵羊多羔主效基因BMPR-1B及其突变体FecB(A746G)的发现与结构,简述了该基因分子方面的作用机理,对BMP/Smad信号通路的调控以及与绵羊繁殖之间的联系,并简单分析了FecB突变后对绵羊卵巢、卵泡等组织细胞功能,激素调节和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进一步加深对BMPR-1B基因的了解,为研究人员探明该基因诱使绵羊等动物提高产羔数的调控机制,相关配体、调控因子和上下游信号蛋白的影响以及加快哺乳动物高效育种繁殖、扩大种群规模和多胎品系的建立,增加养殖人员的经济收入等提供一些参考和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态发生蛋白受体-1B(BMPR-1B) FECB 绵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形态发生蛋白7通过下调Ajuba减轻糖尿病肾病大鼠肾纤维化 被引量:1
13
作者 冯昭卫 代云莉 +7 位作者 梁丹 李志阳 王一凡 吕厚星 陈佳佳 陈圣杰 郭兵 肖瑛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0-117,共8页
目的:探讨在糖尿病肾病(DKD)大鼠模型中,骨形态发生蛋白7(BMP7)是否通过下调Ajuba水平,降低Yes相关蛋白1(YAP1)的表达,进而减轻细胞外基质(ECM)沉积从而减轻DKD大鼠肾组织纤维化程度。方法:18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C组)、糖尿病... 目的:探讨在糖尿病肾病(DKD)大鼠模型中,骨形态发生蛋白7(BMP7)是否通过下调Ajuba水平,降低Yes相关蛋白1(YAP1)的表达,进而减轻细胞外基质(ECM)沉积从而减轻DKD大鼠肾组织纤维化程度。方法:18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C组)、糖尿病组(DM组)和DM+过表达BMP7腺相关病毒组(DM+rAAVBMP7组),每组6只。采用尾静脉注射55 mg/kg链脲佐菌素(STZ)建立DM大鼠模型。NRK-52E细胞分为正常糖组、高糖(HG)组和HG+rhBMP7组。HE和天狼星红染色观察大鼠肾皮质病理形态学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肾皮质Ajuba、YAP1的表达部位;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肾皮质及NRK-52E细胞中BMP7、Ajuba和YAP1、Ⅲ型胶原(Col-Ⅲ)和纤维连接蛋白(FN)的蛋白表达水平;RT-qPCR检测大鼠肾皮质Ajuba和YAP1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生化指标检测显示DM组大鼠血糖、血肌酐、甘油三酯、总胆固醇及24 h尿蛋白水平较NC组显著升高(P<0.05),尿肌酐较NC组显著降低(P<0.05);与DM组相比,DM+rAAV-BMP7组大鼠血肌酐、24 h尿蛋白定量水平、甘油三酯和总胆固醇显著降低(P<0.05),尿肌酐显著升高(P<0.05);病理染色显示DM组肾间质出现炎症细胞浸润及胶原纤维沉积,肾小管萎缩且排列紊乱,DM+rAAV-BMP7组的病理变化较DM组显著改善;免疫组化结果显示在肾皮质中Ajuba和YAP1主要表达于细胞质和细胞核,且在DM组高表达,但DM+rAAV-BMP7组其表达则显著降低;Western blot结果显示DM组或HG组中FN、Col-Ⅲ、Ajuba和YAP1的蛋白水平上调(P<0.05),但在DM+rAAV-BMP7组中上述蛋白表达水平又显著降低(P<0.05);RT-qPCR结果显示DM组Ajuba、YAP1的mRNA水平较NC组显著上升(P<0.05),DM+rAAV-BMP7组Ajuba、YAP1的mRNA水平较DM组又显著降低(P<0.05)。结论:过表达BMP7可减轻DKD大鼠的肾纤维化,其机制可能与下调Ajuba,减少YAP1的表达,从而抑制了ECM的沉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形态发生蛋白7 Ajuba Yes相关蛋白1 肾纤维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包封骨形态发生蛋白2的不同相对分子质量聚乳酸-聚乙醇酸共聚物微囊促进成骨效果的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袁莉红 陈晨 +1 位作者 马语笛 梁睿贞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72-580,共9页
目的 探索不同相对分子质量聚乳酸-聚乙醇酸共聚物(PLGA)微囊包封骨形态发生蛋白2 (BMP-2)对成骨细胞骨形成能力的影响。方法 用双通道微量注射泵制备包封BMP-2的2种相对分子质量(12 000和30 000)的PLGA微囊。用光学显微镜及扫描电子显... 目的 探索不同相对分子质量聚乳酸-聚乙醇酸共聚物(PLGA)微囊包封骨形态发生蛋白2 (BMP-2)对成骨细胞骨形成能力的影响。方法 用双通道微量注射泵制备包封BMP-2的2种相对分子质量(12 000和30 000)的PLGA微囊。用光学显微镜及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微囊形态结构;磷酸盐缓冲溶液浸泡法表征微囊缓释性能;细胞Calcein-AM/PI染色及CCK-8法检测微囊细胞相容性;Transwell迁移实验检测包封BMP-2的微囊作用48 h对MC3T3-E1细胞的趋化作用;碱性磷酸酶活力测定、茜素红染色法检测微囊作用MC3T3-E1细胞后对细胞骨形成能力的影响。结果 2种相对分子质量的微囊均表面光滑,具有良好的细胞相容性。相对分子质量12 000的微囊的趋化作用最佳。相对分子质量30 000的微囊较相对分子质量12 000的微囊缓释时间长,且初始爆发量减少了约25%。成骨诱导14、21 d后,相对分子质量30 000的微囊形成的钙沉积结节较相对分子质量12 000的微囊多。结论 本研究通过调控PLGA的相对分子质量控制BMP-2的释放,发现相对分子质量30 000的微囊能够更好地诱导MC3T3-E1细胞的长期骨形成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乳酸-聚乙醇酸共聚物微囊 形态发生蛋白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形态发生蛋白10及其突变体在CHO细胞中的表达 被引量:1
15
作者 段珂 段作营 金坚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6-112,共7页
为了解决骨形态发生蛋白10(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10,BMP10)前体蛋白proBMP10在中国仓鼠卵巢(CHO)细胞中由于Furin导致的表达产物不均一问题,构建了proBMP10在Furin酶切识别位点处的突变体proBMP10-1(R313K)和proBMP10-2(R316K),... 为了解决骨形态发生蛋白10(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10,BMP10)前体蛋白proBMP10在中国仓鼠卵巢(CHO)细胞中由于Furin导致的表达产物不均一问题,构建了proBMP10在Furin酶切识别位点处的突变体proBMP10-1(R313K)和proBMP10-2(R316K),并分别将目的基因定点整合进CHO-K1-BAK-/BAX-基因组,成功构建了稳定表达目标蛋白质的重组CHO细胞株。结果表明,proBMP10-2 (R316K)不再被Furin切割,且具有生物活性,而proBMP10-1(R313K)仍然会被Furin切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态发生蛋白10 突变体 定点整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淫羊藿素通过雌激素受体和骨形态发生蛋白信号诱导MC3T3-E1 subclone 14细胞分化 被引量:18
16
作者 朱晓峰 张荣华 +4 位作者 孙升云 王攀攀 杨丽 韩莉 金玲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2351-2356,共6页
目的:观察淫羊藿素(ICT)对MC3T3-E1 subclone 14前体成骨细胞株增殖、分化的影响,以及雌激素受体(ER)和骨形态发生蛋白(BMP)信号在分化中的作用。方法:WST-8、BrdU法检测ICT对MC3T3-E1subclone 14细胞活力和增殖的影响;ICI182780阻断ER... 目的:观察淫羊藿素(ICT)对MC3T3-E1 subclone 14前体成骨细胞株增殖、分化的影响,以及雌激素受体(ER)和骨形态发生蛋白(BMP)信号在分化中的作用。方法:WST-8、BrdU法检测ICT对MC3T3-E1subclone 14细胞活力和增殖的影响;ICI182780阻断ER受体信号后,检测ICT和noggin对MC3T3-E1 subclone 14细胞碱性磷酸酶(ALP)活性、I型胶原(Col I)和骨钙素(BGP)的影响;实时荧光PCR检测ICT对BMP-2、4、7 mR-NA表达的影响;Western blotting检测ER受体信号阻断后,ICT对Smad1/5/8蛋白磷酸化的影响。结果:ICT(0.1μmol/L、1μmol/L)可以提高MC3T3-E1 subclone 14细胞ALP、Col I、BGP和矿化结节数量(P<0.01或P<0.05),表明ICT有促分化的作用,但对细胞活力和增殖指数无明显影响;阻断ER受体信号后,ICT促分化作用明显下降(P<0.01);ICT可以提高BMP-2、4 mRNA的表达(P<0.01),但对BMP-7 mRNA无作用(P>0.01);阻断ER信号后,ICT促Smad1/5/8磷酸化明显减弱(P<0.01)。进一步阻断BMP/Smad信号可以抑制ICT促分化的作用(P<0.01)。结论:ICT可以通过ER受体激活BMP/Smad信号通路,进而促进MC3T3-E1 subclone 14细胞的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淫羊藿素 细胞 受体 雌激素 形态发生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骨形态发生蛋白-15通路与哺乳动物卵巢卵泡发育 被引量:10
17
作者 吴艳青 陈丽云 +1 位作者 张正红 王正朝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24-228,共5页
哺乳动物卵巢卵泡是由卵母细胞与其周围的颗粒细胞和卵泡膜细胞共同组成的,其生长发育过程是一个高度协调的程序化过程,确保了正常卵母细胞成熟并使其具有受精能力。卵母细胞和颗粒细胞之间的旁分泌和自分泌功能在卵巢卵泡发育过程中具... 哺乳动物卵巢卵泡是由卵母细胞与其周围的颗粒细胞和卵泡膜细胞共同组成的,其生长发育过程是一个高度协调的程序化过程,确保了正常卵母细胞成熟并使其具有受精能力。卵母细胞和颗粒细胞之间的旁分泌和自分泌功能在卵巢卵泡发育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可以为卵泡的发育提供适宜的微环境。磷脂酰肌醇-3激酶/骨形态发生蛋白-15信号通路是其中一个重要的调控通路。骨形态发生蛋白-15是卵巢卵母细胞特异性分泌的信号分子,可以通过旁分泌作用调节卵巢卵泡的发育过程。本文主要概述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信号通路在卵巢卵泡发育过程中的作用及骨形态发生蛋白-15作为蛋白激酶B/叉头转录因子家族-3a下游信号分子对这一过程的调控,有助于进一步理解卵巢卵泡发育的分子调控以及治疗不孕不育等卵巢疾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脂酰肌醇-3激酶 蛋白激酶B 形态发生蛋白-15 卵泡 卵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形态发生蛋白-7对胚胎小鼠髓核细胞成骨分化和Notch信号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18
作者 张健 欧云生 +5 位作者 李开庭 蒋电明 杨博 龚梦嘉 何通川 毕杨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64-170,共7页
目的:探索骨形态发生蛋白-7(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7,BMP-7)诱导胚胎小鼠椎间盘髓核细胞(nucleus pulposus,NP)的成骨分化及对经典Notch信号通路的调控作用。方法:重组腺病毒BMP-7(recombinant adenovirus-mediated bone morphoge... 目的:探索骨形态发生蛋白-7(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7,BMP-7)诱导胚胎小鼠椎间盘髓核细胞(nucleus pulposus,NP)的成骨分化及对经典Notch信号通路的调控作用。方法:重组腺病毒BMP-7(recombinant adenovirus-mediated 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7,Ad-BMP-7)、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Ad-GFP)在HEK293细胞中扩增,感染NP细胞。实验分为BMP-7组(n=3)、GFP组(n=3)、空白组(n=3)。RT-PCR检测BMP-7的m RNA水平表达;Real-time PCR检测成骨指标骨桥蛋白(osteopontin,OPN)、骨保护素(osteoprotegerin,OPG)以及经典Notch信号通路分子的m 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成骨转录因子Runx2和OPN的蛋白表达水平;采用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读数和ALP染色检测ALP活性。结果:Ad-BMP-7和Ad-GFP在HEK293细胞中高滴度的扩增。NP细胞中BMP-7的基础表达很低,Ad-BMP-7感染NP细胞可高表达BMP-7,并明显提高OPN、OPG的m RNA水平表达(OPN:BMP-7组21.16±0.45,GFP组1.00±0.07,空白组2.84±1.27,F=613.815,P=0.000,BMP-7组与GFP组、空白组比较均P=0.000;OPG:BMP-7组2.05±0.37,GFP组1.00±0.06,空白组1.22±0.36,F=10.046,P=0.012,BMP-7组与GFP组比较P=0.016,与空白组比较P=0.047),成骨转录因子Runx2及OPN的蛋白表达水平也均高于对照组,特异性成骨指标ALP的活性明显增强,ALP染色呈紫蓝色,明显高于对照组(BMP-7组222 676.8±7 643.2,GFP组31 455.5±4 930.6,空白组42 407.3±10 926.8,F=513.417,P=0.000,BMP-7组与GFP组、空白组比较均P=0.000)。AdBMP-7感染3 d可促进Notch信号通路Notch-1、Notch-2、Jag-1、Hey-1的m RNA水平表达增高(Notch-1:BMP-7组5.90±0.66,GFP组2.83±0.32,空白组1.00±0.05,F=94.574,P=0.002,BMP-7组与GFP组比较P=0.003,与空白组比较P=0.004;Notch-2:BMP-7组150.35±11.78,GFP组1.94±0.46,空白组1.01±0.19,F=318.962,P=0.001,BMP-7组与GFP组、空白组比较均P=0.000;Jag-1:BMP-7组7.97±0.00,GFP组2.22±0.71,空白组1.00±0.00,F=166.476,P=0.001,BMP-7组与GFP、空白组比较均P=0.000;Hey-1:BMP-7组11.23±0.4,GFP组0.42±0.04,空白组1.00±0.10,F=1 082.054,P=0.000,BMP-7组与GFP组、空白组比较均P=0.000),但第7天回复到基础表达水平,其余信号分子表达无明显差异。结论:腺病毒介导的BMP-7可诱导NP细胞成骨分化,可能与Notch信号通路部分分子的一过性上调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髓核细胞 形态发生蛋白-7 Notch信号通路 分化 脊柱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雷奈酸锶通过骨形态发生蛋白-2/Smad通路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 被引量:13
19
作者 吕辉珍 黄晓丹 +2 位作者 靳思思 郭润民 吴文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76-381,共6页
目的探讨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Smad通路在雷奈酸锶(Sr)促进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分化为成骨细胞过程中的作用。方法体外分离培养大鼠BMSCs,根据实验目的加入不同浓度Sr、BMP-2的拮抗剂noggin及Smad1小干扰RNA(SiRNA... 目的探讨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Smad通路在雷奈酸锶(Sr)促进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分化为成骨细胞过程中的作用。方法体外分离培养大鼠BMSCs,根据实验目的加入不同浓度Sr、BMP-2的拮抗剂noggin及Smad1小干扰RNA(SiRNA)。酶标法检测碱性磷酸酶(ALP)活性,茜素红染色检测钙结节,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磷酸化Smad1/5/8及Runt相关转录因子-2(Runx2)蛋白的表达。结果应用0.1~10 mmol/L Sr处理BMSCs细胞1 h后,细胞内磷酸化Smad1/5/8表达增高,其中浓度为1 mmol/L时,表达达到高峰;在Sr处理BMSCs前,应用BMP-2拮抗剂noggin预处理细胞2 h能抑制Sr对磷酸化Smad1/5/8表达的上调作用;应用0.1~5 mmol/L Sr处理细胞6 h后,细胞内Runx2表达增高,其中浓度为1 mmol/L时,表达达到高峰;在Sr处理BMSCs前,应用Smad1 SiRNA转染细胞后能下调Smad1/5/8、磷酸化Smad1/5/8的表达,并抑制Sr对Runx2表达的上调作用,还拮抗Sr对ALP活性及钙化结节形成的促进作用。结论 BMP-2/Smad通路参与了Sr促进BMSCs成骨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奈酸锶 髓间充质干细胞 形态发生蛋白-2 小RNA干扰 SMAD1 5 8 Runx2 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形态发生蛋白-7对人肝星状细胞转化生长因子β信号转导的影响 被引量:4
20
作者 武鹏宇 戴立里 +1 位作者 唐静 呙琳琳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3期1433-1437,共5页
目的通过体外细胞实验,观察骨形态发生蛋白-7(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7,BMP-7)对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β1,TGFβ1)处理的人肝星状细胞(hepatic stellate cell,HSC)增殖,活化及TGFβ信号转导的影响,探索BMP-... 目的通过体外细胞实验,观察骨形态发生蛋白-7(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7,BMP-7)对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β1,TGFβ1)处理的人肝星状细胞(hepatic stellate cell,HSC)增殖,活化及TGFβ信号转导的影响,探索BMP-7抗肝纤维化的机制。方法以不同浓度(80、40、20ng/ml)BMP-7及TGFβ1(5ng/ml)处理人肝星状细胞LX-2,CCK8法检测LX-2增殖,免疫化学染色法观察α-平滑肌动蛋白(α-SMA)与Ⅰ型胶原的表达,RT-PCR检测TGFβⅠ、Ⅱ型受体mRNA,Smad3、Smad7mRNA的表达。结果经TGFβ1刺激后,LX-2增殖能力无明显改变。BMP-7(80、40、20ng/ml)处理后,LX-2细胞增殖均被抑制,抑制率分别为28.9%、19.6%、10.5%(P<0.01)。TGFβ1处理组与细胞对照组比较,LX-2表达α-SMA和Ⅰ型胶原增加(P<0.01),加入BMP-7(20、40、80ng/ml)处理48h后可抑制细胞活化和胶原表达,抑制作用随处理浓度增强而增强(P<0.01,P<0.05)。5ng/mlTGFβ1处理48h后,TβRⅠ、TβRⅡ、Smad3mRNA表达增加(P<0.01),Smad7mRNA表达减少(P<0.01)。BMP-7可减少Smad3mRNA表达(P<0.01),增加Smad7mRNA表达(P<0.01,P<0.05),但对TβRmRNA的表达影响不显著(P>0.05)。结论 BMP-7可抑制肝星状细胞的增殖和活化,减少Ⅰ型胶原的表达,其机制可能为抑制TGFβ/Smad通路中Smad3mRNA表达,增加Smad7mRNA表达,从而拮抗TGFβ1的促纤维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肝星状细胞 形态发生蛋白质类 转化生长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