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绵羊骨形态发生蛋白受体-1B基因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
作者 杨初蕾 李星瑶 +4 位作者 张译元 唐红 郭延华 王立民 周平 《中国畜牧兽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49-658,共10页
绵羊繁殖性能在绵羊产业中有着重要意义,除通过一些技术手段(如同期发情、人工授精、超数排卵等)之外,在目前已知的关于能够提高绵羊繁殖力的16个基因共20个突变体当中,以骨形态发生蛋白受体-1B(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receptor ty... 绵羊繁殖性能在绵羊产业中有着重要意义,除通过一些技术手段(如同期发情、人工授精、超数排卵等)之外,在目前已知的关于能够提高绵羊繁殖力的16个基因共20个突变体当中,以骨形态发生蛋白受体-1B(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receptor type-1B,BMPR-1B)基因对绵羊繁殖力的影响最大。BMPR-1B基因是世界上第一个被发现的多羔主效基因,其编码区的A746G突变导致蛋白质序列中第249位的谷氨酰胺被置换为精氨酸(Q249R),最终能够引起绵羊排卵数和产羔数增加。作者介绍了绵羊多羔主效基因BMPR-1B及其突变体FecB(A746G)的发现与结构,简述了该基因分子方面的作用机理,对BMP/Smad信号通路的调控以及与绵羊繁殖之间的联系,并简单分析了FecB突变后对绵羊卵巢、卵泡等组织细胞功能,激素调节和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进一步加深对BMPR-1B基因的了解,为研究人员探明该基因诱使绵羊等动物提高产羔数的调控机制,相关配体、调控因子和上下游信号蛋白的影响以及加快哺乳动物高效育种繁殖、扩大种群规模和多胎品系的建立,增加养殖人员的经济收入等提供一些参考和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态发生蛋白受体-1B(BMPR-1B) FECB 绵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形态发生蛋白-2和Ⅱ型胶原在退变腰椎间盘髓核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3
2
作者 李慧章 傅冷西 叶君健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9期706-709,F0003,共5页
目的:探讨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和Ⅱ型胶原在退变腰椎间盘髓核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应用原位分子杂交(ISH)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30例(男23例,女7例)退变腰椎间盘髓核(退变组)和8例(男6例,女2例)无明显退变腰椎间盘髓核(对照组)中... 目的:探讨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和Ⅱ型胶原在退变腰椎间盘髓核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应用原位分子杂交(ISH)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30例(男23例,女7例)退变腰椎间盘髓核(退变组)和8例(男6例,女2例)无明显退变腰椎间盘髓核(对照组)中BMP-2和Ⅱ型胶原mRNA和蛋白的表达情况;应用Image-ProPlus5.0图像分析软件测定各指标的平均灰度值。结果:退变组BMP-2的mRNA和蛋白(109.51±8.32和104.48±14.24)表达较对照组(146.93±16.35和146.38±19.53)增强(P<0.05和P<0.01);而退变组Ⅱ型胶原mRNA和蛋白(139.49±16.05和140.34±18.26)表达较对照组(113.09±15.28和113.72±13.59)减弱(P<0.01)。退变组中,BMP-2和Ⅱ型胶原mRNA、蛋白表达均呈一定的负相关关系(r分别为-0.602和-0.614,P<0.01)。结论:在椎间盘退变过程中BMP-2可能是一个重要的调节因子;其对椎间盘退变的调节作用与Ⅱ型胶原有一定关系;BMP-2在退变椎间盘中的表达增强可能是一种保护性的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退变 形态发生蛋白-2 胶原 原位分子杂交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形态发生蛋白1A型受体介导的信号通路在成骨细胞终末分化中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1
3
作者 李昂 鲍全伟 +5 位作者 陈思旭 刘华渝 李俊峰 陈辉 钟孝政 宗兆文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5期1717-1721,共5页
目的观察骨形态发生蛋白1A型受体(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receptor 1A,BMPR1A)介导的信号通路在成骨细胞终末分化中的调节作用。方法使用Lox P/Cre系统,以3.2 kbⅠ型胶原蛋白为启动子,在小鼠成骨细胞中特异性敲除BMPR1A(不含Cre的... 目的观察骨形态发生蛋白1A型受体(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receptor 1A,BMPR1A)介导的信号通路在成骨细胞终末分化中的调节作用。方法使用Lox P/Cre系统,以3.2 kbⅠ型胶原蛋白为启动子,在小鼠成骨细胞中特异性敲除BMPR1A(不含Cre的小鼠记为对照组),采用Von Kossa染色、细胞茜素红染色,扫描电镜观察成骨细胞矿化能力的改变;MASSON染色、天狼星红染色观察成骨细胞胶原合成能力的变化;免疫组化染色、细胞周期检测初步探讨其成骨细胞终末分化阻滞的可能机制。结果 BMPR1A敲除小鼠与对照组小鼠相比:1矿化能力明显下降,且细胞间连接减少,间隙变大;2胶原合成能力减弱,胶原排列不规则;3FGF23与OPN的表达升高,细胞周期的阻滞是成骨细胞终末分化障碍可能的原因。结论 BMPR1A在成骨细胞终末分化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敲除后可导致小鼠骨矿化减弱,胶原合成能力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态发生蛋白1A受体 细胞 终末分化 矿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栉孔扇贝骨形态发生蛋白Ⅰ型受体基因的克隆及表达分析
4
作者 郭慧慧 包振民 +2 位作者 连姗姗 贺艳 胡晓丽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37-43,共7页
首次在栉孔扇贝(Chlamys farreri)中克隆了骨形态发生蛋白I型受体(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type Ⅰ receptor,cfBMPR1)基因cDNA全长序列,该基因开放阅读框长1560bp,编码为519个氨基酸。实时荧光定量反转录PCR(real-time qRT-PCR)分... 首次在栉孔扇贝(Chlamys farreri)中克隆了骨形态发生蛋白I型受体(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type Ⅰ receptor,cfBMPR1)基因cDNA全长序列,该基因开放阅读框长1560bp,编码为519个氨基酸。实时荧光定量反转录PCR(real-time qRT-PCR)分析结果显示,cfBMPR1基因在栉孔扇贝受精卵、4细胞期、囊胚、原肠胚、担轮幼虫期、D型幼虫期和壳顶幼虫期等发育时期均有表达,其中胚胎时期表达量高于幼虫期,提示该基因在扇贝早期发育及幼虫形态形成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在成体组织,包括外套膜、鳃、性腺、肾、横纹肌和消化腺中也均检测到了cfBMPR1的表达,其中以性腺和横纹肌中表达量最高,暗示其参与了扇贝包括繁殖和肌肉生长发育等在内的多种生物学过程。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研究TGF-β信号通路在扇贝生长发育中的功能提供了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栉孔扇贝 形态发生蛋白受体 基因 表达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形态发生蛋白家族及其受体在生殖调控中的作用 被引量:12
5
作者 管峰 杨利国 +1 位作者 程瑞禾 曹少先 《生理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62-264,共3页
骨形态发生蛋白 (bonemorphogenelicprotein ,BMP)又称骨形成蛋白 ,属于转化生长因子超家族成员。本文从理化特性、受体种类、信号转导机制 ,以及在动物生殖调控中的作用和受体基因突变所导致的多胎机制等方面 ,详细阐述了有关BMP近年... 骨形态发生蛋白 (bonemorphogenelicprotein ,BMP)又称骨形成蛋白 ,属于转化生长因子超家族成员。本文从理化特性、受体种类、信号转导机制 ,以及在动物生殖调控中的作用和受体基因突变所导致的多胎机制等方面 ,详细阐述了有关BMP近年来的研究状况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态发生蛋白 受体 生殖调控 排卵 信号转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淫羊藿素通过雌激素受体和骨形态发生蛋白信号诱导MC3T3-E1 subclone 14细胞分化 被引量:18
6
作者 朱晓峰 张荣华 +4 位作者 孙升云 王攀攀 杨丽 韩莉 金玲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2351-2356,共6页
目的:观察淫羊藿素(ICT)对MC3T3-E1 subclone 14前体成骨细胞株增殖、分化的影响,以及雌激素受体(ER)和骨形态发生蛋白(BMP)信号在分化中的作用。方法:WST-8、BrdU法检测ICT对MC3T3-E1subclone 14细胞活力和增殖的影响;ICI182780阻断ER... 目的:观察淫羊藿素(ICT)对MC3T3-E1 subclone 14前体成骨细胞株增殖、分化的影响,以及雌激素受体(ER)和骨形态发生蛋白(BMP)信号在分化中的作用。方法:WST-8、BrdU法检测ICT对MC3T3-E1subclone 14细胞活力和增殖的影响;ICI182780阻断ER受体信号后,检测ICT和noggin对MC3T3-E1 subclone 14细胞碱性磷酸酶(ALP)活性、I型胶原(Col I)和骨钙素(BGP)的影响;实时荧光PCR检测ICT对BMP-2、4、7 mR-NA表达的影响;Western blotting检测ER受体信号阻断后,ICT对Smad1/5/8蛋白磷酸化的影响。结果:ICT(0.1μmol/L、1μmol/L)可以提高MC3T3-E1 subclone 14细胞ALP、Col I、BGP和矿化结节数量(P<0.01或P<0.05),表明ICT有促分化的作用,但对细胞活力和增殖指数无明显影响;阻断ER受体信号后,ICT促分化作用明显下降(P<0.01);ICT可以提高BMP-2、4 mRNA的表达(P<0.01),但对BMP-7 mRNA无作用(P>0.01);阻断ER信号后,ICT促Smad1/5/8磷酸化明显减弱(P<0.01)。进一步阻断BMP/Smad信号可以抑制ICT促分化的作用(P<0.01)。结论:ICT可以通过ER受体激活BMP/Smad信号通路,进而促进MC3T3-E1 subclone 14细胞的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淫羊藿素 细胞 受体 雌激素 形态发生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形态发生蛋白受体2在维甲酸诱导腭裂小鼠胚胎腭突中的表达 被引量:4
7
作者 陈沐 刘学 +3 位作者 余东升 王成 王伟财 黄洪章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77-382,共6页
目的探讨全反式维甲酸(at RA)对小鼠胚胎腭突中骨形态发生蛋白受体2(BMPR2)表达的影响。方法通过at RA灌胃的方法建立at RA诱导的小鼠腭裂模型,取妊娠15 d(GD15)和17 d的(GD17)的胚胎腭部进行苏木精-伊红染色,并用免疫组织化学及逆转录... 目的探讨全反式维甲酸(at RA)对小鼠胚胎腭突中骨形态发生蛋白受体2(BMPR2)表达的影响。方法通过at RA灌胃的方法建立at RA诱导的小鼠腭裂模型,取妊娠15 d(GD15)和17 d的(GD17)的胚胎腭部进行苏木精-伊红染色,并用免疫组织化学及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检测BMPR2在胚胎腭部的表达。结果 at RA诱导小鼠形成体积较小的畸形腭突和明显的中缝腭裂畸形。BMPR2在GD15和GD17正常胚胎腭部有高水平的阳性表达,但在腭裂胚胎腭部的表达水平明显减弱。正常胚胎腭部Bmpr2 m RNA在GD15和GD17的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腭裂胚胎(P<0.05)。结论 at RA可导致小鼠胚胎腭突发育不良形成腭裂,并显著下调BMPR2表达水平,从而影响腭部发育的正常分子调控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态发生蛋白受体2 维甲酸 腭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形态发生蛋白及其受体在正常成年大鼠脊髓中的表达分布(英文) 被引量:3
8
作者 袁贵秀 李利文 +3 位作者 邹定全 江兴华 王亚平 徐军美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662-670,共9页
目的:观察骨形态发生蛋白(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s,BMPs)及其受体在正常成年大鼠脊髓中的表达分布。方法::取正常成年大鼠脊髓并切片,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别检测BMP2,4,7及其受体BMPRⅠa,BMPRⅠb,BMPⅡ的表达。结果:在正常成年... 目的:观察骨形态发生蛋白(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s,BMPs)及其受体在正常成年大鼠脊髓中的表达分布。方法::取正常成年大鼠脊髓并切片,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别检测BMP2,4,7及其受体BMPRⅠa,BMPRⅠb,BMPⅡ的表达。结果:在正常成年大鼠脊髓的前角运动神经元、背角感觉神经元、少突胶质细胞、部分小胶质细胞和部分星形胶质细胞表达BMPRⅠa和BMPRⅠb。少突胶质细胞及灰质前角运动神经元表达BMPRⅡ受体,灰质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阳性的星形胶质细胞未见BMPRⅡ受体表达,白质的部分GFAP阳性的星形胶质细胞表达BMPRⅡ受体。免疫组织化学未检测出BMP2,4在正常成年大鼠脊髓中表达。BMP7在所有的APC阳性的少突胶质细胞及NeuN阳性的前角运动神经元中表达,在正常脊髓的部分星形胶质细胞中可见表达。磷酸化的pSmad 1/5/8蛋白表达见于所有的少突胶质细胞及神经元、部分星形胶质细胞以及软膜下脊髓周边GFAP阳性的星形胶质细胞,这些细胞也是RC2阳性细胞(即放射状胶质细胞)。结论:BMP2,4在正常成年大鼠脊髓中不表达,BMP受体、BMP7及磷酸化的pSmad 1/5/8蛋白在正常成年大鼠脊髓的多种细胞中表达,提示BMP信号在成体脊髓神经元及胶质细胞功能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 形态发生蛋白 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形态发生蛋白及其受体在哺乳动物繁殖中的作用 被引量:4
9
作者 肖朝庭 储明星 傅衍 《中国畜牧兽医》 CAS 2006年第7期9-13,共5页
骨形态发生蛋白(BM P s)属于转化生长因子-β超家族的成员,最初因其能诱导异位骨形成而得名。随着研究的深入,发现BM P s的功能不限于骨的发育和形成,而是涉及几乎全身所有系统,包括调节哺乳动物生长、细胞分化和细胞凋亡,而且越来越多... 骨形态发生蛋白(BM P s)属于转化生长因子-β超家族的成员,最初因其能诱导异位骨形成而得名。随着研究的深入,发现BM P s的功能不限于骨的发育和形成,而是涉及几乎全身所有系统,包括调节哺乳动物生长、细胞分化和细胞凋亡,而且越来越多的研究结果表明,BM P系统在调节雌性和雄性哺乳动物的繁殖中具有至关重要的功能。作者简要介绍了BM P s及其受体的结构与作用机制,并具体介绍了几种BM P s在哺乳动物繁殖中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态发生蛋白 形态发生蛋白受体 哺乳动物繁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注射型载体材料负载骨形态发生蛋白对兔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腱-骨愈合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潘玮敏 胡蕴玉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67-471,共5页
目的探讨注射型纤维蛋白胶(FG)、注射型磷酸钙骨水泥(CPC)负载骨形态发生蛋白(bBMP)对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腱-骨愈合的影响。方法利用新西兰白兔(n=50)双侧趾长伸肌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ACL),其中一侧骨隧道与移植肌腱之间的间隙注入复合... 目的探讨注射型纤维蛋白胶(FG)、注射型磷酸钙骨水泥(CPC)负载骨形态发生蛋白(bBMP)对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腱-骨愈合的影响。方法利用新西兰白兔(n=50)双侧趾长伸肌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ACL),其中一侧骨隧道与移植肌腱之间的间隙注入复合性材料作为实验组,包括FG-bBMP组(n=25)及CPC-bBMP组(n=25),另一侧作为对照组。分别于术后2、6、12周取材,进行Micro-CT扫描、组织学染色及生物力学检测观察腱-骨之间的愈合状况。结果影像学结果显示,术后6周,FG-bBMP组骨密度BMD值高于CPC-bBMP组,但术后12周时,CPC-bBMP组腱-骨间BMD值最高。组织学结果显示,术后2周,FG-bBMP组腱-骨间较CPC-bBMP组可见更多的软骨细胞及新生骨;术后6周,FG-bBMP组腱-骨间软骨细胞已逐渐钙化成骨,而CPC-bBMP组腱-骨界面则呈现新生骨组织向肌腱方向长入;术后12周,CPC-bBMP组腱-骨间隙被更多的新生骨和新生软骨填充,而FG-bBMP组新生骨已明显成熟。对照组术后腱-骨间一直被纤维样结缔组织连接。生物力学结果同样证实,FG-bBMP组和CPC-bBMP组的最大牵拉力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FG-bBMP和CPC-bBMP复合物均能促进腱-骨间的愈合,但FG-bBMP组腱-骨间新生骨生成具有爆发效应,而CPC-bBMP组腱-骨间新生骨生成则呈现缓慢上升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射纤维蛋白 注射磷酸钙水泥 形态发生蛋白 前交叉韧带重建 腱-愈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稳定表达骨形成蛋白Ⅱ型突变受体的NIH3T3细胞的建立及鉴定
11
作者 刘源 金岩 +1 位作者 李媛 赵宇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261-263,共3页
目的:建立稳定表达 BMPs Ⅱ型突变受体的 NIH3T3细胞株。方法:用 FuGENE6 TransfectionReagent Kit真核转染试剂盒将携带BMPs Ⅱ型突变受体的 cDNA的真核表达载体转染 NIH3T3... 目的:建立稳定表达 BMPs Ⅱ型突变受体的 NIH3T3细胞株。方法:用 FuGENE6 TransfectionReagent Kit真核转染试剂盒将携带BMPs Ⅱ型突变受体的 cDNA的真核表达载体转染 NIH3T3细胞。结果;得到抗G-418的阳性细胞克隆转染细胞,neo基因原位杂交阳性。结论:成功建立了稳定表达BMPsⅡ型突变受体的NIH3T3细胞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纤维细胞 成形蛋白突变受体 NIA3T3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形成蛋白Ⅱ型受体基因R491W突变导致家族性原发性肺动脉高压 被引量:6
12
作者 陆立鹤 荆志成 +2 位作者 邹玉宝 张芊 惠汝太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380-382,共3页
目的 :验证骨形成蛋白Ⅱ型受体 (BMPR2 )基因突变是否能导致中国汉族人家族性原发性肺动脉高压 (PPH)。  方法 :对一个独立的家族性PPH家系和 1 0例散发患者及 1 0 0例正常人进行BMPR2基因突变扫描 ,外周血白细胞中提取基因组脱氧核... 目的 :验证骨形成蛋白Ⅱ型受体 (BMPR2 )基因突变是否能导致中国汉族人家族性原发性肺动脉高压 (PPH)。  方法 :对一个独立的家族性PPH家系和 1 0例散发患者及 1 0 0例正常人进行BMPR2基因突变扫描 ,外周血白细胞中提取基因组脱氧核糖核酸 (DNA) ,聚合酶链反应扩增BMPR2基因 1~ 1 3号外显子 ,自动测序仪检测突变。  结果 :此家系先证者BMPR2基因第 4 91密码子位置发生C→T转换 ,使精氨酸 (R)变为色氨酸 (W)。家系中另两例患者也携带此突变 ,而其他家系成员和散发病例以及正常人均未发现BMPR2基因 1~ 1 3号外显子的异常改变。  结论 :BMPR2基因R4 91W错义突变能导致家族性PPH ,这与国外研究结果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成蛋白受体 基因变异 家族性 原发性肺动脉高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形态发生蛋白的受体及其信号传递过程 被引量:3
13
作者 陈棣 叶伟胜 蔡芳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41-143,共3页
近年来已克隆出几种Ⅰ型和Ⅱ型BMP受体.BMP受体属于TGFβ受体超家族的成员,具有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活性.Ⅰ型与Ⅱ型BMP受体均可与BMP配基结合,但若执行传递信号功能,两受体需首先形成复合物.删除突变和基因剔... 近年来已克隆出几种Ⅰ型和Ⅱ型BMP受体.BMP受体属于TGFβ受体超家族的成员,具有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活性.Ⅰ型与Ⅱ型BMP受体均可与BMP配基结合,但若执行传递信号功能,两受体需首先形成复合物.删除突变和基因剔除研究证明,ⅠA型BMP受体对动物的中胚层发育至关重要.而ⅠB型BMP受体在软骨细胞形成、成骨细胞分化以及程序化细胞死亡方面起主要作用.BMP受体信号传递分子Smad1和Smad5也已被克隆和鉴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态发生蛋白 受体 信号传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不连微环境中骨形态发生蛋白-9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表达变化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周尹 王霞 +2 位作者 张润 李明 刘星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144-1148,共5页
目的:研究骨不连微环境下局部组织中骨形态发生蛋白-9(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9,BMP9)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的表达及成骨细胞与破骨细胞数量的变化,为骨不连的病因与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 目的:研究骨不连微环境下局部组织中骨形态发生蛋白-9(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9,BMP9)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的表达及成骨细胞与破骨细胞数量的变化,为骨不连的病因与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12只健康的3月龄新西兰大白兔为实验组构建骨不连动物模型,同时选取6只同龄同种健康兔为对照组,以X射线检查验证造模是否成功,以Western blot、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局部组织中BMP9与EGFR表达量的变化,以苏木素-伊红(hematoxylineosin,HE)染色、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artaric acid resistance,TRAP)染色观察局部组织中成骨细胞与破骨细胞数量。结果:X射线检查结果提示骨不连动物模型构建成功,Western blot和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提示骨折愈合后期BMP9与EGFR表达量较骨折愈合早期明显降低,且骨不连微环境中BMP9表达量较对照组明显降低,但EGFR表达量较对照组差异不明显;HE染色和TRAP染色结果提示骨折愈合后期成骨细胞数量较骨折愈合早期明显减少,且骨不连微环境中成骨细胞数量较对照组减少更明显,但实验组与对照组破骨细胞数量在骨折早期、后期均无明显差异。结论:骨不连可能与局部组织中BMP9、EGFR表达量降低及成骨细胞的数量减少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态发生蛋白-9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不连 细胞 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形态发生蛋白受体2在诱导多能干细胞成釉分化中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刘治 秦青 +2 位作者 高鹏 孙聪 张乐琪 《口腔医学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488-492,共5页
目的:研究骨形态发生蛋白受体2(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receptor 2, BMPR-Ⅱ)在诱导多能干细胞(induced pluripotent stem,iPS)成釉分化中的作用。方法:采用灭活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作为滋养层培养iPS,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及We... 目的:研究骨形态发生蛋白受体2(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receptor 2, BMPR-Ⅱ)在诱导多能干细胞(induced pluripotent stem,iPS)成釉分化中的作用。方法:采用灭活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作为滋养层培养iPS,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及Western blot检测成釉细胞无血清条件培养液(ameloblast serum-free conditioned medium,ASF-CM)或对照培养基培养iPS细胞14 d后,其BMPR-Ⅱ表达情况;采用BMPR-Ⅱ小干扰RNA(small interfering RNA, siRNA)或其阴性对照预处理iPS,再采用免疫荧光染色及流式细胞计数检测ASF-CM或对照培养基对iPS表达多种成釉标志蛋白的影响。结果:经ASF-CM处理的iPS中BMPR-Ⅱ基因及蛋白表达水平均较对照组升高(P<0.05),ASF-CM培养组iPS中成釉蛋白、釉质素及细胞角蛋白-14表达水平均较对照组显著增高(P<0.05),BMPR-ⅡsiRNA预处理可显著逆转ASF-CM促iPS成釉分化的作用(P<0.05)。结论:BMPR-Ⅱ信号转导在ASF-CM诱导的iPS成釉分化过程中发挥关键调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态发生蛋白受体2 诱导多能干细胞 成釉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形态发生蛋白7改善糖代谢的作用及其机制 被引量:3
16
作者 姜友昭 练渝 +2 位作者 曾俊 陈文 陈兵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0期2269-2273,共5页
目的探索骨形态发生蛋白7(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7,BMP7)对2型糖尿病小鼠糖代谢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将8周龄雄性C57BL/6小鼠,采用小剂量链脲佐菌素注射联合高脂喂养建立2型糖尿病小鼠模型。将建模成功的小鼠分为4组(n=20):2型糖... 目的探索骨形态发生蛋白7(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7,BMP7)对2型糖尿病小鼠糖代谢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将8周龄雄性C57BL/6小鼠,采用小剂量链脲佐菌素注射联合高脂喂养建立2型糖尿病小鼠模型。将建模成功的小鼠分为4组(n=20):2型糖尿病模型组,PBS对照组(PBS腹腔注射),BMP7低剂量组(BMP7,100μg/kg,隔日腹腔注射),BMP7高剂量组(BMP7,200μg/kg,隔日腹腔注射)。4周后,分别检测血糖、血总胆固醇、甘油三酯、血清胰岛素水平、体质量的变化,并计算胰岛素分泌指数HOMA-β和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取小鼠胰腺,Western blot检测蛋白激酶D1(protein kinase D1,PKD1)及磷酸化PKD1的表达变化。结果与2型糖尿病模型组和PBS对照组相比,BMP7高剂量组和低剂量组的血糖、甘油三酯均明显降低(P<0.05),而血清胰岛素水平、HOMA-β均显著升高(P<0.05)。BMP7低剂量组和BMP7高剂量组的体质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BMP7高剂量组的HOMA-IR低于对照组(P<0.05)。Western blot检测发现BMP7处理组的PKD1蛋白表达量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磷酸化PKD1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结论BMP7可以促进2型糖尿病小鼠的胰岛素分泌和改善其胰岛素敏感性,从而降低血糖,其改善胰岛素分泌作用可能与增加PKD1磷酸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态发生蛋白7 胰岛素分泌 胰岛素抵抗 蛋白激酶D1 2糖尿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形态发生蛋白在动物繁殖上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17
作者 葛燕 张家骅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2006年第6期33-37,共5页
骨形态发生蛋白(BMPs)家族是转化生长因子超家族的一大类,它们与两类特异受体结合组成信号传导通路诱导细胞内的一系列生理活动。研究表明它们对雌性繁殖性能有重要作用,特别是对卵巢的作用尤为显著。已在多种动物(鸡、牛、猪、羊、鼠等... 骨形态发生蛋白(BMPs)家族是转化生长因子超家族的一大类,它们与两类特异受体结合组成信号传导通路诱导细胞内的一系列生理活动。研究表明它们对雌性繁殖性能有重要作用,特别是对卵巢的作用尤为显著。已在多种动物(鸡、牛、猪、羊、鼠等)卵巢中检测到了编码BMP 2,3,3b,4,6,7和15的mRNA。在不同品种绵羊中已发现了几个控制多胎性状的主基因,如FecB、FecX1、FecXH、FecXG、FecXB和FecGH基因,它们都是BMPs家族蛋白及相关蛋白基因突变而产生的。文章从生化背景、表达研究、对卵巢与排卵的作用,以及对生殖内分泌的调节等几个方面,对BMPs在动物繁殖方面的研究进展做了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态发生蛋白 受体 排卵 动物繁殖 信号传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140体外阻断SDF-1/CXCR4信号通路阻止人关节软骨Ⅱ型胶原蛋白降解的研究 被引量:8
18
作者 马珂 李晓林 +2 位作者 李彦林 朱晓松 赵沣凯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879-1882,共4页
目的:探讨T140体外阻断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tromal cell derived factor 1,SDF-1)/趋化因子受体4(chemokine receptor 4,CXCR4)信号通路对人关节软骨细胞降解Ⅱ型胶原蛋白的影响,明确T140的作用机制。方法:取144块膝关节置换OA患者软骨... 目的:探讨T140体外阻断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tromal cell derived factor 1,SDF-1)/趋化因子受体4(chemokine receptor 4,CXCR4)信号通路对人关节软骨细胞降解Ⅱ型胶原蛋白的影响,明确T140的作用机制。方法:取144块膝关节置换OA患者软骨(OA软骨组)和144块创伤性截肢患者正常软骨(正常软骨组)组织,Mankin评分均为0或1,加入SDF-1(100 ng/mL)。每组再分为A、B、C三个亚组,分别加入浓度为1 000 nmol/L的T140、MAB310和SDF-1,分别于体外培养2、4 d后,采用RT-PCR检测软骨组织Ⅱ型胶原蛋白mRNA表达。结果:相同软骨组在相同时间点,A组Ⅱ型胶原蛋白mRNA表达均显著高于B组和C组(P<0.05)。相同时间点,OA软骨组同一亚组Ⅱ型胶原蛋白mRNA表达均显著低于正常软骨组(P<0.05)。结论:SDF-1通过SDF-1/CXCR4信号通路诱导人关节软骨降解Ⅱ型胶原蛋白;T140阻断SDF-1/CXCR4信号通路,缓解软骨细胞降解Ⅱ型胶原蛋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 趋化因子受体4 胶原蛋白 性关节炎 T14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形态发生蛋白-2诱导骨髓源性心肌干细胞向心肌细胞分化过程中形态和电生理特性的变化
19
作者 王新艳 孙英刚 杨智昉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960-964,974,共6页
目的研究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诱导骨髓源性心肌干细胞(MCSCs)向心肌分化中细胞形态变化、特异性蛋白的表达以及电生理学特征变化。方法从SD大鼠骨髓中筛选MCSCs,用10 ng/mL BMP-2诱导培养24 h后,换成含10%胎牛血清的DMEM继续培养。... 目的研究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诱导骨髓源性心肌干细胞(MCSCs)向心肌分化中细胞形态变化、特异性蛋白的表达以及电生理学特征变化。方法从SD大鼠骨髓中筛选MCSCs,用10 ng/mL BMP-2诱导培养24 h后,换成含10%胎牛血清的DMEM继续培养。相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的形态变化,免疫细胞化学染色观察诱导后细胞心肌特异性蛋白cTnT的表达。以正常大鼠心室肌细胞为对照,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诱导后细胞的动作电位(AP)和L型钙电流(ICa-L)。结果 BMP-2诱导后MCSCs的形态和排列方式发生变化。诱导后4周,可见多个细胞相互连接形成肌管样结构,cTnT表达呈现密集的横纹样。诱导后3周,可记录到具有心室肌细胞特点的AP,但平台期不明显;4周细胞的AP出现明显的平台期,类似于成年大鼠心室肌细胞的AP。诱导后3周可记录到ICa-L,但电流值较小;4周细胞ICa-L的电流值增大,激活电位为-40 mV,最大激活电位为0 mV,反转电位为+60 mV,与成年大鼠心室肌细胞的ICa-L相似。结论 BMP-2能够诱导MCSCs向心肌分化,分化后的细胞在形态和电生理学方面具有功能性心肌细胞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态发生蛋白-2 髓源性心肌干细胞 CTNT 动作电位 L钙电流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形态发生蛋白-2在先天性胫骨假关节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4
20
作者 邓华军 梅海波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16年第3期288-291,311,共5页
先天性胫骨假关节(congenital pseudarthrosis of the tibia,CPT)是发生在儿童的一种罕见疾病,常伴随Ⅰ型神经纤维瘤病(Neurofibromatosis type 1,NF —1)。由于胫骨发育畸形导致胫骨成角、髓腔狭窄或囊肿,最终形成不愈合的假... 先天性胫骨假关节(congenital pseudarthrosis of the tibia,CPT)是发生在儿童的一种罕见疾病,常伴随Ⅰ型神经纤维瘤病(Neurofibromatosis type 1,NF —1)。由于胫骨发育畸形导致胫骨成角、髓腔狭窄或囊肿,最终形成不愈合的假关节[1]。自 Paget 于1891年报道该病以来,其病因机制尚未阐明[1-3]。治疗主要以手术为主,尽管术式不断改进,但目前仍没有一种理想的术式,术后肢体短缩、成角畸形、再骨折不愈合等风险并未降低[4]。近年来骨形态发生蛋白(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s,BMPs)在骨缺损及骨不连中的应用成为热点,BMPs 属于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beta,TGF —β)超家族中的一种蛋白调节因子,对于骨及软骨的形成与修复起着关键性作用[5]。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FDA)目前已批准人重组骨性态发生蛋白-7(Recombinant Human 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7,rhBMP —7)以及人重组骨性态发生蛋白—2(Recombinant Human 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2,rhBMP —2)用于成人脊柱融合手术、成人胫骨开放性骨缺损及胫骨骨不连等一些特定骨科疾病[6,7]。近年来 BMP -2在儿童先天性胫骨假关节治疗中的应用取得了一定疗效,本文就 BMP—2在儿童先天性胫骨假关节中的应用综述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态发生蛋白-2 先天性胫假关节 应用 PROTEIN 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 神经纤维瘤病 转化生长因子Β 折不愈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