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4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3D打印个性化钛网辅助应用于牙槽骨缺损修复的临床观察及组织学分析
1
作者 赵鹏宇 陈岗 +3 位作者 程熠 王超 陈丹 黄海涛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92-602,共11页
目的评估3D打印个性化钛网(3D-PITM)作为支架材料在引导骨再生术(GBR)中的成骨效能。方法1)选取因牙槽骨缺损接受GBR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记录术后愈合并发症发生情况;2)获取术后至少6个月的颌骨锥形束计算机断层扫描(CBCT)影像数据... 目的评估3D打印个性化钛网(3D-PITM)作为支架材料在引导骨再生术(GBR)中的成骨效能。方法1)选取因牙槽骨缺损接受GBR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记录术后愈合并发症发生情况;2)获取术后至少6个月的颌骨锥形束计算机断层扫描(CBCT)影像数据,计算实际成骨体积百分比;3)在种植一期手术同期收集牙槽骨标本进行组织计量学分析,定量检测标本内新生骨及新生未矿化骨占比。同时,根据愈合并发症将标本分为3组(创口愈合良好组、创口裂开组、3D-PITM暴露组),比较各组间新生骨及新生未矿化骨比例的差异。结果1)本研究共纳入12例患者。其中1例GBR手术失败,3例发生3D-PITM暴露(暴露率25%)。2)11例GBR手术成功患者的实际成骨体积百分比为95.23%±28.85%。3)组织计量学分析显示,牙槽骨标本中新生骨占比40.35%,其中新生未矿化骨占新生骨的13.84%。组间比较显示:创口愈合良好组的新生骨及新生未矿化骨占比与创口裂开组及3D-PITM暴露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D-PITM影像学评估显示成骨体积良好,组织学分析证实术区有大量新生矿化骨形成,可实现理想的骨增量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打印个性化钛网 引导再生 组织学 组织计量学 钛网暴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颌骨骨折加压固定与钢丝固定的骨愈合组织学研究 被引量:30
2
作者 刘彦普 周树 +3 位作者 夏斯 方杰 曹建广 雷德林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269-272,共4页
采用组织学方法,对新研制的下颌骨小形加压钢板的效果进行实验研究,并与钢丝固定对比。结果发现,加压固定的骨愈合形式与钢丝固定完全不同。加压固定为骨折的直接愈合,没有外骨痂形成,而钢丝固定则为传统的骨折愈合形式,加压固定... 采用组织学方法,对新研制的下颌骨小形加压钢板的效果进行实验研究,并与钢丝固定对比。结果发现,加压固定的骨愈合形式与钢丝固定完全不同。加压固定为骨折的直接愈合,没有外骨痂形成,而钢丝固定则为传统的骨折愈合形式,加压固定的骨愈合质量明显高于钢丝固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压钢板 下颌 组织学 愈合 折固定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颊、腭粘膜移植修复硬腭裸露骨面的组织学观察 被引量:12
3
作者 王志勇 石冰 +1 位作者 鲁大为 宋庆高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326-329,共4页
目的 :研究硬腭裸露骨面和应用颊、腭粘膜移植覆盖裸露骨创面后的组织学愈合过程。方法 :选用 32只日本大耳白纯种兔 ,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裸露骨面组、颊粘膜移植组、腭粘膜移植组。裸露骨面组 ,用外科手术形成一恒定大小的矩形裸露骨... 目的 :研究硬腭裸露骨面和应用颊、腭粘膜移植覆盖裸露骨创面后的组织学愈合过程。方法 :选用 32只日本大耳白纯种兔 ,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裸露骨面组、颊粘膜移植组、腭粘膜移植组。裸露骨面组 ,用外科手术形成一恒定大小的矩形裸露骨面 ;颊、腭粘膜移植组 ,则在裸露骨面的基础上 ,分别用相同面积的颊、腭粘膜移植覆盖裸露骨面。术后定期处死动物 ,切取硬腭制作组织学切片 ,观察不同处理措施的腭部组织学愈合过程。结果 :裸露骨面组 ,术后 2周出现致密纤维结缔组织 ;术后 4周 ,软组织与骨组织之间出现Sharpey′s纤维 ,并存在至观察期结束。采用颊、腭粘膜移植组 ,结缔组织较疏松 ,无Sharpey′s纤维形成 ,组织结构类似于正常组织。结论 :采用颊、腭粘膜移植修复硬腭裸露骨面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腭裸露 组织学 唇腭裂 颊粘膜 腭粘膜 动物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珊瑚人工骨皮下肌肉种植的组织学观察 被引量:8
4
作者 苗林 刘宝林 +2 位作者 孙庆妹 金岩 李峰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86-88,共3页
采集海南滨珊瑚,经加工处理后,植入SD大鼠皮下,肌肉组织内,观察局部组织对珊瑚骨的反应.2—12周观察显示,珊瑚植入软组织后,无明显炎症排斥反应,纤维组织及血管不断长入珊瑚多孔结构内,珊瑚骨被逐渐降解,结果表明珊瑚人... 采集海南滨珊瑚,经加工处理后,植入SD大鼠皮下,肌肉组织内,观察局部组织对珊瑚骨的反应.2—12周观察显示,珊瑚植入软组织后,无明显炎症排斥反应,纤维组织及血管不断长入珊瑚多孔结构内,珊瑚骨被逐渐降解,结果表明珊瑚人工骨具有良好的组织相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珊瑚 人工 种植 组织学 生物相容性 肌肉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颌骨牵引成骨与直接延长术的组织学比较 被引量:8
5
作者 周诺 麦华明 +1 位作者 梁飞新 韦山良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04年第2期116-118,共3页
目的 :通过对下颌骨牵引成骨与直接延长术组织学变化的对比研究分析 ,探讨牵引成骨的成骨机制。方法 :2 4只狗随机分为牵引成骨组和直接延长组各 12只 ,用HE染色光镜组织学检查方法分别观察牵引第 6天、牵引后固定 2、8周不同时期的两... 目的 :通过对下颌骨牵引成骨与直接延长术组织学变化的对比研究分析 ,探讨牵引成骨的成骨机制。方法 :2 4只狗随机分为牵引成骨组和直接延长组各 12只 ,用HE染色光镜组织学检查方法分别观察牵引第 6天、牵引后固定 2、8周不同时期的两组组织学变化。结果 :牵引组在牵引后固定第 8周 ,牵引区几乎完全由新生的骨组织连接修复 ,成骨方式是以膜内成骨为主 ,伴有少量的软骨内成骨 ;而直接延长组仅早期在两骨断端附近可见活跃的膜内成骨 ,两周以后则以软骨内成骨为主 ,中间区域仍为大量的纤维结缔组织 ,8周以后成骨量增加 ,但中央仍为软骨组织和纤维组织间隔。结论 :牵引成骨以膜内成骨为主 ,达到良好的骨愈合 ,直接延长成骨效果不稳定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 牵引成 直接延长术 愈合 组织学 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牙种植体即刻种植骨愈合过程的组织学观察 被引量:13
6
作者 卢丙仑 刘宝林 +1 位作者 洪咏龙 郭庆科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277-278,共2页
目的:了解即刻种植体的骨愈合过程,验证即刻种植的可行性。方法:在12只犬下颌前磨牙新鲜拔牙创内立即植入纯钛牙种植体,通过组织学光镜和扫描电镜观察术后2、4、6、8、12周种植体周围骨缺损修复过程和种植体骨结合形成情况... 目的:了解即刻种植体的骨愈合过程,验证即刻种植的可行性。方法:在12只犬下颌前磨牙新鲜拔牙创内立即植入纯钛牙种植体,通过组织学光镜和扫描电镜观察术后2、4、6、8、12周种植体周围骨缺损修复过程和种植体骨结合形成情况。结果:骨缺损区内血块首先机化,而后沿牙槽窝骨壁向中心方向逐渐骨化形成新骨。小于1mm骨缺损12周内可完全修复,种植体骨结合形成;1mm以上骨缺损则不能完全修复。结论:即刻种植体周围骨缺损的修复和骨结合形成类似于拔牙创的愈合,大于1mm的骨缺损应争取植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种植体 即刻种植 再生 愈合 组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颌牙弓反复快速扩缩对大鼠环上颌周围骨缝的组织学影响 被引量:7
7
作者 冯光耀 邹冰爽 +1 位作者 高雪梅 曾祥龙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30-36,共7页
目的:研究上颌牙弓反复快速扩缩对大鼠上颌周围骨缝的组织学影响。方法:选择6周龄健康雄性Sprague-Dawley(SD)大鼠22只,随机分成3组:单次扩弓组9只,连续扩弓5 d后处死;反复扩缩组9只,先扩弓5 d,再缩弓5 d,然后再扩弓5 d,如此反复扩3次,... 目的:研究上颌牙弓反复快速扩缩对大鼠上颌周围骨缝的组织学影响。方法:选择6周龄健康雄性Sprague-Dawley(SD)大鼠22只,随机分成3组:单次扩弓组9只,连续扩弓5 d后处死;反复扩缩组9只,先扩弓5 d,再缩弓5 d,然后再扩弓5 d,如此反复扩3次,缩2次共25 d后处死;对照组4只,不进行任何矫治,分别在第5天和第25天各处死两只。实验动物处死后,立即取腭中缝及与矢状方向改建密切相关的腭颌缝、额颌缝、前颌缝、颧颌缝,制作脱钙骨切片。HE染色观察组织学改变,酒石酸抗酸性磷酸酶(tartrate-resistant acid phosphatase,TRAP)染色破骨细胞,并进行破骨细胞计数。结果:组织学观察发现,单次扩弓组除腭中缝外,其他上颌周围骨缝与对照组类似,无明显组织学变化;而反复扩缩组的腭中缝及其他骨缝的多处区域受到牵拉,缝宽度增加,成骨细胞增多,纤维结缔组织被拉伸、变形,与骨缘分离,排列紊乱,亦有少数区域呈骨受压吸收现象,破骨细胞和骨吸收陷窝增多,成骨细胞减少,纤维结缔组织密集。破骨细胞计数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单次扩弓组只有腭中缝的破骨细胞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反复扩缩组各骨缝的破骨细胞数均比单次扩弓组和对照组多,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上颌牙弓反复快速扩缩后,环上颌周围骨缝均有明显的组织学改建,具有更高的细胞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颌 牙弓 正畸矫正器设计 组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肉瘤的组织学类型 被引量:7
8
作者 蒋智铭 张惠箴 +2 位作者 陈洁晴 黄瑾 刘亮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2期127-130,共4页
关键词 肉瘤 组织学类型 非血性原发性恶性肿瘤 诊断 X线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椎同种异体骨笼椎间融合的组织学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宋文慧 李宝兴 +2 位作者 马迅 周劲松 王岩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557-559,570,共4页
目的:研究颈椎同种异体骨笼在颈椎融合过程中的组织学变化和融合效果。方法:采用12只绵羊行C3,4,C4,5椎间盘摘除后,分别植入自体髂骨与同种异体骨笼,于术后4、12、24周分别处死动物,行大体标本观察、光镜观察和扫描电镜观察。结果:同种... 目的:研究颈椎同种异体骨笼在颈椎融合过程中的组织学变化和融合效果。方法:采用12只绵羊行C3,4,C4,5椎间盘摘除后,分别植入自体髂骨与同种异体骨笼,于术后4、12、24周分别处死动物,行大体标本观察、光镜观察和扫描电镜观察。结果:同种骨笼植入后4周骨笼轮廓完整,周边出现吸收腔,腔壁表面有薄层新骨形成。12周,笼壁与椎体之间界线消失,大部分的骨陷窝中有骨细胞,新骨与死骨交织,成骨活动仍在进行,爬行替代尚未结束。24周时,上、下椎体完全骨性连接,骨笼被新骨代替,完成骨性融合。结论:同种异体骨笼充填自体松质骨植入颈椎间后能获得满意的脊柱融合效果,并可以逐步被新骨取代,是一种理想的椎间植入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种 椎间融合 CAGE 组织学 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富血小板血浆复合物对腱-骨愈合界面力学性能影响的组织学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翟文亮 郑燕梅 +3 位作者 丁真奇 吕辰玮 高跃川 郭以河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2年第6期569-574,共6页
目的通过对健康成年新西兰大白兔行生物力学拉伸试验后标本的腱骨界面、移植物及其断裂层面进行组织学及组织化学观察,评价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 rich plasma,PRP)复合异体脱蛋白骨(deproteined bone,DPB)对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 目的通过对健康成年新西兰大白兔行生物力学拉伸试验后标本的腱骨界面、移植物及其断裂层面进行组织学及组织化学观察,评价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 rich plasma,PRP)复合异体脱蛋白骨(deproteined bone,DPB)对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重建后腱骨愈合的影响。方法 36只成年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3组,每组12只:富血小板血浆复合异体脱蛋白骨组(PRP+DPB组),异体脱蛋白骨组(DPB组),空白对照组。建立双侧自体单股半腱肌肌腱重建ACL模型,前2组骨隧道内分别植入PRP凝胶与DPB复合物、DPB,空白对照组行单纯ACL重建。术后4、8、12、24周取材行生物力学测试(单一轴向的拉伸试验)后,采用HE、Alcian blue、Masson染色及VEGF免疫组织化学观察各组腱骨愈合、移植物及其断裂层面组织学特点,分析各自的力学薄弱点。结果行拉伸试验后,术后4、8周各组标本肌腱移植物均从股骨隧道内断裂拉出,但PRP+DPB组术后8周时标本肌腱断裂处靠近股骨隧道内口,DPB组及空白对照组断裂部位位于隧道中段。术后12周时PRP+DPB组6个标本中有5个肌腱断裂部位在关节腔内部分,另2组仍从隧道内断裂拉出。术后24周时各组标本均在关节腔内部分断裂。组织学观察:术后4周时PRP+DPB组HE染色见断裂层面在腱骨结合部,可见少许疏松的纤维组织,Alcian blue染色未见细胞异染,Masson染色见肌腱断端纤维排列紊乱,VEGF免疫组化染色见较多阳性细胞表达;DPB组及空白对照组断裂层面在腱骨界面,断端见瘢痕组织。术后8周时PRP+DPB组HE染色见断裂层面在隧道内口处腱骨结合部,可见较致密的纤维结缔组织,Alcian blue染色未见细胞异染,Masson染色见肌腱断端纤维排列较前规则,VEGF免疫组化染色仍有较多阳性细胞表达,但较之前少;DPB组及空白对照组在靠近隧道中段处腱骨界面断裂,断端见疏松纤维组织。术后12周时PRP+DPB组肌腱断端见胶原纤维排列较前有序,梭形细胞散在分布,Alcian blue染色见断端有少量细胞异染,VEGF免疫组化阳性细胞数量少;DPB组及空白对照组在靠近隧道内口处腱骨界面断裂,断端见较致密的纤维组织,肌腱断端纤维排列紊乱,Alcian blue染色未见异染。术后24周时各组断端纤维排列整齐,PRP+DPB组可见椭圆形细胞,Alcian blue染色呈异染,较另2组明显,VEGF免疫组化3组均难以检出。术后4、8、12周,PRP+DPB组VEGF表达与DPB组、空白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即表达增强;DPB组与空白对照组各时间点VEGF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周3组标本的VEGF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CL重建术后早期(8周以内)的薄弱点在腱骨界面,晚期在于移植肌腱。PRP可以提高腱骨间骨向肌腱内长入,从而增加腱骨愈合后的抗拉伸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腱-愈合 富血小板血浆 前交叉韧带 重建 组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牵张成骨术整复腭裂骨质缺损的组织学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陈刚 刘宝林 +3 位作者 王大章 李唐新 郑光勇 胡静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22-325,共4页
目的 :观察牵张成骨术整复腭裂过程中 ,新骨组织形成与改建活动的特点 ,探讨新骨生成的规律。方法 :家猫 14只为实验对象。其中 12只建立人工腭裂实验模型。实验组 (动物 10只 ) :以 0 .4mm× 2次 /d的速度与频率牵张整复腭裂缺损... 目的 :观察牵张成骨术整复腭裂过程中 ,新骨组织形成与改建活动的特点 ,探讨新骨生成的规律。方法 :家猫 14只为实验对象。其中 12只建立人工腭裂实验模型。实验组 (动物 10只 ) :以 0 .4mm× 2次 /d的速度与频率牵张整复腭裂缺损。于术后固定期 2、4、6、8及 12周 ,观察期结束前 6d ,各对 2只动物肌注四环素标记 ( 30mg/kg)。 6d后取标本 ,切片行荧光显微镜及组织学观察 ,并与实验对照组及空白对照组 (动物各2只 )结果对比。结果 :实验组标本牵张区新骨组织均为膜内成骨 ,由中央向外分为胶原纤维区、新骨形成区及改建成熟区 ;随时间发展 ,新生骨逐渐取代纤维组织并改建成熟。软组织也得到相应伸展。对照组裂隙无自行修复。结论 :应用牵张成骨术矫治腭裂骨质缺损 ,以原位产生新骨 ,增加骨量的方式推移骨运送盘封闭腭裂裂隙。在良好固定条件下 ,新骨形成与改建活跃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缺损 组织学研究 牵张成 腭裂 动物模型 荧光标记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腭裂缘骨膜牵张成骨不同阶段的组织学变化分析 被引量:4
12
作者 宋庆高 邓金勇 +2 位作者 陈尚 黄桂林 蒋练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2011年第2期141-144,149,共5页
目的对腭裂裂隙缘的骨膜进行牵张,研究新骨形成的过程及规律,初步探讨骨膜牵张成骨方法修复腭裂的机制。方法选用健康杂种幼犬8只制作腭裂动物模型,采用安置骨膜牵张器的方法对裂隙缘的一侧骨膜进行牵张,牵张力为(2.45±0.20)N。在... 目的对腭裂裂隙缘的骨膜进行牵张,研究新骨形成的过程及规律,初步探讨骨膜牵张成骨方法修复腭裂的机制。方法选用健康杂种幼犬8只制作腭裂动物模型,采用安置骨膜牵张器的方法对裂隙缘的一侧骨膜进行牵张,牵张力为(2.45±0.20)N。在牵张器放置后20、30、40、60d各处死动物2只,未放置一侧为对照侧。结果裂隙缘骨膜受牵张后,新生成骨细胞数量随时间变化而增多,大量沿牵张方向排列的胶原纤维组织在增生的成骨细胞作用下,钙化沉积成新骨,并逐渐改建成熟。结论新骨形成是沿牵张方向的膜内成骨方式完成的,在骨膜牵张器放置20d后牵张区已有新骨形成,随着牵张时间的延长,成骨量逐渐增加,40d时的成骨活动最活跃,至60d时新骨钙化程度较成熟,以骨改建和塑形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腭裂 膜牵张成 腭裂整复术 组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椎骨骨质增生的形态与组织学观察 被引量:7
13
作者 魏焕萍 张金波 单云官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273-275,共3页
目的:观察椎骨骨质增生与组织结构。方法:在390条干燥成人脊柱9750块椎骨标本,随机锯30块增生骨唇经脱钙组织切片或骨磨片,光镜观察。结果:脊柱有骨质增生者258付占66.1%,无骨质增生者132付占33.9%。每... 目的:观察椎骨骨质增生与组织结构。方法:在390条干燥成人脊柱9750块椎骨标本,随机锯30块增生骨唇经脱钙组织切片或骨磨片,光镜观察。结果:脊柱有骨质增生者258付占66.1%,无骨质增生者132付占33.9%。每块椎骨均可发生骨质增生。镜下观察,Ⅰ度和部分Ⅱ度较短增生骨唇只有骨密质。Ⅲ、Ⅳ和部分Ⅱ度较长的增生骨唇由上、下层骨密质和中层的骨松质三层结构组成,骨密质的骨板排列整齐,骨小梁排列不整齐,网眼大小不一。结论:椎体增生唇可累及其周围的血管神经,椎体增生骨唇可因载荷过重或椎间盘退行性变,椎间关节骨质增生可因椎关节不对称等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质增生 形态学 组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A/PDLLA复合材料体内引导成骨过程的组织学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王欣宇 单学智 +1 位作者 韩颖超 李世普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426-430,共5页
为获得羟基磷灰石(HA)/外消旋聚乳酸(PDLLA)复合材料体内引导成骨的实验依据,采用HA/PDLLA复合材料和纯PDLLA材料对照组进行骨内植入实验,通过X线和组织学观察,从组织学角度研究了HA/PDLLA复合材料在体内引导成骨的过程和实际愈合效果,... 为获得羟基磷灰石(HA)/外消旋聚乳酸(PDLLA)复合材料体内引导成骨的实验依据,采用HA/PDLLA复合材料和纯PDLLA材料对照组进行骨内植入实验,通过X线和组织学观察,从组织学角度研究了HA/PDLLA复合材料在体内引导成骨的过程和实际愈合效果,并探讨了成骨机制。体内植入实验的组织学观察结果表明HA/PDLLA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适度的生物降解性能、一定的生物学活性和骨传导性能。HA/PDLLA复合材料植入机体后,体内的无菌性炎症轻微,新骨形成速率高于纯PDLLA材料。HA微粒的存在可提高复合材料的机械性能,避免材料过早丧失力学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A/PDLIA复合材料 生物降解 组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活性玻璃陶瓷人工骨的组织学观察 被引量:2
15
作者 陈蕊然 岑远坤 +6 位作者 陈安玉 孙禄全 鲜苏琴 杨明仲 卢侃 黄占杰 廖运茂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期3-5,共3页
生物陶瓷作为种植材料近年来越来越受到医学界的重视。它不但用于人工牙根的植入、萎缩牙槽嵴的增高、牙槽窝的充填、颌骨缺损的修补、颌面部的整容等,而且也逐渐用于医学临床的其它领域。但种植体—骨界面的结合不好,就会导致种植失败... 生物陶瓷作为种植材料近年来越来越受到医学界的重视。它不但用于人工牙根的植入、萎缩牙槽嵴的增高、牙槽窝的充填、颌骨缺损的修补、颌面部的整容等,而且也逐渐用于医学临床的其它领域。但种植体—骨界面的结合不好,就会导致种植失败。因此,大家都重点关注种植体—骨界面的研究。对人工骨来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造 生物陶瓷 组织学 种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夹板治疗髁状突纵形骨折突、盘的组织学变化 被引量:2
16
作者 王燕一 周继林 +3 位作者 刘洪臣 胡敏 姚军 张曙光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95-97,共3页
目的:观察髁状突纵形骨折后及牙合夹板治疗时髁状突、关节盘的改变。探讨牙合夹板治疗机制。方法:实用小型猪18头,随机分为髁状突纵形骨折后未治疗组,牙合夹板治疗组及对照组各6头。实验后3、6、12周取材,光镜扫描电镜观察... 目的:观察髁状突纵形骨折后及牙合夹板治疗时髁状突、关节盘的改变。探讨牙合夹板治疗机制。方法:实用小型猪18头,随机分为髁状突纵形骨折后未治疗组,牙合夹板治疗组及对照组各6头。实验后3、6、12周取材,光镜扫描电镜观察。结果:牙合板治疗髁状突纵形骨折12周,骨折愈合,无盘突粘连。生发层细胞和表层纤维连续,其下是新生软骨细胞和大量软骨内化骨现象。未治疗组3周关节盘轻度变形,12周关节盘与髁状突、颞下凹粘连,呈双髁突畸形。电镜下牙合夹板治疗组骨折侧髁突表面凝胶样物质尚存,细胶原纤维暴露。未治疗组骨折侧髁突表面凝胶状物质消失,有的部位胶原纤维粗大,有的部位细小。结论:髁状突纵形骨折未治疗后果为盘突粘连,双髁突畸形。牙合夹板具有防止盘突粘连,使髁状突恢复正常生长发育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髁状突 He夹板 治疗 组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压氧影响游离植骨种植体骨整合的组织学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蒋立坚 陈光晔 +1 位作者 陈伟良 陈小华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285-287,共3页
目的:探讨高压氧能否促进种植体在非血管化新鲜自体游离移植骨上形成骨整合。方法:选用4只杂种成年狗,随机分成2组,每组2只,在狗下颌骨下缘各截取4cm×1.5cm大小的方形骨块,完全游离后原位植入,在植骨块上种入2... 目的:探讨高压氧能否促进种植体在非血管化新鲜自体游离移植骨上形成骨整合。方法:选用4只杂种成年狗,随机分成2组,每组2只,在狗下颌骨下缘各截取4cm×1.5cm大小的方形骨块,完全游离后原位植入,在植骨块上种入2个HA种植体。实验组动物在术后第 3天开始进行高压氧(HBO)治疗(24.2 kPa、1.5h/d、5d/周,共 4周),术后10周处死 4只动物,取含种植体的骨块,脱钙后腊包埋、切片、HE染色、组织学观察。结果:HBO组种植体在移植骨上形成骨整合,种植体周围的新骨呈连续的骨界面。非HBO组种植体界面呈不连续的新骨界面。结论:羟基磷灰石涂层种植体可在非血管化自体游离移植骨上形成骨整合,HBO可以促进骨结合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氧 内牙植物 移植 整合 组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掺铝β-磷酸三钙及掺锶β-磷酸三钙植入兔骨缺损区形态及组织学观察 被引量:4
18
作者 张建设 雷士泽 +1 位作者 李晨军 罗克枢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65-67,共3页
目的 :探索磷酸钙陶瓷的化学成份、结晶相、结构形态等材料学因素与降解的关系。方法 :掺杂磷酸钙陶瓷 ( β TCPA、β TCPs)植入兔颌骨人工缺损区后观察X线片 ,横截面面积测量、光镜、电镜及能谱分析的变化。结果 :2 4周时 β TCPA 吸... 目的 :探索磷酸钙陶瓷的化学成份、结晶相、结构形态等材料学因素与降解的关系。方法 :掺杂磷酸钙陶瓷 ( β TCPA、β TCPs)植入兔颌骨人工缺损区后观察X线片 ,横截面面积测量、光镜、电镜及能谱分析的变化。结果 :2 4周时 β TCPA 吸收率为 2 2 % ,β TCPS 为 2 8%和 β TCP为 40 %。 4周时在下颌骨和种植体之间有新骨形成 ,在 12~ 2 4周时新骨形成更明显 ,未发现炎症反应 ,界面的Ca、P和S的相对含量随时间而变化。结论 :β TCPA 和 β TCPs在组织中的降解速度较 β TCP慢 ,但其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对骨缺损的修复有较大的临床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牙种植 组织学 掺铝β-磷酸三钙 掺锶β-磷酸三钙 人工缺损区 形态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壮筋补骨丸促进家兔人工骨折愈合的组织学观察 被引量:2
19
作者 张永斌 黄永 +1 位作者 邹移海 王萧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2007年第11期46-49,共4页
为客观评价壮筋补骨丸促进骨折愈合的作用,选用30只雄性新西兰兔造成右侧桡骨3mm完全缺损的骨折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伤科组和壮筋组,分别给予生理盐水、伤科接骨片和壮筋补骨丸灌胃,连续4周。各组动物每周处死3只,取样进行HE染色、Mas... 为客观评价壮筋补骨丸促进骨折愈合的作用,选用30只雄性新西兰兔造成右侧桡骨3mm完全缺损的骨折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伤科组和壮筋组,分别给予生理盐水、伤科接骨片和壮筋补骨丸灌胃,连续4周。各组动物每周处死3只,取样进行HE染色、Masson染色和PAS染色观察,并于术后28d取右侧桡骨(骨折骨)进行扫描电镜观察。结果表明,壮筋组较模型组及伤科组提前1周PAS和Masson染色呈阳性,于2周后观察到胶原纤维大量出现,成骨过程明显快于模型组。电镜观察显示模型组术后4周骨痂生长,胶原纤维交错排列,未出现成熟的骨细胞,而伤科组及壮筋组术后4周胶原纤维平行簇状排列,出现了板质骨和骨细胞,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明显,表明壮筋补骨丸能促进新西兰兔骨折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壮筋补 折愈合 组织学观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埋植型与非埋植型牙植体-体骨界面改建的组织学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袁林 周伟东 +1 位作者 马轩祥 金岩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75-77,共3页
目的比较埋植型与非埋植型种植两种不同方式之间种植体-骨界面组织学反应的异同。方法选用成年杂种犬8只,在其下颌分别植入埋植型与非埋植型种植体,在种植术后1、2、4和12周分别处死动物,采用HE染色对埋植型与非埋植型种植体-骨界面愈... 目的比较埋植型与非埋植型种植两种不同方式之间种植体-骨界面组织学反应的异同。方法选用成年杂种犬8只,在其下颌分别植入埋植型与非埋植型种植体,在种植术后1、2、4和12周分别处死动物,采用HE染色对埋植型与非埋植型种植体-骨界面愈合过程进行动态观察,比较两者骨界面改建的异同。结果不同实验时间的结果均显示埋植型与非埋植型种植其新骨形成的速度与骨性结合的程度基本一致。结论非埋植型种植体尽管植入后基桩在整个愈合过程中承受了一定的咬合力,但它能与埋植型种植体一样获得良好的骨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埋植型 非埋植型 组织学 研究 种植体-界面 咬合力 牙列缺损 牙列缺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