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黔中马尾松木荷混交林树高-胸径模型 被引量:3
1
作者 冉佳璇 戚玉娇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43-352,共10页
【目的】建立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木荷Schima superba混交林树高-胸径模型,将树种作为哑变量引入模型,考虑模型残差空间自相关和异质性,为混交林树高-胸径模型构建和科学经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基于贵州省开阳县马尾松-木荷混交... 【目的】建立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木荷Schima superba混交林树高-胸径模型,将树种作为哑变量引入模型,考虑模型残差空间自相关和异质性,为混交林树高-胸径模型构建和科学经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基于贵州省开阳县马尾松-木荷混交林727组树高-胸径调查数据,构建普通最小二乘法模型(OLS)、广义可加模型(GAM)、线性混合模型(LMM)、地理加权回归模型(GWR)和地理加权回归克里格模型(GWRK)的树高-胸径全林木模型,在此基础上,将树种作为哑变量引入,选择全局莫兰指数(Moran’I)、局域Moran’I和组内方差分析5种模型残差空间自相关与空间异质性,并采用决定系数(R 2)、均方误差(MSE)和赤池信息准则(AIC)对模型进行评价。【结果】①马尾松-木荷混交林全林木基础模型的拟合精度从低到高依次为OLS、GAM、LMM、GWR、GWRK。②将树种作为哑变量引入模型后,各模型拟合精度均高于全林木基础模型。③OLS和GAM模型残差的全局Moran’I在α=0.05水平下显著(Z>1.96),局域Moran’I分布图中存在较多热点,表现出强烈的空间自相关。而LMM、GWR和GWRK模型残差全局Moran’I在α=0.05水平下不显著(−1.96≤Z≤1.96),且在局域Moran’I分布图中存在较多冷点,说明模型残差空间自相关已被消除。④5种模型残差的组内方差均表现随着滞后距离增大而增大的趋势,但GWR和GWRK模型具有更小的组内方差,能较好地降低模型残差空间的异质性。【结论】OLS和GAM模型拟合精度不高,并且不能消除模型残差空间自相关和异质性,因此不是用来建立树高-胸径模型的最佳选择。LMM、GWR和GWRK模型在提高模型拟合精度和降低空间自相关性方面表现良好,但GWR和GWRK模型在降低空间异质性方面显著,是最适合的树高-胸径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尾松 木荷 混交林 树高-胸径模型 模型残差 空间自相关 空间异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尾松阔叶树混交林凋落物浅析 被引量:2
2
作者 苏素霞 《闽西职业大学学报》 2004年第2期103-106,共4页
针阔混交林凋落物研究中,马×拉、马×青、马×闽、马×格、马×苦等混交群落,这5个群落以及马尾松纯林凋落物表层的化验分析结果,枯叶占优势,马×苦混交群落最高,马尾松纯林最低。营养分析A层的凋落物的N及Ca... 针阔混交林凋落物研究中,马×拉、马×青、马×闽、马×格、马×苦等混交群落,这5个群落以及马尾松纯林凋落物表层的化验分析结果,枯叶占优势,马×苦混交群落最高,马尾松纯林最低。营养分析A层的凋落物的N及Ca的含量最高,其平均值分别为:0.80%和1.26%,5种元素含量大小为:Ca>N>Mg或K>P。马×闽混交群落中Mg含量最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尾松-阔叶树混交林 凋落物 养分含量 病虫害 森林生态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空间结构优化的马尾松阔叶树混交林模拟采伐 被引量:14
3
作者 陈昌雄 刘健 +2 位作者 余坤勇 陈冀楠 葛勇庆 《西南林学院学报》 CAS 2010年第6期29-32,37,共5页
利用空间结构参数选择采伐木,确定采伐木选择的基本原则,制定以角尺度作为主要调整目标的林分空间结构优化方案。初步选择采伐结构单元,并在此基础上通过综合分析确定出应该采伐的林木,并对采伐后的林分空间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基... 利用空间结构参数选择采伐木,确定采伐木选择的基本原则,制定以角尺度作为主要调整目标的林分空间结构优化方案。初步选择采伐结构单元,并在此基础上通过综合分析确定出应该采伐的林木,并对采伐后的林分空间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基于林分空间结构格局的采伐使得林分整体质量得到提高,优化了林分的空间结构,适用于生态公益林的经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尾松阔叶树混交林 林分结构 空间结构参数 模拟采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尾松林下补植阔叶树后森林凋落物量、养分含量及周转时间的变化 被引量:65
4
作者 林德喜 樊后保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7-15,共9页
在25年生的马尾松林下分别补植拉氏栲、青栲、闽粤栲、格氏栲和苦槠,形成针阔混交异龄林.补植16年后,对上述5种混交林类型及马尾松纯林的森林凋落物量、养分含量及周转时间进行研究.上述5个混交群落和马尾松纯林的年凋落物量分别为6149.... 在25年生的马尾松林下分别补植拉氏栲、青栲、闽粤栲、格氏栲和苦槠,形成针阔混交异龄林.补植16年后,对上述5种混交林类型及马尾松纯林的森林凋落物量、养分含量及周转时间进行研究.上述5个混交群落和马尾松纯林的年凋落物量分别为6149.1、7533.2、6741.1、7151.5、8041.7和3442.8 kg·hm-2.各混交群落总凋落物量的季节动态呈双峰型,第1次峰值出现在2-4月份,第2次峰值出现在8、9月份.在凋落物组成中,枯叶占绝对优势,占凋落物总量的50%~71%,其余依次为枯枝6%~26%、树皮9%~19%、果实和其他组分5%~17%.各混交群落中来自马尾松的凋落物占50%~58%,来自阔叶树的凋落物占42%~50%,且两者的组成有明显差异.凋落物各组分的养分含量存在较大差异,N、P、K、Ca、Mg的含量范围分别为3.25~12.98、0.24~0.97、0.37~6.55、12.77~35.40、2.35~6.10 g·kg-1.各林分类型凋落物中养分元素的年归还总量为Ca>N>Mg>K>P.5个混交林群落及马尾松纯林凋落物中的养分年归还总量分别为238.05、213.77、223.93、289.90、304.12和142.01 kg·hm-2.6个群落的森林地被物现存量分别为8 448.0、15 565.8、11993.7、12 718.6、6 974.2和5 020.0 kg·hm-2,其中L层在各群落中所占比例分别为47.2%、59.6%、51.3%、61.0%、85.4%及86.3%,平均为61.7%.森林地被物中各养分元素的含量在群落和组分之间存在明显差异,但总的趋势表现为Ca>N>Mg>K>P.最后,通过对年凋落量和林地凋落物积累量的比较分析,上述6个群落的凋落物周转时间预测值依次为0.76、1.42、0.97、1.17、0.84及1.52年,其中枯枝的周转时间明显大于枯叶,且马尾松的枯叶和枯枝的周转时间普遍大于阔叶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尾松-阔叶树混交林 森林凋落物 森林地被物 养分含量 凋落物周转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亚热带马尾松-红锥混交林与其纯林对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和氮的影响比较 被引量:8
5
作者 王玉凤 席守鸿 +1 位作者 谭玲 覃林 《西部林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93-99,105,共8页
通过对南亚热带马尾松与红锥人工纯林及其混交林的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MBC)和氮(MBN)及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与有机碳(SOC)之比(MBC/SOC)和微生物生物量氮与全氮(TN)之比(MBN/TN)的分析,为南亚热带丘陵地区人工造林的树种选择与配置模式... 通过对南亚热带马尾松与红锥人工纯林及其混交林的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MBC)和氮(MBN)及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与有机碳(SOC)之比(MBC/SOC)和微生物生物量氮与全氮(TN)之比(MBN/TN)的分析,为南亚热带丘陵地区人工造林的树种选择与配置模式提供科学参考。在马尾松林、红锥林及马尾松-红锥混交林随机设置样地,并按对角线法采集样地不同土层(0~20、20~40和40~60 cm)的土样,采用氯仿熏蒸浸提法测定土壤MBC和MBN,利用方差分析和Pearson相关分析检验不同林分与土层对土壤MBC、MBN、MBC/SOC和MBN/TN的影响及其主导的土壤理化性质因子。结果显示:(1)3个研究林分之间的土壤MBC、MBN、MBC/SOC及MBN/TN无显著差异,但各林分的土壤MBC和MBN均随土壤深度增加而递减,而土壤MBC/SOC与MBN/TN随土壤深度增加的变化趋势因林分而异。(2)Pearson相关分析表明,林分土壤MBC、MBN与土壤SWC、SOC及SOC/TN呈极显著正相关,与pH值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土壤MBN/TN与SOC、SOC/TN呈显著正相关,而与pH值显著负相关;土壤MBC/SOC与所有土壤理化性质参数均无显著相关关系(P>0.05)。可得结论:在南亚热带地区营建马尾松-红锥混交林与其纯林对土壤MBC和MBN的影响无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 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氮 土壤理化性质 马尾松-红锥混交林 南亚热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尾松与常绿阔叶树次生混交林的调查及培育试验 被引量:1
6
作者 胡月多 郑富源 +3 位作者 江波 周家骏 邓观贵 欧阳洪云 《浙江林业科技》 北大核心 1991年第2期39-43,共5页
马尾松与常绿阔叶树次生混交林,复层结构,层次明显。其林木生长较马尾松纯林、次生常绿阔叶林为快。经疏伐抚育和适当施肥,促进了生长。
关键词 马尾松 常绿阔叶树 次生混交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尾松林下套种阔叶树土壤理化性质的研究 被引量:120
7
作者 林德喜 樊后保 +3 位作者 苏兵强 刘春华 蒋宗垲 沈宝贵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655-659,共5页
关键词 马尾松 林下套种 阔叶树 土壤理化性质 针阔混交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尾松纯林及其混交林的植被养分含量 被引量:9
8
作者 樊后保 李燕燕 +1 位作者 张义 孙新 《福建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289-293,共5页
在马尾松纯林及其与阔叶树混交林生态系统中,对乔木层、林下植被层和森林地被物层的主要养分元素含量进行了系统的分析 结果表明:①N在乔木层中的含量最小,而在林下植被层中则普遍较高;P、K的含量大小在各植被层中表现为:林下植被层>... 在马尾松纯林及其与阔叶树混交林生态系统中,对乔木层、林下植被层和森林地被物层的主要养分元素含量进行了系统的分析 结果表明:①N在乔木层中的含量最小,而在林下植被层中则普遍较高;P、K的含量大小在各植被层中表现为:林下植被层>乔木层>地被物层;Ca、Mg则在地被物层中的含量最高 ②在乔木层中,Ca含量最高,Mg的含量最低,而N、P、K的含量则随器官不同而异,但表现出一致的趋势,即叶>枝>根>皮>干 ③马尾松与阔叶树的养分含量存在一定差异,N在阔叶树叶片中的含量普遍高于马尾松,P、K在阔叶树叶片和根系中的含量大于马尾松,而在树皮中的含量则相反 ④不论是马尾松还是阔叶树,N的含量随林木根系径级增大而下降(细根>中根>粗根) ⑤森林地被物层中各养分元素的含量在群落和组分之间存在明显差异,但总的趋势表现为Ca>N>Mg或K>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尾松 阔叶树 混交林 养分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尾松纯林及其混交林生物量的空间结构 被引量:13
9
作者 李燕燕 樊后保 孙新 《福建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15-220,共6页
通过分级取样测定法,对马尾松纯林及其林下套种格氏栲的混交林生物量空间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马尾松纯林生态系统的总生物量为213.07t.hm-2,其中林木、林下植被和地被物分别占95.9%、1.7%、2.4%;而马—格混交林生态系统的总生物量... 通过分级取样测定法,对马尾松纯林及其林下套种格氏栲的混交林生物量空间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马尾松纯林生态系统的总生物量为213.07t.hm-2,其中林木、林下植被和地被物分别占95.9%、1.7%、2.4%;而马—格混交林生态系统的总生物量为236.00t.hm-2,三者所占的比例分别为93.9%、0.7%、5.4%.混交林中林木活枝与鲜叶生物量所占的比例较大,分别占地上部分总生物量的9.3%和16.4%,而纯林中两者所占的比例分别为1.3%和5.2%.同时,枝、叶的空间分布结构也存在明显差异,混交林中离地面2~3m高度就出现了枝、叶的分布,而在纯林中这一高度则出现在13~14m.不论是纯林还是混交林,细根主要分布于0~40cm土层,但混交林中细根生物量随土层深度增加而明显下降,呈典型的倒金字塔型;而马尾松纯林中细根则较均匀分布于0~40cm土层,40cm以下则急剧下降.纯林中林下植被生长旺盛,其生物量高达3.678t.hm-2,而混交林中林下植被的生物量仅为1.625t.hm-2,两林分中林下植被地上部分生物量均高于地下部分.混交林下的地被物现存量为12.72t.hm-2,明显大于纯林(5.02t.hm-2).而且,混交林地被物中F层与L层凋落物的比例(63.8%)显著大于纯林(15.9%),说明混交林中凋落物的周转速率比纯林快,加速了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尾松纯林 马尾松-格氏栲混交林 生物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严重退化红壤上恢复的马尾松—灌木混交林群落能量格局的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谢锦升 林瑞余 +2 位作者 黄荣珍 陈银秀 杨玉盛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z1期131-136,共6页
在生物量和生产力研究的基础上 ,对长汀河田严重退化土地上恢复的马尾松 -灌木群落的能量格局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乔灌木混交林乔木层地上部分各器官干重热值均大于相应对照的 ,而地下部分的则低于相应对照的 ,群落各层次的干重热值... 在生物量和生产力研究的基础上 ,对长汀河田严重退化土地上恢复的马尾松 -灌木群落的能量格局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乔灌木混交林乔木层地上部分各器官干重热值均大于相应对照的 ,而地下部分的则低于相应对照的 ,群落各层次的干重热值大小为乔木层 >灌木层 >草本层 >苔藓层。乔灌木混交林群落的能量现存量达 2 5 890 0 8kJ·m- 2 ,是对照群落的 15 6 1倍。对照的群落仅由乔木层和草本层组成 ,植被盖度极低 ,光能转化效率很小 ,群落内昼夜温差大、土壤干旱 ,生态系统严重退化。乔灌木混交林群落能量年存留量、年归还量、年净固定量分别达 2 70 92 0 3、5 82 5 0 1和 32 917 0 4kJ·m- 2 a- 1 ,分别是对照的 5 9 6、12 8 7和 6 5 9倍 ;其群落的太阳能转化率为 1 5 5 %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尾松-灌木混交林 能量 侵蚀退化红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永安市半天然马尾松阔叶混交林的树种组成与多样性 被引量:14
11
作者 王金池 黄清麟 +2 位作者 马志波 黄如楚 郑群瑞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9-26,共8页
【目的】揭示半天然马尾松阔叶混交林特别是其中天然更新阔叶林木的树种组成与多样性特征,为该类型林分的经营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福建省永安市岭头村半天然马尾松阔叶混交林中设置1块50 m×160 m样地,将样地划分为80个10 ... 【目的】揭示半天然马尾松阔叶混交林特别是其中天然更新阔叶林木的树种组成与多样性特征,为该类型林分的经营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福建省永安市岭头村半天然马尾松阔叶混交林中设置1块50 m×160 m样地,将样地划分为80个10 m×10 m样方,对样方乔木层和灌木层进行每木调查,在样地内设置128个2 m×2 m草本层小样方进行草本植物调查。采用最大受光面法将乔木层划分为第Ⅰ亚层(受光层)和第Ⅱ亚层(非受光层),运用重要值及常用生物多样性指标分析乔木层(包括第Ⅰ亚层和第Ⅱ亚层)和灌木层的树种组成与多样性。【结果】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的物种丰富度分别为47、109和56;乔木层的Shannon-Wiener指数、均匀度和生态优势度分别为2.93、0.53和0.26;乔木层密度为2686株·hm^-2,其中灌木树种仅有9种,密度为28株·hm^-2,总重要值为1.58%;乔木层所有树种中,重要值排前5位的为马尾松(37.87%)、杉木(16.85%)、拟赤杨(10.40%)、檫木(7.01%)和木荷(4.91%);最大受光面的高度为12.6 m;第Ⅰ亚层的物种丰富度、Shannon-Wiener指数、均匀度和生态优势度分别为23、1.80、0.40和0.47,第Ⅰ亚层所有树种中,重要值排前5位的为马尾松(55.49%)、拟赤杨(13.38%)、檫木(10.69%)、杉木(9.04%)和丝栗栲(2.00%);第Ⅱ亚层的物种丰富度、Shannon-Wiener指数、均匀度和生态优势度分别为45、3.17、0.77和0.23,重要值排前5位的为杉木(38.84%)、拟赤杨(10.73%)、木荷(9.21%)、赛山梅(8.29%)和丝栗栲(4.26%);灌木层的Shannon-Wiener指数、均匀度和生态优势度分别为4.44、0.65和0.08,层内林木密度高达9651株·hm-2,其中灌木树种的密度仅为3143株·hm^-2、重要值仅占28.23%,层内所有树种中,重要值排前5位的为杉木(15.47%)、赛山梅(11.10%)、细枝柃(7.84%)、丝栗栲(5.75%)和拟赤杨(5.61%);草本层中草本植物株数占比为37.90%。【结论】半天然马尾松阔叶混交林已形成多树种混交的复层异龄林结构,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均具有较高的物种丰富度。人工马尾松是乔木层的优势种,天然更新的阔叶树以拟赤杨、檫木、木荷和赛山梅等为主,层内阔叶树的树种组成与多样性已接近相近年龄的人促阔叶林。第Ⅰ、Ⅱ亚层物种丰富度分别为23和45,第Ⅰ亚层中马尾松占据绝对优势,第Ⅱ亚层中杉木的重要值最大。灌木层内大多为乔木幼树,草本层中草本植物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天然林 马尾松 阔叶树 天然更新 混交林 树种组成 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尾松林下套种阔叶树生长状况初报 被引量:13
12
作者 丁敏 倪荣新 毛轩平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63-466,共4页
在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林林下分别套种拉氏栲Castanopsis lamontii,青栲Cyclobalanopsis myrsinaefolia,格氏栲Castanopsis kawakamii和苦槠Castonopsis sclerophylla,形成针阔混交复层林。对该混交模式16年生的不同阔叶树种林分生... 在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林林下分别套种拉氏栲Castanopsis lamontii,青栲Cyclobalanopsis myrsinaefolia,格氏栲Castanopsis kawakamii和苦槠Castonopsis sclerophylla,形成针阔混交复层林。对该混交模式16年生的不同阔叶树种林分生长过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4种阔叶树种的树高连年生长量的高峰值分别出现在第14年,第4年,第6年,第12年。而胸径连年生长量高峰值分别出现在第10年,第8年,第10年,第8年。不同阔叶树种的林分生长存在明显差异,表现为格氏栲>青栲>苦槠>拉氏栲。在混交林模式中,林间套种苦槠更有利马尾松的生长,种间关系更为协调,马尾松平均树高为23.1 m,平均胸径为31.1 cm,单株材积可达0.536 m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培育学 林下套种 马尾松 阔叶树 混交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红壤侵蚀区马尾松林补植套种阔叶树对土壤氮矿化的影响 被引量:2
13
作者 尤龙辉 《防护林科技》 2020年第10期5-14,共10页
探究红壤侵蚀区低效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林下补植套种不同阔叶树种对土壤活性氮库及净氮矿化速率的影响,为改造低效马尾松林及其土壤氮素管理提供参考。以福建省长汀县红壤侵蚀区马尾松低效林补植套种杨梅(Myrica rubra)、无患子(S... 探究红壤侵蚀区低效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林下补植套种不同阔叶树种对土壤活性氮库及净氮矿化速率的影响,为改造低效马尾松林及其土壤氮素管理提供参考。以福建省长汀县红壤侵蚀区马尾松低效林补植套种杨梅(Myrica rubra)、无患子(Sapindus mukurossi)和黄栀子(Gardenia jasminoides)三种改造模式林分为研究对象,并以低效马尾松纯林为对照,分析3种阔叶树种对低效马尾松林地土壤氮矿化的影响。结果表明:(1)3种模式林分及对照组土壤铵态氮含量、硝态氮含量和净硝化速率表现为夏季和秋季较高,春季次之,冬季最低;净硝化速率则表现为夏季较高,春季和秋季次之,冬季最低。(2)马尾松补植套种杨梅模式土壤铵态氮和硝态氮含量相比于对照组分别提升64.57%~125.03%和72.28%~166.52%;马尾松补植套种无患子模式分别提升55.36%~105.65%和77.87%~135.27%;马尾松补植套种黄栀子模式分别提升31.39%~58.62%和34.93%~69.33%。(3)马尾松补植套种杨梅模式土壤净铵化速率和净硝化速率相比于对照组分别提升4.28%~168.09%和27.34%~158.11%;马尾松补植套种无患子模式分别提升12.0%~157.29%和48.79%~140.51%,马尾松补植套种黄栀子模式分别提升2.12%~64.31%和27.75%~55.29%。(4)3种模式林分及对照组0~10 cm土层土壤净铵化速率均高于10~20 cm土层,净硝化速率则相反,年均土壤净铵化速率是净硝化速率的3.9~4.7倍。(5)土壤净铵化速率、净氮矿化速率分别和土壤温湿度、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含量和年凋落物生物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土壤容重、细根C/N、凋落物C/N和凋落物木质素/N呈显著负相关(P<0.05),而与土壤pH呈极显著负相关。土壤净硝化速率分别和土壤温度、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细根C/N呈显著负相关。总体上看,短期内补植套种阔叶树有利于改善马尾松林土壤氮素循环,增加活性氮库的累积和供应,其凋落物及细根生物量的增加和质量的改变也对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产生一定积极影响,进一步减少土壤活性氮的淋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尾松 混交林 阔叶树 土壤 氮矿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尾松与木兰科几种阔叶树混交后水源涵养功能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0
14
作者 邱贵云 《亚热带水土保持》 2006年第2期10-14,共5页
本文研究了马尾松与木兰科几种阔叶树混交后水源涵养的功能。结果表明:地上部分持水量以马尾松纯林最大,其次是混交林,最小为阔叶树纯林;活地被物枯落物部分持水量以阔叶树纯林最大,其次为混交林,最小为马尾松纯林;土壤渗透能力和贮水... 本文研究了马尾松与木兰科几种阔叶树混交后水源涵养的功能。结果表明:地上部分持水量以马尾松纯林最大,其次是混交林,最小为阔叶树纯林;活地被物枯落物部分持水量以阔叶树纯林最大,其次为混交林,最小为马尾松纯林;土壤渗透能力和贮水能力以混交林最大,其次为阔叶林,最小为马尾松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尾松 阔叶树 混交林 水源涵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尾松林下不同混交模式对土壤肥力的影响 被引量:7
15
作者 刘爱琴 马祥庆 罗雪妹 《浙江林学院学报》 CSCD 1998年第3期250-255,共6页
对马尾松林下混交火力楠、红叶树、木荷林分及马尾松纯林土壤肥力的测定结果表明:不同混交林分年凋落量有明显差异;成林马尾松混交阔叶树后,林地土壤水分状况、孔隙状况、土壤结构及渗透性能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而且林地表层土壤... 对马尾松林下混交火力楠、红叶树、木荷林分及马尾松纯林土壤肥力的测定结果表明:不同混交林分年凋落量有明显差异;成林马尾松混交阔叶树后,林地土壤水分状况、孔隙状况、土壤结构及渗透性能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而且林地表层土壤养分含量增加,土壤酶活性加强。不同混交林分改良土壤肥力效果排序为:混交火力楠林分>混交红叶树林分>混交木荷林分>马尾松纯林。其中马尾松林下混交火力楠是值得推广的新造林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尾松 阔叶树 混交林 土壤肥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杉木纯林和混交林土壤温室气体通量的差异 被引量:7
16
作者 徐睿 姜春前 +2 位作者 白彦锋 刘秀红 汪思龙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307-317,共11页
为了探讨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纯林和杉木-阔叶树混交林土壤温室气体通量的差异及其影响因素,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对杉木纯林及3种杉木-阔叶树混交林(杉木-樟树Cinnamomum camphora混交林、杉木-栲树Castanopsis fargesii混... 为了探讨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纯林和杉木-阔叶树混交林土壤温室气体通量的差异及其影响因素,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对杉木纯林及3种杉木-阔叶树混交林(杉木-樟树Cinnamomum camphora混交林、杉木-栲树Castanopsis fargesii混交林、杉木-桤木Alnus cremastogyne混交林)的土壤温室气体通量进行了原位观测。结果表明:杉木纯林土壤二氧化碳(CO_2)的排放通量(490.48 mg·m^(-2)·h^(-1))高于杉木-栲树混交林(254.27 mg·m^(-2)·h^(-1))和杉木-桤木混交林(331.51 mg·m^(-2)·h^(-1)),杉木纯林(32.29μg·m^(-2)·h^(-1))和杉木-桤木混交林(32.24μg·m^(-2)·h^(-1))土壤氧化亚氮(N_2O)的排放通量高于杉木-栲树混交林(2.66μg·m^(-2)·h^(-1))。在杉木-栲树混交林、杉木-桤木混交林和杉木纯林中,土壤二氧化碳排放通量与土壤温度呈线性相关,杉木人工林土壤氧化亚氮排放通量与土壤硝态氮质量分数和土壤孔隙含水量(WFPS)呈极显著相关。回归分析显示:杉木-栲树混交林、杉木-桤木混交林、杉木纯林的土壤氧化亚氮排放通量与土壤WFPS呈指数增长关系, 4种林分中土壤氧化亚氮排放通量与土壤硝态氮质量分数呈线性关系。森林的树种组成对土壤温室气体排放通量有影响。杉木纯林转换为杉木-阔叶树混交林后,土壤二氧化碳排放通量减少。土壤氧化亚氮排放通量的变化来源于样地土壤硝态氮质量分数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生态学 杉木纯林 杉木-阔叶树混交林 亚热带森林土壤 二氧化碳(CO2) 氧化亚氮(N2O)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森林类型的最优化选择与经营设计 被引量:2
17
作者 刘安兴 杜群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45-549,共5页
根据现代林业和浙江省木材资源缺乏的实际要求,选择一类生态和经济效益俱优的森林类型进行持续经营.应用景观生态学的原理,对浙江最优化的森林类型———马尾松阔叶树混交林的经营进行了研究,提出了该类型的经营模型,同时对浙江林农对... 根据现代林业和浙江省木材资源缺乏的实际要求,选择一类生态和经济效益俱优的森林类型进行持续经营.应用景观生态学的原理,对浙江最优化的森林类型———马尾松阔叶树混交林的经营进行了研究,提出了该类型的经营模型,同时对浙江林农对马尾松林的习惯经营状况进行了分析.本文的研究可为浙江森林现实经营提供选择和经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类型 最优化选择 设计 景观生态学 马尾松阔叶树混交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