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典型喀斯特地区马尾松纯林及马尾松-阔叶树混交林营养元素生物循环研究--以贵州龙里为例 |
李茜
杨胜天
盛浩然
盛岩
李巍
李顺江
|
《中国岩溶》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8 |
8
|
|
2
|
黔中马尾松木荷混交林树高-胸径模型 |
冉佳璇
戚玉娇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24 |
3
|
|
3
|
马尾松-阔叶树混交异龄林生物量与生产力分配格局 |
樊后保
李燕燕
苏兵强
林德喜
刘春华
蒋宗垲
|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6 |
105
|
|
4
|
基于空间结构优化的马尾松阔叶树混交林模拟采伐 |
陈昌雄
刘健
余坤勇
陈冀楠
葛勇庆
|
《西南林学院学报》
CAS
|
2010 |
14
|
|
5
|
基于分位数回归的马尾松青冈栎混交林树高-胸径模型 |
孙拥康
汤景明
王怡
|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21 |
6
|
|
6
|
马尾松-火力楠混交林生物量及养分结构特征 |
李燕燕
樊后保
|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5 |
11
|
|
7
|
马尾松阔叶树混交林涵水固土功能研究 |
佘济云
曾思齐
成子纯
肖育檀
|
《中南林业调查规划》
|
2002 |
10
|
|
8
|
马尾松林下补植阔叶树后森林凋落物量、养分含量及周转时间的变化 |
林德喜
樊后保
|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5 |
66
|
|
9
|
两种石漠化等级下樟树-马尾松混交林林分结构及物种多样性 |
陈双双
党鹏
朱宁华
周光益
尚海
|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22 |
7
|
|
10
|
南亚热带马尾松-红锥混交林与其纯林对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和氮的影响比较 |
王玉凤
席守鸿
谭玲
覃林
|
《西部林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
2022 |
8
|
|
11
|
湖南栎类-马尾松天然混交林单木生长模型研究 |
彭其龙
陈哲夫
陈端吕
|
《林业资源管理》
北大核心
|
2020 |
9
|
|
12
|
粤东北马尾松-木荷混交林种内种间竞争强度分析 |
李志洪
胡淑仪
李伟
李清湖
|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3 |
15
|
|
13
|
马尾松阔叶树混交林土壤理化性质比较研究 |
邓恢
|
《福建林业科技》
北大核心
|
2012 |
12
|
|
14
|
马尾松与常绿阔叶树次生混交林的调查及培育试验 |
胡月多
郑富源
江波
周家骏
邓观贵
欧阳洪云
|
《浙江林业科技》
北大核心
|
1991 |
1
|
|
15
|
马尾松林下套种阔叶树土壤理化性质的研究 |
林德喜
樊后保
苏兵强
刘春华
蒋宗垲
沈宝贵
|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4 |
120
|
|
16
|
马尾松纯林改造成针阔混交林后土壤化学性质的变化 |
樊后保
李燕燕
黄玉梓
林德喜
袁颖红
黄荣珍
|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
2006 |
60
|
|
17
|
马尾松纯林及其混交林的植被养分含量 |
樊后保
李燕燕
张义
孙新
|
《福建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
2004 |
9
|
|
18
|
马尾松纯林及其混交林生物量的空间结构 |
李燕燕
樊后保
孙新
|
《福建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
2005 |
13
|
|
19
|
严重退化红壤上恢复的马尾松—灌木混交林群落能量格局的研究 |
谢锦升
林瑞余
黄荣珍
陈银秀
杨玉盛
|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1 |
6
|
|
20
|
马尾松人工中近熟林冠下套种阔叶树技术研究 |
蒋宗垲
|
《福建林业科技》
北大核心
|
2005 |
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