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典型喀斯特地区马尾松纯林及马尾松-阔叶树混交林营养元素生物循环研究--以贵州龙里为例 被引量:8
1
作者 李茜 杨胜天 +3 位作者 盛浩然 盛岩 李巍 李顺江 《中国岩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21-328,共8页
以龙里典型喀斯特地区马尾松纯林及马尾松-阔叶树混交林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两个群落的生物量、营养元素贮量、分布及循环特征。结果表明:马尾松纯林、马尾松-阔叶树混交林的生物量分别为40.62t/hm2、48.32t/hm2,混交林的乔木层总生物量... 以龙里典型喀斯特地区马尾松纯林及马尾松-阔叶树混交林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两个群落的生物量、营养元素贮量、分布及循环特征。结果表明:马尾松纯林、马尾松-阔叶树混交林的生物量分别为40.62t/hm2、48.32t/hm2,混交林的乔木层总生物量比马尾松纯林高18.97%,根系生物量较纯林高65.12%。混交林乔木层各器官营养元素的含量整体大于马尾松纯林,两群落乔木层N、P、K、S的含量表现出一致的趋势,叶>根>枝>干。混交林乔木层各元素的积累量分别比纯林高47.97%~197.67%,凋落物层各元素贮量比纯林高85.40%~318.301%。混交林的年归还量、年存留量和年吸收量均大于马尾松纯林,且各元素循环系数大于马尾松纯林。马尾松林与阔叶树混交可以有效地提高群落生物量和营养元素循环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尾松 马尾松-阔叶树混交林 生物循环 喀斯特 贵州龙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黔中马尾松木荷混交林树高-胸径模型 被引量:3
2
作者 冉佳璇 戚玉娇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43-352,共10页
【目的】建立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木荷Schima superba混交林树高-胸径模型,将树种作为哑变量引入模型,考虑模型残差空间自相关和异质性,为混交林树高-胸径模型构建和科学经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基于贵州省开阳县马尾松-木荷混交... 【目的】建立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木荷Schima superba混交林树高-胸径模型,将树种作为哑变量引入模型,考虑模型残差空间自相关和异质性,为混交林树高-胸径模型构建和科学经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基于贵州省开阳县马尾松-木荷混交林727组树高-胸径调查数据,构建普通最小二乘法模型(OLS)、广义可加模型(GAM)、线性混合模型(LMM)、地理加权回归模型(GWR)和地理加权回归克里格模型(GWRK)的树高-胸径全林木模型,在此基础上,将树种作为哑变量引入,选择全局莫兰指数(Moran’I)、局域Moran’I和组内方差分析5种模型残差空间自相关与空间异质性,并采用决定系数(R 2)、均方误差(MSE)和赤池信息准则(AIC)对模型进行评价。【结果】①马尾松-木荷混交林全林木基础模型的拟合精度从低到高依次为OLS、GAM、LMM、GWR、GWRK。②将树种作为哑变量引入模型后,各模型拟合精度均高于全林木基础模型。③OLS和GAM模型残差的全局Moran’I在α=0.05水平下显著(Z>1.96),局域Moran’I分布图中存在较多热点,表现出强烈的空间自相关。而LMM、GWR和GWRK模型残差全局Moran’I在α=0.05水平下不显著(−1.96≤Z≤1.96),且在局域Moran’I分布图中存在较多冷点,说明模型残差空间自相关已被消除。④5种模型残差的组内方差均表现随着滞后距离增大而增大的趋势,但GWR和GWRK模型具有更小的组内方差,能较好地降低模型残差空间的异质性。【结论】OLS和GAM模型拟合精度不高,并且不能消除模型残差空间自相关和异质性,因此不是用来建立树高-胸径模型的最佳选择。LMM、GWR和GWRK模型在提高模型拟合精度和降低空间自相关性方面表现良好,但GWR和GWRK模型在降低空间异质性方面显著,是最适合的树高-胸径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尾松 木荷 混交林 树高-胸径模型 模型残差 空间自相关 空间异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尾松-阔叶树混交异龄林生物量与生产力分配格局 被引量:105
3
作者 樊后保 李燕燕 +3 位作者 苏兵强 林德喜 刘春华 蒋宗垲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2463-2473,共11页
在25年生的马尾松林下分别套种1年生火力楠、闽粤栲、苦储、格氏栲、青栲和拉氏栲幼苗,经过16a的培育后形成了郁闭的针阔混交异龄林。应用分层平均标准木收获法,建立相对生长方程,对上述6种混交林及马尾松纯林的生物量与生产力分配... 在25年生的马尾松林下分别套种1年生火力楠、闽粤栲、苦储、格氏栲、青栲和拉氏栲幼苗,经过16a的培育后形成了郁闭的针阔混交异龄林。应用分层平均标准木收获法,建立相对生长方程,对上述6种混交林及马尾松纯林的生物量与生产力分配格局进行了研究。6个混交林的林木总生物量分别为216.41、260.06、221.92、221.65、246.13t/hm^2及201.04t/hm^2,而马尾松纯林的生物量为204.37t/hm^2;其中地上部分占81.4%~83.7%,林分之间差异较小。在混交林中,处于主林层的马尾松生物量占林分总生物量的比例为73.5%~85.4%。在各林分生物量组成中,干材生物量最大,占总生物量的56.4%~64.8%,其它组分所占的比例依次为根(16.3%~18.6%)〉枝(9.O%~16.9%)〉皮(4.9%~7.3%)〉叶(1.1%~4.3%)。生物量的空间结构在马尾松纯林和混交林之间存在明显差异,混交林中0~9m高度的生物量分配比例(67.1%)明显大于马尾松纯林(53.7%);混交林中,在2~3m高度就出现了枝、叶的分布,而马尾松纯林中则出现在13~14m。混交林中,阔叶树根系的生物量主要集中于0~40cm土层,占根系总生物量的74%~99%,60cm以下土层则根系分布很少,而马尾松的根系则主要分布于土壤表层(0~20cm)和60cm以下土层,分别占总生物量的26%和49%。各混交林分的净初级生产力为10.60~15.25t/(hm^2·a),而马尾松纯林的生产力仅7.34t/(hm^2·a)。林分净初级生产力(NPP)与光合器官/地上部分生物量比(X1)、细根生物量/地下部分生物量比(X2)存在显著的非线形关系:NPP=5.5745+1.1985 X1+2.6479X2^2。在所研究的林分中,细根(d〈2mm)生物量占林分总生物量的平均比例为0.2%,但细根生产力占林分净生产力的平均比达2.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尾松 阔叶树 混交林 生物量 净初级生产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空间结构优化的马尾松阔叶树混交林模拟采伐 被引量:14
4
作者 陈昌雄 刘健 +2 位作者 余坤勇 陈冀楠 葛勇庆 《西南林学院学报》 CAS 2010年第6期29-32,37,共5页
利用空间结构参数选择采伐木,确定采伐木选择的基本原则,制定以角尺度作为主要调整目标的林分空间结构优化方案。初步选择采伐结构单元,并在此基础上通过综合分析确定出应该采伐的林木,并对采伐后的林分空间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基... 利用空间结构参数选择采伐木,确定采伐木选择的基本原则,制定以角尺度作为主要调整目标的林分空间结构优化方案。初步选择采伐结构单元,并在此基础上通过综合分析确定出应该采伐的林木,并对采伐后的林分空间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基于林分空间结构格局的采伐使得林分整体质量得到提高,优化了林分的空间结构,适用于生态公益林的经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尾松阔叶树混交林 林分结构 空间结构参数 模拟采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分位数回归的马尾松青冈栎混交林树高-胸径模型 被引量:6
5
作者 孙拥康 汤景明 王怡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8-25,共8页
【目的】采用分位数回归方法构建马尾松青冈栎混交林树高-胸径模型,并对比分析不同分位数模型与传统非线性回归模型的拟合与检验结果,以期提高模型预测精度,为混交林树高-胸径模型构建及科学经营提供新的方法和思路。【方法】以湖北省... 【目的】采用分位数回归方法构建马尾松青冈栎混交林树高-胸径模型,并对比分析不同分位数模型与传统非线性回归模型的拟合与检验结果,以期提高模型预测精度,为混交林树高-胸径模型构建及科学经营提供新的方法和思路。【方法】以湖北省林科院九峰试验林场马尾松青冈栎混交林为研究对象,利用模型优选法确定出最优基础模型,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引入树种哑变量和分位数回归方法,构建不同树种不同分位点的树高-胸径分位数回归模型,选取平均绝对误差(MAE)、均方根误差(RMSE)、确定系数(R2)、T检验对不同模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选取的6个代表性非线性树高曲线模型中,Richard模型综合表现最好,确定为最优基础模型。2)除个别分位点外,分位数回归模型整体拟合结果和预测能力优于哑变量模型和基础模型;马尾松和青冈栎最优分位数回归模型分别为τ=0.5和τ=0.7时;相同立地条件下,青冈栎生长势高于马尾松。3)模型独立检验结果表明分位数回归模型在描述树高曲线分布范围、变化规律以及稳健性上优于哑变量模型和基础模型。【结论】分位数回归方法在模拟混交林树高-胸径关系上表现出了较好的预测效果,将其应用到混交林或天然林树高-胸径关系等的研究中是一个可行思路。鉴于研究样本数据还较有限,兼顾数据整体和个体关联性的方法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位数回归 马尾松 青冈栎 混交林 树高-胸径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尾松-火力楠混交林生物量及养分结构特征 被引量:11
6
作者 李燕燕 樊后保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700-704,共5页
对马尾松纯林及其与火力楠的混交林生物量空间格局和养分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马尾松混交林的总生物量为216.41 t/hm2,枝和叶所占比例分别高出纯林3.2%和2.5%;纯林中马尾松的干生物量基本上为金字塔形,枯枝生物量所占比例为1.75%,... 对马尾松纯林及其与火力楠的混交林生物量空间格局和养分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马尾松混交林的总生物量为216.41 t/hm2,枝和叶所占比例分别高出纯林3.2%和2.5%;纯林中马尾松的干生物量基本上为金字塔形,枯枝生物量所占比例为1.75%,而混交林中为4.20%.混交林马尾松的粗根主要分布在0~20 cm和60 cm以下的土层中,细根量则随着土层的加深而减少;纯林中马尾松的粗根生物量和细根都主要分布在40 cm以下的土层中.不论是纯林还是混交林,营养元素在树干中的含量最小,在叶中的含量最大(N除外).火力楠叶中的养分含量大于马尾松,而在根系中P、K、Ca和Mg的含量则为马尾松大于火力楠.N的含量随着马尾松和火力楠根系直径的增大而减小;P、Ca和Mg在马尾松细根中的含量最小,而纯林中则在粗根中含量最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尾松-火力楠混交林 生物量 养分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尾松阔叶树混交林涵水固土功能研究 被引量:10
7
作者 佘济云 曾思齐 +1 位作者 成子纯 肖育檀 《中南林业调查规划》 2002年第1期52-55,共4页
研究者在湖南、湖北、四川、重庆 4省 (市 )调查收集了 8种马尾松阔叶树混交林林分类型的科研标准地 95块 ,并在典型标准地内设置了 10个简易径流场 ,进行了为期 3~ 8a的定位观测 ;在研究探讨了马尾松阔叶树混交林林分结构规律的基础... 研究者在湖南、湖北、四川、重庆 4省 (市 )调查收集了 8种马尾松阔叶树混交林林分类型的科研标准地 95块 ,并在典型标准地内设置了 10个简易径流场 ,进行了为期 3~ 8a的定位观测 ;在研究探讨了马尾松阔叶树混交林林分结构规律的基础上 ,进一步就其涵养水源、固持土壤功能进行了研究 ,以期为长江中上游防护林体系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涵水固土功能 马尾松 阔叶树 混交林 长江中上游地区 生态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尾松林下补植阔叶树后森林凋落物量、养分含量及周转时间的变化 被引量:66
8
作者 林德喜 樊后保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7-15,共9页
在25年生的马尾松林下分别补植拉氏栲、青栲、闽粤栲、格氏栲和苦槠,形成针阔混交异龄林.补植16年后,对上述5种混交林类型及马尾松纯林的森林凋落物量、养分含量及周转时间进行研究.上述5个混交群落和马尾松纯林的年凋落物量分别为6149.... 在25年生的马尾松林下分别补植拉氏栲、青栲、闽粤栲、格氏栲和苦槠,形成针阔混交异龄林.补植16年后,对上述5种混交林类型及马尾松纯林的森林凋落物量、养分含量及周转时间进行研究.上述5个混交群落和马尾松纯林的年凋落物量分别为6149.1、7533.2、6741.1、7151.5、8041.7和3442.8 kg·hm-2.各混交群落总凋落物量的季节动态呈双峰型,第1次峰值出现在2-4月份,第2次峰值出现在8、9月份.在凋落物组成中,枯叶占绝对优势,占凋落物总量的50%~71%,其余依次为枯枝6%~26%、树皮9%~19%、果实和其他组分5%~17%.各混交群落中来自马尾松的凋落物占50%~58%,来自阔叶树的凋落物占42%~50%,且两者的组成有明显差异.凋落物各组分的养分含量存在较大差异,N、P、K、Ca、Mg的含量范围分别为3.25~12.98、0.24~0.97、0.37~6.55、12.77~35.40、2.35~6.10 g·kg-1.各林分类型凋落物中养分元素的年归还总量为Ca>N>Mg>K>P.5个混交林群落及马尾松纯林凋落物中的养分年归还总量分别为238.05、213.77、223.93、289.90、304.12和142.01 kg·hm-2.6个群落的森林地被物现存量分别为8 448.0、15 565.8、11993.7、12 718.6、6 974.2和5 020.0 kg·hm-2,其中L层在各群落中所占比例分别为47.2%、59.6%、51.3%、61.0%、85.4%及86.3%,平均为61.7%.森林地被物中各养分元素的含量在群落和组分之间存在明显差异,但总的趋势表现为Ca>N>Mg>K>P.最后,通过对年凋落量和林地凋落物积累量的比较分析,上述6个群落的凋落物周转时间预测值依次为0.76、1.42、0.97、1.17、0.84及1.52年,其中枯枝的周转时间明显大于枯叶,且马尾松的枯叶和枯枝的周转时间普遍大于阔叶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尾松-阔叶树混交林 森林凋落物 森林地被物 养分含量 凋落物周转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石漠化等级下樟树-马尾松混交林林分结构及物种多样性 被引量:7
9
作者 陈双双 党鹏 +2 位作者 朱宁华 周光益 尚海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17-128,共12页
【目的】在石漠化地区,上层乔木种群和林下植被的出现和发育存在相互作用。结合不同石漠化等级程度,综合分析樟树-马尾松针阔混交林的林分特征,旨在探讨石漠化区域针阔混交林的空间结构特征和物种多样性及其相互关系。【方法】采用典型... 【目的】在石漠化地区,上层乔木种群和林下植被的出现和发育存在相互作用。结合不同石漠化等级程度,综合分析樟树-马尾松针阔混交林的林分特征,旨在探讨石漠化区域针阔混交林的空间结构特征和物种多样性及其相互关系。【方法】采用典型样地调查法,根据石漠化程度(轻度和重度)各设置3块20 m×40 m样地。使用指标量化方法分别对空间结构和乔灌草层不同生活型的物种多样性进行分析,并采用Pearson相关系数法分析两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1)造林初期等比例种植马尾松和樟树,随着时间的演替,马尾松种群处于衰退状态,其他物种侵入形成多树种混交状态,从而形成较为复杂的林分空间结构。2)从物种多样性来看,轻度石漠化区域物种多样性指数优于重度石漠化区域,物种丰富,乔木层更新情况更好,小径阶的其他树种(冬青、光皮树、马褂木等)的生长状况都比较优良,存活率较高。3)从林分空间结构来看,轻度、重度石漠化区域群落的平均混交度分别为0.47、0.38,接近中度混交。平均大小比数都为0.49,表现为接近中庸状态。角尺度分别为0.56、0.50,都表现为随机分布,相关性验证发现,角尺度对不同石漠化程度下物种多样性存在显著影响。4)在石漠化地区,林下植被覆盖度低时,有利于马尾松幼苗定居,长成大树后林下环境得到改善,随着林下植被的增加,林下光照减少,养分竞争,马尾松幼树存活率大幅度降低,因此林下植被与上层乔木种群存在相互作用。【结论】在林下植被和光照、种间竞争等因素的影响下,经过40 a的演替,该地区的樟树-马尾松等比例混交林已经演变为以樟树为主体的多树种复层异龄混交林,但林分空间结构尚未达到理想状态。建议对樟树进行适度间伐,为其他树种的更新提供生存空间,有利于在石漠化区域构建更为稳定的森林群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漠化 林分空间结构 物种多样性 樟树-马尾松混交林 更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亚热带马尾松-红锥混交林与其纯林对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和氮的影响比较 被引量:8
10
作者 王玉凤 席守鸿 +1 位作者 谭玲 覃林 《西部林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93-99,105,共8页
通过对南亚热带马尾松与红锥人工纯林及其混交林的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MBC)和氮(MBN)及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与有机碳(SOC)之比(MBC/SOC)和微生物生物量氮与全氮(TN)之比(MBN/TN)的分析,为南亚热带丘陵地区人工造林的树种选择与配置模式... 通过对南亚热带马尾松与红锥人工纯林及其混交林的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MBC)和氮(MBN)及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与有机碳(SOC)之比(MBC/SOC)和微生物生物量氮与全氮(TN)之比(MBN/TN)的分析,为南亚热带丘陵地区人工造林的树种选择与配置模式提供科学参考。在马尾松林、红锥林及马尾松-红锥混交林随机设置样地,并按对角线法采集样地不同土层(0~20、20~40和40~60 cm)的土样,采用氯仿熏蒸浸提法测定土壤MBC和MBN,利用方差分析和Pearson相关分析检验不同林分与土层对土壤MBC、MBN、MBC/SOC和MBN/TN的影响及其主导的土壤理化性质因子。结果显示:(1)3个研究林分之间的土壤MBC、MBN、MBC/SOC及MBN/TN无显著差异,但各林分的土壤MBC和MBN均随土壤深度增加而递减,而土壤MBC/SOC与MBN/TN随土壤深度增加的变化趋势因林分而异。(2)Pearson相关分析表明,林分土壤MBC、MBN与土壤SWC、SOC及SOC/TN呈极显著正相关,与pH值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土壤MBN/TN与SOC、SOC/TN呈显著正相关,而与pH值显著负相关;土壤MBC/SOC与所有土壤理化性质参数均无显著相关关系(P>0.05)。可得结论:在南亚热带地区营建马尾松-红锥混交林与其纯林对土壤MBC和MBN的影响无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 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氮 土壤理化性质 马尾松-红锥混交林 南亚热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栎类-马尾松天然混交林单木生长模型研究 被引量:9
11
作者 彭其龙 陈哲夫 陈端吕 《林业资源管理》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94-102,134,共10页
建立湖南栎类-马尾松天然混交林单木材积和断面积生长模型,为该林分的提质增量提供科学指导。选取湖南省9个地区共23块栎类-马尾松天然混交林,构建栎类、马尾松单木材积和断面积生长模型。通过分析可知:两种树种的材积和断面积生长模型... 建立湖南栎类-马尾松天然混交林单木材积和断面积生长模型,为该林分的提质增量提供科学指导。选取湖南省9个地区共23块栎类-马尾松天然混交林,构建栎类、马尾松单木材积和断面积生长模型。通过分析可知:两种树种的材积和断面积生长模型均以Richards生长模型为最优,其确定系数(R2)最高,残差平方和(SSE)最小;混合效应模型模拟结果显示,栎类单木材积和断面积生长模型的随机效应在参数a1处最好,而马尾松的材积和断面积生长模型的随机参数分别为b1和a1+b1;相比基础模型,混合效应模型的拟合精度(P)、确定系数均有所提高,平均误差(ME)、平均误差绝对值(MAE)、相对平均误差(RME)和相对平均误差绝对值(RMAE)均大幅降低。结果表明,天然林林木的材积和断面积生长受树种与立地类型差异的影响较大,而混合效应模型能够充分考虑立地之间的差异,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栎类-马尾松混交林 生长模型 断面积 材积 混合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粤东北马尾松-木荷混交林种内种间竞争强度分析 被引量:15
12
作者 李志洪 胡淑仪 +1 位作者 李伟 李清湖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91-95,共5页
采用Hegyi单木竞争指数模型对广东省东北部马尾松-木荷天然混交林内主要组成树种的种内与种间竞争关系进行定量分析,并讨论了不同调查时间竞争强度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林分中主要树种所受的竞争压力依次为:华润楠>木荷>红锥>... 采用Hegyi单木竞争指数模型对广东省东北部马尾松-木荷天然混交林内主要组成树种的种内与种间竞争关系进行定量分析,并讨论了不同调查时间竞争强度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林分中主要树种所受的竞争压力依次为:华润楠>木荷>红锥>马尾松>湿地松。在两次调查中,红锥、马尾松和木荷的竞争指数显著增大,以华润楠所受的竞争强度最大。不同树种间的种内及种间竞争强度均存在极显著差异,调查时间对种间竞争强度有显著影响。5年间,红锥受到的种内竞争压力迅速增大。华润楠所受的种间竞争压力在两次调查中均最大。当前林分中主要树种所受的种内竞争压力依次为:红锥>木荷>马尾松>华润楠>湿地松;种间竞争压力依次为:华润楠>红锥>木荷>马尾松>湿地松。华润楠和湿地松的种内与种间竞争压力呈现显著差异,其所受的竞争压力主要来自于种间竞争。而华润楠、马尾松和木荷的种内竞争与种间竞争强度未表现出显著差异,说明其受到的种内与种间竞争压力均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尾松-木荷天然混交林 种内竞争 种间竞争 竞争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尾松阔叶树混交林土壤理化性质比较研究 被引量:12
13
作者 邓恢 《福建林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41-44,52,共5页
研究马尾松与6种阔叶树行间混交13 a后的土壤理化性状,结果表明:6种混交林相对马尾松纯林而言,土壤物理性质与养分特征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其中马尾松固氮树种混交林土壤理化性质优于马尾松非固氮树种混交林。土壤容重、坚实度表现为:... 研究马尾松与6种阔叶树行间混交13 a后的土壤理化性状,结果表明:6种混交林相对马尾松纯林而言,土壤物理性质与养分特征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其中马尾松固氮树种混交林土壤理化性质优于马尾松非固氮树种混交林。土壤容重、坚实度表现为:马尾松杨梅混交林<马尾松南岭黄檀混交林<马尾松江南桤木混交林<马尾松木荷混交林<马尾松红锥混交林<马尾松火力楠混交林<马尾松纯林,土壤孔隙状况则相反;而6种混交林中土壤养分含量则以马尾松杨梅混交林最高,马尾松火力楠混交林最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尾松 阔叶树 混交林 土壤理化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尾松与常绿阔叶树次生混交林的调查及培育试验 被引量:1
14
作者 胡月多 郑富源 +3 位作者 江波 周家骏 邓观贵 欧阳洪云 《浙江林业科技》 北大核心 1991年第2期39-43,共5页
马尾松与常绿阔叶树次生混交林,复层结构,层次明显。其林木生长较马尾松纯林、次生常绿阔叶林为快。经疏伐抚育和适当施肥,促进了生长。
关键词 马尾松 常绿阔叶树 次生混交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尾松林下套种阔叶树土壤理化性质的研究 被引量:120
15
作者 林德喜 樊后保 +3 位作者 苏兵强 刘春华 蒋宗垲 沈宝贵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655-659,共5页
关键词 马尾松 林下套种 阔叶树 土壤理化性质 针阔混交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尾松纯林改造成针阔混交林后土壤化学性质的变化 被引量:60
16
作者 樊后保 李燕燕 +3 位作者 黄玉梓 林德喜 袁颖红 黄荣珍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77-81,共5页
在25a生的马尾松林下分别套种火力楠、闽粤栲、苦槠、格氏栲、青栲和拉氏栲等阔叶树种的1a生幼苗,16年后形成郁闭的针阔混交异龄林。土壤化学分析结果显示,在马尾松林下套种阔叶树(除青栲外)明显增加了林下表层土壤(0~20cm)的有... 在25a生的马尾松林下分别套种火力楠、闽粤栲、苦槠、格氏栲、青栲和拉氏栲等阔叶树种的1a生幼苗,16年后形成郁闭的针阔混交异龄林。土壤化学分析结果显示,在马尾松林下套种阔叶树(除青栲外)明显增加了林下表层土壤(0~20cm)的有机质含量。各林分下土壤全K、全Mg、全Ca、全N和全P的平均含量分别为11.41,6.64,4.33,1.45.0.46g/kg,表明土壤K、Mg、Ca的含量比较丰富,而N和P则相对缺乏,营造混交林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土壤N、P含量。所有混交林深层土壤(20~60cm)的有效N、P含量均大于马尾松纯林,而有效K的含量则相反。混交林下0~20cm,20~40cm和40~60cm土壤的平均pH值分别为4.40,4.61和4.68,而马尾松纯林下各土层的pH值则依次为4.39,4.41及4.42,说明在马尾松林下套种阔叶树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20cm以下土层的活性酸度。套种阔叶树(除苦槠外)后由于降低了土壤交换性酸度,增加了土壤盐基离子浓度,从而明显提高了土壤盐基饱和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尾松 阔叶树 混交林 土壤化学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尾松纯林及其混交林的植被养分含量 被引量:9
17
作者 樊后保 李燕燕 +1 位作者 张义 孙新 《福建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289-293,共5页
在马尾松纯林及其与阔叶树混交林生态系统中,对乔木层、林下植被层和森林地被物层的主要养分元素含量进行了系统的分析 结果表明:①N在乔木层中的含量最小,而在林下植被层中则普遍较高;P、K的含量大小在各植被层中表现为:林下植被层>... 在马尾松纯林及其与阔叶树混交林生态系统中,对乔木层、林下植被层和森林地被物层的主要养分元素含量进行了系统的分析 结果表明:①N在乔木层中的含量最小,而在林下植被层中则普遍较高;P、K的含量大小在各植被层中表现为:林下植被层>乔木层>地被物层;Ca、Mg则在地被物层中的含量最高 ②在乔木层中,Ca含量最高,Mg的含量最低,而N、P、K的含量则随器官不同而异,但表现出一致的趋势,即叶>枝>根>皮>干 ③马尾松与阔叶树的养分含量存在一定差异,N在阔叶树叶片中的含量普遍高于马尾松,P、K在阔叶树叶片和根系中的含量大于马尾松,而在树皮中的含量则相反 ④不论是马尾松还是阔叶树,N的含量随林木根系径级增大而下降(细根>中根>粗根) ⑤森林地被物层中各养分元素的含量在群落和组分之间存在明显差异,但总的趋势表现为Ca>N>Mg或K>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尾松 阔叶树 混交林 养分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尾松纯林及其混交林生物量的空间结构 被引量:13
18
作者 李燕燕 樊后保 孙新 《福建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15-220,共6页
通过分级取样测定法,对马尾松纯林及其林下套种格氏栲的混交林生物量空间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马尾松纯林生态系统的总生物量为213.07t.hm-2,其中林木、林下植被和地被物分别占95.9%、1.7%、2.4%;而马—格混交林生态系统的总生物量... 通过分级取样测定法,对马尾松纯林及其林下套种格氏栲的混交林生物量空间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马尾松纯林生态系统的总生物量为213.07t.hm-2,其中林木、林下植被和地被物分别占95.9%、1.7%、2.4%;而马—格混交林生态系统的总生物量为236.00t.hm-2,三者所占的比例分别为93.9%、0.7%、5.4%.混交林中林木活枝与鲜叶生物量所占的比例较大,分别占地上部分总生物量的9.3%和16.4%,而纯林中两者所占的比例分别为1.3%和5.2%.同时,枝、叶的空间分布结构也存在明显差异,混交林中离地面2~3m高度就出现了枝、叶的分布,而在纯林中这一高度则出现在13~14m.不论是纯林还是混交林,细根主要分布于0~40cm土层,但混交林中细根生物量随土层深度增加而明显下降,呈典型的倒金字塔型;而马尾松纯林中细根则较均匀分布于0~40cm土层,40cm以下则急剧下降.纯林中林下植被生长旺盛,其生物量高达3.678t.hm-2,而混交林中林下植被的生物量仅为1.625t.hm-2,两林分中林下植被地上部分生物量均高于地下部分.混交林下的地被物现存量为12.72t.hm-2,明显大于纯林(5.02t.hm-2).而且,混交林地被物中F层与L层凋落物的比例(63.8%)显著大于纯林(15.9%),说明混交林中凋落物的周转速率比纯林快,加速了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尾松纯林 马尾松-格氏栲混交林 生物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严重退化红壤上恢复的马尾松—灌木混交林群落能量格局的研究 被引量:6
19
作者 谢锦升 林瑞余 +2 位作者 黄荣珍 陈银秀 杨玉盛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z1期131-136,共6页
在生物量和生产力研究的基础上 ,对长汀河田严重退化土地上恢复的马尾松 -灌木群落的能量格局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乔灌木混交林乔木层地上部分各器官干重热值均大于相应对照的 ,而地下部分的则低于相应对照的 ,群落各层次的干重热值... 在生物量和生产力研究的基础上 ,对长汀河田严重退化土地上恢复的马尾松 -灌木群落的能量格局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乔灌木混交林乔木层地上部分各器官干重热值均大于相应对照的 ,而地下部分的则低于相应对照的 ,群落各层次的干重热值大小为乔木层 >灌木层 >草本层 >苔藓层。乔灌木混交林群落的能量现存量达 2 5 890 0 8kJ·m- 2 ,是对照群落的 15 6 1倍。对照的群落仅由乔木层和草本层组成 ,植被盖度极低 ,光能转化效率很小 ,群落内昼夜温差大、土壤干旱 ,生态系统严重退化。乔灌木混交林群落能量年存留量、年归还量、年净固定量分别达 2 70 92 0 3、5 82 5 0 1和 32 917 0 4kJ·m- 2 a- 1 ,分别是对照的 5 9 6、12 8 7和 6 5 9倍 ;其群落的太阳能转化率为 1 5 5 %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尾松-灌木混交林 能量 侵蚀退化红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尾松人工中近熟林冠下套种阔叶树技术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蒋宗垲 《福建林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65-68,81,共5页
在三明莘口教学林场1959年营造的马尾松人工林内,分别于1984、1990、1991年套种阔叶树研究结果表明:马尾松林冠下套种闽粤栲效果最好,15年生时,闽粤栲平均胸径达15.4 cm,平均树高达16.4 m,蓄积达到171.70 m3.hm-2,显著地增加了林地单位... 在三明莘口教学林场1959年营造的马尾松人工林内,分别于1984、1990、1991年套种阔叶树研究结果表明:马尾松林冠下套种闽粤栲效果最好,15年生时,闽粤栲平均胸径达15.4 cm,平均树高达16.4 m,蓄积达到171.70 m3.hm-2,显著地增加了林地单位面积的林木蓄积量。闽粤栲是福建乡土树种,适应性广,较为速生,可用于中、近成熟马尾松林的套种栽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尾松 套种 阔叶树 针阔混交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