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6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马传染性贫血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1
作者 孙楚琪 吴兰 +3 位作者 吴昊 刘璐 蒋孟 蒋燕慧 《畜牧兽医杂志》 2025年第4期99-103,共5页
马传染性贫血(EIA)在全世界广泛存在,马传染性贫血病毒(EIAV)只感染马属动物,其中马最易感。动物感染EIAV后,除急性发作导致的死亡病例外,其余均转为隐性感染、终生带毒,成为极大的传播隐患,给马产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本文从病原学... 马传染性贫血(EIA)在全世界广泛存在,马传染性贫血病毒(EIAV)只感染马属动物,其中马最易感。动物感染EIAV后,除急性发作导致的死亡病例外,其余均转为隐性感染、终生带毒,成为极大的传播隐患,给马产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本文从病原学、流行病学、检测技术等方面对目前国内外马传染性贫血及其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以期为该类传染病的防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染性贫血 病毒 检测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传染性贫血病毒受体选择性剪接异构体的鉴定与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杨非 张淑琴 +2 位作者 杜承 林跃智 周建华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428-431,共4页
马慢病毒受体1(ELR1)是马传染性贫血病毒(EIAV)唯一受体,属于肿瘤坏死因子受体超家族。为研究ELR1 mRNA选择性剪接的状况,本研究从EIAV靶细胞的巨噬细胞中提取RNA,经RT-PCR扩增并克隆测序。结果显示,ELR1 mRNA具有不同形式的选择性剪接... 马慢病毒受体1(ELR1)是马传染性贫血病毒(EIAV)唯一受体,属于肿瘤坏死因子受体超家族。为研究ELR1 mRNA选择性剪接的状况,本研究从EIAV靶细胞的巨噬细胞中提取RNA,经RT-PCR扩增并克隆测序。结果显示,ELR1 mRNA具有不同形式的选择性剪接异构体,主要表现为插入和缺失形式。插入片段为153 bp,位于序列的786 nt~787 nt之间,而缺失型异构体丢失了ELR1序列的415 nt~478 nt。不论序列的插入或缺失,均导致该基因编码框移位。特别是插入型异构体,编码框在跨膜区之前遇到终止密码子,造成翻译的提前终止,推测产生截短的可溶性ELR1。这些剪接异构体的鉴定为研究EIAV与机体的相互作用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选择性剪接 传染性贫血病毒 受体 RT-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传染性贫血病毒受体插入型基因的原核表达
3
作者 杨旭艳 张淑琴 +2 位作者 王雪峰 曹贵方 周建华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6-39,共4页
采用PCR方法扩增出马传染性贫血病毒受体(EIAVR1)插入型(INR)的基因,将INR基因分别亚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GEX-6p-1和pET-30a中,经PCR和双酶切鉴定以及序列测定,构建其并将其转化到大肠埃希菌BL21(DE3)中进行表达。结果显示,在pET-30a-IN... 采用PCR方法扩增出马传染性贫血病毒受体(EIAVR1)插入型(INR)的基因,将INR基因分别亚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GEX-6p-1和pET-30a中,经PCR和双酶切鉴定以及序列测定,构建其并将其转化到大肠埃希菌BL21(DE3)中进行表达。结果显示,在pET-30a-INR的表达量高于pGEX-INR,且经过优化表达条件,只在pET-30a-INR以部分可溶蛋白的形式表达,而pGEX-INR仍以包涵体形式表达;经Western blot检测,不同载体表达的蛋白均可被相应的小鼠单克隆抗体特异性识别,具有良好的抗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染性贫血病毒 受体插入型基因 原核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传染性贫血病毒受体选择性剪切及功能性研究的进展
4
作者 吕树文 王宇 +1 位作者 赵文成 相文华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 2008年第10期6-8,共3页
病毒的特异性的细胞受体是病毒入侵细胞的门户,决定病毒的宿主范围、组织及细胞,嗜性。从受体角度阐明病毒入侵机制,是病毒性疾病的药物研发及疫苗研制的一个重要方面。选择性剪接可使同一基因编码出功能不同蛋白,选择性剪接对满足生物... 病毒的特异性的细胞受体是病毒入侵细胞的门户,决定病毒的宿主范围、组织及细胞,嗜性。从受体角度阐明病毒入侵机制,是病毒性疾病的药物研发及疫苗研制的一个重要方面。选择性剪接可使同一基因编码出功能不同蛋白,选择性剪接对满足生物体复杂性所需蛋白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鉴定不同选择性剪接变异体的功能已成为生物学界研究的热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受体 选择性剪切 传染性贫血病毒 生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传染性贫血病毒疫苗致弱过程中不同代次毒株LTR序列变异 被引量:4
5
作者 王晓钧 魏丽丽 +5 位作者 范秀娟 吕晓玲 相文华 张晓燕 邵一鸣 沈荣显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79-183,共5页
有研究认为病毒基因组长末端重复序列LTR与病毒的毒力和复制能力直接相关。中国马传染性贫血弱毒疫苗是由一株高致病力毒株经体外白细胞传代而致弱的疫苗。经过体外超过110代传代后,病毒丧失了对马高致死性毒力并保持了良好的免疫原性... 有研究认为病毒基因组长末端重复序列LTR与病毒的毒力和复制能力直接相关。中国马传染性贫血弱毒疫苗是由一株高致病力毒株经体外白细胞传代而致弱的疫苗。经过体外超过110代传代后,病毒丧失了对马高致死性毒力并保持了良好的免疫原性。本文对传代过程中的不同代次病毒基因LTR进行了克隆和序列测定,发现传代过程中LTR发生了一系列明确的变异,一是转录起始位点在64代之前均以GGAC为特征,64代之后则表现为不规律的GAAC,AAAC,AGAC或GGTC;二是TAR起始碱基在59代之前多数为A,而64代之后均为G;三是在45代之后(55代除外),poly(A)附加位点一致表现为AA,这种一致的核苷酸变化均发生在毒力明显降低的代次,提示这些突变引起的位点或结构变化很可能与病毒毒力减弱有直接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染性贫血病毒 代次毒株 长末端重复序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鸡传染性贫血病毒与马立克氏病病毒共感染SPF鸡群免疫抑制协同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7
6
作者 杨明 崔治中 +2 位作者 苏帅 张恒 王鑫 《中国动物传染病学报》 CAS 2010年第4期1-5,共5页
将鸡传染性贫血病毒(Chicken infectious anemia virus,CIAV or CAV)和马立克氏病病毒(Marek s dis-ease virus,MDV)人工单一和共同感染1日龄的SPF鸡,感染后分别于14、21、28、35日龄检测鸡体红细胞压积的变化,并检测鸡群疫苗免疫3周后... 将鸡传染性贫血病毒(Chicken infectious anemia virus,CIAV or CAV)和马立克氏病病毒(Marek s dis-ease virus,MDV)人工单一和共同感染1日龄的SPF鸡,感染后分别于14、21、28、35日龄检测鸡体红细胞压积的变化,并检测鸡群疫苗免疫3周后的抗体反应,以探讨CAV与MDV共感染对鸡体的免疫抑制是否有协同作用。结果表明,在血液分析方面,CAV与MDV共感染组较病毒单一感染组与对照组差异极显著,共感染不仅加重了鸡群贫血现象,而且延长了贫血的病理症状;而在禽流感病毒(Avian influenza virus,AIV)H5/H9疫苗、新城疫病毒(Newcastle disease virus,NDV)疫苗和传染性法氏囊病毒(Infectious bursal disease virus,IBDV)疫苗免疫后3周的抗体检测中,CAV与MDV共感染组较其它各实验组差异极显著,抗体滴度大大低于其它实验组;此外,CAV与MDV共感染组,鸡体生长状况明显差于实验各组,有6只鸡只死亡(6/25),比病毒单一感染时的死亡率大大增加。综上研究证明,CAV与MDV共感染在免疫抑制作用上有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染性贫血病毒 立克氏病病毒 共感染 免疫抑制 协同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传染性贫血病病毒驴白细胞弱毒疫苗株前病毒全基因组核苷酸序列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杨志彪 王柳 +2 位作者 童光志 孔宪刚 仇华吉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61-166,共6页
马传染性贫血病病毒 (EIAV)是马传染性贫血病 (简称马传贫 ,EIA)的病原。我国的EIAV弱毒疫苗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唯一投入应用的慢病毒疫苗 ,成功地控制了我国EIA的流行。本研究从EIAV弱毒疫苗株 (DLA)感染的驴白细胞中提取前病毒DNA ,以... 马传染性贫血病病毒 (EIAV)是马传染性贫血病 (简称马传贫 ,EIA)的病原。我国的EIAV弱毒疫苗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唯一投入应用的慢病毒疫苗 ,成功地控制了我国EIA的流行。本研究从EIAV弱毒疫苗株 (DLA)感染的驴白细胞中提取前病毒DNA ,以提取的前病毒DNA为模板 ,利用PCR技术分 3个片段扩增EIAV前病毒 ,这 3个片段覆盖全部前病毒DNA。将这 3个片段分别克隆到载体质粒pBluescrtiptsK中 ,得到 3个重组质粒P2 .8,P2 .4,P4.1,经酶切鉴定后 ,测序。对测序结果分析、拼接 ,得到EIAV驴白细胞弱毒疫苗株前病毒基因组全序列。EIAVDLA株前病毒基因组全长 82 6 6bp。基因组两端是长为334bp的LTR ,其中U3为 2 14bp ,R为 81bp ,U5为 39bp。前病毒基因组有 3个较大的开放阅读框架 (ORF) ,分别编码gag、pol和env基因。gag基因位于 732~ 1931位碱基之间 ,全长 12 0 0bp ;pol基因位于 172 7~ 5 12 8位碱基之间 ,全长 34 0 2bp ;env基因位于5 32 4~ 7912之间 ,长为 2 5 89bp。此外前病毒还有 3个小的ORF ,S1位于 5 132~ 5 2 84位碱基之间 ,长为 15 3bp ;S2位于 5 2 98~ 5 5 0 1位碱基之间 ,长为 2 0 4bp ;S3位于 72 5 8~ 76 5 9位碱基之间 ,长为 40 2bp。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确定EIAV的基因功能、揭示马传贫疫苗毒的致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染性贫血病毒 驴白细胞弱母疫苗株 病毒 核苷酸序列分析 基因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2基因失活突变马传染性贫血病毒感染性克隆的构建及感染性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耿庆华 郭巍 +3 位作者 赵立平 吕晓玲 相文华 周建华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499-502,共4页
为研制马传染性贫血病毒(EIAV)标记疫苗株,本研究在EIAV驴胎皮肤(FDD)细胞弱毒疫苗株感染性克隆pEIAVFDDV3-8的S2基因内部引入两个终止密码子,致使S2基因终止表达,构建了一株S2基因突变的感染性克隆pEIAVFDDV3-8△S2。用该重组质粒转染... 为研制马传染性贫血病毒(EIAV)标记疫苗株,本研究在EIAV驴胎皮肤(FDD)细胞弱毒疫苗株感染性克隆pEIAVFDDV3-8的S2基因内部引入两个终止密码子,致使S2基因终止表达,构建了一株S2基因突变的感染性克隆pEIAVFDDV3-8△S2。用该重组质粒转染FDD细胞,盲传至第4代时,转染细胞病变明显,电镜下可见细胞内的典型病毒颗粒。反转录酶活性检测和Real-time PCR对病毒拷贝数的检测均证明,获得了EIAVS2基因终止表达的感染性克隆毒株,命名为EIAVFDDV3-8△S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染性贫血病毒 感染性克隆 S2基因缺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传染性贫血病毒基因表达调节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9
作者 梁华 沈弢 +1 位作者 张晓燕 邵一鸣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B03期130-132,共3页
关键词 传染性贫血病毒 长末端重复序列 增强子 细胞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传染性贫血病毒弱毒疫苗株跨膜蛋白截短突变对其体外复制特性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姜成刚 马建 +5 位作者 高旭 林跃智 赵立平 华育平 刘娣 周建华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61-268,共8页
马传染性贫血病毒(EIAV)减毒疫苗是世界首例慢病毒疫苗,但其作用机理尚不明了.研究发现,EIAV疫苗株EIAVFDDV12的跨膜蛋白gp45在马体内发生高频率261W位点翻译终止突变,使该蛋白质C端出现154个氨基酸的截短.为了探讨该截短对EIAV疫苗株... 马传染性贫血病毒(EIAV)减毒疫苗是世界首例慢病毒疫苗,但其作用机理尚不明了.研究发现,EIAV疫苗株EIAVFDDV12的跨膜蛋白gp45在马体内发生高频率261W位点翻译终止突变,使该蛋白质C端出现154个氨基酸的截短.为了探讨该截短对EIAV疫苗株生物学特性的作用,以EIAV弱毒疫苗株感染性克隆为骨干,构建了gp45截短型感染性病毒株,检测该截短突变对EIAV疫苗株在体外培养的马外周血单核细胞由来的巨噬细胞(MDM)、驴MDM和驴胎皮细胞(FDD)中的复制.实验结果表明,gp45截短型毒株在马和驴MDM中复制能力比未截短型毒株显著降低(P<0.01),特别是在马MDM中此差异更明显.相反,截短型毒株在FDD中的复制能力则显著高于未截短型毒株(P<0.01).此外,结果显示gp45截短型毒株在马MDM中的低水平复制降低了EIAV对其靶细胞诱导的凋亡.以上结果提示,EIAV疫苗的gp45截短型毒株是适应在体外FDD细胞中传代致弱的变异,该变异导致疫苗株在EIAV体内主要靶细胞巨噬细胞中复制能力的降低,导致毒力进一步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染性贫血病毒 跨膜蛋白 截短突变 体外复制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传染性贫血病毒驴白细胞弱毒疫苗株致弱过程中不同代次病毒LTR的进化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雪峰 杨彬 +6 位作者 韩秀娥 林跃智 姜成刚 吕晓玲 赵利平 周建华 王凤龙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915-919,共5页
为揭示马传染性贫血病毒(EIAV)弱毒疫苗的减毒机理,本研究对EIAV弱毒疫苗株在体外驴白细胞传代过程中不同代次毒株的长末端重复序列(LTR)进行扩增和分析。结果显示:随着病毒在体外传代次数的增加,各病毒株遗传多样性逐渐增加,并与致弱... 为揭示马传染性贫血病毒(EIAV)弱毒疫苗的减毒机理,本研究对EIAV弱毒疫苗株在体外驴白细胞传代过程中不同代次毒株的长末端重复序列(LTR)进行扩增和分析。结果显示:随着病毒在体外传代次数的增加,各病毒株遗传多样性逐渐增加,并与致弱前亲本株EIAVDV117的遗传距离逐渐增大;EIAV在体外传代过程中LTR的变异主要集中在U3区和R区的转录起始位点,但随着传代次数的增加,在负调节区丢失了GATA结合位点,并在增强子区出现了E-box基序。此外,传代初期低代次病毒株与后期的高代次弱毒株在负调节区的AP-1结合位点和转录起始位点以及TAR的起始位点存在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染性贫血病毒 长末端重复序列 进化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传染性贫血病毒p26蛋白单克隆抗体的制备 被引量:1
12
作者 韩秀娥 张萍 +4 位作者 王雪峰 李萌 魏萍 周建华 尹杰超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565-567,共3页
为制备马传染性贫血病毒(EIAV)的单克隆抗体(MAb),本研究以原核表达并纯化的EIAVp26蛋白作为免疫原免疫8周龄的BALB/c小鼠,利用淋巴细胞杂交瘤技术,建立抗EIAV衣壳蛋白p26抗体的杂交瘤细胞。应用重组p26蛋白为抗原建立ELISA筛选方法,获... 为制备马传染性贫血病毒(EIAV)的单克隆抗体(MAb),本研究以原核表达并纯化的EIAVp26蛋白作为免疫原免疫8周龄的BALB/c小鼠,利用淋巴细胞杂交瘤技术,建立抗EIAV衣壳蛋白p26抗体的杂交瘤细胞。应用重组p26蛋白为抗原建立ELISA筛选方法,获得两株能够稳定分泌特异性MAb的杂交瘤细胞株,分别命名为E11和F8。经试验证明,这些抗p26MAb均能够与感染驴胎皮肤细胞的EIAV和经SDS-PAGE分离的EIAV总蛋白中的p26蛋白结合。这两株p26蛋白MAb的获得将为EIAV的检测及鉴别诊断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染性贫血病毒 p26蛋白 单克隆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带有组氨酸标签的马传染性贫血病毒感染性分子克隆的构建
13
作者 温建新 仇华吉 +3 位作者 涂亚斌 王柳 彭金美 童光志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93-195,共3页
马传染性贫血(EIA)弱毒疫苗的广泛使用存在野毒和疫苗毒鉴别困难的问题。本研究以已构建的马传染性贫血驴白细胞弱毒疫苗株的感染性分子克隆(pOK8266)为基础,在其S2基因内引入NspV酶切位点,将人工合成的编码6个组氨酸的寡核苷酸插入Nsp... 马传染性贫血(EIA)弱毒疫苗的广泛使用存在野毒和疫苗毒鉴别困难的问题。本研究以已构建的马传染性贫血驴白细胞弱毒疫苗株的感染性分子克隆(pOK8266)为基础,在其S2基因内引入NspV酶切位点,将人工合成的编码6个组氨酸的寡核苷酸插入NspV位点,获得带有组氨酸标签的重组质粒pOK8266_HIS。将pOK8266_HIS转染驴白细胞,将驴白细胞转染产物传至第6代时,在电镜下观察到了典型的马传染性贫血病毒粒子。提取pOK8266_HIS衍生病毒的前病毒基因组DNA,通过PCR扩增和测序表明,衍生病毒基因组中引入了6个组氨酸标签,从而获得了带有分子标志的马传染性贫血弱毒疫苗株,为野毒株和疫苗病毒的鉴别诊断奠定了基础。本研究还证明了S2基因中的插入突变并不影响马传染性贫血病毒的体外复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染性贫血病毒 感染性分子克隆 组氨酸标签 传染性贫血 S2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传染性贫血病毒LTR的研究进展
14
作者 魏丽丽 王晓钧 +3 位作者 王盈 李景鹏 相文华 沈荣显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391-393,共3页
马传染性贫血病毒(Equine infectious anemia virus,EIAV)引起马属动物以贫血,持续感染,反复发热为特征的一种急性烈性传染病.与人免疫缺陷病毒(HIV-1)同属反转录病毒科慢病毒属的重要成员,二者在基因组结构,复制方式和相似的蛋白种类... 马传染性贫血病毒(Equine infectious anemia virus,EIAV)引起马属动物以贫血,持续感染,反复发热为特征的一种急性烈性传染病.与人免疫缺陷病毒(HIV-1)同属反转录病毒科慢病毒属的重要成员,二者在基因组结构,复制方式和相似的蛋白种类及功能,传播方式和致病机理方面具有极高的相似性.近年来,随着HIV研究的展开带动了EIAV分子生物研究的发展,EIAV是慢病毒系统中结构最为精确的病毒,为研究人艾滋病提供了绝好的试验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染性 贫血病毒 LT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马传染性贫血病毒抗体
15
作者 张勇 陆家海 +1 位作者 朱飞兵 冯娜娜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1992年第2期89-90,共2页
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马、骡传染性贫血抗体,并与琼脂扩散沉淀试验(AGID)相比较,结果ELISA检出率为84.26%—96.45%,AGID相应为25.67%—47.87%,前者检测效果优于后者。
关键词 传染性 病毒 贫血 检测 ELIS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传染性贫血病病毒核心蛋白基因的克隆和表达
16
作者 孔宪刚 孙荣芳 +3 位作者 刘永刚 张宝山 刘胜旺 卢景良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1999年第6期419-422,共4页
根据美国马传染性贫血病病毒(EIAV)Wyoming株基因序列,设计扩增EIAVgag和p26基因的引物,用PCR法能忠实的分别扩增出全长gag和p26基因。经用杆状病毒表达系统对所获gag和p26基因进行克隆和重组,获得了高效稳定表达Gag和p26蛋白的重... 根据美国马传染性贫血病病毒(EIAV)Wyoming株基因序列,设计扩增EIAVgag和p26基因的引物,用PCR法能忠实的分别扩增出全长gag和p26基因。经用杆状病毒表达系统对所获gag和p26基因进行克隆和重组,获得了高效稳定表达Gag和p26蛋白的重组杆状病毒(rBVs)。含有gag和p26基因的重组杆状病毒感染昆虫Sf21细胞,经无血清昆虫细胞培养基增殖和纯化,每升培养物能获得2mgCag或12mgp26蛋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染性贫血 病毒 重组杆状病毒 核心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马传染性贫血病病毒核心蛋白抗原在 A GID 和ELISA中应用的评价
17
作者 孔宪刚 陶伟英 +3 位作者 刘永刚 张宝山 刘胜旺 卢景良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1999年第4期281-283,共3页
用昆虫杆状病毒表达系统获得的马传染性贫血病病毒( E I A V) 核心蛋白( Gag) 和 P26 蛋白, 作为免疫琼脂双扩散( A G I D) 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 L I S A) 抗原。对76 份已知马传贫非特异性血清进行检... 用昆虫杆状病毒表达系统获得的马传染性贫血病病毒( E I A V) 核心蛋白( Gag) 和 P26 蛋白, 作为免疫琼脂双扩散( A G I D) 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 L I S A) 抗原。对76 份已知马传贫非特异性血清进行检查, 同时与市售 A G I D 和 E L I S A 试剂盒作比较。证明, 用表达蛋白作抗原的 A G I D 和 E L I S A 检测结果均为阴性反应, 而用市售 A G I D 试剂盒检查有54 份马血清出现非特异性反应, 市售 E L I S A 试剂盒检查也出现了非特异性反应, O D 值比表达抗原 E L I S A 高35 倍。初步证明在 A G I D 和 E L I S A 法中, 表达抗原优于常规马传贫病毒抗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IAV 传染性贫血 杆状病毒 ELISA 核心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传染性贫血病毒LTR在驴胎皮肤细胞中的基因进化及启动子活性比较
18
作者 全滟平 沈楠 +4 位作者 郭巍 赵立平 周建华 沈荣显 相文华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510-514,共5页
将EIAV驴白细胞弱毒疫苗株在驴胎皮肤细胞中连续传代,分别提取第13代、18代、21代、23代、26代病毒培养物的前病毒DNA,以LTR特异性引物PCR扩增前病毒LTR,并进行克隆及测序分析。与本实验室已测定的驴白细胞毒株LTR的序列比较发现,驴胎... 将EIAV驴白细胞弱毒疫苗株在驴胎皮肤细胞中连续传代,分别提取第13代、18代、21代、23代、26代病毒培养物的前病毒DNA,以LTR特异性引物PCR扩增前病毒LTR,并进行克隆及测序分析。与本实验室已测定的驴白细胞毒株LTR的序列比较发现,驴胎皮肤细胞毒株LTR的U3负调节区出现大段的插入、点突变、缺失,U3增强子区变异较小。将LTR片段插入到pCAT-basic载体CAT报告基因前,转染驴胎皮肤细胞,通过检测CAT表达量来评价LTR的启动子活性。驴胎皮肤细胞毒株LTR的启动子活性随着病毒传代次数的增加而逐渐增强,而驴白细胞弱毒株LTR的启动子活性很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染性贫血病毒 LTR 基因进化 启动子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传染性贫血病毒疫苗株S2基因不同变异位点逆向突变感染性克隆的体外复制特性分析
19
作者 高旭 姜成刚 +4 位作者 高华 林跃智 赵立平 相文华 周建华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919-924,共6页
为研究EIAV弱毒疫苗株(EIAVFDDV15)S2基因发生的稳定性突变对疫苗株特性的作用以及S2基因的功能,以EIAVFDDV15感染性克隆质粒pFDDV3-8为模板,根据疫苗研制过程中S2基因发生的4个主要稳定性变异位点,构建及拯救出S2基因不同差异位点逆向... 为研究EIAV弱毒疫苗株(EIAVFDDV15)S2基因发生的稳定性突变对疫苗株特性的作用以及S2基因的功能,以EIAVFDDV15感染性克隆质粒pFDDV3-8为模板,根据疫苗研制过程中S2基因发生的4个主要稳定性变异位点,构建及拯救出S2基因不同差异位点逆向突变为强毒株相应氨基酸的6株感染性克隆衍生毒株。经实时定量PCR、逆转录酶活性和western blot等检测表明,疫苗株S2基因4个稳定性变异位点全部逆向突变的感染性克隆衍生毒vpFDDVS2r1-3-4-5在体外培养靶细胞中的复制水平低于亲本疫苗株感染性克隆衍生病毒和其他组合的逆向突变的感染性克隆衍生病毒,提示EIAV疫苗株S2蛋白4个稳定突变位点的综合作用可能是决定疫苗株和强毒株特性差异的因素之一。以上结果为体内感染S2基因逆向突变感染性克隆衍生病毒,进一步揭示S2基因在EIAV弱毒疫苗致弱过程中的作用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染性贫血病毒 S2基因 逆向突变 感染性克隆 复制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FSE检测马传染性贫血病毒疫苗免疫马T细胞增殖方法的建立
20
作者 林跃智 邓喜林 +5 位作者 沈楠 吕晓玲 赵立平 孔宪刚 邵一鸣 周建华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044-1047,共4页
目的:以流式细胞术(FCM)检测马传染性贫血病毒(EIAV)抗原特异性的T淋巴细胞增殖。方法:将新鲜分离的马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进行CFSE染色,经纯化病毒体外刺激并培养5d后,进行T淋巴细胞亚型标记,检测特异性增殖的CD4+和CD8+细胞比例。... 目的:以流式细胞术(FCM)检测马传染性贫血病毒(EIAV)抗原特异性的T淋巴细胞增殖。方法:将新鲜分离的马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进行CFSE染色,经纯化病毒体外刺激并培养5d后,进行T淋巴细胞亚型标记,检测特异性增殖的CD4+和CD8+细胞比例。结果:对马PBMC的染色浓度、特异性刺激物的种类及反应时间等条件进行了优化。可对马外周血抗原特异性T淋巴细胞不同亚型的增殖水平进行定量评价。结论:FCM检测方法为研究马传染性贫血病毒疫苗免疫保护机制提供了一个有效的手段;该法也可以为其他病毒的免疫学研究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细胞增殖 CFSE 传染性贫血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