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汽车电动悬架的减振与馈能特性试验验证 被引量:19
1
作者 张勇超 喻凡 +1 位作者 顾永辉 郑雪春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874-877,共4页
针对现在普遍采用的液力式主动悬架系统的响应慢、能耗大、结构复杂等缺陷,采用滚珠丝杠结合永磁直流无刷电机结构的馈能式电动悬架,其最大特点是能够在保证悬架减振特性的基础上,将不平路面激励引起的悬架系统振动能转化为电能并回收利... 针对现在普遍采用的液力式主动悬架系统的响应慢、能耗大、结构复杂等缺陷,采用滚珠丝杠结合永磁直流无刷电机结构的馈能式电动悬架,其最大特点是能够在保证悬架减振特性的基础上,将不平路面激励引起的悬架系统振动能转化为电能并回收利用.依据某车型的后悬架系统参数,设计和试制了电动悬架系统样机,在系统特性试验及性能分析的基础上,通过整车台架试验检验所设计的电动悬架系统在随动状态下的馈能特性和悬架特性.通过对试验数据的分析,验证了回馈振动能量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动悬架 减振特性 馈能特性 可行性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压式馈能减振器的外特性及馈能特性分析 被引量:5
2
作者 赵立军 王颖 +2 位作者 宋晓文 刘清河 宋金平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66-72,共7页
为了使悬架减振器在改善汽车行驶平顺性的同时完成振动能量的回收,首先以某品牌减振器为原型设计一种实用新型液压式馈能减振器的原理及结构,依据工作原理构建该减振器的油液流动中流量与压降之间的关系理论模型;然后在AMESim中建立等... 为了使悬架减振器在改善汽车行驶平顺性的同时完成振动能量的回收,首先以某品牌减振器为原型设计一种实用新型液压式馈能减振器的原理及结构,依据工作原理构建该减振器的油液流动中流量与压降之间的关系理论模型;然后在AMESim中建立等效参数化仿真模型分析所设计的液压式馈能减振器的外特性及能量回收特性能否满足实际工作需求;最后在Simulink中进行液压式馈能悬架总成AMESim模型与路面时域输入模型的联合仿真,分析此减振器装车后在实际路面激励下对车辆平顺性的影响及能量回收效果.分析结果表明:此液压式馈能减振器压缩/复原行程阻尼力符合减振器阻尼力允差的国标要求;示功图形状饱满无明显畸变,体现出良好的外特性,满足减振器的设计要求;馈能特性符合最初设计的只在压缩行程回收能量的思想;馈能特性曲线呈现出显著的峰值特性并受到减振器高频响应特性的影响;悬架平顺性满足行驶要求,实际行驶中具有一定的能量回收潜力.本文所设计的液压式馈能减振器基本能达到预期目标,对节能减排有借鉴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压式馈能减振器 示功特性 速度特性 馈能特性 悬架平顺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电-液馈能悬挂系统性能分析 被引量:5
3
作者 张伟杰 汪国胜 郭勇 《兵器装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03-111,共9页
馈能是提升坦克装甲车辆悬挂减振性能与减少能量消耗、提高续航能力的有效方案之一,根据机-电-液馈能悬挂系统的工作原理,根据工作原理建立悬挂系统数学模型并搭建流、固、热、磁多场耦合分析模型,分析不同参数对悬挂系统阻尼特性和馈... 馈能是提升坦克装甲车辆悬挂减振性能与减少能量消耗、提高续航能力的有效方案之一,根据机-电-液馈能悬挂系统的工作原理,根据工作原理建立悬挂系统数学模型并搭建流、固、热、磁多场耦合分析模型,分析不同参数对悬挂系统阻尼特性和馈能特性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机-电-液馈能悬挂系统在正弦激励下具有良好的阻尼特性;旋转液压执行器排量、液压变速/泵/马达排量和少齿差行星齿轮传动比对系统阻尼特性有较大影响,对系统馈能特性影响不大,在不同参数下可达到较高能量回收功率;液压泵/马达容积效率是影响系统馈能特性的关键参数,系统能量回收效率随液压泵/马达容积效率的降低而显著下降,提高液压泵/马达容积效率是保证该系统高能量回收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电-液悬挂系统 馈能 液压参数分析 阻尼特性 馈能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磁阻尼器工作特性的理论模型与试验研究
4
作者 范圣平 李竞 +3 位作者 李林勇 樊小鹏 李华亮 高南沙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688-696,共9页
为了明确电磁阻尼器在不同工况下的工作特性,提出了一种针对电磁阻尼器工作特性的分析模型。计算电磁阻尼器的惯性力和电磁阻尼力,测试电磁阻尼器的内部摩擦力;结合计算结果和测试数据,建立电磁阻尼器工作特性分析模型;运用该模型讨论... 为了明确电磁阻尼器在不同工况下的工作特性,提出了一种针对电磁阻尼器工作特性的分析模型。计算电磁阻尼器的惯性力和电磁阻尼力,测试电磁阻尼器的内部摩擦力;结合计算结果和测试数据,建立电磁阻尼器工作特性分析模型;运用该模型讨论多工况下电磁阻尼器的阻尼力输出特性与馈能特性,得到以回收能量和等效阻尼系数为坐标平面的电磁阻尼器工况特性曲面。结果表明:该模型计算结果与试验测试结果的误差小于10%;电磁阻尼器的阻尼力和输出电压均与激励频率和幅值呈正相关;激励幅值对馈能特性的影响较大,激励频率对阻尼特性的影响较大;负载电阻的减少将提升电磁阻尼器的馈能能力与减振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磁阻尼器 阻尼特性 馈能特性 试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能量可回收型悬架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5
作者 王艳阳 吴维斐 杨馥宁 《西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7年第5期66-71,共6页
在介绍能量可回收型悬架的背景、发展历史和主要应用的基础上,概括了目前能量可回收型悬架研究的重点和方向,主要包括能量可回收型悬架的减振器设计、馈能特性和控制策略3个方面,最后指出能量可回收型悬架研究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
关键词 能量可回收型悬架 能量回收 减振器 馈能特性 控制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