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颈部胃食管重建术治疗中上段食管癌507例经验体会 被引量:2
1
作者 章镜平 陶炜昌 +4 位作者 郭伟 薛永生 黄苏 徐克平 朱重新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1期852-852,共1页
临床资料 自1977~1992年5月对507例高位胸中段以上的食管癌进行手术治疗.其中上段癌46例,高位中段癌461例.均采用左颈——左胸经路,癌切除462例.(切除率91.1%).均取全胃代食管、颈部胃食管重建.1985年9月以前60例采用胸胃经主动脉弓前... 临床资料 自1977~1992年5月对507例高位胸中段以上的食管癌进行手术治疗.其中上段癌46例,高位中段癌461例.均采用左颈——左胸经路,癌切除462例.(切除率91.1%).均取全胃代食管、颈部胃食管重建.1985年9月以前60例采用胸胃经主动脉弓前、胸顶到颈部吻合,1985年9月以后402例胸胃经主动脉弓后原食管床内上提到颈部吻合.术后痊愈454例,死亡8例(1.7%).随访弓后组患者无纵隔或胸内脏器受压征象,进食后无胸闷、气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肿瘤 食管重建术 颈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管癌手术入路探讨 被引量:15
2
作者 张国庆 孙伟 +3 位作者 庞作良 斯坎达尔.阿不力孜 阿地力.萨来 毛拉.艾沙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1期57-60,共4页
目的:改进食管癌的手术入路,提高手术切除率,降低残端癌的发生率、手术死亡率,提高近期手术治疗效果.方法:我院胸外科自1999年1月~2002年12月对297例胸段食管癌患者,分别采用左胸后外侧切口(Ⅰ组)、左胸后外侧切口+左颈切口(Ⅱ组)、右... 目的:改进食管癌的手术入路,提高手术切除率,降低残端癌的发生率、手术死亡率,提高近期手术治疗效果.方法:我院胸外科自1999年1月~2002年12月对297例胸段食管癌患者,分别采用左胸后外侧切口(Ⅰ组)、左胸后外侧切口+左颈切口(Ⅱ组)、右胸前外侧切口(Ⅲ组)、右胸后外侧切口(Ⅳ组)共完成食管癌食管切除术、经食管床食管重建术293例.结果:本组手术切除率98.7%(293/297),Ⅰ组、Ⅱ组、Ⅲ组、Ⅳ组分别为98.2%(86/87)、98.1%(52/53)、98.5%(133/135)、100%(22/22);手术死亡率1.7%(5/297),Ⅰ组、Ⅱ组、Ⅲ组、Ⅳ组分别为2.3%(2/87)、1.9%(1/53)、0.75%(1/135)、4.5%(1/22);断端癌发生率3.8%(11/293),Ⅰ组、Ⅱ组、Ⅲ组、Ⅳ组分别为4.7%(4/86)、3.8%(2/52)、2.3%(3/133)、9.1%(2/22);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2.8%(38/297),Ⅰ组、Ⅱ组、Ⅲ组、Ⅳ组分别为17.2%(15/87)、9.4%(5/53)、11.1%(15/135)、13.6%(3/22).Ⅲ、Ⅳ组与Ⅰ、Ⅱ组清扫的淋巴结均数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Ⅱ组间及Ⅲ、Ⅳ组间清扫的淋巴结均数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食管癌患者右胸前外侧三切口、右胸后外侧三切口全食管切除,可彻底清除胸、腹各组区域淋巴结,有效减少断端癌残留、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死亡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 食管切除术 食管重建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阔肌皮瓣移植于食管内的病理变化的实验研究颈阔肌皮瓣移植于食管内的病理变化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龚太乾 蒋耀光 +2 位作者 王如文 吴旭 赵云平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439-441,共3页
目的:研究颈阔肌皮瓣修复颈段食管后肌皮瓣食管连接部的愈合过程和肌皮瓣在食管腔内的病理变化。方法:建立家犬单侧横向翻转的颈阔肌皮瓣修复颈段食管半周缺损的模型,动态观察肌皮瓣在食管腔内的大体、光镜和电镜下的病理变化,测定... 目的:研究颈阔肌皮瓣修复颈段食管后肌皮瓣食管连接部的愈合过程和肌皮瓣在食管腔内的病理变化。方法:建立家犬单侧横向翻转的颈阔肌皮瓣修复颈段食管半周缺损的模型,动态观察肌皮瓣在食管腔内的大体、光镜和电镜下的病理变化,测定皮肤伤口和肌皮瓣食管连接部的抗张强度。结果:肌皮瓣食管连接部的愈合比皮肤伤口延迟1~2周,术后3月、6月肌皮瓣食管连接部的胶原沉积明显增多。肌皮瓣表面皮肤在食管腔内仍保持角化,但附件退化,仍可见毛发生长。结论:肌皮瓣食管连接部早期愈合延迟,后期胶原过度沉积。肌皮瓣表面的皮肤在食管腔中半年内无显著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阔肌皮瓣 食管重建术 病理变化 动物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管瘢痕性狭窄的外科治疗
4
作者 宁成栋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812-812,共1页
关键词 食管瘢痕性狭窄 外科治疗 食管扩张术 食管重建术 狭窄段食管切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期施行肺叶切除加食管切除重建治疗侵犯食管的ⅢB期肺癌一例报告 被引量:2
5
作者 李国仁 刘晓峰 +1 位作者 戴建华 何炳虹 《肺癌杂志》 1999年第2期124-124,共1页
患者 男性,40岁,因进行性吞咽困难2月,经胃镜检查及病理证实为食管中段鳞癌,于1999年1月22日入院。胃镜检查发现距门齿30~36cm处食管粘膜不规则隆起,表面糜烂,局部管腔狭窄(图1);病理检查为中分化鳞状上皮癌。术前常规胸片以及CT... 患者 男性,40岁,因进行性吞咽困难2月,经胃镜检查及病理证实为食管中段鳞癌,于1999年1月22日入院。胃镜检查发现距门齿30~36cm处食管粘膜不规则隆起,表面糜烂,局部管腔狭窄(图1);病理检查为中分化鳞状上皮癌。术前常规胸片以及CT扫描(图2)显示右肺下叶后内基底段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肺叶切除 肿瘤侵袭 食管重建术
原文传递
长时间保护性单肺通气与新生儿术后康复指标的相关性 被引量:1
6
作者 孙盈盈 刘俊霞 +3 位作者 夏迎静 纪学武 汪俊 叶宏武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372-376,共5页
目的分析和比较长时间(>2 h)保护性单肺通气策略(P-OLV)与压力控制双肺通气模式(PC-DLV)对新生儿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0年10月因先天性食管闭锁(CEA)行食管重建术的新生儿60例,男34例,女26例,日龄<28 d,... 目的分析和比较长时间(>2 h)保护性单肺通气策略(P-OLV)与压力控制双肺通气模式(PC-DLV)对新生儿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0年10月因先天性食管闭锁(CEA)行食管重建术的新生儿60例,男34例,女26例,日龄<28 d,CEAⅢa或Ⅲb型。按术中通气管理模式分为两组:P-OLV组(n=28)和PC-DLV组(n=32)。P-OLV组外科操作过程中采用P-OLV,麻醉诱导后和外科手术结束采用PC-DLV;PC-DLV组麻醉诱导后至手术结束全程采用PC-DLV。收集并整理手术时间和麻醉时间,以及患儿术中双肺通气15 min(T 0)、手术开始30 min(T_(1))、手术开始120 min(T_(2))、手术结束即刻(T_(3))的PaO_(2)、PaCO_(2)、吸气峰压(PIP)、肺动态顺应性(Cdyn)。收集并整理患儿术后康复指标:术后肺损伤情况,术后呼吸机撤机时间、初次进食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等。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术中通气模式与术后康复指标的相关性。结果与PC-DLV组比较,P-OLV组手术时间和麻醉时间明显缩短(P<0.05),T_(1)和T_(2)时PaO_(2)明显升高(P<0.05)、PaCO_(2)明显降低(P<0.05)。T 0—T_(3)时两组PIP、Cdy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术后撤机时间、初次进食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中通气模式与术后CRP浓度、术后撤机时间、初次进食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等无明显相关性。结论在新生儿食管重建术中,长时间(>2 h)P-OLV与PC-DLV通气模式对术后康复指标的影响无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护性单肺通气策略 双肺通气 新生儿 先天性食管闭锁 食管重建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