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荆条蜂胶化学成分分析
1
作者 蔡蕊 王世盛 +2 位作者 李悦青 郭修晗 赵伟杰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64-168,共5页
该文对荆条蜂胶乙醇提取物的化学成分进行了考察,蜂胶原胶经体积分数65%的乙醇于80℃加热得到蜂胶提取物,将提取物采用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进行逐级溶剂分配、硅胶色谱柱层析、重结晶、制备液相进行分离和纯化,从乙酸乙酯部分分离... 该文对荆条蜂胶乙醇提取物的化学成分进行了考察,蜂胶原胶经体积分数65%的乙醇于80℃加热得到蜂胶提取物,将提取物采用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进行逐级溶剂分配、硅胶色谱柱层析、重结晶、制备液相进行分离和纯化,从乙酸乙酯部分分离得到31个化合物,通过对化学物理性质分析以及红外、紫外、质谱、核磁共振波谱的测定解析,确定了化合物结构。其中,黄酮类化合物14个,肉桂酸衍生物7个,咖啡酸酯类化合物6个,其他类4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荆条蜂胶 黄酮类化合物 肉桂酸类衍生物 咖啡酸酯类衍生物 食品与饲料用化学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波辐射相转移催化下合成大豆油蔗糖多酯 被引量:9
2
作者 王利宾 李文林 +3 位作者 张强 何江 杨湄 黄凤洪 《精细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74-178,194,共6页
用微波辐射技术,以大豆油脂肪酸乙酯和蔗糖为原料,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作相转移催化剂,用两步法合成大豆油蔗糖多酯。用响应曲面分析法中的Box-behnken模型对影响大豆油蔗糖多酯产率的3个主要因素(催化剂质量分数、微波功率、反应时间... 用微波辐射技术,以大豆油脂肪酸乙酯和蔗糖为原料,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作相转移催化剂,用两步法合成大豆油蔗糖多酯。用响应曲面分析法中的Box-behnken模型对影响大豆油蔗糖多酯产率的3个主要因素(催化剂质量分数、微波功率、反应时间)进行了优化。优化出的最佳合成条件为:微波功率433W,反应时间33min,x(催化剂)=2.3%。在该条件下蔗糖多酯的产率达88.81%,酯化度达6.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辐射 相转移催化剂 大豆油蔗糖多酯 响应曲面法 食品与饲料用化学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逆流色谱分离纯化氧化葵花油中三亚油酸甘油酯单氢过氧化物 被引量:8
3
作者 曾慧英 刘智军 +1 位作者 谢建春 孙宝国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82-186,192,共6页
该文为了获得较高纯度的三亚油酸甘油酯单氢过氧化物,用于"脂肪调控氧化-热反应"制备肉味香精机理的研究。葵花油在70℃下通空气0.72 m3/(kg.h)氧化70 h制备含三亚油酸甘油酯单氢过氧化物的氧化产物,采用液-质联机定性及液相... 该文为了获得较高纯度的三亚油酸甘油酯单氢过氧化物,用于"脂肪调控氧化-热反应"制备肉味香精机理的研究。葵花油在70℃下通空气0.72 m3/(kg.h)氧化70 h制备含三亚油酸甘油酯单氢过氧化物的氧化产物,采用液-质联机定性及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检测器面积归一化定量,氧化产物中三亚油酸甘油酯单氢过氧化物质量分数为1.95%。高速逆流色谱分离该氧化产物中的三亚油酸甘油酯单氢过氧化物,较佳的两相溶剂系统为V(正己烷)∶V(二氯甲烷)∶V(乙腈)=4∶1∶3。以上相为固定相,下相为流动相,正向洗脱,流速1.5 mL/min,转速850 r/min,上样5 g,分离时间195 min,一次性得三亚油酸甘油酯单氢过氧化物53 mg,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检测器分析纯度为96.3%,回收率52.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亚油酸甘油酯单氢过氧化物 高速逆流色谱 葵花油 分离 液-质联机 脂肪调控氧化 蒸发光散射检测 食品与饲料用化学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甲酸钾的绿色合成 被引量:7
4
作者 林文爽 李清彪 +4 位作者 孙道华 王惠璇 王远鹏 杨坤 何宁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672-675,共4页
以甲酸和氢氧化钾为原料,不外加任何溶剂一步合成二甲酸钾。通过单因素实验,考察了原料配比、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对产品质量与收率的影响。采用正交实验进一步优化了合成工艺,确定了最佳工艺条件:n(HCOOH)/n(KOH)=2.2、反应温度70℃、... 以甲酸和氢氧化钾为原料,不外加任何溶剂一步合成二甲酸钾。通过单因素实验,考察了原料配比、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对产品质量与收率的影响。采用正交实验进一步优化了合成工艺,确定了最佳工艺条件:n(HCOOH)/n(KOH)=2.2、反应温度70℃、反应时间30 m in,在该条件下,二甲酸钾产品收率达98%以上。所得产品经红外光谱分析及熔点测定,其结果与文献报道一致。反应过程绿色化,有很好的原子经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甲酸钾 无溶剂 绿色化学 食品与饲料用化学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胶蜡纳米乳液的制备 被引量:6
5
作者 李凯 张弘 +3 位作者 周梅村 郑华 潘晶 张雯雯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66-171,共6页
为了扩展紫胶蜡的应用形式,利用Shah法制备纳米紫胶蜡乳液。通过单因素实验对纳米紫胶蜡乳液制备工艺中的各个影响因素进行选择,从中选取对纳米紫胶蜡乳液粒径影响较大的3个因素:乳化剂中三乙醇胺配比、转速、乳化温度进行进一步的优化... 为了扩展紫胶蜡的应用形式,利用Shah法制备纳米紫胶蜡乳液。通过单因素实验对纳米紫胶蜡乳液制备工艺中的各个影响因素进行选择,从中选取对纳米紫胶蜡乳液粒径影响较大的3个因素:乳化剂中三乙醇胺配比、转速、乳化温度进行进一步的优化,根据Box-Behnken中心组合实验设计原理,采用响应曲面法以平均粒径为响应值作响应面和等值曲线,得出最佳工艺条件为:阴离子乳化剂质量分数15.9%、转速890 r/min、乳化温度90℃,在优化条件下制得的乳液平均粒径为30.5 nm,且具有良好的分散性和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胶蜡 纳米 响应曲面法 食品与饲料用化学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荆子中香豆素木脂素的分离及油脂抗氧化作用 被引量:7
6
作者 郑公铭 李忠军 +2 位作者 刘纲勇 傅中 张显策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66-368,390,共4页
应用油脂抗氧化活性导向,采用聚酰胺、硅胶等柱色谱从黄荆子提取物中分离得到两个化合物,经波谱分析结构鉴定为异嗪皮啶(Ⅰ)和3,4-二氢-6-羟基-4-(4-羟基-3-甲氧基苯基)-3-羟甲基-7-甲氧基-2-醛基萘(Ⅱ)。添加质量分数0.04%的异嗪皮啶(... 应用油脂抗氧化活性导向,采用聚酰胺、硅胶等柱色谱从黄荆子提取物中分离得到两个化合物,经波谱分析结构鉴定为异嗪皮啶(Ⅰ)和3,4-二氢-6-羟基-4-(4-羟基-3-甲氧基苯基)-3-羟甲基-7-甲氧基-2-醛基萘(Ⅱ)。添加质量分数0.04%的异嗪皮啶(Ⅰ)在猪油中的抗氧化效果以及添加质量分数0.06%的3,4-二氢-6-羟基-4-(4-羟基-3-甲氧基苯基)-3-羟甲基-7-甲氧基-2-醛基萘(Ⅱ)在猪油中的抗氧化效果均比添加质量分数0.02%的2,6-二叔丁基-4-甲基苯酚(BHT)强,而且具有量效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荆子 抗氧化作用 异嗪皮啶 3 4-二氢-6-羟基-4-(4-羟基-3-甲氧基苯基)-3-羟甲基-7-甲氧基-2-醛基萘 食品与饲料用化学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刺云实胶/魔芋葡甘聚糖复合凝胶流变性能 被引量:8
7
作者 王晓珊 袁毅 +2 位作者 龚静妮 王林 庞杰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707-1712,共6页
将刺云实胶(TG)与魔芋葡甘聚糖(KGM)按不同质量比复配,制得系列复合凝胶TG/KGM(TK0、TK2、TK4、TK6、TK8及TK10),利用FTIR和SEM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通过旋转流变仪考察了其静态与动态流变性能。结果表明,TG/KGM在高温下为假塑性流... 将刺云实胶(TG)与魔芋葡甘聚糖(KGM)按不同质量比复配,制得系列复合凝胶TG/KGM(TK0、TK2、TK4、TK6、TK8及TK10),利用FTIR和SEM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通过旋转流变仪考察了其静态与动态流变性能。结果表明,TG/KGM在高温下为假塑性流体,二者具有良好的相容性,在剪切速率0.01~100 s-1内,随着KGM质量分数由0增加到100%(由TK10到TK0),复配溶胶体系的剪切应力和黏度均增加。剪切应力由0.00267~2.82 Pa增加至0.753~290 Pa,黏度由0.376~0.0282 Pa·s增加至38.3~1.58 Pa·s。在选定的频率范围(0~955 r/min)内,TG/KGM的损耗模量(G')均低于其储能模量(G'),G'和G''都随着频率的增加而增加。在85~25℃的降温过程中,随着KGM的增加,复配体系中G?和G?均下降,且溶胶向凝胶的转化温度下降。当m(TG)∶m(KGM)=0.9∶0.6(TK6)时,可得到综合性能优异、胶凝能力强、稳定性高且黏度适中的凝胶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魔芋葡甘聚糖 刺云实胶 凝胶 流变性能 食品与饲料用化学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栝楼皮叶黄素的超临界CO_2萃取及其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马志虎 侯喜林 +2 位作者 陈红霞 张亚双 张君萍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215-1220,共6页
对栝楼(Trichosanthes kirilowii Maxim.)皮超临界CO2萃取叶黄素及其理化性质进行研究。响应面法(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RSM)优化栝楼皮叶黄素超临界CO2萃取工艺,Design Expert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固定时间150min和粒径0.25... 对栝楼(Trichosanthes kirilowii Maxim.)皮超临界CO2萃取叶黄素及其理化性质进行研究。响应面法(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RSM)优化栝楼皮叶黄素超临界CO2萃取工艺,Design Expert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固定时间150min和粒径0.25~0.42mm,φ(乙醇)=95%为夹带剂。最佳工艺参数为压力26.6MPa,温度52.8℃,流量为15.7L/h,得率为4.76g/100g,叶黄素质量分数为14.99%,最大吸收波长445nm。光对其稳定性影响很大,在日光下放置7d后叶黄素吸光值下降86.57%。对热较稳定,但随温度的升高和时间延长,叶黄素吸光值下降较快,90℃加热3h叶黄素吸光值降低17.48%;强酸(pH=1~4)对叶黄素破坏强,中、碱性条件下叶黄素较稳定;金属离子Fe3+、Fe2+、Cu2+、Al3+、Mg2+对叶黄素破坏作用强,放置4d,其吸光值分别下降29.23%、20.70%、30.80%、23.53%、30.93%;Mg2+出现少量絮状沉淀,而Zn2+、Ca2+、K+、Na+对叶黄素无影响;H2O2、维生素C和柠檬酸对叶黄素有轻微的破坏作用,苯甲酸钠、ρ(Na2SO3)=0.2~0.4g/L对叶黄素有增色作用;蔗糖对其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栝楼 叶黄素 超临界CO2 响应面法 稳定性 食品与饲料用化学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酿造酱油和酸水解植物蛋白调味液特征挥发性成分分析 被引量:7
9
作者 杨荣 吴惠勤 +2 位作者 黄晓兰 朱志鑫 冯笑军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87-192,共6页
在优化的顶空固相微萃取(SPME)和气相色谱-质谱(GC-MS)条件下对酿造酱油和酸水解植物蛋白调味液的挥发性成分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以二者的特征指示性成分判别酱油中是否添加酸水解植物蛋白调味液的方法。优化的SPME条件为:于50℃,氯化钠10... 在优化的顶空固相微萃取(SPME)和气相色谱-质谱(GC-MS)条件下对酿造酱油和酸水解植物蛋白调味液的挥发性成分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以二者的特征指示性成分判别酱油中是否添加酸水解植物蛋白调味液的方法。优化的SPME条件为:于50℃,氯化钠100 g/L的条件下萃取30 min。在10个不同酿造酱油样品中共确定出11个特征共有成分,在12个酸水解植物蛋白调味液中确定15个特征成分。通过排除焦糖色素中挥发性成分对特征组分的干扰,确定了以1-辛烯-3-醇作为酿造酱油的指示性成分,1-苯基-2-丙酮作为酸水解植物蛋白调味液的指示性成分,提出了酱油鉴别的新方法,并应用于市售酱油的鉴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顶空固相微萃取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酿造酱油 1-辛烯-3-醇 1-苯基-2-丙酮 食品与饲料用化学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罗非鱼鳞胶原蛋白肽铁螯合物制备工艺的优化 被引量:10
10
作者 刘永 叶娴 韦寿莲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761-765,共5页
设计四因素三水平的响应面实验进行优化罗非鱼鳞胶原蛋白肽铁螯合物的制备工艺,建立了肽铁螯合率与pH、肽铁质量比、时间、温度的数学模型。结果表明,pH、肽铁质量比、时间对肽铁螯合率影响显著。最佳制备工艺参数为:pH=5.4、温度40℃... 设计四因素三水平的响应面实验进行优化罗非鱼鳞胶原蛋白肽铁螯合物的制备工艺,建立了肽铁螯合率与pH、肽铁质量比、时间、温度的数学模型。结果表明,pH、肽铁质量比、时间对肽铁螯合率影响显著。最佳制备工艺参数为:pH=5.4、温度40℃、肽铁质量比3∶1、时间41 min。在该条件下,得到肽铁螯合率的验证值为90.49%,与预测值无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响应面法 鱼鳞胶原蛋白 肽铁螯合物 食品与饲料用化学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室温固相法合成2-吡啶甲酸钴、镍配合物 被引量:5
11
作者 李迪 李春春 +2 位作者 钟国清 顾梅 陈东平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20-323,共4页
利用乙酸钴(Ⅱ)、氯化镍(Ⅱ)和2-吡啶甲酸为原料,采用室温固相法合成了2-吡啶甲酸钴(Ⅱ)、镍(Ⅱ)配合物M(C5H4NCOO)2.xH2O(M=Co,Ni;x=6,3),用EDTA配位滴定、元素分析、X射线粉末衍射、红外光谱和热分析等方法对产物进行组成和结构表征... 利用乙酸钴(Ⅱ)、氯化镍(Ⅱ)和2-吡啶甲酸为原料,采用室温固相法合成了2-吡啶甲酸钴(Ⅱ)、镍(Ⅱ)配合物M(C5H4NCOO)2.xH2O(M=Co,Ni;x=6,3),用EDTA配位滴定、元素分析、X射线粉末衍射、红外光谱和热分析等方法对产物进行组成和结构表征。结果表明,2-吡啶甲酸中的羧基氧原子和杂环氮原子及水分子参与配位,其热分解包括失水、配体的氧化分解过程,最后完全形成金属氧化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吡啶甲酸 钴配合物 镍配合物 室温固相合成 食品与饲料用化学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麻竹笋笋壳醋酸木质素结构特性及抗氧化性 被引量:7
12
作者 龚卫华 胡强 +2 位作者 向卓亚 赵国华 彭英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417-1422,共6页
采用醋酸法提取大叶麻竹笋笋壳中木质素,并对得到的醋酸木质素进行表面微观特性、结晶特性、热稳定性、吸湿特性及抗氧化能力测定,同时与相同来源的纤维残渣和粗膳食纤维进行对比实验。结果表明,醋酸木质素表面呈球形且结构粗糙多孔,以... 采用醋酸法提取大叶麻竹笋笋壳中木质素,并对得到的醋酸木质素进行表面微观特性、结晶特性、热稳定性、吸湿特性及抗氧化能力测定,同时与相同来源的纤维残渣和粗膳食纤维进行对比实验。结果表明,醋酸木质素表面呈球形且结构粗糙多孔,以无定形结构存在,热稳定性较好,最大失重速率为0.34%/℃,吸湿率较低(5.21%)。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和亚铁离子还原能力(FRAP)测定结果表明,醋酸木质素抗氧化能力高于人工合成的抗氧化剂BHT,其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与BHT相当,无显著差异。并且醋酸木质素的抗氧化能力显著高于相同来源的纤维残渣和粗膳食纤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叶麻竹笋 笋壳 醋酸木质素 结构特性 抗氧化活性 食品与饲料用化学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临界CO_2抗溶剂法制备白藜芦醇-玉米蛋白纳米粒 被引量:9
13
作者 孙丽君 沈佩琼 赵亚平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70-274,共5页
以玉米蛋白为壁材,白藜芦醇为模型药物,采用超临界CO2抗溶剂法制备负载白藜芦醇的玉米蛋白纳米粒,考察了过程参数压力、温度以及芯材质量比对白藜芦醇在纳米粒中负载量的影响。用紫外光谱分析、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分析等方法对样品进... 以玉米蛋白为壁材,白藜芦醇为模型药物,采用超临界CO2抗溶剂法制备负载白藜芦醇的玉米蛋白纳米粒,考察了过程参数压力、温度以及芯材质量比对白藜芦醇在纳米粒中负载量的影响。用紫外光谱分析、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分析等方法对样品进行了表征,并且对释放度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超临界CO2压力的增加,白藜芦醇的负载量降低;随着温度和芯材质量比的增加,白藜芦醇的负载量升高。玉米蛋白和白藜芦醇形成Matrix结构,纳米粒为均匀球形颗粒。释放度实验显示,纳米粒中白藜芦醇的释放速度比原料的释放速度慢,有缓释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CO2抗溶剂法 白藜芦醇 玉米蛋白 食品与饲料用化学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特征蛋白的SDS-PAGE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管方方 卢伟京 +4 位作者 许旭 董宏伟 李冰瑶 陈保华 钟佳琪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38-442,共5页
大豆蛋白作为乳品中的主要掺假蛋白,对其进行鉴别并建立相应的检测和分析方法,对于健全乳制品安全监管体制,确保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具有重要的意义。该文利用SDS-PAGE方法对12种不同来源大豆均质浆液中的可溶性蛋白进行分析,并与两种商品... 大豆蛋白作为乳品中的主要掺假蛋白,对其进行鉴别并建立相应的检测和分析方法,对于健全乳制品安全监管体制,确保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具有重要的意义。该文利用SDS-PAGE方法对12种不同来源大豆均质浆液中的可溶性蛋白进行分析,并与两种商品大豆蛋白进行比较。经SDS-PAGE电泳分析,这14种大豆蛋白主要包含相对分子质量(简称分子量)为1.90×10^4~8.50×10^4的9组蛋白。每组蛋白的分子量差异较小,相对差值不大于3.3%,而且蛋白条带的相对含量基本相同。发现大豆中蛋白分子量为4.97×10^4、4.17×10^4、3.57×10^4以及1.98×10^4的可溶性蛋白组分,可作为SDS-PAGE鉴别牛乳中掺杂大豆蛋白的特征识别标记,其中4.96×10^4和3.57×10^4的最低检出限可达0.2 g/L。使用光密度仪测定,在大豆浆液蛋白含量0.1~10 g/L范围,定量工作曲线的线性关系较好,R=0.998 1,应用于0.60~8.0 g/L范围测量,相对误差为0.63%~13.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大豆蛋白 乳品 乳品掺假 食品与饲料用化学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临界流体萃取法回收废弃虾蟹壳中虾青素 被引量:7
15
作者 刘平怀 时杰 沈世军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497-500,共4页
考察了以废弃虾蟹壳为原料,亚临界流体萃取法提取虾青素的工艺。通过单因素及正交实验优化了提取条件,提取工艺为:以二氯甲烷为溶剂,100℃,9.31~11.72 MPa,静态提取时间15 min,循环2次,提取率为0.037 3%。与传统的有机溶剂浸提法提取... 考察了以废弃虾蟹壳为原料,亚临界流体萃取法提取虾青素的工艺。通过单因素及正交实验优化了提取条件,提取工艺为:以二氯甲烷为溶剂,100℃,9.31~11.72 MPa,静态提取时间15 min,循环2次,提取率为0.037 3%。与传统的有机溶剂浸提法提取结果比较表明,亚临界流体萃取的提取率高出33.2%,且耗时减少82.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临界流体萃取 虾蟹壳 虾青素 食品与饲料用化学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碱法异构化亚油酸甲酯制备共轭亚油酸 被引量:6
16
作者 马琳 樊晔 方云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612-616,共5页
该文探索在乙二醇溶剂中以氢氧化钠碱法异构化亚油酸甲酯制备共轭亚油酸的方法,适宜的异构化条件为m(氢氧化钠)∶m(亚油酸甲酯)∶m(乙二醇)=1∶5∶8.4,170℃反应4 h,亚油酸甲酯转化率和共轭亚油酸产率分别为92.4%和89.3%。该法比目前常... 该文探索在乙二醇溶剂中以氢氧化钠碱法异构化亚油酸甲酯制备共轭亚油酸的方法,适宜的异构化条件为m(氢氧化钠)∶m(亚油酸甲酯)∶m(乙二醇)=1∶5∶8.4,170℃反应4 h,亚油酸甲酯转化率和共轭亚油酸产率分别为92.4%和89.3%。该法比目前常用的亚油酸原料法的优越之处体现在:以氢氧化钠取代常用碱氢氧化钾,降低成本;以亚油酸甲酯取代亚油酸为原料,避免了原料本身大量消耗碱;反应初期避免原料大量皂化,减小了体系的传质阻力,因而减少了溶剂乙二醇消耗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轭亚油酸 碱法异构化 亚油酸甲酯 食品与饲料用化学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血球水解蛋白质的功能特性和抗氧化性 被引量:3
17
作者 姚晓蕾 熊双丽 +1 位作者 张晓娟 郭利萍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617-622,626,共7页
该研究以热处理后的猪血球冻干粉为原料,通过碱性蛋白酶酶解制备水解蛋白质,并对所制备的水解蛋白质的功能特性和体外抗氧化活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该水解蛋白质具有较好的溶解性、吸湿性和保湿性及一定的起泡性,较弱的乳化性和泡... 该研究以热处理后的猪血球冻干粉为原料,通过碱性蛋白酶酶解制备水解蛋白质,并对所制备的水解蛋白质的功能特性和体外抗氧化活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该水解蛋白质具有较好的溶解性、吸湿性和保湿性及一定的起泡性,较弱的乳化性和泡沫稳定性,相对分子质量主要分布在2000~3000。体外抗氧化研究表明,水解蛋白质能够有效地清除·OH、DPPH·,抑制脂质过氧化,同时具有较强的总抗氧化能力和金属螯合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血球 水解蛋白质 功能性质 抗氧化性质 食品与饲料用化学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氨酸锌的室温固相合成及表征 被引量:7
18
作者 李大光 林娜妹 舒绪刚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585-588,共4页
以氯化锌和甘氨酸为原料,用一步室温固相反应合成了一水合甘氨酸锌,反应的较佳条件为:研磨时间80min,NaOH水溶液加入量0.4 mL,配位比1∶2.5,所得产物螯合率可达94.39%。通过红外光谱分析、热重-差热、XRD粉末衍射对产物进行了表征,证明... 以氯化锌和甘氨酸为原料,用一步室温固相反应合成了一水合甘氨酸锌,反应的较佳条件为:研磨时间80min,NaOH水溶液加入量0.4 mL,配位比1∶2.5,所得产物螯合率可达94.39%。通过红外光谱分析、热重-差热、XRD粉末衍射对产物进行了表征,证明产物的组成为Zn(gly)2.H2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温 固相 甘氨酸锌 螯合 食品与饲料用化学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相酶促合成阿魏酸糖酯 被引量:2
19
作者 石萌 孙衎 +2 位作者 聂华丽 权静 朱利民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75-479,共5页
利用酶促方法合成阿魏酸葡糖酯,对酶和有机溶剂进行了比较和筛选,并对影响阿魏酸葡糖酯产率的因素(酶量、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底物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葡萄糖和阿魏酸乙烯酯(摩尔比4∶1)分别加入到体积比2∶1的无水吡啶和叔丁醇中... 利用酶促方法合成阿魏酸葡糖酯,对酶和有机溶剂进行了比较和筛选,并对影响阿魏酸葡糖酯产率的因素(酶量、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底物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葡萄糖和阿魏酸乙烯酯(摩尔比4∶1)分别加入到体积比2∶1的无水吡啶和叔丁醇中,20 g/L Novozym 435脂肪酶,在220 r/min的空气振荡器中50℃反应72 h,产率能达到80.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魏酸乙烯酯 酶促合成 阿魏酸葡糖酯 食品与饲料用化学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蕨提取液对亚硝酸根清除的工艺 被引量:1
20
作者 林敏 占宝华 +2 位作者 吴冬青 安红钢 任雪峰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652-655,共4页
利用分光光度法,研究蕨老茎叶提取液体外清除亚硝酸盐的能力。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利用Design-Expert Software8.06设计了响应曲面实验,考察了乙醇体积分数、提取时间、液固比以及提取温度四因素对蕨老茎叶提取液清除亚硝酸盐效果的影... 利用分光光度法,研究蕨老茎叶提取液体外清除亚硝酸盐的能力。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利用Design-Expert Software8.06设计了响应曲面实验,考察了乙醇体积分数、提取时间、液固比以及提取温度四因素对蕨老茎叶提取液清除亚硝酸盐效果的影响。蕨老茎叶中清除亚硝酸盐有效成分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液固比(mL/g)为69∶1,用体积分数71%的乙醇于81℃水浴回流90 min,此时提取液对亚硝酸盐的最大清除率为70.21%。模型预测对亚硝酸钠的清除率为69.5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蕨浸提液 清除率 亚硝酸钠 响应面法 食品与饲料用化学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