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射电望远镜馈源舱的风激振动及其MT MD减振设计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董志强 段宝岩 仇元鹰 《应用力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16-119,共4页
采用修正的Davenport风谱来模拟风荷 ,分析了FAST (Five -hundred -meterApertureSphericalTelescope)大射电望远镜馈源舱在该风荷作用下的振动 ,并根据分析和计算的结果设计了多频调谐质量阻尼器 (MultipleTunedMassDampers) ,计算结... 采用修正的Davenport风谱来模拟风荷 ,分析了FAST (Five -hundred -meterApertureSphericalTelescope)大射电望远镜馈源舱在该风荷作用下的振动 ,并根据分析和计算的结果设计了多频调谐质量阻尼器 (MultipleTunedMassDampers) ,计算结果表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射电望远镜 馈源舱 风激振动 多频调谐质量阻尼器 减振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上平台超长火炬臂结构设计及风激振动分析 被引量:5
2
作者 伊才颖 宋晓秋 +2 位作者 王晓蕾 尹汉军 梅华东 《中国海上油气》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58-62,共5页
随着海洋油气资源开发的发展,海洋平台工艺处理量越来越大,需要设置的释放火炬臂尺度也更大,超出了常规尺度范围。火炬臂长度增加必然导致结构重量增加和杆件尺寸发生变化,进而带来新的设计问题,如风激振动、风谱疲劳等。文中以南海某... 随着海洋油气资源开发的发展,海洋平台工艺处理量越来越大,需要设置的释放火炬臂尺度也更大,超出了常规尺度范围。火炬臂长度增加必然导致结构重量增加和杆件尺寸发生变化,进而带来新的设计问题,如风激振动、风谱疲劳等。文中以南海某大型海上平台90 m超长火炬臂结构设计为例,探讨超长火炬臂结构形式的特点并进行了合理化的结构设计,对结构强度和疲劳损伤进行了评估,可为今后类似的结构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上平台 超长火炬臂 结构设计 风谱疲劳 风激振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球油阻尼器(BOD)减小桥塔的风激振动
3
作者 顾金钧 邓敬英 《国外桥梁》 1999年第4期52-54,共3页
介绍了利用装在桥塔顶端的球油阻尼器(BOD)作桥塔阻尼的试验资料。从初始位移和风洞试验的数据表明用BOD阻尼器可以显著增大桥塔中的阻尼。
关键词 球油阻尼器 阻尼系数 风激振动 桥梁 风洞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输电线弯曲风激振动的端部弯矩分析
4
作者 王松平 唐小兵 周又和 《振动工程学报》 EI CSCD 2000年第4期622-627,共6页
本文应用梁的弯曲理论 ,对空间均匀分布风载激励的输电线振动 ,采用奇异摄动方法给出了端部弯矩的解析结果 ,并以此为基础 ,给出了适合于工程设计的半经验公式 ,所得结果为提高高压输电线的安全设计提供了理论分析基础。
关键词 输电线 端部弯矩 奇异摄动方法 风激振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型射电望远镜悬挂馈源舱体结构的振动控制 被引量:6
5
作者 魏强 仇原鹰 段宝岩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69-73,共5页
将结构被动控制技术推广应用于射电天文领域。提出拉索 -吊重振动控制方案 ,控制新一代大型射电望远镜悬挂馈源舱结构的风振响应。首先 ,由非线性静力分析确定结构初始静态参考位形和初应力。其次 ,针对结构特点模拟作用在悬索和馈源舱... 将结构被动控制技术推广应用于射电天文领域。提出拉索 -吊重振动控制方案 ,控制新一代大型射电望远镜悬挂馈源舱结构的风振响应。首先 ,由非线性静力分析确定结构初始静态参考位形和初应力。其次 ,针对结构特点模拟作用在悬索和馈源舱上的随机风荷。在上述模型的基础上 ,在时域中模拟分析稳定索系对结构风振的抑制效果。同时 ,通过典型节点时域响应的FFT变换 ,绘出响应自功率谱图 ,进一步描述了振动控制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被动控制 风激振动 大型射电望远镜 悬索舱体结构 振动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附加被动控制索系的柔索并联机器人的优化设计和振动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汤奥斐 仇原鹰 段宝岩 《机械强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678-682,共5页
大射电望远镜馈源支撑系统是一类欠约束型索牵引并联机器人。对附加被动控制索系的此并联机构首次从整个工作空间优化设计的角度建立其优化模型,并用实验和数值仿真验证其抑振的有效性。首先,基于动平台的非线性静平衡方程提出系统的两... 大射电望远镜馈源支撑系统是一类欠约束型索牵引并联机器人。对附加被动控制索系的此并联机构首次从整个工作空间优化设计的角度建立其优化模型,并用实验和数值仿真验证其抑振的有效性。首先,基于动平台的非线性静平衡方程提出系统的两层规划模型;其次,在iSIGHT软件平台上对LT5 m被动控制构型的设计参数进行优化求解;最后,通过数值仿真及实验分别比较有无附加被动控制索系结构的振动特性。结果显示,仿真与实验结果的最大振幅基本一致,LT新构型可以显著抑制系统的风振。研究结论为欠约束型WDPR(wire driven parallel robot)系统的减振提供新思路,并对LT500 m工程的结构设计有很好的借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射电望远镜 柔索并联机器人 双层规划 风激振动 ISIGH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ffects of horizontal splitter plates on the vortex-induced vibration and aerostatic characteristics of twin separated parallel decks for a rail-cum-road bridge
7
作者 HE Xu-hui YANG Jia-feng +2 位作者 LIU Lu-lu ZOU Yun-feng HE Jing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2025年第3期1024-1043,共20页
Installing the splitter plates is a passive aerodynamic solution for eliminating vortex-induced vibration (VIV). However, the influences of splitter plates on the VIV and aerostatic performances are more complicated d... Installing the splitter plates is a passive aerodynamic solution for eliminating vortex-induced vibration (VIV). However, the influences of splitter plates on the VIV and aerostatic performances are more complicated due to aerodynamic interference between highway and railway decks. To study the effects of splitter plates, wind tunnel experiments for measuring VIV and aerostatic forces of twin decks under two opposite flow directions were conducted, while the surrounding flow and wind pressure of static twin decks with and without splitter plates are numerically simulat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incoming flow direction affects the VIV response and aerostatic coefficients. The highway deck has poor vertical and torsional VIV, and the VIV region and amplitude are different under different directions. While the railway deck only has vertical VIV when located upstream. The splitter plates can impede the process of vortex generation, shedding and impinging at the gap between twin deck, and significantly reducing the surface fluctuating pressure coefficient, thus effectively suppressing the VIV of twin decks. While, the splitter plates hurt the upstream deck regarding static wind stability and have little effect on the downstream deck. The splitter plates of appropriate width are recommended to improve VIV performances in twin parallel bridg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litter plates vortex-induced vibration(VIV) aerostatic characteristic wind tunnel test twin parallel decks the rail-cum-road bridges 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构风振的概率疲劳累积损伤 被引量:11
8
作者 欧进萍 叶骏 《振动工程学报》 EI CSCD 1993年第2期164-169,共6页
本文通过考虑脉动风压的随机过程性,利用风荷载的规范标定方法和结构疲劳试验结果,从结构风振随机反应分析着手,提出了基于疲劳累积损伤机制的抗风结构疲劳可靠性和寿命估计的分析方法,并通过一典型单自由度结构说明了此方法的应用。
关键词 抗风结构 疲劳累积损伤 风载 风激振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T50m缩比模型悬索舱体系统的风振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魏强 仇原鹰 段宝岩 《应用力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59-63,共5页
在新一代大型射电望远镜 (LT)的悬索舱体系统中增加了抑制风激振动的下拉结构控制索系 ,并分析了 5 0m缩比模型的风振响应。首先 ,由非线性静力分析确定结构初始静态参考位形和初应力 ;其次 ,针对结构特点模拟作用在悬索和馈源舱上的随... 在新一代大型射电望远镜 (LT)的悬索舱体系统中增加了抑制风激振动的下拉结构控制索系 ,并分析了 5 0m缩比模型的风振响应。首先 ,由非线性静力分析确定结构初始静态参考位形和初应力 ;其次 ,针对结构特点模拟作用在悬索和馈源舱上的随机风荷。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 ,在时域中模拟分析下拉索系对结构风振的抑制效果 ,同时通过典型节点时域响应的FFT变换 ,绘出响应自功率谱图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射电望远镜 悬索舱体结构 非线性分析 优化 风激振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确定架空线防振器安装位置的一种新方法
10
作者 何晓雄 张建明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5年第3期54-58,共5页
防报器被广泛用于架空线以减少微风振动的强度和相应导线的疲劳损害,本文通过计算振幅比,提出一种确定架空线防振器安装位置的新方法,供防报设计和施工安装时参考.
关键词 架空线 防振器 安装位置 风激振动 导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半刚性模型风洞试验的锅炉塔架风振分析 被引量:6
11
作者 吴承卉 黄铭枫 +2 位作者 姜雄 陈勇军 邱建 《空气动力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53-359,共7页
对于开展高频天平测力试验的半刚性模型,在进行传统的频域内结构风振分析之前,需要对高频天平测力得到的试验数据进行修正。从达朗贝尔原理出发,通过假定原型塔架振型与物理模型振型之间的转换关系,运用模态叠加法,推导得出了半刚性模... 对于开展高频天平测力试验的半刚性模型,在进行传统的频域内结构风振分析之前,需要对高频天平测力得到的试验数据进行修正。从达朗贝尔原理出发,通过假定原型塔架振型与物理模型振型之间的转换关系,运用模态叠加法,推导得出了半刚性模型天平测力数据的多阶广义风荷载谱修正公式。利用新得到的修正公式,发展了基于半刚性模型天平测力风洞试验的塔架结构风振分析方法。开展了某实际超大型锅炉塔架的天平测力风洞试验,对天平测力数据进行了修正,结合锅炉塔架的有限元模型,并完成了锅炉塔架的风振分析工作,验证了锅炉塔架设计的抗风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锅炉塔架 风洞试验 半刚性模型 数据修正 广义风荷载谱 风激振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cross and along-wind responses of tall building
12
作者 KIM Young-moon YOU Ki-pyo YOU Jang-youl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4年第11期4404-4408,共5页
Most modern tall buildings using lighter construction materials are more flexible, which can lead to excessive wind-induced vibrations resulting in occupant discomfort and structural unsafety. It is necessary to predi... Most modern tall buildings using lighter construction materials are more flexible, which can lead to excessive wind-induced vibrations resulting in occupant discomfort and structural unsafety. It is necessary to predict and mitigate such wind-induced vibration at the preliminary design stage. Fluctuating across and along-wind loads acting on a tall building that could not be formulated theoretically were simulated numerically in the time domain using known across and along-wind load spectra. These simulated wind loads were used to estimate the across and along-wind responses of a tall building, which are less narrow-banded processes, based on the state space variable approach. The simulated across-wind response of root-mean-square value(0.0047) and that of KAREEM's(0.0040) and the simulated along-wind response of root-mean-square value(0.021) and that of SOLARI's(0.027) were compared. It is found that these are good approximations of closed form responses. Therefore, these numerically simulated across and along-wind loads can be used for across and along-wind responses estimation for the wind-resistant design of a tall building at the preliminary design stag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ross-wind load along-wind load across and along-wind responses tall buildin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